社会心理学(新)_第1页
社会心理学(新)_第2页
社会心理学(新)_第3页
社会心理学(新)_第4页
社会心理学(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孙远刚教授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大连市人民政府建设健康城市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民警心理训练实验中心(大连)专家团首席专家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辽师大)基地主任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辽师大)实验基地副主任社会心理学课程目录序:心理学的ABC——心理学的常识及发展趋势第一讲独特的视角——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原则及其方法第二讲学科的昨天与今天——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史第三讲学科的视野——当代社会文化与人第四讲上帝周六的创造物——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第五讲后天的本能——社会行为第六讲豪猪的生存法则——群体心理第七讲人类的四大差异之一——性别角色差异第八讲社会微观的活动——恋爱、婚姻与家庭第九讲社会性动物——个体社会化第十讲个体超越——自我成长与发展战略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阿伦森《社会性动物》新华出版社200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佐斌《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郭念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12主要参考书:一、传统心理学的ABC(一)一个方法:实验法科学(science)的特征:

1、研究方法:实验法

2、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应用化

3、对研究结果的处理:定量分析

4、基本动态趋势:发展性

5、作用范围:全人类

6、研究的起点:微观性

7、研究者的价值倾向:价值中立序:(二)两个结构: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人格人格倾向性(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三)三种类型研究

1、相关研究

2、因果研究

3、个案研究(四)四个基本领域

1、主干学科:普通心理学

2、基础理论学科: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3、技术学科:统计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4、应用学科:略

(五)五个影响心理的因素

1、生物学因素(遗传、成熟等)

2、家庭

3、学校教育

4、社会活动

5、自我主观世界(六)六个与心理学有关的奖诺贝尔获得者

1、巴浦洛夫

2、洛伦兹

3、斯佩里

4、西蒙

5、舒尔茨

6、卡尼曼(七)七个焦点学科

1、发展心理学2、认知心理学

3、教育心理学4、神经与生理心理学

5、人际沟通与交往

6、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7、心理咨询与治疗

(八)八个基本派别学派创始人时间对象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发生认识论认知心理学冯特铁钦纳詹姆斯弗洛伊德维特墨华生马斯洛罗杰斯皮亚杰奈瑟西蒙

1879年1890年1900年1912年1913年1954年1950年1967年构造机能无意识知觉行为高级心理儿童心理信息加工(九)九个里程碑

1、1979年冯特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梦的解析》3、1905年比内西蒙发表第一套心理测量量表

4、1913年华生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5、1943年马斯洛出版《动机与人格》6、1950年皮亚杰出版《发生认识论》7、1967年奈瑟出版《认知心理学》8、1981年斯佩里因脑两半球功能研究获诺贝尔奖

9、2002年卡尼曼因行为经济学研究获诺贝尔奖

(十)十大代表人物

1、斯金纳

2、皮亚杰

3、弗洛伊德

4、班杜拉

5、费斯汀格

6、罗杰斯

7、斯坎特

8、米勒

9、桑代克

10、马斯洛二、当代心理学的3种取向(一)后现代心理学(postmodernpsychology)1、代表人物:肖特(shotter.T)

格根(gergen.K)

伯特(potter.J)2、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1)反二元论(2)反实在论(3)反科学至上(4)反个体中心论

3、基本观点(1)社会建构论(2)互动论(3)话语论(4)以问题为中心论(二)积极心理学

1、代表人物:赛利格曼(seligeman.M)

卡尼曼(kahneman.D)

2、基本任务:(1)治疗人的心理疾病(2)帮助普通人生活幸福(3)发现培养超凡人才

3、基本观点:(1)积极价值观(2)实证主义(3)互动论(三)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psycholgy)

1、代表人物:考斯麦茨(cosmicles.L)巴斯(bass.D)

2、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1)反内源决定论(2)反外源决定论

3、基本观点(1)心理学是进化的产物(2)进化的动力:压力与适应(3)心理机制是瑞士军刀三、当代应用心理学发展的新动向国际应用心理学的两大热点研究领域:(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人才测评

2、创建胜任特征模型(二)心理咨询与治疗:3、团体心理行为训练

4、个体咨询与治疗1、人才测评(1)人才测评是科学选拔人才的必由之路和国际化趋势我国目前选拔人才的模式为“显性模式”组织考核——群众评议——政绩审核国际发达国家的模式:显性+定量模式主要为人才测评

我国的人才选拔相对于封建社会也是比较落后的。中国从隋朝隋炀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初步具有了公平、公正的特征。美国人才选拔正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就是人才选拔与测评的主要测验(2)人才测评是我国干部选拔制度的重要环节

2004年12月20日,中央组织部长贺国强在全国省委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建立一套科学的、现代的、有活力的干部选拔制度”是今后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3)人才测评是提高员工绩效的重要前提员工非胜任的水平模型过度胜任完全胜任胜任基本胜任不胜任

据统计,我国领导干部中,不胜任工作岗位的人员比例达50%左右,基本胜任的为25%左右,胜任的为15%,完全胜任的为7%左右,过分胜任为3%左右。见图2

3%

7%

15%

25%

5%过度胜任完全胜任胜任基本胜任不胜任

在经济方面,我国目前有200余家汽车制造厂,但一年生产的汽车总数却有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1/3。我国目前有1万家旅游公司,但一年创造的GDP却达不到美国一家大旅游公司的零头。在教育方面,目前我国有2300万在校大学生,每年毕业近600万人,但就业率却有7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都有180万左右的大学生不能就业。(4)人才测评是区分人的素质的重要工具人的发展水平可以分以下4级人才人力人员人口匹配开发培训匹配教育培训卫生保健基础教育人才测评是人事管理人员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的核心技术

2、胜任特征模型概述(1)胜任特征研究的历史胜任特征(competency)最早可追溯到泰勒“管理胜任特征运动(managementcompetencymovement)”及其“时间动作分析(Timeandmotionstudy)”1973年,麦克里兰(mcClelland)发表了“测量胜任特征而不是智力”一文1993年,斯宾塞(Spencer)创立并完善了“胜任特征评估法”(2)胜任特征的概述胜任特征是指能够诱发和预测及鉴别某一职位工作者工作绩效和工作行为的个人深层次人格特征1、因果关联性:诱发功能和预测功能2、鉴别性:优秀胜任者基本胜任者胜任水平如图1

图1过度胜任101分以上优秀胜任90-100分基准胜任60-89分不胜任59分以下内隐的技能知识经验自我意识成就动机价值观性格体系可见的外显的深层的图2(3)深层性:是指胜任特征为人格的内在特征.(4)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是指担任某一特定职位角色,所需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①制定工作说明书工作说明书的内容

a、某一工作职位的职责、任务、要素(工作说明)

b、工作环境与要素的关系(工作描述)

c、职位的工作方式、内容和范围(工作规范)

d、任职资格明细(资格说明)

e、奖惩、薪酬、权限(条件说明)②确定胜任特征模型结构表1某企业客户服务职位的胜任特征模内容胜任特征名称指标描述行为等级理解和满足客户需要为客户提供服务、帮助客户或与之协同工作的意愿,包括理解和满足客户需要的主动性和坚持性水平1、在客户问题出现后做出反应;水平2、主动寻求理解客户水平;水平3、对解决客户问题充分承担责任;水平4、超越客户问题添加服务值;水平5、理解客户深层需要;水平6、成为客户的忠诚建议者;水平7、为客户与组织的长期互惠牺牲短期利益③、定义绩效标准④、确定效标样本⑤、采集效标样本的胜任特征模型⑥、分析数据资料并建立胜任特征模型⑦、验证胜任特征模型⑧、构建人力资源开发框架图职位分析战略规划人员招聘胜任特征模型变革创新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培训职业发展图3人力资源开发框架图⑨、建立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检”表216PF多项人格测验结果报告单原始分标准分原始分标准分A乐群性2010B聪慧性95.7C稳定性166D恃强性178.9E兴奋性2310G有恒性176.9H敢为性2210I敏感性104.4L怀疑性52.2M幻想性156.3N世故性137.7O忧虑性52.2Q创新性83.8Q1

自主性94Q2

自律性188Q3

紧张性135.9适应与焦虑型2.313内向与外向型12.410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65.9怯懦与果断型4.254.6心理健康因素307.7专业成就个性因素66.77.3创造能力个性因素652.6新环境成长能力个性因素21.353、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国际流行的操作模式操作技术(1)适应环境训练操作技术(2)提升自信训练操作技术(3)团队合作训练操作技术(4)人际交往训练操作技术(5)拓展思维训练操作技术(6)抗挫能力训练适应环境训练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组建团队牵手密码破译进化论勇闯天堑

提升自信训练自信的培养飞越自我丛林绳桥群力相助自信演讲凌空跨越

团队合作训练团队和团队精神的培养电网背摔运输分队勇攀高峰合力冲击

人际交往训练人际沟通海上求生人际风格依存共渡构建方阵孤岛求生

拓展思维训练发展思维能力独木桥传球头脑风暴魔棒信任双赢抗挫能力训练增强意志对抗挫折感受失败荆刺排雷法柜奇兵攀峰越险挑战极限

4、心理咨询业的发展简述(1)心理咨询业发展的里程碑

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哲学教授冯特(W•Wundt)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科学心理学诞生了。k

今天,心理学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方向,其一,是基本理论研究,其二是应用技术研究。而心理咨询(Psychocounseling)就是应用研究领域中的一棵奇异、鲜艳的花朵。•1896年,韦特默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行为矫治中心,自此,心理咨询开始正式与生活实践发生了密切的联系。•1908年,帕森斯在美国出版了《职业指导》一书。•1942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出版了《咨询心理治疗》一书,标志着现代心理咨询的开始。•1954年,美国成立了心理学会第17个分会——咨询心理学分会•1955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开始颁发心理咨询专家执照•1963年,美国国会通过“社区心理卫生法案”。(2)美国心理咨询业的现状①、美国一般在2万人的社区里有以下5种常设机构:教堂、医院、律师事务所、学校和心理诊所。因此,一个社区也有以下5种必备的常设人员:牧师、医师、律师、教师和心理咨询师②、美国现在有6大产业领域:第一产业(农业、采掘业等),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行业),第四产业(信息产业),第五产业(知识经济产业),第六产业(心理服务)。

③、美国现有职业心理学工作者30万人,平均每1千人就有一名心理学家。而我国目前只有职业心理学工作者1万人,平均每13万人中有1名心理学家

④、美国医疗界治疗疾病有4大技术:物理治疗、化学治疗、机械治疗和心理治疗第一讲独特的视角第一讲独特的视角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原则及其方法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西方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诸种定义

(一)SSP取向

1、艾尔乌德(1925):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互动的科学。2、罗斯(1908):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的科学。3、墨菲.纽堪布(1937):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社会化的科学。(二)CCSP取向1、M.米德(1978):社会心理学是研究文化以及代际差异的科学。2、S.米德(1934):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符号互动论的科学。(三)PSP取向1、奥尔波特(1968):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影响的科学。2、彼德罗夫斯基1978: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群体的科学。表1:社会心理学的特征二、社会心理的特征

项目特点社会心理其他社会意识形式水平低级性高级性系统片断性稳定性稳定性情境性稳定性认知感知思维历史继承性无历史继承性有历史继承性产生方式自发主动传播方式受暗示教育表现领域生活领域精神生活三、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在社会情境中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四、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一)个体层面:社会意识、社会知觉、社会态度、社会动机等;(二)人际层面: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三)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相互作用;(四)社会层面:恋爱、婚姻、家庭。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哲学方法论(二)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二、社会心理学的具体原则(一)情境性原则(二)伦理性原则(三)跨文化原则(四)大数定理原则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原则第二讲学科的昨天与今天哲学思辨期经验描述期实证分析期时间古希腊,古罗马~18591859~19081908~现在地域古希腊.古罗马~古中国英、法、德美国研究问题宏观问题中观问题微观问题研究者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研究方法思辨法经验描述法实证法与生活关系无有一定关系直接关系系统性无有一定系统性系统性成果表现形式哲学家著作社会学专家著作心理学专家著作结果表述定性定性定量表2: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史一、行为主义(一)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霍尔、斯金纳、米勒、多拉德、班杜拉等。(二)主要理论: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模仿、观察学习。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二、精神分析(一)主要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柏恩(二)主要理论:1、心理现象结构:意识、潜意识2、人格结构: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3、人格原则:快乐现实道德4、心理动力:libido5、人格发展阶段:

0~1口唇期1~3肛欲期3~6、7性器期6、7~11潜伏期12~青春期6、心理健康的机制:防御机制(三)柏恩的理论1、人格的结构

P状态(父母态)A状态(成人态)C状态(儿童态)2、人格的发展水平

童年人格:Iamnotok,youareok少年人格:Iamnotok,youarenotok青年人格:Iamok,youarenotok成年人格:Iamok,youareoktoo三、社会交换理论(一)主要代表人物:霍曼斯(二)主要理论:1、哲学命题:

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2、具体命题:(1)成功命题(2)刺激命题(3)价值命题(4)剥夺命题(5)侵犯命题3、互动资源爱情服务商品金钱信息地位抽象性价值性图1:互动资源4、行为公式:亚当斯:M=P*E佛隆:O/R=O’/R’勒温:B=P*E四、符号互动理论(一)主要代表人物:米德(二)主要理论:心智、自我、社会、符号第三讲学科的视野——当代社会、文化与人第三讲学科的视野——当代社会、文化与人第一节当代社会的性质及其特征一、当代社会的性质

(一)当代社会的性质1、托夫勒的学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1978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Thethirdwave)中认为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社会经过了3次大的浪潮,第一次浪潮开始于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1640年结束,主要是人类社会从游牧生活向农业生活过渡。这次浪潮所造成的结果是产生了人类第一种社会形态——农业社会第二次浪潮开始于1640年,到1957年结束,主要是人类社会从以种植为主的农业生活向以机器制造为主的工业社会生活过渡。这次浪潮所造成的结果是产生了人类第二种社会形态——工业社会。

第三次浪潮开始于1957年,现在正方兴未艾,主要是人类社会从机器制造为主的工业社会生活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社会生活过渡。这次浪潮所造成的结果是产生了人类第三种形态——信息社会。将人类社会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3种形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2、托夫勒的学说

丹尼尔•贝尔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他在1973年出版了《后工业社会的来临》(Thecomingofpostindustrialsociety)一书。在这部著作中,他将人类社会分为3种形态。(1)前工业社会(preindustrialsociety)存在的时间是公元1640年以前,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手段是劳动者数量和体力。(2)工业社会(industrialsociety)存在的时间是1640-1957年,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手段是设备和资金。(3)后工业社会(postindustrialsociety)存在的时间是1957年以后,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主要是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公关管理、教育、人才等因素。关于1957年以后的当代社会的其他命名法:“3A”社会:家庭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3C”社会:信息、控制、计算

有的美国政治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全部进入信息社会,中等发达国家还处在工业社会或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阶段,不发达国家或贫穷国家则处于农业社会阶段。

1999年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则宣布,美国自2001年开始,将进入人类社会的第四种形态。——知识经济社会3.弗里德曼的3.0时代

弗里德曼2006年出版了《世界是平的》(Theworldifflat:abriefhistoryofthe21century),将历史分为3个时代:

1492~1800年,为世界1.0时代,表现为国家间的融合和全球化,世界由1.0时代以前的大世界变为中世界;

1800~2000年,为世界2.0时代,表现为组织间的融合,世界由中变小;

2000年至现在为世界3.0时代,表现为个人间的融合,世界由小变微。(二)当代社会开始于1957年的根据

1640年为农业社会的终结和工业社会的开始,其原因是这一年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自此世界进入了近代社会。1957年作为当代社会的开端,主要有以下的原因:1、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2、社会成员身份结构发生了变化;3、第三次教育改革运动的兴起;4、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是当代社会开始于1957年的导火线。

可以这样说:

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当代社会开始于1957年的经济条件;社会成员阶层的变化是政治条件;教育改革是文化条件;卫星上天是当代社会开始于1957年的科技条件。二、当代社会物质文明方面的特征基本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征

当代社会物质文明方面的特征:(一)能源方面

农业社会主要是自然能源,如风力、水力等;工业社会是人造能源,如电力、蒸汽机等;而信息社会是全新的高效能源,如核裂变、太阳能、地热等。(二)材料方面

农业社会主要是农产品;工业社会是各种金属;而信息社会是新材料,如超级塑料、超级合金和以钛、镁为代表的新金属。(三)生产工具方面

农业社会的生产工具是简单的农具,如犁、铁锹等;工业社会主要是大机器;而信息社会主要是计算机控制的生产系统。(四)生产方法

农业社会主要是以体力消耗的方法为主;工业社会是降低人的体力消耗的机械化;信息社会则是降低人的智力消耗的自动化。(五)交通方面

农业社会主要是依靠畜力和人的双腿为交通工具;工业社会则是汽车、蒸汽火车、内燃化轮船和火车、飞机等;而信息社会的交通工具则是超音速喷气式飞机、原子潜艇、单轨高速列车等。(六)通讯方面

农业社会的通讯手段主要是印刷品等;工业社会则是电报、电话、无线电台、缩微胶卷、电视、半导体等;而信息社会则是卫星电话、数据送话器、卫星、通讯卫星、同步卫星等。(七)生产目标方面

农业社会的目标是温饱型经济;工业社会是数量型经济;信息社会则是质量型经济质量型经济有4个特征:1、总体消费水平提高2、恩格尔系数在30%以内。3、消费结构以文化消费为主

表3

美国人消费结构项目食品居住服装文化消费其他闲暇时间变长。项目工作时间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家务时间教育子女时间上下班往返时间闲暇时间小时数6100.50.516中国人上述各项时间分布为8、10、2、2、1。最后,所剩闲暇时间不足1小时左右。表4美国人的时间分配(八)人的寿命方面

农业社会人的寿命在30-50岁左右;工业社会人的寿命在50-70岁左右;而信息社会人的寿命则为70-90岁左右。(九)教育方面

农业社会没有教育,大多数人不能享受基本教育;工业社会主要是普及中等教育,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基础教育,即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信息社会大多数人可以获得大学本科以上的教育。(十)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方面

农业社会主要是人力、畜力;工业社会主要是大机器;信息社会则主要是依靠各种智力因素。三、当代社会精神文明的特征(一)社会领导阶级的变化

在一定社会形态中,领导阶级是由掌握生产力的阶级来承担的。在农业社会里,领导阶级自然是农民阶级;在工业社会里,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在信息社会里,领导阶级是受过教育的工人阶级,特别是工人阶级中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来承担的。

西方学者认为,今天工人阶级中的知识分子阶层应具备以下特点:1、受过大学本科以上的高等教育2、主要从事脑力劳动3、能以自己的主要专业为谋生手段4、掌握相当的物质基础或经济条件5、有强烈的人类意识和社会使命感(二)社会矛盾的变化

农业社会更多表现为在占有土地方面的政治矛盾;工业社会更多表现为在占有科技成果方面的经济矛盾;信息社会则更多地表现为占有人类精神创造成果的文化矛盾;文化矛盾更多体现为:有知识与无知识的矛盾;知识多与少的矛盾;有专业知识和没专业知识的矛盾。(三)社会学习过程的变化(四)家庭结构的变化(五)男女关系的变化(六)社会结构层次方面的变化(七)人们行为参照系的变化(八)社会制约手段的变化(九)社会信仰对象的变化(十)社会变迁动力的变化四、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标准,即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认为全面的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以下10个方面:(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超过了3000美元(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000元(四)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城镇化率达到50%(七)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20%(八)大学入学率为20%(九)每千人医生数为2.8人(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达95%以上第二节当代文化一、M.米德的文化理论

1978年,M.米德出版了《文化与承诺:一项关于代沟的研究》,她将文化划分为3个类型:(一)前塑文化阶段(Prefigarativeculture)基本特质:社会学习:长辈向晚辈学习。男女关系:以女权为主导。文化倾向:时尚文化,网络文化。(二)并塑文化(

figarativeculture)

基本特质:社会学习:同辈之间。男女关系:平等。文化倾向:工业文化,电子文化。(三)后塑文化(postfigarativeculture)基本特质:社会学习:晚辈向长辈学习。男女关系:以男性为主导。文化倾向:农业文化,印刷文化。二、本尼迪克特的文化理论

1934年,本尼迪克特出版了《文化模式》,书中将文化分为3种:

阿波罗文华(日式文化)特点:主要行业——农业社会约制——道德个性与共性——共性

迪翁尼索斯文化特点:主要行业——商业社会约制——法律个性与共性——个性

浮士德文化特点:上述二者的融合第四讲上帝周六的创造第四讲上帝周六的创造——人的特征与类型及自我发展战略第一节人的含义、特征及结构一、人的含义

人是有语言、能思维、能够创造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

二、人素质的特征

基础性;稳定性;个别差异性;层次性与可分解性;综合性;再生性;社会性;可塑性;时效性;能动性。

二、人素质的特征

基础性;稳定性;个别差异性;层次性与可分解性;综合性;再生性;社会性;可塑性;时效性;能动性。

三、素质概念及其结构素质是一个人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总和。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总和。

图2:人的素质的结构素质结构1、身体素质2、技能素质3、品德素质5、能力素质6、人格素质(1)体质(2)体能(3)体貌(1)职业品质(2)私德品质(3)公德品质(1)智力(IQ)(2)社会交往能力(SQ)(3)操作能力(PIQ)(4)创造能力(DQ)4、知识素质(1)生活技能(2)生产技能(1)基础知识(2)专业知识(3)职业知识(4)预验知识略见后面人格素质能力素质技能素质知识素质品德素质身体素质

图3:人的素质飞行器模式第二节人的类型一、健康心理学的分类表5:人的类型分类表

二、人力资源管理学分类

人的两大功能:消费功能和生产功能

图4:人的发展水平类型人口人员人力人才卫生、保健、教育教育、培训培训、配置配置、开发

三、管理心理学的分类

(一)经济人的假设(X理论)泰勒1911年《现代科学管理》

1、人生抽象目标物质利益2、人生具体目标金钱3、与人关系利用他人(二)社会人假设梅约1933年《现代企业中的人的问题》1、人生抽象目标社会地位2、人生具体目标权利3、与人关系控制别人(三)自我实现人的假设(Y理论)马斯洛1943年《动机与人格》

1、人生抽象目标自我实现2、人生具体目标潜能开发3、与人关系促进他人

马斯洛自我实现者的15个特征:1、能认清现实并保持与现实的良好关系;2、能接受自然、他人和自己;3、自发、单纯和自然;4、以问题为中心;5、有独处和独立的需要;6、自主而不依赖环境;7、能欣赏生活,有持续的新鲜感;8、有神秘或“高峰”体验;9、关心社会;10、能发展与他人深刻的关系;11、民主的性格结构;12、能分辨手段与目的的区别;13、非敌意的幽默感;14、富有创造性;15、非尊奉主义。第三节个体的自我发展战略一、明了人生各阶段的任务及人生构成

0136、711、1215、163565(年龄)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图5:人生发展阶段图年龄阶段名称发展任务0~1岁乳儿期视觉听觉1~3岁婴儿期语言、大动作3~6岁幼儿期语言、自我意识、小动作6~11、12岁童年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11、12~15、16岁少年期思维能力、人格15、16~35岁青年期掌握生活和生产技能、树立生活目标、遵守社会规范、扮演社会角色35~65岁中年期创造65岁以上老年期退出社会、回归家庭表6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任务

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任务

人的一生构成(1)两个加速发展期:1岁左右;11、12-15、16岁(2)两个反抗期:3-4岁(第一反抗期);11、12-15、16岁(第二反抗期)(3)两个更年期:35-40岁(生理更年期);50-60岁(男性更年期);

45-55岁(女性生理更年期)(4)三个影响因素:影响力年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常规历史级常规年龄级非常规事件

图6:影响人一生构成的因素(5)五个趋势:人格年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知识技能能力创造力30..30354055

图7:人发展的五个趋势二、确认自我综合素质倾向及职业类型

X脑:智力Z心:社会交往、人际能力

Y手:操作能力图8:综合素质倾向

现实型调查型

常规型艺术型

企业家型社会型

图9:霍兰德职业六边形人的职业类型:霍兰德的六边形

表7组织环境性质的分类稳定动态简单稳定可预测要素少胜任特征低变化的不可预测要素少胜任特征低复杂稳定可预测要素多胜任特征高变化的不可预测要素多胜任特征高稳定性复杂性三、理解个人所在组织的性质

四、制定个人在组织中的总体发展战略图10:组织发展战略

opportunities(机会)woso

扭转战略

增长战略

weaknessesstrength

(个人劣势)

(个人优势)wtst

防御战略

多种经营战略

treats(威胁)职业生涯历程

1525355070酝酿期探索期确立期生涯中期生涯晚期退出职业

上升平稳下落成为组织元老图11:职业生涯发展历程图五、把握职业选取的原则①施恩的职业锚(Anchors)

实用技能、管理技能、安全-稳定性、

自主-独立性、创新性②寻找niche③makeyoumark④寻找人生导师(mentor)⑤组建发展团队六、塑造职业工作者人格特征1.双是人格人格的三种结构:

P状态(父母态):领导者、专制、理性

A状态(成人态):成人、理性

C状态(儿童态):儿童、非理性人格的四种发展水平:Iamnotokyouareok.(儿童人格)Iamnotokyouarenotok.(少年人格)Iamokyouarenotok.(青年人格)Iamokyouareok.(成人人格)中性素质是领导者或管理者对待下属的非职业行为的重要价值观2.双性化人格非女变态人传统男性男女兼性(双性化)传统女性非男女男图12:S•Bem的坐标3.约•哈里窗户已知区域未知区域他知区域公知区域图13:约•哈里窗户4.幽默感

幽默感=趣味知识能力=品位优秀领导者=品位+趣味5.发散思维(divergentthinking)聚合思维(convergentthinking)6.调适能力结构:适应、改造自己,适应、改造环境。7.全本位主义的价值观个人与社会本位主义的两种价值观。8.民主的性格结构9.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10.良好的意志品质果断性、独立性、坚韧性、自制性七、制定压力应对策略1.调整压力曲线,激发工作绩效绩效压力重大问题一般问题简单问题图14:工作压力与绩效关系2.管理好自我资源,减少突发事件A(碎石型事务)危机急迫的问题有期限压力的问题B(石块型的事务)发掘新机会计划建立人际关系锻炼C(细沙型的事务)不速之客的接待某些信件、文件、电话的处理某些必要而不重要的会议、活动D(水型的事务)看休闲杂志一些不必要的应酬有趣的活动3.拓展公知区域,学会自我暴露已知区域未知区域他知区域公知区域图15:心理区域结构图16:自我暴露的层次绝对隐私人际关系价值爱好观兴趣社会关系4.学会情绪取向应对,建立心理防御机制5.构建人生护航舰,避免人生滑落

狐狸吃葡萄的故事■人生滑落三大类型:失败感、无价值感、缺失感■人生三大护航舰:与配偶关系、与家人关系、与朋友关系6.选择人生参照系,体验快乐幸福

■人生参照系的类型:上位参照系同位参照系下位参照系■健康正常人的四大体验:快乐效率发展价值7.构筑心理ABCDE模式,形成有效认知BADCE图17:ABC模式8.提升自我发展水平,克服人生损耗人口人员人力人才卫生、保健、教育教育、培训培训、配置配置、开发

图18:人的发展示意图八、建立心理防御机制

人的一生是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在某一时刻遇到一点小麻烦,面对困难和麻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应对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问题取向应对,另一种是情绪取向应对,前者是指向改变引起压力的问题应对,后者是指降低或管理情绪反应的应对。尽管大多数压力源诱出两类应对,但问题取向应对在人们感到可控制时占优势。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心理防御机制的具体表现形式:—合理化作用;—压抑作用—投射作用;—倒退作用—升华作用;—否认作用—补偿作用;—反向作用—抵消作用;—摄取作用第四讲社会性动物第四讲社会性动物——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交往的概述一、人际交往的结构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了解和教育,本身就是这种交往的活动。最早研究人际交往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他认为人际交往由3个因素构成:说话者、听话者、说话的内容。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G.拉斯韦尔认为人际交往由5个要素构成,即“5W”。Who:交往的主体,即谁在发出信息;Whom:交往的客体,即谁在授受信息;What:交往的内容,即传递了什么信息;Throughwhatchannel:交往的媒介,即通过什么渠道来传递住处Withwhateffect:交往的效果,即信息的传递效果如何。(一)人际交往的静态结构静态结构包含8个方面的要素:交往的主体:即交往中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交往的内容:即交往的信息。信息可以是认知的,也可以是情感或行为的。交往的媒介:即交往的手段和形式。对于人来说,交往的媒介主要是表情媒介、动作媒介和言语媒介,而言语媒介是主要的交往媒介。编码:即把意义信息转换成符号信息的过程。译码:即把符号信息转换成意义信息的过程。解释:即对意义信息的理解过程。共域:即交往双方的经验或交叉的心理区域。情境:即影响交往活动的一切主客观因素。现代社会心理学主要从静态结构和动态过程两个方面来分析人际交往的结构:(二)人际交往的动态过程动态过程包括3种水平:沟通(communication):交往双方通过对对方外部特征的认识,而达到相互了解的水平,这是交往的浅层水平。认知(cognition):交往双方通过对对方内部牲的认识,而达到的相互理解水平,这是交往的中层水平。互动(interaction):交往双方通过相互了解与理解,而达到的行为相互影响水平,这是交往的高层或深层水平。人际交往既不同于动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也不同于人与人之间的其他方式的联系。二、人际交往的特征

(一)人际交往与动物间联系的区别1、人际交往的主要媒介是语言,人类信息传递75%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而表情和动作仅为16%和9%。动物之间的联系媒介主要是通过化学手段(如身体的气味等)和物理手段(如叫声、身体散热等)。2、人际交往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的,是在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下特定行为,因而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动物间的联系是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是生殖和生存需要的反映。3、人际交往具有主动性,是为了认识环境并进一步改造环境而发生的。动物间的是自然的或本能的,因而具有被动性。(二)人际交往与人类其他联系方式的区别

1、人际交往是一种直接性的联系,即交往双方能够面对面进行接触。而人类其他形式的联系则具有间接的特点,在许多情况下,不能发生直接接触。2、人际交往具在互动性,即行为上的相互影响,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必然会做出各种反应。而人的其他联系则可能没有互动性的反应。3、人际交往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即双方发生交往时,情感上的喜好厌恶具有导向性作用,而人的其他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