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_第1页
诗歌鉴赏-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_第2页
诗歌鉴赏-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_第3页
诗歌鉴赏-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_第4页
诗歌鉴赏-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懂诗歌考纲要求:①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据此,我将古诗词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能读懂(理解意象、意境和主题),会鉴赏(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精表述(准确、符合规范)。2/1/2023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读标题12

挖掘暗示信息3

读作者4读正文阅读方法读标题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1.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

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

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

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

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一、读标题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幽居”二字道出了李凝所居之处的偏僻、宁静,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从而看出主人淡泊名利、厌恶尘世的性格。白居易的《忆江南》,写的是江南风光及对江南的忆恋之情;杜甫的《春夜喜雨》,写春雨的特点及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李白的《望天门山》,写的是望天门山所见;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题目表明内容是写送别,那么按照常理应该写离别之情。举例1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1)《咏素蝶诗》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2)《鹊桥仙·七夕》答: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②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

读标题(3)《征人怨》③暗示了诗歌的题材)(4)《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③

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和题材类别读标题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答: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②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和题材类别(6)《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暗示了写作手法读标题答: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地点、和特定读者答:①交代了写作内容②交代了诗歌体裁2.带着标题去读诗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带来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例1:《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通过这个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

①时间是中夜(半夜),地点是西园

②事情是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3、作者的心情很寂寞。那么,作者为何会寂寞呢?再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晓了。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读懂了该诗。

首联“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点题)

标题里有月,诗中颔联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颈联是“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2、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尾联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1、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即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诗的开头句往往是扣住标题来写的,从而了解了开头的内容。①结构章法:

1、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次,

2、绝句前两句叙事写景,(次)后两句抒情。

(主)(第四句最重要)

3、律诗前四句叙事写景,(次)后四句抒情。

(次)有的诗歌还将就起承转合上片:首句渲染气氛,

主句写景写景(次)词尾句过渡

下片:抒情。(主)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读正文(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二、读正文2/1/20235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的内容层次读诗、赏诗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结构章法是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词的上阕往往叙事写景,下阕抒情。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片)。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是叙事、写景的;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是抒情的。2/1/2023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②基本特点:情景结合a.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b.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等。读正文例2:(2006·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húsù】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举例答案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苦寒行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①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长安城中多热官②,朱门日高未启关。重重帏箔③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注】

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②热官:指有权势的大官僚。③帏箔:帐幔和帘子。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案: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们衣薄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2诗歌创作的大致“套路”:起、承、转、合。

起句:写景叙事。

承句:承接上文,继续写景,叙事。

转句:笔锋逆转,引向抒情,议论。

合句:抒发情感,发表议论。

③读懂诗歌思路----起、承、转、合。

“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①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2/1/2023典型试题例5、(2006·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luò)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2/1/2023典型试题例6:(2013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⑴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答案: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解析:这句是起句,写景、叙事。根据起句的作用,为下文铺垫,映衬作者心情从写作对象上看,应是写“山”,写“山”的静,因为有一“静”字紧跟其后,而且还像“太古”一样“静”,如果考生就把这句翻译一遍——山像太古一样静——那一定是能得分的。

“承”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与“起”句自然衔接,是“起”的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其主要作用是:①承上启下,②铺垫下文。2/1/2023典型试题

例7、(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解析:“映地为天色”从“色”的方面写出山泉之清澈见底,“飞空作雨声”从“声”的方面写出山泉凌空而下水石相激的情形。另外,从上下文看,此联与前一联形成欲扬先抑之势,同时为最后两句的称赞做了铺垫。

这两句是承,写景。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答案:“转”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联,“转”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跳宕转折。抓住这“转”句特点对解读诗意也很关键。例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湖楼晚景----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问:第三句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说说他的作用。

答: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合”是“结句,全诗不论写景、抒情、叙事、阐理,“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合”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种:①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②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③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诗歌合的方式很多,但基本上分文两类:一是直接抒情、言志、阐理。二是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手法曲折表达作者的感情,寄托诗歌的主旨2/1/2023典型试题

例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碛[qì]中作(沙漠)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问:试赏析本诗末句的作用。①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②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③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碛中作》诗仅四句,但每句诗都有不同的艺术特点。起句有一股勃发的激情和大无畏的精神,雄奇壮美而豪迈;次句情深意远,含蕴丰富;三句以设问兜转,宕开前句,有转折回旋的韵致;结句似答非答,以景作结,于暮色苍茫之中,使人感到气象壮阔。整首诗显示出悲壮苍凉的艺术风格。答案:

本诗末句并不正面回答第三句的疑问,而是以景结情,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朦胧、沉寂、荒无人烟的莽莽平沙,气象阔大,含蓄地暗示了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余味无穷。2/1/2023典型试题例10、以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说说起、承、转、合对懂诗、解题的帮助。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是怎样收束全诗的?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是又一层。答案:2/1/2023典型试题例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第一联“起”,叙述、描写,第三联“转”,都是写落叶,是第二联“思”“信”的主体是落叶。(2)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解析:第四联是“结”,根据“结”的作用,表明作者的情感,把落叶飘零与松树对比,表达作者的赞叹之情。2/1/2023典型试题例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问: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杏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解析:该诗首句(起)从春草柳色写起,次句(承)写桃花杏花,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转写诗人的愁恨,第四句(合)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答案:(二)、反复品读情感关键语

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果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展现了诗人的孤独。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无聊。例13: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理想?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三、读懂注释和题干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例14:请借助注释,理解下面这首诗的写作意图。赠花卿[注]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答案此诗赠花卿的目的是给花卿以委婉的讽喻:“只应天上有”是说花卿僭用天子音乐,不当受之;说“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意谓这种享受难于长久。举例例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6辽宁)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①,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②,自爱铿然曳杖声。

①此诗为苏轼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费州居住之所。②荦确(luòquè):山多大石貌。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分析:要能解答第二问,就要结合注释①,知道作者此时被贬黄州,仍自爱“铿然”声,可见作者的乐观旷达。第二题答案:表达了作者面对困难自信、自强乐观旷达的情怀。

题干的暗示:指向要素、解说要素、限制要素等。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例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诗歌中间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采用了何种手法?(2)陶渊明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与陶渊明有何不同?解析:信息提炼:①中间四句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主要内容是景物画面,采用了某种需要深入探讨的表达技巧。②这种表达技巧是在描写某种景物画面时运用的,所以,深入思考还是要立足于描写景物常用的技巧(1)诗歌中间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采用了何种手法?答案:(1)诗歌中间四句描绘出了一幅山家秋晚图:树木都已披上秋色,夕阳西下,给山峰涂上了余晖,牧人从山中赶着牛群归来,猎马也驮着猎物回来了。由远及近,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信息提炼:本诗在情感态度上与陶渊明在田园隐逸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隐居田园,悠然自得”的感受有可比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要回到诗中关注这种共同点,更要明辨这种不同。(2)陶渊明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与陶渊明有何不同?(2)陶渊明在田园中能找到慰藉,显得悠然自得。本诗作者却在闲逸的情调中,透露出几分彷徨与苦闷。1、了解作者的生平2、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四、看作者(知人论世)

2/1/2023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读作者

读作者“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有助于理解诗歌表现的意境,作者的感情和人生经历往往渗透在作品的意境中。正所谓“诗言志”。有助于更深层次分析诗歌塑造的形象,把自己的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融合在一起,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思想。例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和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看作者陶渊明——归园之乐李白——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清新飘逸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白居易——雅俗共赏李贺——奇诡变幻李商隐——含蓄绰约杜牧——清丽俊逸李清照——闲适与愁苦。特定内容固定风格陶渊明——归园之乐李白——愤世嫉俗、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白居易——雅俗共赏李贺——奇诡变幻李商隐——含蓄绰约杜牧——清丽俊逸李清照——闲适与愁苦。重要提示: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3、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综合运用,读懂诗歌。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①“驼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2011全国新课标卷)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晚唐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读懂诗的一般步骤

1、看标题(写作缘起、时间、处所、人物、场合、感情基调)如《望月怀远》、《春夜喜雨》、《旅夜书怀》、《柳》……(多质疑)

2、看作者(时代、身世生平、思想、风格流派)

3、通词句(抓情感词、认清歧义、理顺倒文、解读典故、推断品味关键字词,概括句义)

4、味意象(形声色质味及修饰语)

5、入意境(设身处地,涵泳品味,领悟其中的“情”或“理”)

6、定主旨(综合思想因素与感情涵义,比较主次轻重)

7、认“技巧”(结构关系类、语意关系类、表达方式类(主要是写景抒情方式)、语句修辞类)

8、看注释(难字,或有典故,时代背景)

诗歌鉴赏答题规范:鉴赏人物形象题(例:陆游《诉衷情》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炼字型题(释字+代入描摹+效果)表达技巧型题(指出手法+解释手法+效果)意境型题(描摹画面+总结画面+有手法提手法+效果)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五、品读意象,把握意象的特定含意意象与情感杜鹃凄凉、哀伤鹧鸪旅途艰险、离愁别绪寒蝉悲凉鸿雁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指代书信意象与情感月亮思乡、思亲;人生的园满、缺憾;幽静、美好杨柳离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菊花高洁、隐逸梧桐凄凉悲伤浮云游子漂泊

意象的效果。(表达情感、塑造形象)柳树—寓意是“惜别怀远”,表达思乡之情。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梅—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莲—纯洁、脱俗、高洁。菊花—傲霜之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松—傲霜斗雪的典范。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寒蝉—命在旦夕,悲凉的同义词。鸿雁—候鸟,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丁香,指愁思或情结;例(2010·江西卷)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