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人类学讲义
远了来讲,我国古代有句俗语,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近了来讲,也许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出国,只是在国内工作,或者更小来说,在自己熟悉或曾经长时间生活过的地方工作,你所工作的地方也没有外国人,你也用不着跟外国人打交道,不存在所谓的跨文化问题。2导言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导言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知识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意义不止于此,其发展出来的一些分支学科,如都市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等,都是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并且在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关系、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娱乐、旅游、城乡建设、市场研究、公共事业、公共关系等领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中担当起越来越大的作用。
3导言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归纳来讲,文化人类学就是研究人类后天习得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方式的学科。所以,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向人们介绍和使人们理解文化差异,教人们如何看待和把握文化差异的原则和方法,在差异文化中如何进行交流并增进相互了解、彼此尊重。所以,文化人类学往往被学者们称为“我看人看我”的学问。4前言什么是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起源于希腊语anthropos(人)和Logos(科学),意思是人的科学。文化人类学在破除迷信,帮助人们摆脱神学思想束缚,客观科学地认识自己的行为,消除民族偏见,增进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团结,促进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等方面曾起过重要作用。5前言什么是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中的行为、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的科学,它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主要的领域有亲属制度研究、经济人类学、政冶人类学、宗教人类学等。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理解人类群体之间的并异与相似性,进而全面正确地认识人类自身。6第一章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一节种族
一、种族的概念
一般来讲,种族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又称做人种。
二、种族的类型、特征和产生的原因(一)种族的类型英国著名的进化论代表人物赫胥黎根据人类的发型、头型、肤色、发色、眼色等可见的外表特征,于1870年把全人类划分为蒙古种族、欧罗巴种族、尼格罗种族和澳大利亚种族等四个种族。7第一章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一节种族而从现代意义上划分的人种类型主要有:1、高加索人种2、澳洲人种3、蒙古人种4、印度次大陆人种5、开普人种6、刚果人种7、西半球和殖民地人种8第一章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一节种族(二)种族的特征
1、高加索人种2、刚果人种和开普人种3、澳洲人种4、东亚人种5、印度次大陆人种6、西半球和殖民地人种913第一章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一节种族应指出:
上面这些种族特征是就整个种族而言,与其他种族相比它们显得较突出、较普遍,种族被区分出来了。但是,列为某个种族的那些特点,并不是所有类型全部具有,更不是指种族内部所有的具体人都有那些特点,同时,只是不那么突出和普遍罢了,这种情况也说明,各种族同属于一个人种,说明远古时代不同大陆的人类已发生迁徙和基因交流。到现代,实际上已无一个种族能保持一个种族的某一特点并非为它所独有,在其他种族的一类型中也可能出现,纯粹的血统。
10第一章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一节种族高加索人种:
欧洲人种,皮肤白皙,发色浅,一部分为金发碧眼。北欧人比南欧人高。爱尔兰西部、威尔士北部、苏格兰高地,O血型者较多;在西欧,A血型多于B血型。西亚民族由于与欧洲久有来往,也有欧洲人那样的身材和毛发。北非有一部分人属于高加索人种。
返回刚果人种和开普人种:
主要有俾bi格米人、尼格罗人和布须曼人三大部分。俾格米人男性平均身高1.5米,体重约32公斤;妇女更轻更矮。尼格罗人的皮肤色深,头发卷曲,身上少毛,四肢较长。布须曼人皮肤黄色,四肢比例不同与黑人。
返回澳洲人种:
澳洲土人身高约1.7米,发直或呈波浪型。巴布亚人皮肤呈棕色,平均身高约1.5米。
返回
11第一章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一节种族东亚人种:
北方蒙古人种包括中国在内,发直色黑,皮肤黄色,鼻子较平。男方蒙古人种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亚、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居民。东南亚人肤色较中国人黑,鼻宽。
返回
印度次大陆人种:
包括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等国居民,身体特征是深眼窝、棕色头发。
返回西半球和殖民地人种:
他们的体征像亚洲的蒙古人种,门齿、头发和亚洲人一样,在墨西哥、中南美的纯印第安人中,只有O型血。
返回
12第一章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一节种族(三)种族产生的原因
一般而言,自然选择与适应、食物的结构等是地理空间隔绝期间人中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
1、自然选择与适应是人类种族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2、食物结构是种族特征得以形成的第二要素。
13第一章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一节种族除了上述两大因素外,古代人种的形成还有其他因素,如性的选择和在实际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别强化和要求等文化因素,也会对种族的外体质特征产生影响。另外,用进废退原理也是古代人类种族形成的重要原因。14第一章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二节民族
一、民族概念二、民族的基本特征
1、首先共同语言是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最显著的特征。2、其次,共同地域是民族产生、存在和繁衍的空间场所,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3、共同经济生活是组成一个民族的客观物质力量,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与核心要素。
15第一章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二节民族4、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形成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特征。
民族是由具有上述四个基本特征的人们结合而成的。这四个特征,既包括了民族生存的基本条件——地域,也包括了民族存在、发展中的各种联系——经济联系、语言联系、精神联系;既包括了民族的物质经济条件,也包括了民族的精神文化条件。
16第一章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三节族群
一、族群的概念
族群是个外来概念,英文为ethnicgroup。对于族群的定义,国内外有很多种,这里我们引用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说法:1、1986年出版的《麦克米兰人类学词典》的有关解释;2、《哈佛美国族群百科全书》的解释;3、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吴泽霖教授主编译的《人类学辞典》的说法。
17第一章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三节族群
上述不同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不同:一是主要从群体内部的共同特征出发来作族群的界定,强调的是群体内部的语言、种族和文化特征;另一个是从群体的“社会边界”或综合的角度来界定族群,强调的不仅是内部的特征,还有与外群体的互动和认同。18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一节人类的生存环境
人类自身的需求,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原始需求和文明需求。
原始需求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原始的生存需要和欲望,较为低级和原始。
食物获取,是指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即包括一切与食物相关的,如人类的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或派生出来的活动。
19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一节人类的生存环境一、环境区域与人类生活类型
1、干燥沙漠区2、热带丛林区3、地中海灌木林区4、中纬度混合林区5、草原区6、北方森林区7、极地区8、山地区20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一节人类的生存环境在环境区域的划分上还有其他的方式,但划分的结果基本一致。无论如何,我们都能从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形态的关系上看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人类历史的初级阶段,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十分强大的制约作用。出在某种环境中的人们的生活类型基本上就是取决于这种环境中的气候、植被、资源状况等条件。即使在发达的农业阶段,人类也很难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只有到了工业文明以后,人类才逐渐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直到出现全球资源危机。21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一节人类的生存环境二、食物获取模式和对环境的适应
1、采集和狩猎,包括系统地采撷植物食物、打猎捕鱼等。2、粗放农业,一种简陋的耕作方式,与采集和狩猎不同的是,粗放农业已包含了食物生产的内容。3、畜牧业,饲养动物并从中获得奶、蛋、肉、血等食物。4、精耕农业,借助较复杂的手段和技术进行的耕作,使得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品大大增加。22
5、工业化。采用主要已矿物燃料为动力的机器来满足食物生产、加工以及其他诸多需求。人类在食物获取过程中,从下面3个方面来适应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1、对可供资源的适应
2、对资源波动的适应
3、对其他群体的适应23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一节人类的生存环境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一节人类的生存环境1、对可供资源的适应
⑴环境的负荷力—最高人口总量;⑵资源的营养质量;⑶食物禁忌
2、对资源波动的适应
自然环境中的可供资源并不是一个常量,最明显的是随着季节周期性的变化而造成的食物资源的变动。
24
为了适应食物资源的波动,人类群体采取了种种策略,总起来说主要有这样几种:
⑴流动⑵储存⑶技术3、对其他群体的适应25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一节人类的生存环境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二节食物获取方式
一、食物采集(一)食物采集
食物采集指的是依靠自然存在的资源——野生动植物而获取食物的生存技术。
(二)狩猎与采集社会的一般特点
1、小规模的社会群体
2、群队组合的灵活性
3、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分工
4、没有恒久稳定的领导
5、食物共享
6、社会控制系统的随意性26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二节食物获取方式二、食物生产(一)食物生产
食物生产是指人类开始进行耕作、驯化野生植物、驯养野生动物的活动。
(一)食物生产类型1、园艺式农业
⑴园艺式农业的耕作方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⑵园艺式农业的一般特点。272、精耕农业(集约农业)
⑴精耕农业的特点
⑵精耕农业的社会后果3、畜牧业
⑴畜牧业的产生
⑵畜牧业社会的一般特点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二节食物获取方式28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二节食物获取方式三、工业化(一)工业化极其意义1、工业化涵义
工业化,是指人类通过工业生产,获取生存资料的食物获取方式。2、工业化的意义
⑴在当代,前面讲到的几种食物的获取方式无不受到了工业化的影响。无论从生产资料支持、生产技术支持等各个方面,工业化都对它们起着重要的作用。⑵作为一种人类获取能源的极其有效的手段,工业化还使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动。
29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二节食物获取方式
⑶同时,工业化也产生了一系列其他的食物获取方式所不能产生的文化社会后果。⑷而且,工业化使人类能获得更多的能源。
(二)工业化的社会后果
1、首先,人口增长的速度比以往大大地增快了。2、其次,工业化带来了财富的巨大增长。3、再者,工业化还使世界各民族社会之间的相互依赖进一步增强,文化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30第三章婚姻
第一节婚姻的内涵和功能一、婚姻的定义
在我国,婚姻指嫁娶。按现代观点来讲,婚姻应该符合这样几个前提:
1、婚姻必须是男女两性的性的结合,这是婚姻关系赖以建立的前提。
2、婚姻又是男女两性间经济的结合。31
3、男女两性间的性的和经济的结合必须得到社会文化的认可,包括社会习俗和法律的认可。
4、婚姻还隐含有互惠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涉及性生活、财产、儿童抚育等许多方面。
32第三章婚姻
第一节婚姻的内涵和功能第三章婚姻
第一节婚姻的内涵和功能二、婚姻的功能
婚姻的功能至少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控制夫妇双方的性生活;
(二)夫妇双方交换利益和服务;
(三)保持社会(群体)的稳定;
33
(四)为繁衍后代提供适应的社会和经济条件;1、父母、孩子合法地位的确定;2、孩子成长的环境。
(五)在早期的采集——狩猎社会中,婚姻可以提供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分工;
(六)婚姻还可以增进不同群体、家庭和家族之间的联合。34第三章婚姻
第一节婚姻的内涵和功能第三章婚姻
第二节婚姻的类型一、群婚
群婚是指一个集团的一群男子与另一个集团的一群女子集体互相婚配的婚姻形式。二、一夫多妻婚
(一)多妻可以获得经济活动的助手;(二)多妻可以提高男子的声望和社会地位;(三)一夫多妻婚是协调性比例失衡的一种手段。
35三、一妻多夫婚
(一)贫困
(二)性比例失衡四、一夫一妻婚36第三章婚姻
第二节婚姻的类型第三章婚姻
第三节婚姻的程序一、择偶
(一)自由式择偶(二)强制式择偶
二、订婚
三、聘金与嫁妆的转让
(一)聘金又称聘礼,是新郎为获取新娘,由新郎或新郎的亲族支付给新娘亲族作为补偿的一定数量的财物。1、聘金的概念2、聘金的形式
3738第三章婚姻
第三节婚姻的程序
3、聘金的高低4、聘金的功能(二)嫁妆嫁妆是结婚时由新娘亲族支付给新婚夫妇的一笔财富。
1、嫁妆的概念
2、嫁妆的形式
3、嫁妆的高低
四、结婚第三章婚姻
第四节婚姻的形式39一、掠夺婚
关键词:暴力—可婚氏族二、买卖婚
关键词:女子—商品买卖婚还有一些变式,如媒聘婚和服务婚两种。
1、媒聘婚—金钱为基础;
2、服务婚—以劳务代替聘金。三、交换婚—两个或两个以上群体相互交换妇女
1、从时间上来讲,分同时交换和异时交换。
2、从人数上来讲,分个体交换和集体交换。
3、从交换的方式上讲,分直接交换和间接交换。四、自由婚
1、关键词:非阶级社会、爱情、非强制性、非买卖性2、特殊形式:私奔婚40第三章婚姻
第四节婚姻的形式第三章婚姻
第四节婚姻的形式五、其他婚姻形式
1、赘婚—入赘女家;
2、养媳—女子幼时被夫家收养,长成时成婚;
3、赠婚和赐婚—对女子有支配权的人将女子赠送给别人;帝王将罪犯的妻子或虏获的女子赐给别人。
4、冥合—男女未婚而死,或订婚而因死亡没结婚,家人为其举行的婚礼。除此之外,还有选婚、招夫、典妻、指腹为婚等独特的婚姻形式。
41第三章婚姻
第五节婚后居住模式
婚后居处不仅是婚姻的延续,而且是一个社会继嗣规则和社会结构的反映。
一、单居制
(一)从父居—新娘在结婚后搬到以新郎的父亲为首的家庭中生活。(二)从母居—新郎结婚后搬到新娘的母亲为首的家庭中生活。(三)从舅居—新婚夫妇同丈夫的舅父生活在一起的居住模式。42二、两居制
(一)两可居—新婚夫妇可以选择父方家庭和母方家庭的任何一方生活。(二)两方居—新婚夫妇同父方亲属和母方亲属交替生活的居住模式。
三、新居制—新婚夫妇结婚后搬离各自家庭而单独生活的居住模式。
四、分居制
(一)原居制—分别住在各自原来家庭中的居住模式。(二)独居制—既不与原亲属居住,也不建新家庭,而是分开独处。43第三章婚姻
第五节婚后居住模式第四章家庭
第一节家庭的定义和特点一、家庭的定义
组织家庭的基础特殊关系:1、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
2、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
3、同源的兄弟姐妹关系。44二、家庭的特点
(一)社会基础性关键词:经济单位;教育单位
(二)结构封闭性关键词:限制;禁忌;非替代性
(三)功能整合性关键词:一体化;同一血统;同源性;整合性
(四)高频互动性关键词:互动;45第四章家庭
第一节家庭的定义和特点第四章家庭
第二节家庭的演变
一、血缘家庭
关键词:原始社会血缘婚;排除辈分的群婚。
二、普那路亚家庭
关键词:氏族外群婚;排除兄弟姐妹婚配;夫妻各自从母居;子女归妻方。
46三、对偶家庭关键词:对偶婚;从妻居;子女归妻方;四、一夫一妻制家庭关键词:个体家庭;一男一女;丈夫居于统治地位;从家庭的发展过程来看,一夫一妻制家庭是在原始社会由对偶家庭发展而来的,它的最后确立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47第四章家庭
第二节家庭的演变第四章家庭
第三节家庭的类型
人类学划分家庭的主要标准是婚姻和血缘关系。一、核心家庭
关键词:单偶制;一对夫妇;未婚子女。
二、联合家庭
关键词:多个核心家庭;从父居已婚子女;从母居已婚子女;一夫多妻家庭。
48三、扩大家庭
关键词:同宗家族团体。四、变异家庭
关键词:非婚同居;同性恋;单亲;丁克。
特别说明:上述划分方法是根据婚姻和血缘关系的一般方法,也有其他划分方法—如根据权利结构可分为父权、母权和舅权家庭等;根据代际层次可分为一代家庭、二代家庭、三代或三代以上家庭等;根据规模可分为大家庭和小家庭等。49第四章家庭
第三节家庭的类型第四章家庭
第四节家庭的功能
一、限制并满足两性生活关键词:提供并限制;社会稳定。二、经济功能(生产和消费的功能)关键词:组织生产与消费。三、抚育和赡养的功能关键词:种的繁衍;反哺。四、教育功能(教育子女)关键词:初始教育;儿童社会化。五、生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关键词:私人空间;自在自为。50第五章宗教信仰
第一节宗教信仰及其发展历程
一、什么是宗教(一)基本概念
词源是拉丁文,意思是“集中”和“注意”;“在神灵崇拜上的严肃认真”;公元4世纪,罗马人认为是神人之间、神灵之间的重新结合和联盟。中国—“宗教”合并起来使用是始于佛教术语—佛所说为“教”,佛的弟子所说为“宗”—本来是指佛教中的教理,后来才泛指一切“对神道的信仰”为“宗教”。51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
(二)宗教的基本特征
(三)宗教的产生
1、时间2、条件52第五章宗教信仰
第一节宗教信仰及其发展历程第五章宗教
第一节宗教信仰及其发展历程二、宗教信仰的发展历程(一)泛灵信仰与泛生信仰
1、泛灵信仰
2、泛生信仰
(二)巫术信仰
(三)图腾崇拜
(四)神灵信仰53第五章宗教
第二节宗教的分类
一、阶级分类法
自发宗教—全社会共同的社会意识人为宗教—阶级社会中一定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映
二、地域分类法
宗教在地理上的分布为基础
三、哲学分类法
宗教的发展阶段分类
四、形态分类法
宗教形式的演进对宗教进行分类
54第五章宗教
第三节宗教的功能一、世界观功能——给人生赋予意义二、心理调适功能——给人们以心理上的支持三、补偿功能——实现精神上的公平四、社会控制功能——减少冲突,维护团结五、整合功能——增强内部认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六、文化功能——保存知识文化,强化和维持文化的价值体系
除了上述的六种功能以外,宗教还有促进交往和调节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功能。
55一、犹太教概况
二、犹太教的产生
三、犹太教基本礼仪
(一)日常礼仪
1、祈祷
2、摸“美祖扎赫”
3、戴“卡巴”
4、缴纳什一捐
56第五章宗教
第四节世界著名宗教介绍(二)节日和节期1、安息日(Shabbat)
2、新年(RoshHashanah)
3、赎罪日(YomKippur)
4、逾越节(Pesach
四、犹太教主要称谓
1、祭司(cohen)
2、拉比(Rabbi)57第五章宗教
第四节世界著名宗教介绍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一节人类的生存环境1、干燥沙漠区:占陆地面积:18%的辽阔的区域;居住人口:占世界6%;气候特征:大部分地方干旱少雨,环境恶劣,气温变化剧烈;植被特征:少数耐寒的植物可以存活,有些沙漠地区有灌木丛林,有少许绿洲或比较肥沃的土地;农业情况:小规模农业;部分人口相对密集地区,有一定水平的水利灌溉设施。但一般情况下,这类区域的技术落后。适宜食物获取方式:狩猎、采集。58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一节人类的生存环境2、热带丛林区:占陆地面积:10%;居住人口:28%;气候特征:高温多雨;植被特征:植物繁茂;农业情况:病虫害多,杂草繁盛,控制成本巨大;大量降雨很容易冲走矿物质。不是集约农业理想环境。适宜食物获取方式:粗放农业。也有狩猎、采集,也可以采取措施,一定程度发展精耕农业。593、地中海灌木林区:
占陆地面积:1%;居住人口:5%;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风雨适度;农业情况:发达的农业或畜牧业。适宜食物获取方式:农业。
60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一节人类的生存环境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一节人类的生存环境
4、中纬度混合林区
占陆地面积:7%,大陆的腹心地带;居住人口:42%;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植被特征:针叶林、阔叶林混杂;农业情况:大片肥沃平原和河谷地带;适宜食物获取方式:发展高级农业。615、草原区占陆地面积:19%;居住人口:10%;农业情况:初级农业;适宜食物获取方式:游牧与狩猎,只要有发达的机械技术,就非常有利于农业的发展。62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一节人类的生存环境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一节人类的生存环境6、北方森林区:占陆地面积:10%;居住人口:1%;气候特征:气候寒冷,生长期短;植被特征:松柏科树木森林;农业情况:不利于发展农业;适宜食物获取方式:狩猎为主。637、极地区占陆地面积:16%;居住人口:1%;气候特征:气候极为恶劣;植被特征:苔原和冰原,几乎没有植物;农业情况:没有农业;适宜食物获取方式:以狩猎为生。64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一节人类的生存环境8、山地区占陆地面积:12%;居住人口:7%;气候特征:气候垂直分布;植被特征:植物群落呈垂直分布状况;农业情况:粗放农业。适宜食物获取方式:以采集、狩猎为生,适当放牧。65第二章食物获取
第一节人类的生存环境祈祷:
虔诚的犹太人一直寻求以其全部所有来热爱上帝。他们认为祈祷是表达一个犹太人态度与情感的方式,因此努力找出许多理由来祈祷。虔诚的犹太人一天祈祷三次;早上、下午、傍晚。通过祈祷和诵读祷词来表示他们对上帝的赞美、感激、坚信相对美好前途的希望。
摸“美祖扎赫”:
犹太人进出大门时,都要吻或摸“美祖扎赫”(意为“祝福”),以表示不忘对上帝的信仰和对诫律的遵守。“美祖扎赫”是犹太人挂在门柱上的经文楣铭,是犹太人家的标志,提醒人们履行对上帝的宗教义务。它是一个用金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前体药物载体材料项目筹资方案
- 人力资源管理与汇报技巧
- 互联网广告投放策略及效果评估
- 幼儿园刮纸课程设计
- 绿色办公与节能环保技术探讨
- 供配电课程设计案例
- 压板冲压课程设计
- 摇盖式纸盒课程设计
- 小班健康糖果的课程设计
- 建筑电气消防课程设计
- 野外生存2-1课件
- (贵州地区)锚杆框架植草护坡施工方案
- 喜茶营销策略分析
- 别墅小区防盗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 2021年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各科临床路径表单- -全集
- 幼儿园教学课件《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课件
- DB37∕T 5016-2021 民用建筑外窗工程技术标准
- 操作系统填空题
- 《阿利的红斗篷》阅读题及答案
- DB21∕T 1605-2008 双条杉天牛检疫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