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思维_第1页
学前儿童的思维_第2页
学前儿童的思维_第3页
学前儿童的思维_第4页
学前儿童的思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的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格塞尔的爬梯实验格赛尔找来一对同卵双生子A和B,A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爬梯及肌肉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B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A的水平。结论——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一旦在生理上有了完成这种动作的准备,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格塞尔的爬梯实验格赛尔找来一对同卵双生子A和B,A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爬梯及肌肉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B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A的水平。结论——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一旦在生理上有了完成这种动作的准备,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劳伦兹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刚出生的小鹅睁开眼就看见劳伦兹,于是把劳伦兹当成了妈妈,后来真正的妈妈出现了,小鹅却对它视而不见。这就是著名的“母亲印刻”实验。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关键期历史上对传统智力测试的批判19世纪8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Galton)开创了对智力进行测量的先河。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Binet)和西蒙(Simon)为了鉴别智力有缺陷的儿童以让他们接受特殊的教育,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智力测验量表。从此,智力测试便风靡美国乃至全世界。然而,也正是从智力测试产生之日起,关于智力测试局限性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人们对它的批判主要是针对智力测试的潜在理念即智力是一元的、是一种单一的整合的能力而提出的。

对智力单因素论的批判历来就有,加德纳虽不是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第一人,但他的批判以及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使传统智力测试的若干局限性愈加突显。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言语—语言智能2、音乐—节奏智能3、逻辑—数理智能4、视觉—空间智能5、身体—动觉智能6、自知—自省智能(内省智能)7、交往—交流智能(人际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自然探索智能)智能商数学说智力商数IQ、情绪商数EQ、判断商数JQ逆境商数AQ、创意商数CQ、健康商数HQ理财商数FQ、精神商数SQ、发展商数DQ儿童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个体差异性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当我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他的世界其实绚丽多彩,充溢了童真,寄予着期盼。3-6岁阶段儿童的思维【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问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往往是“都是白的,长的。”★儿童知道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是5个苹果,但是问他2+3=?,却回答不知道,为什么呢?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1)形象性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比如,“家具”这个词比“桌子”、“椅子”等抽象,幼儿较难掌握。在生活中,抽象的语言也常常使幼儿难以理解。可以理解2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4个苹果,不能理解2+2=4。换句话说,要当儿童理解2+2=4必须是建立在大概表象的基础之上。(2)表面性。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表面现象来进行。因此,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因此问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往往是“都是白的,长的。”(3)自我中心性:所谓的自我中心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幼儿即使能正确分辨自己的左右方位,却不能正确判断对面人的左右手|——镜面示范①不可逆性。即单向性,不能转换思维的角度。例如,问幼儿:“你有姐姐吗?”“有,我姐姐是××。”过了一会问她:“××有妹妹吗?”儿童摇头。她只从自己的角度看××是姐姐,而不知从姐姐的角度看,自己是妹妹。②拟人性(泛灵论)。自我中心的特点常常使儿童由己推人。自己有意识有情感有言语,便以为万事万物也应和自己一样有灵性。因此,他们常常有一种看待事物的独特眼光和一颗敏感、善良、充满幻想的心灵。③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比如,听奶奶抱怨小鸡长得慢,就把小鸡埋在沙里,把鸡头留在外面,还用水浇,并告诉奶奶:“您的小鸡一定会长得大大的。”三座山试验幼儿在这一阶段的局限性集中体现在守恒问题上。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当物体的外形或形状发生改变时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皮亚杰设计的守恒问题包括数量守恒、体积守恒、长度守恒、重量守恒等。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AB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返回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与B一样大小B球变了ABAB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物质守恒返回长度守恒返回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ABB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一样长”(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B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面积守恒返回思考:整个学前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学前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1.学前儿童在操作中的到发展2.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3.教育与生活相结合,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

“我趴在地上,影子就消失了。”

“不!要让影子消失,就得让这个孩子消失!”我们四个人只有一个身子!

还有两个头,八只手!为什么我一个人有几个影子?

月光下也有影子

瞧!我们造的小星星!把这个漂亮的树叶描下来!我们的影子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是欧洲“新教育”运动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福禄倍尔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接受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旧式学校和家庭教育压抑儿童个性的做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儿童被“束缚在课桌椅上,就像是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一样”,“他们被关在学校里,和奴隶一般,受到社会强加的痛苦”,“不幸的儿童!受压迫的儿童!”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儿童的感官训练和智力培养,这是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也是蒙台梭利的主要贡献之一。关于感官训练的论述在《蒙台梭利教学法》一书中占有有很大篇幅。感官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处于各种感觉发展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内加以训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但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将来弥补起来会非常困难。感官训练是通往认识能力的“第一道大门”通过感官训练,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力;感觉是各种高级心理能力(如分析、判断、比较等)的基础。

为了对儿童进行感官训练,蒙台梭利设计了一套“感官练习材料”,现在一般称为“蒙台梭利教具”。这套“感官练习材料”包括训练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觉能力的材料,其中以触觉的训练为主。对物品的假想鱼牛的故事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它们俩是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因鱼不能离开水,只好让青蛙独自走了.青蛙在外面周游的一番回来了,它告诉鱼:“外面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

“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小鱼听着听着,这时,在它的脑海里,出现的“鱼牛”的形象。鱼牛的故事说明:要想更准确的理解概念、把握规律必须有足够的认知来提供支撑,“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教育?1.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教育的理解:引导——唤醒智慧——启发传授——塑造智慧——灌输2.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福禄贝尔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教育工作中,必须按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去辅助儿童学习一促进儿童的发展。如果不遵循儿童发展的阶段,盲目的促进儿童的早熟,这样做不但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相反,“会从根本上危害、妨碍甚至破坏人的继续发展,没有任何教育价值可言。——对现实教育的警示(中美学习数学比较)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该如何对待儿童?(一)古代——文艺复兴时期1.儿童是小大人2.儿童是原罪的3.儿童是‘私有财产’

(二)文艺复兴——19世纪末1.白板论:洛克2.自然论:卢梭(三)20世纪初到现代:儿童是独立的个体1.儿童是一个社会人,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2.儿童是正在发展的人,因此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既不能把成人的一套标准强加于他们,也不能放任他们自然自由的发展.3.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当享有快乐的童年.4.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