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心理学第七章社会性发展第一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本章主要内容
(包含教材第13、14章及12章部分内容)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道德的发展社会角色(性别角色)的发展第二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社会行为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它在交往中产生,并指向交往中的另一方。亲社会行为是对他人有利的行为(P512)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等。
反社会行为也称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其中最具代表性、在幼儿中最突出的是攻击行为。人际行为第三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一、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一)分类(Rosenhan1972)
1、自主的利他行为:动机是出于对他人的关心。
2、规范的利他行为:动机是期待个人报偿或避免批评。第四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二)发展(P512-513)1、3岁之前的发展
1岁之前的儿童当看到别人处于困境,如摔倒、哭泣时,他们会加以关注,并出现皱眉、伤心的表情。到1岁左右的儿童还会作出积极的抚慰动作,如轻拍或抚摸等。第二年,儿童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同情、分享和助人等利他行为。第五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2、3-6岁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一般来说,亲社会行为在幼儿期逐渐增加。我国学者王美芳、庞维国对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亲社会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1)指向对象:儿童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同伴,极少数指向教师;2)性别差异: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存在年龄差异,小班儿童指向同性、异性同伴的次数接近,而中班和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增多,指向异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减少;3)行为类型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再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较少发生。第六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社会认知指人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关系(他人和自我、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推断。——《儿童社会性发展》,张文新著,P231第七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1)社会规范认知社会责任规范:指我们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般说来,儿童在童年中期即可形成对这种规范的认知,并意识到这种规范的重要性。相互性规范:指要帮助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早在学前期,儿童在社会互动中就开始遵从这种规范。应得性规范:指帮助那些应该得到帮助的人。第八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2)观点采择个体对特定情景中他人思想、情感、动机、需要的认知理解。个体区分并协调自己与他人观点的能力。
这种能力帮助儿童明白其他人的行为,并选择最有可能获得期望结果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反应。赛尔曼的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研究(P458)说明: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从2、3岁到青少年阶段有了相当的发展。
要真正理解并与他人和睦相处,仅仅辨认他人身体和心理特征及识别他们恰当的举止反应是不够的,儿童必须能够穿着他人的鞋子走路——即以他人的角度来看世界。第九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3)心理理论(P247)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通过心理理论,个体可以对他人的行为作出解释。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对他人信念以及信念与行为的关系的认知方面。最经典的实验任务是“错误信念”(thefalseblieftask)任务(Wellman&Perner,1983)。一般认为,儿童心理理论在4岁左右形成。其标志是成功地完成“错误信念”任务。但从2岁左右开始,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认知的一些基本能力逐步发展起来。第十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哪个男孩想去荡秋千?阿斯廷顿用这种图画测查了年幼儿童的意图理解:大多数5岁儿童回答正确,很少的3岁儿童能回答正确。第十一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2、移情作用P514-515亲社会行为是以某种程度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和对他人情绪的共鸣反应的发展为前提的。移情是指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是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感情的能力。移情是亲社会行为重要的促动因素。在儿童亲社会培养中具有动机功能和信息功能。移情使人更容易意识到另一个人的需要以平息自己的情绪。这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构建人们对移情对象在情感上的共鸣反应,给认知加工以补充,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感同身受”第十二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3、社会文化的影响P516一项跨文化研究考察了六种文化的3-10岁儿童的行为。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最多的幼儿来自未开化的社会,而西方社会幼儿亲社会行为得分较低。另一项研究发现,来自新几内亚这样一个合作社会的幼儿,一旦他们在西方文化的学校里度过三年,在思考亲社会行为问题时,就会较少考虑他人而是更多地考虑自我。当要求幼儿玩双方必须合作才能取得高分的游戏时,墨西哥的幼儿要比美国的幼儿得分高。个人主义价值观——群体和谐价值观第十三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4、其他父母的亲社会行为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儿童经常接触到的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等儿童日常的学习形式、幼儿园学校中的亲社会行为实践……第十四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电视的影响研究过程:普里德瑞奇(Preidrich,1975)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评定观看“罗杰斯先生的邻居”节目片断所产生的效果,这是一个集中表现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同情和援助的电视节目。让5岁和6岁儿童观看亲社会的电视节目或中性节目,每天一次,共看4天。结果:看了“罗杰斯先生的邻居”的儿童不仅懂得了这一节目的特定亲社会内容,而且能将其应用到其他情境。与看中性节目的儿童相比,看亲社会节目的儿童学会了一些有关亲社会行为的一般规则。第十五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三)亲社会行为的培养1、行为塑造法。当儿童偶尔表现出我们满意的社会行为时,我们及时地予以物质的或精神的强化方法。(不要频繁使用“红花”和“五角星”)夸具体不夸全部,夸努力不夸聪明,夸事实不夸人格。2、榜样引导法。鼓励儿童观察成人或同伴展示的某种社会行为让儿童学习方法。3、角色扮演法。让儿童在给予的情境中予以表现,从而学习充分履行角色的方法。4、系统训练法。包括以下步骤:第十六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系统训练法概念或交往原则的学习(什么是分享,如何分享等)转化为可操作的社会行为技能(分享行为的实施)在同伴交往中树立新的目标(交一个新朋友)。——对技能的自主运用将已获得的行为运用到更多的新情景中去(保持,概化——更熟练的运用)第十七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二、学前儿童的攻击行为P500
攻击性发展状况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同时也是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攻击行为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碰撞、推挤和打架)或心理(使人尴尬、侮辱或排斥)的行为。攻击行为的分类:
工具性攻击指为了获得某个物品所作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指向于一个主要的目标或某一物品的获取。
敌意性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目的,其目的在于打击、伤害他人,如嘲笑、讽刺、殴打等。
主动性攻击是指故意攻击某人获得某个想要的东西。
反应性攻击是针对挫折和刺激作出的攻击性反应。第十八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一)发展
1岁左右儿童开始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到2岁左右儿童之间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冲突,如打、推、咬等。到幼儿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频率上看,4岁之前,攻击性行为的数量逐渐增多,到4岁最多,之后数量就逐渐减少。从具体表现上看,多数幼儿采用身体动作的方式,如推、拉、踢等,尤其是小年龄的幼儿。随着语言的发展,从中班开始逐渐增加了言语的攻击。从攻击性质看,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但慢慢出现敌意性的攻击行为。第十九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幼儿期攻击行为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幼儿园男孩比女孩更多地怂恿和更多地卷入攻击性事件。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受到攻击以后发动报复行为,碰到对方是男性比对方是女性时更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第二十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学前儿童与学龄儿童攻击行为对比幼儿园儿童中发生频率较高的攻击行为有:争抢玩具、争游戏角色、无意攻击、报复性攻击、为吸引教师的注意而进行的攻击。小学生中发生频率较高的攻击行为有:报复性攻击、打抱不平的攻击、嫉妒性攻击、挫折性攻击。其中,报复性攻击在3~9岁年龄段较为稳定。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二)影响因素1、遗传影响儿童的攻击行为部分由他们的气质决定。有些儿童在婴儿早期就表现出较高的负面情绪,他们比其他婴儿更易被惹怒、冲动、愤怒和恐惧。(Matheny,1989)成人中高水平的雄性激素与高水平的攻击行为相关(Archer,1991)从进化的观点来看,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都能使人类生存和繁衍。攻击尽管本质上是反社会行为,但是也增加了生存的机会。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2、教养环境对攻击性儿童的家庭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的情感气氛和教育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有极大的关系。A.愤怒和惩罚笼罩着的家庭,容易“创造”出一个“失去控制”的儿童。一个身处沉重的生活压力下的父母(比如经济上有困难或者婚姻不幸),对孩子往往热衷于强制性的训导,如果再碰上儿童的困难气质或性格缺陷,就会导致儿童攻击行为的发生。B.如果家长本人富于攻击性,经常使用家庭暴力,为孩子提供攻击行为的原型,更容易教会孩子的相应行为。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3、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A.具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往往对攻击行为的后果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在他们看来,攻击行为能有效地减少他人的挑逗、取笑和其他令人不愉快的行为。因此,他们倾向于利用攻击行为作为保护自己的常用手段。
B.富有攻击性的儿童,在社会认知上的另一个偏见是自尊过强。尽管他们在学业上和社会上遭到失败,但他们的自我高度膨胀且很脆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有能力的。当他们的某一行为遭到挫折或不被他人理解时,就会生气转而攻击他人。一项纵向研究发现,有偏见的社会认知已经出现在身体受过虐待的4岁孩子中间,这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6个月以后显示出了高频率的攻击行为(Dodge,Bates&Pettit,1990)。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4、交流及文化影响A.同龄人的群体氛围如果同龄人的群体氛围是紧张的、有竞争性的,而不是友好的、合作的时候,敌对性是更有可能发生的。这些群体特点在那些有一系列压力的贫困地区更普遍,这些压力包括低质量的教学、有限的娱乐和就业机会以及负面的成人角色模范。B.社区文化氛围这也是影响攻击行为的重要来源。在一个把攻击行为当做维护个人利益有效手段的社会里,或在一个以武力决定个人威望的区域中,儿童热衷于攻击行为是不奇怪的。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5、其他电视的影响以班杜拉(A.Bandura)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者认为,电视对儿童的攻击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它教给儿童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方式;(2)它使儿童放松了对攻击行为的抑制,使暴力合法化;(3)它降低了儿童对暴力的敏感性,并习以为常;(4)它使儿童对现实的想象建立在自己的行动上,过分地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由报复发展到攻击。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玩游戏电子游戏机对儿童的攻击行为具有更大的强化作用。一个调查发现,美国80%以上的青少年,每周花2个小时或2个小时以上时间玩电子游戏(Williams,1998)。研究者担心过多地接触这些流行的和难以置信的暴力视频游戏,如侵略者、性暴力、凶杀、欺诈等会增加儿童的攻击行为。有研究表明,玩视频游戏的时间与真实世界里的攻击行为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Dill&Dill,1998)。一个对三年级和四年级儿童的研究(Kirsh,1998)和对大学生的研究(Anderson&Dill,2000)发现,随便玩暴力视频游戏的被试比那些玩非暴力的视频游戏的被试,对后来模棱两可的挑衅作出更有敌对性的归因,并有更多的攻击行为。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三)攻击性儿童的教育策略1、教授有效的社会技能2、教授有效的解决矛盾和人际问题的方法3、教授控制愤怒的策略4、增强儿童从他人观点看待事情的能力5、鼓励更高级的道德推理6、培养对他人行为、肢体语言和其他非言语的社会线索的正确解释(例如,教儿童区分有意行为和无意行为)资料来源:《儿童发展与教育》TeresaM.cdevittJeanneEllisOrmrod,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P761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
——布朗芬布伦纳发展是逐步成熟的个人与其所处的直接环境(家庭、学校、同伴等)的互动的发展过程。这些发展过程同时受到那些儿童意识不到的外部环境系统(教育系统、政府决策、文化背景等)的影响。为了了解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必须研究影响它们的多重环境系统。家庭、教室、居住区——教育系统、大众传媒——历史文化模式第三十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节
儿童道德的发展P517很多情况下,一个人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而不仅仅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自己的行为,这是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morality)是一个关于人类行为正确与否的信念、价值和深层判断系统。社会需要儿童成为接受道德价值体系,并以道德原则指导自己行为的成人。这也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人群中可敬可爱之行事,是曰道德。——梁漱溟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一、什么是道德?P517-5181.能够明辨是非;2.根据判断做出相应行为;3.对好的行为感到自豪,否则体验到羞愧或内疚等。加拿大人界定的道德成熟的6个特征维度:P518道德成熟的个体服从社会规范。这种服从是因为他们内化了学到的道德原则。内化是道德感成熟的关键。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二、道德发展的认知成分(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研究方法:对偶故事法、谈话法P520研究内容与对象: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认识、转化发展过程——即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他律与自律所谓他律,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他们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所谓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自律水平的儿童能在思想上理解道德观念,受观念上的法则所支配。(只有到了这个水平,儿童才算有真正的道德)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及特点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道德认知不守恒(同样的规则,出自于父母就愿意遵守,出自同伴就不遵守,对父母要说真话,对同伴可以说假话)。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
规则是不变的,万能的,不理解规则是人们自己定的。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极端(非好即坏,且认为别人也这样看)。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把惩罚看做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告状”)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11岁以后规则或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判断行为不只考虑后果,还考虑行为动机。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能较高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能较现实地判断别人。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2、研究内容:儿童的道德推理能力3、研究结果:P522前习俗水平。大约在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阶段。此水平分两个阶段。习俗水平。大约自小学高年级开始,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后习俗水平。大约自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时开始。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前习俗水平第1阶段:避免惩罚(被抓住)和服从。为了逃避惩罚而服从于权威或者有权利的人(通常是父母)。——只要能逃脱惩罚,他们会做任何事。第2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阶段(利益的交换,取得奖赏)。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其他人和他们自己一样也有需要。有时他们通过交换利益来解决别人的需要:“你让我玩四轮车,我就把自行车借给你。”尽管此时也有一些分享行为,但是有图谋、为自己服务的、报偿性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正、慷慨、同情和怜悯。关注行为的外部结果。(为所有的孩子提供同样的机会,并尽可能使事情公平)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习俗水平:习俗的规则与服从性道德第3阶段:“好孩子”道德(获取赞同,避免遭反对)。能获得赞扬和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行为就是好的。儿童仍以他人的反应为基础来判断是非,但现在他们更关心他人的表扬与批评而不是他人的身体力量。(关注取悦他人,特别是权威人物)第4阶段:权威性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这一阶段个体盲目地接受社会习俗和规则,并且认为只要接受了这些社会规则他们就可以免受指责(服从规则,避免责难)。大多数个体都不能超越习俗道德水平。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后习俗水平: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第5阶段: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的道德。道德的基础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一致意见(而不是某个权威人物的准则)。(推进社会的福利。准则是不可改变的,并毫无疑问地遵守,有遵守原则的强烈的责任感。)第6阶段:个体内在良心的道德。这一阶段个体为了避免自责而不是他人的批评,即遵从社会标准也遵从内化的理想。决策的依据是抽象的原则如公正、同情、平等。这种道德是以尊重他人为基础的。(如果改动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准则是可以修改的,超越社会规范)第四十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三、道德发展的行为成分(P529-534)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一)强化(道德行为的决定因素)(二)惩罚(三种技术,有效的是说服引导,P532)(三)社会榜样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节儿童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的发展P467儿童的性别差异及其成因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性别角色角色,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角色是一系列的责任、权利、义务以及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内,社会对某个位置上的人们期望的行为。角色的内涵取决于社会对他的期待。所谓性别角色,是社会对不同性别的人所产生的行为期望。女孩——表达性角色,男孩——工具性角色。P468性别角色与性别有关,但并不是性别之间的所有性别行为差异都是性别角色的一部分:由生物性差异造成的行为差异不属性别角色的内容,只有由社会期望所决定的性别行为,才是性别角色的内容。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一、儿童的性别差异及其成因P469-474(一)性别差异(对儿童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1、个性特征
总的来说,个性和认知的差异在数量上远远比人们认为得要少,即使有差异,程度上也一般。2、玩具的偏好
男孩:卡车、积木、枪,警察、强盗、牛仔女孩:娃娃、生活用品,过家家、跳格子、球类3、选择玩伴(差异最明显)
三岁开始就有倾向(男孩与男孩玩,女孩与女孩玩)。麦科比(1998)指出性别之间的隔离P477是重要的现象,它是自发产生的,没有受到成人的压力,而且它高度抵制要求改变的压力。其力量不但增强,在学校里尤其醒目。这个特点有重要的心理影响,根据研究,同伴对儿童社会化影响最大,正是男女在各自性别圈子中显示和形成的独特方式,从青春期到成年期影响了社会化行为。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二)导致性别差异的原因一项研究:卢姆尼斯和斯蒂文森对台湾、日本和美国的儿童进行的抽样调查发现:尽管男女儿童数学能力的差异在5年级才出现,但儿童的母亲确信在1年级时他们就存在性别差异。这些证据表明:成人的性别角色观念也可能是导致儿童数学与空间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二、儿童性别概念及性别行为的发展(一)性别概念的发展1、性别认同:P475
性别认同是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的正确标定。大多数研究认为其出现的时间在1岁半到2岁之间。
2、性别稳定性P489
性别稳定性是儿童指儿童对人一生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一般在3-4岁的年龄达到。3、性别恒常性P489
指儿童对一个人的性别不因其外表和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的认识。儿童一般在6、7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儿童性别概念发展顺序步骤年龄(岁)测验问题特点性别认同1.5-2你是个男孩还是女孩?正确地把自己和他人认作男性或女性性别稳定性3-4你长大后是当爸爸还是当妈妈?理解人一生性别保持不变性别恒常性6-7如果一个男孩穿上女孩的衣服,他会是一个女孩吗?意识到性别不依赖于外表来源:张文新著,《儿童社会性发展》,北师大出版社1999,第428页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二)儿童性别行为的发展P480
1、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2、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3-6、7岁(1)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2)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3)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三)导致不同性别行为的原因1、生物因素2、环境及教育因素父母对儿童性别角色及行为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模仿对象、强化者(比姆的观点)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三、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
P481-492(一)性别差异的理论模型1.生物模型最早持此种生物决定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其生物模型认为我们观察到的男女行为的性别差异反映的是生理上的差异。
控制欲和攻击性方面的性别差异是由于性激素的差异引起的。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2.社会文化模型社会文化模型认为性别差异是直接由社会和文化因素引起的。这类模型中的一个例子是期待模型,即社会和文化因素最终会形成性别成见,人们会顺从于社会对个体的期待,把社会的期待内化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社会文化因素如性别成见会使男性和女性对不同的社会行为持不同的价值取向。第五十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3.生物社会模型生物社会模型承认社会文化模型对性别差异的解释是合理的,但生物和与进化有关的因素仍然可以直接导致性别差异。因为基于社会分工的社会角色在前工业社会是两性身体差异的结果,身体上的差异包括体格、力量以及解剖学上的差异。生物社会模型认为生物和社会文化因素都是性别差异的原因,社会因素会放大内在的性别差异。第五十一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二)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1、社会学习理论Mischel认为性别角色只是行为上的性别差异,其行为学习的机制同其它的社会行为一样,男女孩的行为由强化或惩罚而形成,这种观点强调直接强化学习。Bandura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则承认内部心理过程很重要,强化和惩罚不会自动生效,其效果是通过期待的建立而发生的。
第五十二页,共五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2、认知发展理论(1)Kohlberg的理论Kohlberg的基本观点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他是最早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用于性别角色研究的。他认为性别角色是儿童对社会的认知组织。这种组织的第一步是性别认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家居产品免责任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农村土地租赁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合作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全新音乐节演出活动承办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年度合伙开设中式快餐连锁店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村土地互换与农业绿色发展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用石材采购与加工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现代化工厂生产线整体转让协议3篇
- 2025年度养老院老人外出社区活动安全保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科技基金公司投资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借款合同3篇
- 2021年贵安新区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安全文化培训 (注册安工再培训)课件
- 色粉-MSDS物质安全技术资料
- 骨科学研究生复试真题汇总版
- 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辽海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8单元《3. 演唱 姐妹们上场院》教学设计
- 形势任务教育宣讲材料第一讲——讲上情
- 物业安全员考核实施细则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发展基金会筹备成立情况报告
- 第四章破产法(破产法)教学课件
- PE拖拉管施工方案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