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 (中国近代经济)_第1页
经济史 (中国近代经济)_第2页
经济史 (中国近代经济)_第3页
经济史 (中国近代经济)_第4页
经济史 (中国近代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市场的扩张与中国经济的路径选择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初始条件(1)外部环境a.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1、地理大发现欧洲人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绕道非洲南端开辟到达印度的新航线;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18世纪世界市场中的洲际三角贸易2、产业革命:煤炭、纺织、冶金偶尔交易场所经常性营业机构

某一类商品的交易中心(谷物交易所、有色金属交易所、棉花交易所、证券交易中心等)3、贸易组织的变化:商品交易专业化,传统的现场看货方式让位给凭样品或根据凭证签约方式。1866年,横贯大西洋的第一条海底电报电缆建成。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

1871年,上海与伦敦建立海底电报电缆4、交通通信的变革:铁路、轮船、电报等b.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世界货币的产生(黄金,金本位制)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2)内部条件a.人口状况(1850年前后突破4亿)b.自然资源状况(耕地、矿产)c.农业生产技术(耕作方法,新品种、新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二、世界市场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一)、外国商品的输入(1865年贸易逆差)1842-1885年进口贸易商品比例时间鸦片棉花棉织品1842年55.2%20%8.4%1867年46%——21%(居进口贸易第二位)1885年————居进口贸易第一位(二)耕织结构的逐步分解(自然经济被迫解体)1、纺与织的分离,即洋纱取代土纱的过程。2、耕与织的分离,即洋布取代土布过程。自然经济被动、不彻底的分解,,国内市场带有半殖民性质。客观上有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但未能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未能改变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三)商品结构的变化1、市场性质的变化:传统社会实质是地租的各种转化形态,近代社会是西方大工业产品与中国农民、手工业者的产品交换。2、外贸商品结构的变化:进口贸易中,消费资料远大于生产资料,直接消费品的进口又较消费品原料的进口为巨。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和矿产品不断增长,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比重趋向下降。三、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路径选择(一)、经济近代化的不同模式英美模式——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内生模式德日模式——政府主导下的超赶模式法国——渐进式近代化道路俄国——非资本主义模式(二)中国近代化的路径选择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的差异和西方入侵的影响导致中国近代化的路程艰难曲折。中国的近代化不是社会内部现代性成熟和积累的结果,其最初的诱发和刺激因素主要来自外部世界的生存挑战和先进国家的示范效应。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中国近代化道路具有明显自身特色:英法等国的近代化,其主角是资产阶级,内涵是资本主义化;在中国近代化的早期阶段,主角则是地主阶级开明派即洋务派,目的是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工业的先后顺序不同,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先是军事工业,然后是民用工业;先重工业后轻工业。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民办”方式发展工业不同,洋务派通过“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方式创办近代工业。郑观应:“主以中学,辅以西学”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近代工业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外生物”。

1894年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后,国家政策的放宽和民众爱国主义思想下,中国出现兴办工业的热潮。推进社会变迁,民族自救运动向深层次发展。中国近代化的中心目标:把以小农社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转变呈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社会。中国近代社会变迁本质上是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或转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二元特征1.二元结构: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并存(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和传统的乡村农业部门)2.具体表现:

a.城市与乡村的非协调发展。

b.新经济部门一定程度上掠夺传统部门,并使传统部门在竞争中失败,从而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城乡生活水平差异拉大。这使得更多的农村人向城市流动,形成过度人口迁移。

d.传统农业部门中,技术与农产品结构发生分离,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并没有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部门的现代化远远滞后于工业的现代化。思考题1.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2.论述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近代化的道路。第七章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一、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滋长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进步(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纵向考察近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1840商品量(万担)商品值(万两)1894商品量(万担)商品值(万两)1919商品量(万担)商品值(万两)粮食2330015533.337250.037250.052683.0105366.0大豆1644.71905.54744.212155.6棉花211.21277.5270.82715.0876.211277.5烟叶400.01470.5638.04477.6茶叶215.32433.0386.95330.0276.76110.3蚕茧72.31275.5217.85527.2合计19243.819946.5144914.2(二)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横向考察1.农业生产专门化区域的形成a.棉花(江苏省)b.大豆(东北)c.花生(山东、河北、河南)d.烟叶(河南、山东、四川)e.茶叶(浙江、安徽、福建)f.蚕丝(浙江、广东、江苏、四川)2、农产品商品化的区域特点a.东部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b.江南较之华北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要高;c.沿江地区和铁路沿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d.经济作物集中种植区比粮食作物集中种植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滋长1、经营地主(指地主购置牲畜、农具,雇工经营的生产方式)2、富农经济(旧式富农和新式富农)3、农牧垦殖公司(张謇开办通海垦牧公司)非生产性垦务公司自垦和出租双重业务主营园艺、果树以及饲养等业务的公司

张謇与通海垦牧公司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进步1、农作物品种的改良(棉种、水稻、小麦等)农业生产成本构成2、引进化肥3、生产工具的改进二、政府的农业政策1、建立农政机构:自上而下的新型农业行政机构愈来愈专门化、细密化和合理化,初显上下相系、分层负责的科层管理迹象。1902,特派大臣“专办商务”1903年,中央设立商部戊戌变法期间,设立商务局或农工商分局河北农务学堂湖北农务学堂,1898年张之洞创办。1900年正式开学,聘请美国农学教习2人指导研究农桑畜牧之学。2、创办各级农务学堂(农务学堂宗旨:“授农业所必需之知识艺能,使养成将来实能从事农业之人才”)3、设立农事试验场4、劝办农会5、制定农业政策和法规:《改良茶业章程》、《农会简明章程》、《推广农林简明章程》、《奖励棉业章程》等;6、对农业提供金融支持:农业信贷,农业银行等;三、农业近代化迟滞及其原因1、传统土地所有制及租佃关系的保持地权关系(地主土地所有制)租佃关系(以实物地租为主,货币地租增长趋势)赋役制度押租、预租、转租永佃制和折租制2、农业生产的缓慢发展时期农业净产值(亿元)耕地(千公顷)就业人口(千人)19世纪80年代99.876304716011820世纪30年代166.4193886200444年均增长率1.050.800.501914-194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动趋势

单位:千市担1914-1947年的人均劳动力粮食产量变动

单位:市斤3、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1)缺乏现代的理性政府(2)商品市场的不发达(3)农业近代化的步伐缓慢(4)缺乏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5)农业生产再投资的制约(6)缺乏稳定的政局思考题1、试述近代中国农业近代化迟滞的原因。2、在近代时期,政府出台了哪些推动农业发展的新政策,其效果如何,为什么?第八章近代工矿业的发展一、手工业的发展变化1840年后,国内手工业一部分沿着上行的路线发展,由传统手工业进化为近代机器大工业。一部分沿着平行的轨道运行,继承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特点。先进机器工业和传统的手工生产并存,由此出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二元特征。(一)市场扩大与传统手工业的分化1、向机器工业转变的手工行业洋务运动从国外直接“移植”近代机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湖北枪炮厂等。民办机器工业:很多在原有工业的手工业作坊的基础上引进新式机器建立2、趋向没落的传统手工业行业中国丝织、制茶、制糖和陶瓷业的产值(1887、1933)单位:1933年币值(元)

年份丝织制茶制糖陶瓷188781947880321623402511306013217400193391349000248140002200500031832000

除陶瓷业生产在50年间有较大发展外,丝织业产值略有增长,茶、糖两业产值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19世纪后半期作为中国出口最大宗产品的茶叶亦收到印度、锡兰等国的排挤,到20世纪10年代出口也明显下降。3、新兴的手工业行业国内没有而由国外引进的,但因市场狭小,改用手工生产:针织、火柴、制皂、搪瓷、化妆品等。因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满足出口需要而形成的:出口地毯、制蛋、肠衣、猪鬃、草帽及早帽缏、发网等。(二)手工业家内性质的保持手工业生产方式工场手工业包买主制手工业小商品生产的城镇独立手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手工业与机器工业产值比较(1920/1933年)

单位:万元

二、近代工业的发展与人力手工小规模的传统生产相区别,近代工业指采用动力和机器进行生产,雇佣工人在30人以上的工厂。本节讨论的工业,主要包括采用机器生产的制造业、矿业和公用事业。(一)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1、近代工业的产生外资在华经营的近代工业:航运业、船舶修造业、各种加工业、轻工企业、各国租界开办的公用事业。洋务运动中的官办近代工矿业民间投资的工矿企业:近代工业的发展1、清末民初近代工矿业的初步发展。特点:大小企业并举,其中以小企业为多,技术落后、竞争力低下。B企业集团出现,c大企业负债经营,最典型的如荣家企业集团。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近代工矿业。a国家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法规和措施;b棉纺织业仍是国内最主要的行业,但医药业、化学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北范南吴);机器工业企业迅速增加;c外资急剧增长;d华商企业出现集中和兼并,形成较大的资本集团。3、战时工矿业的发展。a战前,近代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和沿海地区,“九一八”后东北纳入日本战时经济体系,造成控制区内中国工业向军需方面畸形发展。b战时,沿海工业一部分转入租界,一部分内迁,西北、西南地区近代工业得到发展。c官营资本扩大,民营工业开始走向衰落,仍未摆脱规模小、资本少、设备简陋的弱点。(二)近代工矿业的结构变化1、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流动所引起的社会总体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及农业劳动力站全部劳动力比重的相对下降,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及劳动力比重相对上升的过程。(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1、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2、民族资本与官僚资本近代中国各种经济成分中,先是外国资本占据优势地位,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民族资本从20世纪初以来发展迅速,在国民生产中的地位不仅超过官僚资本,也超过外国资本,到1936年时,在中国工业生产中一度居于主导地位,这种发展势头被抗日战争打断。战时,作为外国资本的日本资本与国名党的官僚资本迅速膨胀。1945年,官僚资本接受日本资本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明显的优势和垄断地位。(三)工矿业内部结构的变化重工业——轻工业(四)区域结构的变化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地区与内地工业发展不平衡三、近代工矿业组织(一)传统企业组织形式1、独资经济组织2、合伙制(二)现代工矿企业组织形式1904年,《公司律》合资公司,合资有限公司、股份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三)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1、民族资本集团的出现大生企业集团、周学熙企业集团、刘鸿生企业集团、荣家企业集团、裕大华企业集团、永久黄企业集团、吴蕴初企业集团2、跨国公司(国际性垄断企业)思考题1、试述近代手工业、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其特征。2、试述家族式经营在中国近代长盛不衰的原因。第九章近代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一、近代商业(一)商业结构

旧式商业:贩运商从事中介交易的牙商享受封建特权的盐商、茶商垄断进出口贸易的广东十三行地域商帮集团:晋商、徽商、陕商等旧式商业建立在小商品基础上,主要通过贱买贵卖获取利润。近代中国特定的商业结构公行垄断制度→非主权不平等贸易传统商业新兴商业:经销进出口商品的五金业、百货业、西药业等;专门经营新类型商品:化工原料商、汽车材料商等;大型百货商店(二)商业组织和制度安排买办制度外贸制度近代海关制度公司制度地方商业行会:会馆→公所商业行会商会(商人的群众组织)大型百货公司其他新式商业组织商品交易所商业股份有限公司二、近代金融业(一)旧式金融机构的发展变化钱庄(银号、钱铺):基本业务是钱币兑换,逐渐发展出存放款、发行兑换券、票据结算与“汇划”等业务。

票号(票庄、汇兑庄):19世纪60年代—清末是黄金时期辛亥革命后票号急剧衰落,1940年结束历程。

1、山西、安徽、北京等地前近代典当业在1840年后衰落典当业(抵押放款):2、天津、汉口等商业城市在1840年后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

3、上海为代表的新兴通商大埠,典当业作为金融机构

的有机组成部分获得一定发展。(二)新式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1896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到清朝灭亡的1911年,是我国银行的产生时期。

1912-1927年中国银行业之幼年时期,新设立者不少,

新式银行

闭停业者也很多。

1928-1937年银行业加速发展,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银行体系。战时银行业获得较大发展,银行的地理分布得到相对改善,县级银行体系进一步形成。保险公司保险是对不确定性的有害影响进行稀释的机制。

证券交易所1918年第一家北平证券交易所成立。

信托公司

储蓄机构与投资公司

三、交通运输业与邮电业轮船航运业: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民族新式航运业的产生。铁路运输业:1895清政府颁布准建铁路上谕,出现筑铁路第一次高潮。

1932年后出现第二次筑特路高潮。公路建设和运输:官办、商办汽车公司和官督商办三种经营形式。

民用航空业:1929年上海—南京航段是民用航空业的开端。邮电业邮政:清末民初,由海关代管邮政。1928年后,逐渐收回邮权。电信:电报与电话四、近代旅游业(一)中国国际旅游需求来华旅游外国人入境次数变动趋势表(1889-1928年)年份人次年份人次年份人次年份人次188937921899578319093124719197030418903784190063241910325071920808521891417119016454191135228192162339189239101902662219123589219225532318933808190390061913317791923577511894339519041053919143497519245503918953448190516781191533610192555673189634771906111671916448231926527221897407919071052119175436319275384218984728190837635191859263192862797(二)旅游市场的发育状况1、外国人的客流量变动情况人员构成

长期在中国居住和工作的侨民

进入中国境内暂时居住和工作的外国人旅游目的:经商贸易、观光游览、宗教传播、文化考察、消遣避暑等。变动趋势19世纪80年代—1895年,客源市场小,客流量增长缓慢。

1896-1928年,客源增长速度快,幅度增大,基本形成一定规模的客源市场。2、中国人的客流量变动情况1879年,国内旅游人次不足30000,1928年达到7654763人次。年均增长率大12.1%,基本保持了快速、平稳、大幅度增长的势头。(三)旅游产业的发展新式旅馆:“西洋旅馆和华洋旅馆,如六国饭店、国际饭店、首都饭店等旅馆业的发展交通旅馆:招商客栈、轮船客栈、火车客栈等住宿接待设施:公寓等民宅式食宿设施和家庭式服务中国旅行社是1923年上海储蓄银行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