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概述婚姻家庭法_第1页
第三章概述婚姻家庭法_第2页
第三章概述婚姻家庭法_第3页
第三章概述婚姻家庭法_第4页
第三章概述婚姻家庭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婚姻家庭法概述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第二节婚姻家庭法的渊源第三节婚姻家庭法的地位第四节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我国婚姻家庭法既包括婚姻法规范,又包括家庭法规范,还包括有关其他亲属的法律规范。2、我国婚姻家庭法是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所有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3、在法律特性上属于部门法、实体法、国内法二、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1、从调整的范围来看,既调整婚姻关系,又调整家庭关系;既包括婚姻家庭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动态运行的全过程,又包括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2、从调整对象性质看,既有财产关系,又有人身关系;其中人身关系居主导地位,财产关系以人身关系为先决条件,居于从属地位。

婚姻家庭中的人身关系,是存在于具有特定的亲属身份的主体之间,本身并无直接财产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如配偶身份、亲子身份、祖孙身份、拟制血亲身份、姻亲身份以及人格独立、人身自由、姓名权等婚姻家庭中的财产关系,是以人身关系为前提,直接体现一定经济内容或者以一定的财产为媒介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这种财产关系是人身关系所引起的法律后果,随人身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而产生、变更、消灭。如亲属间的扶养、赡养、抚养关系,亲属间的继承关系,夫妻共同财产关系等。3.婚姻家庭的财产关系与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区别基本原则不同目的不同主体不同产生的根据不同性质不同三、婚姻家庭法的特点1、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每个公民都是婚姻家庭法的主体。2、强烈的伦理性:

与伦理道德密不可分;显著特点。3、鲜明的强制性:

家庭成员间权利义务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得任意更改。第二节婚姻家庭法渊源指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一)宪法(二)法律(三)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部门规章(四)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有关规定(五)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和认可的判例(六)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第三节婚姻家庭法的地位一、婚姻家庭法在立法体例上的发展1、诸法合体时期的古代婚姻家庭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相混杂,共存于统一的法

典之中。重刑轻民、重行政统治、轻民事

关系调节。•法律规范的功能作用呈单一状态,以刑代民。•对宗教、道德、习惯等社会规范依赖较大。

重礼轻法。2、附属于民法的近代婚姻家庭法

近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关系日益复杂,无法再用统一的法典来调整众多的社会领域,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后,将法律划分为若干个法律部门,分别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形成资本主义法律体系。3、形成独立法律部门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法

苏联十月革命后首开婚姻家庭法独立于其他法律部门的先河。我国1950年和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带有独立部门法的特点。二、婚姻家庭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1、宪法2、民法通则3、行政法4、民事诉讼法5、刑法一、婚姻自由(一)婚姻自由的概念和内容

婚姻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决定自己婚姻大事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强制和干涉。(首要原则)1、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且意思表示真实。2、结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第四节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

♦结婚自由结婚自由是指缔结婚姻关系的自由。不许任何一方强迫他方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离婚自由

离婚自由是指解除婚姻关系的自由。即在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情况下,夫妻都有权提出离婚,任何人不能加以干涉。♦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的关系

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是互相结合,缺一不可的。(二)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1、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包办婚姻,是婚姻关系以外的指第三人违背婚姻自由的原则,在完全违背婚姻当事人意愿的情况下,包办强迫其缔结的婚姻。▲买卖婚姻,是指婚姻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缔结的婚姻。▲禁止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是指除包办、买卖婚姻以外的违反婚姻自由的行为。2、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借婚姻索取财物,主要是指婚姻当事人一方向对方索要一定的财物,以此作为结婚条件的行为。借婚姻索取财物特点与买卖婚姻的区别:(1)索取财物的主体一般是婚姻当事人(2)婚姻决定权上,男女双方基本自愿(3)结婚的目的上不是以感情为基础,多数建立在金钱物质基础上(4)表现形式多为女方及家属向男方索取财物(5)违反婚姻自由属于违法行为关于婚姻行为中的彩礼退还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注意:关于彩礼纠纷的诉讼时效为普通时效2年法律实践:彩礼与赠与的界定:1、赠与对方财产性利益时是否基于当地的风俗2、是否是以缔结婚姻关系为目的3、财产性利益是否为不得已而给付的而婚前赠与可以分为婚前附属条件的赠与和婚前不附条件的赠与。婚前附条件的赠与是指以缔结婚姻目的为前提条件而向对方赠与,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婚姻关系无法缔结,即使赠与的财产性利益已经交付给对方,赠与的一方仍然可以要求返还。但婚前不附条件的赠与恰恰相反,一旦财产性权益已经交付便不能要求返还。法律实践:借婚姻索取财物与赠与的区别:一是条件不同

借婚姻索要财物,给付一方是被迫行为;赠与财物的赠与方是一种主动、自愿行为。二是行为不同

借婚姻索取财物是索要财物一方的单方行为,不存在双方相互索要;赠与财物是双方为了增强感情联系的双方行为,通常存在互还赠与。对取得财物的性质是索取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如认定为是借婚姻索取财物,一定要有可采信的证据支持。否则,一般情况下应认定为是彩礼。借婚姻索取财物与以婚骗取财物的行为: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当事人有自愿与对方结婚的目的,一旦财物得到满足,便与对方结婚共同生活;以婚骗财通常是妇女同意结婚为名,行诈骗对方财物之实,一旦得到财物便逃离。以婚骗财是一种诈骗行为,如要数额较大,应按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二、一夫一妻(一)一夫一妻制的法律要求

是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互为配偶的婚姻形式。婚姻法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1、任何人不能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偶2、任何公开的隐蔽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都是非法的。3、违反一夫一妻制的行为,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刑罚制裁。(二)一夫一妻制的必然性1、符合婚姻本质2、反映了男女性别比例的自然要求3、世界婚姻发展的良性趋势4、男女平等的要求5、有利于婚姻的稳定和婚姻质量的提高(三)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1、禁止重婚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再行结婚的行为。重婚有两种形式:一是法律重婚,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登记结婚二是事实重婚,指前婚未解除,又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重婚的法律后果:(1)婚姻方面:重婚是无效婚姻不受法律保护,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2)行政方面:依法确认其无效。(3)刑事方面: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结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1、重婚的主体分两种:一是已有配偶的人;

二是自己没有配偶,但明知他人有配偶与之结

婚的人。2、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如果有配偶的一方隐瞒

事实,使无配偶的一方受骗上当而与结婚的,

则有配偶的一方构成重婚罪,无配偶一方不构

成重婚罪。3、表现行为:一是已婚者与第三者登记结婚;

二是已婚者与第三者公开以夫妻名义长期生活

在一起。重婚罪可由公诉机关提起公诉,也可由被害人自诉。2、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配偶以外的异性非法同居,但不以夫妻名义。重婚通奸姘居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不以夫妻名义无共同生活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法律实践:关于解除同居关系

《婚姻法解释(二)》规定: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婚姻法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婚姻法解释(二)》:“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可理解为对于无配偶者之间在非法同居期间有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的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作出处理。

案例分析:

张某(1966年5月生)与王某(1967年1月生)是同村村民,1990年年10月1日举行婚礼并宴请亲朋好友,但未履行结婚登记。之后王某与张某便以夫妻名义公开共同生活。王某于1992年生育一女孩。至1999年.张某和王某共同盖了5间瓦房,并置备了手扶拖拉机一辆及一些家用电器。

1999年,张某在县城找到一份专为某公司运输货物的稳定的工作,2000年春,张某在城里认识了个体户刘某,两人逐渐产生感情,自2000年底起,张某和刘某开始同居生活,刘某于2001年IO月生下一子,周围的人都以为他们是夫妻。2001年春节期间,王某发现此事.遂于2001年3月向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张某与刘某的重婚罪并要求与张某离婚、分割共同财产。王某还表示女儿由自己抚养,张某应每月给付女儿200元抚育费。1、王某与张某是否构成事实婚姻?简述其理由。2、张某与刘某的关系是否构成重婚?为什么?应如何处理?3、对王某要求与张某离婚及分割财产、抚养女儿的要求如何处理?答案:l、王某和张某构成事实婚姻。因为.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未按婚姻法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1)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2)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非法同居关系处理。本案中,王某和张某“结婚”时已经达到法定婚龄,其结婚符合婚姻的实质要件,且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因此应按事实婚姻处理。2、张某与刘某的关系构成重婚。因为张某与王某的关系已经构成事实婚姻,而其与刘某又是以夫妻名义同居并生育有一子.因此符合重婚的定义。应追究张某的重婚罪,至于是否追究刘某的重婚罪,要看刘某是否知道张某与王某的夫妻关系,如知道则应追究其重婚罪。反之,不追究。3、法院应准予王某与张某离婚,同时应按婚姻法的要求分割财产,确定女儿的抚养人及抚养费。34案例:王某和杜某于1994年12月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婚后生育一女。2007年初,王某认识了郑某,并告知郑某其和妻子杜某还未离婚。2007年1月始,郑某租住于某市,王某也随后到此,两人公开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生活,直至2007年底。王某为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将自己帐户中的股票抛售后的收益人民币10万元,存入以郑某名义开设的股票帐户,用于投资经营。此外,王某经常资助郑某与前夫所生的儿子。2007年7月,王某、郑某共同开设了一家美容店。期间,王某、郑某经常参加同学、朋友聚会,互称“老公”、“老婆”。问:王某、郑某是否构成重婚罪?本案中,前婚是登记结婚,后婚是事实结婚。法院认为,被告人王某明知有配偶又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被告人郑某明知他人有配偶仍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其行为均已触犯刑律,构成重婚罪。刑法上的事实婚姻与民法上的事实婚姻并不相同

1994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给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复中明文规定:“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后,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

以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批复已经说明虽然在民法上不被确认为有效的事实婚姻,在刑法上仍然可以认定为事实婚姻。民法和刑法对婚姻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民法是从民事法律关系效力的特有标准,对婚姻效力的确认或认同。但这并不影响刑法对其确认。这是由刑法的功能所决定的。

在执法实践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是不适宜以重婚罪论处:

1、有配偶的妇女被拐卖而重婚的。在这种情况下,被拐卖的妇女在客观上尽管有重婚行为,但其主观上并无重婚的故意。

2、尽管有重婚故意,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宜是重婚罪。实践中如:夫妻一方因不堪虐待外逃而重婚的。因遭受自然灾害外流谋生而与他人重婚的。因配偶长期外出下落不明,又与他人结婚的。一方知道对方还健在,但迫于生计,又与他人结婚的。

总之,重婚案件比较复杂,在处理重婚案件时,要根据具体案情认定,综合考虑社会影响的程度、对合法婚姻相对方的危害程度、重婚的原因、重婚时间长短、有无子女等情况。

案例:张某(女)与李某(男)于2000年5月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当时张某只有18岁,遂开具虚假的证明隐瞒年龄办理了结婚登记,婚后于2001年3月生育儿子李某某;2005年张某以虚假身份证明与陈某办理了结婚登记并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李某于2009年到法院起诉要求与张某离婚,同时要求追究张某重婚罪的刑事责任。使用虚假证明两次结婚是否构成重婚罪?第一种观点认为,张某构成重婚罪。第二种观点认为,张某不构成重婚罪,因为张某两次都是采用虚假证明登记结婚,其婚姻是无效的,所以也就不存在重婚的问题,张某是不构成重婚罪的。分析

: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重婚罪。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重婚即两个以上婚姻关系的重合,实践中,社会意义上的重婚有这么几种情形:法定婚姻+法定婚姻,法定婚姻+事实婚姻,事实婚姻+法定婚姻,事实婚姻+事实婚姻。但这四中社会意义上的重婚不一定都会构成刑法意义上的重婚罪,其中,如果行为人前后两次婚姻都是法定婚姻的,是典型的重婚罪;如果行为人前一次是法定婚,后一次是事实婚的,即双方以夫妻关系相对待并且同居的,对外也以夫妻自居的,即形成事实上的婚姻关系的,也以重婚罪论;但如果前一次是事实婚姻,后一次是法定婚姻或者前后两次都是事实婚的,则不构成重婚罪。本案中,张某在2000年登记结婚时虽然是18岁,但是在李某起诉时,张某已经达到了法定的结婚年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一)第八条之规定,张某与李某的法定婚姻无效的情形已经解除了,其应当认定为有效的法定婚姻;而张某后一次婚姻显然已经构成事实上的婚姻关系,张某的婚姻状况符合前一次婚姻是法定婚姻,后一次婚姻是事实婚姻的情形,也应当以重婚罪论。三、男女平等

是指男女在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平等的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禁止对女性任何形式的歧视、虐待和压迫。1、在婚姻关系方面:2、在父母和子女关系方面:3、在兄弟姐妹和祖孙关系方面:4、在收养关系方面: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一)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二)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三)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四)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1、家庭暴力

高院司法解释(一)对家庭暴力行为给出了具体的定义:“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的宣言》中,将对妇女的暴力界定为对身体的暴力、性暴力以及心理上的暴力。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1)身体暴力:如:家庭成员的一方对另一方进行殴打、推搡、打耳光、脚踢、使用工具进行攻击等。(2)语言暴力:以语言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对方、伤害对方自尊的语言,从而引起对方心理上的痛苦。(3)性暴力: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案例:案件当事人孙红(化名)与丈夫结婚十年,其间一直遭到对方的种种欺辱和伤害,包括:否认双方的婚姻关系和她的妻子身份,在父母家人面前始终声称自己单身;经常无故贬低、辱骂、威胁,用语不堪入耳;实行严格的经济控制,家中大小收支均由他一人掌握;限制与其他人来往;无任何正当理由而始终拒绝履行同居义务,等等。2008年9月,因再次遭到丈夫的殴打,孙红报警并提出离婚,并以遭受家庭暴力为由要求离婚损害赔偿。

1、此案情节是否构成家庭暴力?2、长期无故拒绝发生性关系构成家庭暴力吗?按照国际公认的家庭暴力定义(凡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造成身体、精神、性或财产上损害的行为均属家庭暴力)。具体而言,孙红所遭受的贬低辱骂、殴打、经济控制、限制交往、无故长期拒绝发生性关系均可以在理论上属于家庭暴力的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