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建筑心理学讲座-ppt_第1页
环境建筑心理学讲座-ppt_第2页
环境建筑心理学讲座-ppt_第3页
环境建筑心理学讲座-ppt_第4页
环境建筑心理学讲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建筑心理学讲座-ppt环境建筑心理学讲座-ppt环境建筑心理学讲座-ppt绪论:任务:研究人的行为及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主要特点:1、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2、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是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来源于实际研究。3、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4、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这种研究方法。绪论2021/4/132常怀生教授关于窗的心理实验:绪论2021/4/133第一章感觉、知觉及认知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特点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四、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资料\趣味油画第二节知觉及认知一、感觉及知觉的关系二、知觉定势三、习惯化——适应四、对变化的知觉五、认知第三节多种感觉及环境设计一、视觉研究的深化二、其他感觉及环境体验三、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林乐义建筑大师说道:“建筑设计,要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必不可少而不是可有可无。鲜花之所以感人,因为是长出来的,有生命力。而塑料花则魅力大减,因为是人工仿制而没有生命力。美术及工艺等装饰手段可以用,但不能过分,因为建筑贵在自然”。(青岛八大关小礼堂——60年代山东一号工程,10000㎡)第一章2021/4/134济南高峰论坛:建设部原部长宋春华说道世界是平的,市场是通的,人才是动的。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已经使地球变得平坦,世界各国各地之间联系及沟通变得更加平顺及直接了。互联网的存在就是例子。重提建筑设计方针原则:适用、经济、美观。要创新地正确理解方针及原则,尤其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领域的创新,主要是观念的创新。创新并非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及环境和谐相处。树立群众意识,重视城市设计。单体建筑要注重在群众中的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抢戏、不搅局。城市设计要坚持整体、协调的原则,体现开放、共享的理念。重要地段、广场、交通节点、主要街道、界面等公共空间是城市设计的重点。保护建筑遗存,积累和延续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的繁荣,先进文化的拓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城市文化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延续的过程。可以把城市比作一个容量巨大的信息“硬盘”,在他的库存里保留着文化密码和脉络,这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北方城市航拍我们太多地按动了“删除”键,拆除了大量有文化价值的历史街区和建筑遗存,如果不“加锁”保存的话,这些珍贵的资源将迅速消失。城市将失去记忆而失语,文化将缺失根基而变得浅薄,城市的特质将不复存在而面容苍白,只是用现代材料和技术为自己打造一副通用的“假面具”。在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中,要制止破坏资源、毁灭文化的大拆大建,切不可花费大量的资金拆了真遗产建设假古董、洋古董,即劳民又伤财又毁文。资料\青岛老照片第一章2021/4/135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知觉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简介: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学派的建立、格式塔的含义1、德语格式塔意指形式或图形,它还具有英语组织的含义,由于一词已为其他心理学派所专用,因而英译为或音译为(格式塔)。2、术语:格式塔有两种含义,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也就是说,“假使有一种经验的现象,它的每一部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而且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和其他部分具有关系,这种现象便称为格式塔”。二、基本观点三、格式塔的组织原则第二节生态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二、生态知觉及情感反应三、生态知觉及环境设计四、生态知觉及道德约束第三节概率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和理论模型二、概率性的世界三、概率知觉及个人经验四、概率知觉及环境问题第二章2021/4/136第三章认知地图及评价地图第一节认知地图研究概述认知地图: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识别和理解环境,关键在于能在记忆中重现空间环境的形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认知地图”资料\青岛老照片意象:曾经感知过的事务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方法:画地图草图、言语描述组成要素:路径、标识、节点、区域、边界。性质:认知地图是头脑中的环境,因此可称之为心理地图()、环境意象()。观点:模拟()观点和命题()观点认知地图的特点: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模糊性和片断性、个人差异(当地居民及外来者、活动区域、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人格化地图)认知地图的功能:解决空间问题、接受新环境信息的基础、交往功能易识别环境的特征:组织及结构、同一性、意义第三章2021/4/137第二节城市公共意象研究实例——武汉市的公共意象

一、城市公共意象图1、区域(长江及汉水交汇处,分为三镇——汉口、汉阳和武昌,因此,各镇的公共意象图成近似的扇形结构)2、道路和边界(长江及汉水既是水路要道,又是三镇的天然分界所有主干道都平行或垂直于长江及汉水,并及之共同构成了整个城市的认知结构)3、节点和标志(武汉长江大桥、汉水一桥、黄鹤楼、电视塔、龟山、蛇山、归元寺、东湖等)武汉城市二、问卷资料的归纳及讨论1、本市最美的地点2、象征和值得自豪的地点3、推荐参观的地点4、城市的中心5、易识别性资料\青岛老照片三、城市环境总体评价“脏”“乱”1、其实,武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突出的地理特征,市民公认并引以为自豪的标志新建筑群和城市象征,以及境内纵横交错的河道,星罗棋布的湖泊和点缀其间的孤山、残丘,都是城市中美的要素。2、武汉是一座更新中的老城市。3、武汉是一个占地面积广、中心分散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的大城市。4、武汉是著名的大火炉。第三章2021/4/138第三节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实例抽样调查:风景区哪里是最美的景点?景区的中心和象征是什么?有哪些改进意见?一、被试者个人背景:问卷调查:1、东湖周围的大专院校学生,2、华中科技大学中的建筑学专业学生,3、华中科技大学其他专业学生。二、公共意象和认知结构三、风景质量评价四、讨论及建议第三章2021/4/139第四节校园认知地图研究实例认知地图方法主要以城镇为研究对象,较少应用于中等尺度的环境。然而,大量实际的建筑环境属于中等尺度,(、商业街区、小区、风景区、度假村、游乐园、校园等)这类环境规模适中,使用者接触频繁,易于直接感知和认知。高校校园使用者相对单纯——年龄、文化背景大致相同;使用规律比较简单——三点一线为主;组成元素比较完整——像小城镇。作为研究对象,便于获得具有典型意义的结论。另一方面,由于使用者定期更换(每年有新生入学)来访者众多,因而校园及环境认知的关系更为密切。清华大学<Q>华中理工大学<H>青岛大学青大校园比较:范围、结构、统一性和意象元素意象空间结构:方向、核心及层次、架构模式同一性:一般意象元素:建筑、道路、场所、标志、区域和边界特殊意象:中心、简略意象、感觉品质讨论:识别、使用和理解重点的范围易识别的校园斜向的捷径绿化和野趣中心和象征统一及变化第三章2021/4/1310第五节校园评价地图一、新的H校园认知地图二、情感评价地图功能需要: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休闲娱乐、安静及放松。1、最喜欢的地方(系馆、湖畔、图书馆)2、喜欢的地方(图书馆、操场庭院、小餐厅)3、不喜欢的地方(宿舍)三、审美评价地图美无定则,爱屋及乌,较难定义,共同的审美情趣。四、校园环境总体评价整体特征突出:大、绿、规整、严肃、第三章2021/4/1311第四章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第一节唤醒理论一、唤醒及情绪:情绪的形式、情绪的强度、情绪的三因子论(愉快/不愉快、唤醒/未唤醒、控制/屈从二、环境刺激及情感评价:1、广泛探索及特殊探索2、不定性、唤醒及情感评价3、卡普兰对环境偏爱的研究三、唤醒及绩效第二节环境应激一、应激反应二、应激的种类三、适应环境应激的意义及代价第三节环境负荷、适应水平和行为约束一、环境负荷理论二、适应水平理论三、行为约束理论四、各种理论观点的综合第四节行为场景理论一、场所的环境特征二、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三、场所的生命四、研究行为场景的现实意义第四章2021/4/1312第五章噪声、拥挤及空气污染第一节噪声一、噪声的定义:噪声是人制造出来的声音?噪声最简单通俗的定义是“不需要的声音”、“不爱听的声音”。噪声通常定义为信号中的无用信号成分。二、影响噪声评价的因素:1、响度2、可预见性3、控制感三、噪声对行为的影响:1、噪声及助人行为2、噪声及绩效3、噪声及交往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四、减少噪声危害的措施:1、降低交通噪声2、限制施工噪声3、治理商业噪声4、控制生活噪声5、不容忽视的低频噪声(人耳可听范围20~20000,500以下为低频噪声)第二节拥挤一、高密度对人类的影响:短期拥挤的研究(高密度及情感反应、高密度及攻击性、高密度对任务绩效的影响)、长期拥挤的研究(监狱拥挤的研究、学校宿舍拥挤的研究、住宅环境拥挤的研究)二、影响拥挤感的其他因素:个人差异(性别差异、人格特性、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差异、适应水平)、情感条件、社会条件、建筑因素三、对拥挤的理论解释:信息超载、行为约束、生态心理学四、减少拥挤感的措施:空间分隔、缓解交通拥挤、第三节空气污染一、空气污染的来源(汽车尾气、煤烟、工业废气、餐馆及街头烧烤、室内污染(办公大楼综合征、病态建筑、人体污染、建筑及装修材料污染)二、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三、对空气污染的知觉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四、空气污染对绩效的影响放大N倍的世界第五章2021/4/1313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一节个人空间及人际距离一、个人空间:个人空间的度量(模拟研究、实验室研究、现场研究)个人空间的功能、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情绪、人格、年龄、性别、环境因素)二、人际举例: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共距离三、人际空间定位:个人交往史的作为选择、公共场合中的作为尊卑、国际会议上的作为排列第二节私密性一、私密性的定义二、私密性的功能三、私密性及环境设计第三节领域性一、领域性及领域1、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人的领域性不仅包含生物性,还包含社会性。领域无论大小都是一个静止的、可见的物质空间。二、领域的类型: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公共领域三、领域的功能:1、组织功能2、领域性及控制感3、领域性及安全防卫(形成易于被感知并有助于防卫的领域、自然的监视)第六章2021/4/1314私密性、个人空间、领域性及拥挤感之间的关系所要求的私密性(理想的)社会孤独感:达到的私密型>所要求的私密性个人空间的控制机制个人空间领域行为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拥挤感:达到的私密性<所要求的私密性实际达到的私密性最舒适的状况:达到的私密性=所要求的私密性第六章2021/4/1315第七章城市环境的认知第一节城市意向的后续研究一、城市意象研究范围的扩大:林奇1960年对城市意象作了开拓性研究,研究范围扩大到城市的特定区域,如社区邻里单位、中心商业区和大学校园。二、研究方法的改进:林奇早年方法为“草图方法”。1、较系统的问卷和访谈2、图片再认3、距离判断4、评价地图三、研究内容的深化:首先,城市意象组成要素:林奇认为,城市意象有五种要素组成,其中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同一性(或译自明性)——组成要素从背景中突现出来的清晰程度;2、结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3、意义——这些组成要素对于观察者的含义。其次,影响认知地图的因素:拉普卜特在《城市形式之人文方面》一书中总结道,“认知地图是实存环境、认知方式和社会文化背景结合的产物”。成市景观的独特性应从广义加以理解,形式独特的建筑,及众不同的城市街道和空间结构模式,别具一格的地形地貌,非同寻常的绿化和行道树,以及特殊的社会氛围、背景和事件都可使“再认”得到加强。认知方式因生理特点、个人身份、群体性质和活动范围而异。如:悉尼、北京、青岛、市北区、崂山区。在次,城市意象及环境评价:共享元素如商场、超市、餐馆、区政府、公园、银行等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相互之间的社会接触和交往提供了亲切的舞台,已成为日常生活和社会网络的重要组成纽带,构成独特的、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场景。在这类中等尺度环境的认知地图中,很难区别什么是林奇定义的节点或标志。在环境心理学中,环境态度、环境评价和环境认知分属于三个不同的研究领域。第七章2021/4/1316第二节空间定向一个完整的城市意象由场所、空间和相互间的距离组成。某一特定的场所是特定环境属性的总和,意味着是“这儿”而不是“那儿”。要了解不同场所在空间中的相互位置,一要有明确的方向,二要在主观上对距离做出判断。因此,城市意象研究必然外延至空间定向和认知距离。一、满足基本需要的导航系统二、定向系统的文化差异三、自然环境特征对导向系统的影响四、环境具体因素对空间定向的影响五、环境改变对空间定向的影响第三节认知距离一、认知距离的概念:“其室甚弥,其人甚远”和“心远地自偏”都表达了心中所意识到的距离及实际距离的差别。认知距离就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二、影响认知距离的环境因素:实际路途的长度、方向、线性和状况都会影响对认知距离的判断。萨德勒等的实验(长度相同,直角转弯数量不同7和2)。三、影响认知距离的文化和群体因素:除了环境以外,影响认知距离的因素还有文化、时间、偏爱以及个人的动机和心绪等。这些因素实际上交织在一起,及环境相互作用,很难截然分开。归心似箭、日暮客愁、近乡情怯、青春做伴好还乡等,都是写照。按照环境心理学,人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对认知距离的判断必然会反过来影响人在环境中的行为。第七章2021/4/1317第八章城市环境的体验环境体验:及环境认知的区别在于,环境体验是刺激在场或紧接刺激之后发生的,而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可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认知对环境体验当然有所影响,但体验成都主要取决于实际刺激的性质、反映者的特点和实际情境。第一节城市环境体验的原理和特点一、环境信息的特点1、环境信息在时空方面没有固定的范围限制,人所感知的信息范围是由个人的感觉机制、过去的经验和当时的状态决定的。2、环境通过所有感觉渠道向人提供信息,当我们主要在接受某种感觉信息时,其他感觉渠道也在频繁地参加合奏。3、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比人能处理得更多。因此,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感觉超载已成为严重问题。4、接受何种信息主要是感知者的功能,这一点在城市环境中尤为突出。5、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是行为发生的前提,而环境本身又是行为发生的场所,因此,必须从环境——行为相互作用的角度去讨论环境信息。6、环境信息具有象征意义。这种意义是个人的知觉和以往经验综合的结果,同时,还意味着特定的环境可能会引起情感上的联想。7、环境具有审美性质,不仅涉及到象征和意义,还涉及到人对形式美、内在美、环境美和环境价值的评价。二、对复杂性的偏爱1、人偏爱复杂的刺激2、复杂性的含义3、复杂刺激的组织(无组织的复杂性、有组织的复杂性、协同的复杂性)三、城市环境体验的特点1、综合性2、指向性和选择性3、差异性4、直觉性5、具有及审美相关的情感意义第八章2021/4/1318第二节显著差异及城市环境体验一、显著差异的含义二、从环境知觉理论看显著差异三、可利用和开发的元素1、视觉感知的物质元素2、其他感觉所感知的物质元素3、天体天象、自然灾害和气候物候4、社会、文化和历史元素5、时间元素第三节及城市环境体验有关的若干问题理解人如何区别城市环境中可用信息的变化和差异,至少在复杂性、独特性和易识别性这三方面及城市环境体验密切相关:一是城市环境如何为人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二是如何形成城市环境的特色体验,包括审美体验;三是如何处理复杂性及易识别性之间的关系。一、形成显著差异元素1、多种元素综合2、保持一致性提示3、体现于不同尺度和不同层次4、重视不同性质元素的生态联系及其负面影响二、城市设计美学——审美情感反应的理论模型三、综合性模拟研究四、寻求易识别性和复杂性的平衡第八章2021/4/1319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一节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综述一、早期国外的研究环境心理学对术语活动并无严格的定义。在心理学中,为了及无条件反射相区别,一般把动作视为身体一部分伴随意识的运动和运动的系列。早年的研究以城市公共活动为主,对象为城市的街道、人行道、广场、绿地、小游园和城市公园等公众自由免费出入的开敞外部空间。二、近年来的外部空间研究环境心理学以问题解决为取向,因此,随着原有问题的解决,有关研究沉寂了相当长时间,近年开始注重外部空间的文化表征和特殊因素的影响。三、分析城市外部空间活动的通常方法:通常采用五W法(),即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目的、从事什么活动。青大校园1、时间要素2、活动人群3、活动场所4、活动目的5、活动研究第二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一、动作性行为习性:抄近路、靠右(左)侧通行、逆时针转向、依靠性。二、体验性行为习性:看人也为人所看、围观、安静及凝思。三、行为习性的差异:情境差异、群体差异、文化和亚文化差异。第三节城市外部空间研究实例五四广场、汇泉广场、中山公园、中山路、海上看青岛海上看青岛第九章2021/4/1320第四节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一、加强外部空间的生气感二、兼顾私密性活动1、形成隔绝2、提供控制(保持视听单向联系、设置过渡空间、设置物质或象征性提示、留有退路或余地)三、形成私密型——公共性层次1、自发性2、不定性3、相关性四、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在设计中,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会吸引使用者,从而增加外部空间的使用频率、时间和生气感。五、预防和减少破坏行为1、使用者群体及环境特征相互匹配及适应2、设计及管理相互配合3、简约实用,重视环境暗示4、适度的奖励及惩罚资料\青岛特色街第九章2021/4/1321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第一节城市环境的影响的理论假设一、超载假设二、城市环境应激三、行为约束和人员过剩个别大城市居民对外地人的倨傲,部分就来自于这种心态。所谓边际性,是指现实中同时从属于不同社会集团的人,他们可能不得不遵守属于不同集团的、相互矛盾的行为规范,从而造成社会适应方面的困难和冲突。四、城市多场所分析概述第二节城市环境的影响的研究例证一、应激及应对行为二、亲和及亲社会行为三、犯罪、犯罪率及恐惧感四、绩效及健康五、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六、大城市及小城市的比较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城市环境问题对策一、重视社会因素二、旧城更新:研究例证及设计建议三、城市区域安全防卫研究央视大楼第十章2021/4/1322第十一章建筑学中的一般应用第一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一、反映建筑及行为关系的理论:环境决定论:这一观点认为物质环境决定人的行为,因为生物机体通过自然选择而发展,气候、土壤、植物和地域都会控制人的行为,因此居民居住在他们最适应的地方,处在不变的因果关系之中。环境可能论:这一观点认为,环境对某些行为的发生及否提供了可能性,可能促使其发生,也可能限制其发生,但仅仅是一种可能性,不起决定作用。环境或然论: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是两者的折中。这一观点假定,尽管人可能对任一情境作出多种多样的反应或选择,但是物质环境究竟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存在着一种带有规律性的概率(或然率)——这些概率及具体的设计实例和行为类型有关,不但体现了物质设计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而且也体现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其他理论观点:函数关系理论及马斯洛的“需要层系理论”,把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爱和相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环境心理学家兰(,1974)认为人的行为来源于动机,而动机产生于需要。并把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展次序分为六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和美的需要。二、“适用”的现代术语:罗马时期的军事工程师、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曾经把建筑设计的目的表达维坚固、适用和美观。即经典的设计理论中的功能要求、审美及技术要求。三、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1、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行为问题2、新的设计过程模型3、建筑使用后的评估第十一章2021/4/1323第二节环境——行为信息概述一、不同尺度的场所和场景:宏观尺度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文化人类学和人文地理学,而微观尺度主要来源于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和工效学。1、文化人类学和城市人类学概述文化人类学:以记叙并说明人类的共同体变异和相似性作为自己的基本课题,并以人类的文化方面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生活、生活世界、包括居住空间以及居住场所的研究在这一学科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2、人文地理学概述:是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或人及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活动规律的学科。二、使用者群体:1、人格及人格化概述2、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概述3、生命周期讨论4、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及建筑环境关系密切三、环境——行为现象:1、人体测量概述2、工效学概述3、环境对生理的影响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功能”研究一、功能研究的扩大:二、功能研究的深入:外显功能及潜在功能三、功能研究的细化:特定功能及行为1、贮存2、等候3、会议第十一章2021/4/1324第十二章特定建筑环境及行为第一节建筑意象及室内认知距离一、建筑的意象按照识别和记忆特点加以排列发现,建筑的使用特点、所包含的意义、可见性以及形式特点在形成建筑意象中起主要作用。1、形象特点:建筑物的大小、形状、外表、质量和周围环境都会影响其意象的形成。特别简单或特别简陋、复杂和精致的建筑都可能引人注意,不过,建筑物的外轮廓对记忆起着最关键的作用。2、可见性:不可见自然就无从记忆,即使提及也只是单凭道听途说加以猜测。可见性及观察者的位置(视距、视线和视野)和建筑周围环境有关。3、使用特点和意义:使用频繁程度和使用的独特性也是影响建筑意象的主要因素。二、使用者的建筑综合意象:对同一种建筑风格的偏爱和理解因群体而异,对社会各阶层而言,不存在公认的“正确的”建筑艺术风格。影响建筑意象及其意义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具有决定性的却是某些特定的建筑环境因素。酷、顶、牛、强表达的是人们能够理解建筑或建筑环境所包含的意义。甚至于拾破烂的人都可以评价建筑及环境。三、建筑室内的认知距离1、认知距离的后续研究,距离(转弯、曲折、复杂性及神秘性)2、楼梯对三种形式的认知距离的影响,通过对估计距离、估计通过时间、心理通过时间的实验,并将之及实际距离进行比较,表明如下:(1)被试者对楼梯的估计距离和估计通过时间过长,其中估计距离是实际距离的3倍多,对于平坦走廊,及实际相差不大。(2)楼梯的心理通过时间及实际通过时间接近,对于平坦走廊心理通过时间估计偏低。(3)非参数检验表明,在上述三项估计中,对楼梯的估计及对走廊的估计两者均为相互独立的变量。第十二章2021/4/13253、烦恼距离,路程长短及其频率是决定烦恼距离数值的主要因素,人可能一小时多次走10M路程而口出怨言,也可能一周偶尔走上300M而毫不在乎,数值因群体而异,这说明功能和距离的关系,应结合群体差异辩证考虑。第二节室内空间定向航空港、火车站、医院、购物中心、图书馆等大型公共建筑以面积大、信息多和人流复杂为特点。不仅室内交通空间众多,而且人流流线又包含有大量的转折点,即关键性的识别点,要求人们在找路和寻址时不断对空间定向做出选择。一、建筑易识别性研究概述1、建筑平面形状;2、建筑内外熟悉的标志或提示的可见性;3、建筑不同区域间、有助于定向和回想的区别程度;4、提供识别或方向信息的符号和编号。二、建筑平面拓扑复杂性的影响在经由场所及场所之间寻址时,人会在头脑里把环境中的各种小片段组合成能使用的意象,而拓扑关系就是这一学习过程的副产品。人的认知地图包含两类环境信息:一是及场所之间的距离要和方向有关的量度关系;二是表明场所之间序列和相互连接的拓扑关系。三、加强室内空间定向的建议1、妥善处理建筑平面的拓扑复杂性:(1)降低建筑平面中服务对象使用部分的拓扑复杂性。(2)适当重复同一拓扑模式,并纳入同一参照框架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