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_第1页
第四章 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_第2页
第四章 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_第3页
第四章 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_第4页
第四章 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主要内容教师学生教育影响第一节教师一、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传递人类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二)教师的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职业声望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教师的工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1986年我国职业分类:教师为专业技术人员1993年《教师法》:专业人员我国长期以来教师的地位不高:“三教九流”、“臭老九”随着教育地位和教师专业地位的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1985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教师职业的经济是社会地位高低的直接表现之一邓小平要把老九的地位提到老一教师逐渐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职业声望高随着教师专业地位的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将越来越高传递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力资源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是社会文明建设生力军教师的作用(三)教师的作用教师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取代,教师的劳动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二、教师的职责和角色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

教师的职责搞好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健康

(一)教师的职责社会表现的角色(一)教书育人的角色教师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以及社会的要求和期望,决定了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充当着教书育人的角色。1、教学角色──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

2、教育角色──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二)行政管理的角色

1.学生集体的领导者

2.课堂纪律的管理者

(三)心理辅导的角色

1.人际关系的协调者2.心理卫生的治疗者自我表现的角色1、学习者与学者的角色2、家长的代理人3、模范公民角色表现

(二)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换教师角色考察学生发展中的教师角色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角色教师人际关系中的教师角色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角色传统教师角色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指导者教师是学生的管理者教师是教材的执行者教师是家长的代理人教师是学者教师角色转换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身份、地位、职责发生了全新变化,教师必须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帮助者转变由学生的指导者向教与学的合作者转变由教材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者转变由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向反思实践者、行动研究者由知识的拥有者向终身学习者转变由严格的管理者向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者、培育者和引导

自主发展的激励者转变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由封闭性教师向社区开放型教师转变三、教师劳动的特征示范性:向师性;亲其师、信其道;为人师表复杂性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教师劳动任务的多样性教师劳动情境的多变性创造性个体性与群体协同性无私性长期性与间接性教师劳动时空的连续性、广延性职业专业化人员专业化群体专业化个体专业化四、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达到一定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广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两个相通,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狭义:教师专业化—从社会学视角考虑,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从教育学维度界定,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升教师个体性专业发展是教师群体专业化的前提和保障教师教育(教师培养)专业化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

根本途径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关注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到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发展专业能力教育理念专业情意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教师专业素质)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为履行教师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涵义是根据教师专业标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研究者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叶澜专业精神;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育智慧林崇德申继亮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行为和策略唐迅社会文化心理素质;教育专业心理素质;人格心理素质朱宁波专业理想;专业知能;专业智慧艾伦学科知识;行为技能;人格技能林瑞钦所教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精神饶见维教师通用知能;学科知能;教育专业知能;教育专业精神姚志章认知系统;情意系统;操作系统唐松林认知结构;专业精神;教育能力曾荣光专业知识;服务理想王卓杨建云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能力;教育专业精神连榕——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一)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研究者教师专业知识分类舒尔曼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的知识;有关教育情境的知识;其他课程知识斯滕伯格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具体、非具体);实践知识(外显、缄默)伯利纳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格罗斯曼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情境的知识;自我的知识博科和帕特南一般教学法知识;教材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考尔德黑德学科知识;机智性知识;个人实践知识;个案知识;理论性知识隐语和影响申继亮辛涛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甄德山教育理论知识;所教专业科学知识;普通文化知识默里广泛的普通教育;任教的学科内容;教育文献;反省的实践经验申继亮:本体性/条件性/实践性教育部:普通文化/任教学科/教育学科(二)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研究者教师的能力结构邵瑞珍思维条理性;逻辑性;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曾庆捷信息的组织与转化能力;信息的传递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罗树华李洪珍基础能力;职业能力;自我完善能力;自学能力徐君藩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教育机智和专科能力教育部师范司: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的教学技巧导入;强化;刺激;发问;分组活动;媒体运用;沟通与表达;结束;补救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掌握与运用教学大纲;掌握和运用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教学实施的能力: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课堂教学组织;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机智学业检查评价能力: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三)教师的专业态度教师的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情操教师的专业性向教师的专业自我1、教师的专业理想

教师专业理想: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教师专业理想的特征:对教育本质、目的、价值的认同感对专业工作的投入感教师专业理想的本质特征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应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

科教兴国——对教育价值的认同

以学生发展为本——对教育目的、教学目的、教学价值的认同

教师育人——对教师角色、教师职责、教师专业工作价值的认同

民主平等、交往互动、教学相长——对教学本质、教师生活的认同

终身学习、开拓创新——对教师职业生活方式的认同2.教师的专业情操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理智型的情操:光荣感与自豪感专业道德情操(专业道德):责任感与义务感对待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忠诚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同事——团结同志、相互协作对待自己——严于律己、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专业情操: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型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3.教师的专业性向

教师的专业性向: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

霍兰德(劳动者类型:实际型学者型艺术性社会性事业型常规型

霍兰德(职业类型:实际型调研型艺术性社会性企业型常规型

教师的专业性向:社会型/服务意识/善于交际/有责任心4.教师的专业自我

教师的专业自我: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自我意象:对“作为一个教师我是谁?”问题的回答自我尊重:一种“评价性”的自我体验工作动机:进入教学职业、留在教学工作岗位的动机工作满意度:对工作境况的满意度任务知觉:对工作内容的理解未来前景:对教师职业生涯工作境况未来发展的期望教师的专业素质

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通识性):条件性知识思维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专业知识(学术性):本体性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师范性):条件性知识教育实践知识(个体性):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一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课堂管理、班级管理、活动管理交往能力:发展能力(拓展的专业特性):学习、反思、合作、信息、研究创新能力:发现新问题、形成新观点、创造性解决问题实践能力:处理教育教学实践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三字一画”教学设计能力:目标设计、内容设计、策略设计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运用能力因材施教能力运用教学技巧能力发挥教育机智能力学业检查评价能力:制定评价目标、标准、工具收集、分析、评价;反馈、矫正教学监控能力:计划教学活动能力检查评价教学效果能力教学反馈、调控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五、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一)国外研究1.福勒的关注阶段论2.卡茨的教师发展时期论3.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4.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5.斯特菲的教师生涯阶段模式论6.利斯伍德的教师发展阶段论7.休伯曼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论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职前教育阶段教师角色准备期入门阶段初任教师能力建立热心和成长阶段生涯受挫阶段职业生涯中期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泄劲阶段准备离岗的低潮时期生涯退出阶段(二)国内研究1.王秋绒的教师专业化阶段2.叶澜、白益民的“自我更新取向”阶段论3.连榕的教师发展阶段论4.孟迎芳5.申继亮6.周立耕7.王笑梅1.叶澜的“自我更新”取向论从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所关注的重点与所达到的水平两方面提出:“非关注阶段”进入正式教师教育之前的阶段在“非关注”状态下,无意识地形成教育信念具备一些“直觉式”的“前科学”知识“虚拟关注”阶段职前师范教育阶段专业人员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淡漠“生存关注”阶段初任教师阶段面临生活和专业压力、角色转换、专业适应“任务关注”阶段持续稳定发展时期由关注生存到关注教学任务、专业发展“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反思教师的发展动力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2.其他学者关于教师成长阶段适应期、稳定期、发展期、成熟期四阶段论王笑梅(2003)探索期、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四阶段论周立耕(2002)熟悉教学、个体经验积累、理论认识学徒期、成长期、反思期、学者期三阶段论四阶段论申继亮(2002)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三阶段论连榕、孟迎芳(2002)第二节学生一、学生的本质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处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易受各种影响学生通过学校生活接受各种影响,促进自己发展,需要成人的教育和关怀

2、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不断整合的过程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其生理机能和心理能力不断提高、强化的过程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其人际关系,是学生的生活方式学生的学习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学习活动。

二、学生的特点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学生具有主体性

1、独立性独特的生命个体,独特的思维、观念、态度、行为方式及个性品质发展过程的多途性、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发展结果的差异性

2、选择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无条件接受外界影响,具有主体选择性

3、调控性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以及态度、行为

4、创造性超越教师的认识、时代的认识与实践局限,提出不同的观点、看法和方法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5、自我意识性自我认知客观全面,主体性越强,反之,自我调控、创造性和自我实现低第三节教育影响教育影响:联结教师和学生的中介与桥梁,是教育领域内除教师和学生之外一切因素的总和。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教育情境教育影响一、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和客体,它是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而具体化了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是教师活动、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学生活动所作用的全部对象。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材料”教育内容是一种特定的、具有教育性的人类文化成果教育内容是人类文化再生产的结果教育内容具有简洁性和高度概括性的特征教育内容是师生活动共同的客体二、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完成一定的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师行为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组合。

教育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教育方法既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又受制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教育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教育方法应是施教、受教双方活动的方法。

教育方法的选择和组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三、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所应用的教学媒体的硬件和软件。

教育技术分为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两大类

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手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依赖于口授或演示向后代传递文化依赖于文字和系统的教育传递文化依赖于高科技途径传递和保存文化四、教育情境教育情境:广义的教育情境可以理解为教学活动的场景。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狭义的教育情境是指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

教育情境的分类物质情境

实在情境。是指现实当中蕴涵着某种问题的事件或案例。符号情境。是指借助语言、文字所描绘、模拟或虚构而成的叙述情境。图像情境。是指借助照片、图画、视频录像等,为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强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人为建立起来的多方刺激源共在的情境。精神情境——教学活动的情感氛围教育情境的基本要求

真——趣——新——疑——情第四节教育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一、教师与学生教师中心论强调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地位学生中心论

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论强调教师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