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哲学的基本格局和玄学的兴起_第1页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哲学的基本格局和玄学的兴起_第2页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哲学的基本格局和玄学的兴起_第3页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哲学的基本格局和玄学的兴起_第4页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哲学的基本格局和玄学的兴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魏晋玄学和道教思想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哲学的基本格局和玄学的兴起一、魏晋南北朝哲学的基本格局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出现了封建割据的局面,经多年战争,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后来司马氏夺取了魏政权,灭掉了蜀、吴,建立了西晋王朝。但不久又出现了南北朝分裂混战的状况,从东汉末年到隋王朝的统一,中国大致经历了390余年的社会大动荡。正是由于社会局势的动荡,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思想也十分复杂、十分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春秋战国的争鸣局面,有人说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一般来说,社会的大动荡给思想的大解放创造了条件,因为大动乱的年代,不仅原有政治统治无法进行下去,而且旧有的统治思想也要受到荡涤,无法继续统治下去,而新的统治思想又未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思想往往比较活跃,比较解放,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统治思想的摸索和辩论,文人学士可以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因而思想界就显得丰富多彩。在这个时期主要有六大思想系统,即:玄学、佛学、道教、儒学、名学、无神论等六大思潮。在这六大系统之中,又以玄学、佛学、道教为主体,三者相互影响,形成了此时的主要哲学流派。二、魏晋玄学的兴起(一)何谓魏晋玄学首先要明确“玄学”两字在此时并未联起来,古人未标明自己的哲学就是玄学,把这个时期的思想称为“玄学”乃是后来之事。其次要注意“玄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指一切抽象的理论,因此也叫“形而上学”(不是与辩证法对立的方法论,而是指讨论感官不能达到的超经验的东西的哲学,其研究对象是神、灵魂、意志、自由等)。作为与辩证法对立的形而上学始自黑格尔。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作为两种对立的方法论,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辩证法在古希腊是一种辩论术。狭义玄学乃指我国魏晋时期特有的哲学思潮,我们讲的就是狭义玄学。对于什么是玄学,大体上有三种观点。1、玄学是“玄远之学”(汤用彤)2、玄学是“三玄之学”(张岱年)3、玄学是“本体之学”(方立天、汤一介)

以阐发三玄为形式的本体之学。这一理论的根本特点是以有无、本末为讨论的中心。在世界观上着重讲本体和现象,运动和静止,认识与对象,天道和人事等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它在形式上摆脱了两汉经学的笺注繁琐,在内容上也抛弃了两汉神学时的粗俗目的论思想,而是采取思辩形式,开了一代哲学新风。有一种观点认为,魏晋玄学脱离实际,与社会现实生活相距较远。这种观点实际上未抓住玄学的实质,玄学并不是不联系实际,而是不象两汉经学那样世俗,它是从哲学高度来论证社会政治思想,故给人们以超凡脱俗,玄远难测之感。

“玄学”一词始见于梁沈约的《宋书》,该书《雷次宗传》中说:“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玄学在南朝刘宋时代被称为官方的四种学术之一。(四学即:儒学、史学、文学、玄学)魏晋玄学也一反汉时以“六经”为经典的风气,提倡用《老子》、《庄子》、《周易》三书作为主要经典,也是谈玄的主要内容,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三玄”。“三玄”的提法,首为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之中,说“《庄》、《老》、《周易》总谓三玄”。玄作为哲学概念始于《老子》“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始之门”。意即深远难测,作用无穷之意,尔后《庄子·天地》谈到“玄德”、《天道》谈到“玄圣”、《韩非子·解老》谈到“玄虚”、《吕氏春秋》谈到“玄明”,汉代杨雄写过《太玄》一书,明确以“玄”指“道”,张衡在《玄图》中也把“玄”视作“自然之根”。到魏晋时代“玄”成为极为流行的观念,玄远、玄化、玄旷、玄言、玄教、玄悟等被广泛使用。所谓玄学,可以说就是道学,是新道学。

在三玄之中,《老》、《庄》比《周易》居于更重要地位,玄学家们都是以《老》、《庄》解《周易》,而不是以《易》解《老》、《庄》。这一点宋代理学家程颐早就看出来了,他说:“王弼注《易》无不见道,但却以老、庄之意解说而已”。这也说明玄学家的学术倾向和精神气象,主要是继承先秦道家尤其是秦汉以来黄老道家的思想和风采,基本上是道家的新发展。

汤用彤先生解说玄学为三个含义:

一是玄理:即很少讲具体道理,而是侧重讲天道,本体这些统一原理。

二是玄妙:即不拘文句,而着重于义理。

三是玄静:即从人格方面说,不追求人间名利,为追求精神自由。

玄学可以说是一种很玄妙,很深远的学问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它所讨论的中心为“本末有无”问题,即有关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问题,也就是远离“世务”和“事物”的形而上学的本体论问题。

(二)魏晋玄学产生的原因

魏晋玄学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各个方面去观察,多种角度、多种层次去探索。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出现,总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因此,有的从汉末农民起义对当时正统的思想冲击去观察;有的从汉代经学本身的内在矛盾去分析;有的从士大夫的人生目的和价值去认识。这些无疑是玄学产生的原因,但不完全。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一个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衰亡,既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之中,又离不开前人的思想影响,即要从源与流两个方面去考察。魏晋玄学的问世归根到底也应从两个方面去考察。

第一,魏晋玄学产生的社会政治原因。哲学形态的发展和变化与现实政治斗争有着密切联系,踩着黄巾农民身躯上台的封建统治者曹操,鉴于农民起义的教训,出于称雄争霸的需要,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和改革政治的措施。在经济上他推行了“屯田”制度,把流离失所的农民重新固定在土地上,颁布了租调制(按亩纳粟和按户交纳绢绵),固定了租税额,使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他还抑制兼并,打击不法豪强,这些都促进了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兼并土地又开始加剧,官僚大族逐渐瓜分了屯田土地,世家豪族的势力日益发展,中央皇权与地方豪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司马氏以政变的方式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晋王朝,司马炎自立为皇帝——武帝。西晋王朝是一个更能代表豪强地主阶级利益的政府,它取消屯田制,制订了包括按官僚品级分配土地数额的占田制。这就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官僚贵族的经济特权。他们除合法占有以外,还通过兼并和掠夺攫取了更多的土地和劳动力。(农业社会财富)西晋以后,已经形成了一个势力强大的门伐世族地主阶级,(门伐世族:即门第伐阅这样的地主,伐即战争、征伐有功,阅即阅历)也就是家门世代资历深、功绩大的地主,他们往往在门的两边立两个柱子:左边叫伐,右边叫阅。柱上标明其功劳、功绩。魏晋的门伐世族集团生活极度荒淫奢侈,如魏明帝大兴宫室,淫奢无度。晋武帝贪得无厌,荒淫无耻,宫女竟达万人之多。武帝的舅父王恺用美女劝酒,如客人不饮,即将美女杀死。他同石崇斗富,用糖浆洗锅,石崇就用腊当柴烧,王恺摆出武帝赐与的三尺高的珊瑚,石崇把它敲碎,拿出三、四尺高的珊瑚六、七个。门伐世族地主阶级不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因为会限制其不法行为,因此极力向往分散割据的局面,以为对其兼并更为有利。他们希望君上无为,以利于大臣专权,因此推崇道家清虚无为,使玄学理论能得以广泛流行。现实政治斗争是玄学产生的直接原因。曹操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他除了在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外,在政治上也进行了改革,他大力压制了汉末结党标榜,追求声名的风气。并废除了东汉以来由豪强地主操纵垄断的推举官吏的察举制度,提出了尚才不尚德的用人标准,强调“用人唯才”,极大地破坏了名教之治,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曹魏削弱,压制豪强地主阶级特权的政策遭到了对立势力的疯狂反抗,魏文帝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的选择人才的方法,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人才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即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政府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仍保持曹操用人“不计门弟”之原则。到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人原则以“家世”为重,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状况,九品中正制也就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隋文帝时废止此制,代之以科举制)。因此,齐王曹芳时,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不已,曹魏集团也逐渐变成了新贵族,门伐世族势力日益扩张,君权削弱,少数大臣掌权,如曹爽、夏候玄、何晏等贵族把持政权,皇帝形同虚设,于是他们又提倡无为的理论,一方面主张君权无为,大臣专权,另一方面又提出名教,以维护自身统治。这样,御用的哲学家们就走出来论证名教与自然无为的关系问题,玄学也就兴起。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的演变,还由于农民起义的武器批判和一些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无情揭露。经过黄巾起义,豪强混战,三国分立的困扰,比较巩固的地主政权长期建立不起来,严峻的现实表明儒家名教已不能维系人心,同时也深刻地暴露了根据名教标准选拔出来的官僚的腐朽昏庸,低劣无能。于是,重新编制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思想和哲学理论就成为统治阶级面临的迫切问题。而当时农民起义领袖借以发动和组织农民的旗号是黄老道教,起着反抗汉代官方哲学——谶纬神学的作用。农民起义斗争,教训了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必须修改汉代经学的谶纬神学形态。使他们意识到必须重新利用《老子》,改变道家的内容,以安抚、欺骗、麻痹广大人民。第二,魏晋玄学产生的思想渊源魏晋玄学在形式上复活了老庄思想,用以代替两汉以来的谶纬神学和经学。玄学家们“祖述老庄立论”,用经改造过的老庄思想来注释《周易》、《论语》等儒家著作,对已经失去人心的汉代繁琐经学进行了精细的改造。他们摆脱了以往或是神学唯心论,或是自然唯物论关于宇宙生成演化的描述,而力图通过抽象思辩来论证现象世界后面有一个产生和支配现实世界的本体,把中国哲学史从宇宙生成论推向了本体论,标志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汉代经学只所以为玄学所取代,也有其内在原因:汉代经学有三个突出弱点,一是神学迷信;二是烦琐虚浮;三是严守师法和家法,不是开放性,从而更窒息学术的生机,不是开放性学说必然无生机,这些弱点促使汉代经学结束其命运成为历史的必然。玄学的兴起与当时“名士”的处境也分不开,由于东汉后期的社会大动荡,打破了儒家礼法制度,出现了典章残落,文教荡然,纲纪衰坠,萍浮离乱状况,特别是魏晋间自正始以来二十多年,政局极度紧张,名士们在失望之余滋长了清谈风气。魏晋之际,曹氏、司马氏两个集团进行鲜血淋漓的残杀,当权人士得失急骤,生死无常,在这种情况下,悲观失望,消极颓废,成了他们的主导思想,放浪形骸,纵情享乐成了他们的人生目的。一本正经的“礼法”再也不能维持了,虚无放荡的玄风弥漫一时,形成了玄学压倒经学的时期。玄学家们标榜心胸务为高远,心神超然无累,高唱重神理而轻形骸。这种谈尚玄远,还可为他们的放纵行为作辩护,同时玄学清淡,迂诞浮华,又可故示清高,用以震懾世俗,使人产生如“野鹤之立鸡群”之感,以哗众取宠。这样,魏晋玄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为当时玄学家的利己的伪善的处世哲学。(三)魏晋玄学的分期

1、把玄学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汤氏父子分法)(1)正始时期:代表:何晏、王弼(2)竹林时期:代表:阮藉、嵇康(3)元康时期:代表:裴頠、郭象(4)东晋时期:代表:道安、张湛

2、四个时期:(以与佛教关系来分,不同于佛)

(1)何晏、王弼时期(2)阮籍、嵇康时期(3)裴頠时期(4)郭象时期

3、正、反、合三时期划分方法(1)何、王为代表的贵无派(2)以裴頠为代表的崇有派(3)以郭象为代表的独化论4、两期划分法:(1)魏玄学即正始时期、竹林时期(2)晋玄学即裴頠、郭象时期(四)魏晋玄学讨论的基本问题1、有无之辩“有”与“无”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四)魏晋玄学讨论的基本问题2、名教与自然之辩自然:一般意义是指自然而然之意,不是自然界。名教:体现封建政治伦理道德的名分、名目、名节、功名,并以此进行教化叫名教。(四)魏晋玄学讨论的基本问题3、言意之辩言即言语,意即思想言意之辩是探讨语言和思想的关系(四)魏晋玄学讨论的基本问题4、力命之辩

力即人力,命即天命,探讨天命与人力的关系问题(四)魏晋玄学讨论的基本问题5、才性之辩探讨人的内在本性及其才能的关系问题,引伸为人的道德与才能的关系问题。(五)魏晋玄学的特点: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分别方显出特点,对魏晋玄学的特点要与汉代经学联系起来分析,与汉代经学进行比较:1、由以儒为主融合道到以道为主以道释儒汉代以儒学为主,但也溶合了黄老,玄学则以道为主,以道家思想来解释儒学。如:何王都以老子来解释《论语》,在玄学家眼里儒道地位较之汉代经学来了一个大颠倒。王弼注释《周易》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天道无为来解释社会人事。他用自然来说明社会人事,说明儒家地位的下降,道家地位的上升,这不是简单合流,而是以道为主,当然为主不是唯一。2、从侧重探求宇宙构成论到着重阐发本体论。汉代经学与阴阳家思想结合,阴阳家是注重讲宇宙生成的道理,故经学也侧重宇宙构成论。汉代道家也与阴阳家结合,如《淮南子》也讲宇宙生成论。玄学则不同,不是从过程,从时间上考察,而是力图探求世界的本体、根据、万事万物的根源。当然,玄学家也不是说就根本不讲宇宙生成论。3、在做人方面,经学着重君臣父子之道,注重纲常名教,玄学家认为要追求人格的完美,精神自由,故比较重视抒情。他们观察自然万物、社会人生有时是用艺术眼光去观察,这种艺术方法就是得意忘言。君臣父子之道是次要的,向往精神上的自由。4、由经学神秘化到玄学理性化。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上长期争论的问题。汉代经学把天神秘化,董仲舒也搞土龙求雨。玄学家则不同,它们肯定天与人的自然本质具有外在独立性,从而减少了人对天的依赖性,提高了人的地位,加强了人的自觉。从这个定义上说,也是对人的解放,使人们从经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5、由复杂到简单,具体到抽象。(方法上)汉代经学十分复杂、烦琐,讲得也具体,其方法总体上是就事论事。玄学则不同,力图找出万物统一的原理,给所有事物以居高临下的解决,要找出最高原理,最高准则。玄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抽象原理的例证,这在方法上是一个进步,反映了抽象思维水平的提高。6、由师承家法上传下受的讲经形式转向不任年辈,平等会友,诘理求胜的辩论形式。汉代经学十分繁琐,求甚解,且各立门户,强调家法、师法,搞近亲繁殖。玄学则不同,玄学则不求甚解,不是把每一字都考证清楚明白,玄学家飘逸、潇洒,讲自己的创见,不重复前人,不拘泥师长,玄学言简意赅,文字简洁,文风可取。其得意忘言的方法对文学创作影响十分大,陶渊明也受到影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7、由老师大儒占据学术主席转向浮华少年们肆意驰骋于学术舞台,活跃了一代学术风气。三、对魏晋玄学的评价1、对哲学发展的贡献中国哲学发展到魏晋时期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果说先秦哲学特别是两汉哲学所讨论的基本上还是宇宙起源及其构成论的问题,那么到了魏晋玄学则主要讨论的是本体论的问题。先秦诸子各派多半是在讨论宇宙起源及构成问题上发表意见,《老子》和《易传》虽或多或少接触到一些本体论问题,但却没有摆脱宇宙构成论的严重影响。玄学则不同,他们不太留心宇宙构成论的问题,而主要是探讨本体论,不太注意天地万物的起源和构成问题,而注意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在哪里,万物存在的终极原因是什么,把哲学思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魏晋玄学是一种思辩性较强的哲学,它比较注重抽象理论的探讨,而抽象理论又必须通过一系列范畴,概念表现出来。因此,魏晋玄学使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大大丰富起来。尽管有些概念、范畴在它们以前就用过,但玄学却给它们以新的涵义,魏晋玄学的范畴较多,而且多以成对出现,如:有无、体用、本末、一多、言意、性情、名教与自然,独化与相因等。列宁说过,概念是认识之网上之网结,任何一个新概念的出现,都表明人们认识上的进步,人类认识之网是由实践织成的,但是有概念组合的。2、社会历史作用评论哲学思想,既要从思想史角度去评价,也要从社会史角度去分析。玄学如果说对锻炼人们的理论思维有不少作用的话,那么,作为治国安民之道并不好。前面讲了玄学不等于哲学,它包括政治、历史、文学、哲学等,如果哲学离经济基础远些,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作为包括了政治在内的玄学就要考虑为现实更好地服务了。当然不是说玄学与现实毫无关系,但因为它离实际生活较远,与封建的君臣父子之道,忠孝仁义之礼不能合辙,难以起到急功近利之效。古代有不少人都有过论述,如玄学之首领之一的王衍在被石勒活埋以前就说过“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戳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刘昆在被北方抓住时也说到因年轻时崇拜老庄之学,结果国破家亡。3、对思想解放的作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常常为思想解放提供客观条件。魏晋是个社会大动荡时代,正因为社会存在在变,故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可能稳固、保守。人们不禁要问:现实社会存在的根据是什么,现实社会是否合理?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在社会相对稳定时,人们往往思考不多,提不出来,即使提出来了,也少为人所重视,因为人们已习惯于这样。任何哲学,作为一种意识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