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第一节失业的概述
一、失业的含义
失业是指符合法定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的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且正在寻找工作但还没有找到工作的经济现象。 一般把符合工作条件但不愿按现行工资寻找工作的人叫做自愿失业者,而把有工作愿望且接受现行工资水平、正在积极寻找工作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失业者叫做非自愿失业者。
二、失业的类型
1、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就业市场供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劳动力区域流动不足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也存在于充分就业时。2、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引发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居住地不当,无法填补现有职位的空缺。
3、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造成的失业。经济具有周期性,当经济增长时,失业量减少;经济衰退时,失业量增加。四、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1、传统经济学是作如下解释:⑴在市场出清状态下,劳动市场供求双方在(W*,NE)点上达成均衡。就业者愿意接受均衡工资水平W*、数量为(0-NE)的人,自愿失业者不愿意接受均衡工资水平W*、数量为(N*-NE),见下左图。⑵在非市场出清状态下:市场出清时,劳动市场的供求双方在(W*,NE)点上达成均衡;市场非出清时,劳动的价格是W**而且是高于W*,且具有刚性,劳动的市场供给为N2,劳动的市场需求为N1,(N2>N1),劳动的市场供给过剩,是非自愿失业者愿意接受工资水平W**、数量为(N2-N1)。自愿失业者的数量为N*-N2。见下图。
NDSWW*N1N*非自愿失业出清的劳动力市场中的失业EDNDSWW*NEN*就业自愿失业出清的劳动力市场中的失业EDN2就业W**NEOO2、凯恩斯的失业理论 凯恩斯认为,产生失业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 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偏好。 这三大心理因素导致需求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导致经济存在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形成失业。
第二节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1929~1979)提出来的失业率上升与经济增长率下降相互关系的原理。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实际GDP增加2%,失业率就下降1%。 比如,假定某一时期的GDP等于潜在GDP,失业率为4%,当GDP下降4%时,使现期的GDP为潜在GDP的96%,那么失业率就会上升2%,即由原来的4%上升为6%。
设y为实际产出,yf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α为大于零的参数,则奥肯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奥肯定理揭示了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失业的变动引起经济增长的变动;同样,经济增长的变动也引起失业的相应变动。从失业增加引起经济增长减少的角度看,奥肯定理其实说明了失业对经济带来的损失。第三节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和衡量 通货膨胀是一般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的上涨。它有几个基本点:⑴不是个别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而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⑵不是物价水平短期或一次性的上升,而是持续一定时期的上升;⑶价格水平每年上升多少才算是通货膨胀是很难判断的。
衡量价格水平的经济指标是物价指数。主要有三种物价指数:⑴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是一种用来衡量各个时期内城市家庭和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⑵生产者物价指数(又称批发物价指数)ProducerPriceIndex(PPI):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与CPI公式相同。⑶GDP折算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不同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它等于用当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除以用基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再乘以100%。
计算通货膨胀率的方法是用现期物价指数与基期物价指数的差额,除以基期物价指数: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⑴依据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划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是价格上涨缓慢的通货膨胀,通常是指通货膨胀率为一位数(1%~9%)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是价格急速上涨的通货膨胀,通常是指通货膨胀率为两位数至三位数(10%~999%)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是价格上涨失去控制的通货膨胀,通常是指通货膨胀率为四位数以上(1000%至无穷大)的通货膨胀。
⑵依据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划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所有商品的价格每年上涨速率相同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不同的商品的价格每年上涨速率不相同的通货膨胀。⑶依据对通货膨胀的预料程度划分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 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是指商品价格上涨速率在人们预料之中的通货膨胀,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是指商品价格上涨速率不在人们预料之中的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一)货币供给的增加形成通货膨胀货币数量论在解释通货膨胀时认为,每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货币数量论者提出的交易方程是: 式中的M、V、P、y分别表示货币的供给量、货币的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等式的左边,是经济中的总支出;等式的右边,是名义收入。
货币数量论认为,在这个等式中,货币流通速度V和实际国民收入y在短期内都是常数,因此,物价水平P就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而变动。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物价水平就上升,形成通货膨胀。而货币供应量又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因此,中央银行稳定了货币供应量,自然也就稳定的价格总水平。(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凯恩斯认为,当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如果实际总需求大于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总需求,其差额就构成了“通货膨胀缺口”,导致通货膨胀,如下图(a)所示。总需求曲线AD1不断右移至AD2、AD3时,价格水平就相应由P1上升到P2、P3,同时,收入量也由y1不断增加到y2、y3——这一段的价格上涨是“瓶颈式”通货膨胀。当总需求AD3继续增加至AD4时,价格由P3上升到P4——这一段的价格上涨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ASAD1AD2AD3AD4P3PP1P2P4
y1y3
y2y4OyE2E4E1E3(b)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P3PP1P2P4Oyy1y2yfAD1AD2AD3AD4E3E1E2ASE4鲍莫尔认为,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也会出现通货膨胀。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通胀率的高低取决于总供给曲线的斜率:斜率越大,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就越小,引起的物价上涨的幅度就越大,通货膨胀越严重,如上图(b)所示。当从AD1上升到AD2时,国民收入从y1增加到y2;当从AD2上升到AD3时,国民收入从y2上升到y3;当从AD3上升到AD4时,国民收入从y3增加到y4,增加得越来越慢,而价格相应地从P1上升到P2、从P2上升到P3、从P3上升到P4,上升得越来越快。(三)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1、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而引起的物价的普遍上涨。
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实现更多的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
3、原料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进口原料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物价的普遍上涨。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结构的非均衡状况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的上涨。有的部门劳动生产率高,有的部门劳动生产率低。一般说来,劳动生产率高的生产部门工资应当提高,而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工资应当低。但是,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在提高了货币工资后,劳动生产率低的生产部门会跟着要求要提高工资。劳动生产率低的生产部门的产品(或服务)价格也必然提高。这样,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五)持续通胀的经济解释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具有惯性,会导致螺旋通胀。在通胀时,人们总是根据现有的通货膨胀率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并根据这种对未来的通货膨胀率的预期提高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这种经济现象持续下去,就形成了通货膨胀的连续性,形成通货膨胀螺旋。
四、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一)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1)在分配上不利于低收入者,有利于高收入者。(2)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而对投资者较有利。
(3)通货膨胀对债权人不利,而对债务人较有利。(4)通货膨胀使政府获得所谓的通货膨胀税收。政府实行货币的财政发行,采购商品,使政府得到不同其他税收的收入。这是一种隐蔽的税收。(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第一种情况: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引起产出增加,收入增加。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促进了产出增加。物价上涨促进生产,减少失业。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起失业,产出会不变,或下降。不存在闲置资源。第三种情况:超级通货膨胀,引起产出减少,经济趋于崩溃。当人们对于信用货币失去信心时,货币的交易和储藏作用丧失,投机盛行。
第四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
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Phillips)最先提出了一条表示失业率与工资变动率之间依存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就叫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揭示出失业与货币工资的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反向关系: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趋向上升,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趋向下降。
菲利普斯曲线
uOABPh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OAPh12uu2u1(ΔW/W)1(ΔW/W)2πΔW/W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改造过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揭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替换关系的曲线:低水平的失业率伴随着高水平的通货膨胀率;反之,低水平的通货膨胀率对应着高水平的失业率。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即: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可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反之亦然。 一个经济社会先确定一个临界点,确定一个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合理组合区域。在区域内,不采取任何措施。在该区域外,可以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进行调节。
三、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如果通货膨胀已被预期到了,工人会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以避免生活水平受通胀影响。比如预期通胀会以5%的速度增加,那么,当货币工资率上升7%时,人们会认为实际工资只上升2%。因此,如果以往货币工资率上涨2%便能使失业率下降到3%的话,那么现在达到3%的失业率必须使货币工资率上涨7%,即以往的货币工资上涨率2%加上5%的通货膨胀预期。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按预期扩大的菲利普斯曲线依然表现出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只不过现在的交替关系表现为用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
035uLPC图18-13-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SPC1SPC0acebd25四、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它表示在长期中不存在通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形成的。其形成如下图所示。假定人们形成2%的通货膨胀率预期。工人们会要求提高工资,假定要求名义工资上升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同步,则企业会感到物价上升时工人实际工资没有降低,因而企业的雇工数又回到原来水平,失业率回复到原先的自然失业率5%的水平上,从而经济到达c点。现在,这2%的通货膨胀率就成为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通货膨胀率,而原先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通货膨胀率是零(a点上)。如果这时政府再把失业率降到3%,则经济沿第二条菲利普斯曲线PC1变动到d点,这时通货膨胀率为5%。如果5%的通货膨胀率成为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人们就会把5%的通货膨胀率放入下一轮工资谈判中。企业劳动使用量又会回到原先的自然失业率水平,经济到达e点。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形成一条a、c、e点相连的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为3%,而人们预期为5%,并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智能科学数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高考冲刺倒计时100天主题班会
- 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2024-2025学年高考生物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23)含解析
- 商丘学院《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湘潭市岳塘区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虚拟仪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工科数学分析(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中级法语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数据挖掘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智慧建造与物联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篮球运球 移动技术》教案(共四篇)
- 智能建筑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 建筑工程住宅水泥制品排气道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2024年中国红木家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DNM-9602酶标分析仪操作规程
- 四川省宜宾龙文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检测(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 以退为进的中国惠民保发展-基于73款停售惠民保产品的分析-【复旦许闲】20240719
- 智能纺织技术的家居家纺应用
- DL∕T 5161.14-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4部分: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质量检验
- 有机半导体完整版本
- 监护人考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