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练习)_第1页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练习)_第2页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练习)_第3页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练习)_第4页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1.地形图比例尺2.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3.地形图上的符号4.测图前准备工作5.地形图的施测方法6.地形图的绘制7.数字化地形图测绘认识地形图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7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测绘地物:指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固定的物体,如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桥梁等。地貌: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如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物和地貌总称为地形。地形图: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平面图:只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且将水准面看作水平面进行投影图地形图的比例尺比例尺:地形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M

称为比例尺分母1.比例尺的涵义比例尺=——————图上长度

实地水平长度

直线比例尺(图示比例尺):数字比例尺:1500,11000,12000,···2.比例尺的形式402004080120160m2cm120003.比例尺的大小1500110001200015000大比例尺,地形图11万12.5万15万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20万15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分数值越大(分母M越小),比例尺越大*图的比例尺越大,其表示的地物、地貌越详细,图上点位精度越高;但一幅图所代表的实地面积也愈小,并且测绘的工作量会成倍增加。4.比例尺精度图上0.1mm代表的实际距离(0.1mm×M)根据地形图比例尺确定实地量测精度。如在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上测绘地物,量距精度只需达到±5cm即可。根据用图需要表示地物、地貌的详细程度,确定所选用地形图的比例尺。如要求测量能反映出量距精度为±10cm的图,应选比例尺为1∶1000的地形图。确定实地量测精度。选用地形图比例尺。返回5.地形图比例尺的选择在城市和工程建设的规划、施工中需用的比例尺是不同的。接图表马街何家村龙潭武钢李家村王家村中医院水电站返回地形图图外注记图名和图号接图表图廊内图廓线就是坐标格网线,它是图幅的实际边界线,线粗0.1mm外图廓线是图幅的最外边界线,实际是图纸的装饰线,线粗0.5mm内外图廓线相距12mm,用于标注坐标北方向8.2

地物与地貌的表示1.依比例尺符号2.不依比例尺符号3.半依比例尺符号4.说明与配置符号地物符号种类1.依比例尺符号又称轮廓符号

如建筑物、道路、稻田、花圃、湖泊等如导线点、水准点、独立树、旗杆、路灯等2.不依比例尺符号又称点状符号

如围墙、篱笆、小路、铁丝网、电力线、管道等3.半依比例尺符号又称线状符号

对于地物的性质、名称等在图上还需要用文字和数字加以标记4.说明和配置符号

(4)高山地25°以上(1)平地2°以下(2)丘陵2°~6°(3)山地6°~25°地貌的表示之地貌类别(2)典型地貌及其等高线的原理

(下图是用等高线表示的几种典型地貌)地貌的表示之三维模型地貌的表示之1.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等高线法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d。等高线平距d随地面坡度变化而变化。2.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地面坡度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也称等高线间隔。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距h相等。●由于h为定值,所以i

与d成反比,即

d大(等高线稀),i

小(地面坡度小,缓和)

d小(等高线密),i

大(地面坡度大,陡峭)hhhhhh山坡线i地面坡度i:(为地面倾角)i=—hd=tand1d2d3d4d5d63.等高线分类(1)首曲线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2)计曲线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加粗一条等高线,称为计曲线。为了读图方便,在计曲线上注出高程。(3)间曲线、助曲线:局部加绘,使地貌更详细。

间曲线——1/2等高距,用长虚线表示。

助曲线——1/4等高距,用短虚线表示。可不闭合综合地貌及其等高线表示4.用等高线表示的几种典型地貌地貌的基本组成(1)山头与洼地地形相反,地貌图相似:山头向中心越高,洼地反之。示坡线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下降的方向都是一组闭合曲线区分高程注记从内到外增加还是减少示坡线向外还是向里(2)山脊与山谷山脊:向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其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山脊线山谷:两个山脊之间的凹地为山谷,其最低点连线为山谷线。山谷线●雨水垂直于等高线、向下坡方向流淌。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集水线。●一系列山脊线可作为汇水范围的边界线。雨水流淌方向分水线与集水线(3)鞍部

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4)绝壁与悬崖(a)陡崖:坡度在70º以上。符号表示符号表示(b)绝壁:上下垂直的陡崖,也称断崖。(c)悬崖:崖口倾斜到陡壁外面而悬空。等高线表示5、等高线的特性(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必相等(等高)。(2)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闭合(闭合)。(3)只有在悬崖、绝壁处,等高线才相交(不相交)。(4)同一幅图内等高距为定值,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缓密陡)。(5)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8.3

地形测图准备1.一般准备工作

控制点成果、图式、测图规范等资料

测图仪器和工具

绘图工具2.图纸的准备测图纸:绘图纸、聚脂薄膜绘制坐标方格网展绘控制点绘制坐标方格网方格网的大小:40cm50cm或50cm50cm方格的大小:10cm10cm(1)对角线法oa

bcd画对角线取等距oa=ob=oc=od连接abcd成矩形沿各边截取10厘米等距标记连接相应等距标记成方格网图纸的准备之一方格网精度要求0.2mm0.2mm0.3mm展绘控制点1.标注坐标格网线的坐标值:根据西南角坐标及测图比例尺确定格网线的坐标注记。1:200010.0--21.011.080060040020010.021.020040060080022.0图纸的准备之二2.展绘控制点A45.246.5C1:200010.0--21.011.080060040020010.021.020040060080022.0A:X=10.280kmy=21.500kmH=45.200mB:X=10.721kmy=21.127kmH=45.200mB48.28.4

地形测图基本方法1.极坐标法2.直角坐标法3.距离交会法4.方向交会法平面位置测定高程测定三角高程A45.246.5C1:200010.0--21.011.080060040020010.021.020040060080022.0B48.2极坐标法A45.246.5C1:200010.0--21.011.080060040020010.021.020040060080022.0B48.2距离交会法1:200010.0--21.011.080060040020010.021.020040060080022.0直角坐标法46.2地物特征点的选择解放路坚555.4055.35◆地物特征点:地物轮廓线的转折处、转向处,或地物的几何中心,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均应表示出来,小于0.4mm时,可用直线连接。地貌特征点:山顶点、鞍部点、山脊线、山谷线、坡度变化处等。地物、地貌的描绘设:量得图上:ab=25mm

而AB高差:h=3.6mab25d=h=3.6=6.94mm则1米高差的等高线平距为a1′=0.4d=2.8mm

b4′=0.2d=1.4mm三等分1′4′,得2′、3′1.等高线勾绘原理例:如图,已知等高距为1米,在地形点A、B之间内插整米等高线通过的位置。666564632.地物描绘——将相同性质的相邻点相连3.等高线勾绘的步骤测图比例尺地形点最大间距最大视距/m主要地物点次要地物点和地形点1:5001:10001:20001:500015305010060100180300100150250350平坦地区碎部点的间距和测碎部点的最大视距测图比例尺最大视距/m主要地物点次要地物点和地形点1:5001:10001:2000508012070120200城市建筑区的最大视距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便于地形图的管理与使用。两种分幅方法:梯形分幅——用经线、纬线划分图幅范围。矩形分幅——用纵横坐标格网线划分图幅范围。统一编号或根据实际需要编号。矩形分幅与编号——以坐标格网线划分图幅范围,通常使用于

1:5000以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分幅。1.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的正方形分幅基本分幅:1:5000比例尺1:50001:20001:10001:500图幅大小/(cm*cm)40×4050×5050×5050×50实地面积/km2410.250.0625图幅数

141664一个测站点的测绘工作(一)配置1、工具:经纬仪、图板、塔尺、钢尺、量角器、直尺或三角板、计算器、铅笔、橡皮等。2、人员:观测员、记录计算员、绘图员各1人,立尺员2人。经纬仪测图(极坐标法)(二)步骤

1、安仪:在控制点A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2、定向:后视(盘左瞄准)控制点B,度盘置零。

3、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4、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上、下丝之差、中丝读数、竖盘读数L、水平角β。5、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出点1的水平距离D和高程H。D=Klcos2α

h=Dtanα+i-v测站:A

后视点:B

仪器高i=1.42m指标差x=0测站高程HA=27.40m视线高程H视(Hi)=HA+i=28.82m点号视距Kl(m)中丝读数v(m)竖盘读数º′竖直角º′水平角º′水平距离D(m)高程H(m)备注123476.051.437.525.7

1.421.551.60

2.429328914593008726-328-145-300+234114001724032736162475.751.437.425.722.8125.7025.2627.55

房角电杆

6、展绘碎部点A45.246.5C1:200010.0--21.011.080060040020010.021.020040060080022.0B48.2三、碎部测量的注意事项1.仪器迁到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