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防动员四、简答题 18、国防动员的作用是什么?(1)国防动员是进行战争的前提和基础(2)国防动员是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重要因素(3)国防动员是遏制战争的威慑形式(4)国防动员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5)国防动员是支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战略环境概述一、填空题1、战略按作战行动的性质和样式,可以将战略划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这是最基本的战略划分和类型。(进攻战略、防御战略)2、战略环境研究的内容包括_______和______。 (国际战略环境、国内战略环境)3、_____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是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 (战略方针)4、_____是为准备和实施战略目的而进行的具有全局意义的保障,是战略决策机构根据战略需要,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科学技术、战略领导和指挥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全局性的确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战略措施)5、依据作战行动的时间特征,可以将战略划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类型。 (速决战略、持久战略)6、_______,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 (国际战略环境)二、选择题7、国际战略环境研究的内容包括( )。(ABCDE)A时代特征B世界战略格局 C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动向 D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 E周边安全形势8、国内战略环境包括 ( ) 。(ABC)A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综合国力状况9、战略构成的要素包括( )。(ABCD)A战略目的B战略方针C战略力量D战略措施10、战略的基本特征有( )。(ABCDE)A全局性B阶级性C对抗性D预见性E谋略性11、决定战略的基本因素包括国家利益、政治因素,和( )。(ABCD)A战争力量 B地缘战略关系 C战略文化传统 D 国际法12、根据作战行动的空间特征,可以把战略划分为( )战略等。(ABCD)A地面战略 B空中战略 C海上战略 D外层空间13、21世纪各国的军事战略尽管名称各异,但却具有许多相同之处( )。(ABCDE)由重点应付世界大战转向重点应付局部战争。加强高技术常规战争研究。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由重视发展常规兵器转向高技术兵器。由陆地争夺转向海空及陆空争夺。2三、判断题:14、国内战略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其中,对战略具有直接影响的是国家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综合国力状况。 ( ) (√)15、从军事斗争的角度讲,国内战略环境是指对筹划、指导军事斗争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内社会环境。 ( )(√)16、战略目的是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战略目的根据战略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确定的。()(√)17、战略方针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是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 ( )(√)四、简答题18、什么是战略?战略是指导全局的一种理论和艺术,目的是为了达成某种政治目的而采取的具有全局性的策略。19、什么是战略环境?战略环境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状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战略态势,特别是战争与和平的总态势。五、论述题20、试论战略与战略环境的关系。(一)战略环境是制定战略的客观依据, 正确认识和分析战略环境, 是正确、及时制定和和调整战略的前提条件。主观战略必须建立在客观战略环境的基础之上。(二)战略对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具有能动作用。实践证明,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正确的战略可以改变险恶、不利的战略环境,化险为夷,转危为安。错误的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战略,则会使环境恶化或使困境加剧,导致3斗争严重受挫,甚至招致全局失败。国际战略格局一、填空题3、在欧洲大陆形成了新的以____和“____”为基础的新的战略格局,史称“法兰克福”格局。 (《法兰克福和约》、三皇同盟)4、“凡尔赛——华盛顿格局”的形成,突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多极极局局面,显示了____和____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地位的上升。 (北美、亚太地区)5、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粉碎了以____为中心的传统战略格局,英国和法国虽然取得胜利,但是战争创伤严重,实力大大削弱,德、意、日等战败国退出了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而____、____通过战争成为两个最具影响力的超级大国。 (欧洲、美国、苏联)二、选择题6、国际战略环境研究的内容包括()。(ABCDE)A时代特征B世界战略格局C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动向D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E周边安全形势7、历史上的国际战略格局有()。(ABCD)A“维也纳格局”B“法兰克福格局”C“凡尔赛—华盛顿格局”D“雅尔塔格局”8、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类型有()。(ABCD)A单极格局B两极格局C多极格局D多元交叉格局二、判断题。49、国际战略格局自国家产生就存在。 ( )(×)10、国际战略格局每一次改变都伴随着战争。 ( )(×)13、“凡尔赛——华盛顿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突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多极极局局面。显示了北美和亚太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地位的上升。()(√)三、简答题15、什么是国际战略格局?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社会中有关国家或力量集团, 在一定时期,为了一定的政治、 经济、军事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种关系和结构,是这些国家或力量集团在斗争中处于相对平衡的发展阶段的关系和结构。16、什么是国际战略力量?国际战略力量是在国际关系中能够独立地发挥作用, 并对国际形势及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国或国家集团。17、什么是单极格局?单极格局即某一个大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一国独霸的局面。18、什么是两极格局?两大战略力量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斗争,对整个国际事务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局面。19、什么是多极格局?多种战略力量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种相对平衡的战略关系。四、论述题:20、冷战后,世界战略格局是什么,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为什么?5当前世界战略格局呈一超多强并立竞争的态势,将来的趋势是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但将面临长期的斗争。第一、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一)美国的实力相对下降。1、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由二战之后的近 50%,降到20世纪90年代的23%,比例大为下降。2、美国在国际政治上推行强权主义政策,对别国事务横加干涉,在道义上树敌颇多,丧尽人心。3、军事上美国到处插手,势必造成其力量的分散使用和过度消耗。世界上约有五分之一的国家有美军的基地,四分之一的国家有美军的军事行动。美国时刻提防着俄罗斯,念念不忘遏制中国,还得收拾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残局。著名战略家预测,美国保持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只能持续 15—25年时间。(二)其他国际力量中心也在成长壮大。欧盟欧盟的力量日益增长,不再甘当美国的伙计,独立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对美国说“不”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未来欧盟可能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极。俄罗斯雄风尤在。 俄罗斯已经走出危机, 拥有良好的工业和科技基础, 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日本经几十年经济迅速发展,也已成为对国际事务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大国经济强国军事实力发展迅速政治欲做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稳步上升。地区大国不断壮大。 如印度、巴西、南非等地区大国幅员辽阔,近年来经济持续强劲发屉, 外交空前活跃,努力争当联合国安理会新的常任理事国。它们的快速崛起不但加强了其在相关地区的龙头地位,而且将促进世界战略力量的调整和重组,成为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的重要新因素。区域组织不断发展。如东盟、非洲联盟、南美洲联盟,也成世界力量多极化。6(三)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意愿。第二、多极格局的形成将面临长期斗争。(一)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严重迟滞了多极化的发展。美国作为冷战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利用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综合实力的强大,以保“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和巩固“既定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建立美国的单极世界。但美国的单极世界图谋难以成功。首先,美国失去了“盟主”的政治地位。两极格局的的终结,西方失去了苏联及华约这一持续数十年之久的宿敌。为应付地区冲突,各国无须在政治上再一次将美国奉为自己的“领袖”。对于美国来说,它失去的则是西方的盟主地位。其次,美国难于驾驭西方,驾驭世界。今天的世界已经越来越重视政治民主和政治理念,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用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已经不是解决世界问题的惟一选择。最后,各国均有自己的战略意图。(二)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逆转移”现象,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平衡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机制尚未形成。多极化的格局机制不明:要么是改革联合国及其安理会,要么进行彻底的机制创新,这需要人们去探索。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二、选择题6、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的地理特征是( )。(ABCDF)A邻国众多 B大国集中 C领土争端多E地区热点多 F战略位置重要9、判断我国在周边面临的主要威胁,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ABC)A利益冲突 B威胁实力 C威胁企图10、上海合作组织与以往的国际组织相比,具有全新的特点: ( )。(ABC)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安全观以结伴但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7以大小国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11、我国周边大国集中,体现在( )。(ABCD)A人口大国多 B 综合大国多 C军事大国多 D有核国家多三、判断题16、麦克马洪线是 1913年的11月在印度的西姆拉召开的四方会议期间由英国让西藏代表签署的,当时中国中央政府代表并不知情。( )(√)17、对一国的安全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缘政治因素,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程度,也决定了它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其影响具有长久性。 ( )(√)18美国安全的基本特征是:“东西有大洋,南北无强邻” 。( )(√)19、在国际竞争中,邻国越多,特别是接壤邻国越多越有利。 ( )(×)四、论述题20、试论我国当前的周边安全环境?一方面,缓和与稳定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一)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 【美、苏】(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越南、印尼、新加坡】(三)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四)解决了与大部分领国的陆地边界问题【与俄罗斯、越南】另一方面,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一)美国对中国安全环境有综合性影响。一方面,美国对我国进行遏制。1、政治上话题不断,推行遏制政策。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提出“中美国”的概念,说中美共治世界,企图捧杀中国;提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2、内政上干涉中国,阻挠我国发展。在人权问题,民主问题,保护知识产权问题,网络审查等问题不断对中国发难。中国反对派的总后台都是美国——美国借支持台独分子、达赖集团、热比娅集团,干预我国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另外,民运分子、香港民主派、法轮功分子也受美国庇护。3、军事上进行包围,发展军事技术。从军事上来看,美国在我东边、西边不断增加军力,使我国处于战略不利的8态势,对我国构成一个“C”形包围圈。4、经济上实行遏制,迟滞我国发展。对中国进行高技术和武器禁运,严格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另一方面,美国也需要我国的合作。 1、经济上需要中国贸易、国债、投资。 2、政治上需要中国知保问题,反恐问题、环保问题等。3、外交上需要中国解决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4、军事上需要中国核技术、导弹技术扩散。(二)日本对我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中日友好是当前两国关系的主流。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中国有广阔的市场。中日关系的友好对两个国家都有好处。现在日本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另一方面,日本与我国有战略矛盾:一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问题成为两国关系的重大障碍。日本人直到现在仍不真诚道歉,拒不进行战争赔偿,并且日本政要多次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多次修改历史教科书,极力美化、淡化、否认其侵略历史。二是日本暗中插手台湾问题,日本右翼势力支持台独分子。三是领土争议,即钓鱼岛,东海划界,冲之鸟礁。四是日本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我们中国不会轻易通过。日本对我国具有潜在严重威胁。日本是经济强国,也是军事强国,同时也是处于核门槛的国家,而且国防战略由防御向进攻转变。日本人的思想右翼倾向严重,军国主义根基雄厚,对外扩张的野心根深蒂固。(三)我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民族扩张主义根深蒂固。(四)印度对我国领土侵犯和军事威胁。(七)朝鲜和韩国与我国也有领土争议。(八)南沙问题。现在总的情况是 “国际化,长期化,合法化,联合化,军事化”的趋势明显。(九) 台湾问题有了明显改善,但要实现两岸统一,依然任重道远。苏联为什么会解体?9一、苏联解体的内因(一)政治方面苏联之所以能够建立并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统一的苏联共产党,有赖于以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体制。而苏联的解体也正是由于苏共的衰败、瓦解,原有政治体制的崩溃、重组而成为现实的。毫无疑问,苏联政治体制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然而,由于历史条件、各种主客观因素所限,这种政治体制从形成、确定之时起就存在着种种弊病,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纠正。1、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政治路线是导致苏共失败的路线因素。苏共的纲领和政治路线长期脱离苏联的实际和国情,因而无法起到持续不断地动员、团结和鼓舞群众的作用;相反,只能越来越使群众对之失去热情和信心,使苏共的思想理论宣传在群众中越来越丧失吸引力和号召力,造成了对苏共及其纲领的越来越严重的信仰危机。2、缺乏民主和监督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造成苏联党政领导机关的官僚化、特权化和严重脱离群众,这是导致苏共失败最重要的政治原因。 苏共赖以执政的这套政治体制,其内在机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而难以从政治上保证苏联的长治久安。3、权贵阶层的出现与苏共的腐败。 苏共高层形成了一个权贵阶层,逐渐走上了腐败变质的道路,切断了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使权力异化。4、苏联领导人交接制度存在严重问题。 而其体制又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这就给苏联埋下了严重隐患。(二)思想方面1、苏联人尤其是共产党高层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开始动摇,在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的颠覆下,更是摇摇欲坠。2、苏共思想保守僵化,不能与时俱进。 没有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苏共借坚持马克思主义之名把马克思主义僵化、教条化,把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党员形式化;借发展马克思主义之名,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和基本内容。 这两种错误在苏共党建的传统模式和苏共 “革新”中都十分明显。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态度,使苏共的理论严重脱离国情和时代、脱离实际,变得空洞无物,根本无法回答现实和时代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方面使广大党员对理论学习变得淡漠甚至厌倦;另一方面使党失去了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形成了守旧保守的思维定式。由于思想僵化、体制僵化,导致苏联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停滞时期,最终付出了亡党的惨痛代价。3、对思想文化实行高度控制,不允许发表不同的见解。 这种做法可以说是中央集权体制与封建主义残余在文化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为了维护领袖的绝对权威,必然追求文化的纯而又纯、高度统一,仅仅把文化作为隶属于政治的工具,使党和整个社会的思想不活,这样执政党愈来愈脱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群众,垮台是无法避免的。(四)经济方面1、高度集中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上世纪 30年代实行10工业化和集体化中形成和固定下来的,实际上是在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实施的一种统制经济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发展的一切动因不是产生于体制内,而是来自于体制外。生产的目的是完成国家计划,体制内没有形成满足人民需要的运行机制 ;产权虚位造成体制本身缺乏内在动力,企业经营和劳动者的动力不在体制内,而来自外部动员;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竞争,阉割了体制的效率机制,形成数量型经济和耗费型经济。由此产生这种体制的致命性弊端就是阻碍科技进步,尤其不适应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导致经济发展粗放经营,经济结构比例失衡,产业级次严重落后。这一切造成苏联经济长期存在短缺性经济危机,经过长期的效率下降,最后爆发衰退性经济危机。苏联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并与西方发达国家形成巨大反差,这就是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2、苏联经济结构不合理, 畸形发展,存在严重的弱点。 苏联长期重视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和轻工业却长期忽视,所以苏联不得不大量进口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资,而这又要靠大量出口能源换取外汇来购买。苏联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国内的经济发展与预算完全受制于能源价格,这造成了油价上涨时,经济一片向好,而在国际油价下跌时,经济将因此遭受重创。当中东国家打压能源价格时,苏联立即陷入困境,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更使苏联经济雪上加霜。(五)苏联被美国诱使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苏联国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尤其是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人民生活水平却长时间没有提高,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六)政策原因导致各种矛盾长期积累,最终爆发。1、对农民的高压政策和对农民作用的低估。在苏共执政的74年里,在处理农业和农民问题上,出现一系列失误,挫伤和束缚了人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农业落后,致使农民问题成为苏共垮台与苏联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党和政府不仅在农民政策上犯有错误,在理论上也没有解决好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问题,低估了农民的作用。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对农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农民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斯大林对农民的认识有很大矛盾,一方面说农民的根本利益同无产阶级利益一致;另一方面又认为农民具有非社会主义的本性。他对农民实行的是由国家全面控制和剥夺的政策,这是很大的失策,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斯大林创建的集体农庄制度所规定的国家与庄员的主从关系虽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调整改革,但基本状况未变。它成为苏联演变和社会主义制度受挫的主要根源。2、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 同苏联文化专制主义相联系的,是苏共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回顾苏联的历史,不难看出,苏共的知识分子政策存在重大失误 :一是没有随着知识分子数量的变化及时调整其政策;二是没有处理好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之间的关系,如在入党问题上,长期重工人、农民,轻视知识分子;三是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定位不准, 长期把知识分子当作批判、 打击和防范的对象,动辄就扣上 “资产阶级分子” 的帽子;四是没有区别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界限,造成知识分子待遇过低。苏共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仅压抑了知识分子创造力的发挥, 而且随着知识分子数量的增加,等于扩大了对苏共执政不利的因素。 20世纪80年代,在戈尔巴乔夫“公开性”民主化” 、“的口号下,被长期压抑的不满情绪得以释放。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伸冤和维权意识交织在一起,导致知识分子人群对苏共态度的根本转变。113、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 导致苏联演变、分裂为 15个国家的直接原因之一,是苏联社会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的激化。由于苏联是由 124个民族构成的,它从彼得一世开始扩张起的 200年间,不断采用武力征服欧亚地区的民族国家,使民族矛盾、民族隔阂积怨很深。在斯大林时代,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限制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大大挫伤了民族感情。上世纪 50年代以后,苏联长期固守“民族问题就是阶级问题”的错误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风俗习惯、文化教育和干部培养等采取歧视政策,甚至企图搞“民族同化”的做法,严重伤害了少数民族感情,增大了少数民族的离心力。因此,当戈尔巴乔夫提出“公开性、民主化”口号后,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终于爆发。 1987~1989年天下大乱,先是“纳卡”地区发生不同民族间的械斗;后是波罗的海三国要求独立,脱离苏联;再是独联体 12个国家要求脱离苏联的控制。原来一个好端端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立刻分裂为 15个大小不等的国家,导致这个超级大国解体。历史已经证明并将反复证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必要保证。”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只有经过全阶级全民族的团结,才能战胜敌人。然而,苏共不仅阻止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其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又丧失了巩固政权的基本保证——民族团结。这样,苏共的垮台、苏维埃政权的解体成为必然产生的后果。(六)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直接断送了苏联的前途和命运。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是苏联演变的直接原因。苏联演变发生在戈尔巴乔夫任内,是作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直接结果和最终结局而出现的。 苏联的前途本来有两种可能, 而不是一种可能。尽管戈前时期存在种种问题,为联盟解体留下隐患、积累矛盾、形成土壤和基础,但是这些问题并非绝症,联盟的前途并非注定是解体。如果执行一条正确的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对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改革,对政治体制进行适当改革,同时注意不给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和分裂国家的民族分离主义分子以可乘之机,那么苏联是可以避免解体的,其所存在的经济、政治和民族等问题也是可以逐步解决的。然而,戈尔巴乔夫执行的是一条错误的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和民族分离主义分子提供了极好时机,为苏联演变提供了促使矛盾总爆发,并使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戈尔巴乔夫对苏联演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二、苏联解体的外因(一)西方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解体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从十月革命胜利和苏联诞生的第一天起,帝国主义就把搞垮苏联和整个社会主义作为它们对外战略的目标。战前它们采取武装颠覆的“扼杀”战略,遭到失败。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苏联转为实行“遏制”战略,即用政治的、经济的和军事的“对抗力量”遏制苏联,阻止苏联和共产主义思想在世界扩大影响。遏制战略同时也包含了和平演变的内容,在初期是把苏联的瓦解寄托在下几代人身上,寄托在通过施加压力使苏联政策软化和变化上。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即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的所谓“全球民主化”进程。后来是通过“思想接触”引起“不受欢迎的对比”播下不满的种子”以期“有朝一日结出和平演变之果”。老布什出任美国总统后进一步提出“超越遏制”战略,从此美国对苏政策主体转为和平演变战略。即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手段,使苏联对外开放、12对内实行民主化,逐步纳入西方政治经济体系。与此同时,在对待苏维埃联盟问题上,美国的政策是支持民主方向下的民族主义,以各种方式支持民族分离和各共和国独立,以期达到肢解苏联的目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剧变和解体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和平演变战略能否得逞,归根结底取决于苏联本身的情况。在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原因上,苏联社会本身的问题是主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辅因。在苏联模式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决不会得逞的,但到了上世纪70年代新科技革命兴起之后,苏联模式已不适合新科技发展的要求,经济进入停滞时期,而西方市场经济适合科技革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正是这一根本原因,加之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导致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得逞。(二)能源价格下跌,苏联陷入困境。当中东国家被苏联霸权主义政策所激怒,不惜损害自身利益而大幅增产石油、打压能源价格时,苏联立即陷入困境,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更使苏联经济陷入深渊。(三)苏联失道寡助。苏联长期对外奉行强权主义政策。苏联不顾别国的国情,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居,到处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对违反其意志的国家则严惩不贷,从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格式一设计方法
- 趣味阅读教学小学版
- 赠与合同协议签订步骤
- 软件改进合同文本
- 进口核桃采购合同样本
- 违规保证书背后的故事
- 酒店人才输出服务合同
- 酱香型白酒零售合同
- 重新认识地理的世界
- 钢板焊接采购协议
- 风力发电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 2023年英语四级听力真题(第一套)题目-原文与答案
- 影视画面分析-镜头课件
- 第一节-接入互联网-教案
- 第二单元 走进互联网 第四节 网络通讯与交流 课件 2023-2024学年 甘肃教育出版社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施工组织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形考任务1(实训一)参考答案
- 85、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
- 第一章 风险原理
- 进化生物学期末总复习
-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