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评价单元划分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危险、有害因素有两层含义:一是危险、有害因素的不确定性;二是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造成的伤害、损失的不确定性。危险、有害因素的基本特性(1)普遍性自然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危险,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也总是伴随着危险。所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普遍存在。(2)随机性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不确定的。何时、何地、发生何种事故,其后果如何,很难预测。(3)必然性危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绝对的。(4)因果相关性事故是由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突变性系统由安全状态转化为事故状态实际上是一种突变现象。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十分突然,令人措手不及。(6)潜伏性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变性,但在事故发生之前存在一个量变过程,亦即系统内部相关参数的渐变过程。所以事故具有潜伏性。(7)危害性事故往往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8)可预防性尽管事故的发生是必然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控制措施来预防事故发生或者延缓事故发生的时间间隔。即,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4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过程是也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审查改善改善计划或管理控制检查纠正维持管理持续改进是否可承受的风险?否是PLANCHECKACTIONDO一、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因此,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3个方面。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大类;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环境有缺陷等4大类。
6人的不安全行为分类(一)人的不安全行为0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末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
(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客货混载;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工作坚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其他。0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其他。03使用不安全设备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其他
04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0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不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0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
(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末离危险区;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未
“敲帮问顶”开始作业;冒进信号;调车场超速上下车;易燃易爆场合明火;私自搭乘矿车;在绞车道行车;未及时镣望。
0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车吊钩)
0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0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忽视其使用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末佩戴呼吸护具;未佩戴安全带;末戴工作帽;其他。12不安全装束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10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良分类(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0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1)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末接地;绝缘不良;局通无消音系统、噪声大;危房内作业;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其他。(2)防护不当:防护罩末在适应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防爆装置不当;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爆破作业隐蔽所有缺陷;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其他。0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通道门遮挡视线;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拦车网有缺陷。(2)强度不够: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其他。(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其他。(4)维修、调正不良: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养不当、设备失灵;其他。0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0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1)照明光线不良:照度不足;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2)通风不良:无通风;通风系统效率低;风流短路;停电停风时爆破作业;瓦斯排放末达到安全浓度爆破作业;瓦斯超限;其他。(3)作业场所狭窄(4)作业场地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采伐时,未开安全道;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末作处理;其他。(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7)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冰雪覆盖;地面有其他易滑物。(8)贮存方法不安全
(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三)安全管理的缺陷(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监测和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用选择、行为监测方面的缺陷。(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不当,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4)用人单位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禁忌作业等。(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的缺陷。如合同签订、采购等活动中忽略了安全健康方面要求。
(6)违反安全人机工程原理,如使用的机器不适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点。此外,一些客观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也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导致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的间接因素。(四)事故的原因1.事故的直接原因所谓事故的直接原因,即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又称一次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只有两个,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少数学者,如美国的皮特森(DenPeterson)则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为管理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此观点说明管理在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据美国有关方面统计,每年全国休工8d以上的事故中,有96%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有91%的事故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日本全国每年休工4d以上的事故中,有94.5%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83.5%的事故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这些数字表明,大多数事故既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也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也就是说,只要控制好其中之一,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有一个不发生,或者使两者不同时发生,我们就能控制大多数事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控制两者和控制两者之一的代价是完全不一样的。为统计方便,我国国家标准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了详细分类。1)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的原因⑴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①无防护具体包括: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末接地;绝缘不良;局部通风机无消音系统,噪音大;危房内作业;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其他。②防护不当具体包括:防护罩未在适应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防爆装置不当;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爆破作业隐蔽所有缺陷;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其他。⑵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①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具体包括通道门遮挡视线;制动装置有缺欠;安全间距不够;拦车网有缺欠;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设施上有锋利倒棱;其他。②强度不够。包括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③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包括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其他。④维修、调整不良,包括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养不当、设备失灵;其他。⑶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指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陷指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①照明光线不良包括:照度不足;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②通风不良包括:无通风;通风系统效率低;风流短路;停电、停风时进行爆破作业;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就爆破;瓦斯超限;其他。③作业场所狭窄④作业场所杂乱包括: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采伐时未开安全道;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其他。⑤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⑥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⑦地面滑包括: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冰雪覆盖;地面有其他易滑物。⑧贮存方法不安全⑨环境温度、湿度不当2)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的原因⑴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板手、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客货混载;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工件紧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其它。⑵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因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其他。⑶使用不安全设备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其他。⑷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手持工件进行加工。⑸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⑹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开危险区;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未做好准备工作就开始作业;冒进信号;调车场超速上下车;易燃易爆场所有明火;私自搭乘矿车;在绞车道行走;未及时了望。⑺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等。⑻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⑼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⑽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⑾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
场合中,忽视其使用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呼吸帽;未佩戴呼吸护具;未佩戴安全带;未戴工作帽;其他。⑿不安全装束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时穿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其他。⒀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处理错误1)技术上和设计上有缺陷
“技术和设计有缺陷”是指从安全的角度来分析,在设计上和技术上存在的与事故发生原因有关的缺陷。其中包括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控制方法、维修检查等在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中存在的缺陷。这类缺陷主要表现在:在设计上因设计错误或考虑不周造成的失误;在技术上因安装、施工、制造、使用、维修、检查等达不到要求而留下的事故隐患。2.事故的间接原因
事故的间接原因,则是指使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事故的间接原因有以下7种:
2)教育培训不够
“教育培训不够”是指形式上对职工进行了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但是在组织管理、方法、时间、效果、广度、深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教育培训不够”的具体表现在:职工对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不了解,对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纪律没有完全掌握,对各种设备、设施的工作原理和安全防范措施等没有学懂弄通,对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方法、安全防护方法、安全生产特点等一知半解、应付不了日常操作中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对安全操作规程等不重视,不能真正按规章制度操作,以致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3)身体的原因
“身体的原因”包括身体有缺陷。如:眩晕、头痛、高血压等疾病,近视、耳聋、色盲等残疾,身体过度疲劳、酒醉、药物的作用等。4)精神的原因
“精神原因”包括怠慢、反抗、不满等不良态度,烦躁、紧张、恐怖、心不在焉等精神状态,偏狭、固执等性格缺陷等。此外,兴奋、过度积极等精神状态也有可能产生不安全行为。5)管理上有缺陷
“管理有缺陷”包括劳动组织不合理,企业主要领导人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心不强,作业标准不明确,缺乏检查保养制度,人事配备不完善,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健全的操作规程,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等。事故统计表明,85%左右的事故都与管理因素有关。即,如果采取了合适的管理措施,大部分事故将会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可以说,管理因素是事故发生乃至造成严重损失的最主要原因。
(以上条是二次原因)6)学校教育的原因
“学校教育原因”是指各级教育组织中的安全教育不完全、不彻底等。学校素质教育中应包括安全素质。而且学校老师的思想、观点对学生的影响甚至终生都难以消除。许多事件均表明,正是由于学校教育中在安全教育方面的不完全、不彻底,大多数还停留在常识式的初级阶段,使得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突发性事件,不知所措,遭受了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7)社会历史原因
“社会历史原因”包括有关安全法规或行政管理机构不完善,人们的安全意识不够等。(以上2条是基础原因)(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等);(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液体、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液体、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显示不准及其他信号缺陷等);(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及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液体、固体、粉尘与气溶胶及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液体、固体、粉尘与气溶胶及其他有毒物质等);(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液体、固体及其他腐蚀性物质等);(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
(1)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及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别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别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错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它危险、有害因素(4)搬举重物;作业空间;工具不合适;标识不清。(二)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人、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属消防部门统计的火灾事故。(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片帮)以及顶板垮落(冒顶)事故。
适用于从事矿山、地下开采、掘进及其他坑道作业时发生的坍塌事故。(12)透水,指从事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不适用于地面水害事故。(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的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适用于使用工作压力大于0.07MPa、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但不适用于铁路机车、船舶上的锅炉以及列车电站和船舶电站的锅炉。
(17)受压容器爆炸,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物理性爆炸)以及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产生的化学爆炸。(18)其他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煤气、乙炔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可燃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如汽油挥发)引起的爆炸;可燃性粉尘以及可燃性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间接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相混合,或者可燃蒸汽与空气相混合遇火源而爆炸的事故;炉膛爆炸、钢水包、亚麻粉尘的爆炸等亦属“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通风不良的作业场所,由于缺氧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倒甚至窒息死亡的事故。(20)其他伤害,指上述范围之外的伤害事故,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等。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1、某家具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噪声和毒物。粉尘检测14个样本,13个样本符合标准,合格率93%;噪声检测26个样本,其中19个样本符合标准,合格率73%;毒物三苯及甲醛共检测36个样本均合格,合格率100%。2、钢铁企业炼钢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高温及热辐射、噪声,其次是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氟化物、氟化氢、锰及其化合物、红外线等。炉前工接触的粉尘浓度(TWA)为1.60—7.14mg/m^3,超标倍数〉炉前工接触的噪声强度超标。结论该炼钢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但多在职业限值以内。
3、水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水泥尘、石灰石粉尘、生料粉尘、噪声。职业病危害在中等风险水平。4、火电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体力劳动强度、噪声、毒物、高温、热辐射等。8个车间的66个粉尘作业点74.24%达到国家卫生标准,177个噪声作业点30.51%达到国家卫生标准,25个毒物作业点的8种有毒物质100%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劳动条件分级表明:127个体力劳动强度作业岗位Ⅱ级以上占28.35%,56个粉尘作业岗位I级以上占28.57%,191个噪声作业岗位I级以上占4.19%,98个有毒作业岗位100%为0级。5、水泥厂生产过程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粉尘、噪声存在的风险水平.[结果]水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水泥尘、石灰石粉尘、生料粉尘、噪声.职业病危害在中等风险水平.[结论]该水泥厂粉尘危害因素较为严重,噪声危害因素较轻。6、机械制造厂主要生产车间为精加工、下料气割、电焊、喷漆作业、热处理及装配车间。主要危害因素为噪声、电焊尘、毒物及高频。7、电解铝厂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氧化铝粉尘、矽尘、石墨粉尘、氟化物、氟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噪声、高温和电磁辐射等。定点检测54个粉尘作业地点,合格作业点47个,合格率87%。测试个体粉尘40个工种,合格工种34个,合格率为85%。对17个接触噪声工种进行噪声检测,其中13个工种的测定结果符合卫生限值的要求,合格率为76.5%。对7种化学毒物及高温、磁场、工频电场进行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项目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能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但个别场所职业病危害还较严重。8、纺织厂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主要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生产性粉尘和噪声为主结果:精梳、并条、粗纱、梳棉、细沙、精纺岗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对工作场所内8个工段,21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最大声强93.0dB(A),最小声强82.4dB(A),平均85.7dB(A),其中17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19.05%。
9、中药厂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噪声、粉尘等制丸028室、制丸内包041室各岗位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其余所测岗位符合.在该厂工作场所内13个工段、23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最大声强97.5dB(A),最小声强75.6dB(A),平均85.2dB(A),其中7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69.6%.不合格场所主要是制丸车间028室、040室、042室、片剂包衣间、片剂车间094室和液体车间31室等岗位.10、西药厂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氨、乙酸乙酯、噪声、粉尘等。监控操作台、粉碎投料仓口、高分筛南和暂存料仓下料口各岗位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各工种作业工人接触乙酸乙酯浓度除二层平台岗位不合格外,其余所测岗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作业工人接触噪声不合格场所主要有中配置罐东、306发酵罐南、101车间二楼、203种子罐北、306发酵罐南、1号空压机北、生产控制室中、3号空压机南和5号空压机南等岗位,所测岗位噪声总合格率为65.6%。结论某西药厂作业岗位或工种对粉尘、毒物和噪声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还不完善,部分岗位或工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11、煤制气厂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煤制气厂备煤和气化系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噪声和电离辐射等。气化及后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苯、甲苯、酚、甲酚等毒物,是引起急、慢性中毒事故的隐患。作业工人接触煤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率61.5%,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率81.0%;9个工种接触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超过85dB(A),超标率37.5%。12、洗煤厂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毒物、噪声、全身振动、高温、紫外线、工频电场、电离辐射。煤尘合格率为85.71%;接触噪声岗位合格率为78.57%;振动岗位合格率为84.62%;化学毒物、工频电场、电离辐射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洗煤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生产运输过程中煤尘作业岗位;各种机器产生噪声岗位;接触振动岗位;电离辐射作业岗位。
13、污水处理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危害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硫化氢、氨、甲醛、氯化氢、氯、三甲胺、高温和噪声。结论:杭州市污水处理厂在职业病防治方面还应该引起监督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14、饮料生产过程的职业危害因素饮料生产过程中产生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噪声、二氧化锰、电焊烟尘(总尘)、活性炭粉尘(总尘)、次氯酸钙粉尘(总尘)、盐酸、氢氧化钠、丁酮、氨、二氧化碳。结论饮料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多,应重视噪声、二氧化碳危害的控制。建议加强培训,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三)参照职业病范围分类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有害因素等七类。主单元子单元主要生产系统井下掘进系统井下回采系统地面选煤系统辅助生产系统矿井运输系统矿井通风系统自动化监控系统矿井供气系统黄泥灌浆站系统检维修系统其他辅助系统公用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供热系统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单元划分表
1、机掘作业面工艺掘进机割煤→铲板装煤→二次运输机→可伸缩胶带输送机打锚杆、支护→挂网→喷浆至进入下一工序循环。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安监总煤调〔2010〕121号)煤矿职业危害(以下简称煤矿职业危害)主要指以下职业危害因素:(1)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
(2)化学物质: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氢等;
(3)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等。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2、炮掘工艺流程3、炮采工艺流程5、锚喷支护工艺流程临时支护→敲帮问顶→量锚杆间排距→打顶部锚杆→打两帮锚杆→中腰线→锚固力检查→确认巷道尺寸符合要求→冲刷巷壁→检查喷浆设备→检查喷浆料配比→喷浆→清除喷浆回弹料。4、机采作业面工艺采煤机斜切进刀→采煤机反向割机头煤→采煤机反向空驶→采煤机割第一刀煤→根机顺序移动支架→推刮板输送机→采煤机反向第二次斜切进刀→采煤机反向割机头煤→采煤机反向空驶→采煤机割第二刀煤→跟机顺序移架→推刮板输送机→煤机反向至下一循环开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5)1、危险源的分类1995年陈宝智教授提出了事故致因的两类危险源理论,该理论把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结于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田水承教授在两类危险源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三类危险源的概念。
第一类危险源(也称静态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常见第一类危险源有如下几种:⑴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⑵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⑶能量载体;(四)重大危险源的辨识⑷一旦失控可能造成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⑸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储蓄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⑹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⑺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⑻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原因,它通常包括人的失误、物的障碍、环境因素。人的失误即人的行为的结果偏离了预定的目的,如扳错了开关使检修中的线路带电;物的障碍即是由于性能低下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第三类危险源管理缺陷、组织失误(组织程序、组织文化、组织规则等)、管理决策失误、系统扰动等,造成生产系统畸变、破损失调、运行无序等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三类危险源。第三类危险源是潜藏在第一类危险源与第二类危险源背后的组织因素。可以将第二类危险源与第三类危险源统称为动态触发型危险源。动态触发型危险源主要包括人、物、坏境三个方面问题,人的失误、管理和组织失误、物的障碍、环境因素都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的出现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重大危险源的分类⑴按危害形式分类分为:火灾、爆炸、毒物泄漏。⑵按生产贮存场所分类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分类)。⑶按相似相容性原则分类分为:①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贮罐);②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③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④企业危险建(构)筑物;⑤压力管道;⑥锅炉;⑦压力容器。从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及其分类可以看出:第一类危险源包括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属于第一类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只是第一类危险源的一种特例。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第二类危险源和第三类危险源。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的关系2、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一起事故的发生是前面所述的三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和第三类危险源对第一类(静态)危险源的动态触发,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第二类危险源和第三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这三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静态)危险源在事故时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能量的主体,主要决定事故的后果的严重度;第二类和第三类危险源(统称为动态触发型危险源)出现的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三类危险源共同决定事故的危险性。三类危险源与事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三类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图静态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动态触发型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第三类危险源事故伤亡损失财产损失=前提条件后果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决定事故发生的严重度结果从物质能量的观点出发,将重大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看作是重大危险源中的危险物质固有能量在诱发能量条件下能量的释放。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主要是由重大危险源中的危险物质的固有能量和使危险物质发生事故的诱发能量所决定的。重大危险源中的危险物质本身固有的能量是发生事故的前提,危险物质的固有能量只能在适当诱发能量作用下才会诱发造成事故,固有能量与适当的诱发能量相互作用是事故造成的原因,没有固有能量或没有适当的诱发能量,就不可能发生事故。重大危险源中的危险物质固有能量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性,诱发能量决定事故的难易程度,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由固有能量和诱发能量共同决定的,重大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重大危险源中危险物质固有能量诱发能量相互作用固有能量意外释放发生事故重大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3、《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名词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unit: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临界量thresholdquantity: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分类: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生产场所worksite: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贮存区storearea: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2)《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4]年56号文件)对(九大类)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申报登记类型。表1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序号物质名称临界量/t生产场所贮存区1雷(酸)汞0.112硝化丙三醇0.113二硝基重氮酚0.114二亿二醇二硝酸酯0.115脒基亚硝胺基脒基四氮烯0.116迭氮化钡0.117···迭氮化铅···0.1···1···b)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2:表2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序号类别物质名称临界量/t生产场所贮存区1闪点<28℃的液体乙烷2202正戊烷2203石脑油2204环戊烷2205甲醇2206乙醇2207乙醚2208…甲酸甲酯…220c)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3:表3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序号物质名称临界量/t生产场所贮存区1氯酸钾2202氯酸钠2203过氧化钾2204过氧化钠2205过氧化乙酸叔丁酯(浓度≥70%)1106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浓度≥80%)1107…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浓度≥80%)…110d)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4:表4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序号物质名称临界量/t生产场所贮存区1氨401002氯10253碳酰氯0.300.754一氧化碳255二氧化硫401006三氧化硫30757…硫化氢…25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4.3.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类型(九大类)《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4]年56号文件)1、贮罐区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类
别物
质
特
性临界量典
型
物
质
举
例易燃液体闪点<28℃20t汽油、丙烯、石脑油等28℃≤闪点<60℃100t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0t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20t氨气等毒性物质*剧毒品1kg氰化钠(溶液)、碳酰氯等有毒品100kg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0t苯酚、苯肼等2、库区库区(库)临界量表类
别物
质
特
性临界量典
型
物
质
举
例民用爆破器材起爆器材*1t雷管、导爆管等工业炸药50t铵梯炸药、乳化炸药等爆炸危险原材料250t硝酸铵等烟火剂、烟花爆竹
5t黑火药、烟火药、爆竹、烟花等易燃液体闪点<28℃20t汽油、丙烯、石脑油等28℃≤闪点<60℃100t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0t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20t氨气等毒性物质剧毒品1kg氰化钾、乙撑亚胺、碳酰氯等有毒品100kg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0t苯酚、苯肼等3、生产场所生产场所临界量表类
别物
质
特
性临界量典
型
物
质
举
例民用爆破器材起爆器材*0.1t雷管、导爆管等工业炸药5t铵梯炸药、乳化炸药等爆炸危险原材料25t硝酸铵等烟火剂、烟花爆竹
0.5t黑火药、烟火药、爆竹、烟花等易燃液体闪点<28℃2t汽油、丙烯、石脑油等28℃≤闪点<60℃10t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t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2t氨气等毒性物质剧毒品100g氰化钾、乙撑亚胺、碳酰氯等有毒品10kg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t苯酚、苯肼等4、压力管道(1)长输管道①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MPa的管道;②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mm的管道。(2)公用管道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mm。(3)工业管道①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②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的管道;③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5、压力容器(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6、锅炉(1)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2)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7、煤矿(井工开采)(1)高瓦斯矿井;(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5)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6)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1)瓦斯矿井;(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3)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4)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9、尾矿库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程序:如果一种危险物质具有多种事故形态,按照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即遵循“最大危险原则”。重大危险源分级判别的依据如下: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1)危险源死亡人数及财产损失计算方法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评价程序为:①将重大危险源的周边区域划分成等间隔的网格区,用一笛卡尔坐标体系的网格覆盖城市的区域地图(如图1所示),网格间距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密度,以不影响计算结果为准。②确定每一网格内的人员数量,通过火灾(室内火灾除外)、爆炸、毒物泄漏扩散事故后果模型计算重大危险源事故在每一网格中心处产生的热辐射、超压或毒物浓度的数值,然后通过热辐射、冲击波超压、中毒概率函数将其其转化为造成死亡的概率。③将每一网格中心的死亡率与人口数量相乘,即得到死亡的人数。④将所有网格的死亡人数求和,即得到总的死亡人数。具体用下式表示:式中,N—总的死亡人数;
Di—第i个网格的人口密度;
S—网格面积;
vi—第i个网格的个人死亡率;
n—网格的数目。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一)遵循原则(1)科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申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必须以安全科学理论作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2)系统性。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3)全面性。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得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厂址、自然条件、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应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及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4)预测性。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可能的事故模式。(二)注意问题(1)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宜按厂址、平面布局、建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等几个方面,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综合归纳。(2)对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依据。(3)对重大危险、危害因素,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输、操作时的危险、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危害因素。
四、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一)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项目,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1)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2)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二)危险有害因素表现形式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和有害物质的泄漏、挥发的结果。因此,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辨识应从系统中存在能量和有害物质及如何控制这些能量和有害物质入手。危险有害因素从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固有危险有害因素、相关危险有害因素和贮运行业危险有害因素等三大类。1、固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1)物质的危险有害性辨识与分析:生产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因此,对物质的危险有害性的辨识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辨识。(2)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性辨识: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防止出现漏项,宜按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八个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3)工艺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性辨识: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专业设备危险性辨识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2、相关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往往不是单一的,而且常常有多项危险相关联。因此,在辨识过程中应对相关危险、有害因素按以下要求进行辨识。(1)必须辨识危险物质(能量)覆盖的范围,凡是在此范围内均处于危险之中;(2)要辨识出危险能量的损害特性,有的只对人员产生伤害,有的可能对人员和财物均产生损害,有的对环境和生态条件产生长期的损害,或者是三者均有。3、贮运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1)爆炸品贮运危险因素辨识(2)易燃液体贮运危险因素辨识(3)易燃物品贮运危险辨识(4)毒害品贮运危险辨识
(一)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设备本身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这包括标准设备是否由具有生产资质的专业工厂所制造;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许可证。(2)设备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阻火器、防爆阀等。(3)设备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等。(4)设备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5)设备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运行、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
2、化工和机械加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化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1)设备是否有足够的强度;(2)设备密封性能是否可靠;(3)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配套;(4)设备是否适用。2)机械加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机械加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可根据以下标准、规程进行查对。(1)《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2)《磨削机械安全规程》;(3)《剪切机械安全规程》;(4)《起重机械安全规程》;(5)《电机外壳防护等级》;(6)《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7)《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定》;(8)《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3、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紧密结合工艺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一般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识别。(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电气设备是否满足相应要求;(2)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3)电气设备是否属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5)电气火花引燃源;(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7)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8)设备的防雷、防静电措施是否可靠;(9)设备的事故照明、消防等应急用电是否可靠;(10)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可靠,如集散控制系统(DS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紧急停车装置(ESD)、余装置等是否可靠。
4、特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1)起重机械起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有关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对于起重机械同样适用。这些基本要求有:设备本身的制造质量应良好,材料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没有明显的缺陷。所有的设备都必须经过测试,而且进行例行检查,以保证其完好性。起重机械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1)翻倒:由于基础不牢、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等原因造成。(2)超载:超过工作载荷、超过运行半径等。(3)碰撞:与建筑物、电缆线或其他起重机相撞。(4)基础损坏:设备置放在坑或下水道的上方,支撑架未能伸展,末能支撑于牢固的地面。(5)操作失误:由于视界限制、技能培训不足等造成。(6)负载失落:负载从吊轨或吊索上脱落。
2)厂内机动车辆厂内机动车辆性能良好、无缺陷,载质量、容量及类型应与用途相适应。车辆的动力类型,应与作业区域的性质相适应。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内,不宜使用动力为内燃发动机的车辆。所有车辆应加强维护,以免重要部件(如刹车、方向盘及提升部件)发生故障。任何损坏均需报告并及时修复。操作员的头顶上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应按制造者的要求来使用厂内机动车辆及其附属设备。其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1)翻倒:提升重物动作太快,超速驾驶,突然刹车,碰撞障碍物,在载有重物时使用前铲,在车辆前部有重载时下斜坡、横穿斜坡或在斜坡上转弯、卸载,在不合适的路面或支撑条件下运行等,都有可能发生翻车。(2)超载:超过车辆的最大载荷。(3)碰撞:与建筑物、管道、堆积物及其他车辆之间发生碰撞。(4)楼板缺陷:楼板不牢固或承载能力不够。在使用车辆时,应查明楼板的承重能力(地面层除外)。(5)载物失落:如果设备不合适,会造成载荷从叉车上滑落的现象。(6)火灾或爆炸:电缆线短路、油管破裂、粉尘堆积或电池充电时产生氢气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运载车辆在运送可燃气体时,本身也有可能成为引火源。
3)传送设备最常用的传送设备有带式输送机、滚轴和齿轮传送装置。其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1)夹钳:肢体被夹入运动的装置中。(2)擦伤:肢体与运动部件接触而被擦伤。(3)卷入伤害:肢体绊卷到机器轮子、带子之中。(4)撞击伤害:不正确的操作或者物料高空坠落造成的伤害。
5、锅炉及压力容器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锅炉及压力容器大量用于工业生产、公用事业和人民生活之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承压设备。它包括:锅炉、压力容器、有机载热体炉和压力管道。我国政府将锅炉、压力容器、有机载热体炉和压力管道等定为特种设备。为了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国家对其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实行国家劳动安全监察。1)锅炉及有机载热体炉锅炉和有机载热体炉都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其功能是用燃料燃烧(或其他方式)释放的热能加热给水或有机载热体,以获得规定参数和品质的蒸汽、热水或热油等。锅炉的分类方法较多,按用途可分为工业锅炉、电站锅炉、船舶锅炉、机车锅炉等;按出口工作压力的大小可分为低压锅炉、中压锅炉、高压锅炉、超高压锅炉、亚临界压力锅炉和超临界压力锅炉。
2)压力容器广义上的压力容器就是承受压力的密闭容器,因此广义上的压力容器包括压力锅、各类储罐、压缩机、航天器、核反应罐、锅炉和有机载热体炉等。为了安全管理便利,往往对压力容器的范围加以界定。在《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中规定,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lMPa,容积大于或等于25L,且最高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不小于20L.MPa的容器为压力容器。因此,狭义的压力容器不仅不包括压力很小、容积很小的容器,也不包括锅炉、有机载热体炉、核工业用的特殊容器和军事上用的特殊容器。压力容器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设计压力的大小分为常压容器、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容器;根据安全监察的需要又分为第一类压力容器、第二类压力容器和第三类压力容器。
3)压力管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定义为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l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压力管道的分类方法也较多,按设计压力的大小分为真空管道、低压管道、中压管道和高压管道,从安全监察的需要分为工业管道、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锅炉压力容器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锅炉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承压元件的失效、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等3类(种)。由于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或(和)承压元件的失效,使锅炉压力容器内的工作介质失控,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破裂。所谓泄漏是指工作介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部的现象。如果漏出的物质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不仅可以造成热(冷)伤害,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腐蚀或环境污染。所谓破裂是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等现象。承压元件最常见的破裂形式有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和蠕变破裂等。6、登高装置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主要登高装置有:梯子、活梯、活动架、脚手架(通用的或塔式的)、吊笼、吊椅,升降工作平台、动力工作平台等。其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设计缺陷,支撑基础下沉或毁坏,不恰当地选择了不够安全的作业方法,悬挂系统结构失效,因承载超重而使结构损坏,因安装、检查、维护不当而造成结构失效,因为不平衡造成的结构失效,所选设施的高度及臂长不能满足要求而超限使用,由于使用错误或者理解错误而造成的不稳,负载爬高,攀登方式不对或脚上穿着物不合适、不清洁造成跌落,未经批准使用或更改作业设备,与障碍物或建筑物碰撞,电动、液压系统失效,运动部件卡住。
1)梯子(1)首先,应考虑有没有更加稳定的其他代用方法;其次,要考虑工作的性质及持续时间及作业高度。如何达到这一作业高度,在作业高度上需要何种装备及材料,作业的角度及立脚的空间以及梯子的类型及结构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2)用肉眼检查梯子是否完好而且不滑。(3)在高度小于5m且需要用登高设备时,由一个人检查梯子顶部的防滑保障设施,由另一人检查梯子底部或腿的防滑措施。(4)是否能保证由梯子登上作业平台时或者到达作业点时,其踏脚板与作业点的高度相同,而梯子是否至少高过这一点lm,除非有另外的扶手。
(5)梯子的高度是否每间隔9m设有一个可供休息的立足点。(6)梯子的立足角是否大致为75°(相当于水平与垂直长度的比例为1:4)(7)梯子竖框是否平衡,其上、下两方的支持是否合适。(8)是否对梯子进行定期检查;除了标志处,是否还有喷漆处。(9)是否使用了应当销毁的梯子。(10)金属或木头已湿的梯子是否置于或者放到靠近动力线的地方。
2)通用脚手架(1)常用的脚手架有3种主要类型,其结构是由钢管或其他型材做成。这3种类型分别是:a独立扎起的脚手架,它是一个临时性的结构,与它所靠近的结构之间是独立的,如系于另一个结构也仅是为了增加其稳定性;b要依靠建筑物(通常是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来提供结构支撑的脚手架;c鸟笼状的脚手架,是一个独立的结构,空间较大,有一个单独的工作平台,通常是用于内部工作。(2)通用脚手架安装及使用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设计的机构能否保证其承载能力;基础能否保证承担所加的载荷;脚手架结构元件的质量及保养情况是否良好;脚手架的安装是否由有资格的人或者是在其主持下完成的,其安装与设计是否一致、设计与要求的负载是否一致,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所有的工作平台是否铺设完整的地板,在平台的边缘是否有扶手、防护网或者其他防止坠落的保护措施,是否能防止人员或物料从平台上坠落;使人员、物料等到达工作平台所采用的方法或方式是否合适;所有置于工作平台上的物料是否堆放有序,且不超载;对于己完成的结构,是否未经允许就改动;对结构是否进行检查,首先是在建好之后,然后是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是否进行检查(通常是周检),检查的详情是否有记录并予以保存。
3)升降工作平台一般来讲,此类设施由3部分组成:(1)柱或塔,用来支持平台或箱体;(2)平台,用来载人或设备;(3)底盘,用来支持塔或者柱。升降工作平台在安装及使用时主要识别以下危险、有害因素:(1)安装、使用或拆卸设备的人员是否经过培训;(2)是否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来检查、维护及保养设备;(3)在有外支架时,是否有水平、坚实的基础面;在测试及使用前,外支架是否伸开;(4)从事维修及调试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5)设备的安全工作载荷是否超载,是否清楚地标明,操作人员是否易于辨认;(6)启动升降索时是否有足够的空间;(7)作业平台四周是否有防护栏,是否有适当的进出装置;(8)在非紧急情况下是否使用应急系统;(9)是否使用地面围栏,禁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人作业区;(10)是否容易接触架空动力线,是否事先进行检查,安全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二)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1、危险、有害物质的识别1)危险、有害物质生产中的原料、产品、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有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有害特性是进行危害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危险、有害物质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
危险、有害物质的物质特性,可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由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理化特性、毒理学资料、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等16项内容构成。进行危险、有害物质的危险、有害性识别与分析时,危险、有害物质分为以下9类。(1)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后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由于其具有迅速地释放能量的能力而产生危害,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烧而产生的物质造成危害(如有机溶剂)。(2)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人、咽下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3)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如丙烯酸酪)。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
(4)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伤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如强酸、碱)。腐蚀性物质的危险有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化学灼伤;二是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物质表面,如设备、管道、容器等,而造成腐蚀、损坏。腐蚀性物质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无机碱、有机碱、其他有机和无机腐蚀物质等五类。腐蚀的种类则包括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大类。腐蚀的危险与有害: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皮肤、眼睛或进入呼吸系统、食道而引起表皮组织破坏,甚至死亡。腐蚀造成管道、容器、设备、连接部件等损坏,轻则造成跑、冒、滴、漏,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缓慢泄漏,重则由于设备强度降低发生破裂,造成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大量泄漏,导致火灾爆炸或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腐蚀使电气仪表受损,动作失灵;使绝缘损坏,造成短路,产生电火花导致事故发生。腐蚀性介质对厂房建筑、基础、构架等会造成损坏,严重时可发生厂房倒塌事故。当腐蚀发生在内部表面时,肉眼不能发现,会形成更大的隐患。如石油化工设备,由于测厚漏项而造成设备或管道破裂,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5)有毒物质是指以较小剂量作用于生物体,能使生物体的生理功能或机体正常结构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如氯化物溶剂及重金属(如铅)。有毒物质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如下:有毒物质的毒性与物质的溶解度、挥发性和化学结构等有关。一般而言,溶解度越大的有毒物质,其毒性越大,因其进入体内溶于体液、血液、淋巴液、脂肪及类脂质的数量多、浓度大,生化反应强烈所致。挥发性越强的有毒物质,其毒性越大,因其挥发到空气中的分子数多,浓度高,与身体表面接触或进人人体的毒物数量多,毒性大。物质分子结构与其毒性也存在一定关系,如脂肪族烃系列中碳原子数越多,毒性越大;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化学毒性较大。在工业有毒物质,危险识别过程中,经常采用按化学性质分类的分类方法;工业有毒物质的基本特性,可以通过查阅相应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获得。工业有毒物质的危害程度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中分为4级。I级极度危害;II级高度危害;III级中度危害;IV级轻度危害。列个我国国家标准中的常见毒物有56种,其中I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追施氮磷钾肥对菜油两用油菜籽产量的影响
- 联合体施工协议书双篇
- 数据通信工程师岗位说明书
- 淋浴房工程合同违约责任与处罚条款2024
- 2024年度股权激励合同示范文本3篇
- 员工入股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度演艺经纪合同具体内容2篇
- 学生春游服务合同(2篇)
- 钢结构工程施工合同完整版2篇
- 简易房屋买卖合同书2篇
- 食品经营许可证延续申请书
- 期中考试成绩质量分析会课件
- 《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数列求和-裂项相消法教学设计-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zxun ims网元号码分析详细说明
- 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6篇】
- 工程机械设计-陈海虹课件第2章-单斗液压挖掘机
- GB/T 3733.2-1983卡套式端直通接头体
- GB/T 15048-1994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蠕变试验方法
- 篮球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小学生飞机知识科普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