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鲁门泛舟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_第1页
东鲁门泛舟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_第2页
东鲁门泛舟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_第3页
东鲁门泛舟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_第4页
东鲁门泛舟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6-东鲁门泛舟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下面是收集的东鲁门泛舟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东鲁门泛舟二首》,欢迎参阅。

东鲁门泛舟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这是寓居东鲁时的作品。那时,他常与鲁中名士孔巢父等往还,饮酒酣歌,时人称他们为“竹溪六逸”。此诗就记录着诗人当年的一段生活。

东鲁是唐时的兖州(今山东曲阜),“东鲁门”在府城东。诗中写的是月下泛舟的情景。

“日落沙明天倒开”。第一句写景就奇异。常言“天开”往往与日出相关,把天开与日落联在一起,则闻所未闻。但它确乎写出一种实感:“日落”时回光反照的现象,使水中沙洲与天空的倒影格外眼明,给人以“天开”之感。这光景通过水中倒影来写,更是奇中有奇。此句从写景中已间接展现“泛舟”之事,又是很好的发端。

“波摇石动水萦回”。按常理应当波摇石不动。而“波摇石动”,同样来自弄水的实感。这是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观看事物时,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波浪的轻摇,水流的萦回,都可能造成“石动”的感觉。至于石的倒影更是摇荡不宁的。这样通过主观感受来写,一下子就抓住使人感到妙不行言的景象特征,与前句有共同的妙处。

夜里水上的景色,因“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而特殊奇妙。月光映射水面,铺上一层粼粼的银光,船儿好象泛着月光而行。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忘记一切,几乎没有目的地沿溪寻路,信流而行。“轻舟泛月寻溪转”,这不仅是写景记事,也刻画了人物精神状态。一个“轻”字,很好地表现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

到此三句均写景叙事,末句才归结到抒情。这里,诗人并未把感情和盘托出,却信手拈来一个闻名故事,予以形容。事出《世说新语·任诞》,说的是东晋王徽之(字子猷)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时,在一个明朗的雪夜,突然思念住在剡地的好友戴逵,便连夜乘舟造访,隔了一宿才到达。王到后,却不入见,反而掉过船头回去了。别人问他何以如此,他答道:“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乘兴而行”,正是李白泛舟时的心情。苏轼《赤壁赋》写月下泛舟有一段精彩的抒写:“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自,羽化而登仙”,正好用来说明李白泛月时那物我两忘的情态。那时,他原未必有王子猷那走朋访友的准备,用访戴故事未必准确;然而,他那忘乎其形豪兴,却与雪夜访戴的王子猷颇为神似,而那月夜与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无怪乎诗人不禁胡涂起来,我是李太白呢,是王子猷呢,一时自己也不甚了然了。一个“疑”字运用得极为传神。

这里的用典之妙,在于自如,在于信手拈来,因而用之,借其一端,发挥出无尽的诗意。典故的活用,原是李白七绝的特长之一。此诗在艺术上的胜利与此是分不开的,不特由于写景入妙。

出塞二首·其一原文翻译赏析

《东溪》原文翻译及赏析

衡门原文翻译及赏析

燕歌行二首·其一原文,翻译,赏析

宫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东鲁门泛舟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译文

夕阳落了,白沙更亮,天空倒映水中;水波摇,石影动,流水回旋萦绕。

驾起小舟,乘着月光,沿着溪水转,恍如王子猷山阴雪后寻访戴安道。

水似青龙盘围着石堤,鲁门西桃花夹岸。

假如在这晶莹月色中泛舟,王子猷雪夜访友的潇洒又岂能比拟!

解释

东鲁门:据《一统志》记载:东鲁门在兖州(今山东曲阜、兖州一带)城东。

沙:水旁之地。天倒开: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萦回:萦绕回旋。

泛月:月下泛舟。寻:这里是沿、随的意思。

山阴:今浙江绍兴。山阴:一作“隐”。

盘:环绕。两句意为:河水像青龙一样环围着石堤,流向桃花夹岸的东鲁门西边。

何啻(chì):何异。风流:这里指高雅的行为。剡溪(shàn):又名戴溪,在今浙江嵊州曹娥江口。

赏析:

这组诗记录着诗人寓居东鲁时的一段生活。东鲁是唐时的兖州(今山东曲阜),“东鲁门”在府城东。诗中写的是月下泛舟的情景。

这组诗的第一首流传较广。此诗首句“日落沙明天倒开”,写景奇异。常言“天开”往往与日出相关,把天开与日落联在一起,则闻所未闻。但它确乎写出一种实感:“日落”时回光反照的现象,使水中沙洲与天空的倒影格外眼明,给人以“天开”之感。这光景通过水中倒影来写,更是奇中有奇。此句从写景中已间接展现“泛舟”之事,又是很好的发端。

次句“波摇石动水萦回”。按常理应当波摇石不动。而“波摇石动”,同样来自弄水的实感。这是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观看事物时,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波浪的轻摇,水流的萦回,都可能造成“石动”的感觉。至于石的倒影更是摇荡不宁的。这样通过主观感受来写,一下子就抓住使人感到妙不行言的景象特征,与前句有共同的妙处。

夜里水上的景色,因“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而特殊奇妙。月光映射水面,铺上一层粼粼的银光,船儿似乎泛着月光而行。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忘记一切,几乎没有目的地沿溪寻路,信流而行。“轻舟泛月寻溪转”,这不仅是写景记事,也刻画了人物精神状态。一个“轻”字,很好地表现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

到此三句均写景叙事,末句才归结到抒情。这里,诗人并未把感情和盘托出,却信手拈来一个闻名典故,即《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后访戴”的故事,予以形容。“乘兴而行”,正是李白泛舟时的心情。苏轼《赤壁赋》写月下泛舟有一段精彩的抒写:“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自,羽化而登仙”,正好用来说明李白泛月时那物我两忘的情态。那时,他原未必有王子猷那走朋访友的准备,用访戴故事未必准确;然而,他那忘乎其形豪兴,却与雪夜访戴的王子猷颇为神似,而那月夜与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无怪乎诗人不禁胡涂起来:我是李太白呢,是王子猷呢,一时自己也不甚了然了。一个“疑”字运用得极为传神。

其次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在写法上与第一首有相像之处。“水作青龙盘石堤”,用青龙比方流水,既形象地写出了水流的曲折宛转,又给予无生命物象以生气,使诗中景物布满生气。“桃花夹岸鲁门西”,不仅点明白泛舟的季节和地点,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两岸桃花掩映的漂亮景象。“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两句也是运用了“王子猷雪后访戴”的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