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版《滑轮》案例2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版《滑轮》案例2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版《滑轮》案例2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版《滑轮》案例2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版《滑轮》案例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滑轮》教学案例【教学内容】科学与技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起重机》的第四课时Ⅰ: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初步了解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概念。2、通过实验、比较、交流,了解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客观记录、充分表达。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三、【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滑轮图片、旗模拟装置、滑轮、铁架台、重物、绳子、测力计、实验记录表等。四、【活动设计】活动一:认识滑轮。活动目标:通过观察、交流,初步了解滑轮的概念并认识滑轮的结构。活动器材:滑轮、铁架台、滑轮图片、学校升国旗录像。活动二:探究定滑轮的作用。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初步了解定滑轮的概念。2、通过实验、比较、交流,了解定滑轮的作用。活动器材:升旗模拟装置、滑轮、铁架台、重物、绳子、测力计、实验记录表等。活动三:探究动滑轮的作用。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初步了解动滑轮的概念。2、通过实验、比较、交流,了解动滑轮的作用。活动器材:滑轮、铁架台、重物、绳子、测力计、实验记录表等。活动四:探究滑轮组的作用。活动目标:1、大胆尝试组合定滑轮和动滑轮,通过实验、比较、交流,了解滑轮组的作用。2、通过观察、交流,了解各种滑轮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用途。活动器材:滑轮、铁架台、重物、绳子、测力计、实验记录表等。五、【教学过程】(一)认识滑轮。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察:观看“学校早晨升国旗场景”的录像资料。交流:交流“升旗时,升旗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的原因。观察:观察滑轮的结构,并交流。小结:小结“滑轮”的概念。交流过程中,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引导他们关注“绳子在旗杆顶部经过了什么?”,使学生注意到旗杆顶部的滑轮。在交流滑轮的结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滑轮边缘有凹槽以及凹槽的用途,为后面安装滑轮打好基础。(二)探究定滑轮的作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察:观察升国旗装置,国旗上升时,滑轮的位置情况。小结:小结“定滑轮”的概念。讨论:讨论旗杆顶部安装定滑轮的好处。探讨:讨论、交流证明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法。实验:各小组安装、测量、比较定滑轮使用前后用力的大小,并记录。交流:交流实验结果。思考:思考定滑轮不能省力,却要使用它的原因。交流:交流使用定滑轮的好处。观察升国旗装置时,应引导学生观察滑轮的整体位置是否上下移动,从而引出定滑轮的概念。在交流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时,学生往往会想到省力、方便,教师可让学生多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导他们探讨如何证明能省力。教师可组织学生按照小组的顺序依次汇报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寻找数据变化的规律,得出“定滑轮不能省力”的结论。通过交流“定滑轮不能省力,为何还要使用它?”,使学生发现由于它使用起来方便,因此人们会在生活中使用它。(三)探究动滑轮的作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比较:比较另一种滑轮在工作时的位置与定滑轮的不同点。小结:小结“动滑轮”的概念。观察:观察动滑轮的安装方法。探讨:讨论、交流证明动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法。小组实验:各小组安装、测量、比较定滑轮使用前后用力的大小,并记录。交流:交流实验结果。在比较两种滑轮的不同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它们工作时的整体位置有何不同,从而引出动滑轮的概念。交流动滑轮安装方法时,教师应强调“绳子应从滑轮底部穿过,绳子一定要卡在凹槽里”,以便于学生的安装。在实验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重物是挂在动滑轮上的,因此使用动滑轮前,测量的重物应包括动滑轮。教师可组织学生按照小组的顺序依次汇报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寻找数据变化的规律,得出“动滑轮能省力”的结论。活动四:探究滑轮组的作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察:动画演示“搬重物”的情景。交流:交流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的方法。尝试:尝试组合定滑轮和动滑轮。交流:交流组合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方法。实验:检验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是否省力。汇报:汇报实验结果。小结:小结“滑轮组”的概念。交流:交流“生活中的各种滑轮”。总结:总结各种滑轮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用途。通过情境的引入,启发学生联想到“要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可以把两种滑轮结合起来使用”,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组合安装。当各小组组合、安装成功后,教师可让学生介绍安装、组合的方法,并要检验是否符合“既省力,又方便”的两个条件。交流生活中的各种滑轮时,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学生有困难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录像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滑轮,帮助学生感受到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Ⅱ:教案设计说明《滑轮》是科学与技术第八册教材中第七单元《起重机》的第四课时。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并通过探究活动分别了解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并能例举生活中“各种滑轮”的实例。一般滑轮的知识要到中学才教授,在小学阶段,据我了解在牛津教材、和自然常识教材中都没有涉及到滑轮这方面的知识,只有最老的那套版本的教材中,到六年级才教,不过当时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的。对于现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有如一张白纸,因此在整个课堂中他们无法例举很多的生活实例,更不要谈让他们探究这三种滑轮的作用了,我觉得有点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对于滑轮缺乏认知的学生来说,这一节课有“教学内容多、难点多、密度大”的特点。整节课要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教授完,大约有四个难点:对于定滑轮、动滑轮概念的掌握是一个难点、安装两种滑轮是第二个难点、探究他们的作用是第三个难点,要让学生想到将两种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并安装、探究它的作用又是一个难点,而要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地教授是不现实的,35分钟的课堂时间也是不允许的。因此,我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对教材做了处理,将教学内容去繁就简、降低难度,重点放在探究三种滑轮的作用上,并能在学习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后,想到把两种滑轮结合起来使用,达到“既省力、又方便”的目的,从而了解生活、生产中人们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活动一,从学生每天都要经历的“升国旗”场景为切入点,让学生发觉升旗手往下拉绳子,国旗会上升的原因是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并通过观察滑轮了解滑轮的结构,为接下来的安装滑轮打下基础。在活动二中,我利用升国旗模拟装置,让学生观察国旗上升时,滑轮的整体位置,从而引出定滑轮的概念。再组织学生讨论“旗杆顶部安装定滑轮的好处?”,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设想,教师再引导学生设计证明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不断充实、完善实验方案,包括具体的操作方法、实验注意事项等都是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得出的,体现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汇报实验结果时,采取汇总数据、制成数据对比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将使用滑轮前和使用滑轮后用力大小的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数据变化的规律,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科学的结论。活动三,组织学生比较两种滑轮搬重物时滑轮位置的异同,知道会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并产生探究动滑轮作用的欲望。由于在探究定滑轮作用时,已讨论出实验的方法,因此在这里教师不用过多的指导,但要引导学生关注挂重物的位置,想到测量使用动滑轮前,不能只测量提重物用了多少力,而应测量提动滑轮加上重物用的力。活动四,在探究了两种滑轮的作用后,学生会发现两种滑轮各有优点和缺点,而且会发现一种滑轮的优点是另一种滑轮的缺点,从而产生将两种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想法,一旦学生提出想法,教师就可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安装,并请成功的小组介绍安装的方法,在掌握了正确的安装方法后,再验证是否符合“既省力、又方便”的条件,从而发现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确具备了两种滑轮的优点。最后,通过交流、观看生活中各种滑轮的使用,使学生知道滑轮运用十分广泛,涉及到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甚至还能运用在一些特殊的地方,巩固对滑轮的认识。学生的行为和态度也应当是教学中关注的重要内容。比如,在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尊重事实,当实验发生矛盾时要反复验证;操作过程中同学之间要相互合作,尊重他人等等。这样,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在科学态度和行为意识方面也得到提升,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Ⅲ: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上。而且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探究定滑轮的作用上”,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这三个探究活动的步骤、方法基本是一样的,只有些许条件的不同。我想只有把地基打得扎实、牢固,在上面建造高楼才不会坍塌。所以,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探究的方法是什么?怎样正确使用工具?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这些方法的引导,都集中在“探究定滑轮的作用”这一环节。在两次的试教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头脑里会冒出各种希奇古怪的想法,而且我们大人觉得非常容易的事,到了他们那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甚至有时是我们也意想不到的,因此,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和过渡语就变得至关重要,我在设计教案时也会思考很多在试教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尽量使自己在提问和过渡时能自然衔接。比如,在提问:“为什么升旗时,升旗手往下拉绳子,国旗会上升呢?”,学生往往会觉得是因为,“一位升旗手往下拉,另一位升旗手是把绳子往上送。”才使国旗上升的,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一说,“绳子在旗杆顶部经过了什么?”把学生的注意点拉到旗杆顶部的“滑轮”上,使整堂课的学习步入正轨。又如,教师通过升国旗的模拟装置,让学生观察“国旗在上升时,滑轮有没有移动?”这样一个问题时,学生往往会关注滑轮在“转动”,教师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滑轮在转动时,它的整体位置有没有上下移动?”,从而让学生对“定滑轮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还有在引导学生设计“证明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以及教师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不断充实、完善实验方案,使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在这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比较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这也是科学课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三个探究活动中我都采用“让每个小组依次汇报实验结论”,老师将6个小组的结论汇总在数据表上,使学生既能比较自己小组的数据,又能比较6个小组汇总的数据,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数据有变化吗?怎么变的?”,使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得出比较科学的、客观的结论。当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汇总表上的数据有误差,引起学生的疑问时,教师不能一带而过,要做相应的指导,比如,可让学生说说“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数据有误差呢?”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可能引起各种误差的原因,但是只要这些误差相差不大,在我们允许的范围内,就可以忽略不计。我归纳了一下,引起数据有误差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1、指针没有对准0刻度。2、测量时没有匀速拉动。3、读数不正确,测力计倒着测量时,没搞清数据的正确位置。4、绳子没有卡在滑轮的凹槽内,影响读数,这样测量出的数值会很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和注意事项的指导,使他们能避免操作中数据的误差,最关键的就是强调“要匀速用力”和“反复操作验证”等。在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拿到“动滑轮”时,都会发出充满困惑的嘀咕:“这两种滑轮不是一样的吗?”,我想,这时教师如果提出:“这两种滑轮的样子、结构的确一样,那么为什么它们的名称会不一样呢?”,让学生发现原来根据滑轮工作时的“位置”和“状态”的不同,使滑轮有了不同的分类,而且有不同的名称,这样更能体现出教师的指导是细致入微的、课堂调控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安装这一过程省略了、简化了,只是让学生通过看实物图片,交流安装的方法,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