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名师教案:文从字顺(第2课时)_第1页
七年级下语文:名师教案:文从字顺(第2课时)_第2页
七年级下语文:名师教案:文从字顺(第2课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作——文从字顺第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习作的修改、交流,提高作文质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学过程】一、习作交流,修改推荐.全班分为两组,根据例文赏析方法和经验,交流习作,每组推荐最好的一篇,当堂朗读交流。.交流之后,修改自己的习作。二、例文示范,启发引导我渴望亲情亲情,还需要渴望吗?回到家中,母亲端上一杯茶水,父亲送来一丝微笑,哥哥叫上一声“弟”,这不都是亲情吗?可我好久没有尝到“亲情”的滋味了。两年前,四十多岁的父亲为生活所逼,出外谋生,接着,哥哥中考失败也离家出走了。母亲担心父亲的身体,随之外出。只留下我,独自寂寞地守着这个空荡荡的家。好久没有真真切切地叫一声“爸爸、妈妈一了。每当别人的父母站在教室的窗外时,我都努力张眼望去,希望是自己的父母。但每次都是失望地收回了眼神。记得在一个深夜里,我与火车并跑,那是开往父亲那里的火车,在跑的路上,有电闪雷鸣,有小鸟作伴……醒后才知道自己已掉在地上了。这些年我不知道是怎样度过的,也许是繁忙的学习所致,我渐渐地淡忘了那曾经欢乐的日子。每当听到那些伤感的歌曲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泪水溢满眼眶。刘德华不是大唱“男人哭吧不是罪”吗?但又有哪一位男儿会轻易大哭一场呢?这些年来,我慢慢地用双手抚平了心灵的创伤,我也不想去理那繁乱的心绪,但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有你们一爸爸、妈妈和哥哥,我总为你们敞开一道心扉,我时刻在守候着你们的归来;因为我渴望亲情。讨论:.本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迫切心愿?这个心愿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反馈:盼望亲人归来,重温亲情。这个迫切的心愿,是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通过恰当、妥贴、流畅的语言,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的,情真意切,十分感人。.你有什么急切的愿望?你打算怎样把它写出来?反馈:在生活中,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体验,都有臧在自己心里的愿望,请同学们一一写在草稿纸上,并挑出你最急切的愿望,简要写出产生这个急切愿望的原因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经历、体验和感受。然后列提纲,组织语言,反复修改几遍,使之文从字顺地表情达意。奶奶的芦荟奶奶是个很爱养花的人,她常常一边参考着花圃书,一边精心地修剪花朵。我相信她养过的花一定不下数十种。喉,桌上那一小盘用来泡茶的茉莉花就是奶奶的劳动成果。可在阳台上,唯有那么一盆芦荟疯狂地生长着,不受约束,一丛一丛被奶奶养得胖乎乎、水灵灵的叶片从盆中跃出,铺满附近的一大片窗台,舒适地在阳光下享受。这盆芦荟是我送给奶奶的,当初只有那么一小枝,没想到现在如此茁壮。记得我在四岁那年,从妈妈同事手中得到一小枝芦荟,它看上去那么脆弱、渺小,就像当时一个月要跑四五趟医院的我。为了芦荟能够苦壮成长,我将它送到奶奶那里。奶奶养花的技艺再怎么高,那些花草终归都是要枯死的。可不知什么原因,那棵芦荟一直生长到今天,变得如此高大。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芦荟的不屈和坚强,另一方面要归功于奶奶的悉心照料。可要说奶奶悉心照料芦荟也不太对,真正养得好的芦荟是矮胖健壮的,这需要主人及时修剪,但我从未看到芦荟被奶奶夺走一片枝叶。电视上常播放一些以芦荟为主料的菜肴,看得我眼馋了,就央求奶奶从那棵“疯狂”的芦荟上拔几片肥厚多汁的叶子做菜。望着小孙子圆乎乎的脸,奶奶每次都是满口答应,可菜里从未出现过一粒芦荟,哪怕只充当一下调味品。我曾问奶奶为什么不修剪芦荟的枝叶,奶奶的回答是“不忍心”。可为什么在整阳台的花草树木中,偏偏对这棵不算精贵的芦荟“不忍心”,我一直想不明白。这天,我和妈妈去奶奶家看望爷爷奶奶,无意间看到那盆芦荟。它在阳台上的面积似乎又大了一圈。刚想向妈妈赞扬一下芦荟顽强的生命力,妈妈就说话了:“看那盆芦荟,自从你把它送给奶奶,她就一直不舍得修剪。奶奶是把这盆芦荟当成你来养了,总觉得芦荟长得好了你身体就好。”真想不到,这盆表面“疯狂”的芦荟竟充满着奶奶对我的爱。它也像我一样,在奶奶的哺育下成长,尽管这种哺育有一点溺爱。想起奶奶耐心地教我识字,月月给我包最爱吃的饺子,还有如今看着长高的我笑个不停,我那被考试压得冷冰冰的心再次温暖起来,就好像奶奶又在我胸口放上了热呼呼的暖水袋。三、课堂小结登上写作成功的圣殿,必须牢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勤观察,多动笔,乐修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写作成功的春风就会扑面吹来,缪斯女神就会向你发出邀请。同时还要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力求做到文从字顺。四、名家名言和故事故事积累:.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二百遍才最后付印。一一海明威.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一一鲁迅.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贾岛《题诗后》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这些作家的经历充分证明修改文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