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衡水中学李军燕2015.09.16近年历史全国卷————试题分析及启示一、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二、高考备考建议与复习策略交流
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
第一,各版块知识考查不均衡题号考点专题类别通史类别分值国别24小农经济经济史中国古代史4444(16)中国史3225外戚干政政治史26民间崇拜与经济变化文化、经济27科举考试与经济互动文化、经济28商品输出与自然经济经济史中国近代史444(12)29军阀混战政治史30局部抗战政治史31一五计划经济史中国现代史4(4)32罗马法政治史世界古代史4(4)世界史1633英国君主立宪下国王权力的变化情况政治史世界近代史4(4)34罗斯福新政经济史世界现代史44(8)35世界银行与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史政治史世界现代史题号考点专题类别通史类别分值国别40儒学发展(先秦、汉、宋);韩愈、康有为、今人评儒文化史中国古代史25中国史2541科技进步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经济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12世界史1245唐代币制改革经济史中国古代史15中国史1546抗战前后各党派地位政治史中国近代史47二战与戴高乐法国政治史中国古代史48成吉思汗与丘处机政治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史通史结构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古希腊、罗马4分4分4分4分古代中国24分30分29分33分近代世界25分8分16分16分近代中国20分23分20分20分现代世界4分16分8分8分现代中国8分4分8分4分不照顾模块平衡,但渐趋平衡。模块结构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政治16分45分28分20分经济49分28分20分36分文化20分12分37分29分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第一,各版块知识考查不均衡第二,不再以记忆技能为测试的中心。第三,选择题命题的核心在于考核考生的理解技能。理解技能的认知过程包括解释、举例说明、分类、归纳(概括)、推理、比较和阐述等子类型。●解释技能解释是指将信息从一种表现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转换形式可以是文字对文字、文字对图表、图表对文字、数字对文字、文字对数字等。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24题,对战国农业收益增加带来的影响
25题,外戚干政的背景分析
26题,民间崇拜的原因分析
27题,状元人数在不同时间人数变化原因分析
28题,包装布变化的原因分析。
29题,阶段特征的考查
30题,分析国民政府行为的目的
31题,分析中国一五计划时期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快的原因
32题,对材料内涵的概括
33题,对材料内涵的概括
34题,纯知识性考查
35题,世界银行贷款总额增加原因分析●举例说明与归类技能该类技能要求考生用例子说明某一概念或原理,能确定概念或原理的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去选择或举出例证。归类与举例说明是互补的过程,举例说明提供概念或原理等信息,要求考生举出实例;归类则是题干提供若干实例,要求考生发现它们与一般概念或原理间的关系,将某一事物归为某一类型。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归纳(概括)技能归纳(概括)是指用简短的话语表示呈现的信息;或从呈现的信息中,提取出抽象的主题或得出相关的结论。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比较技能比较是指发现两个事物、事件、问题或思想之间的类似性和差异性。比较技能的考核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与选项信息,判断一个事物、事件与另一事物、事件的要素和模型(即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推理技能推理是指根据原理、一系列实例,去发现信息中蕴含的规律或特征。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阐述技能阐述是指考生通过研究和经验,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可能的方向,建构和使用系统的因果模型(即通常用图表方式表示因果关联等变量关系的一种表达方法)。因果模型在特征维度上,可以分为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多因多果等;在推理方向上,可以分为由因推果和由果推因。合理构建与使用因果模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推理技能。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第一,各版块知识考查不均衡第二,不再以记忆技能为测试的中心。第三,选择题命题的核心在于考核考生的理解技能。第四,选择题命题初步关注考核考生的分析技能。分析是指将分析的材料或对象分解成不同的组成部分,并确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与总体结构的关系。具体分析任务包括三个方面:确定分析对象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明确这些信息的组织方式,把握这些信息的潜在目的。分析技能一般包括三个子认知过程:区分、组织、归因。区分是指根据相关性或重要性,把一个整体结构区分为不同组成部分。组织是在区分的基础上,确定这些不同部分如何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归因是指考生能够确定分析对象或材料中的潜在观点、偏见、价值观的一个解构过程,目的是要确定分析对象的内涵或材料的内在本质。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第一,各版块知识考查不均衡第二,不再以记忆技能为测试的中心。第三,选择题命题的核心在于考核考生的理解技能。第四,选择题命题初步关注考核考生的分析技能。第五,40题主要关注对归纳、比较、分析(归因)、评价、阐述(重新设计)、解释等技能的考核。
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第一,各版块知识考查不均衡第二,不再以记忆技能为测试的中心。第三,选择题命题的核心在于考核考生的理解技能。第四,选择题命题初步关注考核考生的分析技能。第五,40题主要关注对归纳、比较、分析(归因)、评价、阐述(重新设计)、解释等技能的考核。第六,41题的“变”与“不变”
41题的变化1.试题内容(素材)呈现方式的变化。2.思维视角的变化。2010年,阐述对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的认识2011年,评析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2012年,“冲击-反应”模式2013年,提取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和有关中英建筑的信息2014年,对教材目录提出修改建议或指出不同2015年提出“新公式”3.作答要求和难度的变化。41题的“不变”1.准确理解题目情境,深刻揭示内容主旨的能力(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41题的“不变”1.准确理解题目情境,深刻揭示内容主旨的能力(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生产要素发展成为变革社会的生产方式是受制于社会条件的”(2010年);“不同文明之间是相互融合与影响的”(2011年);“中国近代化的动力类型是外塑基础上的内源型崛起”(2012年);“行政区划的依据应因时而变,建筑是政治制度文化的一种外显形式”(2013年);“国共两党及其军队都是抗战的主力,世界近代史亦即全球化的历史”(2014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节假日的变化折射着时代的变迁”(2015年)41题的“不变”1.准确理解题目情境,深刻揭示内容主旨的能力。2.深入理解、灵活迁移和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41题的“不变”1.准确理解题目情境,深刻揭示内容主旨的能力。2.深入理解、灵活迁移和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逻辑论证和精当表述的能力。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第一,各版块知识考查不均衡第二,不再以记忆技能为测试的中心。第三,选择题命题的核心在于考核考生的理解技能。第四,选择题命题初步关注考核考生的分析技能。第五,40题主要关注对归纳、比较、分析(归因)、评价、阐述(重新设计)、解释等技能的考核。第六,41题的“变”与“不变”第七,选做题试题感悟
★45—48选做试题感悟:45题注重考查学生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注意细节,全面提取。
46题考查民主化这个热门考点,主要结合所学,把握时代的阶段特征,进行作答。
47题考查长效热点: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和平。
48题全面考查学生的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学生既要基础扎实,又能思维灵活,更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2010刘晏改革(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2011八旗改革(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2012王莽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2013清末新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共同之处。(6分)(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2014两汉魏晋法律改革(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分)2015唐代币制改革(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回顾高考选修1:改革2010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思想(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9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6分)2011孙中山与近代民权思想(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异同。(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2012国民政府组织(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2013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6分)2014预备立宪(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9分)(2)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6分)2015抗战前后各党派(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6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原因及影响。(9分)回顾高考选修2:民主思想与实践2010曹操(1)据材料一、二,概括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原因。(9分)(2)据材料三,概括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6分)2011钱玄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2012道光帝(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6分)2013韩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7分)2014包拯(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9分)2015丘处机(1)据材料结合所学,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9分)回顾高考选修4:人物1.从考试内容上偏重中国史。(45、48、46)2.问题设置上,关于比较异同、背景、影响考查比较多。3.分值设置上,基本是3类:6/9;8/7;5/10。4.与社会热点联系紧密。(辛亥、甲午、反腐、新文化等)5.看似脱离教材,实则紧扣教材。(帝王、政治家等)6.转变出题角度和方向。(选择题中渗透选修内容)7.体现历史学科的教化功能,传播正能量。(讲知识、讲道理、讲做人、讲智慧)如:2013年德国地图;2014年戊戌变法、1787年宪法;2015年英国内阁。选修的变化和趋势:一、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二、高考备考建议与复习策略交流(一)、重构通史体系;(二)、突出阶段特征;(三)、通联古今中外;重点实施策略(四)、备课资源多元;(五)、锻造学科思维.中国古代史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发展第二章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第三章中华文明的高峰第四章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嘉道之际的转向与西方殖民主义的东侵第二章文明的历史拐点第三章从器物到制度的累进中国现代史第一章再造文明第二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参考一:杨宁一模式)(一)、重构通史体系(参考一:杨宁一模式)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第一章史前时代——从旧石器到新石器第二章古代农业文明世界近代史第一章工业文明的曙光第二章工业文明的来临世界现代史第一章转型期的震荡与探索第二章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展开第三章走向21世纪的人类文明(一)、重构通史体系第1讲历史学习与历史思维——学法指要第2讲高考备考与能力塑造——复习指津第3讲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商周时期第4讲文明发展与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第5讲社会进步与文明嬗变——秦汉唐宋时期第6讲近代前夜的挑战与应对——明清时期(参考二:郭富斌模式)(一)、重构通史体系(参考二:郭富斌模式)第7讲现代化的艰难起步——19世纪中期第8讲社会的现代化转型——19世纪末20世纪第9讲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一)中国道路的再思考——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封闭”与“开放”——新中国外交历程(一)、重构通史体系(参考二:郭富斌模式)第10讲“光荣”的时代—古代希腊和罗马第11讲“发现”的时代—14~16世纪的世界第12讲“理性”的时代—17、18世纪的世界第13讲“工业化”的时代—19世纪的世界第14讲“探索发展”的时代—20世纪前半期第15讲“对抗”的时代—“冷战”时期第16讲“剧变”的时代—八十、九十年代以来第17讲思想的力量—近代以来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18讲改革的命运—历代改革回眸(一)、重构通史体系(1)、多元化:掌握资料的多元化(教知识体系、不拘泥某种教材)。(2)、延伸课堂:教材拓展、史学观点争鸣(唐宋变革期研究、清末新政、苏联解体反思等)。(3)、学术前沿:了解与教材有关的学术进展动态(①北大先修课资源②师大名师课件③关注港台历史教材④共识网)。(4)、热点整理:如何深入、临近、预知、过去时、未来时。寻找历史和政治热点恰如其分的0.618。(5)、应试技巧:方法引导、科学备考,事半功倍。(四)备课资源多元多元化:掌握资料的多元化2013全国新课标1卷历史31题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4、胡佛“自由放任”、反危机的失败(杯水车薪):(1)自愿联合政策:“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工商界互助。(2)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3)1930年,签“斯姆特-霍利法”提高关税,引发报复加剧危机。(4)1932年是总统大选年,被迫采取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货款。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1931年4月动工兴建胡佛大坝(拉斯维加斯之母)。但是,胡佛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胡佛政府所采取的反危机措施犹如杯水车薪,最终没有实现制止危机的效果。
胡佛新政是罗斯福新政的前导。人民版必修二P112中国近世开端于宋代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教材都是强调两宋时期政治上的“积贫积弱”。在民族战争中评价宋代统治者“昏庸、懦弱、无能”等。随时代发展,当今大部分学者认为,两宋时期中华文明跃上了新的高峰,尤其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等方面成绩斐然,有的成果甚至光耀世界。如经济发展胜过汉、唐;科学技术成就辉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主要在宋代;思想的重新活跃、教育的成功、知识普及的程度前所未有。汉族的王朝在宋后中断过很长时间,但汉文化没有中断,几千年文献记载也没有中断,这在世界史上是唯一的,汉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动摇。这一切,宋文化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宋代历史地位问题
〖2010年高考文综江苏卷〗21.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明]谢肇制《五杂俎》请回答:(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3分)参考答案:(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主观目的的反动性;
活动本质的落后性;
客观影响的进步性;
实际作用的背离性。
清末新政新政主要是从经济、军事、文化方面推进了近代化进程;而预备立宪是从政治上向近代化迈进!
清末新政的评价问题第一,从现代化的角度看,改革与革命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两种方式,不能以革命否定改革。第二,从改革的动机看,清末新政具有明显的王朝自我拯救以及消弭革命、取悦列强的意图,而“自强雪耻”则新政的根本内在动因。第三、从改革的内容看,无论深度还是广度,清末新政都要超过戊戌变法。第四、从改革实际效果看,清末新政是以自下而上的推动和自上而下的改革双向互动的形式出现的,不仅未能实现王朝自救,反而“种瓜得豆”,加速了它的灭亡。另外,清末新政尽管存在诸多缺限和差强人意之处,但“假维新”三字不足以对这场长达十年的改革盖棺论定。清末新政高考题
(2015年北京卷17题)
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D.中华民国初期
(2014年全国卷一46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6分)热点的分类:长效热点和短热点联系时事热点长效热点:一般是反应时代主题:例如民主与法制,全球化,多极化等。短热点:具有时效性强的特征。一般是一年内的社会焦点及历史大事件的周年纪念。热点问题高考历史长效热点环境问题改革开放民生问题科教兴国全球化、区域化城市化海权丝绸之路中日中美等大国关系思想解放民主、法治、法制小狮子理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监察制度反腐倡廉特别关注——中日关系联系时事热点甲午战争和平交流2014.10.甲午沉船《吐不尽的狼奶》——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文化反哺’的反思王彬彬《隔在中西之间的日本》——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特别关注——强力反腐联系时事热点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官册制度与干部状况(1923-1929)”“1920-1930年代苏联领导干部住房问题研究”特别关注——雾霾联系时事热点“APEC蓝”“两会蓝”1972年学科思维品质化(一)、形成多元的历史思维;(二)、锻炼深刻的历史思维;(三)、培养发展的历史思维;顶峰集权程度春秋战国明清……………………………1、形成多元的历史思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顶峰集权程度春秋战国明清………汉初唐末…………………………1、形成多元的历史思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形成多元的历史思维1946年3月25日,美国《时代》杂志刊文称“他在这一拯救工作中所付的努力,中国人会——的确是热诚地——感谢他。美国和世界应该感谢马歇尔所从事的相当重要的服务。这是美国的民主力量、原则、威信,在战后的一项重大事件中,第一次被用来作为建设和完善的模式。”由此可见当时马歇尔的政治意图是A.以美国政治体制来实现中国的和平 B.制造亲民形象以掩盖美国扩张真相C.将中国作为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基地 D.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步伐1、形成多元的历史思维“抗日战争结束前后,东亚政局正处于大变动之中,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美苏对华政策的矛盾和国共关系等等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团乱麻千头万绪……”
——牛军:《解放战争时期的美苏国共关系》程朱理学对古代科技的影响(1)程朱理学的理性主义特征,为当时科学技术的繁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想观念环境。(2)程朱理学提出的格物穷理方法也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思维方式对宋元科技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李约瑟曾经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中国科学技术史》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
——《程朱理学对宋元科技发展的影响》1、形成多元的历史思维“历史现象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而,它就不可能是简单的、机械的和公式化的。具体的历史现象是多样的和复杂的。”——赵俪生要注意从新角度回归基本考点郡县制促进了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现代化”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新史观下中国近世开端于宋代日本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是人文启蒙思潮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从社会稳定角度看和谈出来的中华民国傅国涌《有限辛亥革命换来破天荒的共和制》
分田到户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从商业广告恢复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雅典公民大会决策缺乏理性的制度化毛丹《修昔底德的正义论》
商业资本推动了近代民主制的建立《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历史与现实》先秦时期视角一“中国”:原意“国都”视角二分封制是一种宗族式的殖民扩张视角四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推动了土地买卖活动视角五中国先秦思想中的人文精神汉代历史视角一姓氏含义变迁与官僚政治的形成视角二官营手工业也面向民间市场生产视角三汉武帝并没有罢黜百家唐宋时期视角一唐代三省制实际上制约了皇权专制视角二科举制摆平了智力精英视角三唐代长安城严禁违章建楼视角四宋代农业经济出现专业化生产视角五唐宋时期社会价值取向明清时期视角一明清时期宗法观念走向衰落视角二明清时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中的“迁业”现象视角三传统思想中萌发“人性”的觉醒2.形成深刻的历史思维例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A.主张“中体西用”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C.认为造船、制器不很需要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3.形成发展的历史思维(1)历史人物思想的发展性特征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信中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欲迟则欲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材料表明梁启超A.赞同三民主义 B.认清政府本质C.倾向民主革命D.主张维新变法3.形成发展的历史思维(1)历史人物思想的发展性特征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A.拓展洋务领域,推进洋务运动B.否定洋务运动,主张全盘西化C.用西方生产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D.希望李鸿章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3.形成发展的历史思维(1)历史人物思想的发展性特征3.形成发展的历史思维(2)历史制度发展性特征——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示意图3.形成发展的历史思维(2)历史制度发展性特征——三省六部制(2013.江苏)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冶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3.形成发展的历史思维(2)历史制度发展性特征——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高宗时“徙政事堂于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下设吏、兵、户、刑礼等再房分理有关政务。根据上述材料,唐代前期的“政事堂”A.始终都是二省议事机关B.促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C.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D.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3.形成发展的历史思维(2)历史制度发展性特征——三省六部制“把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史按照朝代划分为几个阶段来加以描述,并冠以一定的名称,例如,将秦汉时期的政治体制归结为三公九卿制,隋唐时代则是三省六部制,这……束缚了人们的思维,使得我们对政治体制的理解过于简单化”。——刘向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3.形成发展的历史思维(2)历史制度发展性特征——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隋朝至贞观初)政事堂集议制度(贞观至开元)中书门下体制(开元十一年以后)隋唐中枢体制演变:3.形成发展的历史思维(2)历史制度发展性特征——三省六部制“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钱穆《国史新论》3.形成发展的历史思维(2)历史制度发展性特征——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不仅继续具有原来政事堂的决策的功能和权力,而且由于五房等办事机构的设立,中书门下也具有的行政权力。因此,政事堂改中书门下后,中书门下掌握了从决策到执行的全部权力,成为最高的决策兼行政机关。唐初以政务处理程序分工、决策与行政分离的三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不动产测绘与评估合同
- 软管用机械绕轴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专利申请与授权服务合同
- 血氧监测仪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活性炭膳食补充剂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欧洲药品代理销售合同
- 澡盆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棚改区燃气工程合同
- 英式橄榄球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混凝土原材料供应合同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 (一模)宁波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餐饮服务课件 学习任务3 餐巾折花技能(4)-餐巾折花综合实训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25-03-00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装配调试员 人社厅发20199号
- 北京市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真题
- 环保设备智能监控系统开发合同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 二十四节气与三角函数课件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历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获奖作品
-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安全风险及其应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