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五节行动研究一、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行动研究是指情境的参与者基于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以讲求实际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行动研究是务实工作者所进行的研究在双方可接受的伦理意向下,通过协议合作既解决处于问题情境中的人们的实际问题,同时又追求社会科学的知识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强调行动研究以解决现实情况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在教育领域,行动者主要指的是教师。就教育领域的行动研究而言,它是以教育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教育教学情境中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它强调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行动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计划、行动、反思以及评价的动态性、实践性,并且将研究成果在较短时间内应用到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它的目的是改善教育教学实践、服务教育教学实践。行动研究的特点1.合作性行动研究是一种合作研究。随着教育研究视角的不断下移,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关系由“对话”走向了“视界融合”。行动研究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合作提供了一个结合点,它倡导研究者与实践者互动2.现实性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改进实践活动,而不是单纯地形成某种理论。在行动研究中,问题的缘起来自于实际工作的情境,着重要解决的是教育决策者、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和急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计划、行动、反思等环节,通过关注学生和教学人员在某一阶段所发生的事件,在教育理论的知识、方法、技术指导下进行研究,以提高和改进教育教学质量。3.反思性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的研究。从研究的背景来说,行动研究通常不需要严格的设计和数据分析,只需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教学反思能力。从研究问题的来源来说,所选定的问题大多来自自身教育情境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行动研究的取样一般直接以本班的学生为样本,对于研究的结果,强调的是教育的实用性效果,而不是数据统计结果显著性的比较。行动研究改变了教师对于他人研究成果的依赖性,鼓励教师成为考察自己实践的研究者,它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倡导的“使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目标实现提供了支持,使实践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行动,不断反思教育行为,不断提升能力和素质。二、行动研究的意义第一,行动研究有利于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融合。行动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实践运用,打破了过去研究与实践脱离的局面。行动研究强调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结合,使两者相互合作、平等对话、共同促进和提高。教师可以从专家那里获得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技能,理论工作者也可以从真实的教育实践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发现新问题和新课题,甚至发现和创造新的理论,使研究成果更容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第二,行动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行动研究是“教师即研究者”的活动,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师而言,行动研究可以提高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可以破除对学术研究和专家的迷信;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实践性知识。通过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第三,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模式,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在于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它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对改进教育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这种务实高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行动研究最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三、行动研究的类型按照教育行动研究水平分类技术的行动研究主要诉诸外在的权威和权力,通过外在的强制性影响力改变实践慎思的行动研究通过行动者的深人反思获得对实践情境的理解和改造能力解放的行动研究行动者不仅对实践情境保持深度的理解,而且认为当下的实践情境具有压迫性,行动者要对这种压迫性保持觉醒并怀有突破的意识和勇气。按照参与者分类独立式行动研究教师或其他教育者独自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系统探究,并发展出具体策略付诸实施从而改善实践协同式合作研究校外的相关者只对校内的相关者开展咨询工作,例如帮助他们澄清学校情景,协助发现问题,共同商讨对策,在实施方案中给予支持,并对行动过程的评价和反思提供建议。支持式的行动研究校外的相关者是在支持,而非共同行动的情况下进行协作四、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1研究目的: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2研究主体:教师3研究方式:强调教师与专家结合4研究程序:自我反思,螺旋式上升5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6价值评估:重在应用推广与实践7样本小,个性化研究,重在相互借鉴8研究性质:属于应用研究典型就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9研究策略:边教学边研究。理论和实践相互有效转换10研究问题:直接性、特殊性、微观性11研究环境:课堂当要以学校课堂为统摄研究全过程的枢纽五、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一)确定研究问题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善于观察并发现日常工作中的问题,是确定研究计划并解决问题的关键。可通过反思自身教育教学方法和效果来、对比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思想、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谈、聆听校外专业人员的理论讲座来发现问题(二)分析研究问题(1)这个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2)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这个问题别人是否经历过,我可以借鉴吗?(4)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哪些部门和人员的支持?(5)这个问题将带来的后果是什么?(6)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三)制订研究计划计划是行动研究者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综合考察了各种有助于问题解决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后,对研究做的一个设想。研究计划的制订要有较为清晰的研究思路,有具体的研究步骤,要具有操作性。(1)课题名称应简明具体,应清楚地表达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2)阐述清楚问题的来源,以及对现存问题所做的一些前期的观察和调研。界定研究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所托的理念。(3)确定研究中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和观测指标。(4)明确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如果是多人合作课题,还要明确分工和分组。(四)行动并改进工作行动是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一同进入教育场景,面对实际情况,落实研究计划的环节。“行动—反思—再行动—改进”是这一环节的必经过程。(五)评价反思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要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因此问题的解决程度是检验研究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1)研究是否达到了研究人员预想的目的;(2)研究是否提升了实践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否加深了他们对自己工作的了解,是否改进了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认识;(3)研究是否使教师的教学生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所改变,在具体情景中,是否出现了使大家值得回顾的难忘的典型事件;(4)现阶段研究的效果是否理想,在后续阶段行动研究中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六)撰写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部分:(1)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学术文献、教育行动研究文献及其他文献);(2)所使用的方法、技术和行动策略的设计与执行;(3)研究的发现,包括观察(评价)结果、反省辩证的观察以及教育行动研究中可能发现的“意外收获”;(4)结论与意义,特别是对其他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和后续教育行动研究的启示等。六、行动研究的优点和局限(一)行动研究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1、适应性和灵活性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采用。行动研究容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不断修改,经过实际诊断,增加或取消子目标。实验条件的控制比较松缓,注重实际的教育环境,较有利于在教育这样复杂的研究现象和领域内进行。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反馈的及时性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及时反馈总结。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一动态结合与反馈中。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便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教育研究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行动。参与性体现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教师联合构成,研究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予方案的实施.4、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在较成功的行动研究中,可汇集多种研究方法的作用。理想的行动研究法应是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和合理的并用。(二)行动研究法的局限性:行动研究法的局限主要表现:由于其非正规性而缺少科学的严密性,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果的准确性、可操性不够行动研究案例一研究背景:长沙市一所普通初级中学高中二年纪学生一个教学班共45名学生。指教者为该班的任课教师。项目时间:2004年3月至2004年11月发现问题: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表现不积极,不太愿意参与课堂活动。提出假设:1.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2.学生的现有语言能力有限,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3.学生担心答错了丢面子。4.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单调,学生参与机会少。5.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没有轻松的环境,学生不敢发言。6.阅读材料过于陈旧、单调或远离现实生活。初步调查: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原因。调查结果:1)89%的同学表示对英语阅读有兴趣。2)在自我评价中,仅有5名同学认为自己能比较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与我们所观察和感受到的比较一致,占全班总人数的11%。3)认为阅读材料过于陈旧、单调或远离现实生活的有7人。害怕答错问题丢面子的有15人。认为自己现有的语言能力有限,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的6人。4)半数以上同学表示他们不主动发言的原因是阅读课堂气氛太严肃,不敢发言。重新认识问题:大部分同学不积极参与阅读课堂活动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课堂气氛的沉闷。教师需要调整自己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行动方案设计:1.改变阅读课以课堂做练习和教师讲解答案为主的教学方式。设计具体的任务,采用合作阅读方式、先行组织方式、自选阅读方式和小组讨论方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2.采用合作阅读方式(collaborativestrategicreading),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可以减少学习压力,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步骤如下:教师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主要意思,然后检查小组活动情况,请一个小组宣读自己所总结的中心大意,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论,发表不同见解。3.采用先行组织方式(headstart),即阅读前,选择与阅读材料类似的话题讨论。如在阅读“atypicalschooldayinamerica”之前,可组织学生就“atypicalschooldayinchina”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归纳总结。组织学生就所要阅读的话题进行预测,同时比较与刚刚讨论的话题有何不同。4.采用自选阅读方式(self-accessreading),先指导学生课后选择喜欢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并在课堂上就所阅读的材料进行信息共享。5.采用小组讨论方式(groupdiscussion),组织学生分组,就自己的阅读方式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阅读策略感数据收集方式:教师日志、观察、问卷调查实施计划:评价效果:1.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改进后的课堂教学方式。89%学生对目前的课堂活动的设计很满意,78%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气氛比以前更加活跃和轻松。93%学生都表示自己的课堂参与机会较以前多了,参与的积极性也比以前高了。2.课堂教学观摩:从观摩记录看,学生从过去每节课仅有6-7名同学发言,到后来绝大多数学生在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中发言,全班的气氛都带动了。3.教师日志:在我们的教学日志中记录了很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事例,特别是在合作学习和自选阅读中,一些特别腼腆的学生也主动争取发言了。教师反思:通过收集的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行动研究方案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课堂参与活动的人数大大增加,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和谐,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但是我们的计划也存在不足。我们发现大多活动都是采用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阅读时间充足,阅读的材料大多是学生感兴趣的,难度适中或偏低的。我们担心一旦学生在限时阅读测试中碰到难度稍高的,而且是他们所不熟悉的阅读内容时,会感到很被动。因此,我们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要教授一些有效的阅读技巧。我们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要开展一些快速阅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适当地提高一些阅读材料的难度,以训练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案例分析: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行动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行业简历中的自我评价
- 经典甜蜜个性说说签名
- 医疗保障型保险
- 二年级语文下册21课课件教学课件教学
- 《ICT维修资料》课件
- 《海鲜物流配送方案》课件
- 《涡轮增压》课件
- 《仓库管理讲座》课件
- 甘肃省天水市成纪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 山东省齐河县安头乡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英语期中测试题
- 城市排水工程-课件
- 心理危机与干预课件
- 肿瘤科小讲课 化疗药物的使用与护理
- 应用文写作证明信课件
- 工程量漏项报告申请书800字(3篇)
- 年产100万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实训课教案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知识点总结
- GB∕T 36665-2018 船舶和海上技术 船舶系泊和拖带设备十字带缆桩
- 隔油池图集pdf国标图集
- 崇明三岛现代农业总体0810附件一基础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