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2人口的空间变化【地理卷·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H2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流经A处的河流为时令河。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完成26~28题。26.对该地区人口分布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27.若A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最不可能的是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28.A地区农业生产应注意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
B.水土流失C.河流污染
D.人口增长过快【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答案解析】26.A
27.A
28.A解析:26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人口分布的差异应该表现为西北、东南的差异。题干告诉说“人口持续增长”,也就是说1990年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经过的地方到2010年人口已超过25人/平方千米,根据等值线的规律,2010年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的西北多东南少。A正确。27题,本题要注意审题,选择不正确的选择项。据26题分析,2010年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东南人口密度应该小于25人/平方千米,若A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说明人类生产、生活条件更优越,水源充足、资源开发、交通便利皆有可能,而地势高峻则不适合人类生存,人口密度应低于周边地域。D正确。28题,根据题干信息“某干旱半干旱地区”可知,该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思路点拨】本题对图中信息提取能力要求较高,整体难度中等。【地理卷·2015届湖北省襄阳四中、龙泉中学高三年级十月联考(201410)】H1
H2下图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7.导致该市人口波动增加的主要因素是A.生育率B.自然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D.环境人口容量8.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该市A.产业转移和升级B.出现逆城市化C.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迁移。【答案解析】7.C
8.A解析:7题,该市自然增长率是负值,所以人口总数应该是减少,机械增长率是正值,所以人口是增加,据题意选C。8题,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该市产业转移和升级,需要的劳动力减少,所以迁移来的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一般在城市化后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与人口机械增长关系不大,城市居住用地紧张始终存在,不是机械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思路点拨】人口机械增长率一般由人口迁移而变化,自然增长率一般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补充: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有利影响: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不利影响: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地理卷·2015届浙江省温州十校(温州中学等)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H1
H2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26~27题:26.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A.①
B.②
C.③
D.④27.如果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④时人口数量达最小值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答案解析】26.C
27.D解析:26题,由甲图可以看出,当处于①位置时,人口迁移率为负值,说明人口迁出多于迁入的阶段,此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因而此时人口总量减少,因而选项A错误;②位置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此时人口自然增长量为负值,人口迁移率为0,所以人口总数依然呈现减少状态,故选项B错误;④位置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说明此时人口自然增长量为0,但是人口迁移率大于0,即人口迁入多于迁出,所以人口总数已经呈现持续增多状态,故选项D错误;因而③应该是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故选项C正确。27题,由乙图可以知道,从①到③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因而①到③阶段,人口是在不断增多的,到③位置时,自然增长率由正值转变为0,人口数量不再增加,此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多;由④到⑤之间自然增长率是负值,说明人口数量在减少,所以⑤时人口数量最少,故选项D正确。【思路点拨】正确理解坐标含义,注意坐标中人口迁移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正负数值变化。【地理卷·2015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H2下表为2010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19~20题。最大移民接收国美国4280俄罗斯德国1080最大移民输出国中国3500印度2000菲律宾70019、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接收国()A.多为发展中国家B.多为发达国家C.均为东半球国家D.均为西半球国家20、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语言优势
B.文化水平高C.经济差异
D.国家政策优势【知识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事物的分析。【答案解析】19.B
20.C
解析:19题,主要接收国是美国,德国等,所以多为发达国家。B正确。20题,菲律宾经济落后,而上述地区经济发达,所以很多菲佣来打工,所以是经济差异。【思路点拨】总结图表的规律,分析菲佣产生的原因。【地理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word版】H2
I1甲图为北京制造业、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图,乙图为1996年、2001年北京市制造业人口密度与服务业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影响北京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密集
②交通通达度
③制造业分布
④城市化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读乙图,1996年、2001年北京市R值变化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A.R值变小,反映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B.R值的极大值离市中心变远,说明北京中心城区范围扩大,北京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C.R值变大,说明北京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不断增大D.大约离市中心30千米的地方,R值最大,说明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密度都达到最大值【知识点】本题考查服务业空间分布和读图判读。【答案解析】3.A
4.B解析:3题,读图甲可知:服务业空间分布密度由市中心向远郊迅速递减,服务业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人口,在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交通通达度高,接受服务的人口多,故A项正确。4题,读图乙归纳R值变化规律:与1996年相比,2001年R值变小,反映服务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升高,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值的极大值由1996年的距离市中心20千米处向外推移至30千米处,说明工业向郊区迁移,中心城区范围扩大,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所以B项正确。【思路点拨】理解R值的含义:R=制造业人口密度/服务业就业人口密度,R大于1——制造业人口多于服务业人口,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R小于1——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R值变小分子变小或分母变大——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值的极大值所在地,制造业人口密度大,为工业区城市功能区。【地理卷·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H1
H229.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
(1)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特点。(3分)
(2)据材料二,说出全国八大经济板块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大量流入带来的影响。(5分)(3)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试分析其原因。(2分)【知识点】本题考查我国人口流动数量变化特点及成因分析。【答案解析】(1)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重持续增长(1分);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每年的增幅相对较小(1分);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数量每年的增幅明显变大。(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表数据分析能力。本题要主要分时间段来分析。结合图表数据可知,1982—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特点为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重持续增长。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每年的增幅相对较小;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数量每年的增幅明显变大。
(2)南部沿海地区(1分)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2分)
不利影响:对交通问题、城市环境、居住问题以及就业、治安等社会方面的问题。(任答两点,2分)解析:本题为影响类试题类型,此类题目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开分析。结合题目数据可知,全国八大经济板块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大量的人口涌入南部沿海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其实就是城市化问题,即对交通问题、城市环境、居住问题以及就业、治安等社会方面的问题。
(3)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2分)解析: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主要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转移的角度来分析。西部大开发政策及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大批的劳动力从东部回流到中西部地区;另外就是东南沿海劳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思路点拨】本题对图表信息提取能力要求较高,整体难度中等。【地理卷·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201411)】C4
H2
L8
M213.(28分)阅读江苏省的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
江苏省气温和降水分布图材料2
江苏省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比较江苏省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有何不同。(4分)(2)干旱是甲乙两地共同面临的自然灾害,请分析两地干旱时间和成因的差异。(10分)(3)说出该省的人口迁移流向。并简述对迁入地的影响(8分)(4)结合材料2描述江苏1997-2007年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等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特征和差异。(6分)【知识点】本题考查等温线走向、干旱、人口迁移、区域经济发展。【答案解析】(1)7月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1月比7月密集。(4分)解析:本题是考查多条等值线描述。其方法是先整体把握其变化趋势,若有极值点区域,然后再微观突出极值点。结合图中信息可知,7月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1月比7月密集。本题无极值点,可以忽略不写。(2)甲地春旱;甲地春季雨季来临晚,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增发旺盛;乙地夏季伏旱;乙地夏季受副高影响,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增发旺盛。(12分)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靠近黄淮海地区,其春旱严重,原因是:春季雨季来临晚,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增发旺盛;乙地靠近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夏季受副高影响,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增发旺盛。因此乙地夏季干旱严重。(3)由北向南。(2分)对迁入地的影响: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4分)解析:江苏省南部经济发达,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高,而北部经济不发达,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低,所以人口迁移流向为由北部向南部流动。对迁入地的影响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有利影响: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4)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基本稳定在60%左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劳动力对江苏省经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比较大,近年有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贡献率始终比较小。(6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表信息解读能力。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最大,基本稳定在60%左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劳动力对江苏省经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比较大,近年有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对江苏省的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租车合同协议书
- T-CISA 374-2024 抗震型耐大气腐蚀建筑结构用热轧钢板和钢带
- 《电机技术应用》课件 2.4.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 中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6)
- 《PCT在ICU的应用》课件
- 2023年金融担保服务项目筹资方案
- 《如何获得财富》课件
- 快递员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 养老院老人生活照顾人员晋升制度
- 《如何组建创业团队》课件
- 星巴克式空间美学之分析报告
- 高一完型填空
- (完整版)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 学生军训十天训练安排
- 古代二十八宿对照表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全部教案(共5课时)
- 法务部管理规章制度.doc
- 手机整机结构设计规范
- 功能高分子材料 导电高分子材料ppt课件
- 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比赛记录表
-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共37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