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_第1页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_第2页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_第3页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_第4页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1一、抗贫血药Anemia:循环血液中的RBC数量和Hb浓度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标准时引起的症状(颜面苍白、全身皮肤黏膜苍白;倦怠、疲劳、困倦、头痛、眩晕、运动时气短心慌;严重时出现浮肿)。正常RBC数量: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正常Hb量: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第三节抗贫血药2Hb<100g/LHb<110g/LHb<120g/L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

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地区正常值下限贫血的定义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即为贫血。分类: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类型MCV(fl)MCHC(%)常见疾病大细胞性>10032~351.巨幼细胞贫血2.溶血性贫血网织红增多时3.肝病正常细胞性80-10032~351.再生障碍性贫血2.溶血性贫血3.急性失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80<321.缺铁性贫血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地中海)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4.某些慢性病贫血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按贫血严重度分类血红蛋白浓度<30g/L30~59g/L60~90g/L>90g/L贫血严重程度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三十进制:30;60;90分类——根据贫血发生的进程分类急性贫血:病程<6个月慢性贫血:病程>6个月分类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类型MCV(fl)MCH(pg)MCHC(g/L)大细胞性贫血>100>34320-360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27-34320-360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27320-360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27<320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常规表现

中度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MCV:80—100MCHC:32---35%80;32临床表现皮肤黏膜:苍白----贫血最常见的症状呼吸循环系统:心悸、气短、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神经肌肉系统:头痛、头晕、耳鸣、晕厥、肌肉无力和疲劳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部不适泌尿生殖系统:蛋白尿、多尿、低比重尿月经紊乱、性功能减退病因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如儿童、孕妇2.铁吸收障碍:如胃大部切除术后3.铁丢失过多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妇科病,痔疮、消化性溃疡,肿瘤等需求吸收丢失临床表现1.缺铁原发病表现2.贫血一般表现3.组织缺铁表现(痔疮,溃疡,肿瘤,妇科病)(头晕,乏力,心悸,视物模糊)舌炎、嘴角炎反甲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征)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异食癖(pica)1415贫血的发病机制1)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血液病造血调节异常,如慢性病贫血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2)红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3)失血性贫血,分急性和慢性第三节抗贫血药贫血:是指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人的最低值。1.铁剂2.叶酸3.VitB12

分类:

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17正常细胞大细胞小细胞巨细胞【分类及治疗】缺铁性贫血铁剂、力蜚能、速力菲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球蛋白、环孢菌素A、骨髓移植

铁为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染色质及组织酶的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机体不易缺铁,但长期病理性失血,吸收不良,机体需铁量增加和红细胞大量破坏等会造成缺铁而贫血,应补充铁剂(Ironpreparations)。常用: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富马酸亚铁、注射用右旋糖苷铁。抗贫血药铁剂【制剂选择】口服铁剂硫酸亚铁最常用,吸收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多,价廉,为首选铁剂枸橼酸铁铵为三价铁剂,必须还原为亚铁盐才能吸收,故吸收率差。但易溶于水,可配成糖浆,适于儿科应用注射铁剂右旋糖酐铁仅用于少数严重贫血而又不能口服者,不良反应多2122

为马科动物驴及其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用于血虚,眩晕,心悸等。为补血之佳品。

23铁剂分类·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剂型Fe²⁺Fe³⁺铁的形式无机铁有机铁血红素铁化学分类血红蛋白的合成Fe²⁺骨髓原卟啉+Fe²⁺

血红素幼RBC线粒体血红素+ß球蛋白血红蛋白成熟红细胞铁的分布功能铁70%血、肌红蛋白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含铁酶贮存铁30%铁蛋白(SF)含铁血黄素铁的代谢成年男性:1mg/d女性:2-2.5mg/d铁的需求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胃酸:促进吸收谷类、乳类、茶抑制铁吸收铁的吸收粪便尿液、汗液、乳汁铁的排泄注射铁剂适应症HD患者铁剂减量后消化性溃疡、结肠炎胃部手术、慢性腹泻口服吸收不佳加重原发病疗效不佳胃肠反应严重注射铁剂副作用短期过敏反应局部疼痛、色素沉着、结节急性静脉炎长期铁中毒氧化应激动脉粥样硬化常用口服铁剂比较商品名成分铁状态铁元素含量疗效性价比速力菲琥珀酸亚铁Fe²﹢35%好高力蜚能多糖铁复合物Fe³﹢复合物46%一般低右旋糖苷铁片右旋糖酐铁Fe³﹢25%较好较高乳酸亚铁乳酸亚铁Fe²﹢19%一般较高硫酸亚铁硫酸亚铁Fe²﹢20%一般较高铁剂特点比较提前或过后释放,吸收差;片形大,服用不方便,胃肠副作用大(20%)硫酸亚铁缓释片多糖铁,虽然胃肠副作用小,但疗效差;黑便多见,疗程偏长高分子化合物螯合技术价格高,疗效不确切,口服剂量偏大生物铁和有机铁组成复方制剂31铁的正常需求量1.正常人对Fe的需求量约1mg/日;2.生理性损失铁(Fe)1mg/日;3.而体内储存Fe量很大,约4~5g,一般不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体内总铁量约4g,其中血红蛋白铁占60~70%。

肝、脾骨髓的网状内皮细胞中。铁的吸收1.食物中的铁(Fe)主要以Fe2+离子形式存在。2.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经肠黏膜上皮被吸收。

1.胃酸或稀盐酸,酸性环境有助于铁的离子化,可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食物中的果糖、半胱氨酸等物质有助于铁的还原,可促进铁的吸收。

2.胃酸缺乏、服用抗酸药不利于铁的还原;食物中的高磷、高钙、鞣酸等物质可使铁沉淀,妨碍吸收。

3.四环素等药物易于铁络合,不利于铁的吸收。铁的代谢

Fe2+入血后,一部分铁被运输到:骨髓、肝、脾、脑等其他含Fe组织中加以贮存;另一部分进入红细胞的Fe,在线粒体上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参与形成Hb。铁的排泄1.主要随肠粘膜细胞、皮肤粘膜细胞、毛发和指甲的脱落而丢失。

2.

微量从胆汁、尿和汗液中排出。铁剂的临床应用1.对症治疗:如失血过多。2.

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口服一周,网织红细胞明显上升。2~4周血红蛋白明显增加,达正常值需1~3月。此后减半量继续半量用药2~3月,以补充骨髓储存铁。不良反应1.口服以胃肠反应多见,饭后服可减轻。2.黑便和便秘。3.过量可致中毒。

(1)小儿误服1克以上,可引起急性中毒(呕吐、腹泻、休克等)。

(2)误服2克以上,便可引起惊厥、死亡。

(3)急性中毒:特殊解毒剂---去铁胺(铁螯合剂)

去铁胺100mg可中和8.5mg的铁不良反应4.肌注可致局部刺激疼痛。

【概念】是由于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主要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12

缺乏所致。

【特点】胞核与胞质的发育及成熟均不同步,前者较后者迟缓,结果形成了形态、质和量以及功能均异常的细胞,即细胞的巨幼变。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血象致病原因摄入不足,需要增加。吸收不良,利用障碍。叶酸(folicacid)

【来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动物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叶酸,人体所需叶酸只能直接从植物摄取。药理作用1.嘌呤、嘧啶、氨基酸等是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原料,在它们的合成中均需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基团传递。2.叶酸本身无活性,在体内可转变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传递体,传递一碳单位,参与上述生化代谢。3.

叶酸缺乏时,上述代谢合成受阻,导致DNA、RNA合成障碍,会影响到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细胞分裂成熟受影响,从而影响到细胞生成的数量和质量,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应用1.叶酸主要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疗治,与维生素B12合用效果更好。2.缺铁性贫血无效。3.预防神经管畸形:怀孕前后服用叶酸可预防脊柱裂和无脑儿等畸形的出现。临床应用4.叶酸对抗药如:甲氨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苄胺嘧啶等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受抑制,四氢叶酸生成障碍,需要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而不用叶酸治疗。5.因叶酸仅能纠正贫血血象,不能改善神经损害症状,故“恶性贫血”需同时加用维生素B12纠正神经症状;以维生素B12

为主,叶酸为辅。

维生素B12

(VitaminB12)【概述】1.为一组含钴的B族维生素总称。2.动物内脏、牛奶、蛋黄中含量丰富的VitB12。3.正常人每日需要量约1g。4.人体本身不能合成,完全依赖食物,且VitB12必须与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才能避免被破坏并促进吸收。5.90%贮存于肝脏;口服胆道排泄,肝肠循环;注射经肾排泄。药理作用1.促进四氢叶酸循环利用。⑴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参与嘧啶、嘌呤核苷酸合成和某些氨基酸代谢。⑵维生素B12缺乏时,5-甲基四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发生困难,表现出叶酸缺乏症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药理作用2.能促进细胞分裂、维持神经髓鞘的完整性。(1)促使脂肪酸中间产物甲基丙二酰CoA变成琥珀酰CoA,参与三羧酸循环,这与神经髓鞘脂质合成有关。脂肪酸

甲基丙二酰CoA

琥珀酰CoA

三羧酸循环脱氧腺苷B12(变位酶的辅酶)变位酶药理作用(2)维生素B12缺乏时→则异常的单链脂肪酸↑→进入神经细胞膜的类脂质中→造成神经髓鞘脂质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症的神经损害与此有关,又称恶性贫血。

脱氧腺苷B12琥珀酰CoA

甲基丙二酰CoA(蓄积)

变位酶

丙酰CoA

单链脂肪酸

中枢神经神经炎、神经萎缩临床应用1.

临床用于治疗贫血:⑴恶性贫血:以维生素B12

为主,叶酸为辅。⑵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叶酸为主,维生素B12为辅。2.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神经炎、神经萎缩、神经痛。3.

肝病的辅助治疗:肝炎、肝硬化。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甚至休克。【注意事项】1.改善人群膳食结构及改变生活习惯。2.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3.婴儿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4.孕妇多食新鲜蔬菜和动物蛋白,可补充叶酸。病例分析

一个因胃溃疡胃大切的患者,术后5年出现面色苍白,自觉无明显头昏乏力,来我院查血清铁蛋白低,维生素B12低,骨髓细胞内外铁低。如何治疗?方法:右旋糖酐铁肌肉注射,叶酸,维生素B12补充造血原料。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常用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1.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非格司亭

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沙格司亭【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骨髓移植、肿瘤化疗、再障、艾滋病等有关的血细胞缺乏症。红细胞生成素:其最佳的适应症是慢性肾衰导致的贫血。

叶酸和维生素B12作用示意图叶酸叶酸还原酶二氢叶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亚甲基-亚甲基尿嘧啶脱氧核苷酸维生素B6甘氨酸丝氨酸蛋白质甲硫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甲基—甲基四氢叶酸N5甲基四氢叶酸+甲基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565758①具有一定胶体渗透压,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血容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