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1页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2页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3页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4页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近些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从增长、总量和发展水平看,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继续呈“中西部快、东部慢”态势,远西部、长江中上游和天津增长速度最快;区域经济总量格局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态势,变化依然是东部比重略降,中西部略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格局继续呈“东西部高、大中部低”的V字形态势,新东部与中西部继续呈现相对差缩小、绝对差扩大状态。今后几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速可能继续趋缓,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绝对差距扩速放缓”态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稳步推进和国家战略层面区域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相对差距逐渐缩小,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地区发展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致使国家总体改革目标进退维谷。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加上其地理位置优势,目前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凸显出来了。向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使全国经济重心总体向东南偏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也产生了很大差异。东南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发生冲突,使国家总体改革方案难以设计与贯彻落实。东西部地区市场空间二元结构明显东部地区市场发达,资源配置效率高,经济发展靠内在的动力来拉动;西部地区市场发展欠发达,资源配置效率低,经济的发展靠外在的力量推动,因此一旦外力削弱,则必然会给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同时,东部地区的高效率,高技术吸引着西部地区的资源和人才即所谓的生产要素的流入,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繁荣,而西部却越来越低迷。中部经济有“凹陷”之忧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沿海发展战略和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经济凹地”,十六大后又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和改造”的方针,中部地区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中部地区农业比重很大,农村人口过多,由于靠农业发展的出路越来越窄,而制造业又没有出现由东部向中部转移的梯度效应,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经济振兴的新形势下,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国内与国外的压力会加大,“经济凹地”有可能会加深。地方割据现象仍比较严重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各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或以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如区域间为争夺紧俏资源而展开的资源大战;构筑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垒;互相实行资源、技术、人才、商品的垄断和封锁等来保护本地区的利益。不仅造成了流通渠道堵塞,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而且使地区、行业、企业间的优势无法互补,造成资源浪费,并最终导致竞争、开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难以形成。目前,各地区进一步扩张面临的共同障碍,是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融合。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和地区结构趋同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一是重复建设,这不仅出现在价高利大的产业领域,而且在基础设施领域尤甚。二是在开放引资上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外贸出口上竞相压价,导致过度或恶性竞争,甚至区际联系还要小于与国际的联系。三是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加速扩大的地带间经济发展差距,加大了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兴地富民”的客观压力,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投资上置全局性资源浪费、生产能力过剩而不顾,低效益、低水平地重复引进、生产、建设,从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不断加剧。这不仅抑制了地区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丧失了地区分工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我国城镇化仍然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目前,我国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突出地表现为城镇“大的太大、小的太小、缺乏中间环节”。中国不乏500万人乃至上千万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但这些大城市都已经面临比较严重的“城市病”困扰;而众多的建制镇和集镇规模太小,显示出破败的态势;中间规模的城镇数量严重缺乏;人口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转移和流动缺乏必要的选择和过渡环节。不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不足对不发达地区而言,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优惠政策也没有绝对的优势,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不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落后,缺乏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人才缺乏,科研经费不足,使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环境生态破坏,影响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提条件,而可持续发展更好推进环保工作的进行,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威胁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原因分析总的来说,工业化程度低,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诱因;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区域经济差距扩大化的主要原因;而市场化进程中各地区利益的趋使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下面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详细的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宏观原因--历史因素东南沿海一带凭借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较早接触西方文明世界,吸收西方文明较早,思想较为先进。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东南沿海地区由此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东南沿海地带成为了全国的工业集中区,区域经济由此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受东南沿海地带的影响,加上先天的交通地理优势,以青岛、天津为主的东部重工业开始发展,形成了东部重工业基地。至此,形成了整个东部沿海带。另外,又由于中西部基础设施不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加之政府财政有限,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依然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宏观原因--自然条件因素自然条件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作用包含两个方面:一为自然环境,二为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自然条件的差异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分布。第二,自然条件的不平衡影响区域的空间结构布局。第三,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来看,自然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无可替代的自然物质前提,造就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第四,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影响力,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宏观原因--市场因素市场是在一定的空间和地域中存在的,但是市场的作用却远远不受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市场作用的这一特征对区域经济产生了多方位的影响,由于各区域条件千差万别,供求作用不尽相同,这势必导致区域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市场的多元结构在沟通区域间生产要素流通渠道、适应区域经济多层次发展要求、多方位牵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由于区域差异的客观存在,而对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产生影响。另外,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变化节奏的加快,使市场活动呈现多变特征。宏观原因--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社会生产的主体因素,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加大劳动力投入力度,包括增加劳动者人数、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等,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的产出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包括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等,从而达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劳动力在一定地区和部门间的合理流动来实现其充分、有效的利用。劳动力在区际之间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劳动力资源分布存在区域差异,这成为影响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微观原因--区位因素东部地区靠近海洋的地缘优势为其进行对外开放、交流、合作提供便利条件。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时期,海洋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海运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即便是空运比较发达的现代社会,海运还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东部沿海地区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对外经济交流的前沿阵地。在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经济交流,国际分工协作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微观原因--资本与技术因素资本因素对于社会生产来说不可或缺,没有资本因素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资本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资本因素包括原有资本(即固定资产)和新增投资两部分,资本因素主要通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资本投入,以及提高资本产出比率等方式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作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了生产工具的性能,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者的素质。而且,技术因素的大幅改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微观原因--体制政策因素中西部地区在经济体制和政策上与东部沿海地区有所差别,中央政府对东部沿海地区在上有所倾斜。在体制方面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间不同;二是由于优惠政策,东部沿海很多地区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国家赋予其很多项目审批权限,在外贸出口、吸引外资等方面给予便利条件。通过制定特殊政策给予东部沿海地区体制上的照顾;三是地方政府执政方式的转变方面。由于接受西方发达国家文明成果比较方便,东部沿海的很多地方政府大胆吸取先进国家的执政理念,弱化政府的管理职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政府职能的转变更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对策建议(一)加强东、中、西部区域企业合作,实现协调发展;针对特殊地区给予特殊政策;转变政府职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