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民风民俗曲艺歌仔戏:
歌仔戏,是20世纪初叶发源于漳州的传统戏曲,故亦称之为芗剧,后传到台湾并得到进一步发扬,“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话表达就是“小歌”),歌仔戏以掺杂文言的闽南语为主,让社会大众也能接触文雅词汇或忠孝节义故事,成为早早期闽南地区和台湾社会重要娱乐活动之一。进香
进香始于周朝,周人生烟以祭天,称着“烟”或者“烟祀”。这种祭祀制始于周文王。“烟祀”一是点火生烟,二是烟气为香气。以香烟祭神,就是后世所谓的“烧香”。汉武帝对中国香事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武帝为求长生,是神就敬,打破以往“香祭祭天”的垄断,使香进入生活日用。就在这一时期,产自西域(中东阿拉伯半岛一带)的真正的“香料”也传入了中国(所以,“丝绸之路”也称为“香料之路”)。由于有了真正的香料,使汉武帝时的香事变得格外繁盛,而且香具应运而生,中国第一个香炉也发明出来了,称为:“博山炉”。从此,中国的香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进香:厦门小吃五香条是福建闽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汉族小吃之一。用一种专门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荠、葱等,包成如春卷状,再放下油锅炸成焦黄,切成几段,蘸佐料进食,香、酥、脆、鲜,妙不可言。从具有传统特色的小吃名点,逐渐演变为精制、高档的菜肴跃上正规宴席,登上大雅之堂,是闽南地方,婚宴、喜宴、过节餐桌上必上的一道菜。其中以石码五香为最佳口味。五香条
沙茶面是厦门的著名小吃,属于闽菜小吃。厦门是个较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舶来品,沙茶就是一种。沙茶始源于印尼,也有来自马来西亚一说。沙茶原本应读作“沙嗲”,到了饮茶成风的厦门人嘴里,便顺口叫做“沙茶”,这“茶”是厦门方言的“茶”,与普通话的“嗲”谐音,随着沙茶名声的远扬,沙茶便成了眼下普通话读音的“沙茶”了。沙茶面土笋冻
土笋冻是发源于福建泉州及闽南地区的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汉族传统风味小吃。如今流行于整个闽南地区,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相传发明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禁忌×服装禁忌
厦门人忌穿全身黑色或白色的衣裳,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等喜庆的日子,更是忌讳穿纯白、纯黑的衣服。反之,参加丧葬或服丧期间,禁忌穿着红装、彩服、花衣裳,否则会受到众议和谴责。饮食禁忌1.厦门人在吃饭后,碗里不能留下饭粒,否则,小孩要受到长辈的指责;大人或是客人,也会被认为“没教示”。2.忌用筷子敲碗,因只有乞丐才用筷子敲碗挨家讨吃。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茂名市2025届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24年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林芝市重点中学2025届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成都市川师大附中2024年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中国水分检定仪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2025年中国考勤机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可行性研究报告7
- 移动式箱式变电站项目数据分析报告
- 中国工业机械电动执行器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开题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
- 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真题
- 雨季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 DB32-T 4165-2021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投标方案
- 疗愈人心的创业:90后打造“青年养老院”
- 支付合规性评估方法探
- 2024年个人与公司走帐协议书模板范本
-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2024年初中生物教师进城选调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套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