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强新政_第1页
第三章自强新政_第2页
第三章自强新政_第3页
第三章自强新政_第4页
第三章自强新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从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1894年甲午战争第三章:自强新政:晚清改革的成效与失败第一节洋务派与洋务思潮(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李鸿章曾国藩(4)前提条件——慈禧的暂时支持——总理衙门的推动——汉族官僚积极执行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9世纪60年代(1)主持者——洋务派(中央奕䜣文祥/地方)此外还有一批关心时局的知识分子,如冯桂芬、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等。(2)局面:内忧外患: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二、洋务思潮(1)目的:学习西方、富国强兵。是在朝洋务派官僚和在野的爱国改革派共同参与、上下呼应、左右逢源的一种学习西方、谋求富国强兵之道的社会思潮。(2)主要内容1、倡“古今之变局”论,主战借法自强。传统:天不变,道亦不变、华夷之辨李鸿章: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千古变局,庸妄人不知,而秉钧执政亦不知,岂甘视其沉胥耶?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864年,王韬在《代上苏抚李宫保书》中提出“变局论”,他说:“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海舶估艘,羽集麟萃……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王韬是“变法自强”口号的首倡者,他呼吁把办洋务作为中国“振兴自励之机”,“奋发为雄”,指出“盖洋务之要,首在借法自强。”李鸿章强调:“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鹜空文,绝无实际。”此外,不仅薛福成、郑观应、陈炽、陈虬、何启、胡理垣等早期维新派一再申论“变法”,就是郭嵩焘、曾国荃、丁日昌、刘铭传以及奕等洋务派官僚也主张“力师西法”,以求自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李鸿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论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2、鼓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孔孟之道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西学:西方的生产技艺,可以用来巩固封建统治的手段和工具。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中提出,“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以挽回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19世纪70~80年代,早期改良派曾提出“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口号,主要目的是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反对顽固守旧。到了19世纪末,发生了尖锐激烈的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之争。守旧的封建顽固派坚决反对西学,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事物都采取仇视和排斥态度。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则积极提倡西学,认为中国不但应当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更要效仿它们的议院制,改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张之洞强调“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表面上是要“新旧兼学”,实际上是站在旧学、中学一边,反对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伦理学说。3、认识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对西学的初步认识,一定程度否定了“华夏中心”的意识,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真正实践,为洋务运动营造了氛围;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中国体制,无法真正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违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定律。

军事工业(军器)设立学堂出国留学(人才)民用工业(交通\资金\燃料)第二节创办新式陆海军军事近代化经济领域思想领域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李鸿章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同虚设,星驰飙举,无足当之。……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左宗棠通过以上两则材料分析洋务派发展军事的目的是什么?(1)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明白了必须“师夷长技”才能制夷。(国防需要)(2)在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中,清地方实力派认识到了西式武器的威力,决心引进仿效。(镇压国内民众起义的需要)(3)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把向海外发展作为最高国策,清很早就认识到日对中的威胁。(加强中国海防的需要)一、原因(1)建立近代军事工业共21所。国外购设备、雇工人,西方模式组织生产,国家资本主义;官僚气息浓厚,贪腐严重。(2)练兵,即训练新式军队。洋枪洋炮西式训练,洋枪队、练军(3)建立近代海军名称时间地点创办人用途安庆内军械所1861安庆曾国藩仿治洋枪炮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5上海李鸿章综合性军事企业,制造武器弹药轮船附设翻译局金陵制造局1865上海李鸿章供应淮军枪炮弹药福州船政局1866福州左宗棠制造修理船舰,附设船政学堂1884毁天津机器局1867天津崇厚李鸿章供应淮军枪支弹药1900年毁汉阳枪炮厂(湖北)1890汉阳张之洞设备最新舰队防区长官北洋舰队山东直隶奉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南洋海军江浙海域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福建海军福建台湾闽浙总督1874日军侵台引发安庆安庆内军械所福州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上海1865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军事工业西安机器制造局西安湖北枪炮厂汉阳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造船厂福州船政局建造的“建安舰”近代军事工业的特点和性质第一,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的性质。第二,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第三,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生产方式雇佣关系价值规律所有权:官办官有管理方式雇佣关系原料燃料技术同时要注意:运营经费均由政府拨款,原料、产品均统一调配外国近代海军旅顺威海卫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1)清军事改革受地方实力派的操纵,背后受到奕訢的支持,改革的方向、规模、效果受中国政局、洋务派思想认识和统治阶级矛盾的制约,既没全国统一的规划,也缺乏长远的目标,“急功近利”,虎头蛇尾,影响了改革的实效和发展的后劲。(2)既注意到了武器装备的更新,又认识到了军事人才素质的更新,向国外派了大量学习军事的留学生,还创办了很多武备学堂,但和引进的武器装备相比,军事教育远远落后,使先进的武器装备得不到有效发挥。(3)由于洋务派军事改革急功近利,造成军事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武器装备以引进购买为主;耗资巨大;未形成独立发展的军火工业的能力。(4)在洋务军事改革中,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存在大量腐败,严重影响了改革的成效。军事改革的特点:历史作用(1)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反侵略能力,对外来威胁产生了一定的威慑作用。(针对日本)(2)有利于镇压国内民众起义;(3)有利于中国军事近代化,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人才。(海军将领)(4)使中国出现了近代机器工业,出现了新阶级,揭开了近代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序幕。1、原因2、内容3、特点4、历史作用第三节洋务民用企业与商办企业的产生一、原因(1)军用工业发展的影响和需要;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了财政、运输、原料等困难,企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取得利润来缓解。(2)受外资企业的影响和刺激。辟利源、裕经费;(3)具备一定的经验、技术、人才等基础,能够开办民用企业。(1)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事业:航运(轮船招商局)、铁路(唐胥铁路)(2)建立近代企业:煤矿业(1875基隆煤矿第一座、开平煤矿最有成效、漠河金矿、青溪铁厂、汉阳铁厂最大炼铁厂、纺织业)(3)开办近代电迅事业:电报业(1879大沽至天津线,1880电报学堂、电报总局,共建设44条)邮政(1878)二、主要内容民用工业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上海太平洋汉阳开平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吴淞铁路吴淞铁路从上海起到吴淞镇止,长14.5公里,轨距762毫米,轨重每米13公斤,于1876年建成,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条营业铁路。这条铁路是英国怡和洋行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建的。清政府以285,000两白银于次年赎回,并于1877年10月拆除。吴淞铁路“天朝号”蒸汽机车/u23/v_NDk0MDY4MjA.html

唐胥铁路:自唐山起至胥各庄(今丰南县)止,全长9.7公里。采用1.435毫米的轨距和每米15公斤的钢轨,于1881年建成,为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是为了开发开平煤矿,在清政府洋务派主持下,由开平矿务局负责集资修建。1886年,成立开平铁路公司,收买唐胥铁路并独立经营。开平铁路公司是中国自办的第一个铁路公司。1887年,唐胥铁路展筑至芦台,1888年展筑至天津,1894年天津至山海关间通车,改称津榆铁路。/u23/v_NDk0MDY4MjA.html唐胥铁路上马拉车运煤1888年唐胥铁路展筑至天津,清政府洋务派李鸿章等巡视并主持通车仪式。路方特备花车一辆供来宾乘用。二十年代的天津电报总局电报设备(1)仍然操纵在地方实力派手中,没有中央的统一规划,改革范围、效能有一定局限。(2)所创办的企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办经费、产品销售、生产目的、雇佣关系),因此清朝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经济的资本主义经济成份。(3)主要形式是官督商办,是当时中国社会环境的产物,开创期间起积极作用,洋务后期起消极作用。(出现很多“长官意志”违背了经济规律的现象,官僚性)(5)洋务派的经济改革和封建经济是对立的,与外国资本主义也存在矛盾关系,因此在改革中,发展充满了艰难和曲折。(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三、特点(1)使中国经济走向了进步,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飞跃。(2)并未完成经济的近代化,且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内部矛盾和洋务派自身素质的低下,中国的经济未完成新旧更替,延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4、历史作用1、原因2、内容3、特点4、历史作用第四节近代教育的开始一、原因(1)培养能够掌握外国语言文字的外交人才。(2)培养适应洋务事业需要的各方面技术人才。1、在国内建立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军事学校2、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二、主要内容京师福州上海天津福州船政学堂湖北自强学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第一所外国语言学堂;第一所学外国新式科学技术的学堂;第一所海军学校;第一所陆军学校;第一所通迅学校;第一所医学院;现在的武汉大学;第一所小学,现上海交大;第一所大学;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医学堂天津中西学堂南洋公学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7月8日年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容闳提议,曾国藩、李鸿章合名奏请。1872年实施,第一批30名,后三年每年派出30名,至1875年止,共120名;。1881年因顽固派反对撤回。据笔者初步统计,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如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总之,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撤回原因:西化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当时,耶鲁大学的22位留学幼童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二人顺利完成学业。容揆和谭耀勋抗拒召回,留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学业

酷爱运动的“留美幼童”组成了一支“东方人棒球队”。后排左起:蔡绍基、钟俊成、吴仲贤、詹天佑、黄开甲;前排左起:陈巨溶、李桂攀、梁敦彦、邝咏钟。

耶鲁大学学生黄开甲三、特点(1)是洋务派花钱最少的洋务事业,反映出清朝洋务派对教育改革、对人才素质的更新缺乏重视。(军事5000万两,民用2000万两,教育无准确数字,最多一次1872年准备了120万两)(2)清朝的教育改革是重视应用教育,轻视基础教育,导致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3)清朝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这对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有积极作用,但对人才素质的提高有阻碍作用。(1)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培养了中国最早的西学人才,推动了国内一部分人素质的提高,开了新式教育之先河。(2)清朝的教育改革促进了中国一部分人的思想解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启萌运动。(江南制造总局设翻译馆,译出许多西方著作。)(3)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却没有完成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四、历史作用洋务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新的东西?1、改变了中国军队专恃刀矛等原始武器的落后状态。2、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使近代化的机器大生产开始在中国确立。3、兴办新式学堂,促进中国近代教育的变更。4、传播了近代的科学文化和企业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5、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6、发展了工人阶级队伍-----迈开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第五节新兴社会力量1、19世纪6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官僚、买办、地主、商人2、19世纪四五十年代,无产阶级出现:通商口岸(1)普遍性:与最先进生产方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2)与农民结成天然同盟(3)分布高度集中,有利于组织和团结起来;(4)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三座大山压迫:帝官封)3、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起,新知识分子群体出现。(洋务企业中的技术、管理人员;新式教育下的学生和留学生;外人在华文化机构中工作和参与办报的华人)新的价值观念,成为维新思想产生的基础。三、结果:1、破产——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2、破产原因分析:(1)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2)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3)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4)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符(根本)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先预料到各种需要而定一个建设计划。------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才能生效。近代化的军事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曾国藩等洋务派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他们为什么不彻底呢?一部分因为他们自己不要彻底,大部分因为时代不允许他们彻底。他们不能完全了解西洋文化是自然的,可原谅的,他们对西洋机械十分佩服,十分努力要接受,对西洋科学相当尊重,且知道科学是机械的基础。但他们自己毫无科学机械常识,此外更不必说了。他们觉得中国的政治制度及立国精神是至善至美,无须学西洋的。事实上,他们的建设事业就遭了旧的制度和旧的精神的阻碍。

——蒋廷黻fú

:

《中国近代史》

洋务运动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裕强大起来。更重要的是,洋务派培养的一批近代人才,学习了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而且把这些思想进一步在中国传播,这不仅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而且为以后中国资产阶级的活动,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光绪帝朝组织进行的维新变法,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中国的资产阶级最后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可以说,洋务派培养的这批人才实际是清王朝的掘墓者。达成的共识:第一、洋务运动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第二、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既存在反动与消极的一面,又存在进步与积极的一面第三、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洋务派的头面人物功过是非第四、洋务运动是个错综复杂的矛盾体六、甲午战后清政府挽救危机的举措1、编练新兵2、发展工商业3、发展教育:设立学堂、书院改制第七节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梁启超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公车上书康有为

一、康有为1、号长素,广东南海人,自幼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青年时代曾游历香港、上海等地,目睹了资本主义的文明,初步接触到西方文化。在中法战争后,眼看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的软弱,他开始有了变法图强的要求,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回家乡后,他在广州开办了万木草堂,招徒讲学。康有为(1858-1927)2.康有为及其维新思想

康有为是近代一位性格鲜明的人物,有“南海圣人”之讥。其性格最显著的特征,一是非常自信,甚至近乎自夸、自傲;二是自信有非凡智力,足以成圣成贤,为人类做一番大事业,甚至不惜为此而走极端,近乎蛮横;三是具有强烈的“天命观”和历史使命感;四是对生命、对生活享乐的追求。可以说,作为政治改革家,他的思想追求是趋新的;而作为生活中人,他的情感、观念世界和生活准则又是传统的。3、设立学堂、聚众讲学。万木草堂。

1888年12月10日,31岁的康有为利用再次赴京参加顺天乡试的机会,上书请求变法。1891年,应陈千秋、梁启超等人之请,他在广州长兴里授徒讲学。其讲学内容主要是“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取万国以比例推断之”今文经学古文经学隶书所写蝌蚪文、大篆等写成尊孔子尊周公五经为孔子所作孔子述而不作,言而好古重春秋公羊传重春秋左传、周礼主张微言大义,附会阴阳五行主张训诂,繁琐考据、主张古代典章制度4、1891《新学伪经考》:着重从经学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的“古文”经学展开猛烈的攻击。

康有为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如《周礼》、《逸礼》、《古文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因此都是“伪经”。而刘歆制造伪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王莽篡夺西汉的政权、建立国号为“新”的朝代,所以古文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只能称之“新学”。

清代的今文经学家刘逢禄、龚自珍、魏源、邵懿辰等早就对刘歆及一些古文经传发动过攻击,清末的廖平更撰《古文学考》、《知圣篇》、《辟刘篇》,主张今文经是孔子的真经,古文经是刘歆篡改过的,而康有为继承和发展了廖氏的学说,对所有古文经进行彻底的否定和批判,在学术上,攻破了古文经学“述而不作”的旧说,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打击了“恪守祖训”,不愿变法的封建顽固派,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作了舆论准备。

5、孔子改制考

关于“三统”(也称“三正”)说、“三世”说西汉时的《尚书大传》中即有论述,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班固等纂集的《白虎通·瑞贽·论三正之义》中皆有发挥。其大意是,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个“统”,它是受命于天的,得天命者即获此“正统”。旧王朝失人心、违天命,便由另一个新王朝来“承应天命”,取而代之。新王朝也因此要“改正朔,易服色”。朝代更替,实为“黑”、“白”、“赤”三统的循环,如夏为黑统(人统),商为“白统”(地统),周为“赤统”(天统)。因而,三代制度各有因革损益,在历史循环中有变革,以应“天命”。

“三世”说源于春秋公羊学。《春秋公羊传》解释隐公元年“公子益师卒,何以不日?远也。所见异辞,所传闻异辞”。《春秋繁露·楚庄王》将其发挥为,《春秋》一书所记鲁国12位国君的历史,分为“所传闻”(隐、桓、庄、闵、僖)、“所闻”(文、宣、成、襄)和“所见”(昭、定、哀)三世。孔子笔削《春秋》时,以年代远近分别采取不同的笔法,“微其辞”、“痛其祸”、“杀其恩”。东汉何休解释《公羊传》时,又分别称其为“太平”(大同)、“升平”(小康)、“衰乱”三世;并认为社会历史由古到今的发展,即是由“衰乱”到“升平”,再到“太平”的演变过程。在无形中,表现出一种原始的历史进化论观念。康有为接受了“三统”、“三世”说,并加以改造和发挥,将“三世”解释为人类历史上三种不同制度(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的社会以及依次演变、递进的过程。6、公车上书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平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1],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根据传统的历史学教材所载:反对者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后,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严复、谭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传维新思想。“公车上书”提出了四项解决办法: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富国、养民、教民)。康有为指出前三项还只是权益应敌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

虽然,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都先后失败,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2005年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茅海建先生在《近代史研究》第3期和第4期上发表《“公车上书”考证补》,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及其已公开发表过的档案文献,从政治决策高层的角度,重新审视公车上书的背景、运作过程及其影响力。其观点是:“公车上书”是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由政治高层发动、京官组织的上书,其数量多达31件,签名的举人多达1555人次,且上书已达御前;另一个是由康有为组织的18行省举人联名上书,那是一次流产的政治事件。而且康有为组织的18省联名上书,并不是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由此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并且对“公车上书”进行了进一步的审视和研究。二、梁启超与《变法通议》

梁启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青年时期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是康有为的学生,曾就学于万木草堂,深受维新思想影响,是康有为的得意门生和得力助手。后任《时务报》主笔时,写了《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君政民相嬗之理》、《说群》等文章,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朝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

成绩最显著。三、谭嗣同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湖南浏阳人。少时博览群书,并致力于自然科学的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1898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

谭嗣同把自己的书信、文稿交给梁启超,要他东渡日本避难,并慷慨地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是我国历史上实至名归的维新志士。

四、严复与《天演论》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诸多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己任。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虽然如此,其立身行己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2.民族危机

“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康有为

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于是先是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到1898年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第八节、百日维新一、前期

(1)主要事件

1898年1月,康有为写了“上清帝第五书”,警告说,若不及时变法,革旧图新,“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并提出变法之上、中、下三策:上策“采法俄日以定国是”;中策“大集群才而谋变政”;下策“听任疆臣各自变法”,未能上达。

1月29日,康上《应诏统筹全局折》(“第六书”),论证了变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根据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向光绪提出变法维新的三条纲领:大集群臣以定国是;设对策所以征贤才;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此折是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基本纲领。其实质是依靠皇权,吸收维新派参政,自上而下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改革,逐步建立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政体。日本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1898年4月12日,利用各省士人进京应试的机会,倡议成立保国会、制定《保国会章程》三十条,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总会,各省、府、州、县设分会。由于顽固派的攻击,到5月底,便停止活动。

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决心变法。

6月16日,召见康有为,讨论变法的方法、步骤,命康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

9月5日,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4人为军机章京。负责起草变法的上谕,“参与新政”。2、帝党后党之争实力对比悬殊P1033、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论战的作用:

(1)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2)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传播开来。

(3)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及维新思想的传播

新政从6月11日—9月21日戊戌政变止,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此期间,维新派和赞同变法的内外大臣给皇帝上了数百道奏章,以光绪名义颁发的新政诏书、谕令共200多道(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二、过程: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2)经济方面:

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3)军事方面:

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制造军火采用西洋兵制,精练陆海军练洋操,习洋枪等。(4)文化教育方面:

创设京师大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纸,准许自由组织学会。1898年6月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