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者心态统摄朗读的形象性和逻辑性-以《月光曲》为例_第1页
以作者心态统摄朗读的形象性和逻辑性-以《月光曲》为例_第2页
以作者心态统摄朗读的形象性和逻辑性-以《月光曲》为例_第3页
以作者心态统摄朗读的形象性和逻辑性-以《月光曲》为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作者心态统摄朗读的形象性和逻辑性 以《月光曲》为例读以书面语为依据,但由于书面语和口语朗传播方式不同,传播技巧、方法、效果有着很大差别。因此,朗读不是简单的“见字出声”,需要掌握一定技巧,其中一项重要技巧是以作者心态把握形象性和逻辑性。这种技巧在散文、记叙文等含有大量描写手法的文体的朗读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为例予以说明。―、朗读的形象性形象性是指朗读应透过文字感受到其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引起内心的反应,并通过直观可感、高低强弱虚实长短变化的声音予以表现。否则,朗读将表面化、肤浅化。首先,通过想象和联想,产生内心体验,再现文中场景。这是朗读形象性的基础。如果内心缺乏形象,那声音形式将是无本之木。书面语是抽象的文字符号的排列,缺乏表情性。文字须先引起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时空知觉、运动知觉等感知,读者才能真切地“感触”到文字所描述的事物。如“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要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的环境氛围。“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可是眼睛失明了”,要真切地看到贝多芬进入茅屋内所看到的兄妹俩清贫的家境,包括烛光的亮度、旧钢琴的位置、姑娘的面容等。想象和联想是调动、引发感情的心理驱动力。课文展现的世界无限,而个人的实践却有限,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超越有限的经验,体会无限的内容。在感受体验中,实词,特别是起修饰限定作用的形容词、副词,如“幽静”“微弱”“旧”“十六七岁”“清秀”等,其形象性对激发具体形象的感受具有直接指导作用,须尤其重视。同时,在对文字的感受中,视觉和听觉处于支配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中,80%~9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听觉次之。因此,画面感是形象感受的核心。此外,形象感受还须综合感知。人体的各种感官,包括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协同工作,具有统一协调性。因此,在形象感受中,各感觉须互相渗透、统一协调。如“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以视觉为主,同时又兼有触觉、听觉等。其次,将内心体验外化于声。对文字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将其中的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不一定。想象和联想形成的形象只是脑海中的幻觉,语言需要具备一定的表现力,才能将缥缈的幻觉形象转化为可感的声音形象。如“秋天”“幽静的小路”,应该用稍缓、稍轻、稍虚的声音,才能表现出秋高气爽、清净安谧的氛围。口语具有音高、音强、音长、虚实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及其综合运用,需要通过朗读的学习和训练才能灵活、有效地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古人说的“语有尽而意无穷”“心中有、嘴上无”,主要是由于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朗读训练,声音缺乏表现力造成的。再其次,形象性须适度夸张。个人监听自己说话的声音不同于实际传播效果。个人监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由头部肌肉和骨骼传导至内耳再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形成的。而实际传播中,自己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声波震动引起他人鼓膜震动,再进入其中耳、内耳并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形成的。由于固体传播效率高,所以自己监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在强度、响度、亮度等方面都大于实际传播效果。因此,常常出现自己感觉表达到位了,实际上效果却不理想的情况。这就需要在想象和表达过程中适度夸张。如第9自然段描写的海上明月图的朗读,可以将大海想象得更为波澜壮阔,将月亮想象得更大更圆,以调动更大的声音力度和变化幅度,以达到更好的朗读效果。当然,夸张要把握好度,过犹不及。二、朗读的逻辑性字词表达的意思有限,因此需要造句组段成篇,才能表达丰富完整的内容。文章的逻辑性指字词间的组合关系,是将文字串成起承转合、环环相扣的整体的结构性链条。书面语的逻辑关系由字体、标点符号、换行等方式呈现。朗读中,则通过停顿、连接、语气等方式呈现。由于声音具有一维线性、稍纵即逝的特征,所以朗读对逻辑性有着比书面语更为细致的要求。首先,读清层次。层次是文章文字序列的布局和结构。文章句段须进行分析整理、归并、划分,联系紧密的自然段归并为一个部分;而在一个自然段内,则依据句子的疏密程度划分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部分、层次大意,才能提纲挈领,对文章布局了然于胸,读清文章的脉络,将句子读得“归堆儿”“抱团儿”。否则,语言的逻辑链条就会模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就会散乱一片。如《月光曲》可分成四大部分。这四大部分之间应有足够的停顿。每个部分的语气、节奏也有所不同。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语速音高适中。介绍性语气。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介绍贝多芬听到茅屋内的琴声和对话。声音稍虚,体现回忆。叙述性语气。第三部分(第4〜7自然段):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声音转实。对话性语气。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和兄妹俩由听曲产生的联想。声音渐强,节奏渐快。其中,第9自然段是课文重点,可以详细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月亮从初升到升高的三个不同阶段。景象不同,语气、节奏须渐强、渐明。第一层次(皮鞋匠静静地……洒满了银光):月亮升起,微波粼粼。声音轻出、舒缓。第二层次(月亮越升越高……轻纱似的微云):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声音逐渐增强。第三层次(忽然……朝着岸边涌过来):月光照耀,波涛汹涌。声音骤起、高昂激越,节奏渐快。其次,读准标点符号。段落、层次、篇章,由一句句的话构成。标点符号体现了句子内部和句子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思想态度。在朗读中,标点符号是停连、语气等技巧的重要参考。不同的标点符号有着不同的停顿时长、语气等要求。一般说来,句号、问号表示一句话完成,停顿时间最长。其中,句号表示陈述,句尾平稳稍降。问号、叹号情况比较复杂。如,“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问号表示疑问,语调较高、上扬。“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这是包含着惊喜和期待的推断,句尾不能升得过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这是自问自答,语气肯定,问号上扬幅度也不应过大。逗号表示一句话尚未说完,停顿时间较短,语气要连贯。如“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语气连贯,其中两个逗号停顿时间都不能长。冒号表说明,根据内容需要,停顿时长介于句号、问号、叹号与逗号之间,声断气连,语势不坠。“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顿号停顿时间不能过长,语气不断、不落。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内容尚未说,停顿的时间较长,语气徐缓、意犹未尽。“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省略号停顿的时间长,语气舒展,以表现出由音乐引起的海上风高浪大的画面想象。书名号表示对著作名称的引用,其中引用的著作名称,通常以放慢语速、拔高声音的方式表示。如“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月光曲”三个字须提高音量、放慢语速。当然,朗读中还须从内容出发具体设计对标点符号的表达,不能完全被标点符号羁绊和禁锢。“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句中用的是逗号,但由于刮大风、卷巨浪几乎同步进行,在朗读中应缩短停顿时间,以气不断、声稍挫的顿号连停方式来处理,才能将海面风高浪大的宏大景象表现出来。再其次,读清句子的语法关系。课文中的句子大多结构完整。汉语完整的句子结构是:(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基本的句子成分,即“主干”。定语添加于主语或宾语前,状语和补语分别添加于谓语前后,以将语意表达得更具体、明确、丰满。这样细致的语法关系,书面语中一般没有表现,但在朗读中都需要通过顿挫、重音等予以展现。如“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兄妹俩”是主语,“陶醉”是谓语,“被美妙的琴声”是状语。朗读时,在“兄妹俩”后面应有极为短暂的顿挫,以区分主语和谓语。同时由于状语修饰限定、明晰语意的作用,须将重音落在“美妙”上。可见,由于课文归并、标点符号和语法结构的不同,停连、重音、语气也将不同。只有通篇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通过朗读技巧予以表现,才能将文章的逻辑性读清楚。三、以作者的心态把握全局朗读一方面要有形象性,读出文字本身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要有逻辑性,读出文字序列的顺序结构。如果缺乏形象性,朗读将干瘪呆板;如果缺乏逻辑性,朗读将思路不清。而如果形象性过强,干扰了逻辑性,将支离局部与整体;如果逻辑性过强,干扰了形象性,将无法做到生动感人。形象性的扩展与逻辑性的序列须辩证统一。因此,在厘清文章脉络、深入理解感受文章的基础上,还须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构思意图,以作者的心态把握全篇中心思想,在重点语句、重点段落上突出形象性,兼顾一般语句、一般段落的形象性。这样才能将文中的形象条分缕析、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地外化于声,从而有效表达出朗读目的。《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谱写这首钢琴曲的传说,目的是表达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人民对他的爱戴和怀念。文章将写实与联想相结合,写实中又大量采用环境、对话描写,景美情深。在读清故事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思想,在重点段落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再现当时的真实场景,才能读出文中描绘的真情和画面。第一部分是背景介绍,无须详细展开,但语气中要带有悬念和期待,以引出后文。第二部分中对幽静环境的描写,不是本文重点,点到即可,无须详细展现。“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正”“他”须放慢强调,以说明故事的起点,即贝多芬寻声探访、寻找知音。“传说”是最能体现人民群众真实想法的流传于民间的故事。贝多芬热爱劳动人民的高尚情怀让这个美好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这部分,兄妹间的对话侧面烘托了贝多芬对贫穷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朗读时须化为人物,读出哥哥的内疚和妹妹的善解人意,但在语气上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喧宾夺主。第三部分描写贝多芬与兄妹俩的对话,直接体现贝多芬和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这是本文的重点。在对话处理上,不仅要化为人物,读出人物内心真实情感,做到“神似”,还要着重突出强调。如“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语气中须寄予贝多芬对知音的感激与同情。“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要读出由衷的称赞。第一个“您”,字音拉长,表示推测;第二个“您”,语音短促,表示推测后的判断,语气肯定。“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语气热情肯定,表现贝多芬对兄妹俩的真诚关心,体现出贝多芬的人格之美。第四部分中的第8自然段为第9自然段铺垫,声音须稍缓、稍虚。第9自然段介绍《月光曲》的听觉美感,间接写出了贝多芬对兄妹俩的帮助,也是课文重点。“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一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