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与教学应对_第1页
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与教学应对_第2页
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与教学应对_第3页
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与教学应对_第4页
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与教学应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与教学应对摘要:语文要素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排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基于对3〜6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编排的解读,针对现实教学中出现的误区,论述了语文要素的教学应对:聚焦、精准、实践、建构、平衡、审美,促进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关键词:语文要素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语文要素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排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建构教材体系结构的基石。统编教材3~6年级围绕语文要素进行单元编排是其一大特点,准确理解和把握语文要素,是用好统编教材的关键。本文将对侧重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进行解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其教学应对。一、语文要素的编排与呈现按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的观点[1],语文要素主要指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如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等。这些语文要素在编排与呈现方式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语文要素的单元统领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教材在每个单元前编排单元页,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语文要素,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呈现方式一般为:单元页的导语明示语文要素,课文学习语文要素,《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梳理语文要素的学习要点,“口语交际”“习

作”迁移运用语文要素,由此形成环环相扣、相互配合的紧密型单元整体结构。这种单元编排在阅读策略、习作单元中更为明显。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结合课后习题练习预测,《不会叫的狗》运用预测策略进行阅读、预测结尾和独立预测,“交流平台”梳理总结预测方法,习作中的创编故事是对预测策略运用的延伸与提升。又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专题单元,《海上日出》按照景物变化来写景物,《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顺序来写景物,“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都围绕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来进行编排。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语文要素都在单元中起着统领作用,如有的单元语文要素不一定就是对习作或者口语交际的统领,因为它们本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系统性。比较典型的有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其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但《七律•长征》、口语交际《演讲》与这个语文要素的关联就不是很大。此外,有些单元的古诗词、阅读策略单元里的习作,也多与阅读的语文要素没有关联,教学时不必强求融合和体现。(二) 语文要素的课文分解大多数单元的语文要素体现在课文导语和课后习题的要求中。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单元中的四篇课文围绕复述故事进行了不同方法和角度的分解落实,如表1所示。(三) 语文要素的关联螺旋单元语文要素课文课后习题要求单元语文要素课文课后习题要求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借助表格复述故事《方帽子店》用自己的话复述意想不到的部分《漏》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复述故事《枣核》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表1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要素及课文有的单元,语文要素不止一个,但彼此是相关联的。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两个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一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一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想一下,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中是不是可以更好地“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呢?又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两个语文要素,一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一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试想一下,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后是不是能更好地体会人物品质呢?同一语文要素在不同年级、册次中也有不同体现。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例。四年级上册的要求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下册的要求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年级上册的要求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六年级上册的要求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六年级下册的要求是“了解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可见,“把握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贯穿四到六年级,从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再到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实现从学习到学会、从一篇到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把握的习得过程。二、语文要素的表述与解析为深入理解和把握语文要素的内涵和目标要求,笔者采用布卢姆的知识分类和认知维度进行梳理,发现这些语文要素的表述都包含一个行为动词和一个名词,行为动词描述预期的认知过程,名词描述期望学生将要习得或建构的知识。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图1)。图1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要素目标分类综观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行为动词,有“了解、体会、感受、运用、把握、理解、明白”等,暗含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与单元语文要素所要达成的学习程度,为语文要素的教学提供了清晰指向和目标边界。笔者对此进行了梳理(表2)。从表2可以看出,小学语文统编教材3~6年表2小学语文统编教材3〜6年级单元语文要素分类(部分)认知维度行为动词语文要素举例记忆/回忆积累三上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理解了解三下四上了解,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明白三下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理解三上六上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三上语句三下四上四下的奇妙六上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感受童话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初步体会、体会)三上三下四下初步体五上静态,五下体会,六上围绕六下文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抓住关键词句,本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的苗写和动态描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物的内心;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体会文章是怎样中心意思来写的。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体会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应用概括三下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运用(学习运用、尝试运用、运用)三上三下四下五下六下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学习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把握四上四下五上六下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注意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了解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整理六下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分析猜想三上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试着解决四上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评价交流感受六下节交流了解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充感受。创造创造性复述五上: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级语文要素的编排和表述有如下特点:第一,从知识分类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以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为主,元认知知识相对占比较少,主要表现在阅读策略专题单元里。第二,从认知维度看,“理解、应用”维度的行为动词占了很大比例,“分析、评价、创造”维度的比例相对较少。理解维度中以“了解、感受、体会”为主;应用维度有“概括、把握、运用、整理”等,其中“运用”分为“初步运用、尝试运用、运用”三个层次。第三,从行为动词看,理解维度的行为动词比较多样,有“了解、明白、理解、感受、体会”,体会又分为“初步体会”和“体会”。这些行为动词体现出理解维度的不同程度,但不是平推递进的,而是随年级螺旋上升的。实际教学中较难把握的大多是理解维度的语文要素,因不知要“理解”到什么程度,往往导致教的越位或者不到位。这就要区分这些行为动词的具体含义。比如“了解”,表示有所知道,但只是粗略的,不能准确说出。如“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四上)”,如果还要让学生写下来,那就太难了。“明白”有知道、了解的意思,但偏向道理和现象。如“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三下)”。“理解”表示懂了,偏向更深层的思想内涵,如“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上)”“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六上)”。“感受”是指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如三年级上册的“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重在学生主观的感想。“体会”表示体验领会某种活动或事物等,通常用于人对某种境界或事物的感受。如“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五下)”“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六上)”“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六下)”等。可见,“体会”比“感受”的层次要深入一些,是逐渐认识到事物的精髓和本质,又分为“初步体会”和“体会”两个层次,如“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四下)”“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下)”。这样的表述对“体会”教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三、语文要素的教学误区与应对语文要素是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重要依据。如何实现语文要素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呢?这就要根据语文要素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抓住“聚焦、精准、实践、平衡、建构、审美”等关键词,走出教学误区,促进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聚焦”:防止语文要素的学习空缺语文要素的学习空缺表现在不顾语文要素存在的事实,仍然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习惯性地按照语用的思维来选择教学内容和确立教学目标,对语文要素置之不理、弃而不用。如,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人谈读书》,安排的是三则小古文,选取了孔子、朱熹、曾国藩关于读书的观点言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的是读书的态度要谦虚诚实。“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说的是读书的方法和态度,要持之以恒。朱熹的“读书三到”说的是读书方法。曾国藩谈的是“有志,有识,有恒”的士人读书法,要求更高。三则小古文的教学价值是什么呢?有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出小古文的表达结构一一观点、解释、总结,全然不顾本单元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也不顾课后题"借助注释,说说课文的大意”和“联系自己,说说课文中的内容对自己的启发”。学生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对表达形式的解读上,但这并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应紧密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不仅要理解古人的读书态度和方法,还要读出自己的启发,或新的感受,或获得方法,或找到差距等等,从而开启本单元的“读书之旅”。(二)“精准”:防止语文要素的教学偏差语文要素的教学偏差表现在对语文要素行为动词的理解不够精准,如有教师不能准确理解“了解、初步了解、学习、体会、感受、初步体会、借助、关注”等这些行为动词的具体内涵、目标达成程度,导致教学时对学生应学到什么程度把握不住、把握不准、把握不好;也表现在对相关联的语文要素的教学不能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导致不能把握学习起点,产生重复教学、孤立教学、原地教学的问题。语文要素的教学要理解目标指向,联系比较,取舍整合,使教学更精准、更到位。如对语言的感受和体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要求“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三年级下册要求“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四年级上册要求“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从这些语文要素看出,统编教材对语言的学习要求是从“关注”到“感受”再到“体会”,“关注”和“感受”也不是让学生急着去判断何谓“有新鲜感的词句”“生动的语言”,而是让他们在大量的语言材料接触中获得感受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再到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实现语文品质的新的元素的提升。这既是语文要素的层次性体现,也是对语言学习规律的尊重,由感性

到理性,由浅入深,螺旋上升,让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在有梯度的阅读经历中得到丰富和深化。教师要有这样的关联认识,才不会让教学越位、平推和错位。(三)“实践”:防止语文要素成为纯粹的知识概念要防止单纯围绕语文要素进行简单粗暴的知识概念的学习。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有的教师直接围绕课文中的旁批进行教学,把方法当知识概念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学习完四篇课文后只是记住了“针对全文提问” “从内容、写法和得到的启示三个方面提问”“对问题分分类并进行解决”这样的知识概念,却没有唤醒问题意识,提高提问的策略水平,导致“重阅读策略概念,轻阅读实践”的弊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单元课文单元语文要素课文目标联读文章“X”单元群书单元课文单元语文要素课文目标联读文章“X”单元群书第二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针对全文提问《豌豆公主》《杰克和魔豆》《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科学家故事100个》《蝙蝠和雷达》从不同角度提问《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猫头鹰与CPU风扇》《呼风唤雨的世纪》不同作用的问题《纳米机器人》《一辆车就是一段传奇》《蝴蝶的家》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谁大》《世界的边沿在哪里》表3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X”联读策略(四)“建构”:防止语文要素的表面学习语文要素的学习要注重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防止蜻蜓点水式的浅层化学习。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四季之美》。课文确实很美,一是美在内容,作者选取的这些季节时间段很美,这些时间段里的景物很美,这些景物的变化很美。二是美在形式,语言很美,叠词丰富,长短句错落有致,音韵和谐;插图很美,图文并茂;结构很美,四个段落,简洁干脆。更美的是景物的动态变化很独特。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本课重在发现四季中景物动态变化的独特美感。但有教师教学时将“以静衬动”和“融入感受”的表达手法和运用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对景物的动态变化的学习却轻描淡写,导致语文要素目标的落实不到位。如何建构“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的学习呢?可以设计如下学习层次:第一层次是再现美,即通过朗读、自言自语、窃窃私语、你来我往、师生对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课文来再现四季之美。第二层次是发现美,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体会美之独特韵味的重要板块。可以安排如下环节:一是联读举象,联读有关明月的诗句和《走月亮》里的月夜描写,形成明亮月夜之美的印象;二是比较发现,对照夏天的段落,发现作者认为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更美的原因在于有萤火虫飞舞的迷人景象,从而发现动态变化之美;三是移情鉴赏,联系第一自然段发现春天黎明之美也在于颜色的动态变化;四是对照新发现,秋天黄昏的美还表现在哪里?初步体会到以静衬动、融入感受之美。这些过程的推进,学生不断参与加工并建构起对美的独特韵味和秘妙的认识和鉴赏,实现语文要素的建构。(五)“平衡”:防止语文要素成为唯—目标语文要素不是语文教学中唯一的教学目标。语文要素的学习不能排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扎实训练以及语文素养的培育,其与识字写字、阅读理解、朗读感悟等语文实践活动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甚至是一体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课文以时间为序,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讲述了“急性子顾客”四天内不断变换要求,“慢性子裁缝”不慌不忙地回应,故事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关于复述课文,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此次以单元形式出现,是进一步练习复述。故事篇幅很长,教学时如果直奔着“复述故事”这个语文要素而去,学习是有难度的。除了生字词的学习,本课应重点抓“分角色朗读”这个基础性目标,因为读好人物对话、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复述故事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