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几种医学_第1页
我们有几种医学_第2页
我们有几种医学_第3页
我们有几种医学_第4页
我们有几种医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有几种医学?------了解医学才能改变医学医学:是指认识、保持和增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使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一提起医学,我们常常如数家珍,西医、中医、藏医、蒙医、壮医、苗医……,貌似我们有很多种医学,但当我们真正面对疾病时需要选择哪种医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就需要我们追溯医学的最初起源,要讲清医学的起源,我们不得不从人类这个文明世代的最初说开来……每个古老民族起源的历史里都有关于创世纪时滔天洪水的记忆。比如诺亚方舟、大禹治水,据统计,在现今全世界254个主要民族、84种语言区域里,都发现关于洪水的记载。现今地球已知的所有文明,都存在于近一万年之内,这些古老的神话都透漏着同一个讯息,在人类文明早期(距今五千到一万年间),整个地球确实经历过一场持续数千年的滔天洪水。事实的真相是,根据地质学和古生物学史的研究,最后一次冰河时代(第四纪冰川世代)的开始与进展,和现代人类的崛起与繁衍,在时间上基本一致,从一万四千年前开始,地球进入了最后一次冰河世纪的末期,继之而来的是长达7000年的冰川消融期,全球的冰雪消融导致了整个世界的洪水泛滥,那场滔天洪水为未来一万年里,诞生在这个地球上的无数古老文明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滔天洪水之后,古人步入地球各个角落的冲积平原,从此人类进入了大河文明时代,在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共同拉开了人类这个世代的文明序幕。中国古人认为那是老天爷在发怒;草原的游牧民族认为那是长生天在惩罚人类;古希腊人认为,那时众神之主—雷神宙斯的闪电权杖。就像所有文明里的人类始祖都不知道,那场滔天洪水只不过意味着第四纪冰河时代行将结束;原始的人类,面对这个崭新的世界,对一些现代人看起来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都有着一种天然的恐惧和迷惘。每一次瘟疫,都不明原因的来,不明来由的去,留下死伤枕籍,蒙昧时代的人类,束手无策,无法应对。

一个简单的打雷闪电现象,富兰克林之后的人类都知道那是一种自然的放电现象;但是在蒙昧时期的人类,把它看成上天对人类的惩罚。我们是如何来的这个世界?我们为何死?我们能不能长生不老?无数问题困惑着懵懂时代的古人。每一场瘟疫都有人死去;每次狩猎都可能有伤残;每一次战争都有可能有去无回;每一次生育都可能母子双亡;风雨雷电让人们颤栗;疾病、疼痛、灾难让人们畏惧;生老病死让人们无所适从;每一天都有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在朝不保夕的生活中,原始的人类对自然充满了迷茫和恐惧,他们迫切需要一宗大神来抚慰自己不安的心灵,克服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并进而确信自然界存在一股神秘的力量,可以主宰人们的生死以及世间的一切,它近乎无所不能而又无处不在。

于是各个古老文明都开始了造神运动,各种神灵应运而生(上帝、老天爷、天照大神等等)。这些神灵为蒙昧时代的人类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星球生存下去树立了一个个精神支柱,为人们带来了精神寄托和生存下去的希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神灵崇拜(宗教)也是一门医学:心灵之医。宗教,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注射了一剂强效的安慰剂。

在你面对死亡时,它告诉你,不要害怕,“信耶稣,得永生”。

在你面对灾难、恐惧时,它告诉你,不要害怕,“神与你同在”。当然,人们也发现,其实祈祷往往是没有多少用处的,但是人们又不得不祈祷,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仍然是无知的,所以他们宁愿让万能的神继续充当这个未知世界的主宰。

神灵祈祷巫师做法简单的经验性治疗应运而生人们发现祈祷、巫师作法往往都是无用的,顶多讨一个心理安慰,但总不能束手无策吧?幸好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必先自救,上帝才会救你”,这为无数万(wu)能(neng)的神灵解了围。于是人类社会有了最初的朴素的、经验性的医疗常识。

在原始社会,不管东方还是西方,神、巫、医都是一体的。得病的处理步骤类似:无效?在古典医学时期,在东西方社会,人们依据朴素的世界观和对自然现象的自以为是的认知,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实践和理论方面的探索,并撰写了一些影响后世的著作。为早期人类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东方医学代表:《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强调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是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所以被称为医之始祖。西方医学代表:希波克拉底,为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医师,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西方医学奠基人。为了抵制“神赐疾病”的谬说,希波克拉底积极探索人的肌体特征和疾病的成因,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说”。他认为复杂的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黑胆这四种体液组成的,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每一个人,生理特点以哪一种液体为主,就对应哪一种气质。人所以会得病,就是由于四种液体不平衡造成的。这些东西方的医学理论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是很了不起的,有些理论中的合理成分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但是我们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这些医学理论的起源,都是建立在古人对自然界的浅显、感性的、或错误的认知之上。

在一个认为天圆地方的时代、在一个认为自然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时代,在一个将雷电视作神灵对人类惩罚的时代,不会诞生一种超前的、正确的医学理论。这是由那个时代的局限性所决定,并不会因谁是某个医学理论的创建者而改变。

由此,我们也应该明白,在错误医学理论指导之下建立的医学体系必定也是错误的。在经验医学(古典医学)时期,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治疗疾病时的方法大同小异,都有神灵、巫医(心理暗示)、自然药物(草药)、放血疗法、物理治疗(康复、推拿),针灸治疗可能是这个时期东方传统医学有别于西方传统医学的特例,这个我们后面会讲到。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医书上记载了如乳香、没药、芦荟、鸦片、薄荷、桂皮、洋茴香、番红花、石榴皮、蓖麻、牛胆汁、海葱、龙胆、蜜蜂等几十种药物,以及可入药的葡萄酒、啤酒、醋、曲等食物。他们并且联合用药,如将牛乳、曲和蜜蜂同食,或蜜与海葱制成蜜丸可做为泻药。据说至今仍在使用。古希腊最著名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经使用过260种药物,如强心药海葱、催吐药白藜芦、麻醉药莨菪、罂粟、收敛药橡树皮、熏剂硫磺、皮肤病用铅、铜、砷等等。而在其著作中记载的药材更是多达400种,其中有桂皮、龙胆、大黄等物。英国的《1618年伦敦药典》也包含许多动物药如胆汁、血、爪子、鸡冠、羽毛、毛皮、毛发、汗液、唾液、蝎子、蛇皮、蛛网和地鳖。”中国古代历史上传说的“麻沸散”,恰恰是东西方医学交流的一个例证,表明在西方其它国家民族早已使用了数千年的曼陀罗之类麻醉剂,曾短暂传入中国,而后失传。而后世民间流传的所谓“蒙汗药”,其实也不过是从西域(印度)传入的而已。东西方传统医学几乎同时各自独立出现,并平行发展了数千年,直至十四世纪初(文艺复兴运动开始时)西方医学开始了向现代医学的进化。为何现代医学的萌芽最先开始于西欧而不是古老中国?因为现代医学脱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而人类现代文明起源于欧洲,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清楚为何现代科学技术起源于欧洲。这有着地理、气候的因素,更还有着深厚的人文社会背景。东西方医学的分野(二)在地理气候上:古代中华文化圈在地理上天然隔绝于世界,东有大海,西南有青藏屋脊,西北是大漠,北方是寒冷的西伯利亚;在这块“上帝”馈赠的宝地,物产丰饶,人们自给自足,自号“中央之国”。

地理环境的相对隔绝导致了中华文明的相对独立,温带大陆性气候更适宜定居和农耕生活,完全不用与外部世界交流,中国古人也可以很富足的生活。

乾隆曾在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我们大清国物产丰饶,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所)没有的,(我们)本来就不寄希望与你们通商来达到互通有无。)

自然环境的封闭和丰饶,自给自足的生活,导致了中国古人形成了因循守旧、不善于冒险的民族特质。从纬度上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地,黄河中下游地区(洛阳、西安),和撒哈拉沙漠同一纬度,欧洲的心脏巴黎、伦敦和中国黑龙江省的漠河(中国寒极)在同一纬度,这意味着,欧洲的气候比中国绝大部分地方更为寒冷,不适宜定居和农耕生活,所以欧洲古代民族基本都是游牧民族,吃肉喝奶,饮毛茹血或捕鱼为生,因环境的承载力,欧洲大陆的人口密度远远逊于地球上最富庶的中国黄淮海平原。

从地形图上看,欧洲大陆有着完全不同于中华文明的地理特征,整个欧洲大陆基本上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偶尔的山脉也很低矮,不会对人们的交流形成天然阻隔。这导致了一旦面对战争、瘟疫,一望无际的欧洲大平原会遭受更大的损失(比如匈奴的阿提拉,蒙古人的西征,黑死病的传播)。

自然环境将欧洲人塑造成了游牧民族,将中国古人塑造成了农耕民族。

欧洲民族生存在一个环境严酷、外来挑战严峻、生存压力巨大的环境中,天然的就具有强烈的侵略性、进取心和冒险精神。宗教文化上:

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颁布命令,废除一切旧有的宗教,关闭一切氏族神庙,禁止一切异教活动,只有基督教才是唯一合法的宗教。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中世纪),这时的西方社会是一个基督教文明统治下的社会。圣经有云:在上帝面前,没有一个人比另一个人高贵。不管你有多高贵,人人都需要为自己的罪接受审判,没有一个好人,只有罪人。所以,在西方人眼中“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构成了基督教文明里人与人,邦国与邦国之间关系的基础。不但个人平等,各个城邦国家也是平等的,各个邦国只对“上帝”的代言人,罗马教皇负责,如有邦国侵吞它国,则群起而攻之。罗马教皇是基督教文明里名义上的最高元首,当然,教皇的背后是上帝。整个中世纪,在基督教教义的约束下,欧洲各个城邦国家,松散而又统一在基督教文明之下。这种邦国平等理念的影响,导致欧洲社会自古罗马灭亡后,整个中世纪都无法再次统一。在20世纪前后,随着教皇神权的进一步衰落,欧洲社会才步入了类似于中国战国时代的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对神权的藐视,使梵蒂冈的教皇无法阻止这种同族厮杀)的欧洲战场,本质上是欧洲的统一战争,但是仍然以失败而告终。宗教文化上的这种特点,使得欧洲社会始终无法形成统一稳定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华文化圈(儒道佛文明),早在两千年前就已发生了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的世界大战。西汉建元五年(前136年),汉武帝设置儒学五经博士,同时罢免其他诸子博士,把儒学以外的百家之学排斥出官学,史称“抑黜百家,表彰六经”。在儒家思想的浸淫下,在宗法专制社会的集权统治之下,中国人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观念;而汉字的出现,又把说着不同方言的各个族群统一在同一文化体系之下。而同时代的欧洲社会,由于使用的是拼音文字,在传播中容易出现以讹传讹,更使得欧洲的文化体系不容易统一,人群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大下降。秦以后的宗法专制社会的中央集权统治,使整个社会思想高度统一,自上而下的统治结构高度稳定,从平民百姓到皇帝就像一个金字塔。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忠孝仁义信成为行为准则,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中央集权统治的稳定和儒家文化的等级观念,导致大部分人形成了循规蹈矩、安于现状并缺乏冒险精神的性格。

社会结构:

东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结构类似于中国的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周天子类似于教皇。我们都知道周天子分封的战国诸侯最终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同样,欧洲教皇分封的城邦国家,在教权维系下的统治极其不稳定,当神权衰落时,教皇的敕令便毫无约束力,各个封国便人心向背。在西欧,黑死病之后,文艺复兴,各个邦国从思想和肉体上都部分的卸下了(偶像崇拜)上帝崇拜的枷锁,资产阶级的发展,迫切需要积累原始资本,但是此时的欧洲邦国的状态类似于我们的春秋时期(教皇走下神坛,成为名誉元首;犬戎攻破镐京,周天子迁都洛阳,诸侯国坐大),各个邦国还没有吞并对方的野心、实力,因教权的干涉,不能从近邻获益,那么只有从海外寻找机会,海上称霸,于是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开始了。

人类社会第二次鼠疫大规模流行开始于公元14世纪20年代,从1350~1400年间的欧洲人寿命从30岁缩短到仅仅20岁。直到16世纪末,欧洲每10年就发生一次鼠疫流行高峰。整个16、17世纪,鼠疫仍是威胁欧洲人生命的头号元凶,至少有2500万人死亡。这场黑死病严重打击了欧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削弱封建与教会势力,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导火索。

地理环境造就的冒险精神、神权统治下的松散社会结构、宗教文化导致的崇尚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氛围,所有的这些都为之后两种文明的分道扬镳做好了铺垫。当黑死病到来之时,神权衰落,文艺复兴的导火索被点燃,现代科学大门的钥匙被欧洲人攥在手里,从此西欧社会向着现代文明的方向扬长而去,而现代医学也从中受益。人类社会的瘟疫(黑死病)敲响了偶像崇拜时代的第一声丧钟,神权动摇、文艺复兴。为何神权会削弱?因为人们发现,无论如何向上帝祈祷,都摆脱不了死亡的宿命,快死的人请牧师向上帝祈祷,牧师祈祷完不久自己也死了。人们对死亡麻木的同时,也对所谓的“万能的神明”充满了失望、藐视以至最后的抵触、排斥;在瘟疫中,教会的势力削弱,神权衰落,基督教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奥斯曼土耳其对拜占庭帝国的战争,导致大量古罗马、古希腊典籍回流欧洲,这导致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直接促成了文艺复兴,使欧洲社会从中世纪步入近代,从封建主义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从此,人们将对偶像(神)的崇拜,逐渐转移到了对民主、科学乃至真理的探索,开启了科学民主时代。环境造就民族性格,富庶、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汉民族相对保守、不善于冒险的民族性,面对生存压力,汉民族往往通过内部战争消化人口、资源压力。而恶劣的环境、严酷的生存压力以及不断的战争,导致了西方文明天生具有外向型、倾略性、冒险性,当陆地上的生存压力巨大时,因为教皇和上帝主宰下的社会秩序不允许邦国兼并,这些喜欢冒险的民族,就从海上寻找出路,来拓展生存空间,在走向大海的征程中,欧洲人进一步拉开人类社会文明的序幕,成为了新时代人类文明变革的先行者,而欧洲的传统医学也将在其中受益匪浅。当然,中国人在西欧向现代文明进军的途中也扮演了一定角色,不过只是配角:我们发明了火药,但是用来放鞭炮;欧洲人用来凿山开路,生产枪炮;我们发现了指南针,但是用来看风水;欧洲人用来引导帆船航海,找到中国的大门并撬开;我们发明了炼丹术,期望可以让人长生不老;西方人用来冶炼,并发现了化学反应的秘密。文艺复兴以来的医学发现解剖学安德烈亚斯·维萨留斯维萨留斯是与哥白尼齐名的近代科学的开创者(1514—1564年)文艺复兴时期比利时人,是尼德兰医生、解剖学家。曾任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宫廷医生,最早使用人的尸体进行解剖,对解剖学命名加以标准化,是近代解剖学的奠定人。出生于比利时,18岁进入巴黎大学学医。在大学期间就表现出他富有革新精神的个性。他对学校中医学教学的保守方法深为不满,竟在深夜里偷回绞刑架上犯人的尸体,进行解剖。这在宗教观念仍很盛行的16世纪,确实是极其大胆的革命行动。因为“上帝厌恶流血”,所以人体解剖在欧洲许多国家里是被禁止的。只有失去了对神的敬畏,才会解剖人体。维萨留斯的《人体构造》一书奠定了近代解剖学的基础,被后人称为“解剖学之父”。生理学英国解剖学家哈维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实验,发表《心血运动论》等论著,系统阐释了血液运动的规律和心脏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和动力的来源。这一重大发现使他成为近代生理学的鼻祖。1.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在生理解剖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

2.列文·虎克(1632.10.24-1723.08.26)发现了细菌,微生物学的开拓者;

3.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4.约翰·道尔顿(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附带一提的是道尔顿患有色盲症。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一篇关于色盲的论文──曾经问世的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5.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英国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弗莱明1923年发现溶菌酶,1928年首先发现了青霉素;

6.门捷列夫(1834年2月8日-1907年2月2日),19世纪俄国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门捷列夫运用元素性质周期性的观点写成《化学原理》一书(1869年)

自然学科领域的突飞猛进,为西欧传统医学的进步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促进了西欧经验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进化。

大航海时代第一代航海家:葡萄牙(新大陆的发现)海上第一帝国:西班牙(对新大陆的征服)海上马车夫:荷兰(贸易为主被英格兰打压下去)日不落帝国:英格兰(歼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海洋霸主:美国(秉承基督教文明里海洋称霸的传统)在这个冒险的时代,这些为擢取财富而在海洋上称霸的国家,以基督教世界的眼光,审视这个突然变大的世界。可能这些国王在梦里曾想过推翻教皇(周天子),但在现实中都没有这个勇气。就像中华文化圈里,东周列国里的春秋五霸在陆地上的称霸故事一样,他们也先后在海洋里成就了自己的霸业梦。在这个时代,海上强国林立,达尔文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在基督教世界里大行其道。大航海时代的部分医学发现维生素C的发现:18世纪中叶,坏血病的灾难更加疯狂地席卷了整个欧州大陆,英法等国航海业也因而处于瘫痪状态。直到18世纪末,一个叫伦达的英国医生发现,给病情严重的病人每天吃一只柠檬,这些人竟象吃了“仙丹”一样迅速见效,半个月全都恢复了健康。在伦达医生的建议下,海军士兵和海员航海时每天都要服用柠檬汁,来预防坏血病的发生。英国的水兵和海员由此便有了“柠檬人”的称号,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1932年匹兹堡大学的CharlesGlenKing和W.A.Waugh从柠檬汁中分离出一种结晶状物质,并证明这种物质在豚鼠体内具有抗坏血酸的活性。这一实验标志了维生素C的发现,百年来坏血病的祸根源于维生素C的缺乏。

维生素B1的发现:克里斯蒂安·艾克曼(ChristiaanEijkman,1858年8月11日-1930年11月5日)1858年生于荷兰。从阿姆斯特丹大学毕业后,到印度尼西亚当军医,后因患疟疾退役回国。1886年他重返印尼爪哇,建立实验室,继续进行脚气病研究。他发现脚气病的病因不是由细菌传染,而是因为缺少维生素B1。这个发现使他在1929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欧洲的传统医学藉此脱胎换骨,走向了正确的发展轨道。瘟疫使神权旁落,欧洲人从自己的苦难里寻找未来,进而文艺复兴,促进了人的思想的解放,在自由、民主思潮下,资产阶级形成,为了擢取利润、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进一步发展了现代科学技术,并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最终使西方社会最先步入现代文明。西方社会仍然是一个上帝统治下的世界,虽然瘟疫的大流行导致了教权势力的削弱,但是人们仍然还在信仰上帝,因为人们对这个世界仍有很多无知领域,所以他们宁愿让万能的神继续充当这个未知世界的主宰,成为所有未知问题的答案。上帝(偶像)崇拜虽未坍塌,但神权早已摇摇欲坠。欧洲人开启现代文明的进程,给东方的中国人上了生动的一课:只有具有冒险精神的民族,才会有不断的创新和发现。只有具有冒险精神的民族,才会有不断的创新和发现。文艺复兴时代的东方(三)瘟疫点燃了文艺复兴(始自公元14世纪,1300年)的火炬,科学、民主之光从此在西方世界熊熊燃烧。自那开始,在遥远的东方,中国人经历了蒙元(1206年—1368年)、明(1368-1644年)、清(1636年—1912年)三个朝代。在欧洲人开启民主、科学时代大门的时候,遥远的东方发生了什么?在谈论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人类历史上三次鼠疫大流行和中国古代的瘟疫史,以及追究一下点燃文艺复兴导火索的这场瘟疫来自何方?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爆发鼠疫:文献记载是发生在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建都于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因此又称拜占庭帝国,因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流行则是世界性的。此次鼠疫大流行发生在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统治的时期,它的流行使欧洲南部1/5的人口丧命,它以后五、六十年间里又有几起流行,估计总死亡人数达1亿人。第二次大规模流行:开始于公元14世纪20年代,从1350~1400年间的欧洲人寿命从30岁缩短到仅仅20岁。直到16世纪末,欧洲每10年就发生一次鼠疫流行高峰。整个16、17世纪,鼠疫仍是威胁欧洲人生命的头号元凶,至少有2500万人死亡。1664年到1665年,伦敦再次发生鼠疫大流行,鼠疫就是在这次流行中被命名为“黑死病”(Blackdeath)的。这次伦敦鼠疫,直到全市发生了特大火灾后才得以平息。牛顿甚至都为此躲在乡下。而这次世界性的第二次大流行,到1800年左右才停止。第三次的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第三次的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这次流行以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超过了前两次。这次流行的病源地被认为是中国的云南省。1850年又在广州流行。停止后1894年始于云南,之后传入贵州、广州、香港、福州、厦门等地,死亡10万多人。我国在1910~1911年,在北方又有从俄国传入流行于东北三省的鼠疫,之后虽然得以控制,但已造成6万余人的死亡。我国南方的鼠疫又迅速蔓延到印度,1900年传到美国旧金山,也波及到欧洲和非洲,在10年期间就传到77个港口的60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这次世界性的大流行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终止。人类历史上的三次鼠疫大流行中国历史上三次瘟疫大流行一、东汉末年大瘟疫

由蒙古高原的匈奴传入中原,匈奴西迁后,传入欧洲,并引发中东、欧洲鼠疫大流行,史称:查士丁尼瘟疫。此间,张仲景撰就《伤寒杂病论》二、公元12—13世纪的大瘟疫此时,正值元朝灭金、南宋时期,黄河流域、长江以南出现大范围(鼠疫)瘟疫,再次之前,蒙古人通过三次西征,已将这种瘟疫传入中东和欧洲,导致人口大灭绝,很多人将其归咎为蒙古人的屠杀。其实,消灭南宋的忽必烈是一个接受儒家文化的统治者。三、17世纪中叶的大瘟疫。明朝末年,这场(鼠疫)瘟疫摧毁了明朝军队和李自成的起义军,并摧毁的明朝末年的社会结构及经济基础,女真人乘机入关,统一中国。吴有性《瘟疫论》

伤寒:在中国古代是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所谓“人之伤放寒者则为热病”意思是说,凡人受了风冷,就会患发热的病,认为一切发热的病,都是因受冷发生的,所以通称“伤寒”,因此“伤寒”二字,包括多种流行性热病。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历史时期的气候与鼠疫流行1.第一次鼠疫大流行,发生时间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统治的时期,在气候演变史上,处于一个寒冷时期,同时在东方的中国,于东汉末年发生瘟疫大流行,继而出现了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分裂的局面。(据信瘟疫由匈奴人传入中东、欧洲;瘟疫导致统治者寿命缩短,政局不稳)2.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就是著名的黑死病,开始于公元14世纪20年代(元朝末年),之前已在中国广泛流行,一致持续到公元19世纪初(公元1320-1800年),在中国横跨元明清三个朝代,在气候演变史上位于小冰期,期间发生于明朝末年的一次鼠疫曾摧毁了明朝军队和李自成的农民军;(据信瘟疫由蒙古人西征传入中东、欧洲)3.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发生在1894年,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在气候演变史上也属于第四纪冰期之后的小冰期末期,在气候最为寒冷的年代(1850年前后),中国清朝出现饥荒、瘟疫(有可能也是鼠疫),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的起义。在这儿,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气候的变化,不但影响了人类社会的鼠疫流行,更与中国封建王朝的更替在时间上惊人的一致,当然,这不是巧合,而是有着合乎逻辑的推理。气候上所谓的“小冰期”导致大范围结冰,结冰之后,紧接着就是大旱,干旱与寒冷有直接关系,气候过于寒冷,会使得陆地上形成高压,多晴天,少降水,进而农业歉收;气候变动导致携带病菌的动物宿主(旱獭)自然栖息地改变,动物迁徙,瘟疫传播;饥荒、瘟疫导致了社会动乱,进而导致中央集权的王朝覆灭。

如果把人类历史上这三次影响深远的鼠疫大流行与时间、空间、历史时期的气候结合起来,我们就会有一个奇怪的发现:这些鼠疫的流行与地球气候的演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引起历史时期地球气候变动因素:太阳黑子、地球公转轨道变化、地球自转轴的变动、两极赤道位置变动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方,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处于地球的小冰期,都处于人类第二次鼠疫大流行期间。在文艺复兴开启之前,在欧亚大陆发生了一次重要的事件,蒙古人西征。这次西征深刻的改变了人类未来社会的面貌。匈奴人的生物武器还在西汉时期,当汉武帝对匈奴人发动军事进攻时,“匈奴闻汉军来,使巫埋羊牛,于汉军所出诸道及水源上,以诅汉军”。结果,汉军触及、食用或饮用过设置牛羊尸体的水源后,就发生了瘟疫,使军队丧失战斗力。甚至有人分析,当时著名的军事统帅霍去病,在远征匈奴大获全胜后,年仅二十四岁就病死了,其原因恐怕就是因为他的军队曾食用过匈奴人遗留的牛羊。匈奴人的这种手段,称得上人类历史记载最早的“生化武器”。后来,一些游牧部落便模仿匈奴人的手段与汉王朝对抗。据《资治通鉴》记载,东汉桓帝延熹五年春三月,当皇甫规讨伐羌人时,就曾出现“军中大疫,死者十之三四”的现象。由此,现代研究者认为,匈奴人将染上病毒的马匹和牛羊的尸体故意施放给汉军,待汉军染病后,其排泄物又通过老鼠及家畜向内地反复传播。由此即引发了自公元1世纪至4世纪前后数百年间在中原地区反复发作的“伤寒”瘟疫。不过,在另一方面,匈奴人虽然是“瘟疫”的制造者,但他们本身后来也成为了受害者。有资料表明,随后的一百多年间,匈奴各个部落也曾多次遭受瘟疫,导致人口锐减。后来,他们在汉王朝的打击下,势力急剧衰落,大部被迫向西迁徙。而随着他们的西迁,疫病也一路向西蔓延,乃至贯穿了整个亚欧大陆。在公元2世纪后,这种瘟疫爆发于中亚,公元2—3世纪又传播到罗马。几百年后的公元6世纪,在中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北非以及整个欧洲,这种瘟疫又多次发作,对整个文明世界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匈奴人的这种手段,称得上人类历史记载最早的“生化武器”。1346年,在蒙古军队进攻黑海港口城市卡法(又译克法,现乌克兰城市费奥多西亚)时,用抛石机将患鼠疫而死的中国人尸体抛进城内,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细菌战。鼠疫原产中国,其携带者是土拨鼠。1348年,一种被称为瘟疫的流行病开始在欧洲各地扩散。在欧洲,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夺去了2500万余人的生命。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Boccaccio,1313年-1375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诗人,以故事集《十日谈》留名后世。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十日谈》叙述1348年佛罗伦萨黑死病肆行时,10名男女青年到乡村避难,借欢宴歌舞和讲故事消遣时光,10天里每人讲一个故事,共得100个故事。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当时,《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

来自蒙古高原的幽灵蒙古草原鼠疫的可能传播路径黑死病在元朝、金朝和南宋的危害据史书记载:金朝:宋金对峙的1232年的大瘟疫又是一场浩劫。当时的金国南有南宋,北面被蒙古压得喘不过气。到此年五月,“汴京(今开封)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当时汴京有城门12座,每日各门送出死尸多达2千具,死亡率相当惊人。短短两年后,金国就亡于蒙古。

南宋: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江淮一带大疫。(《宋史·五行志》);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浙江永嘉地区大疫;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六月,常州等城为元军占领,城内居民四处逃窜,「民患疫而死者不可胜计」;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闰正月,元军包围了临安府,德佑二年闰三月,临安府大疫

元朝:至大元年(1308年)春,绍兴、庆元、召州大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皇庆二年(1313年)冬,京师大疫。(《元史·五行志》)至顺二年(1331年),衡州连岁大旱,又发生疫灾,「死者十九」(《元史·文宗纪》)。至正十九年(1359年)春夏,莒州沂水、日照二县和广东南雄路大疫。1344年,中国淮河流域爆发黑死病,元朝商人再沿「丝路」将之传到印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地。

同时期蒙古人西征时,将染疫尸体用投石机投入城中,由此散布病毒至欧洲各处。造成1347年欧洲大流行。帝国的崛起:中东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瘟疫:一次是公元6世纪,一次是14世纪。这两次大瘟疫之后,中东地区兴起了两个大帝国。6世纪的大瘟疫之后崛起了阿拉伯帝国,14世纪的瘟疫过后崛起了奥斯曼帝国。一个大帝国的崛起固然是很多因素促成的,但大瘟疫极大地削弱了中东地区原有强国的力量,为新兴力量的崛起留下了空间,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6世纪的大瘟疫给了拜占庭帝国致命一击,瘟疫使拜占庭帝国的人口缩减了约三分之一,波斯帝国趁机向拜占庭帝国发动战争,在20年的战争中,双方损失惨重,两败俱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就为伊斯兰教的崛起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创造了极佳的历史机遇。而14世纪大瘟疫沉重地打击了埃及马木路克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为昙花一现的贴木尔帝国和随后的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黑死病在中东地区的影响伊斯兰教的兴起:

伊斯兰教有着严格的饮食、生活禁忌、戒律。中东的游牧民族在皈依伊斯兰教的过程中,接受了这些清规戒律和习俗,而这些饮食文化禁忌让他们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瘟疫的侵害。比如:只吃反刍类的食草动物,禁止吃啮齿类、食肉类及猛兽、猛禽、自死动物及血液,每日沐浴,使他们一定程度避免了鼠疫、霍乱、天花、炭疽的危害;而对女性歧视产生的清规戒律及多妻制,避免了性传播疾病梅毒和淋病的危害。当面对瘟疫,他们遭受的损失相对中国和欧洲是最少的,当目睹欧洲基督徒的悲惨遭遇,他们更坚定了他们的伊斯兰信仰。直至今日,他们仍沉浸在神的国度无法自拔,而这两次鼠疫也塑造了今日中东的社会文化和信仰。瘟疫使欧洲人自顾不暇,结束了十字军东征1349年底,黑死病在欧洲达到了它自己传播的高峰期,但至此为止,它的魔爪还未能捕获一位最高级别的教士和贵族,这是因为这些人采取了当时针对瘟疫最为有效的战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当大批买不起交通工具的贫民被迫留在疫区等死之时,他们则乘坐着华丽的马车,来往于各个著名而洁净的温泉疗养地之间。只有一位君主毫不动摇地决定坚守自己的阵地,继续攻击不共戴天的异教徒,他就是卡斯提利国王阿方索十一世。如此高尚的行为自然有相应的代价:1350年耶稣受难日那天,这位欧洲最勇敢的领袖和他的数千名近卫军士兵一道在军营中倒下了,他是死于黑死病的唯一一位欧洲国王。几个月后,他的邻居,阿拉贡王后利奥诺娜及其女儿玛丽亚也因同样的原因含恨撒手人寰。被阿方索十一世在塞维利亚战场上活捉的数千名穆斯林战俘倒是因祸得福:他们一觉醒来,发现看守们已经死了个精光,而他们自己却居然安然无恙。于是在尽可能简短地赞美了一番安拉的伟大之后,战俘们开始了幸福的胜利大逃亡。这当然和他们的的宗教信仰关系不大,也许是因为阿拉伯人不像当时的欧洲人,常常几个月都不洗澡,生活相对比较清洁,所以身上的跳蚤也相应少的缘故。其实,阿拉伯世界也受到了鼠疫的沉重打击,黑死病刚开始爆发的时候,许多不久前还陶醉在击退十字军东征的历史性胜利中的阿拉伯人,还以为这瘟疫是耶和华的报复,所以认认真真地准备改宗天主教。可惜基督徒们自己不争气,人员损失不久就大大超过了穆斯林,从而很快打消了对方的这种荒唐念头。瘟疫下的元朝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庞大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13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元朝4年换了4个皇帝。根据史料记载,蒙古皇室曾患的疾病的症状,与淋巴腺鼠疫的症状极其相似“这场瘟疫才是直接导致蒙古帝国垮台的原因,因为瘟疫是外来的,是传染性极强的,因此蒙古统治者根据当时的需要,封闭了道路,关闭驿站,关闭城门,禁止人员、货物流通。这是对付大规模的传染病的正确的手段(想想当年的SARS),但是长时间的封锁导致了帝国的经济命脉的崩溃,世界上第一种纸币“钞纸”因为无法兑现而迅速贬值,市场迅速瓦解,军队人心涣散。愚昧的农民为了避免染病而求助于鬼神——焚香聚众,佩带红色布条(红色在汉族的心理中具有独特的辟邪作用),后来发展成聚众闹事,后来所谓的“红巾起义”即源于此。”

——杰克·威泽弗德(美)《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瘟疫过后,元朝倒台了,但其他3个汗国(信仰伊斯兰教)虽渡过了难关,却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恢复以前四通八达的商道和驿站系统。朱元璋及其继承者在驱赶了外国商人,赶走了传教士等以后,曾经试图恢复元横跨欧亚的商道和驿站,但最终没有成功,就此封闭关卡,颁布禁海令(瘟疫传播?)。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长达500多年的闭关锁国的历史。为了重新打通欧洲到亚洲的道路,各国都曾经派使臣、商旅、探险家开辟道路,但由于伊斯兰教的崛起,使所有欧洲的使者都被挡在亚洲的门口了。”——杰克·威泽弗德(美)《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明清年代的海禁,有可能和预防传染病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瘟疫对朱元璋及清朝皇室留下的惨痛经历,使他们最终下达了禁海令。瘟疫下的明朝

“1344年当朱元璋16岁的时候,在5月份和6月份的三个星期内,时疫并伴随着夏季的蝗虫和旱灾夺去了他家大部分成员——他的父亲、母亲和还生活在家里的已婚的长兄——的生命。”而朱元璋的父母正是在元末的自然灾害中丧生,准确的说,是死于瘟疫。1642年,大明崇祯15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全国笼罩瘟疫的恐怖阴影下。同时,明朝江山内忧外患,外有李自成攻打开封,内有全国瘟疫横行。崇祯皇帝万不得已将关在死牢内的孙传庭将军释放出来,带兵攻打李自成。可是全国瘟疫横行,身强力壮的士兵纷纷病倒,几天就不治身亡。军营里面的运尸车一趟一趟的将将士们的尸体运走。江湖游医吴又可(冯远征饰)临危受命,大胆提出对《伤寒论》的质疑,提出自创一套的祛病方法,创立《瘟疫论》。大明江山的腐朽已到了不可医治的程度,即使有再好的将领,再医术高明的医生也无法挽回大明朝的去势!一些史学家认为,在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前,明朝的京营兵士就正遭受鼠疫侵袭,元气大伤。以至于北京城墙上,平均每三个垛口才有一个羸弱的士兵守卫,根本无法抵挡李自成精锐之师的进攻。瘟疫下的清朝满清原居住在北部比较寒冷的地区,这里原来较少发生天花,因此人们缺乏免疫力。入关之后,生活环境、气候温湿都发生了变化,北京已经是当时的天花多发地带,所以迁于此地的八旗乃至皇室都受到天花的袭扰。第一个得天花的是顺治帝(1638~1661年),他是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登基时年仅6岁,14岁亲政,在世时,顺治对天花的恐惧达到神经质的程度。他甚至认为宫中也不安全,还要跑到外面的寺庙和行宫“避痘”。最终,他还是没能逃脱天花的魔掌,1661年因感染天花而死。顺治的第三个儿子康熙帝,他在两岁时感染了天花病毒,所幸有乳母的悉心照料,活了下来,只是脸上多了麻子。不过,康熙会被顺治选为皇位的继承人,就恰恰是因为他感染过天花,最不容易夭折。于是,康熙年仅8岁时就继承了皇位。在康熙朝以后,满清皇室注意到了汉地的“人痘”免疫法,所以清中期几个皇帝都没有得天花。他还兴建了历史上最有名的避痘所——承德避暑山庄,作为皇族幼童专门的庇护地。到了晚清,也许是放松了警惕,又有两个皇帝得过天花:一个是咸丰帝,他小时候也得了病,侥幸未死,但留下一脸麻子;咸丰的儿子同治,19岁即死于天花。同治死于天花时,慈禧还在拜神驱鬼关于同治死于天花说。主要是根据历史档案和翁同龢日记。翁的日记记载:同治于十月“二十一日,西苑着凉,今日(三十日)发疹”。十一月初二日,“闻传蟒袍补褂,圣躬有天花之喜”。又记载:“昨日治疹,申刻,始定天花也。”初九日,召见御前大臣时,“气色皆盛,头面皆灌浆泡饱满”。上谕云:“朕于本月遇有天花之喜,经敦亲王等合词吁请静心调摄”云云。经学者研究清宫历史医案《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后认为:同治帝系患天花而死。在同治得了天花以后,太医公布病情与药方,宣布同治之病为“天花之喜”。慈禧太后暨文武大臣对同治之病,不是积极地寻求新医药和新疗法,而是依照祖上传下的规矩,在宫内外进行“供送痘神”的活动,敬请“痘神娘娘”入皇宫养心殿供奉。宫内张挂驱邪红联,王公大臣们身穿花衣,按照“前三后四”的说法,要穿7天花衣。同治的“花衣期”延长为“前五后七”,就是可望12天度过危险期。慈禧、慈安两宫太后,还亲自到景山寿皇殿行礼,祈求祖先神灵赐福。内务府行文礼部,诸天众圣,皆加封赏。一身疮痍的同治,在皇宫求神祭祖的喧嚣中离开了人世。他死在养心殿,这里恰是他的祖先顺治被天花夺去性命的寝殿。《崇陵传信录》记载:“惠陵上仙,实系患痘,外传花柳毒者非也!”近年专家们发现了御医给同治看病的《脉案》。医学史专家对相关档案进行了认真分析,结论是:同治皇帝死于天花。第三次的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第三次的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病源地被认为是中国的云南省。1850年又在广州流行。停止后1894年始于云南,之后传入贵州、广州、香港、福州、厦门等地,死亡10万多人。在1910~1911年,东北三省的鼠疫,造成6万余人的死亡。在封建社会,当出现大范围的瘟疫和天灾人祸时,往往被视为王朝天命已尽,该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时期,1910年,清政府指派马来西亚华侨伍连德先生负责东北鼠疫的防治,取得了巨大成功,伍连德先生后来积极筹办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于1918年创建北京中央医院(今北大人民医院),并出任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1935年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第三次人类鼠疫大流行,清朝末路穷途蒙古人、满族人因为来自草原、山林地带,对鼠疫有部分抵抗力。因此,瘟疫大流行中,受到鼠疫危害相对较小,这也是后来明朝军队和李自成被鼠疫摧毁,八旗兵却能独善其身的原因。对气候的无常,对天灾的无奈,让元明清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将之归咎为天命;将自己能够成为统治者的运气,归咎为老天爷的保佑;所以自明朝皇帝开始,圣旨的开头都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时,我们有中医,但是面对瘟疫连皇帝也还在求神拜佛;那时,我们早就发现了人痘,但却不知道什么叫免疫学……1665年,牛顿大学毕业,23岁的他取得了学士学位,同时,也获得了在剑桥继续深造的机会。他本来将和以前的研究生们一样,在教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展开研究。可是1665年伦敦的那场大瘟疫改变了一切。剑桥大学放假了,而且一放就是整整两年。于是,为了躲避瘟疫,牛顿不得不回到乡下,在那里度过了两年安静而平和的时光。正是在这闲适的两年里,牛顿有足够的时间坐在苹果树下独自思考。终于,千百年来那个最伟大的苹果不偏不倚地落了下来,砸在牛顿的脑袋上。于是,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了。完全可以这样说,牛顿一生最重大的发现,都是在乡下躲避瘟疫的那两年取得的。我们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假如没有瘟疫,牛顿那两年还会那么专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吗?如果答案是“否”的话,我们还真得感谢那场瘟疫———正是它帮助造就了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从此,人们称颂牛顿,“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瘟疫中诞生的“万有引力定律”气候变冷干旱饥荒瘟疫生存压力中国中东欧洲教会削弱文艺复兴宗教戒律使幸免于瘟疫对信仰更加坚定迷信盛行邪教当道农民起义改朝换代偶像崇拜根深蒂固至今仍是神权社会至今仍有偶像崇拜,邪教不定期死灰复燃资本主义兴起,海上寻找出路科学民主深入人心所有现代文明来源全球气候变冷,高纬度不适合人类生存,游牧民族南下,农耕地区遭到破坏变为牧区,蒙古高原的旱獭(土拨鼠)自然疫源地被破坏,鼠疫耶尔森氏菌随旱獭传播到低纬度地区。蒙古人通过战争、迁徙导致瘟疫进一步向中东、西欧蔓延。蒙古人通过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里的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印刷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传入欧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打开文明世界的钥匙;同时,也给他们送去了埋葬神权的瘟疫。

而在中国、中东,瘟疫使神权进一步巩固,偶像崇拜横行。好的一点是,因为数个世纪鼠疫的流行,中国人群对鼠疫的免疫力更强一些。

在拉丁美洲,欧洲人从美洲带回了花生、马铃薯、西红柿、玉米等,同时也带去了腮腺炎、麻疹、天花、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从此消失。不少印第安人部落面对欧洲殖民者先进武器的杀戮和瘟疫造成人口的大量减少,他们的信仰崩塌、文化摧毁:他们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天佑白人”。疾病的传播也可以是双向的。当时,唯一一种从美洲传入欧洲的疾病是梅毒,它夺走了大量的欧洲人的生命,包括哥伦布。被称为美洲人对欧洲人的复仇。数百年后,令一位梅毒的感染者---希特勒(据《世界瘟疫史》,希特勒罹患梅毒性脑炎,染自犹太妓女),更是给欧洲人带来了无穷灾难。气候改变了地球,瘟疫改变了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现代医学的进步,待现代免疫学建立之后,人们才知道天花、鼠疫、霍乱、黄热病等等疾病是怎么一回事,待到全球范围内的现代医疗体系真正建立后,人类才真正彻底消灭天花,控制瘟疫。在此之前,不论东西方,不管何种传统医学,人类在瘟疫面前也同样不堪一击。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文明的冲突,有的只是科学民主和偶像崇拜的冲突,而宗教,不过是理论化的迷信,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争执,不过是民主科学和偶像崇拜冲突中的一个片段。东方的觉醒(四)随着地理大发现,来自欧洲的海洋霸主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到达东方,和在美洲不同的是,他们发现东方的国家已足够发达,以至于不能像在美洲一样肆意展开殖民和劫掠,在对东亚国家几次试探性的进攻之后,这些欧洲人退而求其次,希望和东亚国家展开贸易,这由此开始了东方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第一次直接接触。通过偏远海岸的港口,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成果,悄无声息的输入东方,并最终开启了日本现代文明的序幕;但当这些西方先进的科技传入中国时,如同石沉大海,没有激起一丝波澜,因为夜郎自大的满清统治者们视这些文明成果为“奇巧淫技”。欧洲人到达中国时间:1553年葡萄牙人租借澳门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1840年英国人鸦片战争欧洲人到达日本时间:1543年葡萄牙人从宁波到达日本1584年西班牙人抵达日本平户1600年荷兰人抵达日本通商1854年美国人黑船事件

最早到达日本的欧洲人是葡萄牙人(1543年)和西班牙人(1584年),当时恰逢日本战国时期(1467年-1615年),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希望在日本进行贸易并传播基督教;而志在统一日本的枭雄们对来自西方的火枪无法割舍,火枪的引进改变了日本的战争形态。但是1596年,发生了“圣·菲利普号事件”,当时的主政者丰臣秀吉激愤于葡萄牙和西班牙想利用宗教控制日本的企图,第二年便开始打压日本的天主教。

1600年4月19日,荷兰人来到日本,他们对德川家康说,这艘漂泊到日本的商船,名叫“慈爱号”,其目的就是建立与日本的联系,打通商路。他告诉德川家康,荷兰信仰新教,奉行宗教与经济分离。对于荷兰来说,只要能做生意就好,信不信教无所谓。“慈爱号”的到来以及威廉·亚当斯的言论,不仅消除了德川家康的疑虑,而且使其看到摆脱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机会。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之所以不敢在日本禁绝天主教,主要就是担心禁教会损害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贸易,尤其是军火上的利益。现在好了,冒出来一个新“南蛮”,荷兰人不仅不传教,而且可以提供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样的贸易好处。1605年春,“慈爱号”船长手持德川家康颁发的贸易许可证返回荷兰,荷兰从此打通与日本的贸易之路。

由于荷兰人的介入,德川家康彻底断绝了和葡萄牙人及西班牙人的贸易往来,可以放心的对基督徒进行镇压,1622-1623年间对基督徒的迫害达到高峰;1637-1638年发生了基督徒发起的“岛原起义”,荷兰人帮助镇压;1639年德川家康发布锁国令;1641年荷兰商馆迁到长崎出岛;直到1853年黑船来袭,佩里准将到达浦贺,鉴于1840年鸦片战争清朝的惨败,日本才再次放弃锁国政策。

德川家康虽然发出了锁国令,但是与荷兰的贸易却为日本人和世界先进文明交流打开了一扇窗户,贸易除了带来热兵器火枪,也带来了“兰医”和西方最新的自然科学成果,而这些外来的先进文明,在明治维新前的300年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日本人,量变引起质变,最终推动了“明治维新”的成功。日本的崛起“兰医”的传播,促进了西方其它科学在日本的传播早在十六世纪,随着1543年葡萄牙的入侵,欧洲的医学就开始缓慢地渗入日本。在此之前,日本的医生主要是以“汉方”——中医来指导他们医治疾病的。耶稣会传教士、西班牙的圣方济各·沙勿略(1506—1552)是西方第一个来日本的医生。沙勿略获当时控制九州岛最南部地区的武士岛津家属的允许,于1549年到达日本,在西部从事传教的同时,并做一些护理病人的工作。限于水平,沙勿略不能行医,只能做做护理。但是刘易斯·德·阿尔梅达(1525—1583)则不同。德·阿尔梅是葡萄牙的耶稣会牧师,曾学过医,是一名外科医生。德·阿尔梅达在1555年到达日本,在日本创建了西方式的医院,治疗麻风、梅毒,规劝日本人皈依基督教。他通常都在户外为患者治病,原因是户外光线明亮,更主要的是可以破除日本人对他的误解,因为当时都传说,西方人是要借治病之名喝日本人的血、吃日本人的肉。五十多年后,日本和荷兰于1608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从此,在江户时代或称“德川时代”(1603—1867)的二百五十多年间,在日本各商埠派驻有一百名荷兰医生,帮助日本的医生和医学生学习欧洲医学。在吸收西学上,德川幕府的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1684—1751)功不可没。德川吉宗是日本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在1716年接任将军后,他大力实行改革,裁减世袭官员,加强行政管理,制定教育计划,反对贪污腐化。将军本身好学,思想开放。他命人制作大地球仪,从荷兰进口望远镜,还让侍医抄集救急良方,刊行普救类方,劝种药用植物,并在白山(江户)设立医院。在这个时期,成批的医师、本草家前去江户造访荷兰人,努力吸取国外的新知识,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欧洲医学家的帮助下,日本也产生了几位世界第一流的医学家,如曾在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的实验室从事研究的北里柴三郎(1852—1931),他和法国的亚历山大·耶尔森同时发现鼠疫杆菌,并开拓了血清学这一新的领域;曾与德国化学家保罗·埃尔利希合作,发明了锥虫病化学疗法的志贺洁(1883—1971)因发现痢疾杆菌而获以他的姓氏“志贺氏菌”命名的荣誉。还有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洛克菲勒从事研究工作的野口英世(1876—1928),成功培养出了梅毒螺旋体等。

受中国影响,古代日本的世界观较为狭隘,是为“三国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由中国、印度、日本三国构成的。“三国世界观”之核心,即“慕夏”世界观——以中国华夏文明为指南针。师从“汉才”是日本大化改新以来的“既定国策”,贯穿日本中世纪。而1543年葡萄牙人始通日本后,随着西方“拉丁文明”的陆续传入,日本的精英阶层开始敏锐地意识到在三国之外,还有一个文明的西洋世界。这段时间是葡萄牙人在日本活动的高峰期,火枪在这个时候被葡萄牙人传进了日本。火枪后来在日本的战国时代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人切身体会到“拉丁文明”别有洞天。“牙才”撬动了“汉才”,由此,日本人传统的崇拜中国的“慕夏”世界观开始发生悄然变化。但是,日本对于“汉才”,十六世纪只是松动,并未达到排斥的地步,激烈的批判与局部的排斥是从十八世纪开始的。此时,除了“牙才”之外,日本又接触到了新鲜的“兰才”,荷兰人令日本人大开眼界的本领,他们不仅有海量商船,而且还包括解剖学的“兰医”。由是,一个令中国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日本拿“汉才”第一个开刀的项目,竟是中国人一直引以自豪的中医。日本的医学发展,也可以说是有两个明显的段落:第一是汉方医时期。在西医鼻祖荷兰医学传入日本之前,当时中医是东亚的统治性医学。日本与中国一样,没有解剖学,传统中医观念认为,解剖人体是行“非君子之道”。但是中医保守的疗法并不能解除许多患者的痛苦。第二是西洋方医时期。《解体新书》的出现,是西医荷兰医学的解剖学为患者打开的一扇“天窗”,这扇窗户令日本一些青年医生产生极大兴趣,他们开始鼓动医学馆成立,努力减少中医学部分,更多引入西医学。日本的中医与西医之争,经历了漫长的大半个世纪。虽然一开始中医占得上风,但最后竞争的结果,是“西学东渐”,西风压倒了东风。引领日本“弃中医扬西医”的,是江户时代具有“神医”之称的杉田玄白。他是日本“兰学开拓之父”、“日本解剖学始祖”。“解剖”二字也是通过他的“造语”、作为日本首创“当用汉字”才传到中国。1771年,杉田玄白等亲自解剖处刑犯人的尸体,据此证明了荷兰版医书的正确性,打破了“不能解剖”的中医传统理论,纠正了机械套用阴阳五行的错误,并由此得出了“实证第一”的结论。随后他翻译出版了《解体新书》,进一步证明了荷兰医学的正确性,全面纠正传统中医理论的错误。由此引发了日本对“汉才”的怀疑和激烈批判,拉开了日本学习“洋才”、追求现代化的序幕。以荷兰医学,排斥传统中医,开“洋才”先河——日本知识界在思想和行动上开始出现脱离“汉才”的趋向。并且,世界观也就此发生巨变。1775年,杉田玄白发表《狂医之言》、《兰学事始》,初步否定了古来流行的“中国中心论”。他说:“地者,一大球,万国分布,所居皆中,任何一国皆可为中土,支那亦东海一隅之小国也。”俨然在他的世界观里,无论是地理方位还是文化内涵,中国都已不再是文明的中心。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日本兰学家的新世界观,深化了日本对中国及“汉才”的怀疑和批判。这种怀疑和批判延续到十九世纪,因为晚清成为世界笑谈的夜郎国、天朝的国际形象崩溃而变本加厉。19世纪下半叶,睁大眼睛看世界的日本近代思想家横井小楠、福泽谕吉等对“中国中心论”更加嗤之以鼻,他们分别发文章,对中国进行体无完肤的批判。指出“这个四面临海的巨国”,自大封闭,不思进取,“只允海外贸易、却无意获取海外事务”,其“文明的脚步必然迟缓”,是日本的反面教材,主张日本“必须摒弃清国风”。由是,日本彻底抛弃“中国中心论”,排斥“汉才”也终于由从局部扩至全面。西方的医学在日本的传播,尽管不时遭到困难和阻碍,甚至有些人为了学习和应用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愈接近封建时代的末期,日本封建制度的奄奄待毙和西方列强加诸于日本的压力,更促进日本的广大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渴望祖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实现社会进步和国家独立、富强。立志向西方学习,在当时的日本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于是“随着兰学(指通过荷兰传入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新的部门也逐渐移植过来”。宇田川榕庵以《菩多尼謌经》一书介绍了(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的植物学,以《舍密开宗》一书介绍了化学;在物理学领域出现了清地林宗的《气海观澜》,帆足万里的《穷理通》等。更重要的是,由于西方医学和其他科学的传播,像“一滴油滴入广大池水而布满全池”,其重要性就在于永田广志所指出的,这种“以医学、本草学、天文学等的发展为先导而培养起来的科学精神……通过吸收西方的自然科学,开始成长壮大起来了”。“明治的新文化是上述那些洋学家的活动的继续和进一步活跃的产物”。明治维新和废除“汉医”西方现代医学在世界范围推广之前,各国都有与其自身文化密切相关的传统医学。近代以降,总体趋势是逐渐为西方医学所取代。日本的医学在近代的变迁就是一个典型,也对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示范效应。公元414年,日本允恭天皇患病,急召韩国医生治病,从此日本有了韩医方。513年,中医被引进日本,“以后关于医药的教养,悉依唐制,汉方医遂以成立,即其后所谓皇汉医道”。中医日益成为日本医疗体系的主流。16世纪开始,同样是欧洲传教士把西洋医学带到日本,但对日本的影响远不及汉医深远。18世纪中期,前野良泽翻译介绍荷兰医书提倡西医,西方医学逐渐在日本立足,当时把从荷兰传入的医学称为兰方医。此后,兰方医在日本不断壮大,到19世纪中叶西医在日本势力大盛,与汉方医屡屡发生冲突。日本人开始对西方文明产生强烈的兴趣,这种对西方文明的崇尚必然冲淡了对汉文化的兴趣,体现在医学领域,就是实施一系列的废止汉医措施。

明治维新(1868年)伊始,日本先后颁布了《王政复古诏书》、《五条誓文》、《政体书》,实行废藩置县,发展工商,引进西洋科学文化的方针。大政官宣布,日本今后医学学修之路,当以西洋医学为依据。为此明治政府开始实行废止汉医全盘欧化的措施。其特点是:一、通过议会与政令一举废止官设的汉方医校;二、擢西医取代汉方医掌握国家医政大权;三、实行医师西洋七科考试制,扼制汉方医的产生来源;四、用自然淘汰的方法逐步消除特许执业的汉方医;五、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西医事业,举办医校、医院,聘请西医学者任教讲学,派员留学海外,培养西医人才。

至1906年,历经30余年,基本达到废止汉方医的目的。日本的医学考试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剥夺了汉医的授徒传业权,也就断绝了汉医的繁衍生存权。虽然,汉医们也曾组织过集会、请愿、结社等斗争,要求修改医师法,另定汉医考试条例,允许汉医办学培植人才,但均无济于事,颓势难挽。汉医人数急剧下降,日本的汉医与西医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西医所占比例日益扩大并占据主导地位。“据明治初年之调查,医师百人科学医仅21人,在明治7年顷仍有汉方医8人对科学医2人之比……。明治20年5月1日之调查,原由政府免试而许可者尚有32800人。然在明治30年,原来免试许可者已减至23900人。”而“经开业实验及格者”则从4072人增至8467人。可以看出,西医势力日益壮大并逐渐占得上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彻底铲除了封建幕藩体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社会面貌为之一新。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了西方列强近两百年才建立的成就,迅速进入世界强国之列。

2009年12月2日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行政刷新会议的预算甄别工作组日前计划将汉方药排除于公共医疗保险的适用对象之外,这意味着自1976年以来一直作为医保药品的日式中药在日本可能成为自费药,个人购药成本将提高10倍。部分医生及服用中药的患者前往厚生劳动省,提交了有27万人签名的请愿书,要求继续使日式中药适用保险,但于事无补。值此,如果从明治维新算起,日本人花了141年告别了经验医学。日本人收获了科学时代的成果,但依然没有摆脱偶像的羁绊日本人通过几百年的酝酿,几十年的维新,很快追上了西方文明的脚步此时的日本,明治维新使科技进一步发展,但也使“神道教”的偶像崇拜风行,日本本质上还是半个神权国家,岛国的环境(地震、台风)和生存压力,使他们想寻找一块安稳的大陆,为了拓展生存空间,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东方这个腐朽的“夜郎国”清朝。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轻松获得了工业现代化的原始资本,进而胃口大开;通过日俄中东战争,日本人收获了称霸世界的信心,进而为以后的侵华战争埋下了伏笔。中国的觉醒

明治维新对晚晴的维新派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戊戌变法”,却最终失败,他们不知道,在明治维新之前,西方医学以及科学思想早已影响日本300年,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在于早已有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而晚清的中国,依然是迷信思想横行,偶像崇拜当道,缺乏科学的土壤,“百日维新”不过是照猫画虎之举。

但,不久之后,有两位接受现代医学教育的医学先贤将为中国人带来思想的变革和肉体的解放。在古代东方的中国和日本,没有解剖学,传统中医观念认为,解剖人体是行“非君子之道”;在文艺复兴之前的西方,因为“上帝厌恶流血”,所以人体解剖在基督教的欧洲是被禁止的。在解剖学出现之前,古代的东西方,人们都将人视为上帝这个造物主的“作品”。文艺复兴之后,当现代医学兴起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发展了解剖学,通过解剖人体,人们才明白“万物之灵”的人类,在物理构造上和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人在肉体之外,还具有无形的思想。

当人们意识到,人类不是神造之时,便逐渐丧失了对神的敬畏,对偶像的崇拜。

这可能就是鲁迅和孙中山接触西方医学和解剖学之后最先的感触。思想的解放者“鲁迅”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呐喊·自序》鲁迅当时决意选择学医主要基于下述因由:其一,受日本明治维新时废止汉医思潮影响。其二,受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影响。其三,受近代医界否定中医五行说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