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方案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现就建设新材料科技城做出如下决定:一、建设科技城的总体要求(一)重大意义。新材料产业关联度高、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是我国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市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已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去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近1000亿元,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的新材料优势细分领域,集聚了一大批高校和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新材料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新材料科技城,有利于发挥我市新材料产业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集聚创新资源,有利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有利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意义重大而深远。(二)指导思想。按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坚持自主创新、特色引领、资源整合、辐射带动,坚持技术创新与人才集聚协同推进,坚持创新资源布局与产业基地建设深度融合,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科技城,使之成为全球新材料领域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要素最活跃、创新产出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三)基本原则——坚持自主创新。把自主创新放在新材料科技城的首要位置,加快集聚创新资源,着力搭建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特色引领。充分发挥新材料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优势,聚焦新材料优势细分领域,打造新材料特色品牌和产业集群,形成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特色竞争优势。——坚持资源整合。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高端创新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整合市域范围内新材料领域科技、人才等优势资源,形成资源集聚效应。——坚持辐射带动。发挥新材料科技城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人才集聚、产业引领等特色功能,强化其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济转型的支撑引领作用和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四)功能定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要求,将新材料科技城功能定位为“四区一中心”。具体是:——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链接全球新材料高端创新资源,推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高效对接,促进科技、金融和产业融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重大创新成果,建设新材料研发成果中试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创新驱动先行区。加强新材料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推进装备升级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先进模式和制度创新,成为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行区。——新兴产业引领区。搭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及创业孵化载体,引领全市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辐射带动各产业功能区发展,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领区。——高端人才集聚区。对接民营资本和产业优势,汇聚全球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完善引进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政策,创新人才流动及转移机制,努力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生态智慧新城区。加快培育城市服务功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宜居宜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高端科教产业新城区。(五)发展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新区现有办公楼宇和土地资源,快速启动、尽早见效。近期目标:到2016年,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成效明显,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显着提高,基本建成新材料领域国际创新中心。——创新能力显着提高。核心区集聚国家级新材料领域科研机构5家,各类研发机构300家。创新平台达到30家,创新创业载体达到300万平米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掌握20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共性技术。——产业规模明显壮大。新材料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超过50%,推动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不低于1000项。累计培育新材料领域创新型初创企业超过2000家,引领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7000亿元。——人才集聚效应显现。新材料科技城内新增自主申报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5人、省“千人计划”人才50人以上,入选市“3315计划”累计达到150人以上。科技人员占从业人数比重不低于30%。——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新材料科技城内公共配套基本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智慧技术得到较大程度应用,宜居宜业新城区初步显现。远期目标:力争用20年时间,集聚一批新材料高端创新资源,引进培育一批创业创新人才,建设一批创业创新载体,打造一批具有全球主导权的新材料细分行业,将新材料科技城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高端资源集聚区,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成为生态美丽、宜居宜业的智慧新城区。二、建设新材料科技城的重点任务(六)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按照“一城多园”模式优化新材料科技城空间布局,着力形成“核心区+延伸区+联动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其中核心区由国家高新区、高教园区北集聚区、镇海新城北区3个区块组成,范围包括:东沿东外环路,南至通途路,西至世纪大道,北达绕城高速,以及国家高新区世纪大道以西的1平方公里区域(东至世纪大道、西至福明路、南至通途路、北至江南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该区域以高端资源密集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高端研发、创业孵化、总部基地等功能建设。延伸区是与核心区紧密联系的产业化功能区,先期以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鄞州经济开发区、象山滨海区块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园、加速器等建设,引导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实现产业化。联动区是与核心区有效联动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先期以北仑滨江区块、鄞州创业创新基地、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省“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区、慈溪新兴产业集群区区块、奉化滨海区块为重点,主动接受核心区辐射,推进优势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七)巩固提升新材料优势产业。做大优势产业规模,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打造2-3个具有全球主导权的新材料细分行业。高性能金属材料,加强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重点发展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粉末冶金汽车结构材料和特种钢材料等。先进高分子和合成新材料,重点发展改性通用塑料、合成橡胶、高性能工程塑料,加快推广绿色高分子材料及加工技术,开发高分子膜材料等功能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发展平板显示材料、磁控溅射靶材材料,鼓励发展电子封装材料、硅基材料等关键信息材料,开发新型传感器/芯片等产品。(八)培育发展新材料先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基础好、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广的新材料先导行业。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发展军民两用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品,大力发展高性能碳纤维材料,推动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示范、产业化及应用技术推广。无机纳米材料及技术,加快发展石墨烯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无机纳米粉体、微纳薄膜涂层等纳米材料及技术,推动纳米技术在纺织、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特种功能材料,大力发展以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为代表的能源材料,积极开发高性能海洋新材料,推广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在海洋装备中的应用。(九)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鼓励国内外新材料领域的知名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等在新材料科技城设立研发机构,支持跨国公司、央企、大型民企等建立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各类高校院所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构建新材料创新链。加大对新材料领域前沿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创业苗圃、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创新链、技术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科技信息、技术转移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加大专利保护力度。(十)打造区域人才高地。深入实施“千人计划”、“3315计划”,积极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大对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对人才实施股权激励,实施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补贴政策。完善柔性引进人才和高端人才短期工作机制,鼓励其以专利、技术、管理、资金等入股方式与新材料科技城企业和研发机构合作。加大对人才工作投入力度,完善引进人才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完善企业与大学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创新高端人才的人事编制管理,建立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动态管理机制。(十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推进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核心区的公共交通规划建设,努力形成便捷高效的现代交通网络。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公共租赁住房,优化创业创新人才宜居环境。推进其它各项重大设施建设,统筹兼顾镇海城乡建设重点项目,确保已确定的民生项目顺利实施。(十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产业准入和环境准入门槛,强化环评保护机制,严格禁止污染型项目入驻。实行更加严格的节能减排标准,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建成国家级生态型新城区。三、建设新材料科技城的主要措施(十三)明确行政管理体制。按照“整合统一、精简效能”原则,设立新材料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与国家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充实和加强管委会领导力量,负责新材料科技城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管委会与相关属地政府按照“市区联动、共享成果”原则,共建共享新材料科技城公共服务平台和设施,并按一定比例进行新增收益分配。核心区内行政区划保持不变,实施“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延伸区按照“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协同管理、利益共享”模式、联动区按照“统一规划、属地建设、属地管理”模式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十四)明确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核心区范围内,管委会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享有县(市)级土地出让权和财税政策制订权。社会事务管理体制暂维持不变,视开发建设需要再行研究。(十五)健全开发建设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开发模式,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开发建设。组建新材料科技城开发建设公司,由市政府一次性注入资本金3亿元,其余资本金由管委会统筹解决,主要负责推进土地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新材料科技城开发建设公司实行财务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封闭运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出一批面向社会的基础性、环保型、公共服务型开发建设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十六)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市财政每年出资1亿元、新材料科技城相应配套1亿元,五年累计投入10亿元,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新材料领域高端科研机构建设、研发项目资助、高端人才引进、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化推广等,促进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和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加强对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的管理、监督和评估,确保基金发挥实效,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十七)完善财税扶持机制。核心区试行独立的财政体制,20年内财政收入地方所得部分的100%和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0%返留新材料科技城,其中财政收入地方所得部分60%和土地出让净收益70%资金须用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引进机构建设,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对新材料科技城从市以外新引进的金融保险业、垄断性行业、特大型和特定企业的相关财税扶持政策,实行“一事一议”。按照“市区联动、共享成果”原则,及时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财政收入共享办法。抓紧出台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措施。(十八)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围绕新材料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立完善集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科技信贷、股权交易、上市融资等于一体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推进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金融管理服务体系。鼓励各大银行在新材料科技城设立分支机构,建立健全贷款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海邦人才基金等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向新材料科技城创业创新项目投资。探索开展国家股份代办转让系统(新三板)试点工作。(十九)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土地、水、电等要素资源优先向新材料科技城倾斜,优先将新材料领域高端创新资源、创业创新人才、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向新材料科技城布局。近期重点加强核心区内甬江两岸地区的资源要素保障,条件成熟时作为新材料科技城启动区块予以推进。加快推进核心区镇海新城北区规划调整,尽早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覆盖。四、加强新材料科技城建设的组织领导(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材料科技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解决开发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园林工具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九香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亲子教育居间服务佣金协议
- 2025年中国分体式空调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保安报警系统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分离焦虑的有效措施
- 教育行业中的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培养计划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应用
- 校园内的防恐防暴安全管理
- 新时代企业员工安全教育的战略思考
- 2024 消化内科专业 药物临床试验GCP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设计规范应急预案
- 2024-2030年中国电子邮箱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基础设施零星维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人力资源 -人效评估指导手册
- 大疆80分钟在线测评题
-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3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村(社区)“两委”后备人才考试真题
- 不付租金解除合同通知书
- 区域合作伙伴合作协议书范本
-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