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法理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法律规范、法律关系与法律行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立法、执法、司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法的价值、法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宪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国家基本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国家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民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民事主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民事行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诉讼时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节民事权利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节民事责任 错误!未定义书签。补充:劳动法律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刑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刑法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犯罪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刑事责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刑罚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重点罪名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行政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行政法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行政行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公务员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真题练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华图教育 张羽法律讲义华图教育 张羽法律讲义第一章法理学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一、法的概念、特征与本质.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在阶级对立社会)或人民(在社会主义社会)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特征(法和道德一起考)(1)规范性:法是调整人们行为,适用对象是不特定的人,在效力范围内反复适用。*道德不仅调整行为,还调整思想。【王想杀人,犯罪嘛?不犯罪,法调整行为;道德会说人不好】道德规范早于法律规范出现。(2)权利义务性: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仅有法律是通过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来调整社会关系的。【道德仅有义务】(3)国家意志性: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国家意志的社会规范。*国家意志还可以表现为政策。(4)普遍性:相同的事项和相同的主体适用相同的法律。(5)国家强制性: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最后保证手段。*不意味着法律实施的任何过程都需要国家强制力介入,也不意味着国家强制力可以超越法律,不受法律约束。(6)程序性:法律的运行是通过时间、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进行的。.法的本质(1)国家性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正式官方行为规范。(2)阶级性法体现的国家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3)物质制约性法的内容和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最终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二、法的作用——法律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功能。(一)规范作用(对人的行为).指引作用:指引人们自己如何行为。*权利——有选择的指引;义务——确定的指引。.评价作用: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教育作用:通过法律的实施对社会大众(一般人)今后的行为产生影响。.预测作用:人们根据法律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将怎样行为及行为后果,从而对自己行为做出合理安排。.强制作用:对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制裁、强制和约束。【例题】法律的规定得到具体实施后,对普通人将来的行为会产生影响,这表明法律具有:()A.教育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例题】根据《人民警察法》第8条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依法予以拘留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对公安机关而言,该条法律规定体现了()。A.法的确定的指引作用 B.法的强制作用C.法的评价作用 D.法的有选择的指引作用(二)社会作用(对社会关系整体)1.政治职能:维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政治经济秩序。2.社会职能:执行各种社会公共事务。(三)法的作用的有限性法律并不调整所有的社会关系,也不是唯一的社会调整方法。自身可能存在漏洞与不足。其稳定性和保守性导致了法律的滞后性。第二节法律规范、法律关系与法律行为一、法律规范.法律规则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和相应法律后果的行为规则。*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1)以内容为标准:授权性规则(权)、义务性规则(义务、职责)。(2)以对行为规定和限定的程度为标准:任意性规则(自由协商)、强行性规则。思考:①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②自然人享有生命健康权。③民事案件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④债权人有权免除债务人的到期债务。.法律原则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为法律规则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指导性价值准则。(1)以产生基础不同为标准:政策性原则(国家的政策考量)和公理性原则。(普适性)(2)以覆盖面不同为标准: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相对性:罪刑法定原则。(3)以内容不同为标准: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3.法律概念对各种有关法律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术语。法律概念发挥作用需要依附于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二、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依法性、合法性。(一)法律关系的要素1.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2.客体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例题】法律关系由主体、客观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其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A.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B.物、非物质财富、人身和行为结果C.法律责任和法律结果D.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3.内容——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义务。(1)权利: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为或不为某种行为。*法律性、自主性、利益性。(2)义务:主体应当按照他人的要求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满足他人利益。*法律性、强制性、非利益性、应然性。*义务的违反导致法律责任。(3)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结构上:互为存在前提。②数量上:宏观看两者总量都是相等的。③一致性上:相对一致。④价值顺序上:权利是第一位的,义务是第二位的。【例题】下列有关权利义务的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该规定表明,权利义务有时并不一致B.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表明权利是义务,义务也是权利C.是否以权利义务为内容,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权利义务的绝对一致(二)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法律关系因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依据一定的法律规范而产生、变更和消灭。其中法律事实包括:①法律事件;②法律行为。【例题】甲涉嫌盗窃,在被审查起诉期间,因病死亡,检察院遂做出撤销案件的决定,检察院是基于下列哪种原因撤销案件的?()A.法律事件B.违法行为C.事实构成D.法律行为(三)法律行为当事人意志控制之下实施的、并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行为。它包括表意行为与事实行为、积极行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作为)。第三节立法、执法、司法一、立法立法,也称法的创制,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补充、修改或者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活动。立法程序一般包括:提案、审议、表决和通过、公布。*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法律均为1/2通过。(一)国家立法权——国家权力机关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二)地方立法权——地方权力机关1.地方性法规: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2.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不包括常委会)。3.经济特区法规:经济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三)行政立法权——行政机关.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经济特区的人民政府。*立法的效力:1.上下位阶的法(1)中央(上级)〉地方(下级)(2)权力>行政2.同一位阶的法:没有上下之分【例题】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B.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等同于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C.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D.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二、执法(一)概念执法,又称为法的执行,专指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权、履行管理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二)原则1.行政法治原则(1)合法性原则:依据法律、符合法律。(2)合理性原则:自由裁量权客观、适度、符合理性。2.效率原则——较小的经济耗费获得最大的社会效果。3.应急性原则特殊情况下可以采取没有法律规定甚至与法律相抵触的行政行为,以满足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要求。(1)确实发生了非常危险紧急的状态,非应急性的行政措施无法阻止该项危害。(2)事后必须由法定国家机关确认并加以有效的监督,一旦紧急状态的情况消失,就应恢复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的常态。(3)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损害,把社会不利因素尽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围。三、司法(一)概念司法,又称为法的适用,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二)基本原则.司法公正公正是法的精神的内在要求和固有价值。司法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司法独立.司法责任第四节法的价值、法治一、法的价值(一)概念法对个人、社会的积极意义,即法的存在、作用、变化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及满足的程度。(1)法律在发挥其社会作用时能够促进或者保护和增加哪些价值。(2)法本身具有哪些价值。(3)在不同类价值之间或同类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法根据什么标准来对它们进行评价。(二)内容:自由、正义、秩序、效率等。(三)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1.价值位阶原则——轻重缓急2.个案平衡原则——兼顾中庸3.比例原则——不得逾越目的所必要的程度*《刑法》第21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法治(一)概念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其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法外特权。(二)特征.从宏观上看:一种治国理论,与人治、德治相对应。.从静态上看:一种制度体系,强调建立完善、协调的法制体系,国家生活的主要方面纳入法律规范之内。.从动态上看:一种运行状态,贯穿于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的全过程,强调宪法和法律至上。*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例题】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人.依法治国以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为必要条件8.依法治国应当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C.依法治国依赖于法制完备,法律健全完备了,法治就实现了D.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与发展目标。.执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上的必然反映。.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服务大局——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党的领导——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强大推动力量。
*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例题】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人.依法治国B.党的领导C.服务大局0.公平正义真题练习:1.通过法律,人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国家赞成的,可以做的;什么是国家命令或反对的,必须做或不该做的。这种作用就是法律的()。A.评价作用B.教育作用C.强制作用D.指引作用2.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是()。A.法的执行B.法的适用C.法的遵守D.法的制定.在我国整个法律监督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和军事家监察部D.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C.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法的作用有( )A.经济作用 B.社会作用(阶级统治、管理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C.文化作用 D.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法的本质是()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体)现B.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C.法是领导者个人意志的体现D.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第二章宪法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宪法的概念、特征(一)概念宪法: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确认和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例题】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三权分立”,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二)特征①宪法是国家根本法。②宪法是公民权利保障书。③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二、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3.法治原则4.权力制约原则三、宪法的渊源和结构(一)宪法的渊源:1.宪法典2.宪法性法律3.宪法惯例4.宪法判例5.国际条约(二)宪法典的结构序言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有序言。大致包括制宪的宗旨、目的和指导思想、国家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正文正文的基本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国家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基本原则;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与国家机构;③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附则宪法的附则是指宪法对于特定事项需要特殊规定而作出的附加条款。附则是宪法的一部分,其法律效力与一般条文相同,并具有特定性和临时性的特点。(我国宪法无附则)四、宪法与宪政的关系(一)概念:也称“民主宪政”、“立宪政体”,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础,以限制与规范国家权力为手段,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二)宪政的特征是:1.宪法的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2.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3.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则是宪法的实践。【例题】宪政的基本精神是()。A.建立有限政府 B.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C.宪法是宪政的前提D.宪法能够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五、新中国宪法的历史1新中国先后颁布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四部宪法,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四次宪法修正案:1988年修正案、1993年修正案、1999年修正案、2004年修正案。年份内容1988年第1修正案:私营经济是补充,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管理第2修正案:允许出租、转让土地的使用权1993年第3修正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第7修正案: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第11修正案:县级人大任期从三年改为五年1999年第12修正案: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第13修正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16修正案: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2004年第18修正案: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19修正案:爱国统一战线中增加“社会主义建设者”第20修正案: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征收或征用土地并给与补偿第21修正案: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鼓励、支持、引导、监督、管理第22修正案: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征收或征用公民私有财产并给与补偿第23修正案: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第24修正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25修正案:全国人大中增加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人大代表第26修正案:“戒严”改为“紧急状态”第27修正案:“戒严”改为“紧急状态”第28修正案:国家主席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第29修正案:“戒严”改为“紧急状态”第30修正案:乡级人大任期从三年改为五年第31修正案:增加国歌【例题】“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的规定是()。A.1988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B.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D.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第二节国家基本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一)人民与敌人;(二)主要特色1、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2、爱国统一战线【例题多选】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C.1993年我国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进了宪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权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二.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成分: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地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态度: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对集体经济实行鼓励、指导和监督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等形式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态度: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重点掌握以下内容:绝对全民所有既可全民所有,又可集体所有绝对集体所有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既可以属于国家所有,也可以由法律规定属集体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城市的土地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由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例题】农村村民的宅基地属于()。A.国家所有B.集体和村民共同所有C.村民所有D.集体所有【例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B.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与制度;.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1)从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来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的代表组成;(2)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来说,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3)从人民代表大会的责任来说,它要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四、选举制度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中国公民年满十八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不能行使选举权的三种情况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停止行使选举权的人精神病人平等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的含义每个选民只能在一个地方有一个投票权。不承认也不允许任何选民因民族、职业、财产状况、家庭出身、居住情况的不同而在选举中享有特权不得歧视和非法限制任何选民对选举权的行使更加着眼于实质上的平等实行同票同权原则,每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以及保证各地、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直接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选出;选出的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监督对原选举单位负责。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选出的代表受选民监督,对选民负责秘密投票原则无记名投票同意、不同意、弃权、另选他人不能亲自书写的可以委托他人代写【例题】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下人员中不符合村民委员会主任候选人条件的是()。甲某,已满18周岁,因偷窃被处治安罚款200元乙某,已婚,因超生被罚过款丙某,曾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刑满释放不到1年丁某,因犯罪被判徒刑3年,缓刑3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年,在缓刑期的第一年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自治机关TOC\o"1-5"\h\z: 自治■机关 一1 区 ] [ 人民屿表大会 ]:自二州][]।——[ 自治县 〕注: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自治地方的法院、检察院不是自治机关。(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民族特色.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1)民族立法权(2)变通执行权(3)财政经济自主权(4)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5)组织公安部队权(6)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例题多选】为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关部门决定在某省设立某民族自治县。依照我国法律规定,以下哪些人员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A.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主任或副主任8.自治县党委书记加自治县人民法院院长口.自治县县长六、特别行政区制度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制定并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专属权基本法的修改提案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权解释特区基本法特区法院根据基本法的规定也可以解释基本法特区终审法院有权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特区立法的备案审查权特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只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特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有问题,可以发回,但不能撤销。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回的法律自发回之日起立即失效,一般不具有溯及力。特区进入紧急状态的决定权国务院负责管理与特区有关的外交事务管理特区的防务任命特区行政长官及其他主要行政官员任命澳门检察院检察长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不合理的差别对待,要求国家法律给予权利同等的保护。它包括司法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平等)和守法平等,但不包括在立法上的平等。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申诉权。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人身自由生命权。人身自由,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具体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公民的住宅权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财产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劳动权。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从事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休息权。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受教育权。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获得物质帮助权。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文化权利和自由。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例题多选】根据《宪法》规定,下列哪些权利是公民享有的监督权?( )A.罢免权 B.集会、游行、示威自由C.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D.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例题多选】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人.为了收集“第三者插足”的证据,公民可以委托私人调查机构以各种形式对“第三者”进行跟踪8.为了收集犯罪证据,公民可以委托法官对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听C.商场保安人员有权根据商场的规定,对“盗窃嫌疑人”当场进行搜身检查D.商场保安人员有权对拒绝搜身检查的顾客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例题多选】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说法,正确的有( )。人.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B.N民有带薪休假的权利C.N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0.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出版自由亦被剥夺【例题】一些用人单位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这种行为侵犯了农民工的()。A.人身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C.劳动权利 D.劳动安全和卫生保护权利第四节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例题】根据《宪法》规定,下列不属于国家机构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乡人民政府C.军事法院 D.村民委员会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和地位全国人大是全国最高的权力机关、立法机关。组成和任期(1)全国人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代表组成。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地域代表制与职业代表制(军队)相结合,而以地域代表制为主的代表制。(2)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总数不超过3000名,每一少数民族都应有自己的代表,人口特别少的少数民族至少应有一名代表。(3)全国人大每届任期为5年。(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的两个月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职权修改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
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会议制度(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工作程序全国人大通过法律案以及其他议案,选举和罢免国家领导人都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1)提出议案。(2)审议议案。(3)表决议案。宪法修正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4)公布法律、决议。法律议案通过后即成为法律,由国家主席以主席令的形式加以公布;选举结果及重要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以公告公布或由国家主席以主席令形式公布。(5)全国人大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在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例题多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包括()。A.立法权B.司法权C.执法权D.监督权【例题】根据《宪法》规定,有权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A.国务院 B.全国政协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全国人大常委会性质和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是隶属关系。组成和任期(1)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他们都由每届全国人大第次会议主席团从代表中提出人选,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自十届全国人大起,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增设了若干专职委员(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期与全国人大相同,即5年。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职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解释法律。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其他专门衔级制度。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决定特赦。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例题】以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是()。A.《行政复议法》B.《刑法》C.《国务院组织法》D.《宪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性质和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的国家元首,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权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代表国家,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代表国家向那些对国家有重大功勋的人授予荣誉奖章和光荣称号。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令、宣布战争状态等。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确定人选后,由
国家主席宣布其任职或免职。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派出或召回驻外大使。―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宣布批准或废除条约和重要协定。四、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外交部、国防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人民银行、审计署直属机构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体育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统计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宗教局、参事室、国管局、国家预防腐败局直属特设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信访局、粮食局、能源局、国防科工局、火烟草局、外专局、公务员局、海洋局、测绘局、民航局、邮政局、文物局、药监局、中医药局、外汇局、煤矿安监局、保密局、密码局、航天局、原子能机构、语言文字委、核安全局办公机构办公厅办事机构侨办、港澳办、法制办、国研室议事协调机构学位委员会、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直属事业单位新华社、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发展研究中心、行政学院、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社保基金会、自然科学基金会、台办、新闻办、档案局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J 工作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6 工作部门地区行署一市(自治州、设区的市)」 工作部门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I 1 工作部门IL区公所街道办乡(镇、民族乡)居委会 村委会【例题】根据《宪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每届任期是()。A.1年B.3年C.5年D.10年【例题多选】下列关于乡镇人民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村民委员会是乡镇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乡镇人民政府是村民委员会的上级领导机关乡镇人民政府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村委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六、我国行政区划设立、变更的主管机关1.设立、变更的决定机关权限全国人大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设置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省级人民政府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审批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限的变更【例题】北京市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中心城区合并调整为新的东城、两城两个区。有权审批该行政区划调整的是()。A.国务院B.全国人大C.北京市政府 D.北京市人大真题精选: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公民是指(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B.年满18周岁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C.具有中国国籍,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D.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且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人2、我国宪法规定,决定乡、民族乡、镇建置和区域划分的主体是( )。A.国务院 B.省、直辖市人民政府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3、宪法的根本法地位表现在( )。A.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B.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C.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与其他法律不同D.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其他法律不同4、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且(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二分之一以上的多数通过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四分之三以上的多数通过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全部通过5、我国负责监督宪法实施,认定违宪责任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6、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 )。A.党委和人民政府B.人民政府和任命政协C.人民代表大会和法院D.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7、我国现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的政策是()。鼓励、监督、引导支持、引导、监督鼓励、支持、引导支持、管理、引导8、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规定,我国城乡居民首次实现()。等额选举同票同权差额选举直接选举TOC\o"1-5"\h\z9、根据《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A.根本制度B.根本政治制度C.基本经济制度D.基本政治制度10、我国现行宪法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11、有权批准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 D.国家主席12、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对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自由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可以享有科研和艺术创作的自由B.可以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C.可以享有出版著作的自由D.既不享有选举权也不享有被选举权13、( )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全国人大常委会14、根据宪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和( )等。A.立法权 B.独立司法权C.外交权 D.终审权第三章民法第一节概述、民法概述(一)民法的概念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有关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称。I《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侵权责任法》《公司法》(二)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1.平等主体之判断——非管理与被管理、可商量322.财产关系——基于财产而形成的关系。财产是人们可以支配的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和物品。3.人身关系——基于人格和身份而形成的关系。如父母对子女监护关系,收养关系。【例题】下列社会关系中,应属于民法调整对象的是()A梁某和郭某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关系8政府向受灾的梁某发放救济款C梁某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关系D梁某因驾车违章与交管部门形成的处罚与被处罚的关系(三)民法的适用范围1.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但是一些区域民法规范只能在特定区域内有效。例如香港、澳门。2.对人的适用范围:在我国领域内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依据我国法律设立的中国法人和其他组织相互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均使用我国民法。外国人、无国籍人在我国领域内的民事法律关系,一般适用我国法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3.时间上的适用范围:(1)生效与失效生效:A、颁布就生效;B、颁布后一段时间生效(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公布1987年7月1日生效)失效:A、新法直接规定废除旧法;B、旧法的规定与新法规定相抵触的,抵触部分失效;(2)溯及力问题。一般没有溯及力,司法解释中另有规定的除外。【例题】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A民法的生效时间 B民法的溯及力C民法适用的地域范围 D民法的失效时间二、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而不是经济实力或其他条件的平等。1.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无论其民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政治地位、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差异。2.不同的民事主体参加同一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地位。3.民事权益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二)自愿原则: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可以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充分根据自己内心的意愿,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有依法进行某种活动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干不干).当事人有选择行为相对人的自由。(和谁干).当事人有选择行为方式和行为内容的自由。(干什么).当事人有选择纠纷解决方式的自由。(干坏了怎么解决)(三)公平原则: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时应该合乎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司法机关在行使裁判权的时候,也应当做到公平合理。.民事主体在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承担上不能显失公平。.民事主体合理承担民事责任,通常状况下责任大小与过错程度向适应。.民事裁判机关处理民事纠纷时应当考虑公平原则,特别在缺乏法律具体规定时,更应该本着公平公正进行自由裁量。(四)诚实信用原则:该原则被誉为民法中的“帝王原则”,指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都应当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义务,不得滥用社会权利去规避法律或者合同规定的义务。同时,还要求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五)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公共秩序,即社会的一般利益,在我国主要指国家利益、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善良风俗,即社会一般道德与良好风尚,包括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社会良好风尚。【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是()A过错责任原则A过错责任原则C无过错责任原则B推定过错责任原则D公平原则第二节民事主体、自然人——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一)民事权利能力1.概念: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2.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二)民事行为能力1.概念: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2.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同意自己为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3.判断标准:我国现行立法采取年龄和精神状况两种标准进行划分:十八周岁以上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可以独立从事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但接受奖励、赠与与报酬的纯获利行为除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例题】1.(多选)小周今年17岁,在乡办粮食工厂做工,基本能够满足自己生活需要。依照民法,小周()A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B无民事行为能力C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D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例题】现有一商品房,所有权人为小峰(6岁),其欲向丁某出售该商品房,该商品房买卖合同应该由()。小峰自己签订小峰的法定的代理人代理签订小峰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自己签订小峰自己签订后进行公证(三)监护.监护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定专人保护其利益,监督其行为,并且管理其财产的法律制度。.监护的分类(1)法定监护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和多人担任。A.未成年人:第一顺序:父母(父母为未成年人子女的当然监护人)。第二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三顺序:成年兄、姐。第四顺序: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经基层组织同意。第五顺序: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居委会、村委会。.成年精神病人第一顺序:配偶。第二顺序:父母。第三顺序:成年子女。第四顺序:其他近亲属。第五顺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居委会、村委会。(2)指定监护指定监护是指有法定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协商不成的,由权力机关为其指定监护。两种情况,一是基层组织指定,一是人民法院指定。指定监护可以用口头方式,也可以用书面方式。【例题】甲14岁,精神病人。关于其监护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监护人只能是甲的近亲属或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B.监护人可以是同一顺序中的数人C.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可直接请求法院裁决D.为甲设定监护人,适用关于精神病人监护的规定3.监护人的职责(1)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例题】高中生甲于1990年10月2日出生。2008年5月1日,甲在学校将同学乙打伤,致其花去医药费2000元。甲毕业后进人一家企业上班,月薪2500元。2009年3月,乙起诉要求甲赔偿医药费。该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A.甲承担,因甲在诉讼时已满18周岁,且有经济能力B.由甲的父亲承担,因甲在侵权行为发生时末满18周岁,没有经济能力C.主要由甲的父亲承担,甲适当赔偿D.主要由甲承担,甲的父亲适当赔偿(四)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1.宣告失踪(1)宣告失踪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人宣告为失踪人的制度。*期限:下落不明满2年。(2)法律后果——财产代管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替失踪人要钱、偿债;替失踪人作原告与被告。【例题】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某公民失踪,必须是其下落不明满()。A.1年B.2年C.3年D.4年2.宣告死亡(1)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人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期限:下落不明4年,意外事故时为2年。(2)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①人格消灭,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②婚姻关系解除。③继承发生。【例题】张某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满4年,其妻李某()。只能申请宣告失踪只能申请宣告死亡只能先申请宣告失踪,再申请宣告死亡既可以申请宣告失踪,也可以申请宣告死亡二、法人(一)概念与特征法人是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1)独立人格——不同于分支机构(分公司、营业机构、内部部门)(2)独立财产——独立于出资人,不同于合伙。(3)独立责任——法人以其财产对外承担独立责任。成员(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二)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例题】下列机构中,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是()A.某机关人事处B.某乡政府C.某市教育局D.某大学(三)我国民法上法人的分类以法人设立的宗旨和所从事的活动的性质为标准: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1)企业法人,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2)非企业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包括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①机关法人:行政管理职能的政府机关。②事业单位法人: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单位(大多为国家拨款,如大学)。③社会团体法人:自然人或者法人自愿组织形成,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如学会、商会)【例题】根据我国《民法通则》,下列属于企业法人的是()A.某县公安局 B.某有限公司C.某大学 D.某省法学会三、合伙企业——其他组织1.概念和特征(1)概念:由两个以上的人根据协议互约出资,经营共同事业,并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社会组织。(2)法律特征:①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组织。②合伙协议是合伙形成的基础条件。③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收益、共担风险④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2.设立要件(1)实质要件:两个以上合伙人+书面合伙协议(2)形式要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3.合伙的财产(1)合伙财产的构成:一是合伙人的而出资;二是合伙人从事经营活动取得的财产。(2)合伙财产的性质:共同共有.合伙事务的执行(1)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2)合伙人分别执行合伙事务。(3)委托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执行。.合伙损益的分配与合伙债务的承担.外部-连带责任-合伙债务的承担与清偿:合伙财产—一合伙人无限连带责任.内部-按份责任-合伙损益的分配:(1)合伙协议—一协商—一实际出资比例—一平均。(2)合伙人清偿超过自己应负担份额的,可以向其他合伙人追偿。第三节民事行为一、概念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二、民事行为的效力[绝对相效一民事法律行为——自始、葩对、确定有效-相对有效一可撤销、可变更民事行为——起初有效.可以无效-晶J行 .为. 相对无效一效力待定民器行为一起初效力未定不生效、可以追认有效-UI绝对无效一无效的民事行为一自始、藕定、绝对无效,(一)民事法律行为.主体合格: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若不合格,则无效或者效力待定).意思表示真实,非基于胁迫、欺诈、重大误解;(若不真实,则可撤销、可变更;危害国家利益的无效).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若违反则无效).标的确定及可能。(若违反则无效)(二)无效的民事行为.概念:无效民事行为是指欠缺法律行为的根本生效要件,自始、确定、当然和完全不发生行为人意思预期效力的民事行为。2.无效民事行为的情形:(1)行为人不具有行为能力实施的民事行为。(2)意思表示不自由的行为,一方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4)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以虚假的合法行为作表,掩盖非法的隐蔽行为的行为。表面行为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无效,隐藏行为因内容违法而无效。(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例题】一方以欺诈的手段订立的,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属于A.无效的民事行为 8.可撤销的民事行为C.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D.有效的民事行为【例题】甲被乙打成重伤,支付医药费6万元。甲与乙达成如下协议:“乙向甲赔偿医药费6万元,甲不得告发乙。”甲获得6万元赔偿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后乙被判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乙之间的协议有效B.因甲乘人之危,乙有权撤销该协议C.甲、乙之间的协议无效 D.乙无权要求甲返还该6万元赔偿费(三)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1.概念: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简称可撤销行为是因行为有法定的重大瑕疵而须以诉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一旦当事人行使了撤销权或者变更权则被撤销或变更部分的行为,就视同无效行为,自始不发生效力。2.可撤销民事行为类型(1)重大误解因认识错误实施的行为,主观上属于过失。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2)显失公平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3)乘人之危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注意: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时才构成可撤销行为,否则属于无效民事行为。(4)欺诈、胁迫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四)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1.概念: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行为成立时是否有效还处于不能确定状态;既可能成为有效民事行为,也可能成为无效民事行为。2.类型:(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行为。(2)无权代理行为。(3)无权处分行为。【例题】甲认为自己工作成绩突出,估计自己能分得高额奖金,便预定了一辆汽车。然而,甲未能如期获得该笔奖金。那么甲预定汽车的行为是()。人.可撤销行为,因为甲存在重大误解B.无效行为,因为甲的意思表示并不真实C.无效行为,因为甲的行为显失公平D.有效行为,因为行为动机的错误并不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例题】下列民事行为属于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是()。A.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B.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C.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D.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第四节诉讼时效一、概念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二、诉讼实效的适用范围和效力.适用范围:债权请求权。*注意:例外不适用诉讼时效(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诉讼时效的效力(1)适用具有强制性,不得排除或者事先放弃。(2)超过诉讼时效的,当事人仍可起诉,但对方拥有诉讼时效抗辩权。(3)超过诉讼时效仍为履行的,履行有效,且不得反悔。*核心:胜诉权消灭,实体权利不消灭。三、诉讼时效的期间.普通诉讼时效——2年。.特殊诉讼时效(1)短期诉讼时效期间:1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3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请求权。4年:涉外合同:国际货物买卖和技术转让合同请求权。5年:人寿保险的理赔请求权。(2)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不变期间,固定20年。不能中止或中断,但可延长)【例题】1.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八.半年 B.1年C.2年D.4年【例题】2.张某被李某打伤,张某向李某主张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是()A.3个月B.6个月C.1年0.2年四、诉讼时效的中断【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的结果!】.概念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因发生法定事由不再继续进行,并重新起算。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可产生中断的法定事由(1)权利人请求。权利人向义务人请求履行义务——讨债!①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②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③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④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2)义务人的同意。义务人向权利人表示同意履行义务——认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3)提起诉讼或者仲裁。——上告!【例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是()。A.当事人提起诉讼 B.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C.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 D.发生不可抗力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五、诉讼时效的中止【权利人不能行使权利情况下的救济!】1.概念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2.可产生中止的法定事由:(1)不可抗力。*判断标准——四个不可: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可克服,不可控制*常见类型——主要指天灾人祸:自然灾害以及非出于权利人意思的人祸。①自然灾害:洪水、地震、台风、海啸。②政府行为:征收、征用、禁令。③社会异常事件:罢工、骚乱、战争、车祸。(2)权利人不能行使权利的其他情形。①权利被侵害的无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其死亡、丧失行为能力的②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3.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律效果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仍为有效,法定事由经过的期间为时效中止期间,不发生时效期间的效力,法定事由消灭后,时效期间继续进行。法定事由发生在最后6个月,法定事由消除后剩下时效期间不足6个月,按剩余期间计算。如发生在最后六个月之前的话,按照6个月算。【例题】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应发生在诉讼期间的最后()。A.1个月内B.2个月内C.3个月内D.6个月内六、诉讼时效的延长【法院的自由裁量!】诉讼时效期间延长是指因特殊情况,法院对已经完成的诉讼时效给予的延展。第五节民事权利一、物权(一)物的概念和特征.概念:物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并为人能够支配的物体或者自然力。.特征:(1)非人格性——不是人的组成部分(身外之物)*捐献器官、假牙(2)有体物——体现物权对于物的占有、支配的特征。*正确理解物权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本法所称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原则上为有体物,权利作为担保物权的客体为法律特别规定。*例外:无形的自然能量,电、热、光波、有线电视讯号等——通过技术可以控制。(3)可支配性(4)价值性(5)独立性:一物一权(二)物权的概念和特征.概念: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特点(1)物权以物为客体。(2)物权以对物进行支配并享受物的利益为内容。(3)物权具有排他性。(4)物权是绝对权。(三)物权的基本原则.物权法定原则(1)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统一确定,不允许依当事人的意志自由创设。类型固定+内容固定!(2)3 81 所有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公示公信原则。(1)公示,指物权变动时,须将物权变动的事实通过一定的公示方法向社会公开,从而使第三人知道物权变动的情况。一一一知道!*物现在归谁所有,是否发生权利变动,物上有何权利负担(2)公信,指交易中的善意第三人信赖公示,即使公示权利状态与真实权利状态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第三人仍能受到民法保护。—-—相信!(3)物权享有和变动的公示方法:享有变动动 产占有合同+交付不动产登i己合同+登记(4)公信力的体现:善意取得——无权处分人在不法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在取得该财产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四)所有权.概念: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所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的种类:国家所有权、集体组织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相邻关系(1)概念相邻关系,是指不动产相邻各方在行使对不动产的权利时,因相互给予方便或接受限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2)特征:①目的一一满足最基本的生活、生产的需要②不是独立的权利,是不动产权利的延伸或者限缩③权利法定(无须约定)且无偿:和地役权相区分的基本标志④相邻关系调整范围一一基于相邻而产生的特殊纠纷(3)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相互提供便利、接受限制。(4)几种相邻关系的处理相邻用水、排水、通行、建造、光照、通风、音响关系。.共有(1)共有是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同一项财产享有所有权。(2)特征:①共有在本质上是对所有权的量得分割,共有人作为整体对共有物的所有权依然是单一的所有权。②共有物在共有存续期间不能分割,共有不是分别所有。③共有人对共有物按照各自的份额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或者平等的享有权利,承担义务。(3)按份共有概念:按份共有,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同一物按照份额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1、所有权:数人分份额的所有【所有权只有一个!】2、使用收益:按照份额行使2、使用收益:按照份额行使一一抽象份额而非具体份额1、应有部分:法律上处分:可以自由行使;优先购买权。3、处分《1、内部彳份共有关系4、5、6、2、共有物之整体:2/3份额以上的共有人同意(另有. 约定除外)3、处分《1、内部彳份共有关系4、5、6、2、共有物之整体:2/3份额以上的共有人同意(另有. 约定除外),1、保存行为:共有人皆可行使2、改良行为:2/3份额以上的共有人同意管理费用:按份额分担分割:按比例分割,实物分割、变价、折价2、外部I关系2、外部I关系者者债权请求权I2、对于第三人的义务:连带债务;内部具有求偿权。【例题】(多选)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资,购买了六辆汽车,三者出资额的比例为1:2:3,,甲乙丙享有的份额分别是1/6,1/3,1/2。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有一辆汽车的所有权,乙有两辆的所有权,丙有三辆的所有权B甲乙两者享有的所有权份额和丙的份额相同C甲乙丙三者共同享有一个所有权D甲乙丙三者的权利都及于全部汽车(3)共同共有概念:共同共有是指两个或者两个的人基于共同关系,共同享有一物的所有权。「1、夫妻共同财产口二家庭共有财产M人情拦《3、继承发生后财产分割前的遗产,九合伙财产?#15、有家庭关系的推定共同共育、.共」 ..U不分份额地共有J有' |2>使用收益:共有人之间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3内部关系J3、处分:须经全体共有大同意•管理:改良行为须全体共有人同意3、外部关系:连带债权和连带债务注意1:共同共有以共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法定或约定。注意2:共同共有没有共有份额。只要共同共有关系存在,共有人就不能划分自己对财产的份额。注意3:除约定外,共同共有的共有人平等的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注意4:当共有状态约定不明时的推定:有家庭关系的推定共同共有,除有家庭等共有关系外,一律认定为按份共有。【例题】(多选)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在下列关系中,不属于共同共有关系的有:A.甲乙丙三人各出资2.5万元,购买一房屋B.甲乙丙三人共有一栋房屋,甲乙主张为按份共有,丙主张为共同共有,但都没有证据C.甲乙夫妻结婚后约定,各自的收入分别所有D.甲乙夫妻离婚后约定,房屋归女方所有,男方暂住两年【例题】甲、乙、丙、丁分别出资20万、30万、40万、10万元建造一栋楼房,约定建成后按投资比例使用,但对楼房管理和所有权归属未作约定。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楼发生的管理费用按投资比例承担B.该楼所有权为按份共有C.丙的投资比例最大,有权决定该楼的重大修缮事宜D.甲对其享有的份额有权转让(四)用益物权.概念: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使用权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生产经营者以种植、养殖、畜牧等农业生产为目的,对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的由农村集体使用的土地进行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4.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居民在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组织所有的宅基地上建筑房屋,以供居住使用的权利。5.地役权——为使用自己不动产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五)担保物权:.抵押权(1)概念:抵押权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抵押合同丙:抵押人以自有财产抵押。甲:债权人、抵押权人丙:抵押人以自有财产抵押。借款合同乙:债务人说明:1、乙丙两人可能发生重合,即债务人也可以作为抵押人,2、可设立抵押的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3、设定抵押之后,不需要转移财产的占有——物尽其用(2)依法不能抵押的财产:①土地所有权;②集体土地使用权;③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④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⑤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⑥违法、违章建筑。.质押权质权是为了担保债权的履行,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甲:债权人、质押权人质押合同质押物甲:债权人、质押权人质押合同质押物借款合同乙:债务人说明:1、乙丙两人可能发生重合,即债务人也可以作为质押人,以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级网络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开发合同
- 大学食堂餐饮文化与品牌塑造
- 网络游戏开发合作框架协议
-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审计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招聘系统课课程设计
- 小区地下停车场课程设计
- 区块链技术应用实践作业指导书
-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
- 2024年校园食材供应协议3篇
- 合同管理的计划方案
- 2022年雅思翻译句精华版
- 单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设计
-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PPT课件)
- 《家庭礼仪》PPT课件
- 应聘人员面试登记表(应聘者填写)
- T∕CAAA 005-2018 青贮饲料 全株玉米
- s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钢构)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指南
- 拨叉831006设计说明书
- 程序语言课程设计任意两个高次多项式的加法和乘法运算
- 石油钻井八大系统ppt课件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