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3学年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3学年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3学年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3学年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3学年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初,清政府对原洋务企业进行了改制,如1903年规定江南制造总局在生产枪炮的同时,可以“制造矿务、农务及一切应用机器”。由此可知,当时改制A.旨在解决企业资金困难 B.有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C.意在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D.加重了企业的生产负担2.历史地图具有空间分布与时间定位相结合的特点,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A.国民革命推动湖南农民运动 B.共产党人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C.全民抗战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D.农村革命道路成为党内主流意识3.著名历史学家柏扬曾说:在中国许多封建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开国君主往往比较英明,但到了第二、第三代帝王时很容易出现危机,这就是所谓的“瓶颈危机”。下列王朝中没有出现“瓶颈危机”的是A.秦朝 B.明朝 C.隋朝 D.清朝4.《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有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秦汉时期科技发达 B.大米成为了主要的商品C.市场管理不够规范 D.政府推行抑制商业政策5.读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该过程实质上()A.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 B.说明了印象派绘画影响甚微C.强调了美术领域的复杂多变 D.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6.1892年,传教士艾约瑟在《万国公报》上连载《国富论》,以美国为例:“美国之铁路电报民间自行经营,较国家之由官兴办,自必为益多多矣。”强调“(经济之事)须皆准于经济学家”。据此推知艾约瑟A.主张引进美国的铁路电报技术 B.洞悉到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C.反对洋务运动官督商办的政策 D.揭示西方经济体制存在的风险7.唐初三省并重;自光宅(唐睿宗年号)以后,政事堂由门下移至中书,中书省遂居三省之首;玄宗以后,封驳诏奏之权,亦逐渐分散。这反映出A.中书省决策权扩大 B.专制皇权得到强化C.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D.宰相议政职能加强8.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9.据《元史百官志》记载:“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是A.中书省 B.西藏地区 C.辽阳行省 D.岭北行省10.世纪改良主义思想家马建忠主张“借债以开铁道”,认为这是“用洋人之本,谋华民之生;取日增之利,偿岁减之息”,是“阳为借债之名,阴收借债之效”。对此观点解读正确的是A.向外国资本主义借债,利国利民B.有利于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C.推动了中国交通业的迅速发展D.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11.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分封制、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行省制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12.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A.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C.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D.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13.如表是不同史著对“公车上书”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至四月初八日投递(上书),则察院以既已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康有为《我史》“其(上)书宗旨则以变法为归……一言甚激切,大臣恶之,不为代奏。”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执政主和者……于初八日趣将和约盖用御宝,同人以成事不说,纷纷散去,且有数省份取回知单者,议遂散。”徐勤《南海先生四上书杂记》A.上书内容致使督察院拒收 B.上书目标在当时没有实现C.督察院拒收致使上书受挫 D.上书时间发生在四月初八14.自11世纪开始到15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研究、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历史上称为罗马法的“复兴”运动。罗马法的复兴实质上反映了欧洲A.文艺复兴带来思想解放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中世纪法律体系的落后 D.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15.秦朝正式开启了中国千余年的封建王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个里程碑。但马克思却形象地比喻其为:“好像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马克思这番话旨在强调A.先秦分封制催生了中央集权B.秦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C.秦官僚政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D.秦表面的统一掩盖不了“分散”的现实16.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矿产资源开采权,而日本在这场瓜分中国市场的争夺中几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到1899年方才开始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这是因为A.列强眼红日本的巨额战争收益B.日本开矿技术没有优势C.甲午战争激起中国的民族愤恨D.中国内陆矿产十分有限17.老子认为,民众的贫穷、难治,社会秩序混乱,均是君主有为的结果。无论是刑罚,还是君主的令、言,均不符合无为政治理想,不符合道不干涉、不强制万物自然发展的态度。这反映出A.君主集权已经确立 B.道家思想始终无法被统治者接受C.儒道思想相互融合 D.老子对春秋时期社会现实的批判18.1928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颁布《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次年4月,颁布的《兴国土地法》修改:“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变化()A.标志土地革命路线正式形成 B.有利于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有利于孤立和打击地主阶级 D.标志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19.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的课程设置方案。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B.社会分裂对立的现实C.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D.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20.下表为1958~1963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其中20世纪60年代初数据变化表明当时A.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的卓有成效B.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型已基本完成C.以工业化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得以贯彻D.中苏关系破裂导致中国工业发展停滞21.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57年计划产量增长(%)棉纱361.8万件500万件138棉布11163.4万匹16372.1万匹147食用植物油72.4万吨155.2万吨214面粉299万吨467万吨156盐346万吨593.2万吨171A.重点发展轻工业以改善民生 B.经济建设开始出现比例失调C.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 D.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2.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C.“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D.“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3.民国成立后,以妇女运动为宗旨的社会团体,如女子参政协进会等接二连三出现。民初女子最高仅能就读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暑期北京大学开始正式招收女子入学。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A.社会变革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B.政治革命瓦解了传统伦理C.经济发展冲击了固有角色定位 D.思想解放形成了新的社会认知24.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其余桥道坊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亦有卖卦人盘街叫卖,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据此可知,宋代A.家庭手工业规模的扩大 B.商业竞争异常地激烈C.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 D.城市的经济功能凸显25.1908年,列宁在《公社的教训》一文中,对巴黎公社革命进行总结时提出:“尽管俄国革命在目的和任务方面与1871年法国革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的主张。这表明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唯一形式B.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D.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被列宁完全接受26.某一时期,我国广告业开始新的洗牌:报纸广告版面减少,一些城市的商业电台被取消,广播广告日益萎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A.经济体制发生变化 B.民族工业陷入绝境C.国共内战规模扩大 D.新兴经济影响深远27.宋代江南地区的民众因财产纠纷等上诉公堂的现象很常见,由此催生了专门教授诉学、培养诉师以及专业协助他人打官司为业的“书铺”。当时规定:“书铺”须在官府注册,领取“牌记”(执业证书)方能合法营业。据此可知宋代A.司法行为初步具有近代法治的色彩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恶化C.政府的有效管理促进维权意识觉醒D.城市规模扩大引发社会观念转变28.能反映下图所示社会特征的历史文献是A.《吉尔伽美什》B.《汉穆拉比法典》C.《摩诃婆罗多》D.《荷马史诗》29.“倘山陬海隅,有不肖之徒,潜师洋法,独出新意,一旦辍耕太息,出其精能,官兵陈陈相因之兵器,孰与御之?鸿章所为每念及此,不禁瞿然起立,慨然长叹也。”(《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书》)由此可见,李鸿章开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A.镇压内乱,维护统治 B.师夷长技,开拓创新C.借洋务之名,营自己之私利 D.学西方之利器,开中国之资源30.1948年,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共中央发表“五一口号”,将初稿第24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修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这种修改是为了A.促成战略决战B.扩大统一战线C.转移工作重心D.实现民族平等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詹姆士一世声称:“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国王是神在人世间带着呼吸的翻版。”材料二:霍布斯认为,国家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为了摆脱“人人对人人的战争状态,”……人们通过缔结契约建立具有绝对权威的国家来统辖一切。材料三:恩格斯说:“王权是进步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材料四:卢梭提出,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契约,这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问题:(1)指出前两则材料观点的区别。(2)材料三和材料四,关于恩格斯和卢梭对王权的认识是否矛盾?为什么?(3)试从历史角度分析恩格斯所说“王权是进步的”。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世纪时,东征的十字军才从亚洲带回了糖,因为价格昂贵,当时只有王室、贵族才能享用。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等国开始在美洲种植甘蔗,1640年以后;英国在西印度群岛建立了甘蔗种植园,跟荷兰人学会了甘蔗种植技术,从非洲引入黑奴,英国蔗糖售价不断降低,逐渐在欧洲排挤了葡萄牙人的廿'巴西糖”日这一持续不断的变化被称为“砂糖革命”。食糖逐渐变的普通人也消费得起,加糖红茶成为城市工人的生活必需品,巧克力、果酱等甜点变得流行,食糖的消费量成倍地增长,1700年时英国人年均食用4磅糖,到1800年升至18磅。1799年法国科学家研制出甜菜制糖的方法,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期间欧洲海上运输受阻,蔗糖等物资无法从海上运往欧洲,促使了甜菜制糖业迅速发展,再加上甜菜可以在温带地区种植,得到了英国之外的欧洲国家大力扶持。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建厂,甜菜制糖业很快兴起。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甜菜糖的产量经常超过甘蔗糖。20世纪中期之后,全球民众更愿意效仿美国的生活方式,乐意接受咖啡类的可口可乐,加糖红茶的时尚悄然落幕。——摘编自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蔗糖传播的特点,并说明“砂糖革命”对英国的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世界制糖业变化的原因。33.材料二战后,非殖民化大潮汹涌而至。英帝国对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的镇压,不仅消耗了英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在国际上也落得了“失道寡助”的境地。美国坚持反殖立场,多次明确要求英国在非殖民化方面拿出具体行动来。为更好地发展和维护与美国的关系,英国需要在殖民问题上作出一些姿态并采取某些行动。二战后,苏联公开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丘吉尔深知一味压制殖民地自治和独立的要求,极有可能把他们推入苏联阵营。因此,丘吉尔政府对有条件的殖民地的自治和独立要求,予以批准,并提供一定的援助,以实现“与英联邦和我们的盟国一道阻止共产主义的传播”的战略目标。丘吉尔政府改变了传统的殖民统治方式,逐渐顺应非殖民化潮流,允许英属殖民地在英联邦之内逐步实现自治和独立,从而将英帝国平稳地过渡到英联邦;英国的控制方法也由直接的政治统治、经济剥削和军事占领变为较为间接的经济文化控制和保持一定的政治军事影响力——摘编自潘兴明《丘吉尔与大英帝国的非殖民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丘吉尔顺应非殖民化潮流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顺应非殖民化潮流的影响。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答案解析】

由材料中洋务企业改制的内容可知,此改制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决国内办厂所需的机器设备问题,从而有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与解决企业资金困难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意在发展国内企业,客观上会抵制西方经济侵略,但不是目的,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加重企业负担,排除D项。2、B【答案解析】

据材料信息“革命根据地及革命政权所在地”及地图信息“井冈山、瑞金”可知,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时期,B正确;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有材料不符,A错误;全民抗战开辟敌后抗日战场是1937年秋,C与材料不符;据材料“革命政权所在地---瑞金”可知,此时是长征前,故D说法错误。【答案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井冈山、瑞金”,考查的是读取地图信息及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过程。3、D【答案解析】

清朝自太祖、太宗、顺治、康熙没有发生任何政变危机,故D正确;秦朝自二世而亡,排除A;明朝发生燕王朱棣夺位的政变,排除B;隋朝,二世隋炀帝时期灭亡,排除C。故选D。4、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现象获其本质,由材料中“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可见当时关卡林立,且对商品征收重税,从本质上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符合题意,而ABC与题干主旨无关,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成就·明清时期日益落后于西方【名师点睛】本题是通过材料解读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从战国时期我国就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对于这个政策备考复习时有必要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影响:初期,巩固小农经济,维护政治稳定。后期,抑制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5、D【答案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创新,甲乙丙丁四幅图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能反映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而不能反映一体,因为他们属于同的流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甲乙丙丁四幅图受印象派绘画影响大而非甚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复杂多变而是越来越简易,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6、C【答案解析】

1892年我国正处于洋务运动期间,艾约瑟阐述了反对国家垄断鼓励自由竞争这方面的内容实际是反对洋务运动官管商办的政策,故C符合题意;材料以美国民营为例而非学习引进美国的铁路电报技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问题,排除B项;材料表明艾约瑟看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没有提示西方经济体制存在的风险,排除D项。故选C。7、B【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中书省遂居三省之首”“封驳诏奏之权,亦逐渐分散”可知,执掌决策职能的中书省地位上升,封驳诏奏权力逐渐分散,说明君权进一步加强,相权受到削弱,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书省地位上升,没有体现中书省决策权扩大,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没有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宰相权力的削弱,而不是其议政职能的加强,D项错误。8、B【答案解析】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明其不通过极端手段已经无法维系其统治,说明封建制度已经丧失活力,也即走向衰落。故答案为B项。A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超出了制度完善的需要,走向极端,排除;C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经济基础不适应上层建筑,导致矛盾尖锐,不得不通过极端手段维系统治,而不是相适应,排除;D项,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9、B【答案解析】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于公元7~9世纪时建于青藏高原的古代藏族政权名,故由材料“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可知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故B符合题意;中书省是元代最高行政机构,故A不符合题意;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均为元朝名称,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D【答案解析】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引进外资,借债意味着丧失利权,这也是为什么帝国主义争相借款给中国的原因,因此,马建忠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故D项正确;向外国资本主义借债,表面上利国利民,实际上丧权辱国,故A项错误;借债是要归还的,不可能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借债客观上有利于中国交通业的发展,但不是健康发展,是带有半殖民地性质的近代交通,故C项是对材料的误读。11、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注意图一中“北海郡”“胶东国”等名称,可知当时地方上郡县、封国并存,联系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图二中“辽阳行省”等名称,联系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名师点睛】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建立基础

血缘关系

地域关系

传承制度

诸侯王位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12、B【答案解析】

从材料中的“改造城市小商店”“改组公私合营企业”可以看出,社论讨论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慎重地”可以看出,社论认为工商业改造应当稳步推进。故答案为B项。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尚未结束,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一五”计划,排除C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排除D项。13、B【答案解析】

从材料中的“却不收”“不为代奏”“议遂散”等信息可知,公车上书的目标在当时没有实现,故答案为B项;从康有为的记述来看,都察院是以皇帝已在《马关和约》上盖玺而拒绝接收,排除A项;从“以变法为归”“大臣恶之”来看,上书失败是因清政府反对变法,而不是因为督察院拒收,排除C项;从“于初八日趣将和约盖用御宝”来看,四月初八“数省份取回知单”,没有去上书,排除D项。14、D【答案解析】

罗马法是第一部商品生产者社会的世界性法律,其核心内容在于维护私有财产。11--15世纪欧洲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这一法律满足当时西欧各国一般财产和契约关系的发展变化的需要,D正确;文艺复兴兴起时间是14至15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时间是在17世纪,排除A、B;中世纪法律体系的落后并不是其本质,排除C。15、D【答案解析】“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说明整体上是一致的,中间是分散的,故D项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A错误;B是行省制的特点;官僚政治弊端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D错误。16、C【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出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后攫取大量的侵略权益,激起了民族愤怒,C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信息“直到1899年方才开始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可以排除。B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17、D【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先秦诸子百家中老子的思想。由材料可知,老子主张君主无为而治,认为现实中“民众的贫穷、难治,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皆因君主有为导致,体现了对君主现实统治的不满与批判,故D项正确;春秋时期尚未确立君主集权,故A项错误;西汉初期曾将道家“黄老之学”奉为治国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儒道两家思想的融合,故C项错误。18、C【答案解析】

由之前不没收地主土地到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变化,有利于孤立和打击地主阶级。故答案为C项。A项发生在1931年,排除;B项此时国共合作已破裂,排除;D项是1935年遵义会议,排除。19、C【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时期,随着英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设置了生理学、解剖学,促进了人类进一步了解自己;逻辑学、理学、数学和光学的设置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涉及到抚养子女的问题方面设置了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维持人际关系方面的课程是历史、政治、社会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业化社会的发展需求,故C选项正确;英国19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体现在1832年的议会改革,材料内容集中体现了教育课程的设置方面内容,无法体现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19世纪英国的课程设置方案,没有体现社会分裂对立的现实,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是19世纪英国教育课程设置,无法得出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且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自然科学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20、A【答案解析】

本题以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表中20世纪60年代初数据显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增加,而第二产业比重相对下降。这是由于落实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八字”方针,解决“大跃进”以来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问题,A项正确,C项错误;60年代中国工业化转型并没有完成,B项错误;60年代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但工业发展并非停滞,D项错误。21、D【答案解析】

一五计划期间的轻工业产品增幅较高,而题干列举的轻工业品多涉及人民日常所需,说明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正确;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排除A;题干未列举轻重工业比例,无法反映失调,排除B;题干仅仅列举了轻工业部门,不能得出“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结论,排除C。22、B【答案解析】根据题干和解读选项可知,A项是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B项是指尖兵利器这些不祥和的东西,不是君子所常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与墨子提出的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主张意思相近,正确。C项是韩非子的以法治国主张,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是指军事问题是国家的重要问题,他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不可以对军事问题忽略,与题干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23、A【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和民国成立后,女子参加社团、参与政治、接受高等教育等现象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当时的社会变革提高了女性地位,A选项符合题意;女子参加社团和接受教育,不能说明革命瓦解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经济发展对社会角色的冲击和改变,也没有体现出新的社会认知的形成,CD两选项不符合题意。24、D【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坊巷”“三更不绝”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这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凸显。D正确;材料反映手工业的发展,不一定是家庭手工业,A排除;商业竞争是否激烈,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判断,B排除;材料未涉及宋代政府对市场的管理,C排除。故选D。25、B【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指的是暴力革命。列宁提出“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表明巴黎公社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经验,故B正确;“唯一形式”说法绝对,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故C错误;“完全接受”说法绝对,故D错误。26、A【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产品由国营商业包销,大部分企业已不再需要进行广告宣传,从而导致广告业务的全面萎缩,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是在抗战胜利后,但并未出现材料中情形,排除;国共内战规模扩大也不会造成商业电台被取消等情形的出现,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新兴经济的产生及影响,D选项错误。故选A。27、A【答案解析】

据材料“催生了专门教授诉学、培养诉师以及专业协助他人打官司为业的‘书铺’”可知,宋代司法领域出现新的变化;且据材料“‘书铺’须在官府注册,领取‘牌记’(执业证书)方能合法营业”可知,“书铺”是一个政府承认的合法职业,具有执业证书,这说明司法行为初步具有近代法治的色彩,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风气恶化,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有效管理”及“城市规模扩大”,C、D与材料无关。28、C【答案解析】

材料反应的是印度种姓制度,《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的史诗,反映了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选项C正确;选项A是苏美尔文明的著作,排除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法典,选项B排除;《荷马史诗》是古希腊长篇史诗,选项D排除。【答案点睛】基础题,准确记忆古代文明代表著作即可。29、A【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李鸿章认为一旦不肖之徒学习西方技术,将不利于清王朝统治,故官府应兴办洋务,A项符合题意;师夷长技为洋务运动的内容,并非目的,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李鸿章以权谋私,排除C项;洋务运动目的并不在于开发中国资源,排除D项。故选A。30、B【答案解析】

将初稿第24条修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是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民群众,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故答案为B项。这一口号的改变与促成战略决战无关,排除A项;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项;提出这一口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团结民众,而不是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排除D项。【答案点睛】随着蒋介石集团破坏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敌人,各阶级、阶层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结成统一战线,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斗争,形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材料反映的对这一口号的修改是扩大了统一战线。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詹姆士强调君权神授,王权至上;霍布斯反对君权神授,认为国家是契约的产物。(2)不矛盾。恩格斯从王权确立早期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卢梭从资产阶级兴起,反对封建专制的角度去看待的,视角不同。或者从作者所处社会时代的角度分析亦可。(3)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西欧君主和新兴的市民阶级结成联盟,在打击封建领主分裂割据的斗争中,确立了等级君主制,促进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进步。15世纪末,王权的强大推动了民族国家的产生。此时,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得到发展,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王权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国君主颁行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大力提倡对外贸易,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在各国王权的大力支持下,新航路的开辟,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了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的演进。即便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后,王权遭到了弱化,但君主立宪政体保障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从这些角度看,王权确实有进步的方面。【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国王是神在人世间带着呼吸的翻版”可知詹姆士强调君权神授以及王权至上;依据材料二“国家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人们通过缔结契约建立具有绝对权威的国家来统辖一切”可知霍布斯反对君权神授以及提出国家是契约的产物。(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关于王权的描述可知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因此二者并不矛盾。第二小问理由,依据材料三“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