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时代网络品牌广告创意探析_第1页
Web2.0时代网络品牌广告创意探析_第2页
Web2.0时代网络品牌广告创意探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eb2.0时代网络品牌广告创意探析

【关键词】Web2.0;网络品牌广告;平民化;个性化;隐秘化;互动化2008年可口可乐与腾讯联合举办的“北京奥运会QQ在线火炬传递”活动,在线参与传递人数超过6200万人次,影响空前,成为网络营销的经典案例。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大企业纷纷削减营销成本,减少对传统媒体广告的投入,却激活了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创新力量。这些完全采用草根化的参与方式令中国老百姓不再是被动的观众,而成为信息制造、传播的主动参与者和中坚力量。以电脑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令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互联网Web2.0时代到来的必然性互联网主体人群的结构变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67期《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全球网民数达20.95亿人。据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俨然已成为一个新的“人口大国”。在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互联网继续向低端学历群体渗透。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中低学历网民继续增加,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占比从2010年底的41.2%攀升至43.8%。而高中以上学历群体从58.9%降低为56.1%”,“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9%”。量的积累势必带来质的变化,互联网不再只是精英的舞台,老百姓才是其未来的中坚力量。互联网主体人群的需求变化。根据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70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隶属与爱的需求、自尊需求、认知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几个层次从最低级的生理需求开始向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发展并呈阶梯形。如今的网民已不再只满足于当一名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有了更高的需求发展。即时通信工具、社交网站成为网民热衷的互联网应用方式,个性化和社群交往成为主流需求,这正是人类高级需求中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这些新的需求将决定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2004年,在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头脑风暴会议中,O’Reilly公司副总裁戴尔·多尔蒂(DaleDougherty)提出了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新理论和思想体系——Web2.0。从Web1.0时代到Web2.0时代是互联网从单向信息获取到双向信息共建的过程,是应用与服务模式的创新,互联网将走向由专业IT人员创建互联网到非专业网民参与共建的新时代。互联网Web2.0时代的主要特征Web2.0时代的商业应用与服务。互联网Web2.0的应用和服务具有完全基于网页、透过浏览器就能完成的人机交互功能。网民在网站系统内拥有个人数据信息,网民与网站之间、网民与网民之间双向互动,共同建设、传播信息。Web2.0的应用和服务主要包括博客、RSS、百科全书(Wiki)、分类信息、社交网络平台(SNS)、P2P、即时信息(IM)等。以脸谱网(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站、以推特(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和以高朋(Groupon)为代表的网络团购近年来掀起了Web2.0商业应用和服务的创新高潮。Web2.0时代的主要特征。Web2.0时代强调“以人为本”,相对于Web1.0时代,Web2.0时代的互联网呈现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在线社群型生活。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在呈现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和生活形态之后将呈现另一种形态的重聚。Web2.0时代的互联网,网友根据爱好、生活观念的异同在互联网里重新分化、聚合,拥有同质性的网民在网络社区中可以建立频繁的互动,形成各具特色的网络社区。Facebook正是靠网民集体的内容生产、交互和共享活动构建出的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站。而国内的豆瓣网是一个典型的“满足小众需求”的网络社区,网友在这里可以找到在电影、音乐、读书方面有共同爱好的同道中人。社群型生活成为Web2.0时代网民主流的在线生活方式,网络社区特色鲜明,互动性强,具有很强的用户黏性,能让人们寻求到心理归属感。二是平民化、个性化、交互式的信息生产。Web2.0时代的互联网,人们不再信奉所谓权威的信息来源,希望从不同角度了解更全面的信息,在意其他网民的意见和表达自我主张。百度贴吧就是完全由网友自主创建的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关键词贴吧,可以将主题关键词细分到最小单位,从而形成各自完全独立的贴吧。而其他网友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搜索就可以在百度贴吧里找到众多的主题贴吧,浏览、留言、跟帖,共建贴吧内容。从2005年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的大量粉丝聚集贴吧,到2009年网友在“魔兽世界”贴吧发帖《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成为2010年网友最常用的网络用语,百度贴吧体现了互联网平民化、个性化、交互式的信息生产架构。三是从传播信息到传播情感体验。网友需求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互联网信息的生产,也影响着信息的传播。从早期人们上网寻找和分享有实际用途的信息、资源,到“给力”、“杯具、洗具、餐具”、“童鞋”、“小盆友”、“犀利哥”这些网络热词与网络红人的广为传播,人们对互联网信息的认知正在发生改变。过去那些自上而下的信息已对网友失去吸引力,网友更愿意传播的是基于自身经历、文化背景下所认同的试图颠覆传统与权威的草根价值观与情感体验。网络品牌广告创意策略新趋势随着互联网从Web1.0时代进入Web2.0时代,网络经济不断发展,网络广告也在不断创新。网络品牌广告是对现有网络广告中除基于搜索引擎的付费搜索广告以外的所有形式的统称。网络品牌广告包含的形式多样,个性化强,既能传播产品促销信息,又能树立品牌形象,在网络广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商业价值。但正如法国广告创意大师雅克·塞盖拉所说:“传播业内,广告最需要自我变革,不变则亡。消费者已经改变了模样,他们不再甘当传播的客体,而执意成为传播的主体,成为‘消费主’。”创意是广告策划的延伸与深化,是广告的灵魂。网络品牌广告要变革,首先应该改变创意的思路,在现代广告创意策略所包含的“关联性、原创性、震撼力、沟通性、亲和性、美感性”[1]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Web2.0时代主要特征的变化,寻找更有效、更适宜的创意策略。平民化、个性化趋势。Web2.0时代的互联网更具民主色彩,其平民化、个性化的信息生产特征和重视平民情感体验的信息传播特征,决定了网络品牌广告更需要用老百姓熟悉的语言进行加工创造,可以简单但不能平庸。网络受众更崇尚自由,自主性强,重视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喜欢娱乐,善于用幽默搞笑的方式吸引眼球。所以网络品牌广告的个性化,其具体内涵应重点把握娱乐与幽默的视觉表现。在美国经济学家B·约瑟夫·派恩的《体验经济》一书中,将人的体验分成了教育体验、逃避现实体验、审美体验、娱乐体验四个部分。其中娱乐体验是人类最古老的体验之一,也是最自然、最亲切的体验。而幽默是层次极高的娱乐体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高度提炼表达语言或视觉符号,带给受众的一种心领神会的情感愉悦。如中国电信3G套餐的网络品牌广告,用微博的谐音“围脖”作为创意点,将日常生活中织毛衣的情景带入广告,巨大的毛线团暗喻中国电信3G套餐的超大流量,加上夸张形象的织围脖的动态设计,整个广告的创意平易近人,于幽默中将广告信息点传递给受众。隐秘化趋势。互联网Web2.0时代人以群分的特征为网络品牌广告创意开拓了新的道路,一种隐秘化的、类似网友自拍的广告以网络视频的形式出现在社交网站、视频网站上,通过人群病毒式传播达到更广泛和深入的广告传播效果。如奥美互动为IBMRational软件创新论坛在2009年所创意的网络品牌广告《IBMTheProposal》,广告以求婚作为创意点,一位程序员在同事们的帮助下用IBM电脑输入程序,控制手机屏幕显示,以手机灯光秀的方式向女友成功求婚。整个广告看上去就像普通网友自拍的生活小短片,生动、惊喜、感人。视频一经播出,“快来看程序员如何求婚”就成为IT圈里圈外最热门的话题,网友在各大社交网站、视频网站、IT博客上观看、转发、分享,并链接观看者到相关软件讨论群对IBMRational软件创新论坛进行注册。小故事却赢得了目标受众的情感认同,该广告获得2010DMAECHO奖IT类全球金奖、中国艾菲奖银奖和亚洲实效营销节(AME)铜奖。在这个“微”字领跑互联网的时代,隐秘化的广告创意还出现在了微电影中。微电影故事情节性强,内容紧凑,或幽默搞怪、或时尚唯美、或有公益教育意义,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微电影以其较普通网络视频更优质的画面质感成为众多品牌钟爱的网络品牌广告投放新形式。如三星手机2011年在各大微博网站、论坛、视频网站推出的微电影《微绑架》,将三星产品植入故事情节中,故事用幽默夸张的口吻调侃了全民微博热,微博是把双刃剑,既给了大众表达自我的平台,也成了大众暴露隐私的空间。互动化趋势。Web2.0时代,互联网的交互技术使网络品牌广告可以由原来从企业角度出发的宣传和说教变为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沟通与交流,网络受众在虚拟的交互过程中感受各个层次的情感体验。如三星M8910U的富媒体广告《放大的照片》,该广告抓住手机具备1200万像素的照相功能进行创意,画面近景是一个坐在露天咖啡吧椅子上的长发美女,远景被虚化,但网友继续推动鼠标会发现画面远景中那一层又一层逐渐清晰的画面细节,更多的故事在发生、更多的喜怒哀乐在上演。该广告带给受众一种交互的、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体验,既突出了该款手机的照相功能,又在交互使用的过程和感官刺激中,加强了受众对品牌的情感体验。信息系统专家JennyPreece等人在编著的《交互设计——超越人机设计》中提出交互设计有两个基本目标,即可用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可用性目标是基于功能性的用户体验,如有效率、有效性、安全、统一性、易学性、易记忆等。而体验性目标是基于用户情感体验指标如满意度、享受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