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编背景
第一
江陵县资市镇北邻垱镇全镇面积162平方公(合243000亩中耕地面积8160026个行政203个村民小组,荆州市岑河镇上一轮总体规划于1999年编制完成,该规划确定的镇村体系、城镇性质、规模和总体布局,对村镇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当前国家长江中部崛起荆州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同时省实“壮腰工程加快荆建设大城市”的发展要求荆州市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荆州工业实现了加速发展与荆州经济开发区满园工程的实施,城东片区已经向东了东方大道与岑河镇区发展、向北与锣场开发区实现了对荆州市的发展无疑将带给岑河镇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由于原规划修编的年受岑河镇人民的委托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此次规划编制任务。二、城镇概况1、地理位置岑河镇位于荆州东距荆州古城20.3沙市中心城10里,紧临沙市东区。东望潜江市运粮湖农场,西靠荆州开发区,南
个场2010镇域在册人口53327其中非农业人口7879人,农业人口45448人,另有居住半年以上的800人。2、历史沿革岑河镇是以岑河口为中心划分的行政区域而历代管理机构多设置在岑河口,故名曰岑河镇。据豉湖出土的殷商考证,早在三千多年前,已有人在这块土地上栖息繁衍。夏商时期,岑河地区属古荆州之域。西周时期,岑河地区属古之句亶王国所辖。春秋战国时期,岑河地区为楚国属地。秦分郢置江陵县,岑河地区为江陵县所辖。汉承秦制,岑河地区仍为江陵县属地。三国时期,岑河地区初属蜀,后属吴。东晋,义熙十三年,岑河地区处新丰县境,属新兴郡。南北朝时,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元帝萧绎都江陵,改新丰县为安心县,岑河地区为安心县属地。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省安兴入广牧,初(公元601年)复改为安兴。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安兴县并入江陵县,岑河地区仍为江陵县属五代十国时期,属高季兴所居南平明、清均为江陵县属地。清朝,江陵县分捕、沙、龙、鹤(郝、虎五汛,岑河地区属沙市汛管辖,称沙下汛。明国时期,岑河地区为江陵县一个行政区,曾先后称第九区、第三区、安兴乡。中民共和国成立后,岑河地区仍为江陵县的一个行政区,曾先后称第八区年总人农业人非农业口出生人人56817年总人农业人非农业口出生人人5681749880693738534020356961500146947388333230491304298961413953262194952743384614339036222050999438907109415372228516344450971255003972215178944326746352046025052232445347637550470220533274531878798004382003、自然条件岑河镇地处四湖腹江汉平原西有如拳形。地势低洼平坦,海拔最高为34米,最低为27.5米,自西向东略为倾斜。西部略高,属于棉产区部稍低,属于水稻区。岑河镇地处荆江北岸,江汉平原西部,属于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秋季温和,冬季干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岑河地区属古云梦泽,为蒿草丛生的湖沼荒地,由大量蒿排沉淀和泥沙淤积而成。地质主要为灰泥沙土和油砂土,肥沃柔软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好。水田土壤分淹育型、猪育型、潜育型、沼泽型等四类。旱田土壤分潮土砂土型、潮土粘土灰潮土砂土灰潮土壤土型、灰潮土粘土型等五类。三、人口与经1、城镇人口2010年全镇总人口5332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79人,农业人口45448流动人口800人。镇区常住人口14330人。1.全镇2001-2010年人口情况变动数量表(岑河派出所
2、城镇经济岑河镇作为荆州市的重点乡镇,经济呈现较强的增长势态,全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坚持工业的主导地位,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发展、产业提升的重点,着力加强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200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73亿元,比上年增长34.1%中工业总产值完成10.21比上年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新增9成总产值4.3亿元上年增长43.3%;农业总产值完成5.52亿元上年增长14.3%商引资完成2.46亿元上年增长35.1%定资产投5.52上年增长61.4%;财政收入完成1372万元年增长22.2民纯收入5600元,比上年增长15.8%。 20062007200820092010国内生产总( 20062007200820092010国内生产总(元3.153.894.204.665.17第一产业(亿元0.951.171.261.401.55第二产业(亿元1.892.332.522.803.10第三产业(亿元0.310.390.420.460.52社会总产值(元7.048.7211.3715.7019.68工业总产值(元3.394.607.0010.2013.73农业总产值(元3.654.124.375.505.95财政收入(万元57081411231372.571720人平纯收入(元34494046445056006048
—、上版规划简介岑河镇上一轮总体规划于1999年由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其规划主要内容如下:规划期限:近期:19992005年,远期:20062015年。镇村结构:采用中心镇—中心村二级等级结构,形成以岑河镇区为中24个中心村为基础的村镇体系。经济发展:在未来17年内,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递142005年人均GDP70002015年人均GDP21000元。城镇性质荆州市区东部近郊工业镇岑河镇及附近农场经济、文化中心。人口规模:近期:全镇人口5.8万人,镇区人口2.4万人,城镇化水平35%2010
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31:62:10.4
远期:全镇人口6.2人区人口4.0人,城镇化水平50%。用地规模:近期镇区用地规模216公顷,人均90平方米。第二 规划回
远期镇区用地规模400公顷,人均100平方米。二、规划评价岑河镇上一轮总体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规划布局结构比较合理,发展方向比较合理,对城镇的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城镇的路网骨架基本按照规划实施,城镇建设开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但由于《城乡规划法》和一系列新的的的出台,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有了较大变化,尤其是荆州市构筑综合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文化,强化中心城区发展,打造城镇密集群,以支撑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空间拓展策略,原规划的预见性已明显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荆州市的发展对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镇建设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目前岑河镇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巨大的,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态势,须对岑河镇进行重新定位,原规划主要是从城镇驻地建设的角度出发研究城镇发展,对全局和区域发展的分析和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使岑河镇尽快融入荆州市的发展框架之中。2、城镇自身发展需要更大的拓展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区域和城镇内的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从而导致城镇用地的急剧膨胀,原有规划难以适应和控制当前建设,科学合理的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已迫在眉睫。第三 规划依据与指导思
一、规划依据1《中民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2006年4月1日起施行3《中民土地管理法(2004)4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5《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6规划标准(GB50188-20077庄和集镇建设管理8、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9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10、岑河镇的设想与意见及现状收集的总体规划基础资11《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12《岑河镇总体规划》13、岑河镇二O一一年政府工作报告;14、岑河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30年,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1、指导思想1、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岑河镇发展与区域发展、城镇与周边乡镇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必须着眼于镇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工业化、、产业化、专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不断增强集镇资源要素能力,引导人口向集镇集中,构筑更高的发展平台,又要增强农村产业发展的实力,引导科技向产业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逐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2、可持续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原围绕科学发展观,基于城镇发展现状,全面分析资源承载力,确定合理的人口及城镇发展规模;对城镇用地现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研究,科学制定空间布局规划,使城镇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最佳化。3、规划动态性原则坚持高起点和高标准城镇用地布局科学合理,城镇建设有机协调,适应城镇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规划的长远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做到点、远目标、重实际、可操作”。4、资源节约利用原则按照建设节约型城镇的要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强资源综合利用理确定城乡建设标准。
5、与相关规划协调一致原镇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城镇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规模等,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保持衔接并协调一致。6、坚持法制性原则强化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对规划确定的生态环境用地、景观风貌和重大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等纳入强制性保护内容,进行严格控制。四、规划重点1、分析岑河镇发展条件,建立完善的镇村体系,加强镇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根据新形式下的发展机遇和要求,论证城镇性质,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相应的指标体系。3、依托区域优势资源条件,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明确城镇产业布局和空间拓展主导方向,优化城镇功能区划,合理布局城镇各类功能用地。4提高城镇绿地率善集镇的生态环境筑具有地域特色、整体性强的生态框架,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五、规划层次及范围本规划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规划范围为岑河镇镇域的行政管辖范1个居委会和26个行政村,土地面积162平方公里。第二层次为镇区范围:范围2030年岑河镇集镇建设范围,总用地面积12.21平方公里。第四 城镇发展与目一、宏观发展条件分1、湖北省是中部六省和“长三角”城镇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进一步承接长三角的经济辐射。国家的沿江内陆发展中,也是处于前沿的省份。荆州位于省南部,紧邻长江,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上。东距武汉约200公里,西距宜昌约100公里,这样的区位条件有利于承东启西,并成为长江上的重要节点。2、在国家导向的基础上,由于政策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将为市场投资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吸引的社会资本的进入,在投资导向上,将可能向能源原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冶金、装备制造、交通设备、高新技术、旅游等适合中部地区的发展条件且具有较好成长前景的产业方向倾斜,这对于荆州工业产业发展,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二、岑河发展条件分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岑河镇有优越的区位优势,紧邻荆州市中心城区东部。随着荆州获批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同时实施“壮腰工程”加快振兴等政策带来发展动力与经济的发必然对周围乡镇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为岑河镇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基础。岑河镇经济的起步为其赢得了各种荣誉。2、便利的对外交通(1、公路:从岑河到宜黄高速公路和荆监一级公路方便快捷,为岑河镇的对外开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2、港口条件:荆州位于长江中游,荆州港的功能定位、岸线分布港区划分已获交通部和省联合将荆州港发展成以能源、矿建材料和集装箱为主、兼顾旅游客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岑河镇距离最近的盐卡港区和柳林港区仅6公里和8公里,荆州港的发展将为岑河镇的交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铁路运输:沪汉蓉高速铁路已经开始运行、荆岳铁路也已纳入建设计并且将岑河原种场设置客运站,将极大的提高岑河与外部的联系。3、雄厚的经济实力近几年,全镇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奋力开拓,扎实工作,经济建设成绩突出,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17亿元,地方财政收1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48元。岑河镇属农业大镇,主产粮棉油。近年来,岑河镇已初步形成以棉花加工、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到包装一条龙的针纺织服装产业,正在形成从种苗培育、种植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蔬菜产业,同时,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也蓬勃发展。2009年,岑河镇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平台,发挥土地资源和人源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恢复了天泽纺织的生产镇的针纺产业被省确定为全省60家重点扶持产业集群之一,镇紧紧抓住机遇,聘请专家制定产业规划,同时把培育规模企业作为发展针纺产业的重点,加大力度,工作力度和支持力度,使规模企业快速发展。全镇培育了天友达纺织、昌兴纺织等4家产值过5000万元的规模企业,飞驰服饰、鑫盛纺织2家产值过3000万元的规模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家,全镇规模以上企业已达到19家。截止2010年,岑河镇针纺织服装企业达191家,其中棉花加工企业32家,纺纱企3家,织布企49家,印染企3家,制衣企业93包装企业8已经形成了从棉花加工到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包装、销售一条龙的较为完整的。
4、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自2005年以来,重点进行了镇区主街道的商业网点改造建设,新建各种商住楼房数万平方米,增加各类经营网点200处。最近几年,岑河镇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镇区工业发展迅猛。为配合工业的发加大了道路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电视、通讯等事业日益繁荣,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0%以上,电话基本普及,通村公路全部覆盖,并高标准地实际了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小城镇面貌焕然一小城镇功能日臻完有效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5、广阔的建设条件岑河镇有较好用地条件与城市发展空间。镇内现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用地开阔,有相对较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地势平坦,现状限制条件少,稍加整治便可用于城市建设,这样使得建设投资少、见效快。对外交通便捷,公路和城市道路衔接方便;市政管线也可方便地从市区引入,规划区内发展空间广为城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6、不利因素(1、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近几年较快,但经济总量较小,人均GDP仍然较低。(2、水利、交通、市政、文化体育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建设水平还不高,体系还不健全。城区道路、和污水处理厂、馆文化体育中心、专科医院等一批基础设施亟待建立和完善。(3、目前本规划地段自然生态环境较好,但随着城镇建设项目的开发进行,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值得关注的问题。(4、现状产业层次较低。本工业区内现状劳动密集型产业水平较高,纺织、机械等工业门类已经具备了高起点、高标准发展制造业的良好基础,但仍然存在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清晰,城镇经济发展缺乏协调与合作,产业优势不明显,层次不多,一般产业还大量存在等问题。(5、岑河镇着与周边其它城镇的相互竞争,若不能扬长避其它城镇良性互补必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丧失优势。三、镇域经济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在建设大荆州的指导下,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推动水平的提高。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的思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新型工业化与更高的城镇化水平迈进。经济发展总的思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主导,以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
为目的,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有效供给,使国民经济真正长期协调发展的轨道。城镇经济发展做到“五个集中”,即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工业项目向小城镇工业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农业生产形式向产业化集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1、抓住机遇,实现工业生产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岑河镇作为荆州市的重点镇,针纺织工业已经初具规模,理应把工业生产作为重头戏来抓要使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必须广开,筹措继续扩大企业现有规模组建企业坚持引进占地少、耗能效益高的高科技项目和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鼓励引导当地纺织业主投资形成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积极承接周围城市的产业转移,引进大企业大品牌,形成产业集群的核心与龙并发展与之配套协作的企结合本镇情况,搞好分工协作,有意识的引导全镇向专业化、协作化方向发展。产品坚持“高、精、尖、深”、突出“名、优、特、新”,全方位、多的加快经济发展速度。2、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是今后岑河镇农业的发展方向。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尤为宝贵。因此,必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创汇农业要求,紧紧抓住调整种植结构、养殖结构、产品结构、规模化生产等关键环节,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按照“稳步发展大路菜,积极发展精细菜,突出发展设施菜,做大做强特色菜”的思路,着力培植品牌,绿色或无公害商标。充分利用城郊优势和雄厚的蔬菜种植基础,发展蔬菜产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在抓好蔬菜生产的同时,新建肉食鸡、蛋鸡、养猪场等养殖小区及综合养殖场,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3、发挥地理、经济优势、加快私营经济及第三产业发展加强流通服务设施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不断推动第三产业向多元化,次发展,采取“国家、集体、”并存“内商、外商一齐上”的方针,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岑河镇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小城镇建设优势。私营经济的发展就是要立足于发挥这个优势而展开。要积极引导和创造条件,使私营经济拓宽经营领域,经营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发展合资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发挥好私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信息技术、人才、市场、配套服务等方面优先予以扶持,使其尽快上规模、上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要着眼于大市场、大流通,加快市场培育。4、超前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引进科技人才保持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所在。
5、加强环境保护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岑河镇的宝贵。合理开发利用并依法保护好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破除重经济轻环保的观统筹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集镇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把岑河镇建成绿树成荫、碧水蓝天的生态城镇。四、产业布局规划岑河镇区先已具备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针纺织工业已有相当规模。镇域内现已形成以黄渊村和三岔村为中心的蔬菜种植基奋强湖渔场和豉湖渔场为主的水产养殖基地。根据荆州市城乡建设统筹规划,岑河镇将形成无公害蔬菜、粮棉种植、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和针纺织为主的工业。规划强化岑河镇区作为镇域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和带动作用,依托现有针纺织工业,继续重点发展轻工纺织业,对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扶持,对加工工艺和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升级。使整个针纺织工业按照高水准运行,产品质量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同时依托荆大灵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发展汽车零部件工托全镇农业优势,发展精细化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提升区的集聚能力、辐射能力和中心服务功能。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形成两个蔬菜种植区和一个粮棉种植8个水产养殖基地。五、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至2015河镇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6亿元,年均增11%,人GDP达到1.94万元、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5:7015。至2020年,岑河镇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45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GDP达到3.49万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15:6520。至2030年,岑河镇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4.87亿元,年均增长16%,人GDP7.98万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10:6030。年份项目201020152020年份项目2010201520202030GDP(亿元5.1711.6623.4594.87人均GDP(万元0.961.943.497.98三产业结构(%)31:62:515:70:1515:65:2010:60:30平均年递增(%)111516城镇化水平(%)27.345.159.684.2
2、社会发展目标(1、生活水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6%2030年面达到小康社会的指标,部分达到富裕水平。(2、教育普及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5%;(3、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建设面向全县服务的各类文化设施。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体现岑河的文化特色。(4、医疗:逐步建立起结构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全镇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达到国家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到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达100%。到2030年末,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5、住房: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与管理,做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工作。(6、社会保障:多筹集社会保障,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7、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环境与居住条件,主义新农村3、生态环境发展目(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实现城镇生活 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气化普及率达到100%,农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城乡饮用水达标率达到100%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7m2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水、节地、节能的集约式发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203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以上。第五 镇域镇村体系规—、城镇化战略1、构建合理的镇村体系应着力建设以集镇为,包括工业园区的镇区建设区,择优培育中心村,完善中心镇区的职能,形成以岑河镇区为“镇区—中心村—基层村”有序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各层次功能体在镇村体系中的职能与作用,以镇村体系为框架,调控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2、增强镇区中心功能,促进人口向集镇集聚。
进一步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形成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同步发展的积极型城镇化。3、新农村战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路,制定城镇的新农村发展战略。二、城镇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1、人口现状:2010年全镇总人口为5332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79人,农业人口45318人,另有流动人800人。镇区内常住人口14330人。2、人口分析:岑河镇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左右。随着进程的推进针纺织工业集群以及印染工业的形成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外来人口的机械流入,岑河镇的人口将继续保持稳步的增长。3、总人口预测岑河镇今后几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会控制在5考虑其人口主要以机械增长为主。因此,从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综合考虑,预测采取综合平衡法期人口综合增长率按照4.2中期人口综合增长率按照4.4%计,远期人口综合按5.7%计,计算公式如下:Q=Q0(1+K+J)n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Q0——总人口现状数。K——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n测年2015n=3,2030n=20。P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近期人口综合增长率r=8%中期人口综合增长r=4.4%远期人口综合增长率r=5.7%则近期2015P=53327×(1+4.2)3=54000()中期2020P=54000×(1+4.4%)5=67100()远期2030P=68000×(1+5.7%)10=118000(人)确定全镇总人口2015年为6.8万人,中期全镇总人口2020年为6.71万人,远期全镇总人口为11.8万人。4、城镇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从地域空间上讲,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两种作用力,即农村推动力和城镇,所谓农村推动力即指由于农村劳
力生产率的提高而产生的存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产品,城镇吸引力则是指城镇较高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及较高的就业机会。此外,户籍制度,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优势对城镇化发展也将起到促进作用。未来岑河镇人口包括大量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剩余劳动力,更包括由于经济及城镇发展对周围其他乡甚至更远地区产业的强大吸引来的人口。现状镇区常住人口1.4万人,由于岑河镇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增长主要以机械增长为主,绝大部分均集中在镇区,根据以上预测,综合多方面因素,预测:近期全镇人口5.4城镇人口2.4万人,城镇化水平44.4%。中期全镇人6.71镇人4.0城镇化水59.6%。远期全镇人口11.88城镇人口10万人镇化水平84.2%三、镇村体系结构规1、镇村现状特征分岑河镇现有1个中心镇、1个居委会、26个行政村。镇村体系现状特征为:(1、城镇功能不完善,商贸、文化等功能较为薄弱,环境有待改善,缺乏广场和城镇公园,绿化环境较差,城镇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对镇域动不够。(2、镇区位于镇域内偏西的位置,各中心村和基层村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路村庄较多。2、镇村空间结构规岑河镇镇村空间的总体格局是以岑河镇镇区为核心,岑桑公路、连接垱和资市方向的道路为两条发展轴线,形成“一心、两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3、镇村体系规划按职能和规模建立镇区—集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的镇村结构体系。第一级:镇区1个—岑河镇区。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由镇直属单位和驻地村组成,用地向四周延伸,以发展针纺织工业、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岑河作为荆州市的重点镇,各项公共设施除行政机关外,商业服务,集市贸易、金融保险、医疗卫生、体育、教育科研、邮电通讯、信息交流、物资周转、交通等设施也应全面配套。第二级:集镇1个—定向村,集镇为镇域经济副中心,承担部分镇域的商业服务、医疗和文化。集镇配套有大型的商场、文化室、集贸市场、卫生院、等机构。第三级:中心村3个—为部分规模较大,服务设施较为齐全的居民点,是协调镇驻地来带动和服务全镇各项规划及社会活动的次一
中心。中心村的确定主要考虑三个原则:一是现状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二是靠近主要道路通方便三是尽量选取村庄群的中心,便于为周围村庄服务。镇域内规划4个中心村,分别为沙口、木垸、张场。中心村的公建项目主要有卫生所、、商业网点、文化中心、信贷机构、收购站、邮电及市场管理等机构。第四级:基层村16个—以现状行政村为主,随着城镇的发展,桂花村、岑河村、三岔村、黄渊村、庙兴村、黄港村、庙兴村直接纳入镇规划区内管理,基层村的数量由21个减少为9个。基层村围绕中心村呈组团式布局,规划中适当紧凑集中,以节约用地,便于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达到方便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基层居民点中,须配备的服务设施有:商店、行政管理设施。镇域内的基层村为陈龙村湖村家渊杉木东湖村、窑湾村、黄家剅村、西湖村、童河村。四、镇域居民点规划1、居民点概2010年全镇共有26个行政45318域面16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80人/平方公里。2、居民点规由于地理和历史上的原因,有些村庄虽然规模较但已连接成片、成群,因为相对独立,未形成规模,不利于基础设施的集中布和服务设施的统一完善。分散建设,对耕地资源也造成一定的浪费。在规划中适当减少居民点数量,提高居民点质量、强化中心村规模,把规模较小的居民点,适当进行并点。根据村庄分布和自然地理位置,考虑到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将全镇居民点规划为三级布局,并相应配套服务设施。坚持规划先行,把中心镇区、中心村、自然村的规划结合起来,整体谋划,根据各村的特点实行分区分类指导。村镇发展按二个层次进行:城镇建设区以内及周边地区通过迁村还建等形式,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建设区以外地区通过对分散的自然村湾的拆迁、合并、改造,配套设施建设向中心村集中。规划若干处1000—3000人的农村集中居民点,妥善安置和引导需搬迁整合的村庄村民,向集中居民点集中。村镇改造按以下三种类型进行:(1、城镇化整理:城镇化整理型村庄是位于规划城镇建设区内的村庄。这类村庄所在地区的特点是:城镇功能集中,建设密度高,土地使用高度集约。城镇化整理型村庄在发展策略上应实现城乡联动发展农民纳入城市社会服务体系将农村社区管理纳入城镇体制,避免新的“城中村”问题的出现。同时,将村庄改造费用计入城市建设成本,着力解决好农村集体经济财和为农民提供培训和就业服务问题。城镇化整理型村庄应与城镇发展同时进行城镇化改造,统筹安排失地农民的居住、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2留发展型:位于限建区内可以保留但需要控制规模的村庄和发展条件好可以保留并发展的村庄。可分为三种类型:保留控制发展型、保留适度发展型、保留重点发展型村庄。保留发展型村庄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未来乡村人口的主要区对于保留发展型村庄,应加大投入,充分尊重农愿,大力发展宜农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村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严格保护耕地,集约利用土地,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村庄建设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本着节约原则,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重点改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制定防灾减灾的措施,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循序渐进力而行,扎实稳步地推进。(3、拆迁新建型:对有一定经济基础、耕地少、规模小、散点分布的村湾,结合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因素,通过整体拆迁、统一安置的方式设新型村民社区。五、镇域基础设施规1、道路岑河镇镇域内现有沙市至岑河的岑沙路,岑河至桑梓湖农场的岑桑公路,岑河至荆监一级公路的连接线,岑河至观音垱的公路,岑河至资市的公路。镇内乡村道路骨架已初步形成,规划进一步完善镇域内道路系统,提高道路等级和质量,使居民点与中心村、镇驻地之间、居民点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以镇域内现有的对外公路为骨架,加强各村与对外交通的联系,该级别道路红线宽度大于15米;二级路为和中心村联系的道路,该级别路红线宽度大于10米;三级路为基层村之间相互联系的道路,道路宽度7米。2、市政基础设施设施堆肥场:在陈龙村建设一处堆肥场,为岑河镇服务。:根据荆州市总体规划对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在沙口村建设一处火葬场。电力电信:规划扩容现状110KV岑河变电站,容量为一台40MVA有载调压变压器和一台63MVA有载调压变压器;变电站电源由220KV楚都变电站提供。镇域由镇区电信局直接开通,在中心村设邮政服务网点。给水镇域中心村和基层村平均生活用水标准150L/人·日,其它所有用水取生活用水的25%~30%。排水:乡村污水处理可结合新农村建设,采用建沼气池或集中建生化化粪池等措施。六、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各级居民点按其在镇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配套建设相应的商业服务、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教育科技:保留镇区现有的所有教育科技机构,规划期末将在镇区增加小学,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水平为主要发展目标。托
的设置在镇区结合居住区的建设予以配套建设,在各个中心村设置幼儿园。文化:在镇区设置文化中心、体育场馆、展览中心,在各个居住小区内配套建设青少年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在中心村设置文化活动室和设施,在各个基层村设置活动场地。医疗卫生:规划在现状的基础上按三级布置。镇驻地为一级,是全镇的综合医疗中心,为中西医结合、专业配套、设备先进、技术完善的综合性医院,也是防疫、妇幼、等综合中心。结合居住区的规划建设配套建设当的医疗服务站为二级;三级卫生室设4个,麻林村、沙口村、木垸村、张场村。作为镇驻地的补充与完善为周围居民点服务。全镇到规划期末形成卫生院—卫生服务站—卫生室三级卫生服务体系,达到小病不出村般病不出镇的医疗服务水平。社会福利:将镇区内现有福利院搬迁至陈龙村。市场: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集市规模、客流量、交易品种将逐步扩大,规划于镇区内另设一大型综合市场,满足居民的需要。另外对镇域范围内现有的几处较大的市场扩大规高档次。第六 镇域空间规—、空间管制原则1、协调一致的原则已建区、适宜建设区、建设区之间要相互协调,统筹考虑,严格保护城镇生态环境,利于城镇可持续发展。2、保护与整治并重的原则对有保护价值的用地要严格保护,对环境遭到破坏的地段进行环境整治,使之尽量恢复原貌,改善人居环境。3、引导与相结合的原对村民的建设用地进行控制和引导对建设区进行严格控制,引导村民向适宜建设区集中建设。对不同的用地分别采取不同的空间策略,适宜城市可持续发展。二、建设分区划定1、禁止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关键或决定性影响,若因不当使用而易造成资源环境不可恢复性破坏的区域,或因生活环境品质与安全的需要而划定的区域,该区域原则上不能进行开发建设。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一级保护区、生态保护区、交通通道控制带、防护绿地等。、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按《岑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用地范围进行控制并加强农田综合整理。、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农林业生产、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及其它生态保护地。、交通通道控制带:包括过境铁路线、内河岸线、国道、
道、市道的建设带(以防护绿带的形式保持防护绿地区包压走廊辐射性品仓储防护带、工业区与居住区带、污水处理设施及发电厂等市政设施防护区、防风林带等。居住区与工业区的防护带按30米进行控制。高压走廊根据电压等级,依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进行控制。500kv按6075米、330kv按照3545米、220kv按照3040米、110kv按照1525米、35kv按照1220米进行控制。2、限制建设包括风景旅游区、水源二级保护区、一般农业用地区、城镇区。、水源二级保护区: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确定保护范围,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一般农业用地区: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除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农用地来控制,包括耕地、园地、林地(不含生态公益林、牧草地、水塘等。。、城镇区:为避免城镇沿主要交通轴线无限蔓延,可以充分利用农田、水体和沿路绿化将城镇与农业生产区隔离,把生态空间引入城镇提高城镇密集地区的环境质量区范围可按500米左右进行控制。。3、适宜建设主要包括城镇建设区、各行政村新农村建设区域。、城镇建设区:即镇区建成区及独立工矿用地。这些区域是农村地区集聚与服务中心,应配置必需的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应在镇区内集中紧凑发展,避免沿路发展。、新农村建设区:指各类农村建设区域,应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严格控制农村建房乱占耕地与乱搭乱建。努力创造条件,有规划、有步骤地引导他们迁移、集中到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和城镇建设区。优化农业产业和用地结构,鼓励非农闲置土地转为农业用地;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建立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机制。三、空间管制措施1、镇村建设用地管严格执行城镇总体规划,依据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镇区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安排污染严重的工业建设项目分散布局的工业用地统一纳入相应区划隶属的城镇工业区进行集中建设。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不得擅自扩大到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其用途以外的土地,所有建设项目都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用地严格按照规定申请、报批,依法严格执行各项建设用地的制度。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严格控制建设区内的土地,充分利用有建设用地和闲;对经办理征地手续、连续两年未用的闲地,原则上收回土地使用权。村庄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要做好规划,严格按村镇规划建
用地,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严格控制在乡村建设用地范围之外建设新的居民点;农村居民点不得突破人均用地指标,农村居民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标准的宅,实行建新房拆旧房措施。2、耕地管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基本农田转用证制度。国家的能源等重点建设应尽量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占用的应按照规定的权限与程序报批对建设占用规划预留的一般耕地必须先办理农用地转用批准改变用途后才能征用。占用耕地的严格执行“占多少,垦多少”的政策。四、四线控制规划按照规划控制线管理办法,划定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进行区域空间控制,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1、红线规红线包括镇区、村庄建设用地红线和镇域公路红线。镇区用地红线所划定的用地线是城镇和村庄建设用地的边界。2、绿线控绿线指规划区内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主要包括公园绿线、道路绿线和河流水系绿线、防护绿线。按照《绿线管理办法》规定,绿线内的土地只准用于绿化建设,除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等特殊用地需求外,不得改为他用。在绿线内任何建设活动对环境的破坏。3、蓝线控蓝线是指水域保护区,包括河道、水体。蓝线划定范围内不利于河流原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工建设。4、黄线控黄线是指对区域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必须控制的基础设施用地控制线。第七 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现状概况1境空气质根据荆州市环境监测站对当地大气环境监测的结果,岑河镇空气环境质量基本符合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浓度限区环境空气质量尚好。2、地面水环境
岑河镇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河、湖、库、塘地表水资源的PH值变化范围在7.0~8.0之间,属中至弱碱性的正常天然水,较好。主要水体水质基本稳定在ⅡⅢ类之间。3、区域环境噪声状根据环境噪声监测结果河镇昼间噪声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噪声,夜间为工业、交通和商业噪声。镇区过境交通噪声污染较大。4、生态环岑河镇国土面积1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1600亩。二、规划原则协调人与自人类建设活动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关有续、有度、经济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创建良好的城镇生态环境为重点,以自然生态保护区、湖泊为切入点,以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分布及建设用地布置为依托,以自然资源的可承载力及合理的环境容量为控通过工程措生态措施及政策引导使整个岑河镇形成一个有机的富有生命力的生态体系,实现岑河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三、规划目标总体目标:重点地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区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稳定,生态环境趋势得到遏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开始恢复。1境质量目、空气:镇域空气环境质量均应达到二级标准。水体:长湖应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排渠治理后应达到Ⅲ类水体、噪声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及其质量目标主要是镇区内部不同类型区域的区分,其分类系统及其标准见下表:镇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及其质量标功能区类标噪声等级白夜一类居住0旅游度假疗养居住、文教机关类居住商业和工业混杂类工业集中类交通干线道路两42、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目1、燃气普及率达95%2、镇区烟尘控制覆盖率达到100 3、拟建镇区垃圾转运站,与荆州市共用处理场,中心镇区
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镇域内生活 处理率达90%。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5、机动车尾汽排放达标率控制在60%以上。四、镇域生态建设措1、合理规划与使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实行土地用途,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统筹安排各行业用地,促进土地利用形式的根本性改变,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认真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和土壤改良步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促进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2、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农田林网化标3、建立生态景观系规划要求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以促进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平衡。五、镇域环境保护措1业污染防治措、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改进生产工艺和治污技术,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和废物的排放量。、倡导清洁生产,广泛推行ISO1400 环境管理标准、全面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2、城区环境综合治理措、做好城区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巩固工业废水处理达标成果,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建镇区污水处理厂。、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建设生活处理厂
、搞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3、乡镇环境保护措、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强乡镇企业的环境保护。、推广节能技术,开发替代能源,改善乡村环境状况4、主要保障措
—、城镇性
第八 城镇性质和规、加快污染治理进度,巩固污染源达标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加大环保和监督管理力度,防止和纠正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认真环保基本制度,防止新的污染的产生
荆州市远期将以中心+外围组团的形式发展,岑河镇将成为中城区的一部分;从构建大荆州、城乡发展的构想中,岑河镇将形成以无公害蔬菜、粮棉种植、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针纺织为主的工业。确定岑河镇城镇性质如下以纺织服装业为主导产业的工贸型现代化小城荆州东部城市组团,荆州市针纺织特色基地。二、城镇发展目标注重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的综合平衡,引导城镇健康发展,到规划期末,把岑河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城镇。三、城镇规模1、人口规模2015年岑河镇域总人口5.40万人,其中城镇人2.4万人,城镇化水平44.4%。2020年岑河镇域总人口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71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9.6%。2030年岑河镇域总人口10.0万人,其中城镇人11.8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4.2%。2、用地规模岑河镇现状用地193.0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34.72平方米。由于该镇驻地分布着许多村庄业项目用地较多模较大实地看,镇区的建设还存在着用地浪费现象,布局不紧凑,建筑密度、容积率较低村民民房大多为平房,工业厂房多为单层。规划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土地,逐步压缩用地指标。近期以调整和适当发展为主,建设用地控制在308.27公顷以内,人均建设用地
128.45平方米;远期建设用地规模规划为11.99平方公里,人均119.95平方米。第九 镇区总体布一、现状概况及建设发展条件评价1、用地现状现状用地面积约193.06通过多年建设镇区已初具规模,居住、行政办公、商业服务、市场、中小学、医院等各项用地已较为集中布置;工业用要集中在北侧,以针纺织工业为主,工业用地与镇区中心之间尚有大量用地闲置。,现状居住用要集中在镇区中心地段路南北两侧以,民自建房为主,建筑层数24层为主,住宅形式千差万别。缺乏规划和控制,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场地之间关系零乱。最近几年也出现了居住小区的形式,如金色华庭、龙岑居、福岑馨居等,提升了集镇的居住品质和形象。镇区内的行政管理功能比较齐全,但用地分布较为零散,用地普遍偏小,一般为临街一栋楼或附属几间。镇区内现有两所中学(岑河中学和南桥中学、一所小学(岑河小学)二所幼儿园。医疗用地包括一所中心卫生院和两所血防医院、一个社会福利院。商业金融用要集中在路两侧,以住宅底商为主,大型商业有万家量贩广场。镇区内现有集贸市场一处,用地面积2708平方米,位于安心南路东侧。另有荆州市佳寅农贸市场和荆州市鑫祥农贸两处市场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集镇北侧,主要以针纺织工业为主。集镇中心也存在一部分旧的纺织企业,与居住用地和其它类型的用地混杂在一起如福田针织服饰鑫盛纺织荆州区天兴针织厂等。另外,镇区内还存在一些对农产品加工和服务、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如禾都米业、牲猪屠宰场、植物油厂、养猪场和养鸡场。还有一部分
濒临倒闭和效益不佳的老企业,如绳厂、永强纸套厂。一些严重干扰居住环境的居住环境的企业,如建材厂和煤厂。2、现状建设分、镇区内现状村庄较多,建筑质量低,空间形态凌乱。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控制,建筑密度大,环境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对土地的浪费比较严重。、文体科技用地比较缺乏,缺少休闲的场所,不能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的拓展,现有的道路显得明显不足,缺乏社会公共停车场,车辆路边停放比较严重,严重干扰城镇交通。、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活水品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质,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渴望回归大自然、亲近自然,追求绿色休闲的活动场所。但镇区内缺乏集中绿地,缺乏绿色休闲空间由于缺乏管理和控制老岑河两侧乱倒乱搭乱建现象比较严重,使得有景观利用价值的资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缺乏为集镇举行大型活动和休闲的城镇广场、部分生产设施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在一起,严重干扰居住环境。二、集镇用地发展方1、用地评价用地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形坡度;地基承载力情况;地面自然坡度水位情况是否为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属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段在永久性设施等。、一类建设用地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要求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藏深度、二类建设用地土质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地面有严重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三类用地存在较多高压线,需要留出高压走廊,布置建筑物很;属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2、建设用地发展方向选择从岑河镇驻地现状看,西边为荆州市中心城区方向,东边为规划荆岳铁路,尤其西南侧有大量高压线,因此发展受到限制;向北是现状镇区拓展方向,但北边受到与岑河原种场的行政界线的限制,现状工业主要集中在北部,但北部工业区与集心之间尚有大量闲置用
地;集镇南抵西干渠,西干渠发展基础设施投资高,且背离城区现状拓展方向,因此控制向南发展;东侧用地条件好,且镇区位于集镇西侧,向东发展有利于实现城乡发展。向西向中心城区发展,填补岑河与中心城区的空缺。因而岑河镇镇区发展方向为以镇区现状为依托,以向东、向西发展为主,向北以填补中心与工业区之间的空缺,控制向南发展。三、规划布局原则1、明确集镇各个片区之间的职能分工,处理好新区建设与老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生产设施片区建设与配套居住片区建设协调发展,和各片区相对独立发展的关系,形成整体有序、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城镇。2、进一步强化镇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各项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为全镇的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3、建立城市生态空间系统强绿化斑块的建设,规划绿色空间走廊,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四、规划结构根据用地发展条件分析,结合岑河镇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在原有的用地结构和空间的基础上,确定集镇的发展采用紧凑集中发展的模式,规划以优化集镇用地结构、提高配套服务档次、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为出发点,提出了“二轴、四心、六片”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系。二轴指以安心北路为城镇发展主轴以街为城镇发展次轴以此带动周边用地发展四心:规划打造一个商业中心,一个商业副中心、火车站配套商业服务中心和一个行政中心。六片:指一个依托镇区现状中心区以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形成的综合服务区,一个北部针纺织工业区,一个依托荆大灵杰汽车零部件生产而形成的南部工业区,一个西部的印染工业园、一个综合服务区和二个居住区。五、主要用地布局1、居住建筑用地镇区规划居住建筑用地为288.02公顷,人均28.80平方米。居住用地采用集中紧凑布局的方式。对旧区相对集中的居住用地进行用地调整,将部分对居住产生干扰的工业和其它用地搬迁置换,进行住宅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新的居住片区在原来的基础上集中成组团发展,以桂花路和岑桑路为界形成二个居住片区。居住片区的建设要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创建优美、舒适、安全、方便的现代居住环境。2、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管理用地行政办公用地现状分布较为分散,规划将现状政府进行搬迁,划在南桥中心右侧划行政办公用地,将行政办公用地与会展中心集中建设到一起,成为岑河镇的展示窗且让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镇区行政办公用地为14.72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1.2%,人均用地1.34平方米。、教育机构用地根据每千人小学生有55人,计算得出至规划期末镇区内小学生人数将达到5500人左右,现有小学不足以满足其用地要求。规划保留现状的两所中学和一所小学,将在居住北组团新增一个小学。规划期末不在增加小学和中学。镇区教育机构用地为14.10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1.15%,人均用地1.28平方米。、文体科技用地规划新增两处文化用地一处位于镇区商业中心位置另一处结合体育场馆一起布置在供电营业所北侧。另外在民主街南侧增加一处展览馆用地,用于岑河镇的展示。在镇区的北侧沿公园的西侧布置文化用地。镇区文体科技用地为11.39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0.93%,人均用地1.04平方米。、医疗保健用地镇区内的医疗卫生用地规划保留心医院和岑河中学南侧的血防医院,将位于路南侧的血防医院予以置换,在荆沙大道南侧铁路站场旁划一处医院服务于新的居住片区以及火车站场区域,并且结合居住区的规划建设配套建设卫生服务共同服务城镇居民。镇区医疗保健用地6.67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0.53%,人均用地0.61平方米。、商业金融用地商业金融设施布局考虑到方便群众,体现的原则,主要分布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段。主要商业设施在沿发展街布置,在街与安心路交叉口处形成商业中心。通过商业用地合和商业设施的改造升级,提升商业中心的档次和服务水平,全面改善购物环境,塑造良好的城镇容貌;根据居住用地的分布情况,在新增的居住用地中心,集镇东北侧增加一个商业副中心。在荆沙大道的南侧铁路站场旁形成为火车站服务的商业中心,镇区商业用地为30.08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2.45%,人均用地2.73平方米。、集贸市场用地规划保留原集镇中心的集贸市场,将用地面积扩大,理顺与周边道路的关系,对集贸市场的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全面改善购物环境,营造交通方环境优良的购物环镇区集贸市场用地2.85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0.23%,人均用地0.26平方米。3、生产设施用地
按照进区指导思想,规划将混杂在居住区内部的,干扰居住环境的生产设施用地予以全部置换。将农业生产设施用地,饲养场地全部搬出镇区。在现状针纺织工业的基础上,集中在镇区西北部建设工业园区;保留镇区南部的荆大灵杰汽车零部件,植物油厂、吉宏棉业,在荆大灵杰的东侧增加一片工业用地,在南部形成适当规模的工业区。新进的针纺织类工业企业全部落户于北部工业区内,与汽车零部件制造相关企业落户在荆大灵杰汽车零部件企业附近,形成资源共享,相互协作的产业群体。并且在上海大道西侧新增印染工业用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对接。镇区生产设施用地为538.89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43.85%,人均用地48.99平方米。4、仓储用地,在集镇西侧街北侧北部工业区南端设置仓储物流用地,镇区仓储用地为15.84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1.29%,人均用地1.44,平方米。5、工程设施用地镇区工程设施用地6.58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0.55%,人均用地0.66平方米。第十 镇区综合交通规一、交通系统现状岑河镇现有占地3231平方米的客运站一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镇区内现有街、桂花路、岑沙路、安心路、天泽路、幸福街、华严街、建设街、三期工业园内的主要道路等,形成横、二纵”的道路系统状道路用地面积13.01公顷现状建设用地的6.74%,人均9.08平方米。二、存在的问1、道路网络系统尚未完全形成道系统不完善,存在尽端路,缺乏支道,不能有效组织集镇内部的交通。2、道路红线宽度不够,道路断面建设未能按规划建设完成。3、缺乏机动车停车场地、进行交通疏散和丰富城市空间形态的集散广场。三、对外交通规划保留镇区内现有的客运站用于对通联系,规划期末不再考虑增加新的对通设施用地。四、道路系统规划规划按照有利于现代交通发展的原则,建立流畅的内部交通系统,解决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的关系,增加城市集散广场,改善城市空间形态升城市品位划期末道路广场总用地面积达到177.3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4.80%,人均面积17.74平方米。
1、道路系统根据镇区现状道路形态和用地条规划采用方格网式布局,路网密度为5.95千米/平方千米。形成“四横五纵主干路络网四横”指荆沙大道、民主街、天泽路和44#纵”指上海大道、岑沙心北路和29号路和25号路。结合集镇的规模,将城镇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其中主干路红线宽度25~6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为16~24路红线宽度为10~15米。2、静态交通设施规划对岑沙路两侧的现状予以保留,在桂花路西侧新增加一个停车场的设置采用分散布点的方式进行布置,大部分利用不好布置建筑的三角地进行布置。在民主街南侧设置一处停车场,面积0.98公顷;在天泽路南侧规划设置一处停车场,面积0.70公顷;在桂花路东侧规划设置一处停车场,面积为0.53公顷;在商业中心附近,医院北侧,结合文化娱乐用地设置一处停车场,面积0.86公顷;在沙岑路西侧,利用高压线与道路形成的三角地布置一社会停车场地面积1.62公顷。3、广场在城镇商业副中心结合商业用地布置一处用地面积为1.98公顷的广场,为市民提供日常休闲、、的场所。作为全镇唯一的市民广场,要突出现代感,在广场细部设计上,如:雕塑、小品、花坛饰砖等方面体现地方人文特色。第十一 镇区绿地系统规一、绿地系统现状现状绿地建设十分薄弱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共绿地,缺乏景观营造,绿要由零星分布在集镇的小块水面及防护绿地构成,且缺少维护和培用地面积和人均绿地指标与国家规定的指标相差甚远;道路绿化建设一般,树木和带草皮缺乏,人为破坏严重,一些有着景观资源区域缺乏保护和控制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能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绿面。二、规划原1、整体有序的原则。绿化布局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形成系统完整的园林绿化体系。
2、公平性原则。公共绿地建设结合居民人口的分布进行均匀布便集镇居民就近游乐、休闲。3、因地制宜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在绿化建设中,充分利用集镇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水渠,争取通过少量的投入,使各类自然景观融入整体绿地系统中。三、规划布规划在镇区南侧利用原岑河砖瓦厂挖出的水塘建设一处大型公园,占地面积9.13公顷;在划的商业副中心东侧建设一处公园地面积8.29公顷。另建设多个斑块绿地将繁荣街与街之间控制为绿地结合老岑河打造一条南北向的绿化通廊。在集镇东部居住用地集中处规划建设环城绿带。规划期末,集镇的绿化系统形成“一带、一环、多点”的规划结构。2030年集镇建成区绿地面积为92.18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到7.68平方米。其中“一带指在镇区中心依托老岑河而建设的沿河绿带。镇区东部围绕居住区建设的环城绿地。“多点”:指结合居住用地集中区在镇区南侧布置的1个大型公园,另根据服务半径的需要布置的两个小型公园,以及位于工业全区中部的一个小游园。绿地按服务半径不大500米布置一用地指标按0.5平方米/人进行控制,但绿地最小面积不小0.4公顷。绿化建设强调动静结合的功能分区的划分,既要进行绿色环境的培育,也要适当建设人行步道和、游乐设施,满足不同段、不同的人群的需要。四、道路绿道路绿化对粉尘、噪音污染有很好的作用,对镇区的道路要普遍进行绿化培育点绿化道路横五纵成的主干路网,分别是:荆沙大道、天泽路、民主街、44#路、上海大道、岑沙路、安心路、29#路、40#路。主干道绿化面积不小于道路总面积的25%,次干道不小于道路面积的20%。
—、规划原
第十二 镇区风貌景观规五、树种选岑河镇处于华中地区的江汉平原,兼有南北地理及气候特征,自然环境优越物群落丰富。在树种选择上强调以下方面:1、坚持“适地适种”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地域特点。以垂柳、国槐、合欢、水杉、香樟、女贞、慈竹、银杏等作为骨干树种;选择广玉兰、珊瑚、大叶黄杨、石楠、龙柏等树种丰富城市园林景观层次;选用白玉兰、红叶李、红叶桃、紫薇、樱桃、海棠、夹竹桃等花木体现园林季节的变化,形成变化多端、层次丰富的绿色空间。2、落叶树与长绿树的比例要适当,不可一味追求四季长青的景观效果,而忽视了季节的变化特征和人们对阳光的照射需要。建议长绿树和落叶树的比例为6040。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身条件,塑造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城镇风貌。二、景观规划结构镇区内形成“点、线、面”规划的景观格局点:在城镇主要、重要交叉口、商贸中心建设独具特色的建筑将建筑和绿地协调起来到景观控制点作用。线指景观大道和主要道的建筑沿街立面天际线轮廓线、林荫带、、街灯和其它一些街道小品,结合广场、绿地等景观形成流动景观线、构成城镇综合风貌景观线。面:在心区,规划建设应体现现代都市风貌。工业区、住区、商业贸易区等应规划建成环境优美、具有地方建筑文化特色的城心区。三、城镇风貌分区1、商业风貌、建筑风貌应活泼生动,强化地方建筑文化特色,突出商业气氛。、强化商业风貌区的夜景观效果,使其成为城市夜生活中的亮点地区。、美化商业街区的街道设施,如人行道铺地、绿化、小品等,提高商业风貌区的环境品质。2、行政办公风貌、行政办公风貌区的建筑风格应庄重、大方、色彩不宜过艳,体现开放、效率、时代感与稳重大方。、行政中心应充分利用其前面的行政广场,营造出大气磅礴的形象,体现其标志性建筑的地位。、重视行政办公区的绿化建设,营造花园式的办公环境。3、生活居住风貌规划布局应因地制宜创造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具有良好通风、日照及庭院绿化条件的生态型、文化型生
活空间。、居住区应提倡建筑形态适当多样化,外部活动空间变化更丰富,天际线生动、有节奏、突出居住区公共绿地,优化植物配置以突出其绿化景观。、在居住区各主要视觉景观控制点处,以具有识别性的建筑小品作为标志,增强其特色。4、工业区风、建筑层数以多层为主,建筑造型应简洁明快,富有韵律感,建筑色彩浅灰、浅暖色为主。、对凡有破坏城市空间景观的因素,均应设法消除或采取有效补救措施。5、近郊田园风貌主要是城镇近郊观赏性农田、果林、苗圃、鱼塘等,突出田园风光特征,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三、风貌控制要素1、景观轴线以街和安心路作为镇区主要景观轴线,沿轴线形成良好的绿化环境,建筑应构筑起伏有致的天际轮廓线,形成丰富多样的建筑景观风貌。沿景观轴线两侧的建筑必须符合景观控制界面的规定:要求位于界面上的建筑立面必须精心设计,或采取连续性界面,或采取节奏性界2层以下的建筑界面力应求具有一定的连续性。2、景观节点在每个片区布置一个主要空间节点,规定节点四周的建筑应精心设计,形成围合空间并体现现代感,成为展现镇区风貌特色的重要场所。另外,北部工业园区主要道路的处均设置门户节点,门户节点通过设立标示牌空间意向起到提示进入工业园区的作用。3、环境细部处理规划要求在注重大环境塑造的同时,应注意各类小品、铺装、标志牌等细部设计,以真正达到环境点缀的目的。4、景观控制重点组织好沿街建筑群、城镇主要出、中心小游园和镇区中心等主要景观控制区,展现城镇空间序列。老岑河周边作为城市公园设计是城镇主要的绿化视线通廊,周边100米内建筑高度不宜超过20米。5、景观控制要素——建筑形式:以现代风格为主,但应在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力创造地方性和时代感相结合的建筑造型以体现地方特色。——建筑色彩:以清新、淡雅为基调,局部和细部则可采用明快色彩点缀。
——绿化配以地方树种做到搭配季移乔、灌木、大、中、小相结合考虑色彩的变化。——建筑高居住建筑以4-6层为公共建筑以3-7层为主。老镇区为2-6层,新镇区为3-11层,城心和地段中心可适当布置高层建筑;第十三 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一、给排水工程规划规划依《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污水综合排放标(GB8978-199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GB1891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农村给水设计规(CECS82:96)《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二、给水工程1、现状及存在的问岑河镇目前由荆州城市给水供水即由沙岑路接引DN600城市给水管道供给。存在问题:现状给水无统一规划,部分管径偏小,且破损淤塞严重,导致部分用水户水压不足;不能满足远期生产和生活需要2、规划原则(1、结合镇区实际情况,考虑发展的需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2、采用环状供水,提高供水安全性3、节约用水,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4、最高日用水量预(1、镇区最高日用水量预测近期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35万吨/(万人·日),近期为2.4万人,日变化系数取1.4。最高日综合用水量0.84万吨/日。日均综合用水量为0.64万吨/日。远期:城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40万吨/(万人·日)(远10.0万人日变化系数1.4。最高日综合用水量为4.00万吨/日。日均综合用水量为2.86万吨/日。(2、农村最高日用水量预测近期水普及率95%,供水人口3.6万人,最高日用水量指标为140升/人日。最高日总用水量为0.504万吨/日。远期:供水普及率100%,供水人口2.0万人,最高日用水量指标为180升/人日。最高日总用水量为0.36万吨/日。
4、供水水源确定:岑河镇供水水源由荆州市城市自来水厂供水,,即由沙岑路接DN600城市给水管道供给5、管网布置布置成环状网,部分路段布置成枝状,并向周边村庄辐射.详见给水工程规划图。末稍压力达到0.20Mpa。6、消防给水规划按国家防火技术规范要求,镇区应设二级普通消防站二处,占地约0.3公顷。消防水源为城市给水,镇区明渠(如老岑河南排渠等)为消防补充水源。给水中消防栓的设置间距不大于120米。三、排水工程规划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岑河镇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雨、污水就近排入现状沟渠,对现状沟渠产生严重污目前在镇区北端的天泽路与安心北路交汇处西南角,南排渠傍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0.3万吨/日。规模偏小,不能满足镇区污水的处理。2、规划排水体制排水系统原则上采用雨污分流制在条件时对地面初期雨水进行截流处理;3、排水原则雨水就近排入老岑河后排入南排污水经管道收集,排入污水处理厂,最后排入南排渠,对有害的工业废水,必须自行处理达标后能排入城镇污水系统。4、雨水系统规划镇区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或砖沟收集,就近排入老岑河和南排渠。雨水量计算采用荆州暴雨强度公q=684.7(10.854Lgp)/t0.526重现期P=1面集流时间t=10-15分钟镇区规划范围内雨水设计总流量27.70m3/s5、污水系统规划城镇污水量预测:污水量根据平均日综合用水量乘以城镇污水排放系数确定城镇污水排放系数取近期80%,远期排放系数取85%。近期预测污水量约:0.51万吨/日,远期预测污水量约:2.43万吨/日。(按平均日用水量计算。同时考虑水渗入量按污水量的10%计,远期预测污水量约:2.67万吨/日。同时考虑接岑河原种场0.4万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用植物油购销合同模板
- 防护服原料采购合同
- 标准借款合同范本条款
- 家具买卖协议
- 农村房产买卖协议书格式
- 太阳能路灯招标采购文件
- 房屋买卖合同中的房屋交易付款方式
- 云存储优化服务合同
- 简易版分包合同示范文本
- 企业自来水安装合同样本
- 猩红热课件完整版本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现代教师学导论》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性考核任务一至四)+终结性考核(大作业)试题及答案
- 第四单元 比(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国有企业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 农作物植保员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初一年级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专项练习
- 2024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二次函数压轴题(20题)解析版
- 2025高考英语二轮复习:常考固定搭配总结素材
- 2024网签购房合同范本模板
- ESD防护培训资料
- 第二单元《线与角》复习试题(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