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犯罪论第一编刑法总论第九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本章重点问题】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及特征2.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3.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4.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5.犯罪既遂的概念和特征【本章关键术语】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B.甲因妻子和乙有私情,蓄谋报复。某日,潜伏在乙下班必经的道上,后因肚子疼痛难忍而返回。(犯罪预备)
分析下列行为的犯罪形态:A.甲对乙素怀怨恨。某日深夜,甲携凶器潜入乙卧室,对床上举刀时反悔离去,实际上乙当夜外出.并不在家。(犯罪中止)案例导入D.甲某日深夜趁乙家没人到乙家盗窃,忽听门外有响声,认为是乙家的人回来,逐从窗口空手而逃。(犯罪未遂)c.甲和婆婆乙不和。后甲在乙熬的药中放砒霜,企图害死乙。乙喝下后,甲又觉于心不忍,遂连忙将乙送往医院,但因药量过大抢救无效而死亡。(犯罪既遂)
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或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不同犯罪状态。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类型、特征(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二)类型按照其停止下来时是否已经完成犯罪为标准,可分为:1、犯罪的完成形态--犯罪既遂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未在中途停止下来而得以进行到终点,行为人完成了犯罪的情形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一种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通常认为刑法分则是以一人犯一个既遂犯罪为标本的。从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来看,刑法分则规定的是既遂形态的犯罪。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停止下来时,行为人未完成犯罪的情形。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它们是犯罪的特殊形态。本章是犯罪构成理论的补充,也可以说是修正的犯罪构成。尽管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表面上不符合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但因其行为本质上具有社会危害性,与此相反,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表面上符合犯罪构成,但因其本质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故不认为是犯罪。
对同一犯罪而言,其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应当是一致的,其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的区别主要在于:(1)在犯罪构成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故意的内容之实现程度不同。犯罪既遂是实现了犯罪故意的内容的犯罪停止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是犯罪故意的内容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内或者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实现的犯罪停止形态。(2)在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是否对犯罪客体造成刑法分则规定的侵害。对犯罪客体造成刑法分则规定的侵害的,是犯罪既遂;未造成法定的侵害的,是犯罪预备、犯罪未遂或犯罪中止。1、故意犯罪形态只能存在于犯罪过程中;2、它们都是故意犯罪过程中停止的不同结局,是不再向前发展的相对静止的犯罪状态,具有结局性和排他性;3、它们之间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不存在相互转化的问题。4、故意犯罪形态具有局限性故意犯罪形态只能存在于故意犯罪中,具有局限性。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以及部分直接故意犯罪,不可能存在故意犯罪形态。(三)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案例张某和王某夜里赌博后输了钱回家的路上,起意抢劫。二人从后面追上一步行的妇女,扭住被害人的双手并揪住其头发,同时施以言语威胁,抢走了手表和提包。尔后二人离去,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下,恰巧被害人也回过头来,不料发现被害人竟然是熟人,大吃一惊,只好装出笑脸说是“开玩笑”,把手表和提包还给被害人,请求原谅。思考:本案属于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中的哪一种?
案例2、案例3就犯了把已经既遂的犯罪认定为未遂的错误。在我们看来,抢劫罪以发生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结果为完全具备构成要件即构成犯罪既遂的标志。这种非法占有结果的发生,不能要求要达到多长的时间,客观上一旦出现这种结果即足以构成犯罪既遂。上述两个案例,行为人的抢劫行为都已发生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结果,虽然时间短暂也已属犯罪既遂。至于抢劫既遂后案例2里财物被受害人夺回,案例3里犯罪人把财物返还被害人,这可以表明犯罪的危害程度和行为的主观恶性程度,从而可以对量刑有所影响,但却不能变完成犯罪的既遂形态为未完成犯罪的未遂形态(四)与相关概念的异同故意犯罪的过程指故意犯罪发生、发展和完成所要经过的程序、阶段的总和与整体。故意犯罪的阶段是指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因客观方面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而划分的段落。在故意犯罪过程中,有两个犯罪发展阶段:一是犯罪预备阶段;二是犯罪的实行阶段。犯罪过程图解:犯意形成阶段预备阶段实行阶段犯罪结果产生犯罪过程着手实行犯罪为犯罪做准备结果后阶段联系:1.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在故意犯罪的过程和阶段中产生,各种犯罪形态的产生及其界定,依赖犯罪过程和阶段的存在及其不同的发展程度。2.只能根据犯罪形态来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没有犯罪形态,犯罪过程和阶段在刑法中也就失去了意义。具体来说:(1)在犯罪预备阶段,可能出现犯罪的预备和中止形态。(2)在犯罪实行阶段,可能出现犯罪的未遂和中止形态。(3)犯罪实行后阶段,犯罪实行行为终了,可能出现犯罪的未遂、中止和既遂形态。16区别:1.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属于相对静止概念,而故意犯罪的过程与阶段属于运动的范畴。2.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形态作为已经停止下来的不同犯罪形态,不可能具有前后互相衔接、递进和发展变化属性。3.实施某种犯罪的案件,只能构成犯罪停止形态中的某一犯罪形态,不可能构成两种以上的犯罪停止形态。17判断对错:1、一次犯罪可能出现两个犯罪阶段。2、一次犯罪可能出现两种犯罪行为。3、一次犯罪可能出现两个犯罪形态。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意义第一、是正确定罪量刑的需要第二、其次有助于深入地认识和科学地把握故意犯罪三、犯罪停止形态的存在范围(一)不能存在于过失犯罪中因为过失犯罪无犯罪目的,行为人不会事前预备,若无危害结果,则不构成过失犯罪。(二)间接故意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间接故意犯罪主观上持放任态度,危害结果未发生,则无法认定其放任心态。所以,间接故意犯罪也只有成立与否的问题,而不存在预备、未遂和中止形态。对间接故意是否存在犯罪停止形态,学界有争议。张明楷认为存在。间接故意有无未遂?某甲之妻常忘了关碗柜门,邻居猫常到碗柜偷吃食物。某甲为此曾埋怨其妻,并发生过口角。一天,某甲回家又见碗柜门未关,邻居猫正在柜中偷吃食物。某甲十分气愤,于是在碗柜食物中放上毒药,仍未关门。待邻居猫食后中毒死亡,甲当时也预见到,其药剂量足以致人死亡。如果被其妻误食,也会中毒死亡,但他想到妻子常不关柜门,更为有气,心想“谁让她不关门呢。如被她吃了,该她倒霉。”结果甲妻吃了有毒食物,幸有来客及时发现,被送入医院抢救脱险。经医生鉴定:甲妻为重伤,所吃食物含药量足以致人死亡。如不是抢救及时,则必死无疑。
而对第三种情况,就不能完全按其所发生的实际后果的形态和性质定罪了,应按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定罪。在这种情况下,甲预见到其妻可能吃毒食,客观上已吃了毒食。这时行为人预见危害发生的可能性终于变成现实,即“是否发生”已经变为已经发生,故意犯罪主客观要件已经具备。那么这种间接故意犯罪的性质是什么,就必须借助行为人对“发生什么”的认识(即可能发生的具体危害结果的形态和性质的预见)来确认。行为人预见可能发生是他人死亡,而且这种放任行为足以致人死亡。被害人之所以未有死亡,是他人及时抢救的结果。根据主客观一致原则和未遂理论,对此,应定间接故意杀人(未遂)罪(三)直接故意犯罪并非都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举动犯、情节犯、结果加重犯和情节加重犯不存在完整的未完成形态。突发性的直接故意犯罪一般不存在犯罪的预备阶段,而直接实施犯罪实行行为,因而一般不存在犯罪预备和预备阶段中止。1、举动犯。也成为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犯罪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如煽动分裂国家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等都不存在犯罪的未遂。2、情节犯。这些犯罪除了要具备主体、客体和客观方面的要件以外,还要有客观方面的实行行为和特定情节两要件。不具备这些情节即不构成犯罪,在实行行为基础上又具备"情节",不但标志着构成犯罪,而且也符合发展的全部构成要件,达到了法定的犯罪完成形态。故不存在犯罪的既遂有与未遂之分。如:关于虐待罪",刑法规定:情节恶劣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使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处以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3、结果加重犯和情节加重犯。结果加重犯是指发生了构成结果以外的加重结果,刑法规定加重刑罚的犯罪。如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情节加重犯罪是指特定情节的出现可以加重行为人的处罚的犯罪,如入户抢劫。四、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责的根据(一)从其与犯罪的概念的关系来看犯罪的三个特征是犯罪行为主客观属性的抽象概括和集中反映,在犯罪未完成形态下,行为人主观上具备或曾经具备严重危害社会关系的犯罪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严重威胁或者直接侵害社会关系的犯罪预备或者实行行为,有时甚至发生了一定的危害后果,故其主客观因素的综合而具备了相当程度的社会危害性,而为刑法所明令处罚,故具备了犯罪概念所揭示的犯罪行为的三个基本特征。(二)从其与犯罪构成的关系来看它是修正的犯罪构成,分别分析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的构成,也是包含有主客观四个要件的犯罪构成,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三)从刑罚的目的性来看对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追究刑事责任,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从特殊预防的角度来看,有利于阻止行为人将未完成的犯罪进行到底,也有利于其不再犯罪;从一般预防的角度看,对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也是一种警示。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那些犯罪的构成要件。刑法分则是以“一人犯一个既遂罪”为标准的,是犯罪构成的最高标准。修正的犯罪构成,是以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作为标准,对某些构成要件内容进行调整,从而形成的犯罪构成,是犯罪构成的最低标准。关于犯罪既遂的概念,根据通说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确认犯罪是否既遂,应以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要件为标准。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许多国家的刑法典直接规定了犯罪未遂等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概念,但是直接规定犯罪既遂概念的立法例却不多。中外刑法和刑法理论界关于犯罪既遂概念的表达形式繁多,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种主张:1、既遂的目的说间接地体现了这一主张的立法例谨见《泰国刑法》(1956年公布施行),其第80条规定:“着手犯罪行为而未完成或完成而未达其目的者为未遂犯。”这里将犯罪行为未完成和犯罪目的未达到并列为犯罪未遂的特征,即具备特征之一者为未遂。由此可以合理地推论:完成犯罪行为或完成犯罪行为且达到其犯罪目的为既遂。2、既遂的结果说中外刑法理论界都有学者坚持结果说,他们通常认为:犯罪既遂是指故意实施犯罪行为,并且造成了法律规定的犯罪结果的犯罪形态。既遂与未遂的区别在于是否发生了犯罪结果,发生犯罪结果的是犯罪既遂,未发生犯罪结果的是犯罪未遂。3、既遂的实际损害说有学者认为:划分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法定界限是犯罪是否“得逞”,而得逞与否的实质在于犯罪行为对刑法禁止该种犯罪所意图保护的权益是否造成了实际损害。目的说结果说要件说是否造成了法律规定的危害结果是否达到犯罪目的是否具备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一、犯罪既遂有关结果说和目的说的观点遭到批驳,其理由在于:1、有些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后虽然未达到犯罪目的,但正在法律上已经具备了全部客观要件,如:诬告陷害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等。2、虽有不少犯罪以法律规定的犯罪结果的发生作为既遂未遂标准(如故意杀人罪),但它不是一切犯罪既遂或者未遂的区分标准(如脱逃罪并没有特定的物质性有形结果发生),结果说同样不适用于危险犯的既遂、未遂划分。4、既遂的构成要件说。这种观点认为,犯罪既遂是指着手实行的犯罪行为具备了具体犯罪构成全部要件的情况。认为既遂与未遂区别的标志是犯罪实行行为是否齐备了具体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齐备的是犯罪既遂,未能完全齐备的是犯罪未遂。既遂的“构成要件说”在前述四种既遂概念中具有最好的涵容性。刑法规定犯罪既遂的具体标准各不相同,有的以结果发生与否为标准,有的以犯罪行为着手为标志,有的是以犯罪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为标准,有的以法律规定的危险状态的产生为区分标准,但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即犯罪构成要件是否全部具备为标准,而其他标准都不全面和准确。构成要件说不仅有明确统一的法律规定,可供司法实践遵循贯彻,而且适用于所有的划分场合。既遂的构成要件说又称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是外国刑法理论界较为通行的观点,在我国刑法学界亦居于通说地位。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以刑法分则为依据,以下都是作为犯罪既遂标准来讲的。(一)结果犯犯罪行为+犯罪结果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常见的必须发生法定结果才既遂的有侵犯财产罪类犯罪,如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这些犯罪的既遂,一般需要发生对被害人财产控制的结果。伤害罪通常要发生轻伤以上的结果才认为既遂。(二)危险犯犯罪行为+危险状态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1、这类犯罪不是造成物质性的有形损害结果,而是以法定的客观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准。2、这类犯罪多集中在公共安全犯罪中如放火罪、决水罪、破坏交通工具罪、以及破坏交通设施罪等3、如果其行为造成了实际的损害结果,则作为法定加重处罚情节。4、这里的“危险犯”与犯罪分类中的危险犯含义基本相同。因为过失犯罪不存在危险犯,间接故意有时可以成立危险犯。比如:放火罪中止既遂?危险犯危害行为和危险状态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即遂;例如破坏交通工具罪,只要破坏交通工具,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颠覆、毁坏的,就构成犯罪既遂,不要求实际危害结果出现。在破坏行为完成后,又恢复原状从而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属于犯罪既遂后的补救措施,不成立犯罪中止,但是在破坏的过程中可能成立犯罪中止或未遂。应当注意,《刑法》中危险犯的“危险”是指“具体的危险”。所谓具体的危险,是指可以验证的现实的危险。
例:在破坏交通工具的场合,行为人把一块石头放在铁轨上,意图颠覆火车。如果经工程技术人员鉴定,认为假如火车经过时碰到这块石头肯定会发生重大事故,那么,认为足以使交通工具颠覆、毁坏的具体危险出现了,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既遂。如果经工程技术人员鉴定,认为假如火车经过时碰到这样大小的石块,不会发生倾覆、毁坏的结果,那么认为具体的危险并没有出现,不能构成危险犯的既遂,可能成立未遂。(三)行为犯行为犯是指法定的犯罪行为实施到一定的程度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1、只要法定的犯罪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无论结果是否出现都成立既遂,而不是完成。如:强奸罪,即包括实行一段时间和行为实施完毕。2、这类犯罪大都造成非物质性无形的损害结果。如诬告陷害罪。3、这类犯罪在我国刑法中有一定数量。这类犯罪不要求一定的结果发生,一是由于不存在一定的犯罪对象,如脱逃罪;二是有些行为本身的性质较为严重,无需结果的发生就构成既遂。如投敌叛变罪以及偷越国境罪等。行为犯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行为)——未达目的伪造货币罪(伪造了货币)——未流通北京秦城监狱广东梅州监狱脱逃罪(监狱的大门、围墙)——被抓回类情况常见的有伪证罪、诬告陷害罪、非法拘禁罪、脱逃罪、强奸罪、贩卖毒品罪等。如脱逃罪,行为人脱逃达到逃离监所的程度为既遂;在押运途中,逃离监管人员的控制范围的程度为既遂。对于某些复合行为,如买卖毒品(买和卖)、拐卖妇女、儿童(拐和卖)、绑架(非法拘禁和勒索财物),一般只要其一项行为完成就构成既遂。如把人质绑架,即使未能索取财物,也构成既遂反之,敲诈勒索罪作为发生结果才既遂的犯罪,仅有敲诈勒索行为,没有实际获取财物的,不能算既遂。
例:甲打电话给某超市要求其向某某银行卡打款5万元,声称如不满足条件就在超市出售的食品中放毒。但遭勒索的超市没有打款。警方破案将甲抓获。甲构成敲诈勒索罪,是未遂犯。(四)举动犯亦称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犯罪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既遂的犯罪。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原来为预备性质的犯罪构成。如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参加恐怖组织罪、参加间谍组织等这些行为本是为实行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预备行为,但由于这些预备性质的行为所涉及的犯罪性质严重,故法律把这些预备行为提升为实行行为,并且规定了这些犯罪为举动犯,一旦参加/着手即构成犯罪既遂。2、教唆、煽动性质的犯罪构成如传授犯罪方法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等。这些犯罪针对多人实施,旨在激起多人产生和实行犯罪意图,危害性较大,危害范围较广,考虑到这些严重危害性及犯罪行为的特殊性质,法律将其规定为举动犯,故其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但是举动犯存在犯罪预备形态和预备阶段的中止形态以及既遂。
向儿童传授犯罪方法、威逼儿童行窃作案,将儿童作为自己发财工具的包五连,2006年10月17日,被闵行区法院以传授犯罪方法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36岁的包五连凭着大专学历,毅然辞去国家公务员的差使下海经商,但服装生意惨淡经营。为了发财,他开始实施阴险毒辣的犯罪计划。他在“钻研”了刑法之后,将目标锁定在了14周岁以下的儿童身上。通过甜言蜜语和小恩小惠,从一心想发财的家长手中招募到6个儿童,其中最大的11岁,最小的年仅6岁。接下来就是对这些儿童实行“强化训练”。“培训”结束后,包五连就把六位儿童分成若干小组,来到繁华路段开始扒窃。每天晚上还要进行“总结”。对其中的“战线显赫者”或“一无所获者”,包五连则实行甜言蜜语鼓励或棍棒拳脚相加的“恩威并举政策”。一个小男孩成绩“优秀”,在一个月中足足有5000多现金进帐。控制唆使儿童扒窃传授犯罪方法获罪
犯罪既遂类型图解:行为着手行为完成危险出现结果产生举动犯行为犯危险犯结果犯第141条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第142条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143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案例1被告人王某,系上海杏花楼企业公司的服务员。王某,潜入公司存放月饼预约券(一种可以直接到柜台兑换月饼的凭证)的库房,盗窃3000张面值68元的月饼券,在王某将月饼券销赃之前,被抓获。请问王某是犯罪既遂还是未遂?月饼券具有直接兑换功能,所以认为是财物的一种,本案应当认定为犯罪既遂。月饼券具有直接兑换功能,所以认为是财物的一种,本案应当认定为犯罪既遂。案例2王某于夜里持刀拦路抢劫,拦住下夜班的工人刘某并抢去了刘某的手表,刘某后寻机夺下王某的刀子并逼迫王某交回了手表。本案中王某的行为如何认定?刘某是一种什么行为?本案中行为人王某应当构成犯罪既遂,刘某属于自救行为。案例3李某在其老乡家中,乘夫妇不在家中,将其刚出生的婴儿盗走,欲带回原籍出卖。在逃跑途中,被寻找婴儿的夫妇发现,李某遂将婴儿扔弃后逃走。以出卖为目的的偷盗婴儿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拐卖儿童罪论处的一种特殊情形,该罪是行为犯,行为人只要主观上具有出卖目的,客观上偷盗婴儿的行为实施完毕即可构成犯罪既遂。在总则一般量刑原则的指导和约束下,直接按照刑法分则具体条文的法定刑幅度处罚。注意:1、在定罪上不须标明既遂犯,但是在判决书中应当有所体现;2、同种犯罪的既遂犯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3、既遂犯可以使用法定的宽严处罚情节。如累犯、未成年人、自首等。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甲想杀害身材高大的乙,打算先用安眠药使乙昏迷,然后勒乙的脖子,致其窒息死亡。由于甲投放的安眠药较多,乙吞服安眠药后死亡。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预备行为导致了乙死亡,仅成立故意杀人预备B.甲虽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但所预定的实行行为(勒乙的脖子)并未实施完毕,故只能认定为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甲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D.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
51甲乘在路上行走的妇女乙不注意之际,将乙价值12000元的项链一把抓走,然后逃跑。跑了50米之后,甲以为乙的项链根本不值钱,就转身回来,跑到乙跟前,打了乙两耳光,并说:"出来混,也不知道戴条好项链",然后将项链扔给乙。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2008年试卷二第15题)A.抢夺罪(未遂)B.抢夺罪(中止)C.抢夺罪(既遂)D.抢劫罪(转化型抢劫)52正确答案:C解析:抢夺罪是指以不法所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关于其既遂标准,刑法学界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认识。一为“失控加控制说”,认为抢夺罪的既遂应当以财物是否脱离所有人或者保管人的完全控制、支配及行为人已否实际控制为标准。只要行为人已抢到财物,不论占有时间多么短暂,即使被迫赶就弃赃而逃,亦应视为既遂;二为“控制并逃离现场说”,认为行为人只有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并且携赃逃离现场,即实际控制所夺取的财物的,才能认定是抢夺罪既遂,未实际控制所夺取的财物的,是抢夺未遂;三为“控制说”,认为应以行为人是否实际控制所夺取的财物为标准;抢夺行为人已实际控制所夺取的财物的,为抢夺的既遂,未实际控制所夺取的财物的,为抢夺未遂。其中第三种为通说。依照该说,在本案中甲的抢夺行为已经既遂,因此其归还项链的行为并不能构成犯罪中止。因此C正确,AB错误。依照《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必须符合下述三个条件:(1)行为人必须首先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行为,这是适用刑法第269条的前提条件;(2)行为人必须是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这是适用刑法第269条的时间和手段条件;(3)行为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这是适用刑法第269条的目的条件。只有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从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本案中甲虽然实施了抢夺行为,且打了乙两个耳光;但其目的却并非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故不构成转化型抢劫。D错误。
犯罪预备形态是指行为人为了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条文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概念犯罪预备形态与犯意表示的区别以口头、书面或者其他方法,将真实犯罪意图表现于外部的行为。犯意表示犯罪预备形态表现为准备工具,创造条件,为进一步实行犯罪奠定基础的客观行为,它是整个犯罪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构成了威胁,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区别犯意表示并没有为实行犯罪起促进作用,只是单纯的犯意流露,对合法权益没有构成威胁,不属于整个犯罪行为的组成部分。(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二)犯罪预备形态的特征1、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包括两个方面的预备行为:第一,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第二,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2)行为人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而停止,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二、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物人无罪过无刑事责任能力策划犯罪活动方案筹集犯罪资金寻找共同犯罪人犯罪现场踩点事先排除完成犯罪的障碍追踪、守候、引诱被害人到犯罪现场……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案例王某尾随一女性居民周某,意图抢劫。周某发现有人尾随后,急忙上楼,王某也跟了上去,周某走到自己家门口,用钥匙打开房门进屋准备关门时,王某误以为周某家无其他人,强行挤入屋内,并随收锁上房门。周某因受到惊吓,大叫了一声,其丈夫刘某闻声走出卧室,拉开电灯,发现王某站在门口,便问:“你是干什么的?”王某答道:“我是来推销产品的。”刘质问:“推销产品怎么可以不经主人同意强行进入屋内?”刘见王某无话可答,在邻居的协助下,将王某送到派出所,王某供认自己进入周家的目的是为了抢钱.问:王某的行为是犯罪预备吗?分析行为人的行为已超出了尾随行为的范围,而是已经实施了强行入室的行为,其强行入室行为已经属于抢劫罪实行行为中的暴力手段范畴之内的,但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因素未得逞,构成犯罪未遂。案例被告人王某、刘某在福建省打工期间,因欲回家无钱而共谋抢劫钱财。一天中午,二人经过策划,决定在某车站假意雇乘载客的摩托车,然后在途中偏僻的地方对摩托车车主实施抢劫。当晚7时许,王某携带一把弹簧刀,与刘某一起在某车站雇乘吕某的摩托车,声称要去某村水泥厂。当吕某在两被告人从公路拐向该村小路时,因见前面荒凉偏僻,便不肯继续往前走,并停下来向被告人索要车费。两被告人不给,并要吕某继续开车,双方为此发生争吵。此时,围观群众见两被告人形迹可疑,又发现王某身上带刀,即将两被告人扭送到当地公安派出所。经审讯,两人交代了预谋抢劫的事实。问:本案属于故意犯罪的那种停止形态?分析本案中两被告人的行为只是诱骗被害人赶赴犯罪的预定地点,属犯罪预备行为中的制造犯罪条件的行为,只是由于被害人拒载,其犯罪行为被迫停顿在犯罪的预备阶段。
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相区别的标志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所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实行行为。着手实行犯罪具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基本特征:主观上,行为人实行具体犯罪的意志已经直接支配客观实行行为;客观上,行为人已经开始直接实行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对于如何认定犯罪已着手?可以借助预备行为来认定未遂。以下行为被公认为预备行为:(1)途中行为(2)尾随行为(3)守候行为(4)寻找行为案例被告人黄某是某机电厂的工人。一天黄某与本厂工人刘某发生口角,互相厮打,在被拉开后,黄某便产生了杀害刘某之念。回家后,黄某将准备炸鱼的手榴弹带在身上,在返回厂里的途中,黄某截住一拖拉机,逼着司机送其到厂。拖拉机行至机电厂附近时,司机弃车跑掉。被告人黄某跑到机电厂碰见本厂保卫干部李某孙某,黄某扬言要刘某下跪道歉就算拉倒,否则就炸死他。说完,黄某跑向刘某的车间,到车间没有找到刘某,便在车间门口等候,并将两枚手榴弹盖打开,将引爆环分别套在两只手的手指上,由于工厂保卫部门立即组织力量,对被告展开政治攻势宣传政策的情况下,黄某自首。问:本案的犯罪停止形态是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分析由于杀人行为是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内容的,所以,杀人行为总是针对一定被害人的,只有针对一定的被害人才谈得上杀人行为。本案中,被害人没有在场,其杀人行为无从实施。因此本案并没有着手,而是寻找被害人的预备行为。
乙欲行抢劫,深夜伏于一乡村路旁。终于有一女出现,正要窜出上前,突然来了一辆汽车,被车灯照耀不敢动手。结果车过该女亦不见,扫兴而归。案例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既遂形态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即具体犯罪构成要件齐备与否,其显著标志是看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客观要件是否齐备。
犯罪完成与否对于犯罪未完成,也就是犯罪构成要件不完备,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犯罪未完成并不是说没有发生任何具体犯罪结果,只是没有发生犯罪构成完备要件而已。(2)犯罪完成只要以完备构成要件就构成既遂,不能因为犯罪人马上被抓住或者犯罪对象被夺回或者犯罪人事后交回而改变。(3)犯罪既遂后绝不可能转化为其他的犯罪停止形态。案例刘某携带作案工具窜至某住宅小区,翻门入院,将三号楼一单元门外的一辆摩托车撬开后,推至一号楼东墙边一夹道内隐藏起来,随后,刘某又返至大门撬门锁时,被查夜的治安民警抓获。问:本案刘某的犯罪行为是既遂还是未遂?刘某将摩托车撬开后,隐藏起来,准备撬开大门后再窃走,此时他人的摩托车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其所有人的实际控制,其盗窃行为的结果已经发生,所以应当构成既遂。
足以左右、阻碍犯罪分子意志的原因,它应具有质与量的统一。3.犯罪未完成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中止形态主要区别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与中止相区别欲达目的而不能量质1.本人以外的原因:
被第三者抓获2.本人自身的不利因素:
枪法不好、身体不适3.本人的认识错误:
抢劫时听到警笛声逃跑在程度上足以阻止其犯罪的意志
赌徒甲深夜输光了钱,回家路经一正在维修的楼房,楼房周围搭着一些脚手架,随即产生偷盗意图。于是顺着脚手架爬上三楼,跳窗入室,见桌上有一手机,随手装入口袋。又见床上一女,于是持刀相胁,欲行奸污。女子急中生智,告之“我有性病”,甲闻后放弃该女而离去。案例如何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德国刑法学者提出了一个区别两者的标准,即“欲达目的而不能”是犯罪未遂;“能达目的而不欲”的是犯罪中止。这就是著名的弗兰克公式。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一)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犯罪的实行行为是否实行终了为划分标准认定的时候应当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认识为基准。1、实行终了的未遂有两种表现形式:(1)犯罪分子误认为其实现犯罪意图所必要的行为都已经实行终了,因而停止了犯罪行为,但是却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使犯罪达到既遂。(2)犯罪分子对完成犯罪所必要的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这一点并未发生错误认识,但是犯罪行为实行终了距犯罪既遂还有一段距离,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后,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致使犯罪未能达到既遂形态。2、未实行终了的未遂犯罪分子在实行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的阻止而未能实行下去。(二)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犯罪行为本身能否构成犯罪既遂为划分标准1、能犯未遂是指犯罪行为有实际可能达到既遂,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达到既遂而停止下来的情况。2、不能犯未遂不能犯未遂包括工具不能犯与对象不能犯两种。(1)工具不能犯:是指犯罪人由于认识错误而使用了按其客观性质不能实现行为人犯罪意图,不能构成既遂的犯罪类型。(2)对象不能犯:是指由于行为人的错误认识使得犯罪行为所指向的犯罪对象在行为时不在犯罪行为的有效作用范围内,或者具有某种属性使得犯罪不能既遂而只能是未遂。不能犯未遂对象不能犯工具不能犯殡仪馆美容师甲某,一日见停尸房推进一满身酒气的年轻漂亮女尸,遂起歹意,于是美容师甲某半夜潜入停尸房,对女尸实施了奸淫。不料当甲某起身时却发觉这个女尸悠悠醒来,并见她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手机,拨通了110:“喂!110吗?我的丝袜不见了……”
请问:对于甲的犯罪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侮辱尸体罪未遂B.
侮辱尸体罪既遂
C.
强奸罪未遂D.
强奸罪既遂
韩友谊根据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230页第7行的观点,此题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行为虽然符合强奸罪(重罪)的构成要件,但主观上仅有侮辱尸体罪(轻罪)的故意,所以只能认定为侮辱尸体既遂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对未遂犯是采取得减主义的处罚原则。
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54.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乙二人合谋抢劫出租车,准备凶器和绳索后拦住一辆出租车,谎称去郊区某地。出租车行驶到检查站,检查人员见甲、乙二人神色慌张便进一步检查,在检查时甲、乙意图逃离出租车被抓获。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抢劫(未遂)罪
B.甲深夜潜入某银行储蓄所行窃,正在撬保险柜时,听到窗外有响动,以为有人来了,因害怕被抓就悄悄逃离。甲的行为构成盗窃(未遂)罪C.甲意图杀害乙,经过跟踪,掌握了乙每天上下班的路线。某日,甲准备了凶器,来到乙必经的路口等候。在乙经过的时间快要到时,甲因口渴到旁边的小卖部买饮料,待甲返回时,乙因提前下班已经过了路口。甲等了一阵儿不见乙经过,就准备回家,在回家路上因凶器暴露被抓获。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D.甲意图陷害乙,遂捏造了乙受贿10万元并与他人通奸的所谓犯罪事实,写了一封匿名信给检察院反贪局。检察机关经初查发现根本不存在受贿事实,对乙未追究刑事责任。甲欲使乙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图未能得逞。甲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未遂)罪。「答案」ACD「考点」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和认「详解」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重要区别在于是否着手实施了犯罪。根据刑法的一般理论,“着手实施犯罪”的“‘着手”,就是开始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行为的一刹那,一般认为,在奔赴犯罪途中,尾随、跟踪被害人或者理伏守候被害人,都属于未着手实施犯罪。故本题中的A、C选项都属于未着手实施犯罪的犯罪预备情形。而B项中甲正在撬保险柜,已经着手实施盗窃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应为盗窃(未遂)罪;B项正确,,D项中,诬告陷害属于行为犯,不以被害人受到刑事处分为必要,故甲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既遂)罪。故本题应选ACD犯罪中止形态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停止形态。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1.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该种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开始实施犯罪预备行为到形成犯罪既遂形态前的这一时间阶段中。(1)时空性(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这种中止的自动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行为人自认为当时可以继续实施与完成犯罪,这是成立自动性的前提条件。二是行为人出于本人意志而停止犯罪。(3)彻底性
(2)自动性行为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犯罪。例证(自动性)张某想毒杀李某,一天张某约李某到他家中饮酒,张某事先买了两小瓶毒药,两瓶的药量合起来刚好可以毒死李某。李某来后,张某先将一瓶毒药倒入李某的酒杯中,李某一饮而尽,这时,张某后悔,便没有将另一瓶毒药给李某喝,因而李某并没有死亡。而事后发现,张某的买的另一瓶毒药实际上是假药,没有任何毒性,即使其将毒药给李某喝,也不会造成李某死亡。分析判断犯罪中止的自动性,行为是否自动放弃犯罪,应当以犯罪人自己主观为标准,如果行为人自认为犯罪可继续,而放弃,即使客观上犯罪不可能继续实施,也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要求行为人自己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去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
(1)时空性这种犯罪中止是发生在实行行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既遂所要求的结果产生之前的时空范围内。(2)有效性(二)自动有效地防止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积极中止有效性
甲投毒杀妻,妻喝下毒药后痛苦不堪,甲不忍,送到医院抢救抢救有效生还:中止抢救无效死亡:既遂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甲是自己的熟人,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向乙道歉后离去。
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
A实施终了的犯罪未遂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未实施终了的犯罪未遂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答案:D案例1
为了弄点钱花,卢艳明和吴长江、李海涛(已判刑)预谋抢劫与卢艳明相识、在新发地批发小食品的黄某。2005年4月12日18时许,三人携带作案工具,来到黄某等人的暂住处。卢艳明敲门后,三人趁黄某开门之机闯入室内。吴长江、李海涛冲进厨房猛掐与黄某同住的谢某颈部,吴长江持刀将其扎死。卢艳明持菜刀朝黄某颈部猛割数刀,致其死亡。三人抢得200余元及1部照相机后逃离现场。2006年9月19日,卢艳明和吴长江被执行死刑。抢劫杀害熟人二人伏法案例乙托甲购买胃药,甲却将毒药交给乙。但甲后悔,于第二天到乙家欲取回毒药,乙谎称药已被服用。某甲见乙没有什么异常症状,就回家了,没有将真相告诉乙。几天以后,乙服用甲提供的毒药而死亡。问:甲的行为是否为犯罪中止?本案中由于行为人的中止行为缺少有效性这个重要条件,因此不可能构成犯罪中止,是犯罪既遂。所谓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了足以造成既遂结果的第一次侵害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发生既遂的犯罪结果,在当时继续重复实施侵害行为具有实际可能时,行为人自动放弃了实施重复侵害行为,因而使既遂的危害结果没有发生的情况。(三)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倾向于定为犯罪中止主要理由(1)行为人对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的放弃,是发生在犯罪实行未了的过程中,而不是在犯罪行为已被迫停止的未遂形态。(2)行为人对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的放弃是自动的而不是被迫的。(3)由于行为人对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自动而彻底的放弃,是犯罪结果没有发生,犯罪未达既遂状态。案例
甲某因私仇蓄意杀害乙某。一天在乙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枪里面尚有子弹3颗,甲怕罪行暴露,遂停止开枪射击,甲的行为是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一般违法行为D.意外事件1、预备中止,即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由于行为人自己的主观原因使犯罪停止下来的情况。2、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发生在犯罪实行行为尚未终了时的中止。3、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发生在犯罪实行行为实施终了后的犯罪中止。
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一)预备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与实行终了的中止(二)消极中止与积极中止1、消极中止。即犯罪人仅需自动停止犯罪的继续实施即可成立的犯罪中止。2、积极中止。只需要行为人以积极的作为形式实施的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我国采取了必减免制。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案例(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王某和刘某预谋杀害李某,二人买好了犯罪工具,商量好了第二天一起去杀李某。第二天王某害怕而放弃了杀人的念头,于是对刘某谎称自己拉肚子,刘某只好单独前往,杀死了李某。请问对于王某和刘某应当如何处理?在共同犯罪当中,除本人自动放弃犯罪外,还必须有效的阻止共同犯罪的继续进行或者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才能成立犯罪中止,否则,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57.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A.犯罪的预备阶段B.犯罪的实行阶段C.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D.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解题思路和依据】《刑法》第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过程包括预备阶段和实行阶段。所以,AB正确。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属于犯罪的预备阶段和实行阶段,也成立犯罪中止,所以,C正确。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即实行行为已经实行完毕,但如果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时也能成立犯罪中止。所以,D正确。【应注意的问题】完毕和终了的意思是相同的,但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不能等同于犯罪既遂,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答案】ABCD案例被告人张某与同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姜蒜酱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浴室电暖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手持式大麻蒸发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积雪苷霜软膏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锅炉用循环泵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动拖车千斤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版度资料员企业内部培训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消防灭火器安全评估及隐患整改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第一部分合同协议书编号:XX体育设施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电网建设与运维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工程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融媒体中心招聘全媒体采编播专业技术人员1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出院健康宣教课件
- 电袋复合除尘器工艺说明
-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四-学习任务单
- 《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 竣工验收程序流程图
- 清华经管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 口腔科诊断证明书模板
- 管沟挖槽土方计算公式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住宅工程配电设计技术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