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25503课程名称: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SciencesofHumanSettlement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 时:48学 分:3适用对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缘由与过程,阐述人居环境科学的涵义、基本框架及其研究方法论。空间上由区域到城市到居所,时间上由古代而至现代,思想方法上从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到吴良镛的“人居环境科学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和择居风水文化,系统地学习人与环境的相生相融与制约关系,初步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认识与知识基础。IntroductiontoScienceofHumanSettlementsisoneofthemajorcoursesforstudentsofHumanisticgeographyandurban-ruralplanning.ThroughthestudyofthereasonsandprocessofdevelopmentonScienceofHumanSettlement,wecanexpoundthemeaning,basicframeworkandresearchmethodsofit.Spacefromregiontocitytoresidence,timefromancienttomodern,thinkingmethodfromthe“Ekistics”ofC.A.DoxiadistotheChinesetraditionof“Harmonybetweenmanandnature”andthecultureofFengShui,systematiclearningthesymbiosisandconstraintsrelationshipandinitiallyestablishaknowledgebaseofharmoniousco-existencebetweenhumanbeingsandnatur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内容、目的和结构框架,熟悉其历史演变和发展变化,掌握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分析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对硬环境、软环境的理解能力与创造能力,综合提高学生对物质技术环境与精神文化艺术环境的素养,让学生充分明白城市、居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重要关系,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2.熟悉环境的构成与分类3.了解环境问题研究进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概述1.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比较《环保法》中的定义。)2.环境的构成:自然环境、人工环境。3.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环境要素的基本特点:最差(小)限制律;等值性;整体性大于个体之和。4.基于范围的环境分类: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第二节现代社会对人居环境的关注1972年的《只有一个地球》;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策;可持续发展思想;我国的住房改善进程;广州的城市环境变迁;2008北京奥运。(三)思考如何理解人类环境构成诸因素的内在关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讨论(五)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点:我国的住房改善进程授课目标:建立制度自信,了解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思想,不忘初心。第二章人居环境科学的缘起(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了解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的基本框架与理论。2.熟悉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树立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理念。(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1.霍华德:田园城市(略)2.盖迪斯:城市地区规划3.芒福德:以人为中心的区域观与自然观强调以人的尺度进行城市规划,注重新技术与人文关系的统一;提倡城市密集地区的区域整体论,认为真正成功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创造性地利用景观,使城市环境变得自然而适于居住。4.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人类聚居学的基本框架与理论;建设步骤;基本评价。第二节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1.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城市作为一种人居环境,已成世界关注焦点;人类聚居的可持续发展;全球一体与地域差异。2.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遗产与理念;发展人居环境科学是时代的要求。(三)思考1.近代城市史理论研究的现代指示意义。2.结合问题谈谈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时代意义。(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讨论(五)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点:中国古代规划思想授课目标:感悟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文化。第三章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涵义,熟悉人居环境的基本构成。2.掌握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熟悉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研究框架和学科体系构成,了解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了解相关学科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人居环境释义1.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2.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提:核心是“人”;大自然是基础;人居环境是中介;人居环境内容复杂;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第二节人居环境的构成1.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和支撑系统。2.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3.道氏的人类聚居的分类框架第三节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1.正视生态困境,提高生态意识;2.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3.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4.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整体利益;5.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组合。第四节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1.人居环境科学基本研究框架2.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第五节人居环境科学与相关学科1.地理学与人居环境科学2.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科学3.环境学与人居环境科学4.空间信息科学技术与人居环境科学(三)思考如何理解对人居环境的层次划分?如何看待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地位?(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讨论(五)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点:人居环境建设的原则授课目标:生态原则,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人居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树立制度自信第四章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一)目的与要求了解人居环境科学的系统复杂性,熟悉其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其思想精髓(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科学研究的哲学修养将复杂的事物作本质上的概括,从众多矛盾中找“出路”。集中与分散、拆与建、内与外、整体与个体、系统的观点等。第二节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简化方法与复杂巨系统;系统思维与复杂性科学。第三节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融贯的综合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庖丁解牛”与“牵牛鼻子”;综合集成,螺旋式上升。(三)思考试列举一些人居环境问题,并以哲学思想分析之。(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讨论(五)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点:科学研究的哲学修养授课目标:巩固唯物辩证法思维,树立科学求真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建立批判性思维模式。第五章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的内在涵义,熟悉和了解传统城市设计理论与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关系。2.熟悉和了解人居环境规划设计中理性分析和形象思维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与技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对规划设计的再思考1.历史上有关观点的回顾:综合性规划、倡导性规划、沟通性规划。2.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第二节城市设计理论1.建筑设计理论:综合性、知识的广泛性与相互联系、融贯。2.城市设计探索:不同的理解。3.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三)思考比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讨论(五)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点:倡导性规划与沟通性规划授课目标:理解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关系,是制度优势与效率的统一。第六章居住区与室内环境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居民的环境需求;2.熟悉室内环境评价因素;3.了解建筑与环境的基本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天人合一”思想:对讨论的简要回顾与总结。2.建筑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质量的改善。3.室内环境与健康:室内温度、湿度、通风、日照等,室外环境。第二节居住区与室内环境评价与创建1.居民的环境需求:出行便捷、居住安全、购物方便、交往各得其所、环境清洁美观。2.室内环境评价因素:热、气、声、光。3.病态和健康建筑:健康建筑的基本要求。4.居住区与室内环境创造与改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三)思考试分析评价住所的居住环境。(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讨论(五)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点:社区环境营造授课目标:认识具有共同价值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第七章居住区的气候(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影响居住区环境的主要气候要素,掌握不同地区的日照要求,较好地把握住宅布置对日照的影响。2.掌握影响室内自然通风的主要因素;熟悉城市高楼风效应,并了解其环境危害;从城市区域角度进一步熟悉城市风的形成与变化。3.了解城市气候成因,熟悉其基本特征和改善途径,掌握城市气候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气候要素太阳辐射、日照、气温、湿度、风、降水等。第二节居住区的日照1.日照标准:不同地区的差异。2.建筑平面体形对日照的影响3.住宅布置对日照的影响第三节居住区的风1、影响室内自然通风的主要因素①风向投射角;②建筑朝向;③房屋间距;④建筑形体;⑤建筑群布局形式。2、城市的风效应高楼风效应:高楼林立的“峡谷”效应。高楼风的环境危害:影响活动与安全、环境变异、局部空气污染等。城市热岛环流与城市风的垂直变化;城区内外风的局地差异。第四节城市气候及改善途径1.城市气候成因:下垫面变化、空气污染、能耗增加、其他。2.城市气候特征:气温高、散射强;空气干燥;通风不良;云、雾、降雨增多。3.城市气候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建筑朝向、间距;用地布局;防风防洪等工程;热岛效应的规避;生活设施。4.城市气候改善途径:因地制宜;发挥绿地与水体作用;合理布局建筑等。(三)思考1.谈谈日照标准对建筑布置的影响。2.以你熟悉的一片居住区为例,分析其风效应。3.学习一个说明城市气候改善途径的案例,与大家交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讨论(五)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点:日照标准授课目标:认识中国的国土空间差异,理解不断改进的依法治国历程。第八章居住区室内空气环境(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2.熟悉其主要危害;3.掌握主要防治措施。(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室内空气污染源室外来源、室内来源、在室人员形成的空气污染。第二节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及其危害气体污染物;悬浮颗粒物;空气微生物;病态建筑综合症。第三节室内空气污染防治污染源治理;工艺控制;空气净化;行政干预。(三)思考谈谈空调系统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途径及其防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讨论(五)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点:空气污染物传播授课目标:抗疫之战,是中国制度优势的体现。第九章 理想人居的环境结构模式(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风水术的沿革,熟悉风水理论与流派分布。2.把握理想人居环境的基本风水结构,了解风水术对自然环境要素的选择与处理。3.熟悉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五行学说对风水发展的影响。4.了解传统住宅设计中的风水观念,把握现代住宅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其与风水术的关系。5.了解风水图谶观念与心理分析,把握风水的有益思想,明晰其中的迷信内容并予以批判。(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风水”概说1.藏风得水。相地术,选址与定向。2.风水术沿革:春秋战国期间的《考工记》等;汉代的阴阳五行说;唐代佛教兴盛,道教也受重视;宋明理学、心学;明清时山川形势的重视,陵区。解放后的起伏。3.风水理论与流派分布形法与理法。宋代后盛于南方的原因。在国外的传播。第二节“风水宝地”的环境要素分析1.人与环境:元素测定,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关系。顺应自然规律。三种观点:环境虚无论、自然顺从论、自然与人等值论。动态平衡。2.地形地质:来龙去脉;自然地形的利用;理想人居结构。地质灾害。3.水文:吉地不可无水。水情水势水质。4.土壤:土壤质量;地基承载力;厚度。5.气候:季风、太阳辐射、气温、风。第三节风水中的定向1.罗盘的使用:罗盘的分层与认识。2.传统建筑方位:关于“南面文化”;轴线;形势与坐向。五行学说与三合之理简介。3.如何确定建筑朝向:日照时间和面积;各墙可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居室可得紫外线量;风向。第四节住宅设计中的风水艺术1.传统住宅中的风水观念:室外环境、外部形态、内部形态、建筑尺度和比例。关于“八宅明镜”与“九星术”介绍。2.住宅的平面设计:四点要求。3.住宅人居环境的要素采光与照明;温度和湿度;通风与间距;噪声控制;辅助房间设计。第五节风水术评判1.风水图谶观念与心理:祈福装饰;厌胜与辟邪;心理分析。2.精华与糟粕建筑环境选址的经验总结;除实利物质功能外,还是一门艺术,体现建筑的美与象征意义;平衡的构图,具有一定规律性。包含不少图谶庇荫的迷信内容。3.儒家说风水与扬弃儒家经典中很少涉及阴阳五行等谶纬内容。但天地神祗的神权是王权的象征,两者逐步的结合与利用,使风水术的流行有了一定的伦理与哲学基础。(三)思考1.谈谈风水术发生分异变化的原因与后果。2.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3.试说明五行学说在风水术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讨论(五)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点:理想的人居环境结构分析授课目标:认识文化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并逐步凝练的认知传承。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包含朴素的哲学思辨与归纳思维。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环节教学时数'、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他教学环节小计第一章33第二章66第三章729第四章213第五章66、*-er.第八早33第七章33第八章213第九章9312合计415248
六、课程思政教学融合安排表教学进度课程思政点融入方式与教学方法思政教育预期成效第一章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我国的住房改善进程规划中的居住用地变化,案例讨论促使学生建立制度自信,了解中国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思想,不忘初心。第二章人居环境科学的缘起中国古代规划思想中西方规划理论对比感悟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文化。第-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与编制程序人居环境建设的原则如何理解相关原则。生态原则,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人居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树立制度自信。第四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