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民间采风去到民间采风去一、家乡素描二、讲我方言三、乡土发现四、节日探源五、思考讨论潜山简介潜山在周朝时,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东汉献帝初平末年(公元193年),庐江太守陆康为远避战乱,将庐江郡治迁至皖县城。此后,袁、曹、孙三家交替据有此地,皖城遂成为兵争的重镇。唐时,潜山县曾为舒州治所。明洪武元年,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江,设县治于潜山县城。中华民国初年,安庆府被废,潜山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至1979年底,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再后又改安庆地区为安庆行署,九十年代,地市合并为安庆市,潜山县相沿隶属之。潜山行政区划
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辖16个乡镇、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85个村(居委会)。乡镇:梅城镇、王河镇、源潭镇、余井镇、黄泥镇、槎水镇、官庄镇、水吼镇、黄柏镇、黄铺镇、天柱山镇、油坝乡、痘姆乡、塔畈乡、五庙乡、龙潭乡。潜山文化遗产痘姆陶器手工制作技艺
·桑皮纸手工制作技艺“十二月花神”(民间舞蹈)
潜山和怀宁的《孔雀东南飞》传说
潜山弹腔
潜山旅游景点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辖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6个乡镇,185个村(居),总人口58.3万,县域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宜林山场136万亩,水面9.6万亩,耕地36万亩,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潜山景点天柱山三祖寺二乔故里金紫山山谷流泉石牛古洞板仓自然保护区万涧古戏楼白马潭景区
潜阳十景舒台夜月一轮明,乔公故址二佳人;天柱晴雪三分白,
酒岛流霞四季春;
丹灶苍烟五彩色,
山谷流泉六月冰;
诗崖漱玉七言律,
吴塘晓渡八仙撑;
九井西风九天起,
石牛古洞十方闻。潜山名人伯益,南岳大帝、大禹治水的得力助手、古皖国的建立者。皖公,安徽之祖、春秋时期皖国的仁慈君主。焦仲卿,乐府双璧之一《孔雀东南飞》中的男主人公、著名的情种。左慈,道教丹鼎派创始人、中国最早的炼丹者、世界化学之父、葛玄之师。大乔,三国美女、孙策之妻。小乔,三国美女、周瑜之妻。王藩,三国吴国著名才子、文学家、科学家、数学家。宝志禅师,著名禅师、禅宗五大祖庭之一,三祖寺的开创者潜山名人僧璨,中华佛教禅宗三祖、禅宗法典《信心铭》的作者。曹松,晚唐著名诗人,著有《曹梦征诗集》,留有名句“一将功成万骨枯”。王珪,宋朝宰相、与寇准齐名。李公麟,宋朝第一画家、《五马图》的作者。
刘源,护地大王、民族英雄、在天柱山抗击蒙古军侵略达十八年。刘若宰,明末著名状元、《金瓶梅》的修订者。朱书,桐城派代表作家、皖江文化首倡者。程长庚,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伶圣、四大徽班大老板。潜山名人余三胜,著名徽剧、京剧演员、京剧“三鼎甲”之一。程继仙,著名京剧演员、程长庚之孙。余叔岩,著名京剧演员、余三胜之孙、“余派”创始人。洪海波,早期黄梅戏戏班中文化最高的艺人、最早用文字、书籍记录黄梅戏剧目、台词。张恨水,民国第一写手、中国最高产的作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通俗章回体小说大家。夏菊花,新中国杂技皇后。余英时,著名学者、人文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学大师钱穆弟子。韩再芬,黄梅戏第三代代表人物、当代黄梅戏大师。王文银,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深圳安徽省企事业协会创会会长。二、认识方言
1北方方言(北方话)——北京话为标准语
2吴方言(江浙话)——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3闽方言(福建话)——厦门话为标准语
4湘方言(湖南话)——长沙话为标准语
5赣方言(江西话)——南昌话为标准语
6客家方言(客家话)——梅县话为标准语
7粤方言(广东话)——广州话为标准。中国的七大方言:潜山方言:赣语怀岳片
一、单选题:
1.A:请把手妈子借我用几天扎。B:不着.手妈子是指______
A.戒指B.护手C.手套D.手巾2.“手捏子”是什么?A.捏子B.手茧C.手套D.手帕3.“上该”的该是什么意思?A.家里B.街上C.车D.馆子4.“百瓜”指的是什么?A.冬瓜B.西瓜C.南瓜D.北瓜5.下面哪一种东西可以吃?()A水崔子B里蒿芽C茅斯缸D569
6.“岑[cen3]”指的是什么?A.爱B.小孩C.讨厌D.动作慢7."赶快弄"可以用()来代替A一伙搞搞B得瑟一哈C菜秧儿D慢一点搞8.下面哪一个不是人身上的?()A耳刀B哈巴C撒拉坡D假马9如果你要骂一个人,你最不可能说对方()A你真赖四B你莫杨儿巴西滴C你莫痴儿八呆滴D你哈真作死啊10在下面四个东西中,你只能用()盛汤A吊子B郭子C奶奶经D条把小花那,跟恩港一个似情呢。女:么似扎?有么事恩就快点港麦,回回都搞嗯么森秘做么似扎。男:俄俩结婚可着?俄真滴喜欢恩!女:啊呀!恩基这么坏扎,港着人阿都怕丑哦!男:嗯有么好丑滴扎!俄俩谈嗯么长时间料,不森子要结婚滴噢女:嗯就表得俄嘎里人每尼港,表俄大俄妈可同姨…男:妹呐?恩都缪跟他鸡港呐?女:港是港着,俄嘎里人港恩搞滴是拖拉子,嗯个二百五地东子男:妹呐?嗯港俄是拖拉子!俄一天都要洗两高脸纳!女:恩一个月都不洗澡,身高着莱莱死滴。男:嗯滴妈麦,跟恩谈起俄就两天洗一回澡,还搽香讷!女:恩穿滴衣跟破片一样地,俄妈港乃呛抹布,是在陋高捡地。男:把人都气死着!城市里还表得多流行,港耐叫乞丐装女:恩个呛矮灯瓜,表得可是发育不良。男:嗯港滴扎,恶穿个高跟孩,垫个脚也有一米七三。女:恩还赌博,豪七懒做不成材。男:俄…俄要是再赌,恩把俄手斩掉当熊展!女:恩一天七一包烟,脸秋滴比包公还要黑。男:俄马上盖掉,改七口香糖可照扎!三、乡土发现潜山风俗春节习俗:年夜饭开大门拜祖宗年出行拜年(说吉利话)婚嫁习俗:相亲(看家)定亲送日子迎娶回门送满月茶丧葬习俗:下门板入棺戴孝超度出殡(厝基)复山应七送灵下葬潜山特产天柱山瓜篓籽
天柱剑毫茶
天柱山石耳
天柱香鸭
皖贡贡糕
晴雪香茶
雪湖贡藕
舒州竹席
四、节日探源
春节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日期: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就是春节了。风俗习惯:春节,我国城乡张灯结彩,常举行一系列喜庆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舞龙、舞狮、吃年糕等。年初一早晨人们相见,总要以"恭贺新禧"、"祝君如意"等来互相祝福。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岁首的风俗。春节的命名始于1913年。当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先生向袁世凯提出一个《定四时节假呈》,“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夏节”、“秋节”、“冬节”则没有放假休息。这一制度一直沿用下来。春节的起源: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踩高跷,舞狮子等。元宵节简介元宵节的由来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四月5日左右。唐代诗人杜牧
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风俗习惯:拜祭祖先清明节寒食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王侯家。
【理解】:春城长安处处都有柳絮扬花飞舞,寒食节里春风吹拂着宫苑的柳树。天黑时汉宫内传出朝廷赐的烛火,王侯家里弥漫着蜡烛燃烧的烟雾。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关于此节日缘何而起,历来众说纷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春秋时,帮助晋文公复国的大臣介子推功成身退,隐居绵山。为迫使他出山做官,晋文公于清明前夕焚山烧林,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也不愿从命。文公伤心之至,决定把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规定每到介子推被烧那天,禁火3天,不吃烟火食。从此,清明前夕便有了"寒食节",寒食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明日。清明节的起源
端午节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民俗习惯:吃粽子——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挂香袋吃粽子插菖蒲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端午节起源鹊桥仙
——秦观七夕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又叫七仙女),她私自下凡,与父母早逝的牛郎成亲。在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后来,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牛郎急忙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牛郎与织女七夕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一说: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秋夕
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理解】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蜡烛发出白色的冷光给画屏增添了几分凉意,一个孤单的宫女正拿着丝绸做的小团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夜深人静寒气袭人,皇宫的石阶更是冷冰冰的,可是那个宫女依旧坐在皇宫的石阶上仰望着牛郎织女星沉思。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节。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重阳节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我国政府于1988年定重阳节为敬老节,每年九月初九,全国开展敬老活动,关心老人生活,请老人参加庆祝会,观看文娱演出等。民俗习惯:
重阳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出游登高、赏菊赋诗、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中秋起源: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待后羿率众人外出狩猎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传说:吴刚伐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农历九月初九。我国政府于1988年定重阳节为敬老节,每年九月初九,全国开展敬老活动,关心老人生活,请老人参加庆祝会,观看文娱演出等。重阳别让老人寂寞民俗习惯:
重阳节有出游登高、赏菊、插茱萸、放风筝、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访遍名山高川,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重阳节的由来
恒景回到家乡,到了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李清照*醉花阴*重阳: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唐*李煜*谢新恩: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堕,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北宋*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北宋*柳永*斗百花: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北宋*晏几道*阮郎归: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南宋*辛弃疾*踏莎行: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唐*白居易*九日登巴台: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 小髻,称总角。后人因用“总角”代指童年。
垂髫:也指童年。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 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髫”指童年。
及笄jī: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zān 子。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 簪起表 示已成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品分销合同协议
- 技术秘密合同协议
- 沥青改色合同协议
- 怎样高效复习文化产业管理证书的试题及答案
- 聘任考官合同协议
- 节能施工合同协议
- 驾校体检合同协议
- 脐橙供货合同协议
- 酒店大厅合同协议
- 红领职聘合同协议
- 2025年广西环保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融合-深度研究
- 口腔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 2025年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程 - 心理调适
- 《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与应用》课件
- 2025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招聘劳务外包制3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2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招生和对口招生文化素质测试英语试题
- 煤矿生产调度培训课件
- 2025年金刚石工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7.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医疗器械年度培训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