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牛老湿自梳女
——珠江三角洲的独身女子目录:概述梳起原因晚清、民国、建国初女性生计梳起仪式对婚姻的抵抗自梳女的归宿生理需求历史见证之“冰玉堂”概述:“自梳”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流行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一种特殊的习俗,女子在适婚年龄,将自己的头发盘成簪,表示终身不嫁。梳起的仪式相当于一座守贞的契约,女子梳起之后,就要恪守贞操,不得再嫁,也尽量避免与异性接触。她们或是外出打工,或是在家干活,辛苦劳作,侍奉父母。到了暮年,她们不能在家中过世,家里也不能供奉她们的神主牌位。因此当她们年老力衰时,就会搬到“女仔屋”或“姑婆屋”中居住,在那里终老。梳起原因:1、传统认知——“嫁为人妇=受苦”、自梳女成风2、经济因素——家庭经济差,丝织业发达、南洋热,女工受青睐“自梳女的起源是复杂的,由历史的、经济的、社会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合成。但对封建正统婚姻的逃避和反抗无疑是其自梳不嫁的内在驱动之一。”
——杨锦銮《抗拒与屈从:自梳女对婚姻的矛盾心态》“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媳妇甚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眼泪唔干入下间(厨房)。下间有个冬瓜仔,问过老爷(家翁)煮定(或)蒸?老爷话煮,安人(家姑)话蒸;蒸蒸煮煮都唔中意,拍起台头闹(骂)一番。三朝打烂三条夹木棍,四朝跪烂九条裙!”
——流行于珠江三角洲的民谣中国传统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宗法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女性“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一生都处于遭受歧视、欺压的从属地位。尤其是婚姻,可谓主宰着她们的命运。而中国传统婚姻是典型的盲婚哑嫁,婚姻的缔结不需要当事人的意愿参与,决定权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封建婚姻制度下女性的命运多是悲惨的。在自梳女盛行的顺德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代代相传:很久以前,顺德容奇镇有一胡姓人家,养了五个女儿,大姐嫁给有钱人成为“守墓清”(即嫁给已死的男人);二姐嫁给富商做妾,过门不到一年,不堪大婆、丈夫打骂、家公的调戏而跳井自尽;三姐嫁给一个穷石匠,丈夫采石时跌断了脚,家无生计,被逼拖儿带女上街乞食;四姐嫁给穷耕仔(雇家),生活重担使她未及三十岁便面黄髻白;五姐不想重蹈四个姐姐的覆辙,二十六岁仍不愿相亲,最后决定永生不嫁人,父母无奈,只得卖一亩桑基,在村头置一小屋让她独居。从此五姐自梳发髻,自食其力,在当地遂成风气。
——欧阳婉娆,《珠江三角洲“自梳女”风俗初探》,《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第2期。香港学者叶汉明《主体的追寻中国妇女史研究析论》:“沙头自梳女都表示对男性有偏见,并有强烈的婚姻和生育恐惧感。和邻近地区一样,这儿的自梳女都有许多关于已婚女性亲属受丈夫、家姑、姻亲等虐待,自杀死后化为厉鬼复仇的恐怖故事。这些故事在自梳女群中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他们在少年时代已从‘女仔屋’中听过这些故事,并接受自梳女长辈独身观念和自立精神的熏陶,也透过同辈间的相互影响建立彼此相约不嫁的姊妹情谊纽带。”封建婚姻中女性的不幸在这些歌谣、传说的流传中得到强化,使那些尚未步入婚姻的女子对婚姻产生恐惧。为了逃避封建宗法家庭的虐待,摆脱夫权的摧残,她们不惜牺牲美好的青春,以终生幸福为代价,选择自梳终老。“她们视婚姻为奴役和屈辱,有性交恐惧,并以生育为不洁罪愆。这些共同观念在她们的社群中代代相传,形成一套固定的价值意识,通过宗教崇拜、民俗仪式、节庆活动、故事歌谣等形式表达出来。”
——叶汉明《主体的追寻中国妇女史研究析论》在徐靖捷的《走进西樵自梳女》一书中12个自梳女口述史记录中,不难发现,她们都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成为家中的经济顶梁柱,不再是赔钱货;也正是一心投入到工作当中,以致误了嫁人时机,为了不成为弟弟妹妹的“阻头”“跨头”,主动成为自梳女。而且,由于当时的女性在社会上的经济收入非常可观,无需依赖丈夫生存,所以,自梳女们认为不嫁人也没差。晚清、民国、建国初女性生计:1、桑基鱼塘模式的发展“育蚕缫丝中妇女的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她们在大田农作中的劳动生产率,女性在蚕丝业中获得的报酬比传统大田农作中获得的报酬要高”——李伯重《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2、成为大户人家的佣工——“马姐”晚清民国,放宽女性劳工出洋政策,大量女工南下到了香港以及东南亚国家打工养家。
南海西樵俗语:“家无自梳不富”梳起仪式:在梳起时,要举行严格、庄重的仪式,与女子出嫁的仪式极其相似。正式梳起之前,也是先请风水先生挑选吉日良辰。梳起仪式一般是到神庙进行,由知心姐妹陪同前往,带备新衣、新鞋、新袜、红头绳、镜妆以及烧猪肉、鸡、生果、元宝、香烛、酒菜等祭品。梳起前夕,准备“梳起”的女子提前三天戒吃荤食,日子到了再以黄皮叶煲水的香汤沐浴净身,自梳姊妹会还要对即将自梳的女子传授“心法”:如何坚持独身、自立以及姊妹间如何互相扶持,这与一般女子在婚礼前听从母亲教导在婆家应如何为人处事如出一辙。到神庙后,摆开祭品、衣物,点燃香烛,向神像三跪九叩,发誓起盟,然后由已“梳起”的姐妹为她解开作为姑娘身份标识的辫子,改梳辫为梳髻,并换上新衣,再向神像叩拜,接受姐妹的祝贺。仪式完毕,就算“梳起”,表示不再嫁人。有些经济富裕的自梳女,还会摆酒设宴亲朋,接受亲友的贺礼,俨然视“梳起”为人生的一大喜事,跟结婚喜礼一样;亦有自梳女因家贫或其他因素,梳起仪式会简单一些,仅到神庙里拜过神明,然后请长辈易辫为髻,自梳仪式便算完竣。如果家庭不同意“梳起”,仪式后则托“老姑婆”代为转达,并将祭品分送亲友食用,有如派喜糖一般。对于“梳起”一事,当事人都相当慎重。因为一经“梳起”,即成铁案。日后如有翻悔,则会受到来自乡规的严厉责罚,重者要“浸猪笼”。对婚姻的抵抗:迷夫术一种巫术,据说能置心存贰志的自梳女的丈夫于死地。若有自梳女中途变志,其金兰姊妹便会设法取得其丈夫的生辰八字,作法念咒将他魇死。充斥着神秘色彩的“迷夫教”通过加害于变节者的丈夫,以惩罚背弃诺言的自梳女,同时对其他自梳女起到训诫的作用,从中不难看到自梳女对男性的厌恶感以及由此而生的对男性和婚姻的诅咒。"保身衣"为了保全新娘的处子之身,在新婚之夜,自梳姊妹还“发明”了一套特别的防御之法:她们制作一套上下相连的紧身衣服让新娘穿上,为的是不让新郎轻易扯开。对此,自梳姐妹们事后还要“相验”:“于将成礼之日,先将嫁者之衣服脱去,用布袋将其上下体遍加束缚,更密缝之,以为符记。及次日新妇归母家,诸女伴及验其带裹线之封识,若不符原式者,必相聚而痛殴之,虽父母无如何也”。贞洁在自梳女群体的价值世界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为了保全贞洁,新娘甚至不惜以命相抗,因此有些自梳女会携带剪刀、绳子等自尽工具,防止新郎逼近自己的身体,若新郎施以暴力,新娘则大声呼救,乔装成“从嫁”的“大妗姐”的自梳姐妹便应声而出,解救新娘于危难之中,助其全冰清玉洁之身。传说自梳女信奉的主要神灵:天后、观音、七姐等大都是抗婚的典范“自梳女的守护神观音就是贞洁的象征。传说中的观音为了逃避婚姻的不洁净,违抗父命坚持不嫁,结果为父所杀。”其他民间传说也有特别流传于自梳女的版本,比如,有关她们所拜的“七姐”的传说,强调的就不是长期流传的主题牛郎和织女的爱情,而是七姐妹的不嫁和相互之间的情谊:“七个女子,大家是好姊妹。而牛郎喜欢了排行第七的女子,但七人决定不嫁,眼见牛郎痴心,所以容许他一年见七姐一次而已。”归宿:按照珠三角的风俗,女儿是不能死在娘家的,死后也不得葬在娘家,否则会给娘家带来晦气(是为“驮衰家”)。身为自梳女,即使平时能容许留在父母家但到年老病危时,她们还是得搬离娘家,对于“不落家”、“守墓清”者直至身老病重、无可救药时,才被抬回夫家待死,而“弥留期间的饮食、医药以至身后的一切,殓葬、招待费用,俱由女方自备,不用婿家破费一文,且多有遗产留给其妾及庶出子女,婿家亦必以主妇礼丧送”。除采取“不落家”的形式之外,自梳女还借助“守墓清”等方式来寻求某种解脱。“守墓清”,亦称“嫁鬼”、“守清白”或“买门口”,即通过名义上嫁给一个已死去的男人,为死后灵魂寻求一个栖身之所。无论是通过“不落家”还是“守墓清”,自梳女都可算作是夫家族中的一员,可以名正言顺地葬在夫家的祖坟,其神主牌位也理所当然地放到夫家的宗祠,接受夫家人的祭拜。姑婆屋:女子自梳后,姐妹们会一起置办一间“姑婆屋”,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入银买位自建屋:有些自梳女回到家乡用赚来的钱,给自己盖了个房子,养老。或受侄子侄女照顾。但在访谈录中,很多老人都比较后悔没嫁人,因为晚年孤苦凄凉。自梳女如何满足情感和生理的需求?
她们与异性的关系如何?
与同性的关系如何“按二女同居,虽不能具有男女之形式,实具有男女之乐趣,或云适用磨擦力,或云适用机械的”——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90页。透过不多见的此类记载,我们可以约略窥探到,在自梳女情感世界最隐秘的那个角落,还存留着一丝对异性、对婚姻淡淡的向往。由于材料所限,学术界对于自梳女的性方面少有涉猎,目前多是对于自梳女的同性恋倾向的探讨。1、斯坦福大学的JamesLiu指出:“金兰”可能隐喻着“爱情”。“金”字源于“两人同心,其利断金”;而“兰”字源于“两人一心,会散发出有辱兰花一样的芬芳”。——李宁利《相约独身:文化地理视角下的珠江三角洲自梳女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2、叶春生:自梳女“结金兰”与西方的同性恋不同,却接近现代妇女的非婚现象。——叶春生《珠江三角洲的“自梳女”》,《西江大学学报》第4期,2000年。3、许多学者认为“契相知”的自梳女俨然是夫妇了。冰玉堂,寓意冰清玉洁之意。它坐落在顺德均安镇沙头社区,占地1000平方米,是新加坡顺德均安沙头同乡会筹建的华侨姐妹安老院,建于1950年,又称鹤岭静安舍。40年代,均安沙头在南洋谋生的自梳女成立了同乡会。她们大都怀念故乡,希望能叶落归根,荣归故里,与亲人同住。看到一些前辈,有的无力回乡,沦为异乡孤魂,有的略有积蓄,回乡又不能与家人同住(当时的风俗自梳女不得在家居住和辞世)。她们便倡议在家乡建一间自梳女的安老院。这一倡议立即得到了众姐妹的热烈响应,于1951年落成,取名“冰玉堂”。该堂建成以后,凡本乡旅外姐妹,回到家乡、没有依托,均可入住,不收住宿费。入住的最高峰是1978年,有三十多人同食同住,盛及一时。“冰玉堂”是珠三角地区自梳女历史的见证,记录着自梳女这一独特群体的历史和文化。按照旧俗,自梳女不能死在村子里,所以冰玉堂必须建在村外,离当时的均安镇的沙头村很远,如今这里已经是中心地带了,四周全都是民居。冰玉堂里挂满“塔香”,“塔香”的形状如同蚊香,所不同的是,一支“塔香”的直径约为1米长,一支香可以烧1个月。当“塔香”吊起来时,就成了宝塔的形状。在挂起来的“塔香”下方,还挂上进香者的名字。冰玉堂供奉的观音和关帝像都是自梳女在新加坡竞价投得,并千里护送请回冰玉堂中供奉,喜庆时节村民也请出这些神灵游街过巷,施富赐惠。冰玉堂左侧供奉自梳女姐妹们的名字,凡是有红纸盖住的都是生者的名字。右侧冰玉堂为两层建筑,一楼是姑太们聚会的厅堂和神位、有厨房,二楼曾经是姑太们的卧室。这边是右侧。自梳女们自食其力用过的工具。最前面的是”蚕箔“,蚕农将成熟的蚕放在蚕箔上让蚕在弯曲的竹片里吐丝结茧,形成规格统一的蚕茧。当时她们的穿戴、用冰壶、喝咖啡、罐头等,这在乡下是不能想象的。每年七夕、八月十五和春节,自梳女聚集在冰玉堂拜祭死去的姐妹,展览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戏曲人物都出自自梳女之巧手。冰玉堂并不拒绝男人进入,只是男人不能在此过夜。自梳女努力在南洋打工赚钱但也不会忘记家乡父老,她们和沙溪黄族同乡会的兄弟叔伯筹款,赠送乡亲们乐器和道具等,到了传统的“七夕”“关帝巡游”“神功社旦”都会用上这些赠品。也因此对沙头艺术的保留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些木制艺术品也是自梳女从南洋带回来的。这是自梳女申请恢复国籍的书信及身份证。冰玉堂的所有展品都是自梳女捐赠。参考资料:陈遹曾、黎思复、邬庆时:《“自梳女”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人工智能研发聘用合同详尽版2篇
- 2025年度交通枢纽门卫安全责任书3篇
- 2024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施工分包合同
- 2025年未实缴出资股份交易合同范本及风险提示3篇
- 二零二四年度2024权合作合同范本:信息安全服务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绿色屋顶绿化设计与植物养护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工厂安防监控系统集成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环保管家技术服务合同样本:环保设施投资合作3篇
- 2025年涂装劳务分包合同范本大全:涂装工艺创新3篇
- 个人劳务合同书电子版
- 名表买卖合同协议书
- COCA20000词汇音标版表格
-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6图形的运动(原卷版+解析)
- 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光伏发电站集中监控系统通信及数据标准
- 建筑垃圾减排及资源化处置措施
- 2024年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中西方校服文化差异研究
- 202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思维导图-市政
-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反事故措施培训课件
- 隐私计算技术与数据安全保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