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_第1页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_第2页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_第3页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_第4页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已知OC平分∠AOB,P是OC上一点,PH⊥OB于H,若PH=5,则点P与射线OA上某一点连线的长度可以是()A.6 B.4 C.3 D.22.如图,点B,F,C,E共线,∠B=∠E,BF=EC,添加一个条件,不能判断△ABC≌△DEF的是()A.AB=DE B.∠A=∠D C.AC=DF D.AC∥FD3.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于点F,且DE=DG,S△ADG=24,S△AED=18,则△DEF的面积为()A.2 B.3 C.4 D.64.如图,若△ABC≌△ADE,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A.∠BAD=∠CAE B.AC=DE C.∠ABC=∠AED D.AB=AE5.如图,AB=14,AC=6,AC⊥AB,BD⊥AB,垂足分别为A、B.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a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BD方向运动.点P、点Q同时出发,当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AP全等时,a的值为()A.2 B.3 C.2或3 D.2或6.如图,AB=AD,CB=CD,AC、BD相交于点O,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OD=OB;②点O到CB、CD的距离相等;③∠BDA=∠BDC;④BD⊥AC.A.4 B.3 C.2 D.17.如图,在Rt△ABC中,∠ACB=90°,AD平分∠CAB,若CD=10,则点D到AB的距离是()A.8 B.9 C.10 D.118.如图,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CE=BD,若∠CBD=20°,则∠A的度数为()A.20° B.40° C.60° D.70°9.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这样测得轮船到海岸的距离:如图所示,在海边灯塔上进行测量,直立一根可以原地转动的竖竿EF(垂直于地面),在其上一点A处连接一个可以绕A转动并固定在任意位置上的横杆,先转动横杆使其转向船的位置B,再转动竖竿EF,使横杆对准岸上的某一点C,然后测量D、C的距离,即得D、B的距离,哲学家得到△ADC≌△ADB的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HL10.如图,AB=AD,AC=AE,∠DAB=∠CAE=50°,以下四个结论:①△ADC≌△ABE;②CD=BE;③∠DOB=50°;④点A在∠DOE的平分线上,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1.如图,∠BCA=∠DA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可得△ACB≌△CAD.12.如图,若AB,CD相交于点E,若△ABC≌△ADE,且点B与点D对应,点C与点E对应,∠BAC=28°,则∠B的度数是°.13.如图,∠C=90°,∠A=30°,BD为角平分线,则S△ABD:S△CBD=.14.如图,在△ABC中,∠B=∠C,BF=CD,BD=CE,若∠A=40°,则∠FDE=.15.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亮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聪明的小亮想出一个办法: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B点的点C,连接BC,取BC的中点P(点P可以直接到达A点),利用工具过点C作CD∥AB交AP的延长线于点D,此时测得CD=200米,那么A,B间的距离是米.16.在Rt△ABC中,∠BAC=90°,AB=AC=1,以AC为腰在Rt△ABC外部找一个点作等腰Rt△ACD,则线段BD的长为.17.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得到下列四个结论:①AD和EF互相垂直平分;②AE=AF;③当∠BAC=90°时,AD=EF;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三.解答题(共49分)18.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BE⊥AC于点E,AD、BE相交于点H,AE=BE.试说明:(1)△AEH≌△BEC.(2)AH=2BD.19.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2)若∠C=70°,求∠AEB的度数.20.如图,已知EC=AC,∠BCE=∠ACD,∠A=∠E,BC=3.求DC的值.21.如图,AB=AC,直线l过点A,BM⊥直线l,CN⊥直线l,垂足分别为M、N,且BM=AN.(1)求证△AMB≌△CNA;(2)求证∠BAC=90°.22.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请结合解题过程,完成本题的证明.证明:在△DEC和△ABC中,,∴△DEC≌△ABC(SAS),∴.23.(1)阅读理解:如图1,在△ABC中,若AB=10,BC=8.求AC边上的中线BD的取值范围,小聪同学是这样思考的:延长BD至E,使DE=BD,连接CE.利用全等将边AB转化到CE,在△BC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出中线BD的取值范围,在这个过程中小聪同学证三角形全等用到的判定方法是;中线BD的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