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_第1页
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_第2页
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_第3页
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_第4页
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摘要]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出现了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对立,而且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对立会不断加深。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新社会是实现共享的社会制度条件,新社会中劳动者的共享不仅体现为共享劳动成果而且还表现为享有平等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新社会共享的最高形式。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新社会共享的物质技术前提,以劳动为尺度是新社会中共享的衡量手段。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未来愿景,因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篇章。[关键词]共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劳动者能够共享社会劳动成果,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存在截然对立现象,并且这种对立会不断加深;而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中,劳动者共享劳动成果则是新社会的内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和未来愿景,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新篇章。一、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对立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的内在必然.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了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对立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存在对立现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互相分离,工资、资本利润和地租的互相分离,导致了工人降低为商品,而且是最贱的商品,但资本则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来,整个社会分化为有产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于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1](P156)这一事实表明,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是作为异己存在物而同劳动者相对立。原本由劳动者创造和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却不为劳动者所有,反而却被其奴役,以致工人到饿死地步,工人被剥夺了最必要的对象一一不仅是生活的必要对象,而且是劳动的必要对象。显然,“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 [1](P157)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不为劳动者所用,反而却与劳动者相对立,甚至转过来支配和奴役劳动者,这就是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或对立。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对立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正是资本主义私有财产运动的结果产生了异化劳动,而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是异化劳动的一个表现。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关系。“尽管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但确切地说,它是外化劳动的后果,……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⑴(P166)私有财产导致了异化劳动,而异化劳动反过来强化了私有财产关系。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是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彻底暴露出来。他说,“私有财产只有发展到最后的、最高的阶段,它的这个秘密才重新暴露出来,就是说,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1](P166)资本主义社会是实行彻底财产私有的社会,也是私有制社会最高和最后阶段。机器大生产技术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凭借对全部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劳动力使用权的占有,会尽可能多地生产剩余产品,因而异化劳动比其他私有制社会表现突出。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也有这样的思想。他说,“从前,劳动资料的占有者占有产品,因为这些产品通常是他自己的产品,别人的辅助劳动是一种例外,而现在,劳动资料的占有者还继续占有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已经不是他的产品,而完全是别人劳动的产品了o”[2](P550).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对立会不断加深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o”[1](P158)也就是说,工人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但现在这个对象已不再属于他而属于对象了。因此,工人生产越多,工人就越丧失对象,他自身的东西就越少,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对立就严重。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阐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对立不断加深现象。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及雇佣劳动制度的存在,使得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品归资本家所有,正像他的酒窖内处于发酵过程的产品归他所有一样。马克思认为,当劳动者为了自己生活目的对自然物实行个人占有时,他是自己支配自己的。但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工人不是为自己生产,而是为资本生产,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包含着特殊的、历史地产生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把工人变成资本增殖的直接手段。所以,成为生产工人不是一种幸福而是一种不幸o”[3](P582)其实,不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造成了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的相分离,劳动生产力也变为资本的生产力。“同历史地发展起来的社会劳动生产力一样,受自然制约的劳动生产力也表现为合并劳动的资本的生产力o”[3](P589)共同为资本增殖服务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的生产力,它们相互作用,使资本主义社会在不断生产剩余产品的同时,也在不断促使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分离,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也就越不能共享劳动产品。当然,资本主义生产特征是扩大再生产,它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即资本积累实现的。资本积累最初表现为资本量的扩大,是通过减少可变资本而不断增加不变资本实现的。随着总资本增大,可变资本部分减少速度不断加快,形成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相对过剩人口,这为资本形成了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他们绝对地从属于资本家,为不断变化的资本增殖创造出随时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从而为生产出更大的资本积累创造条件。因此,社会的财富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绝对数量和他们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就越大。“这种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3](P742)在马克思看来,一切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就是资本积累的方法,而积累的每一次扩大又反过来成为发展这些方法的手段。不管劳动者的报酬如何,其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恶化。因此,在资本积累中,“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o”[3](P743-744)资本生产的财富越多,生产资本的劳动者就越贫困,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对立就越深刻。二、共享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新社会的内在要求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由于劳动和资本、土地的分离,劳动者不能享有劳动成果。而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新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劳动者则能够享有劳动成果。.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新社会,是实现共享的社会制度前提劳动者能否有获得感并且共享社会劳动成果,取决于生产条件本身也即生产方式本身。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造成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对立的根源,因此,必须重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新社会,也就是要建立不同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生产方式,才能实现劳动者共享社会劳动成果。“如果生产的物质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么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o”[2](P436)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存在,使资本主义社会所谓“公平”的分配肯定是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分配,劳动者根本不能公平享有劳动成果。因此,劳动者要享有自己的劳动产品,必须重建个人所有制。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途径是使以剥削他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生产资料转为公共的生产资料,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较公有制而言,“前者是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后者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o”[3](P874-875)所以,共产主义新社会中,劳动者享有劳动成果就有了可能。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也认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o”[2](P564)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就是产品和生产者的对立,它将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行而消除,即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能确保生产者享有劳动产品。而且恩格斯认为,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新社会,能够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能够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成果而且还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列宁在《告贫苦农民》中也认为,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劳动者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和实现共同富裕。他说,“我们要争取新的、更好的社会制度:在这个新的、更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大家都应该做工。共同劳动的成果不应该归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关于这个社会的学说就叫社会主义o”[4](P112).新社会的共享特征劳动者享有平等权。享有平等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是共享劳动成果的前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占有方式,那就是剥削和压迫,这是对人的自然权力一一平等权的剥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工人完全是处于被剥削和被压迫地位,无基本的平等权,当然也就无所谓享有劳动成果。能否共享劳动成果是人的自然权力的重要体现。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公平理念时,阐述了现代平等理念的特征。他说,“这种平等要求更应当是从人的这种共同特性中,从人就他们是人而言的这种平等中引申出这样的要求: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5](P109)在新社会中,劳动者首先必须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在此基础上,劳动者通过参加劳动然后共享劳动成果,这是每一个有着平等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公民的必然结果。没有平等,也就谈不上共享。在享有平等政治和社会地位条件下,劳动者能够共享社会劳动成果,也是每一个公民价值和尊严的体现。劳动者共享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和其他一切资料。恩格斯为马克思《雇佣劳动和资本》写的1891年单行本导言中,描绘了新的社会制度下(共产主义社会)劳动者共享劳动成果的特征,即劳动者享有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和其他一切资料。他说,在新社会中,“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O”[1](P709-710)劳动者作为生物个体,首先必须解决吃、穿、住、行等基本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发展自己乃至“创造历史”。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现实人”基本前提出发提出了“生产物质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的唯物史观基本原则。他说,“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o”[1](P531)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工人作为劳动者,只获得为了实现资本增殖所需要的劳动力生产的那部分生活资料,绝大部分剩余产品为资本家所占有。而且,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剩余价值,还会通过绝对或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剥夺工人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资本的剥削,不仅使人的劳动力由于被夺去了道德上和身体上正常的发展和活动的条件而处于萎缩状态,而且使劳动力未老先衰和过早死亡。在新社会中,由于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共同劳动,当然也就能共享劳动成果。新社会中,劳动者共享其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资料的特征,体现了新社会对劳动者基本生存权的尊重,也就是对生存权中首要的人权的尊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未来新社会共享的最高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来定义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它也是未来社会的终极价值和最高目标。在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劳动还是人谋生的手段,不同形式的差别和对立还一定范围内存在,因此,共享发展理念着重强调劳动者享有平等权的基础上享有劳动成果,使人有获得感。但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又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因此,共享的特征就不仅限于享有劳动成果,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也是未来社会共享的最高形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批判了私有制下异化劳动以及扬弃异化劳动的途径后,马克思通过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特征的描绘,提出了人的自由发展思想。“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O”[1](P185-186)通过扬弃人的异化而真正发展人,对物的占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实现向人的本质的复归。人的衣食住行需要并不是人的本质,但人的本质离不开衣食住行等需要。因此,必须占有物,从而满足人的需要,这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社会共享的最高形式是在共享劳动成果基础上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新社会实现共享的路径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新社会中实现共享的物质技术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未来新社会是一个建立在高度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未来新社会,首先必须要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这是实现劳动者共享劳动成果的物质技术前提。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就不会有富裕的社会财富,当然也就无所谓共享。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说道,工人能够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而不被资本所束缚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因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6](P200)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也论述了未来社会实现共享的方法。他说,把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显然,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劳动者共享劳动成果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劳动者必须参加劳动并以劳动为尺度享有社会劳动成果,这是共享的衡量手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工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享有和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而这样的劳动产品绝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仅限于实现资本增殖所需要的劳动力生产的那部分劳动产品。“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7](P46)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提出了未来社会以劳动时间作为衡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尺度。在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由于劳动依然还是谋生手段,个人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因此,个人劳动成果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尺度进行。恩格斯也认为,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都将同等地获得生活资料及其他促进个人发展的一切所需要的资料。劳动者需要参加劳动,并以劳动为尺度计量劳动成果,不劳而获、劳而不获,均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享要求。根据劳动尺度来共享劳动成果,并不排除不同的劳动者有不同的劳动能力差异,也就是说,必须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o[2](P435)所以,在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以劳动为尺度共享劳动成果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在内容上实际是不平等的。而实现形式和内容上的同时平等,必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到那时,劳动不仅仅是谋生手段而且还是生活的第一需要,也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三、共享发展理念一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新篇章.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基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⑻(P373)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精辟概括。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指出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解决只有高得多的发展阶段才产生了的和才能产生的问题和冲突,这在历史上是不可能的。……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都应当解决它自己的、从它本身产生的问题;如果要去解决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的问题,那是十分荒谬。”[9](P458-459)据此,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将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中心的论断。在这样的背景下,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个人收入分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并在2002年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初次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紧迫性、极端重要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社会应该有高度发达生产力的论断;再次分配中兼顾公平原则,体现了在发展生产力基础上努力使社会成员能共享劳动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但在分配领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贫富分化趋势日益显著现象。于是,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2006年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均强调,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而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则对收入分配原则作出了新的概括,强调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把提高效率同促进公平结合起来。2012年的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这表明,虽然大力发展生产力依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但从公平角度说,必须使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开放红利,才能不断缩小收入差距,消除贫富分化现象。经济进入新常态后,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作为发展归宿的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全体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使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共享发展理念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全部要义于一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基点。.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未来愿景一方面,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⑺底)改革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