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000字_第1页
《护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000字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专业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名称优化静脉输液流程在神经内科的效果观察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静脉输液技术最早源于17世纪,在20世纪迈入了成熟发展阶段。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输液已经成为临床多种疾病的给药途径。在静脉输液技术发展的历程中,一直出现着诸多的安全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静脉输液的操作标准的高度也在不断提升,已然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的安全问题;当然技术在不断发展,也不断的要去接受挑战。本研究主要探索静脉输液中扩张的原因和减少或消除扩张的预防措施,以及扩张的后续行动。通过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和对临床经验的分析,全方面开展护理工作,尽可能限制或消除相应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静脉输液护理也面临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临床治疗对静脉通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如特殊药物对血管刺激与损伤、持续输注、时辰治疗等,同时,医院和患者的安全的意识也日益增强.静脉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静脉输液护理的发展,临床静脉输液技术和方法的进展很好地满足了患者的治疗需求。但是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如静脉炎、输液外渗等的发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预后受到影响,从而让疾病难以得到正常恢复,甚至可能使得其原发疾病得到恶化,最终引起不良事件,故而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其进行改善。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静脉输液作为临床重要的给药手段,住院患者输液比例高达90%以上,静脉输液是在普遍的给药途径,尤其神经内科的患者,应用甘露醇、依达拉奉注射液等药物,输液速度相对比较快,护士给患者接液的速度要求相对也比较快。神经内科的患者老年患者居多,血管弹性差,遇到难注射的患者,就会花费较长注射时间。静脉输液、接液的质量,直接影响一个科室的患者满意度。故而通过加强神经内科静脉输液管理,能提高神经内科整体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不良预后风险。优化静脉输液护理解决神经内科静脉输液质量方面的重要问题,同时对输液相关并发症降低,减轻相应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当前临床需要被解决的重要话题。本文不仅对优化静脉输液流程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通过并发症、患者恢复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还对优化静脉流程的具体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当前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三、关键词及定义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橡胶管的玻璃瓶,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橡胶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力时,瓶内的液体即顺畅地流入静脉。静脉输液不仅是给药的重要途径,也是给患都补充能量和营养的主要方法,静脉输液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在输液过程中的也易发生如鼓包、气栓、血液回流等事故,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医源性疾病的增多。若是失能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必须有人全程陪护,如发生不良情况,陪护人员须口头或手动按铃方式来唤叫医务人员。当陪护人员发生困倦时,极易发生输液事故。护理:护理干预是一系列基于特定科学理论的护理活动,在护理诊断的指导下.根据护理诊断的特点、护理研究结果、患者功能康复的可能性、患者护士自身的能力决定护理干预对策.患者健康问题的顺序决定了干预的种类。干预帮助患者实现既定目标;预防并发症,促进、维持或恢复患者的生理学和心理功能。干预措施包括:完善康复环境、实施康复护理技术、家属患者教育、家属患者咨询、心理支持、咨询、向患者其他康复成员介绍咨询、处方药的应用和管理、其他康复成员教授的康复训练神经内科:属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神经内科是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学科。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是脑血管疾病(脑梗塞、TIA、脑出血)此外,还有癫痫及癫痫综合症、周围神经疾病(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毒性脑炎)、阿尔茨海默病、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等。药物治疗是神经内科疾病治疗的常规疗法。神经内科的疾病有其特殊性。神经内科疾病病情复杂,病程长,病人卧床较常见。因此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措施和涉及药物范围极广。而患者长期卧床,并发感染的机会增加。此外,多数患者常伴有肢体活动不能、意识障碍和情绪方面的改变,表现为肢体瘫痪、神经痛、头晕、失眠、抑郁、躁狂等症状,有些患者有不良嗜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多有影响,这些都会影响治疗转归。四、文献回顾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国内的平均静脉输液率高达73.53%,现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途径[1]。由此可见,静脉输液治疗在患者的治疗和抢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静脉输液是由护士独立完成的侵入性操作,静脉输液不仅要求护士具有熟练的静脉输液操作技能,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判断和决策能力[2]。但随着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率不断提高,护士工作压力大,容易导致护理缺陷或差错,静脉输液就存在一定风险。输液渗出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3]。这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可能导致治疗周期的延长。由于国内输液量大,给药时间长,药物种类复杂等情况,高危药液渗漏于皮下导致组织损伤坏死的外渗案例频繁发生,而外渗后“亡羊补牢”的措施往往无济于事,严重者须外科清创、植皮,甚至截肢,给住院治疗原发病的患者雪上加霜,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对于静脉输液外渗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4]。针对静脉输液并发症,国外不少学者做出了相关研究。Froiland[5]研究表明,通过外周通路输入高危药时,外渗发生率为0.1%~6%;而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设备输入时,外渗率则为0.3%~4.7%。Park[6]研究显示,婴幼儿和老年人因自身的生理因素和自理能力低下提高了外渗、皮肤红肿的发生率。除此之外,有关静脉输液的预防护理,国外学者也做出了研究。Kreidieh[7]等研究显示,通过使用医疗机构制定的化疗指南来规范化疗药物安全使用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则降低至0.08%。Polovich[8]等调查显示钢针的输液并发症发生率率要高于套管针,因此建议患者在输注神经治疗药物时,避免使用头皮钢针,建议选择套管针或中心静脉导管设备。Sakaida[9]等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神经内科患者是因为在输注神经药物时移动或走动,导致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欧洲针对神经内科患者输液并发症指南建议患者在输注神经治疗药物时,应该尽量避免离开治疗区域。目前,学术界关于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护理措施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王宇[10]认为,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原因有患者实际情况、护士技术因素、理化因素、药物因素等,并将外渗导致的机体损伤类型进行了划分,然后提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输液外渗的预防方法,比如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合理选择穿刺静脉、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等。王建新,苏金娜[11]对3514例患者进行了输液,结果有17例发生了输液外渗,原因为纤维蛋白鞘形成、无损伤针型号选择及穿刺不当、反复穿刺致穿刺隔损伤、导管破裂、导管断裂等,均行对症处理。结果显示,静脉输液港药物并发症发生原因有导管材质、患者体质、不当活动及医护失误等,通过加强健康宣教、规范操作流程、严密观察,可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有利于患者用药安全。国内有一些医疗机构制定了规范的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学者梁晓慧[12]等通过规范静脉治疗后,能够有效减少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另外,王小梅[13]等研究显示,在以护士长和各层次护理人员中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1]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62-65.[2]唐丽玲.静脉治疗小组培训模式对提高不同层级护士静脉输液规范认知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9):998-1001.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3.09.002.[3]凌健,夏海鸥,贾守梅.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行为的田野研[J].护理学杂志,2011,26(17):10-12.DOI:10.3870/hlxzz.2011.17.010.[4]张赛.护理管理对急诊静脉输液首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医药,2016,136(12):25-25.[5]FroilandK.Extravasationinjuries:implicationsforWOCnursing[J].JWoundOstomyContinenceNurs,2007,34(3):299-302.[6]ParkSM,JeongIS,JunSS.IdentificationofRiskFactorsforIntravenousInfiltrationamongHospitalizedChildren:ARetrospectiveStudy[J].PLOSONE,2016,11(6):e158045.[7]KreidiehFY,MoukademHA,ElSN.Overview,preventionandmanagementofchemotherapyextravasation[J].WorldJClinOncol,2016,7(1):87-97.[8]PolovichM,WhitfordJ,OlsenM.ChemotherapyandBiotherapyGuidelinesandRecommendationsforPractice.Pittsburgh,PA:OncologyNursingSociety;2009.[9]SakaidaE,SekineI,IwasawaS,etal.Incidence,RiskFactorsandTreatmentOutcomesofExtravasationofCytotoxicAgentsinanOutpatientChemotherapyClinic[J].Japanese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2014,44(2):168-171.[10]王宇.静脉输液临床潜在问题的观察及护理措施[J].中国健康月刊:B,2015,30(12):170-171.[11]王建新,苏金娜.临床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8):216.[12]梁晓慧,李晓芳,于双萍,等.规范化静脉治疗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效果分析[叮].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07):1054-1057.[13]王小梅,王梦娜,陈晓雪,等.应用品管圈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外渗发生率的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5(24):3838-3841.五、研究设计类型分析性研究六、研究对象患者均静脉输液3d以上。随机选择2021年10月10日在我科住院的5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男40例、女10例,年龄55~70岁。静脉输液时间:均为7~14d。七、研究工具静脉留置针。研究步骤研究方法a.采用全面优化护理流程管理,组建优化护理管理小组:选取经验丰富、护理操作能力强的护理人员组成优化护理管理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全面护理流程的优化。b.流程优化:根据既往神经内科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完善或制定危重病人护理、急救物品管理和消毒隔离等相应护理程序,安排熟悉护理流程的护理人员负责,并自行制定护理目标及方案,完善输液流程,提高输液质量。九、统计学分析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25.0数据系统来完成数据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