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美的宇宙学根据_第1页
第七章 美的宇宙学根据_第2页
第七章 美的宇宙学根据_第3页
第七章 美的宇宙学根据_第4页
第七章 美的宇宙学根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美的宇宙学根据根据之一:人与对象的同一性根据之二:形式美规律(形式原素)根据之三:形式美规律(结构原理)根据之四:原型与象征一

根据之一:人与对象的同一性西方科学:微观世界中的原子结构与与宏观世界中的星系结构具有同一性。中国哲学:通天下一气,山、河、草、木、禽、兽、鱼、虫、人、日、月、星,皆同气生。伊斯兰教义,:整个宇宙就是安拉创造的,安拉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同一性。黄金分割律在万事万物上的普遍存在,是宇宙同一性的表现

。希腊建筑是按黄金分割而成,电影屏幕是按黄金分割律而成,信封、书本、日常生活的很多东西都是有意无意地按照黄金分割律的形式,树上的树叶也按黄金分割律分布,生产上的优选法也是按黄金分割律,人体的比例也是按照黄金分割律……人物知觉心气具形可见同一内在同一二

根据之二:形式美规律(形式原素)

基本的声音不过五,宫、商、角、徵、羽,但五音的变化,却可生出千千万万的乐曲,基本的颜色不过五,黄、白、青、红、黑,但五色的变化,却可以产生万紫千红的色彩,基本的味道不过五,甘、辛、酸、苦、咸,但五味的变化,却可创造形形色色的美味佳肴。西方文化重视抽象形式的实的一方面,即重视点、线、面本身。由于点、线、面表现数的直接性,就具体地体现为对点、线、面本身的重视,从而体现为对“可见同一”的重视

。中国文化重视抽象形式的虚的一面,即重视使点、线、面得以形成的宇宙之气,在具体的关系上,是气形成物,由物的整体形成部分,中国更注重面、线、点后面的“内在同一”。

塞尚画法常画点

点是实体的开始。几何学规定由点成线,叙述总是从某一点开始,中国书法讲究一点为一字之准。花蕾初现,是一个点,是春的第一个音响,点展开为花,成了春的乐章。点是事物的开端,雨的开始是雨点,发展为雨丝,展开为重重叠叠的雨帘。俗话说,任何事物都有起点,这个“点”既是事物从无到有的历史起点,也是事物呈现给主体或被主体所观察的最先所见到之点。

康定斯基说:几何学的点,是肉眼看不见的,是非物质的存在,因此,点等于零。零就是无。正因为是“无”,它能生一切“有”。

陈绎曾《翰林要诀》说:“点之变化无穷…有偃、仰、向、背、飞、伏、立等势,柳叶、鼠矢、蹲鸱、粟子等形。”画树,有不同的点:个字点、介字点、尖头点、垂头点、平点点、仰头点、大混点、小混点、竖混点、柏叶点、榆树点、椿树点、梅花点、杉叶点、竹叶点、鼠足点等30多种。

起“点”,是一块灵气结成。特“点”,充满了灌注的生气

。神“点”是天地之合,气韵生动的关键所在。线

线,一是事物的生长;二是事物的运动。线虽然在结果上表现为静止,但其本质是生动。

人的眼睛看物,从定点开始,视线的移动形成了主体之“线”。人眼作用于现实的三维空间,使世界出现了“真正的线”。线是客观世界的呈现形式,也是我们对世界是一种把握方式。

康定斯基说,直线有两个特征:张力与方向

。石涛认为,绘画中的“一画”是宇宙之气由无生有而来,体现的是宇宙的规律

。直线的主题是秩序,水平线是柔的秩序,垂直线是刚的秩序,斜线为对角线时,与水平垂直二线构成三角的稳定关系,偏离对角线时总是趋向水平或垂直,趋向回归秩序。

基本之线水平线。是大地之线,人最好的休息就是与大地平行的躺下,任何物体处于完全与大地相连的水平状,消除了与大地的张力,最宁、最静、最平、最稳、最实、最冷……垂直线。从大地到天空,是高扬,也是升腾;垂直线与地心引力相同,和水平线一样有稳定感,但人直立是清醒的,又不动,表现了一种庄严肃穆。斜线。斜线是一种不安定的线,它与地心引力处于斗争之中。如果与垂直线接近,好像是刚从垂直状况离开,如果接近水平线,则仿佛是要回到水平状态。斜线充满了动感

。两条以上的斜线相接,就形成了折线。折线意味着直线方向的大幅度的剧烈转变,从而构成了线条的曲折。

曲线是柔,曲线是流动、是变化、是生动。

线的感受

1轮廓线,它形成了事物的外貌,可称为“外形之线”;2动力线,即内在于事物上的一种动势,即完形心理学讲的“力的式样”,也称姿态线;3气韵线,它也可以画轮廓线,也可笔不周而意周,总之表现出内在生命。让线适合对象的性质,也称意中线。

点线有无起点

特点

神点外形线

姿态线

意中线汪士慎画李方膺画基本之形一切形中有三个是最基本的,即三角、正方、圆。正方形是两个以对角线共边的三角形;圆与正方形可以互变。正方形内中就有一个圆,圆中也有一个正方形。在这一意义上,三角、正方、圆都由宇宙之点而生,由宇宙之线而成。

阴阳阴阳之合印度文化的图形象征丢勒〈三位一体)画方,天圆,基督三角三角形

正三角具有稳定感,倒三角形具有危险感,斜三角形的冲击感,成了艺术造形的基本法则

。达利画和蒙克画中的倒三角波特切利的正三角达利和德拉克罗瓦画中的斜三角大卫画中的正三角色彩

从古埃及的装饰绘画看,其色彩,有红、黄、绿、蓝、褐、黑、白,七基色

。该色彩的象征系统是:黄与金是阳光之色,象征太阳(神);绿是自然之色,象征永生;紫是土地之色,象征大地;蓝是冷色;粉红、绿、藏红、淡红。表示审判的神圣。

印度的戏剧,以白、蓝、黄、红是原色。然后四色相配,得出淡黄、淡蓝、粉红、绿、藏红、淡红。

中国文化首先是黑白二色,再由二色生出五色:青、红、黄、白、黑;由五生出多。

西方色彩波长M-N800-650640-590580-550530-490480-460450-440430-390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由三原色到七色七色是彩色系统,黑、白、灰是无色系统。

黄+红=橙

黄+蓝=绿

红+蓝=紫

从三原色到三间色黄+橙=黄橙红+橙=红橙红+紫=红紫蓝+紫=蓝紫蓝+绿=蓝绿黄+绿=黄绿

原色加间色得出12复色

西方音乐是7音阶,7音阶又分成严整的12半音,西方色彩是7,7色又展为严整的12色相。无色系中黑白是两种极端,从黑经过灰到白也被排出12层次。

色与形、线、角巴比特认为的形色关系康定斯基认为的形色关系色彩与线的关系:黑色───水平线白色───垂直线红、黄、青───斜线(对角线──红;任意直线──黄、青)色彩与角的关系:黄───三角形锐角红───正方形直角蓝───圆的钝角康定斯基论色的线、角中国的感觉关联

任何一色,都有它的本义,这个本义对人同时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黑,既是黑暗也是神秘;既吞没一切,又包藏一切;是死寂,又是肃穆;是沉重,又是高贵。一切文化都是在一色之中把握其多义性的平衡,在多色之中,把握各色间的和谐。色青赤黄白黑音角徵宫商羽味酸苦甘辛咸嗅羶

焦香腥朽气风火湿燥寒色与其他感觉色彩与体觉:暖冷。红橙最暖,蓝绿最冷。其他色彩介于暖(红)冷(蓝)之间。轻重。浅色(明度高的色相)有轻盈感,深度(明度低的色相)有沉重感。黄色最亮,紫色最暗,其他色为中间序列。色彩与听觉:埃斯比尔克说,钢琴的从低音到高音,其顺序是:黑──褐──深红──明红──蓝绿──青──灰──银灰色。又有人作试验,低音是红色,中音是橙色,高音是黄色。色彩与味觉:日本人实验,甜是黄、白、桃红色,酸是绿色,苦是茶、灰、黑色,咸是白、蓝、茶、青色。卡林斯的实验结果为:甜是粉红色,酸是绿色,苦是蓝紫色,咸是蓝色。色彩与嗅觉:日本人实验:天芥味是桃色,柠檬味是橙色,低温焦油味是暗紫色,二硫化碳味是黄色,南美洲香脂味是浅蓝色,白檀味是茶色。卡林斯的报告:薄荷香是白色,腐烂味是褐色,石灰酸味是暗黄色,蔷薇味是黑色,薰衣草味是淡黄色,石花菜味是绿色。三

根据之三:形式美规律(结构原理)1,对称与均衡2,比例与尺度3,节奏与韵律4,主从结构一而四,四而一对称对称即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两侧相等。对称是世界中最常见的现象:人体是对称的,动物是对称的,很多植物是对称的,不少建筑对称,书本翻开,构成对称。中国文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法则,就是对偶。

地球上的一切事物,受重力影响。最稳定的形状,就是对称。对称的物体由于两边相等,与地球引力达到了最好的平衡。生物沿着对称路线进化而来,依照的正是宇宙的平衡规律。世界上物种千万,皆成对称。

建筑凡采用对称形式,是要给人稳定感,秩序感,庄严感,神圣感。反过来,凡是在建筑的功能上对这四感或四感中的一感有要求的建筑,都会采用对称形式。

均衡

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多面各面内质量一样,外在形状不一样,就叫均衡。均衡是稳定的,又是活泼的,是有规律的,但又是有生气的。

对称静态平衡均衡动态平衡

对称是外在的均衡,均衡是内在的对称

。库尔贝《女人与狗》徐悲鸿《田横与七百壮士》莫斯科东正教堂比例尺度

均衡讲的是一个整体要有内在的力的对称。比例就是进一步讲,这种内在的均衡应该摆在什么地方才是美的。

《牧羊女》画面的黄金分割为:AC:AB=AB:BC=CE:EF=FD:DC。画中少女正是处于黄金分割线的BG上,地平线与黄金分割线DJ相重合,羊群横向布置于黄金EI

上。EBACDFGHIJ宋代李成的画,也是放在黄金分割点上。人与建筑

人体是黄金比:1自地面至脐部,2自地面到头顶,3自地面至举臂指端的高度。西方文化,人的平均高度取6英尺(1.83米)脐部正好是从地面到举臂的指端的一半,地面和脐部之间的距离和头顶之间的距离成黄金比,从头顶到举臂指端的距离和从脐部到头顶的距离之间的比例与前者相似,并成中项比例。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讲了神庙、绘画、雕塑都是按照人体比例而来。基督教堂的比例

节奏是有规律的重复。彩陶图案中水波纹不断的重复,希腊神庙,圆柱隔相同的距离重复,现代建筑中,相同的窗格横向竖向不断的重复,小雨天的屋檐,雨珠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中沿檐边滴下。中国律诗,四声平仄有规律的出现。一种因素在一个整体中不断重复,就构成了整体的秩序和整一的美。

重复是看到了相同的东西出现,相同东西的出现使对象变得有规律,使视觉变得稳定,使心理变得安宁。你可以由预期前面将会出现什么,而前面果然出现了,人感到了自信,同时也感到了周围世界的可靠性。哥特教堂内重复塔的重复陶的重复神庙柱的重复节奏韵律

节奏与韵律都是指的相同因素的不断出现构成事物的整体性、秩序性、规律性、生动性。节奏是简单的重复,韵律是有变化的重复。

故宫前三殿后三宫内显出的韵律。东正教堂显出的韵律昆明湖呈现的韵律墙窗看湖长廊看湖南长廊看湖上排云殿排云殿上看湖船中看湖主从结构

突出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最主要的一点,是主从结构

。刘熙载:“画山者必有主峰,为主峰所拱向。”朱和羹:

“每字中立定主笔,凡布局、势展、结构、操纵、侧泻、力悖,皆主笔左右之也。有此主笔,四面呼吸相通。”印度画中的主从结构哥特教堂的主从结构王原祁山水画中的主从结构主从结构举例

教堂立面两边高中间低,但中部由三个深度的三角形层层向上突出升腾动势,而两边顶部由小三角而变水平线,意示了升势的减缓,显出了另一种升腾意趣。

教堂在十字整体中突出了十字相交处高出一头的圆顶的“主”,同时也显出了四方短、短、短、长的从,并且这个主关系包含了一种象征意义。

主从结构的丰富性

颐和园的“主”有二,万寿山和昆明湖,一阴一阳之谓道。其他地方,龙王庙、17孔桥、廓如亭、苏州街,乃至园外的玉泉山和西山,都是从。在万寿山和昆明湖中,万寿山是主,昆明湖是从,因为山上基本上可以俯视游目控制了整个水面,而水却不能仰望游目四面山景,山之中,以排云殿到佛香阁的中轴线为主,山下的石舫、长廊、乐寿堂、德和殿、仁寿殿,山腰下部的画中游、听鹂馆、云中巢,山腰上部的五方阁、转轮藏,山顶上的敷华亭、挹秀亭,以及山东的谐趣园、山后的智慧海等等,都是从。

苏州街四

根据之四:原型与象征客观宇宙文化宇宙本质之人文化之人无无多多无(客观宇宙)(本质之人)无有有多多原型象征具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为原型的圆

圆,象征人的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