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读书报告第三小组成员:蔡珊珊周思彤徐锦佩贺响李晓娜刘雨露张焱豪邵丹桂组长:蔡珊珊贺响
一:人物简介:
欧文·拉铁摩尔(英语:OwenLattimore)
“年轻的探险家”
“著名汉学家”
“东方学家”“蒋介石私人顾问”
欧文早期在中国工作期间,为一家英国的进出口公司工作,经商的工作使得他第一次有机会去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北方商道,特别是考察位于山西-蒙古-俄罗斯之间的恰克图贸易之路,他的新婚蜜月旅行极其浪漫疯狂——沿着丝绸之路从中国走向印度,进行历时一年的考察和冒险。沿着长城对中国的边疆和商路进行考察,使得拉铁摩尔在28岁就成为杰出的欧亚历史地理学家,
实地考察的认识、学术书籍的阅读、与当时一流西方汉学家的往来交流。在这三个支柱的基础上著成了《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且影响深远。他认为地理环境是每个地区的自然基础,边疆地带又极具特色,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历史因素,在他的理论中,特定环境中的经济活动是起始层面,然后展开社会、政治的形态。其理论体系是社会生态学、历史地理学、历史学的结合体,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容简介第三部分:列国时代十一章:北方与南方汉族的历史十二章:古代中国的列国与帝国十三章:中国历史上边疆形态的起源
十一章:北方与南方汉族的历史
1、周朝与列国
2、汉族与少数民族
3、周朝权利中心的变化列国分布图
周朝与列国政治:周人在商朝西部或西北部,即今日的陕西兴起。在商朝社会衰败的时候,他们从外围突入当时中国的中心,夺得中华“帝国”。公元前771年,周朝被“西方蛮族”所击败。在这期间,周朝王室衰弱,封建列国独立,且互相斗争,以谋控制周朝天子。地理范围:中国文化区以及中国历史事件多发区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展,关于地理范围的扩展,南方长江流域和北方黄河流域列国战争向来是分离的。在南方长江流域,它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楚国,沿着长江向海岸发展,楚国终于征服了其他若干国家,如吴国和越国。
列国之争
吴国和越国是邻国,之间向来纷争不断,先是越王勾践把吴王阖闾打死,然后又是继任的夫差击败了勾践,勾践利用计谋俯首称臣,实际上是在发奋图强,终于在十年后,打败了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计谋中包括把越国的美女西施进献给夫差,致使其慵理国事。
关于少数民族侵周的两种观点
传统观点:是蛮族入侵周朝,其中,戎狄侵入中国是少数民族企图由西北方草原侵入中国的前锋。代表人物:王国维:通过研究少数民族的许多名字,认为戎狄、昆夷都互相有关,他们分布于各地逼迫中国。方庭:在晋和秦这两个周朝的主要汉族国家中,掺杂着不少狄的部落,但仍主张周朝汉族是抵御少数民族入侵的。
作者观点:汉族自身的发展,并不是少数民族的入侵。他们在利用少数民族从事各地区之间的混战。依据:虽然文献记载的目的是在强调汉族在自卫,但对具体的攻击、征伐及扩张的记载中。却表现出汉族主动侵略的时候比自卫的时候要多其他学者观点:
蒙文通:通过对原始材料的研究,依照历史次序,对戎和狄记性了详细研究,认为他们是北部少数民族的主要成分。
哥罗荷:山西和河北间的太行山是狄的主要活动根据地,虽然他承认没有材料可以证明狄与蒙古草原民族有抵触,但认为他们一定有关系
为什么仍要坚持少数民族入侵的传说?1、记述并保留历史材料的是比较进步的民族,一个自命为文明的民族,虽然事实上是在侵略一个落后的民族,但仍然说自己是“巩固自己的地位”另外,落后民族虽然实际是在自卫,但其战争方式是突袭,所以常常被看做是攻击者,而成为优越民族的借口。2、汉族对自己的文化的优越性非常自负,只当他们的敌人为落后民族而不再加以分析。因为常常优越的侵略者不会记载其他的民族材料,而被侵略者才会去记载其他民族的材料。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冲突
在这个阶段存在两类冲突,一种是接受新的中国式的生活方式,他们或者加入到已经建立的中国社会中去,或者自己建立类似而独立的社会。另一种是坚持原来社会生活方式,被推到支撑旧式混合经济地区去。
汉族与少数民族冲突的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精耕农业所造成的社会团结使这个部落能够向外发展,这个部落就成了汉族,而那些拒绝或逃避新生活的就成了蛮族。第二个时期,南方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前汉族”的少数民族的长期存在,在北方,他们不是前汉族而成了“非汉族”这就造成了中国农业与草原游牧间的第二期斗争。
周朝权利中心的变化
西部
东迁至齐国
北部的晋
周朝所兴起的西部或西北部第一次重心转移的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来自少数民族的压迫,其次是秦的兴起。每一次地理重心的转移都是综合若干方面的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真正的现象是中国新社会秩序的成熟。
十二章:古代中国的列国与帝国
列国的封建制度的衰亡与中央集权帝国的建立
中国封建制度VS欧洲封建制度欧洲:封建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退化的过程,一种是进化的,因此在欧洲的封建制度内,差异极多。中国:封建制度发展于一个虽然不是完全相同,却比较单一的地理背景中。共性比较显著,差异是不大重要的。封建制度的衰亡和中央集权帝国的建立的原因?1、经济上,精耕农业的发展造就了新的社会,进而造就了统治贵族的发展,则会推动形成一个有宽大基础的社会。2、政治上,经济的发展导致必须由武士阶层来保护,就造成了那些统治贵族的发展。3、大规模公共事业的需要,包括水上运输与防洪等工程。贵族们必须共同行动,以形成更大的联合,民族国家的形式就应运而生。
秦与帝国制度的诞生
秦国于公元前364年击败了韩、赵、魏三国,帝国的征服与统一的战争由此开始,战争的本质开始转变。
秦国所利用的是冷血政策,就是将被征服国的统治家族完全杀掉,并吞并其土地。这种冷血政策的一个后果是中国历史上持久的恐秦意识,这种杀戮政策被认为是秦国半野蛮民族的特性。
十三章中国历史上边疆形态的起源
边疆形态的形成过程:
1、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分化。二者起源同在一个上古时期,一切文化都同样原始,只是因各地自然资源不同,在文化表现上存在若干差异,分离的原因在于群体间各自不同
2、中国人从其赖以立足的精耕农业的环境中,逐出了一些原来与汉族祖先同族的的落后部落,促成了草原社会的建立。
3、真正边疆形态是在周朝末年才显著起来,中国农业的专门化与进步,再加上农业向仍然保持旧式混合经济的地区的发展
使一部分余下的混合经济的群体转变为真正的草原游牧民族。他们的游牧经济逐渐专门化,以及他们无法永久地和以农业为基础的汉族相融合,草原游牧民族与秦国汉族势力之同时发展,就形成了真正的边疆形态。
边疆形态与过渡地区的关系过渡地区是指在草原及农业中国之间的地区,仍然还没有转归汉族的土地。历史上的边疆形态是与过渡地区有着密切联系的。当这些旧的少数民族的一部分残余被逼到草原边缘,不能继续保持其旧的混合经济与生活方式时,他们只有变成一种新的少数民族继续抵抗,而拒绝变成汉族,他们从草原的边缘进入到草原之中,成为真正的游牧民族,其中一个结果就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地理环境的重新分隔。
秦的兴起1、地形:秦的中心是陕西渭水流域,和晋及其以后的赵的中心是汾河一样,渭水以北,大体和他平行的还有两条河——泾水和洛河,泾水流入渭水下游,渭水及洛河同在黄河河曲地带流入黄河。2、经济上:地形的原因使秦国的扩张可以不削弱农业的进步,在最大范围内联合各个农业地区3、政治上:改进政治方法,在封建制度所允许的最大范围内联合各个农业地区。秦国的汉族向渭水、泾水、及洛河上游扩展,征服少数民族,使他们一部分人被同化,其他人则退到草原转变为游牧民族。
结果:这种领土累积的一个结果是迅速增加新的少数民族臣属。并促进了边疆形态的形成。
关于秦国的“野蛮性”的观点传统观点:认为秦国具有野蛮性,其蛮族成分大于汉族成分,。作者观点:事实上,不是秦国汉族野蛮化的结果,而是由于大量收容氏族部落的结果,这些部落一方面在转变新的汉族,一方面又被用来摧毁封建制度。其中,秦国的骑兵是一种很重要的工具,用以完成中央集权及从封建制度转变到统一帝国的过程。第十四章统一帝国与同一边疆——中国的长城边疆地区本身的政治重要性边疆形态包括两件事:汉族扩张性质的改变;可以促进集中化或分裂化的新的政治因素的活动。它们可以影响农业世界及草原世界的历史进程,它们不完全与中国或草原同类,所以它们也不完全具有中国的特点或草原的特点,因此,他们倾向于中国是因为历史的发展反对分离而有利于政治统一,同样,他们倾向于草原,是因为部落统一运动压倒了地方家族移动自由。
因此,它可以对任何历史时期作出正面及反面的说明。当边疆或边疆的任何一部分在脱离中国时,它企图使中国分裂阻止统一,但它同时却投入于草原的某种统一活动,另一方面,当边疆倾向于中国时,它大概会对中国的统一有所贡献,并使草原部落或部落的一部分脱离草原范畴,加入中国。第四部分帝国时代第四部分帝国时代中国的内陆边疆一直存在,但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人们的关注。就像弗雷德里克•特纳把美国民族性和文化特质的形成归结于西部边疆的开拓,后来的汉学家们则试图证明,亚洲内陆边疆所蕴含的能量,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在这一方面,若论开风气之先,拉铁摩尔的《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当仁不让。帝国时代部分总共分为四章,通过地理(长城)、历史(绿洲和长城)、边缘社会、历史演进来向我们介绍了在整个帝国时代边疆发展的进程。
第一部分讲的长城边疆的地域构成从地理环境的方面分析了长城内外的差异,比如内流河与外流河;第四部分把长城与我们国家朝代的发展分析了长城内外的中国社会与草原社会的差别。第十四章统一帝国与同一边疆——中国的长城第十四章统一帝国与统一边疆——中国的长城1、前帝国时代的长城2、秦朝的长城⑴修筑的目的⑵修筑的动力⑶早期修筑长城的劳工的社会意义⑷军事的过度发展⑸国运不长⑹灭亡1、前帝国时代的长城尽管长城构成了中国与游牧部落的分界线,但这并非绝对的地理事实。更常见的是,政治上所认定的明确的地理边界,往往被历史的起伏推广成一个广阔的边缘地带。在这里,混杂着精耕的农业经济和粗放的畜牧经济,水平和程度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稍微往外一点,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使人脱离农耕,往里边一点,就会使人进入农耕社会。
长城的修建,则标志着农业社会与游牧社会对峙的正式开始。
修筑长城并不是某地的个别现象,而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在公元前4世纪的最后一二十年及公元前3世纪的头十年,中国及亚洲内陆边疆出现的突然并广泛的修筑长城运动,也许根本上就是封建制度达到其发展尽头的的表现。每一个重要地区的统治者在其领土扩展到封建制度政治范围的最大限制时,就感觉有必要使他们的边疆永久化。修筑长城是最自然的方法。修筑长城的国家并没有用长城把它们围绕起来,而只是在感觉最有侵略威胁的一部分地区设防。各国的长城民族习俗的融合满族习俗睡扁头,以扁头为美了,非扁为丑陋的象征。睡扁头形成过程中,头部两侧太阳穴逐渐突出来,眉间印堂突出,使婴儿面容增大,面额丰满。满族认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式的脸型是福相,官相。也是一个善于征战民族对男子汉的要求。胡服骑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励行改革,改变了中国军队中宽袖的最初正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盔甲装备。赵国所用的"胡服",因为衣短袖窄,类似于西北戎狄之服,所以被俗称"胡服"。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奠定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服饰融合的基础,进而推进了民族融合。胡服是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的服装的总称,即塞外民族西戎和东胡的服装,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式的汉族服饰,有较大差异。后亦泛称汉人服饰以外的外族服装。胡服一般多穿贴身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活动便利。2、秦朝的长城
把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⑴修筑的目的:稳定中国内部被征服的地区,并建立新的社会秩序。⑵修筑的动力:机动的剩余人力,复员解散人员⑶早期修筑长城的劳工的社会意义:①修长城的原因:中国内部情势的发展,而不是草原对中国的压迫。②强迫劳役;削减封建贵族的势力,以加强国家的力量,最低限度也要使国家有大量征工的优先权。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发生在河北北部的万里长城脚下,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着。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十日十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⑷军事的过度发展:秦国完成其中国境内的军事征服后,就必须修改其军士在社会上的地位及作用。这就造成了秦国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新的帝国不得不维持一个庞大的军队,它被发展成当时最伟大的攻击力量,然而并没有要继续攻击的目标。它不易于复原解散,封建制度已经摧毁,这些军人无法分散到封建的首领之下。⑸国运不长:剩余人力的利用;新制度与封建制度,在新制度下,几十万人被迫在监工首领下干活,他们习惯于暴行,同时他们又与土地分离,解除了此前那种传统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帝国必然要分裂。⑹灭亡:瓦解是由于军队的叛变,他们夺取了权力。许多没有土地的农民及不满现状的人,都参加进来。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揭竿而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引汉·贾谊《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后形成成语“揭竿而起”,指平民武装暴动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目光短浅毫无大志的人无法了解有远大抱负的人。3
、边疆(1)匈奴与草原新式统治者的出现(2)从边缘游牧制度转变到完全游牧制度(3)边疆民族语言差异的推测(4)头曼和冒顿的事业(1)匈奴与草原新式统治者的出现
秦国完成其中国境内的军事征服后,就必须修改其军士在社会上的地位及作用。这就造成了秦国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新的帝国不得不维持一个庞大的军队,它被发展成当时最伟大的攻击力量,然而并没有要继续攻击的目标。在新制度下,几十万人被迫在监工首领下干活,他们习惯于暴行,同时他们又与土地分离,解除了此前那种传统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帝国必然要分裂。
与此同时在中间地带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常会产生类似中国皇帝的游牧民族的统治者,比如头曼和冒顿;这些英雄人物也许一开始只是想让自己的族人在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生活的自在一点。于是他们带领他们的族人越来越强大,他们强大后就面临一个问题,在新获得的领土上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生活方式,有的时候他们强行的试图维持原来的生活方式。这也就产生了从边缘游牧制度转变到完全游牧制度的现象。(2)从边缘游牧制度转变到完全游牧制度这个时期,同时发生两种现象:(1)一个自称草原最高权威的草原统治者以及一些草原部落,不时地对中国战争;(2)此他们又为争夺草原的最高权力而内战。对于这两种现象,应该从草原及中国两方面的立场来进行考察。草原游牧制度起源是多样性的,这个时期有许多不同的游牧民族,在草原的不同边缘发展了游牧技术,然后逐渐进入草原中部,建立了一个不再是边缘性质的草原社会,而且能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发展。例如:森林中以狩猎为生并利用驯鹿运输的居民,可以在草原边缘上放牧驯鹿,发展为放牧其他动物,使他们自己转变为真正的游牧民族。在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山区,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密林深处,生活着以狩猎和放养驯鹿为生的鄂温克人,他们是今天生活在中国的最后的狩猎民族了。鄂温克族现有3万多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3)边疆民族语言差异的推测
原始语言的差异是偶然的事,语言及文化的联系也不会很强,但当一个文化的差异更加明显,则更倾向于形成属于这个文化的民族所特有的传达思想及感情的语言。语言体系的变化发展及语言区域的重新分布,从另一个方面也看出草原社会与中国内陆的发展。匈奴:鄂尔多斯以北的各部月氏:新疆、甘肃西部及西藏边缘的绿洲、沙漠及草原东胡:燕与赵北部(4)头曼和冒顿的事业头曼是匈奴第一代单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因秦遣蒙恬进取河南地(今河套一带),率所部北徙,秦末边防松弛,又南进。秦始皇死后,头曼率众南下,并以头曼城(今巴盟乌拉河以北)为中心建立了北方民族第一个国家政权。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为其子冒顿所杀,冒顿自立为单于。
匈奴的兴起,是匈奴国家的创立者头曼统治的结果,《史记·匈奴传》载:“当是之时,东胡强而月氏盛,匈奴单于曰头曼。”说明头曼是首称单于者。另据《汉书·匈奴传》,单于姓挛鞮氏,匈奴人称之为“撑犁孤涂单于”。冒顿的事业
冒顿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头曼单于而自立。在秦及西汉初期,匈奴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的强大民族。冒顿是匈奴强盛时期杰出的领袖。他是匈奴族中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统帅。在位期间,攻灭东胡,西击月氏,南侵中原,北服浑瘐、屈射、丁令、鬲昆、薪犁,开辟了匈奴最强盛的时期。鸣镝冒顿弑父弑父
冒顿弑父冒顿原为其父头曼单于的太子,后来头曼单于所爱的瘀氏生了个小儿子。头曼单于就想废除冒顿而立小儿子为太子,于是便派冒顿到月氏去当人质。冒顿即已来到月氏当了人质,而头曼却急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偷了月氏的良马,骑着它逃回匈奴。头曼单于认为他勇猛,就命令他统领一万骑兵。
冒顿就制造了一种响箭,训练他的部下骑马射箭的本领,下令说:“凡是我的响箭所射的目标,如果谁不跟着我全力去射击它,就斩首。”首先射猎鸟兽,有人不射响箭所射的目标,冒顿就把他杀了。不久,冒顿以响箭射击自己的良马,左右之人有不敢射击的,冒顿立即杀了他们。过了些日子,冒顿又用响箭射击自己的心爱的妻子,左右之人有感到恐惧的,不敢射击,冒顿又把他们杀了。过些日子,冒顿出去打猎,用响箭射击单于的良马,左右之人都跟着射。于是冒顿知道他左右的人都是可以用的人。他跟随头曼单于去打猎,用响箭射击头曼单于的头,他左右的人也都跟着把箭射向头曼单于,头曼当场身亡。之后冒顿又把他的后母及弟弟还有不服从他的大臣全部杀死。自立为单于。电影《冒顿》汉朝与匈奴和亲,给他们丝绸、就、谷物和食物原因:草原民族不能完全征服中国,因为长期侵入中国后,终将变成汉族;汉族侵入草原太远时,也会脱离中国,加入草原社会,而留在中国的则继续发展中国的生活。汉朝:统一中国的军人及政治家没有征服匈奴的野心。冒顿:在中国边境上他只是个劫掠者,他不求侵入太深,也没有企图征服中国。和亲和亲是不同民族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公主来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西汉同匈奴的和亲就是早期的典范。汉初,天下初定,士卒疲于征战,刘邦采用娄敬建议,以汉朝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岁送一定量的絮、缯、酒、食等给匈奴;双方约为兄弟;开放“关市”,两族人民互通贸易。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曹雪芹于贾探春远嫁写道:“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不知是否能用在王昭君身上。第十五章空间范围的意义——绿洲历史与长城历史1、汉朝向南发展与向亚洲内陆边疆发展的比较向南发展:没有中国与过渡地区的冲突;向北发展:造成了中国过渡地区的冲突过渡地带:内侧可以由汉族占领并统治:外侧脱离中国而倾向草原。长城的作用:稳定边疆,限制汉族的活动范围,并隔绝草原民族。
第十五章空间范围的意义——绿洲历史与长城历史
2
、边疆长城地带对于汉族是边缘,对整个的亚洲内陆却是一个中心。因此,从这个时期起,关于中国亚洲内陆边疆的问题,一定要从亚洲内陆及中国这两方面看。边疆管理的目标:保持边疆人口的中国规范3、汉朝与匈奴汉族向中亚渗透的开始:张骞出使西域汉族向中亚发展的根本原因:造成一种情势,使绿洲小国王们认为依附中国要比做游牧民族的附庸更有利。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无论从任何一方,农耕社会或游牧社会来看,边疆地带都具备双重的意义。它是防御线,是抵抗边外敌人入侵的最前沿;但它也是一条限制线,约束疆内的人逃离。进而言之,边疆代表了一个帝国发展的最大限度。这一限度,最终取决于环境因素。无论华夏中国怎样强大,都不可能将其精耕农业推广至北方草原。同样,游牧部落也不可能把粗放的畜牧经济带到中原地带。
第十六章边缘社会:征服与迁徙第十六章边疆社会:征服与迁徙1、中国社会与草原社会融合的失败2、游牧社会的变异:机动性与战争3、游牧民族统治的循环4、匈奴历史1、中国社会与草原社会融合的失败中国社会的内在条件及草原社会的特质使他们不可能混合成一个在经济上既有精耕又有粗放,在政治上既有集权又有分散的社会。两种社会既不能分离,也不能吸纳或永远控制任何一方。2、游牧社会的变异:机动性与战争游牧民族的统一依赖于领袖,游牧民族对定居民族的攻击,也完全是由于领袖的野心,除非气候变化迫使少数民族自草原向外侵略。3、游牧民族统治的循环四个阶段4、匈奴历史:一个完整的游牧社会循环史的例证匈奴历史在公元前2世纪就表现出了一个完整的游牧社会的循环半游牧民族离开边疆到草原去,在那里,一个真正的游牧制度建立起来,它不但吞并了草原与中国交汇地带的部落,而且还吞并了草原与中亚、西伯利亚及东北交汇地带的部落。第十七章朝代及部落历史循环第十七章朝代及部落历史的循环1、中国历史的周期性2、冀朝鼎的朝代循环论⑴统一与和平时期⑵分裂与战争时期3、中国与草原之缺乏统一1、中国历史的周期性每一个中国朝代都是从战争产生的;一个中国朝代的简史可以说是:一个中国将军或少数民族的征服者恢复了和平——多半是精疲力竭的和平,然后出现一个逐渐繁荣的时期,土地耕种,形成一个稳定的时期。但逐渐地,软弱的行政能力及贪污阻滞了贸易及赋税,怨恨及贫困随之蔓延。这个朝代的最后一位皇帝是残暴而无能的。有权势的人争权夺利,无权势的人则反抗政府。这个朝代灭亡。一个短暂的时期之后,新的王朝又开始,像旧王朝一样,经历的过程也一样。2、冀朝鼎的朝代循环论⑴、统一与和平时期①在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由秦始皇缔造,有汉朝所巩固的帝国制度②隋唐两朝③蒙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勤管理亮点
- 游南岳衡山班队活动
- 妊娠晚期健康护理
- 2024年点火模块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表面涂镀材料项目投资申请报告
- 装饰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xx拾音器项目建议书
- 年产xx录像编辑设备项目建议书
- 年产xxx氟碳树酯涂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说明)
- 新建中碱玻纤纱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合同到期欠款补充协议
-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装备制造类专业新形态教材建设研究
- 冬季出行安全主题班会
- 2024年学生公寓住宿协议
- 幼儿园安全守护制度
- 语文-湖南(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4年11月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诊断考试暨期中考试试题和答案
- 大学生劳动教育(2023级)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
- 公司员工违纪处罚管理制度
- 期中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考核评分表(切开、止血、缝合、打结与拆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