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心理学荆承红jingchh@(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第九章 动机
主要内容
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动机的种类
第四节:意志行动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一)动机的涵义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或内部动力。1.动机是内部心理过程,不能被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2.动机必须有目标;3.动机要求生理的和心理的活动。(二)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体现了个体的能动性。2、指向功能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3、维持和调整功能坚持性、调整自己的行为动机是怎么产生的呢?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每月得到满足时,它就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需要是什么?人类的需要有哪些?二、动机与需要(一)需要及其种类1、需要含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1)表现:生理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2)需要是个体行为动力的源泉。吃
节选自崔永元《不过如此》春节一过,日子又清淡起来。母亲开动脑筋,自制零食给我们解馋。做米饭多焖一会儿,结出一张锅巴;柴草将熄的事后,扔进一个白薯或土豆,香味冲鼻。肚子里油水不够,常常是晚上还没睡着,又饿了。所以我最怕晚上看电影时出现吃的场面。对许多人,这些场面肯定会历历在目。《沙家浜》里的芦根、鸡头米。《地道战》里假武工队吃的煮鸡蛋。《战友》里小孩手捧的杨梅。《小兵张嘎》里嘎子吃的玉米和胖翻译吃的西瓜。《鸡毛信》里鬼子们吃的烤羊腿。《少林寺》里和尚们吃的狗肉……如“渴”,是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由血液中水分的缺乏引起,产生对水的需要,这种不平衡状态推动个体去寻找水源。如“孤独”,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由于缺乏朋友引起,产生对朋友的需要,这种不平衡状态推动个体去交友。2、需要的种类(1)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生物需要):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等。反映了人类的生物自然方面的要求。社会需要: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18世纪末叶欧洲探险家史金克在一个荒岛上独居了4年,在这4年中,他可以自如地应付自然界的残酷,满足自己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但却无法忍受孤独的感觉。为此,史金克学着《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养了一条狗、一只鹦鹉,以及几头野兽为伴,每天和这些动物们进行长谈。但是,他仍然常常要陷入精神恍惚的状态,不能自拔。4年后,他虽然重新回到了家人的身边,但却无法完全恢复以前与人交往的能力。与人交往是我们的需要(2)按需要指向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为满足。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3)根据需要的目的和满足后所产生的结果划分正当需要:需要的目的或结果有利于(或不损害)社会或个体的健康成长。畸形需要:需要的目的或结果是危害社会或个体健康成长的。(4)根据需要满足后的后继发展划分一次性需要:这类需要一旦获得满足,将会消失并且不会再次产生。周期性需要:这类需要的产生与满足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特征。上升性需要:这类需要在获得满足后,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出现不断上升的发展变化趋势。
(三)需要的特征1、需要具有客观现实性2、需要具有主观差异性3、需要具有动力发展性4、需要具有整体关联性1、需要具有客观现实性人是自然实体,也是社会实体,为了个体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人们必然会产生种种需要。需要的产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需要的产生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需要的满足也要受到一定的客观现实条件的制约。(2)需要具有主观差异性需要具有主观性,是个体对机体内部或外界生活的要求的主观反映,以意向、愿望、动机、抱负、兴趣、信念等形式表现出来。需要具有个体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不同的个体在需要的量及需要的质上存在差异。(3)需要具有动力发展性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人的需要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结构,永远不会只停留在某一种水平上。(4)需要具有整体关联性这种整体关联性表现为各种需要互为条件,又互为补充。一方面,精神需要的存在与发展以物质需要的存在与发展为基础;物质需要的存在与发展又以精神需要的存在与发展为条件。另一方面,各种需要又是互为补充的,如某一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可以通过另一种需要的满足来保持个体相对的心理平衡。(四)需要的作用1、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2、需要是个体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3、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需要在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量。(二)需要的结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Abraham.H.Maslow,1908—1970)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自我实现尊重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人类的主要需要(1)生理需要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一种。饥饿时,人会怎样?戴维·曼德尔曾是前纳粹集中营的一名被关押者,他回忆了一对饥饿的父子为一片面包而争斗的情景。20岁的儿子在父亲入睡时把枕头下的面包偷走了,父亲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他一遍又一遍地追问他的儿子怎么能干这种事情。第二天,父亲死了。科学家基斯及其同事请志愿者作了半饥饿的后果会是什么的实验,从100多名基于道德原因而反对战争的志愿者中挑选了36名男性参与实验。最初让他们吃只够维持最初体重的食物;后来的六个月,在这个水平上再减去一半的食物。结果:无精打采,面无表情。体重迅速下降,最后逐渐稳定在最初体重的75%左右;对心理的影响:受到事物的困扰,谈论食物,做关于食物的白日梦,收集食谱…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层的需要,是指维持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的需要。包括对食物、空气、睡眠、性、母性等的需要。马斯洛指出,如果所有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那么,有机体就会被生理需要所支配。
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是指对安全的环境、恒定的秩序、避免伤害和威胁的需要。例如,房子上安上防盗门窗,喜欢稳定的工作,参加各种社会保险,注意食品、药品卫生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就是指个体希望获得别人的爱和爱别人的需要,也就是希望与别人交往,并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个体追求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两方面。自尊就是个体对自己的尊重。如自强、自信、自主、支配他人、胜任工作、取得成就等,都是自尊的具体表现。他尊是指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如追求名誉、地位、尊严、威信、获得别人承认、引起别人注意和欣赏等,都是他尊的具体表现。认知的需要:指人探求知识、理解知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指人具有鉴赏美和创造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潜能的需要。艺术家要创作,科学家要创造发明,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些都是自我实现需要的体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其他需要都基本满足以后才产生的最高层次的需要。2、各个需要之间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他认为,需要的产生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波浪式地推进的,在低一级需要没有完全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就产生了,而当低一级需要的高峰过去了但没有完全消失时,高一级的需要就逐步增强,直到占绝对优势。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恰得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中国古代人们的需要人类需要的层次关系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基本需要成长需要马斯洛所描绘的五种主要需要渐进变化图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意义积极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实质、结构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不仅对建立科学的需要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企业家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制订满足职工需要的措施,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消极意义:首先,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称为基本需要,并认为这些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过程,这严重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的影响;其次,马斯洛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三)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对象,从而产生了动机。三、动机与行为效率(一)动机与行为1.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很复杂的。不同人:同种动机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不同种动机可能产生相同的行为。如相同的学习动机,行为各不相同;同是想减肥,但是不同人目的是不同。同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可能多种多样,有些占主导地位,叫做主导动机,有些占从属地位,叫做从属动机。如,对于努力工作,有的人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养家糊口,从属动机是为了使自己生活更有意义。有的人则相反。2.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良好动机产生良好的效果,不良动机产生不良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行为的效果与动机往往并不一致,还受到其他因素,如能力,机遇等因素影响。(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总的来说,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形关系。即动机强度处在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动机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2.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比较容易的任务,动机最佳水平相对较高;任务越难,动机最佳水平越低。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四、动机与价值观(一)动机与价值观价值观:主体就客观事物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价值观与动机: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它决定着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如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引导个体不断完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个体对这种目标价值看得越高,动机就会越强。斯普兰格价值观的种类: 斯普兰格(Spranger,1928)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把价值观分为:经济价值观:以获得财富为目标,如实业家;理论价值观:努力发现事物的本质,如科学家;审美价值观:感受事物的美是最高价值,如艺术家;社会价值观:崇尚交往和帮助他人,如社会活动家;政治价值观:以掌握权力为最高价值,如政治家;宗教价值观:兴趣在于创造最高的、绝对满意的境界体验,如宗教信仰者和传教士。价值观的表现形式:1、兴趣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对个体活动,特别是认知活动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2、信念
个体坚信某种观点、思想或知识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人格倾向。3、理想是个体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二)动机与意志意志:个体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动机越强,在遇到困难时,对行为的坚持性就越强;意志强的人,在面对困难时,更不会轻易放弃。第二节动机理论本能论驱力理论诱因理论唤醒理论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自我效能论成就目标理论一、本能理论(instinct)詹姆斯:人类比动物更多的依赖于本能行为。除生物本能外,人类还有社会本能。社会本能,如“爱、同情、谦虚、社交”。人类和动物的本能都是有目的的,即适应环境麦独孤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成的
Freud所有的行为都是动机引发的。动机来源:心理能量。人有两大本能:生的本能、死的本能,动机即无意识的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混合物人格的差异是由于人们对待基本的驱力方式的不同引发的:本我、超我、自我劳伦次:印刻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同性恋的本能和环境因素本能,生物性?环境,社会性?对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双胞胎的研究单受精卵双胞胎比双受精卵双胞胎特征相同性要高得多。实验中,实验者找到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的双胞胎个体,然后从他们身上手机他们的孪生兄弟姐妹或其他同胞的性别取向信息。结果是,在女性中48%的单受精卵双胞胎都是女同性恋,而双受精卵双胞胎只有16%。在男性中,52%的单受精卵双胞胎都是男同性恋而双受精卵双胞胎只有22%。尽管单受精卵双胞胎比双受精卵双胞胎的养育环境可能更相似,但这种形式说明:性特征部分由遗传所决定,掌握这个事实后,研究者开始寻找可能控制同性恋或异性恋出现的基因序列。同性恋憎恶掩盖了同性恋兴趣吗?生物性性情和活动性取向参加该研究的64个男大学生,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完全的异性恋者”。这些学生填写了测试同性恋憎恶的有25个项目的表格。基于这个表格,有29个学生被认为是没有同性恋憎恶的,而有35个学生被认为是有同性恋憎恶的。然后让这些学生观看异性恋、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的色情录像带。每个学生观看这些录像带引起的性唤起由一个检测他们阴茎周长变化的仪器来评估。对异性恋和女同性恋的色情录像带的反应来看,资料显示这些有同性恋憎恶和没有同性恋憎恶的男生没有差别。然而,有同性恋憎恶的男生比没有同性恋憎恶的男生对男性同性恋的录像带的反应确实显示了更强的性唤起。研究指出,某些男人对同性恋极度否定的态度,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们不愿意面对自己对其他男人有积极的性反应所造成的。总结:就同性恋这种情况而言,外部社会规范可能与内部的本能表现是对立的。二、赫尔:内驱力降低理论
(一)内驱力(drive)1.定义内驱力:驱使有机体产生行为的内部动力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激活力释放能量无指向性可服务于任何具体行为2.作用生物体维持动态平衡的倾向需要内驱力行为3.分类原始性内驱力、基本内驱力继发性内驱力、社会性内驱力(二)主要观点最重要的行为是由内驱力激发的。生物体维持动态平衡的倾向,当某种需要破坏了平衡或产生了某种心理紧张,驱力就会被唤醒。有机体的活动在于降低或消除内驱力。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经验和学习)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P=D×H(P,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D驱力;H习惯强度)内驱力降低的同时,活动受到强化,因而是促使提高学习概率的基本条件。为什么?为什么你可以整夜泡在网吧而不去好好睡一觉?为什么你明明知道恐怖片很吓人,却还是忍不住想看?为什么你明明吃得很饱了,看到同学吃泡面,却还是忍不住想来一口?三、诱因理论(incentive)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赫尔的修改公式:P=D×H×K(K,诱因)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四、赫布和柏林:唤醒理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水平,不太高,也不太低。唤醒理论三原理: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简化原理个人经验对于偏好有影响。五、动机的认知理论(一)期待价值理论(二)归因理论(三)自我决定论(四)自我效能论(五)成就目标理论为什么有的人成功,而有的人会失败?——成就动机主题统觉测验
(thematicapperceptiontest,TAT)“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人内心发生了什么,别问他,因为他总不能准确地告诉你。而要研究他的想象和梦。如果你这样做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他的脑子里不断重复的主题,而这些主题可以用来解释他的行为……”——McCelland,1971展示高成就需要的故事图中的这个小男孩刚学完了他的小提琴课程.他对他的进步感到开心,而且开始相信他所有的进步将证明他所做出的牺牲是值得的.要成为一个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小提琴家,他不得不放弃大部分社会活动时间来每天练习数小时.尽管他知道如果继承父亲的事业可能会挣很多钱,但他愿意成为一名小提琴家并用他的音乐给人们带来欢乐.他坚持她的个人承诺,不管需要付出什么.展示低成就需要的故事这个男孩拿着他哥哥的小提琴并希望能演奏它.但他认为不值得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学习小提琴课程。他为其兄长感到遗憾,他放弃了生活中所有快乐的室,只是练习、练习再练习。要是有一天能清醒并成为一个一流的音乐家就太棒了,但是事情并非如此。现实就是枯燥的练习,没有乐趣,而且很可能成为另一个在一个小城市的乐队里演奏乐器的人。个人成就动机(成就需要)成就动机得分高的人比得分低的人更向上努力,测量中获得成就需要高分的孩子在事业上的发展比得分低的孩子更容易超过其父亲。成就需要得分高的31岁男女到41岁时所得的工资往往比得低分的同龄人要高当面临一个让高成就动机的人感到非常困难的任务时,他们会很快放弃。(一)动机的归因理论
——归因会对动机产生影响假设:两个学生这次普心考试都没考好,你认为他们在下学期的专业课学习中会努力学习吗?归因:主观上认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因(attribution)就是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给予解释的心理过程归因主要是社会心理现象,但对自己行为的归因会影响今后同类行为的动机。如一个学生将某次考试成绩不佳归因为运气不好,或归因为自我努力不够,这两种归因会影响其学习动机。归因为运气不会提高其学习动机,归因为努力不够很可能会使其提高学习动机。(1)归因论维纳关于成功与失败的归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1974)年提出了成功与失败的归因模型。他认为,在现实中,人们一般把成功或失败作四种归因:一是个人努力程度大小;二是个人能力大小,三是任务(事业)难度大小,四是机遇状况的好坏。成功与失败的归因效果
稳定不稳定内因外因内因外因成功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使人产生惊奇和感激,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积极性提高。使人产生惊奇和感激,积极性降低。失败使人产生内疚和无助感,丧失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可能降低行为者的自信心、成就动机、努力程度和持续性。提高今后努力的程度,增强今后工作的积极性。不会影响人的积极性,可能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研究表明,人们解释他们生活中事件的方式会变成他终身的习惯化的归因方式。从打扑克到约会你解释你成功和失败的方式能影响你的动机、心情,甚至你完成任务的能力。乐观和悲观的归因方式悲观:失败: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内部产生的,认为造成这种失败的不良环境和个人因素是稳定和整体性的。成功:把成功归因为外部不稳定的整体性的或特定因素乐观:失败:把失败看作是外部因素的结果,以及是不稳定的或可变化的和特定的事件的结果成功:成功是个人内部完全稳定的因素所致职业信念的归因再培训相信自己对工作有控制力的学生更有可能满足他们对职业的愿望。归因:从外到内职业信念的归因再培训:“随着我的成长,我开始意识到在我的职业方面任何值得做的事都要付出努力和汗水。”(二)自我效能论(班杜拉)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期待是决定行为的的先行因素。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两种。前者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后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包括:一是个体成败经验;二是替代性经验;三是言语说服;四是情绪唤起。(二)自我效能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个人对某种活动有过一些成败经验后,对自己相应的能力所形成的一种评估。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A·Bandura)于1982年提出自我效能论用以解释动机的形成。认为个人在目标追求过程中,面临一项具体工作时,对这一工作动机的强弱,取决于个人的自我效能的高低。自我效能的形成过程也是一种认知过程。自我效能高,则动机水平高。所谓“艺高人胆大”。“艺高”是自我效能感,“胆大”是动机。(三)自我决定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提出的,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内在的动机。自我决定是人的一种选择能力。人们行为的决定因素是自我决定,而不是强化、驱力或其他任何力量。这种理论强调“自我决定不仅是个体的一种能力,它还是个体的一种需要。人们拥有一种基本的内在的自我决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以便形成与社会环境的灵活适应”(Deci&RyaL1985)自我决定理论将人类行为区分为两大类:自我决定行为和非自我决定行为。自我决定行为基于对人们需要的认识,其特点是设计和选择行为。这种行为在于满足人的需要。非自我决定行为,没有真正的选择。它受外在刺激的控制,因而是无动机的。(四)期待价值理论1.托
尔曼提出行为的目的性,即行为的动机是期望得到某些东西,或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这是期望理论的原始形态。期望理论必须解决动机的两个问题:(1)实现目的的可能性有多大?(2)目的的价值如何?托尔曼(EdwardC.Tolman)弗罗姆(1964)提出用效价(valence,简写为V)、期望(expectancy,简写为E)和力(force,简写为F)构成人类的动机作用模式。他认为,个人想要进行某种行为的动力是一切结果的效价及期望强度之间的积,用公式表示如下:F=V×EV表示效价,是指个人对特定结果的情绪指向,即对特定结果的爱好强度。E表示期望,是指个人预测特定行为在达到特定结果时的主观认知。几种动机理论的比较: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本能理论詹姆斯、麦独孤人的行为由本能所指引驱力理论赫尔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习惯决定行为的方向诱因理论赫尔诱因与驱力紧密联系,在习惯导引下产生相应行为唤醒理论赫布和柏林行为的原因是刺激偏离了人的最佳唤醒水平认知理论托尔曼等人的行为受主观的期待、结果归因、自我认识、目标认识等影响
第三节动机的种类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一、动机的一般分类二、生理性动机三、社会性动机2、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3)原始动机与习得动机(4)主导动机与次要动机(5)有意识的动机与无意识的动机(6)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一、动机的一般分类(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按动机的性质分)1.生理性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需要为基础,如饥、渴、疼痛、母性、睡眠、排泄等。与动物不同,人的生理性动机除了受生物因素的影响外,还受社会因素的制约。2.社会性动机:以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如由权力需要,成就需要,学习需要引起的权力动机,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二)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按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1.原始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动机,以人的本能需要为基础。2.习得动机: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动机。(三)有意动机和无意动机(根据动机的认识水平分分)1.有意动机:动机发生在意识水平上的动机。2.无意识动机:无意识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四)外在的动机和内在的动机(根据动机来源分)1.外在动机: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推动下产生的动机。2.内在动机: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一、生理性动机饥饿动机渴动机性动机饥饿:由于缺乏食物或营养而引起的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表现出紧张,形成个体内在的压力,驱使有机体产生寻食行动Canon和Washburn提出空胃的收缩是否会引起饥饿。Washburn发现,当胃部收缩时会感到“饥饿的折磨”,饱餐后抽出胃中食物会导致重新进食(Gibbs等,1981)旺杰斯坦和卡尔森(Wangensteen&Carlson,1931)发现,全部切除胃的病人不能感受胃壁的收缩,但仍能体验到饥饿的感觉。这说明除了胃壁的收缩外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对没有胃的老鼠给以食物作为奖励,仍能让动物学会走迷宫。1、饥饿动机:饥饿感与胃有关吗?血糖含量变化与短期内的饥饱感觉有关联。将胰岛素(使葡萄糖含量降低)注射到已吃饱个体的血管中,个体会感觉到饥饿。胰高血糖激素(提高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则使得饥饿个体不再感到饥饿。科学证明,为了维持葡萄糖含量稳定,我们需要摄取食物来保证机体内环境中的葡萄糖含量基本恒定不变。如果动脉中的葡萄糖浓度和静脉中的葡萄糖浓度相差较小,说明身体没有从血液中吸取足够的葡萄糖,我们就会感到饥饿并去摄食;如果两者相差较大,会产生饱感。血糖(Glucose)与饥饿感由于消化食物并以葡萄糖形式进入血管需要耗费一点时间,所以减肥的人经常被建议吃得更慢一些以达到一定的血糖含量水平,这样他们在达到习惯所吃的食物量之前就已经感觉到饱了,从而就可吃得少一些。口腔的感觉也能提供饱信号的外周来源。吃饱的时候就没有了味口,称为特定感觉厌食症。高热量和高蛋白的食物比低热量和低蛋白的食物更容易产生饱食感。摄食行为是由两个相互影响的中枢控制的,一个是位于下丘脑外侧部的摄食中枢,一个是位于下丘脑腹内侧区的饱食中枢(Grossman,1967,1973;Stellar,1954)。饥饿感的神经机制:摄食中枢和饱食中枢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nervosa)KarenCarpenter死于由饥饿引起的心脏病。男性患厌食症占5-10%,其余均为女性。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nervosa):狼吞虎咽低吞食东西,然后又通过呕吐或服用泻药来避免体重增加。女性患者比例较高。在美国女大学生中,大约有61%的女性有一定程度的饮食问题,5%有贪食症倾向。患者一般喉咙痛、头发脱落、肌肉痉挛、身体脱水、牙齿腐蚀、唾液腺肿大、月经不调、性欲下降,并伴有心脏病等。厌食者有饥饿感吗?厌食者仍有饥饿感。一般从正常节食开始,然后逐渐产生问题,导致月经不调、身体虚弱、经常生病,每20个厌食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营养不良。进食障碍体重低于正常体重者15%以上不愿意维持正常的体重即使体重已经偏轻,辨认仍然对发胖和体重增加过度恐惧存在辨认对身体形象和体重的认识障碍自我评价过于受到体重的影响否认体重过低具有危险性的事实无月经通过呕吐或非正常使用泻药和利尿剂排除食物,控制体重。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体重正常或偏重经常大吃大喝能在一两个小时内吃下大量食物,食量超过大多数人知道自己饮食过量,但感到缺乏自我控制力通过呕吐或非正常使用泻药和利尿剂排除食物,控制体重为防止增加体重而进行过量运动为防止体重而不吃东西自我评价过于受体重影响。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渴通常是一种由缺水引起的,且与渴望饮水相联系的感觉。渴驱使个体饮水。坎农(Cannon)曾提出口干而喝水的假设,但没有得到证实。生来没有唾液腺的人经常口干,但并不比正常人喝更多的水;注射引起唾液腺分泌的药物,也没有减少有机体对水的需要。阿道夫(Adolph)的实验表明,一只狗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缺水量与它得到水后所喝的量相等。狗似乎有一种正确估计自己缺水多少的能力,即:个体喝水受体内需要程度的支配。更精细的研究证明,机体细胞内、外液体间室的液体缺乏都会诱发饮水行为。细胞脱水是一种渴刺激,大脑视前区及附近区域的细胞收缩表明细胞脱水。细胞外液体缺乏也是一种渴刺2、渴动机为什么口渴时有时更愿意喝盐水?人喜欢吃咸味的菜?喝轻度含盐的液体能够解渴。但是吃了过咸的食物后,会发生第二种类型的渴,身体并没有脱水,但过量的盐把液体从细胞中吸出来,使细胞干瘪,引发细胞内渴(intracellularthirst)。这时候,纯净水最能进解渴。性是人和动物的强有力的动机或驱力,性的产生以性需要为基础。性动机的多样性增进:情感上的满足和性生理上的愉悦亲密:与伴侣的情感亲密应对:处理消极情绪与失调自我肯定:对个人魅力或欲望的再确信伴侣认同:想取悦或满足伴侣、为避免伴侣生气或拒绝同伴认同:给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团体中的一部分,与他人的所为一致。3、性动机低等动物的性驱力和性激素作用有直接关系。动物发情期,是由雌激素(estrogen)分泌后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的。对于大部分低等动物,阉割会使得性欲消失,雌性动物在发情期,雄性动物大多随时可以交配,但雄性动物的性欲一般是由雌性动物的性接纳行为激发的。大多数动物的交配行为与雌性动物的生殖周期有密切关系。当男性达到性成熟的年龄时,位于大脑基底部的垂体腺刺激睾丸分泌男性激素进入血液。男性激素的作用使得男性的性驱力提高,并产生第二性征。在男性达到性成熟年龄后的一个短时期内,男性激素的浓度最高,以后就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上,中年期后会逐渐衰退。男性的性驱力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周期,女性的情况不同。女性在达到性成熟的年龄时,脑垂体刺激卵巢分泌雌性激素,提高女性的性驱力。中年期后女性雌性激素的分泌功能会减退。雌性激素的分泌具有某种生物学的周期性,所以女性的性驱力就有一定的周期性。这种情况在动物身上有比较明显的表现。治疗发现,雄性激素可以提高女性的性驱力。性驱力与性激素性动机受到情绪的影响由于压力、焦虑和抑郁都伴随着交感自主唤醒作用的增长,由于性唤醒受副交感唤醒的调节,副交感唤醒和交感活动是相反的,这些情绪一般会导致性动机的降低。由于交感系统和副交感系统之间的平衡作用很复杂,有时焦虑和抑郁也会导致性动机的增强。性动机的作用是很微妙复杂的。性动机与情绪(四)睡眠由于机体的疲劳产生睡眠需要而引起的动机。睡眠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睡眠与有机体的疲劳程度有关,受到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的影响。三、社会性的动机(一)兴趣1.定义:人们探求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爱好:兴趣不是指向认识的对象,而是某种活动时,这种动机叫做爱好。2.分类:(1)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前者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引起,如看电影、阅读等。后者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引起,与客体是间接的关系。(2)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前者指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后者指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它持续时间较短。3.兴趣的品质:(1)兴趣广度:兴趣范围大小。兴趣广泛有利于获广博知识;(2)兴趣中心:对某个特定领域的事物更浓厚、更强烈的兴趣;(3)兴趣稳定性:对事物具有的持续的、稳定的兴趣;(4)兴趣的效能:积极推动人的活动,并提高活动的效率。(二)成就动机1.含义: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优异成绩,并超过他人的动机。2.成就动机的作用:成就动机与成就:智商相同的人,成就动机越高,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如同样智商的两个孩子,成就动机高者,成绩可能会更好。成就动机还影响到职业选择,动机越高,越喜欢开创性、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工作和职业。3.影响因素:家庭环境有研究发现,父母允许孩子独立活动,让孩子自己决定做什么事情,并给予奖励,有利于孩子成就动机培养。4.成就动机的测量——可以通过投射测验来测量。McClelland(1975)发现,凡是对工作成就动机高的人,对人事问题均无兴趣。换言之,对工作成就动机高者均无领袖欲。就是说虽然人们通常将社会上追求权力而且位居要职者,也视为一种成就,但在这种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并非心理学家所指的成就动机,因此将这种动机称为权力动机。权力动机(powermotive)是指个人所怀的一种强烈地影响别人或支配别人的欲望。与“权力欲”在心理学上的涵义不完全相同。研究发现,凡是对社会事务有浓厚兴趣,极愿作为影响大众的人,行为背后存有强烈的权力动机。3、权力动机权力动机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动机权力:能改变事情进程的力量,能让人们做他们本不会做的事情。高权力需要者的特点:喜欢支配和影响别人(健谈,好争论)看重地位和影响力(在群体中处于领导地位)喜欢高竞争性工作和出色业绩是高效管理的重要因素(希望说服他人)权力动机分为两种(Lynn&oldenquist,1986)个人化权力动机(personalizedpowermotive):动因为己社会化权力动机(socializedpowermotive):动因为人对社会事业有浓厚兴趣。如敬业的教师,新闻记者,作家、文艺工作者等喜欢参与社会活动,尽量利用机会表现自己,在团体中如有才能相当或胜于自己的人,就会与之为敌,非将之击败不可。这种人表面热心社会事物,事实上是利用社会形象,达到满足私欲的目的。热衷于追求权位,将权位本身视为目的;甚至不惜以卑劣手段达到目的。视物质条件为最高价值,不仅尽情享受物质生活,而且也竭尽所能去聚积财富;并企图藉优于别人的财富条件,炫耀自己社会地位,从而达到影响别人甚至控制社会的目的。个人化权力动机者的行为表现关心社会,但不实际参与社会事务,只在个人专长范围内,以传播知识观念的方式影响别人、助益社会。如一些教师、作家、编辑、记者等关心社会也走入社会,他们以自己的专长为人群服务;或是解除别人的痛苦,或是维护社会安全,从而达到影响别人与助益社会的目的。社会上凡是不专以营利为目的的服务人员,如有些医师、律师、牧师、传教士等以服务为目的的团体领袖,他们爱人类,爱社会,对社会公益与人民福祉,怀有很深的使命感,企图以其才能领导大众,从事改革,藉以达到影响别人与助益社会的目的。他们居于团体领袖地位时虽然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但他们不重视行施权力的当时得到的个人满足,而重视在行施权力之后产生的利民效果,藉此实现自己的理想。社会化权力动机者的行为表现(三)权力动机1.含义: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动机。2.表现:健谈,好争论,对社会事业有浓厚兴趣,并希望说服他人,在群体中处于领导地位。(四)交往动机1.含义:指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又叫亲和动机。2.表现: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合作与赞赏。亲和动机亲和动机(affiliationmotive)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动机。人与人间的和谐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亲和动机主要由人类社会生活本身的特点所决定人的幼年期特别长即使是成年人,遇到危险时,也需要他人的保护。从事活动遇到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人类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生产劳动,不能没有分工协作、经验传递、信息交流。交往动机水平不同的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交往动机高的人宁愿选择与别人待在一起而不是去满足其他的动机。弗朗奇(French,1956)的研究发现,当要求被试和一个同伴去完成一项神职任务时,那些具有高交往需要及低成就需要的人选择的是和朋友一块工作,并不管这个朋友的能力如何;对比来说,那些具有低交往需要及高成就需要的人则选择一个他认为是最有能力的同伴一同工作。交往动机间的个体差异沙赫特(Schachter,1959)以62名女大学生为被试,将被试分为实验组(32人)和控制组(30人)。对实验组被试,主试先让她们看一些令人生畏的仪器,并告诉她们将用这些仪器在她们身上实验,实验会有电击,能使人痛苦但无伤害。对控制组的被试,既不让她们看见仪器,也不告诉她们电击之类的事。然后对两组被试说,实验开始之前要提前几分钟到实验室等候,可一个人到实验室来等候,也可与别的同学结伴而来。每个人在纸上选择:独自来或者结伴来结果,实验组32人中有20人(62.5%)选择结伴;控制组30人中只有10人(33.3%)选择结伴。说明越是在恐惧的清境下,合群或亲近他人的倾向越强烈。亲和动机与社会情境曹尔诺夫等人(1961)把被试分成四个组:高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高度忧虑组和低度忧虑组,进行合群倾向测验。在实验时,实验者使两个忧虑组都没有任何恐惧的感觉,结果发现,恐惧与忧虑对合群显示出相反的效应。高度忧虑的人较低忧虑的人倾向不合群,他们和别人在一起会使忧虑增加,因此倾向回避他人。由此可见,恐惧使合群倾向增加,忧虑使合群倾向减少出生顺序与亲和动机沙赫特等人的研究还发现,出生顺序与人的亲和动机的强度也有关。长子、长女、独生子女的亲和动机较强,在恐惧情境中更多地亲近他人,排行老二及以后者其亲和动机不如老大强列。顿伯(Dember,1964)把这种现象归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肇庆酒店劳务承包合同模板
- 日本留学中介合同模板
- 津南区易燃品运输合同模板
- 电子购车订金合同模板
- 在线咨询律师合同模板
- 链接分销合同模板
- 英文专利转让合同模板
- 白酒开发合同模板
- 涂装合同模板
- 现房整幢出售合同模板
- 阳光食品APP培训考核题库(含答案)食品生产企业端
- 《硬措施》解析培训课件-2024年
- 枣庄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2021年度补考题库及卫生专科课题库
- 细胞标准化纤体资料终打印稿
- DB1310∕T 233-2020 地下管线数据规范
-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标准版
- 数字文化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可修改版
- 少先队鼓号队总谱0—10套
- 航空公司投诉抱怨处理技巧训练 空乘人员培训
- 贸易中介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 简爱剧本[共8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