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试题库总分:76分考试时间:分钟学校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题号一总分得分一、综合类(共76分)1.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8分)1).图中A→B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0分)A.航天工业B.煤炭工业C.钢铁工业D.微电子工业2).人类社会处在A→B阶段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3分)3).当进入C阶段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_________可持续、_________可持续和_________可持续发展。(3分)4).列举你日常生活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例)(2分)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的,议定书规定2008~2012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但由于美国政府宣布退出,使《京都议定书》难以实施,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惊和谴责。据此,完成题目。 (0分)1).美国政府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0分)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主权性原则2).《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0分)A.日益严重的酸雨问题B.扼制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繁发生C.全球变暖问题D.氟氯烃排放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3).《京都议定书》不能有效实施,对世界环境的影响是()(0分)A.大气中紫外线增强,导致全球变暖B.两极冰山可能大量融化C.文物古迹将因酸雨而遭到严重破坏D.高纬度气候将更加寒冷4).要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是()(0分)A.植树造林B.使用新能源C.禁止放牧D.减少煤炭、石油的使用量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分)1).图中A表示_________,它是决定________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分)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0分)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是________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0分)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0分)4.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材料二:见图1。 图1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 浊天气日数图 材料三:见图2。 注:PM10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 图2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2分)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月。(2分)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0分)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C.连续的阴雨天气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试分析原因。(0分)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0分)5.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完成题目。 (0分)1).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0分)A.水资源利用不当B.围湖造田C.过度樵采D.过度农垦2).下列环境问题与湖泊干涸类型相同的是()(0分)A.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森林锐减、臭氧层破坏、过度捕猎C.海洋污染、噪声污染、物种灭绝D.土壤盐碱化、全球变暖、放射性污染6.下图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题目。 (0分)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0分)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0分)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沉降7.阅读下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有关资料表明,全球约有30%的土地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产生退化,每年流失土壤201亿吨。全世界每年运输中遗散到海洋中的石油高达1000多万吨,重金属数百万吨,还有很多的各种垃圾。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O2约有230亿吨,较20世纪初期增加了25%;与此同时,空气中的颗粒物质、CO2、CO和硫化氢等污染物,也在不断大量增加。全世界的森林面积以每年约1700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灭绝。(10分)1).分析说明图中字母反映的环境问题: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3分)2).我国和世界土地荒漠化面积日益扩大,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2分)3).我国北方春季常出现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正在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3分)4).世界和我国均有大面积地区形成酸雨,其主要原因有()(0分)A.工业排放废气B.汽车排放尾气C.建筑工地扬尘D.家庭炉灶5).当前世界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减少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_,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2分)8.读“山区道路与房屋建设示意图”,完成题目。 (0分)1).道路与房屋建设符合规划施工原则的是()(0分)A.a、dB.a、cC.b、dD.c、d2).能够体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演变过程的是()(0分)A.a→b→cB.b→c→dC.a→d→cD.c→d→b9.读下面漫画“危险”,完成下列问题。 (0分)1).漫画“危险”中所指的环境问题是()(0分)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0分)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10.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下列问题。 (0分)1).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0分)A.观点一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2).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0分)A.观点二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观点二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主要影响C.观点二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主要影响D.观点二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3).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0分)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11.读图,图中椭圆代表分布于不同国家的零件生产厂家,完成题目。 (0分)1).图中所示的工业部门可能是()(0分)A.甘蔗制糖工业B.服装制造工业C.飞机制造工业D.钢铁冶炼工业2).该工厂的零部件生产出现了全球化趋势,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0分)A.增加产品的国际化程度,从而更好地被世界各国人选购B.充分发挥各地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C.带动相关各国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全球经济水平的提高D.跨国公司为显示其实力,从而提高其品牌知名度12.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0分)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的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0分)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0分)3).列举我国古代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0分)4).影响人地关系演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0分)13.读“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题目。 (0分)1).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0分)A.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B.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水环境恶化D.酸雨污染、气候变暖2).图中问题①②产生的后果分别是()(0分)A.引发赤潮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B.产生“公害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会变小C.鱼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洪水灾害增多D.酸雨现象、气候恶化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0分)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d.森林锐减 (0分)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0分)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0分)15.读下面三幅图,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完成下列问题。 (4分)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1分)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1分)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_________。(1分)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1分)16.读“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题。 (0分)1).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反映的环境问题是()(0分)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B.b为酸雨严重区C.c为荒漠化严重区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2).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①森林的砍伐②工业排放的废气 ③建筑工地上的扬尘④汽车的尾气 ⑤家庭炉灶烧煤⑥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0分)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②⑤17.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材料二:1999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江泽民指出,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9分)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0分)2).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___持续发展、_________持续发展和_________持续发展。(3分)3).孤立地追求经济发展,必然导致_________,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发展,势必会出现_________,潜伏着_________和_________。(4分)4).以_________为基础,保持_________是国家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2分)18.材料一: 甲乙 材料二: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分为AA级和A级绿色食品,AA级绿色食品等同有机食品(出自农业部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 材料三: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0分)1).材料一中图甲代表的含义是()(0分)A.是我国AA级绿色食品标志B.是我国A级绿色食品标志C.是我国国家级有机食品标志D.是我国国家级无公害食品标志2).材料一中图乙代表的含义是()(0分)A.是我国AA级绿色食品标志B.是我国A级绿色食品标志C.是我国国家级有机食品标志D.是我国国家级无公害食品标志3).我们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0分)A.冶炼厂所排放出的白色烟雾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废料19.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分)1).NA的经度为_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__。(2分)2).这时北京时间为7月_________日_________时。(2分)20.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家庭越来越多。如何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热水器集热面的倾角大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北京(4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 (3分)1).12月22日正午,为使热水器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_________。(1分)2).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_________。(1分)3).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_________。(1分)21.下图中的AB线表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完成下列问题。 (4分)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2分)2).地球上出现极昼的地区是_________。(1分)3).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1分)4).图示这一天,澳大利亚悉尼日出、日落的方向分别是()(0分)A.东北升,西北落B.东南升,西南落C.正东升,正西落D.东北升,西南落5).在此季节内,下列现象可能的是()(0分)A.坦桑尼亚热带草原上的动物大规模向河谷迁徙B.长江流域开始进入梅雨季节C.三峡水库在“蓄清排浑”的运作方式中正处于排浑时期D.我国北方经常遭受寒潮的侵袭22.读“一年内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5分)1).在每年的北半球的夏半年,地面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在_________纬度地带,并由此向_________递减。(2分)2).全球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_向_________递减。(2分)3).赤道上太阳辐射的时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分)4).南北半球相应纬度上太阳辐射随月份变化大致_________(相同、相反)。(1分)23.“滴、滴、滴……!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8点整。”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报时声,你可知道,标准的“北京时间”发自陕西省的一个普通县——蒲城(109°33′E,34°57′N)。这里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科学院授时中心就在这里,它是中国唯一的标准时间授时中心。读“蒲城的位置示意图”,完成题目。 (0分)1).当蒲城发出的时间为2004年2月21日20时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0分)A.旧金山(°W)的区时为2时B.圣保罗(约47°W,°S)的昼长小于12小时C.中国最西端的地方时约为21日15时D.全球都属于2月21日2).下列关于蒲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0分)A.所在地区此时昼长夜短B.蒲城所在纬线较广州所在纬线地球自转线速度大C.1月平均气温小于0℃D.是我国“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基地2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地图(4分)1).图中A—C—B剖面线上,可开采承压地下水的地点是_________,其承压水的补给来源在_________。(2分)2).西部沿海有荒漠分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1分)3).A处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1分)4).D、E两处的气候类型分别是()(0分)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B.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2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图(10分)1).自然带的形成与各地所处的_________位置和_________位置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气候条件有关。(2分)2).图中自然带H、I、A、B、F、G是沿着_________(经或纬)度变化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形成这种分异规律的基础是_________,这种分异主要是受_________的影响而产生的。(3分)3).图中自然带由B—C—D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区域分异属于从_________向_________的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_为基础的,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是受_________的影响程度不同,这种分异规律在_________纬度最明显。(5分)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绿地与居民区(11分)1).由于图中绿地与居民区_________的不同,使空气产生对流,请在图中直线上标出箭头,正确反映对流运动的方向。(1分)2).由于上述对流运动,会产生下列现象:清洁的空气由_________流向_________。居民区的空气湿度_________,气温日较差、年较差_________,从而改善局部小气候。(4分)3).如果在河流的水源地植树造林,林地可发挥_________作用。(1分)4).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_________把周围环境的_________合成,_________把_________能转变为_________能。(5分)27.2006年8月22日新华网报道:海南酝酿建立国际坡鹿狩猎基地,让仅产于海南岛,且和大熊猫一起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濒危动物——海南坡鹿作为将来可以猎杀的对象。据此完成题目。(0分)1).将海南坡鹿作为可以猎杀的对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0分)A.合理性、同一性原则B.持续性、同一性原则C.共同性、持续性原则D.持续性、公平性原则2).人类社会早期有过采猎文明时期,当时狩猎的目的是()(0分)A.获取食物B.消遣娱乐C.改造自然D.征服自然3).据悉,狩猎是欧洲贵族的传统活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相比于打高尔夫,它在国际上是属于富豪们更值得炫耀和对富豪们更有吸引力的活动。如果海南国际坡鹿狩猎基地建成,可能()(0分)A.使旅游者剧增B.形成海南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C.使旅游空间扩大D.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28.“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0分)1).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0分)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C.温室效应D.破坏性地震2).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①刀耕火种,毁林开荒②南水北调,发展生产③围湖造田,开垦荒地④发展工业,随意排污(0分)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9.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分析表中的数据,完成题目。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 国家 生态足迹 有效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新加坡 比利时 美国 英国 日本 冰岛 新西兰 秘鲁 澳大利亚 巴西 (0分)1).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公顷/人)()(0分)A.B.C.D.2).根据计算,1993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0分)A.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D.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题号一总分得分二、单选类(共0分)1.下图为“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示意图”,数码①~④表示的含义依次是() A.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②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B.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C.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D.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2.下图反映了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从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了汞元素②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开始③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关④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图中圈层所示的A、B、C分别为()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4.下图为“某地朝南窗户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图”。当阳光如③所示射入窗户时() A.我国恰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B.北京正值昼长夜短C.北极圈出现极昼D.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5.下图为北京市某房屋内朝南窗户的阳光照射情况和地球公转(B、D的公转速度分别为最慢和最快)示意图。据此判断地球从B公转到D期间,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将() A.越来越大B.越来越小C.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D.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6.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7.关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A.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B.在西北地区积极推广喷灌、滴灌技术C.围湖造田以增加粮食产量D.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以扩大耕地面积8.下列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的是()A.在我国东南沿海实行“休渔”制度B.为保护臭氧层50多个国家签署《蒙特利尔协议书》C.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D.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180多个国家签署《巴厘岛路线图》9.“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10.下列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有()A.海洋污染B.水土流失C.水质变坏D.水源枯竭11.能正确表达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的曲线(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境质量)为()A.B.C.D.12.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减弱B.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D.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和稳定13.关于环境问题及历史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的破坏B.农业社会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威胁C.工业社会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有所减少D.20世纪中叶以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与日俱增14.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A.原始社会开始B.农业社会开始C.工业社会开始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B.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C.从全球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D.有些环境问题不仅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16.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17.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C.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体带来灾害D.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18.对冰川加速融化产生的结果表述错误的是()A.可以改变当地地貌B.可以加速水土流失C.从长远看,可以改善灌溉条件D.增加了灾害危险19.当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是盗用了下一代的资源。这句话中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A.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A.地理环境决定论B.可持续发展论C.相互影响,相互作用D.人定胜天21.“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长期性原则2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企业,违背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2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除经济和技术水平低的原因外,还有()A.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发达国家多B.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C.对环境问题的无知D.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环保意识强24.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25.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革命以后,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26.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遭到破坏 ②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 ③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④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和稳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7.努力保护生物群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以上都不是28.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土地盐碱化B.大城市郊区的垃圾山C.土地荒漠化D.水源枯竭29.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全球环境的是()A.德国境内莱茵河水的污染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D.华北平原的土地次生盐碱化30.环境自净能力是指()A.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B.环境净化自身的能力C.环境对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的能力D.环境给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31.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是在()A.采猎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新技术革命时期32.有关地震波的正确叙述是()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B.纵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都明显减小D.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33.读图,图中表示夏至日的是()A.B.C.D.34.下面四幅图中(大圆表示赤道,小圆表示极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表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图幅为()A.B.C.D.35.日全食时,能看见的太阳大气层及相应的太阳活动是()A.色球、耀斑B.日冕、耀斑C.色球、太阳风D.日冕、太阳风36.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A.日地距离适中B.昼夜交替周期不长C.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形成了地转偏向力37.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的关系应该是()A.B.C.D.38.下列关于宇宙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对黑洞的观测与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B.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做“可见宇宙”,又叫总星系C.宇宙的范围为140亿光年D.各类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均匀的,而且各类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39.宜于建立橡胶、咖啡、茶树、草果等人工多层经济林的地区是()A.云贵高原山间小盆地B.云南西双版纳地区C.成都平原D.台西平原40.企鹅只有在下列哪个地区才能见到()A.格陵兰岛B.北美洲北部C.回归线附近大陆D.南极洲题号一总分得分三、多选类(共0分)1.结合全球变暖趋势,如果只考虑洋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未来可能出现()A.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B.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加强C.欧洲和北美东部气候变暖D.欧洲和北美东部气候变冷2.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A.酸雨B.土壤盐碱化C.臭氧层的破坏D.噪声污染题号一总分得分四、简答类(共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贫困村的村干部为了带领大家奔小康,想出了一个致富的好办法:决定把本村麦田的土卖给城市建筑公司做工程用土,取土形成大坑,又用收费方式给城市堆放垃圾。这样他们两头进钱,是种麦收入的几十倍。村民果然手中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衷心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 材料二:由于附近金矿废弃物尾矿砂的堆积,孙家村的大沟里十几年来就被吃掉了近百亩土地,使人均耕地下降到公顷。村里和矿上共同商量,共同开发复垦,由矿上出钱,村里出劳力、机械,运来“客土”覆盖到尾矿填平的沟壑上,形成耕地。十年来,通过这种方式恢复耕地公顷,不仅解决了尾矿污染问题,而且村里耕地由25公顷多增加到40公顷。 分析以上两个例子,哪一个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什么?题号一总分得分五、填空类(共0分)1.环境问题表现形式具有地域_________。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_________,在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_________;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_________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_________与_________的双重压力。2.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__短缺、_________破坏和_________。3.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4.从18世纪开始的“_________”以来,_________和技术突飞猛进,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呈现_________,人地矛盾迅速激化。5.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_________,还会受到“_________”思想的制约。参考答案:一、综合类(共76分)1.本题答案如下1)B,C2)(1)人口压力巨大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只要能从人口、资源及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解析,答案合理均可) 3)(1)经济 (2)生态 (3)社会 4)(1)使用布袋去买菜,而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2) 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木筷(只要合理均可) 2.本题答案如下1)C2)C3)B4)A3.本题答案如下1)(1)土地 (2)农业文明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因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本题答案如下1)(1)12 (2)7 2)A,B,D3)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5.本题答案如下1)A2)B6.本题答案如下1)A2)B7.本题答案如下1)(1)荒漠化 (2)酸雨 (3)森林破坏 2)(1)沙漠边缘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强烈 (2)过度放牧与垦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3)(1)人们过度放牧 (2)过度垦殖 (3)大力植树造林,尽快完成“三北”防护林营造工作 4)A,B,D5)(1)热带雨林 (2)CO2增加,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危及滨海地区 8.本题答案如下1)B2)C9.本题答案如下1)D2)D10.本题答案如下1)C2)D3)C11.本题答案如下1)C2)B12.本题答案如下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13.本题答案如下1)C2)C14.本题答案如下1)自左向右依次为: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 15.本题答案如下1)由发达国家指向发展中国家 2)由城市指向农村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乡村的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不同,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将重污染工业大量转移到环境污染控制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 4)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16.本题答案如下1)B2)D17.本题答案如下1)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 2)(1)生态 (2)经济 (3)社会 3)(1)经济崩溃 (2)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速经济发展的现象 (3)环境破坏 (4)生态危机 4)(1)生态持续 (2)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性 18.本题答案如下1)B2)A3)C19.本题答案如下1)(1)西经45° (2)180° 2)(1)7 (2)11 20.本题答案如下1)63°26′ 2)46°52′ 3)夏至日 21.本题答案如下1)(1)110°W,20°S (2)由20°S纬线向南北两方递减 2)70°S纬线及其以南地区 3)3时20分 4)B5)D22.本题答案如下1)(1)20°N—25°N (2)南北两方 2)(1)低纬 (2)高纬 3)从3月和9月向其他月份递减 4)相反 23.本题答案如下1)D2)C24.本题答案如下1)(1)C (2)A 2)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沿岸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多逆温,降水少 3)地处大分水岭的迎风坡 4)A25.本题答案如下1)(1)纬度 (2)海陆 2)(1)纬 (2)热量 (3)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3)(1)沿海 (2)内陆 (3)水分 (4)海洋水汽 (5)中 26.本题答案如下1)热力状况图略(逆时针) 2)(1)绿地 (2)居民区 (3)增大 (4)变小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4)(1)光合作用 (2)无机物 (3)有机物 (4)太阳 (5)化学 27.本题答案如下1)D2)A3)B28.本题答案如下1)D2)B29.本题答案如下1)B2)A二、单选类(共0分)1.C2.C3.D4.D5.C6.A7.B8.A9.A10.B11.D12.B13.D14.C15.D16.D17.D18.C19.C20.D21.B22.A23.B24.B25.D26.A27.C28.B29.B30.A31.C32.D33.A34.C35.A36.D37.D38.B39.B40.D三、多选类(共0分)1.A,D2.A,C四、简答类(共0分)1.材料二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为材料一用农田堆放垃圾会破坏土地肥力,影响农业生产,又污染环境,危害村民健康,这种行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考虑长远发展。材料二既解决了尾矿污染问题,又增加了耕地面积。耕地是可再生资源,利用得当,可为村民提供农产品,解决温饱同时创造经济效益,达到良性循环。 五、填空类(共0分)1.(1)差异 (2)生态破坏 (3)环境污染 (4)资源 (5)发展 (6)人口 2.(1)资源 (2)生态 (3)环境污染 3.(1)容纳 (2)清除 4.(1)工业革命 (2)科学 (3)不协调 5.(1)技术手段 (2)人地关系 解析:一、综合类(共76分)1.无解析1)无解析2)无解析3)无解析4)无解析2.无解析1)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即各个国家必须遵循共同性原则。2)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解决全球变暖问题。3)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由于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下列问题:一是地球上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二是对世界各国经济结构产生影响。4)注意题干中强调的是“生物措施”。3.无解析1)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开始大规模地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2)据图可知,在工业文明时代,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和资本的影响力下降,科学技术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3)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这个阶段,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人口的过快增长,二是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三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4)环境文明时代,人类开始谋求人地协调,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发展道路,必须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据教材可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须遵循三个原则,即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4.无解析1)无解析2)无解析3)无解析4)无解析5.无解析1)西北地区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源,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水资源利用不当。2)湖泊干涸属于环境问题中的生态破坏问题,只有B项全部属于生态破坏问题。6.无解析1)读图可知,该环境变迁主要发生在沿海低地,应该是“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沿海低地被淹没”。2)海平面上升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7.无解析1)无解析2)无解析3)无解析4)无解析5)无解析8.无解析1)B2)C9.无解析1)D2)D10.无解析1)由图可知观点一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应该是自然环境决定论,产生该观点是因为在采猎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2)由图可知观点二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在工业文明时期,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3)由图可知该图强调人类社会和环境相互影响,强调人地关系应协调发展。竭泽而渔,焚薮而田,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不符合观点三的思想。11.无解析1)图中表示的工业部门零部件来自不同的国家,说明其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因此只可能是飞机、汽车制造等对零部件需求较多的工业。2)跨国企业把零部件的生产布局在多个国家,目的是充分利用各国的优势区位条件,如资源条件、技术条件、劳动力条件等,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12.无解析1)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恐惧、崇拜,对自然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呈现全面的不协调。2)将丘陵改为梯田,发展种植业,破坏了植被,地表因缺乏植被的保护而出现各种生态问题。3)在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们围湖造田、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负面影响。主观原因是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不足,客观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大量人口南迁以及人口增加的压力所造成的。4)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得到认可,而这个过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13.无解析1)图中①②两处分别受工厂排污和砍伐森林的影响,造成水循环恶化和水土流失。2)水环境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水土流失加重使气候恶化,河流蓄洪能力降低,导致洪水灾害增多。14.无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空洞的形成是氟氯烃过量排放而致;全球变暖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加强;酸雨是酸性气体(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与水汽结合而成的;森林锐减是人类滥伐森林导致的。2)解析环境问题的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③发展(经济)问题。3)措施应与成因对照解析,然后再结合当今环境问题的热点加以解析。15.无解析1)无解析2)无解析3)无解析4)无解析16.无解析1)图中a应是荒漠化严重地区;b是酸雨严重的地区;c不应是荒漠化严重地区;发达国家酸雨等环境问题非常严重。2))b为酸雨严重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和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性燃料释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17.无解析1)无解析2)无解析3)无解析4)无解析18.无解析1)B2)A3)C19.无解析1)无解析2)无解析20.无解析1)要使热水器受热最多,太阳光应与集热板垂直。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90°-正午太阳高度角。2)由于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所以太阳到达的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则是南回归线。一年内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即是23°26′N和23°26′S之差46°52′。因为两地的纬度差=正午太阳高度差。3)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刻。21.无解析1)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由此可判断出图中AB线为晨线。由于东经160°经线经过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故东经160°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由此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时)的经度为110°W。又根据图中的70°角,可推知此时太阳直射在20°S纬线上。2)此时太阳直射20°S纬线,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3)根据160°E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可计算出北京时间(120°E)为3时20分。4)悉尼位于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因而,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5)坦桑尼亚热带草原上的动物大规模向河谷迁徙应在干季,而此季节为该地区的湿季;长江流域梅雨季节为6月份;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运作方式中的排浑期应在水量较大的夏季;我国北方冬季经常遭受寒潮的侵袭。22.无解析1)无解析2)无解析3)无解析4)无解析23.无解析1)蒲城发出的时间应是北京时间,而不是蒲城(109°33′E)的地方时。即当120°E的地方时为2月21日20时时,旧金山的区时应为21日4时,中国最西端的地方时约为21日17时,全球同属于2月21日(西十二区为2月21日0时,东十二区为2月21日24时)。圣保罗为南半球的城市,此季节(南半球的夏季)应昼长夜短。2)此时应是北半球的冬季,我国各地昼短夜长;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蒲城为温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我国“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基地应是甘肃酒泉。24.无解析1)无解析2)无解析3)无解析4)无解析25.无解析1)无解析2)无解析3)无解析26.无解析1)无解析2)无解析3)无解析4)无解析27.无解析1)将海南坡鹿作为可以猎杀的对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2)人类社会早期有过采猎文明时期,当时狩猎的目的是获取食物。3)如果海南国际坡鹿狩猎基地建成,可能形成海南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不可能使旅游者剧增。28.无解析1)破坏性地震属于自然灾害,其发生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2)南水北调,发展生产,是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29.无解析1)通过表中数据可得结论。2)生态赤字为负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生态环境压力越大,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项。二、单选类(共0分)1.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人口过多,人口素质低,致使人类的生产规模过大或者是违背了自然规律,人类活动超过了环境承载力,所以,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2.据图看出,南极海豹毛中的汞含量的变化深受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由来已久,从另一侧面来看,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汞)通过洋流循环及海洋生物扩展到了南极地区,并且人类文明越发达,对南极地区的污染越重,故①④正确。据图看出,人类对南极的影响在未登上南极就已开始了,故②错;图中信息显示汞含量的变化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故③错。3.地壳表面以外的各个圈层,称为外部圈层。在固体的岩石圈表面镶嵌着水圈,并被大气圈包围着。在岩石圈表层、水圈和大气圈底层,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构成生气勃勃的生物圈。4.据图确定此时的节气:由图中可知,阳光从南窗射入,可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应是夏至日,①为夏至日正午阳光入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③为冬至日正午阳光入射,我国各地气温最高的月份一般是7月。5.由B公转到D期间,即由7月初到1月初,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到最小,再由小变大。6.当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北半球。当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地连线后确定太阳直射点,然后判断。7.毁林开荒、围湖造田、陡坡开荒都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只有B项符合。8.B、D两项符合共同性原则,C项符合公平性原则,A项符合持续性原则。9.这句话体现了人类的经济活动必须保持在资源的承载能力之内。10.海洋污染和水质变坏都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为环境污染,水土流失间接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危害,为生态破坏,D项为资源短缺问题。11.此图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初期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现在发达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由于经济达到较高水平,有能力进行环境治理,环境质量大有改善。12.在人类文明演变的各个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人地关系、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都存在很大差异。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人类机械的迁徙,逃避自然的惩罚,尽管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还是有了一些科学萌芽。13.原始社会人口较少,生产力水平低下,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洪水、林火、风暴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农业社会人类活动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生产的破坏,以及过度垦殖引起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工业社会人类向环境中排废与日俱增。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14.无解析15.无解析16.采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在人地关系中是被动的,受环境的制约比较大,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农业文明时期,农业种植范围扩大,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和放牧等方式,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到了近代,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这种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17.技术进步能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一些问题;人类与环境应协调发展,只有保护好环境,使人类生存在良好的环境中,才更利于人类社会发展。18.冰川加速融化使环境中储存的淡水资源减少,从长远看,不利于灌溉条件的改善。19.当代人使用资源危及下一代,一个国家使用别国资源都是违背了公平性原则;使资源减少,不能永续利用,违背了持续性原则。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只要人们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大自然,体现的是人定胜天的思想。而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论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21.“竭泽而渔”是人类与环境的对立行为。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遵循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其中,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与题中观点相符。22.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 周末巧安排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经营权转让合同模板
- 合同样本商业地产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
- 个人向公司借款合同简例
-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 Module 3 Unit 9 Great cities of the world(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语六年级上册
-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猪舍购销合同范本
- 沉降检测合同范本
- 毛毛新车网合同范本
- 软件测试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医疗医学品管圈PPT模版
- 新型(花篮螺栓)工字钢悬挑梁脚手架讲解
- 大话艺术史(全2册)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
- 十年-(钢琴谱-原版)
- C1驾照科目一模拟考试练习题1000【附答案解析】
- 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记录表
- YY/T 0064-2016医用诊断X射线管组件电气及负载特性
- GB/T 29790-2020即时检验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 纸杯变变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