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会议,治理太湖蓝藻爆发_第1页
南昌会议,治理太湖蓝藻爆发_第2页
南昌会议,治理太湖蓝藻爆发_第3页
南昌会议,治理太湖蓝藻爆发_第4页
南昌会议,治理太湖蓝藻爆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1/31治理太湖环境效果及其启示治理太湖富营养和蓝藻爆发12023/1/3112023/1/31治理太湖富营养和蓝藻爆发12023/1/3112023/1/3112011年6月23日无锡市水利局朱喜无锡市水利局治理太湖蓝藻爆发

的经验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2主要内容太湖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太湖蓝藻爆发的因素蓝藻爆发作用和危害治理基本思路

治理基本措施

治理效果一定能治好太湖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32023/1/3132023/1/3132023/1/313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常水位水面积计),2004年2340km2,水深1.95m,容积47.2亿m3环湖有苏州、无锡、常州、湖州等大城市太湖一般分东西二部分功能供水灌溉蓄水旅游航行等2023/1/313梅梁湖贡湖太湖太湖梅梁湖贡湖竺山湖东太湖(西部)(东部)无锡1苏州常州湖州关于太湖一、太湖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蓝藻爆发规模“湖泛”---主要由蓝藻爆发引起严重污染底泥的厌氧反应造成富营养化,自然界是漫长过程,在人为干预下则是短暂过程--危害主要表现在蓝藻爆发生态退化—植物覆盖率、生物多样性减少,其中沉水植物减少主要由于蓝藻爆发、水污染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在西半部四个问题均与蓝藻爆发密切相关,须同时治理,最终建立太湖健康的水生态系统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52023/1/315太湖蓝藻爆发蓝藻爆发是水体富营养化后蓝藻快速增殖,高密度地聚集在较大范围的水面的现象蓝藻爆发增加N、C和富集N

P

蓝藻未死亡时一般不污染水体在夏秋季形成优势或绝对优势蓝藻干物质含N6.7%,P0.68%重量比基本为10:1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6“水华”和蓝藻爆发太湖“水华”20世纪50年代就存在在非富营养化状况、水温较高时,藻类较快生长繁殖,虽密度不大,但浮于水面的藻类在风作用下聚集于下风处的水面上,形成老百姓所说的“水华”、“湖靛”,可用作肥料蓝藻爆发必然是“水华”或“水华”爆发,而“水华”不一定是蓝藻爆发目前学术界对此二者并无明确的定义和界线,一般认为叶绿素a>40µg/L时“水华”为蓝藻爆发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72023/1/3172007年太湖供水危机是规模“湖泛”2007年5.29-6.1发生在太湖的贡湖,由蓝藻大爆发引发大规模“湖泛”,湖水发黑发臭,是太湖生态灾害,危害无锡200多万人的供水发生严重“湖泛”时,一般的或应急的制水技术几乎均不能使湖水变成合格的自来水这些技术只有到湖水得到初步改善后才能起作用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82023/1/3182023/1/318二、影响太湖蓝藻爆发的因素客观存在人类活动自然存在结果↓↓↓↓太湖蓝藻→水体富营养化→适当环境→蓝藻爆发(种源种群)(基础生境)(水温光照)(富集NP)

↓↓

快速生长和突然增殖阶段大量死亡阶段

↓缺少生物的种间竞争危害严重

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9不是所有富营养化湖泊均引起蓝藻年年爆发目前太湖、滇池和巢湖年年蓝藻爆发、面积大、频次高有些富营养湖泊蓝藻爆发不严重或频次很低杭州西湖几十年仅2次蓝藻爆发武汉东湖仅发生数次蓝藻爆发—鱼控藻滇池北部的草海蓝藻不易爆发--含N过高(10mg/L)南京玄武湖爆发的频次也不高—太湖的东太湖和五里湖目前无蓝藻爆发巢湖50年代就富营养化,但那时蓝藻不爆发,仅有”水华”究其原因,由于各湖泊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地理气象水文,经济社会发展,入湖NP负荷不同生物种群和种间竞争不同水中无机物、有机物,水化学物质的成分和数量不同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10三、蓝藻爆发的作用和危害

危害主要在蓝藻爆发和大量死亡期

作用富集NP,可改善水质,但需清除蓝藻主要危害存在藻毒素可能造成“湖泛”严重遮阳

严重影响水源地安全严重影响生态和环境安全所以必须消除蓝藻爆发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112023/1/31112023/1/3111四、治理太湖的基本思路

治理太湖应削减蓝藻数量和减轻富营养化相结合当削减蓝藻数量持续超过蓝藻的自然增殖量时,蓝藻的爆发程度会持续减轻,直至消除五类工程技术措施(控源截污,打捞蓝藻,生态调水,生态清淤,生态修复)和相应的保障措施须合理配套和正确衔接治理太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如打捞蓝藻如削减蓝藻数量各措施的搭配和技术集成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12其中思路

1、治理太湖应削减蓝藻数量和减轻富营养化相结合

以往一般认为治理太湖主要是治理富营养化根据治理太湖实践经验:应以综合性治理措施,削减蓝藻种源种群数量和治理富营养化相结合,才能进一步推进治理太湖工作治理蓝藻爆发的两个途径的治理效果相互影响和叠加

“德林海”杨湾藻水分离站秋景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13⑴直接削减蓝藻数量主要包括打捞蓝藻,削减大量蓝藻清淤减少底泥中蓝藻种源调水出湖,带走大量蓝藻也包括生态修复对蓝藻的削减“德林海”藻水分离池及刮渣机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14⑵实施五大工程技术措施减轻营养化

控源截污,使河道入湖NP浓度减小,相对减少入湖负荷TNTP

打捞蓝藻,在削减蓝藻数量的同时削减了所含大量NP

调水,增加环境容量,减少湖中NP

清淤,可减少NP生态修复,提高水体自净能力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15五、治理太湖基本措施归纳为五类工程技术措施1、控源截污2、打捞蓝藻

3、生态调水

4、生态清淤

5、水生态修复

相应保障措施

分水域治理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16措施1、控源截污控源截污为治理太湖基本措施只有实施好控源截污,其它各项工程技术治理措施才能发挥其最佳作用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17例如,五里湖全部入湖河道均建水闸控制成为可封闭水域,削减全部河道入湖NP负荷使其水质由大幅度劣于Ⅴ类改善为Ⅴ类如2000年为N6.75mg/L、TP0.205mg/L)改善为2009年的Ⅳ类(TN1.30mg/L、TP0.098mg/L)各类治理措施共同作用下发挥出良好的治理效果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18例如,梅梁湖已采取各类治理措施大量削减入湖NP其中N较2006年(6.10mg/L)削减了55.7%但2009年N仍为劣于Ⅴ类、2.7mg/L原因就是:控源截污的力度还不够主要河道武进港关闸挡污不到位,把上游河网(含直湖港)区的大量NP负荷带入湖中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192023/1/31192023/1/3119控源截污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过程

因为入湖NP负荷总体呈持续增加趋势太湖2009年比87~88年增加:N97%、P

69%太湖09年比06年增加:N4%、P8%2010年比2009年也是增加的年份入湖TN入湖TP河道入湖水量万t万t亿m31987~19882.810.19820065.320.30973.820095.530.335107.709年较87~88增加97%69%09年较06增加4%8%46%入湖NP和水量增加情况表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20控源截污治理太湖是缓慢过程,需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其改善水质的良好效果太湖流域入湖NP(特别是N)大幅度超过太湖环境容量按近年入太湖水量和Ⅲ类水目标估算,全太湖环境容量TN、TP分别为1.70万t/a、0.173万t/a。太湖TN环境容量仅为2009年河道入湖TN量4.63万t的36.7%,TP为0.248万t的69.8%。须年削减3%左右才能满足2020年目标要求,所以流域河网区域控源截污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过程2023/1/31治理太湖环境效果及其启示治理太湖富营养和蓝藻爆发212023/1/3121项目TN数量(t)TN比例(%)TP数量(t)TP比例(%)河道入湖小计4633483.2248174.0湖面降雨24914.5541.6地面径流7971.4802.4进湖网箱养鱼500.1100.3船舶220.020.1湖面降尘4210.8331.0底泥释放557310.069320.7入湖总计556881003353100河道出湖1820032.756316.8自来水取水14702.6742.2水生动植物30295.41163.5出湖打捞蓝藻2920.5290.9入出湖水量差调正值13512.4732.2出湖合计2434143.785525.5入出湖负荷差

3134756.3249874.52009年入太湖NP超过环境容量1~2倍TN入湖5.5万t,出湖2.4万t,入出湖负荷差56%TP入湖0.33万t,出湖0.08万t,入出湖负荷差74%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22控源截污主要是控制河道NP入湖,特别是控制西部、南部入湖河道污染至2020年,必须把太湖西部和南部全部入湖河道的NP,特别是TN改善到Ⅳ类(1.5mg/L)或接近于Ⅳ类才能使太湖湖心水质TN达到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中的目标1.2mg/L2023/1/31232023/1/3123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23控源截污的主要污染控制区域太湖流域全部应控制污染控制重点是对太湖有直接影响的河道入湖区域主要是太湖西部、上游的20条入湖河道及其上游河网主要是常州市、无锡市,及镇江市其次为湖州、南京和苏州控污区域均包括河道本身及其二岸全部区域。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24控源截污包括控源和截污两部分控源即是控制外源,减少其污染负荷产生和入水量截污截住已经排放的污水和污物,进行处理,削减污染负荷、资源化利用在太湖中游河道实行关闸挡污,阻住已经排放的污水入太湖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252023/1/31252023/1/3125(1)封闭全部排污口是最有效的治污推进措施某种意义讲,封闭全部排污口时,就是治理好太湖之时封闭排污口(不含污水厂)包括太湖流域一、二、三级保护区的全部排污口分期分批封闭排污口,为封闭排污口立法和建立排污口监控系统封闭全部排污口,本身不能直接削减污染负荷,但可以此为监督和控制手段,有力推进削减污染负荷的工作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262023/1/31262023/1/3126(2)建设高标准的足量的污水处理系统是治污的关键2020年城镇污水厂将成入湖最大点源群,建设污水厂仍是目前控源截污的关键生活、工业、畜牧和其它污水,能进的全部进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城镇污水厂标准全部提高到一级A,但仅是基本要求提高污水厂标准至接近或达到地表水Ⅴ类(如TN2~3mg/L),或实施污水厂尾水再生利用和深度处理芦村污水厂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272023/1/31272023/1/3127(3)综合治理点源面源(大家熟悉的措施)全面控制生活、工业污染强化农村农业面源治理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调整经济结构(无锡关闭了1300多家小化工等严重污染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少污染经济节水减排废弃物综合利用等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28(4)建立污染补偿机制经济杠杆作用削减污染负荷上游污染补偿下游超标排污者罚,使违法成本大于守法成本减排污者,以及蓝藻、水葫芦、垃圾、污泥和其它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者,给予补偿

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29(5)实行分片(区域)控制外源建立“河长制”、“片长制”,控制外源逐步实现各片(区域)污染负荷“零”排放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30(6)控源截污还必须做到

入湖河网区的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相结合,并以控制河网浓度为主

加强对中游入湖河道关闸挡污的控制和管理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312023/1/31312023/1/3131措施2、大规模打捞蓝藻是国内标本兼治的一项长期重要的新措施

打捞蓝藻是直接打捞蓝藻移出水面蓝藻的爆发、聚集堆积现象和富集NP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有效清除NP的机会打捞应在蓝藻爆发而没有死亡时实施,此时降低NP效果好打捞蓝藻也是学术界中对治理蓝藻没有争议的唯一方法小型多功能蓝藻打捞船研制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322023/1/31322023/1/3132太湖蓝藻爆发特点①爆发连续性自1990年起蓝藻几乎年年大爆发②规模性1990~2007蓝藻爆发的规模越来越大③周期性蓝藻每年春末夏初爆发,每年秋末或冬初爆发结束,明年再爆发,周而复始④重点是北部湖湾和西部水域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332007~2009年无锡市及带动其他城市共打捞蓝藻水167.7万m3(含藻率0.5%计)相当于清除蓝藻干物质(dw)8350t减轻蓝藻爆发聚集对水源地和水环境的严重危害,降低或消除“湖泛”发生的可能其中无锡市2007~2010共打捞蓝藻水215万m32023/1/31治理太湖环境效果及其启示治理太湖富营养和蓝藻爆发342023/1/31342023/1/31治理太湖富营养和蓝藻爆发342023/1/31342023/1/3134无锡市在湖岸线上共设打捞蓝藻站点69个无锡市湖岸打捞蓝藻站点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352023/1/31352023/1/3135打捞蓝藻系列工作包括打捞蓝藻藻水分离和资源化利用三部分藻水分离是打捞蓝藻的关键。2007年由于打捞的藻水无处存放,曾一度成为限制打捞工作的瓶颈在寸土如金的太湖边,以后无处存放每年百万m3的藻水,且要造成对水体、环境的严重二次污染,或运输成本过高打捞蓝藻船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36太湖周围城市已建藻水分离站或移动设备16座.套,藻水分离能力5.6万m3/d其中无锡已建14座.套日处理藻水能力合计4.6万m3/d(实际处理藻水能力)生产藻泥设计能力610t/d,最大生产能力900t/d2010年实际生产藻泥2万t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372023/1/31372023/1/3137无锡市推广

“德林海”藻水分离技术

(气浮法+离心脱水)

减轻重量96%2023/1/3137藻泥(含水率85%)余水回湖可达到Ⅲ~Ⅳ类藻水气浮分离池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382023/1/31382023/1/3138无锡闾江口藻水分离站处理能力1万m3/d无锡杨湾藻水分离站(处理能力1万m3/d)藻水分离站外貌“德林海”藻泥自动装卸设备和运输车德林海无锡杨湾藻水分离站工作流程离心脱水→二次分离藻水入气浮池加压气浮一次分离藻泥尾水排放入湖中央控制藻泥自动装卸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402023/1/3140锦礼藻水磁分离工作车:左图为外貌,左下图为内部设备

(磁分离技术也可作为污水处理技术)打捞蓝藻和藻水“磁分离”联合工作船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412023/1/31412023/1/31412023/1/3141蓝藻的资源化利用

(一般在蓝藻脱水后进行)唯琼蓝藻发酵沼气–发电工程▲无锡市已在全国首先建成南洋和唯琼二家蓝藻沼气发电工程,常州市建一家▲共配置2.3万m3厌氧发酵罐和储存罐▲无锡市建成利用藻泥生产有机肥的天仁有机肥厂,年产3万t/a▲基本解决了打捞蓝藻无处存放和二次污染的问题。南洋蓝藻发酵沼气‾发电工程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422023/1/31422023/1/31422023/1/3142无锡大规模成套打捞蓝藻集成技术和设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无锡为我国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爆发走出一条治标又治本的新路子打捞蓝藻是一项新的系列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完善和创新2023/1/3142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432023/1/31432023/1/3143清除蓝藻其它方法(一)改性黏土除藻电催化除藻微生物除藻超声波杀藻等上述除藻技术各有所长,均有很好或一定除藻效果,但适用范围、条件各不相同但其中大部分在除藻后NP均留在底泥或水体中(有些可使部分N逸出水面或其他方法消除NP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改性土壤水华清除-生态修复技术在梅梁湖十八湾试验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44清除蓝藻其它方法(二)生物除藻。如紫根水葫芦除藻很有效(普通水葫芦除藻效果小)其它藻水分离技术设备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

河海大学的除藻设备东南大学的除藻设备仿生式水面清除蓝藻设备紫根水葫芦粗壮根系长一米多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45分水域(片)治理蓝藻爆发在蓝藻爆发、聚集的局部重点水域,建设相对封闭的水域,实施打捞蓝藻和其它清除蓝藻方法相结合,如紫根水葫芦等生物修复、改性黏土技术和其它办法彻底清除蓝藻一般经3~5年的努力,相对封闭水域能基本消除水域的蓝藻爆发聚集现象,有效改善其水环境水景观,或满足水源地功能要求,并使水底逐渐生长沉水植物如在风景区鼋头渚、十八湾、马山、贡湖、竺山湖,或在水源地等水域,建立相对封闭的水域2023/1/31治理太湖环境效果及其启示治理太湖富营养和蓝藻爆发46序号名称合计打捞藻水生产藻泥占全部比例单位时间生产藻泥顺序生产单位藻泥用电顺序生产单位藻泥消耗藻水藻水含藻比例顺序万m3t%t/hKwh/tM3/t%1杨湾站35.3723444.13.116.9148.80.3152闾江口站15.75271916.61.9319.6657.90.2673壬子港站6.8914208.70.8927.2748.50.3144月亮湾站1.926774.12.2211.4428.40.39251#移动车1.867484.61.7424.90.44162#移动车0.16460.30.8834.90.3237锦园站8.866984.30.879.82126.90.1298宜兴站4.395643.40.9614.2577.80.1989新安站12.07228013.91.6510.2352.90.28687811.453.20.282010年至10月底无锡藻水分离站运行情况分析表(仅供参考)(说明藻水分离站生产效率大有提高的空间)注:①4、5、6为藻水磁分离设备,其余为德林海藻水分离站②打捞藻水总量按干物质率0.5%折算为70.12万t(藻泥1.64万t*30+藻水59.9万t*0.35)2023/1/31472023/1/3147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47措施3、生态调水是带走蓝藻和增加环境容量的长期治理措施

在入湖NP负荷总量控制未达标和蓝藻爆发未消除前,调水是治理太湖必须实施的主要措施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48生态调水是为改善水环境而实施的调水调水种类:调进好水如望虞河“引江济太”,提高自净能力和直接增加环境容量调出差水如梅梁湖泵站调水是,补充好水,也是提高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阻挡污水入湖如太湖中游河道的建闸挡污是太湖近中期阻挡拦截污水不入湖的有效办法2023/1/31492023/1/3149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49调水作用提高自净能力,增加环境容量合理路径调水可防治蓝藻爆发型规模“湖泛”发生带走大量蓝藻数量2007-2010年四年太湖调水带走蓝藻(dw)3.7万t

以往人们没有注意到此作用如梅梁湖调水四年带走蓝藻1.6万t和大量NP,TN从2006年6.10mg/L降到2010年2.69mg/L,削减55.7%;TP从0.226mg/L降到0.093mg/L(Ⅳ类),削减58.8%水流带走蓝藻后,蓝藻在平原河道中死亡,可通过清淤去除

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502023/1/31502023/1/31调水现状2002~2010年望虞河“引江济太”调水159亿m3

2007~2010年梅梁湖泵站共调水35.6亿m3

2002~2009年“引江济太”调水水量表(亿m3)

项目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合计调水总量1824.222.410.814.72422.013.1149.2其中入太湖量7.912.110.12.06.2148.94.966.1太浦河向上海输水9.023.214.715.318.317.823.120.4141.82007~2009年调梅梁湖水入江南运河水量表(亿m3)

项目200720082009合计年平均梅梁湖泵站89.55.5237.67大渲河泵站1.61.61.60合计89.57.124.68.20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512023/1/31512023/1/31治理太湖富营养和蓝藻爆发512023/1/31512023/1/31望虞河京杭运河无锡市苏州市贡湖太湖梅梁湖长江O南泉水厂梅梁湖泵站望虞河立交常熟泵站OOO2007年望虞河“引江济太”和梅梁湖泵站联合调水有效化解了太湖5.29供水危机,为自来水正常供应打好基础2023/1/31治理太湖环境效果及其启示治理太湖富营养和蓝藻爆发522023/1/31522023/1/31治理太湖富营养和蓝藻爆发522023/1/31522023/1/3152乘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东风,尽快实施新孟河新沟河调水新通道,改善竺山湖和西部水域水质新沟河线路◆长江—新沟河—直湖港--梅梁湖—太湖线路;新孟河线路◆长江—新孟河—漕湖—竺山湖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532023/1/31532023/1/31措施4、生态清淤是削减蓝藻种源和局部水域NP释放的重要措施

生态清淤是为改善水环境、水生态系统而进行的清淤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542023/1/31542023/1/3154主要清淤区域------蓝藻大量聚集、死亡区

(重污染的底泥区、水源区,入湖河口区,重要风景居住区)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552023/1/31552023/1/3155清淤要求采用环保机械主要清除表层10~40cm重污染底泥清淤重点是自来水取水口水源地、蓝藻大量死亡沉积区,以及河道入湖口连片清淤,减少回淤冬季清淤最好在底泥污染严重的区域应实施及时适量清淤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56淤泥固化和资源化利用做好淤泥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减少淤泥的二次污染和增加土资源无锡市已淤泥固化1000万m3无锡市新安福尔赐机械厂淤泥固化设备(FEC-3型日产量1500m3)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572023/1/3157清淤效果近年,太湖周边城市共在太湖中清除受蓝藻爆发等因素严重污染的淤泥1210万m3

(无锡市清淤占80%多)①减少蓝藻种源数量蓝藻重污染底泥区淤泥中的蓝藻(dw)含量0.6kg/m3清淤相当于清除蓝藻(dw)0.726万t及其所含的NP以往人们没有注意到此作用②减少底泥NP及其释放量。相当于清除底泥中TN9240t、TP5880t③减少底泥有机物17.5万t。去除“湖泛”基础条件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582023/1/31582023/1/3158措施5、生态修复是治太全过程不可缺的措施根据水深、水面积大小、污染程度、环境容量等来确定生态修复的时间、面积、使用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和品种,各类植物、生物搭配种植、养殖,以本地品种为主注意人工和自然修复的结合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592023/1/31592023/1/3159水生态修复作用作用很多吸收NP固定底泥、削减风浪减少底泥释放净化水体与蓝藻竞争营养抑藻、吃藻、除藻须注意严重水污染和蓝藻大爆发、大量死亡,可使沉水植物和鱼类无法生长,以至死亡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水生态修复是修复以植物为主的及包括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的水生态系统东太湖和五里湖较好的水生态系统发挥了良好作用使其各自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较轻没有蓝藻规模爆发现象或受到污染时起到减轻富营养化或减缓富营养化发展速度的作用生态修复关键是改善生境削减风浪(采用适当的围隔和相对封闭形式)改善基底高程和土质今后清淤和适当抬高基底有机相结合控制蓝藻爆发,阻挡蓝藻其中种植沉水植物必须提高透明度改善水质提高透明度先锋类主要植物及其作用类别名称直接消除蓝藻抑制蓝藻净化水体提高透明度说明漂浮植物紫根水葫芦10-15天可消除80-95%已爆发蓝藻,作用强作用很强作用很强太湖一年种一次,冬天捞走,须资源化利用,抗风浪能力较强,不固定底泥水葫芦(凤眼莲)可消除较低密度的蓝藻作用强作用强一年种一次,冬天捞走,须资源化利用,抗风浪能力较强,不固定底泥浮叶植物菱可消除低密度的蓝藻作用强作用强一年一次,冬天捞走,可固定底泥,抗风浪能力较强浮床植物湿生或陆生植物可消除较低密度的蓝藻作用强作用强一年种一次,成本很高,抗风浪能力较强,不固定底泥仿生植物碳素纤维人工生态水草无作用强作用强一次成本很高,十年放置一次,管理成本很低,抗风浪能力很强,硬底也可此类植物(仿生植物)均有发达的根、茎须,其有巨大的表面积,期间的微生物可有效净化水体;其中紫根水葫芦更具特殊的化感物质有直接消除蓝藻作用,但需注意及时收获和资源化利用紫根水葫芦菱菱浮床碳素纤维人工生态水草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太湖面积大,生态修复是个持久过程,其作用的显示是个缓慢的过程小范围的效果快在已经基本控制污染的可封闭的小范围水域,如种植紫根水葫芦、普通水葫芦、菱或生态浮床植物等,很快就能使水体变清较大水域效果比较慢如五里湖通过2002年至2010年9年治理,在基本控制外源污染的基础上,才使水质由劣于Ⅴ类改善至Ⅳ类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66生态修复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生态修复区更要注意长效管理,建一块、管一块和保存一块,逐步扩大生态修复范围将局部零星的生态修复区组合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和有比较强的净化水体能力的生态修复区域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67今后太湖要全面达到Ⅲ类水

扩大生态修复区是主要措施扩大太湖水生植物覆盖面积,由目前的400km2恢复至或超过以往的600km2恢复太湖西部湖滩湿地很利于消除蓝藻,夏秋天富集于湿地的蓝藻因为冬天无水死亡,春天被植物吸收太湖已进行多次生态修复,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生态修复的试验示范与扩大修复面积相结合,且以扩大修复面积为主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68措施6、保障措施是治理太湖的保障,治理太湖是长期过程,需多方协同全力治理

有一个适度超前和先进统一的规划思想认识保障组织机构保障法制保障人才保障经济保障科研保障信息平台保障机制体制保障目标制、考核制、责任制、奖罚制、分片治理、河长制、环境补偿、公益事业补贴等2023/1/3168香蒲芦苇荷花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69无锡正在建设“感知太湖”蓝藻监测控制调度的---传感网、通讯网、互联网三网合一的物联网全面及时了解太湖水质水文、蓝藻爆发和“湖泛”,入湖负荷,为治理蓝藻爆发和“湖泛”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及时打捞蓝藻,增加打捞蓝藻量,保护水环境有利于打捞蓝藻系列工作的优化调度,提高工作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以及降低成本由中科院计算所、中科怡海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和实施

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70措施7、分片(水域)治理

采用适合的综合措施先后分别治理有关水域太湖水面积大,不可能一下子同时治好,要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分片(水域)顺序治理五里湖梅梁湖贡湖竺山湖宜兴沿岸水域湖州沿岸水域其它水域也可同时治好2023/1/31治理太湖环境效果及其启示治理太湖富营养和蓝藻爆发71梅梁湖综合治理工程示意图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72贡湖水源地和沿岸水域治理工程示意图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732023/1/31732023/1/3173六、2007-目前治理太湖水环境效果国务院、流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治理太湖,投入大量资金,取得可喜效果1、保证供水安全2007年发生5.29太湖供水危机经治理,贡湖再没有发生蓝藻爆发引发“湖泛”现象,保证供水安全2023/1/31治理太湖蓝藻爆发742023/1/31742、减轻太湖蓝藻爆发程度2009年较2007年蓝藻爆发程度减轻,爆发面积减少蓝藻爆发日累积面积从年最大2.9万km2,减少到0.79万km2,减少72%蓝藻爆发年最大面积从979km2减少至450km2,削减54%

据此可判定近几年削减蓝藻数量已大于蓝藻增殖量2023/1/31治理太湖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