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课标解读】课标要求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运用)3.理解浅易文言文中的基本内容。(理解)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考查题型1.第一题为选择题。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所考查词语多为文言实词,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2.第二题考查断句,考查“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考查文言文语感。3.第三题为主观简答题,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中的基本内容”与“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两个考点,主要题型为内容分析、人物评价和阅读启示。命题新动向近几年的命题题型比较稳定,第一题选择题2018年考查中第一次出现成语,2019年出现考查虚词,且开始加大文本阅读难度。题量、分值及评分要求3个小题,各3分,共9分,1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一、(2019年广东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选自《资治通鉴》)【真题再现】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B.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D.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解析:A项,辞别/推辞;B项,去,到/的;C项,更加;D项,跟从,跟随/自。C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11.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3分)
.
.
.
.
.因为马援:①有担当、有责任心、勤勉。②有才华。③志向坚定、有远大志向、有志气、“穷当益坚”。④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有济世情怀、有善心、仁爱、博爱、赈施钱财、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财产乃尽散于亲旧。参考译文:马援年轻时,因家庭贫困,辞别哥哥马况,准备到边那一带种田放牧。马况说:“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没有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于是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困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加雄壮。”后来,他拥有数千头牲畜,数万斛粮食,不久又叹息说:“增长财富,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赈济施舍,否则的话,不过是守财奴罢了!”于是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友故旧。得知隗嚣礼贤下士,就去投奔他。隗嚣十分敬重马援,让他参与筹划决策。二、(2018年广东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初,敦①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②将入,导呼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节选自《晋书》有删改)【注释】①敦:王敦,王导的堂兄。②(yǐ):周,字伯仁。曾投奔王敦,与王导交好。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敦之举兵也/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C.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解析:A项,兴,起/被举用;B项,径直/直接;C项,和;D项,有名望、威望的人/望见。C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11.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3分)
.
.
.王导因为当年误以为周见死不救,在王敦要诛杀周时没有开口相救,后来才得知周尽力相救的真相,强烈的负罪感使他悲不自胜。参考译文:起初,王敦叛乱,刘隗劝晋元帝将王氏一族全部杀掉,王导带着家人到皇宫前请罪,恰好周将要进宫,王导对周大声说:“伯仁,我把全家人的性命托付给你了!”周径直走进宫去没有回头。(周)见了晋元帝后,陈述王导对朝廷的忠诚,竭力援救他们,晋元帝采纳了他的意见。等到周出来,王导仍在门口,又大声喊他,周还是不理睬。(周)出了皇宫,又给皇帝上书,表明王导的忠心,言辞非常恳切。王敦叛乱得逞,问王导说:“周、戴若思分别在南北极具名望,应当担任三公,毋庸置疑。”王导不回答。王敦说:“你不同意,那就杀了他。”王导又默不作声。王导后来整理中书省的旧文书时,发现周极力为王导辩白的奏章,言辞恳切。王导拿着奏章痛哭流涕,极度悲伤。三、(2017年广东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节选自《渑水燕谈录》)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解析:A项,这时候;B项,戴面具/当面;C项,一致/轻快、敏捷;D项,推崇,崇尚/还。A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11.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
.
.因为狄青①作战骁勇(频立战功);②博古通今(通究古今);③辅佐朝政。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1.字词解释方法。(分值3分)(1)组词法:古代的词语以单音节为主,因此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词语所在的语境尝试组词。如:“必有我师焉”中的“师”,显然可以组词为“老师”。(2)一词多义法:古汉语一个词语往往有多个义项,义项之间有联系,只要掌握了基本的义项,再根据具体的语境一般是可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如:乱。吾视其辙乱(混乱);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知识清单】(3)古今异义法:有的是词义扩大,如古代的“江、河”专指长江、黄河,现在已经是河流的统称;有的是词义的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只指“妻子”;有的是词义的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义转移为“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身”。(4)通假法:如“才美不外见”,“见”同“现”。在阅读时要多一个心眼,尤其是对课内学过的通假字要很熟悉。(5)词类活用法:古汉语中有些词语临时改变词性才能在语境中讲通,这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公将鼓之”中的“鼓”,本是名词“鼓,一种打击乐器”,活用为动词“击鼓进军”才能讲得通;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只有理解为“用箕畚”才能讲通;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虽乘奔御风”中“奔”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优劣得所”中的“优”和“劣”等必须当名词才能讲得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苟全性命”中的“全”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动词作状语,如“下见小潭”中的“下”就是当“在下面”讲;使动用法,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的“乱”当“使……扰乱”讲,“劳”当“使……劳累”讲;意动用法,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就是应理解为“把……当作宾客”。2.断句。(分值3分,断3处)文言文的断句,指的是针对句子的停顿,用“/”隔开。文言文的断句是理解翻译句子的基础,断句正确与否,对翻译句子有直接的影响,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划分方法(即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划出停顿的方法)如下:(1)按语法要求停顿。①在含有主谓宾的句子后停顿。例: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②在含有主谓的句子后停顿。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在含有谓宾的句子后停顿。例:隔篁竹/闻水声……④在单独的状语后停顿。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在发语词前停顿。如: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还有“若夫、夫”等。(3)语气词。如:者、也、矣、哉和焉的后面停顿。(4)在“曰”或“之”作宾语后面停顿。3.整体把握(概括大意)。(分值3分)常见题型有以下两类:(1)评价文中的人物或事件。①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什么身份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是赞赏还是批评的等。②其次,在此基础上,再来组织自己的看法,一般看法要同作者一致。如果与作者看法不一致,一定要自圆其说。特别注意:概括人物品格的题目,答案一般要求能从几个方面概括。(2)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首先要清楚这类题型是考查我们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因此,答题时要读清原文,看文章在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质、高尚精神,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学会判断这些精神品质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如果值得提倡,我们应该如何发扬;如不值得提倡,我们又该如何改进或抵制,要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凡不从本文整体而仅就某一句谈道理,只得1分。附:概括人物性格常用的词语▶为人国君:勤恳治国以民为本体恤民情体恤下属知错就改善于纳谏知人善任一视同仁大公无私公正严明以身作则有仁爱之心无偏袒之心有识人之明关心百姓疾苦勇于反省(悔过)善于听取正确建议(虚怀若谷)▶为人臣者:敢于劝谏善于劝谏善于辞令克己奉公奉公守法廉洁奉公为官清廉无私奉献严于律己刚正不阿光明磊落执法如山忍辱负重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热爱国家忠心耿耿忠贞不渝赤胆忠心不卑不亢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维护国家和个人的尊严▶侦破案件:善于思考思虑周全小心谨慎善于观察明察秋毫细致入微意志坚强顽强不屈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刨根究底▶为人处世: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心地善良朴素憨厚为人正直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舍己救人心胸开阔豁达大度襟怀坦荡宽容待人乐观积极不计前嫌虚怀若谷谦虚谨慎不拘小节豪放洒脱潇洒奔放善解人意温柔体贴慈祥仁爱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勤勉好学孜孜不倦勤奋刻苦不耻下问虚心好学废寝忘食正气凛然浩然正气视死如归聪明智慧精明强干足智多谋大智若愚睿智聪明胆大心细心灵手巧心思缜密思虑周全顾全大局冷静沉着从容淡定胸有成竹落落大方果断决断毫不犹豫当机立断义无反顾志向远大胸有大志不畏艰难无所畏惧有自知之明为他人着想有真才实学做事讲究方法与策略▶贬义词(人性的弱点):刚愎自用夜郎自大自命不凡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目空一切目中无人斤斤计较桀骜不驯心浮气躁性情浮躁口是心非心口不一外强中干色厉内荏阿谀奉承口蜜腹剑妄自菲薄自信不足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老奸巨滑刁滑奸诈虚伪狡猾自私任性贪婪奸诈贪得无厌愚蠢无知笨拙愚钝一、直击考点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二、考查形式近几年的题目表达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或者“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课外文言词语与课内所学文言词语的异同,因此,读懂文言文,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尤为重要。1.认真阅读知识清单1。【课时讲练】第一课时2.热身练习:读下面的文段,结合文意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狗喻卫灵公①怒()弥子瑕②,扶笞()出之。瑕惧,三日不敢入朝。公谓祝鮀③曰:“瑕也怼()乎?”子鱼对曰:“无之。”公曰:“何谓无之?”子鱼曰:“君不见夫狗乎?夫狗依人食者也。主人怒而扶之,嗥而逝,及其欲食也,葸葸然复来,忘其扶矣。今瑕,君狗也,仰于君以食()者也。一朝不得于君,则一日之食旷()焉。其何敢怼乎?”公曰:“然()也!”恼怒鞭打怨恨喂养落空正确【注释】①卫灵公:古君王。②弥子瑕:人名。③祝鮀(tuó):人名。附译文:卫国的国王灵公对弥子瑕恼怒,鞭打他并将他赶了出去。弥子瑕害怕,三天不敢上朝。灵公对祝鮀说:“瑕是不是有怨恨啊?”子鱼(祝鮀)回答说:“没有的事。”灵公说:“怎么说没有呢?”子鱼说:“国王您没见那狗吗?狗是靠人喂食的。主人怒而鞭打它,它嗥叫着跑走了,等到它想吃了,怯生生地又回来了,忘记了被鞭打的事了。如今的弥子瑕,是国王您的狗啊,仰仗国王而有食物啊。一天得不到国王的眷顾,就一天食物落空。他哪敢怨恨呢?”灵公说:“是啊!”3.课堂巩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章的意思。(一)子奇治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困,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注释】①阿:地名,即今山东阿县。派通“返”,返回代指老人决断熔铸拿出县粮食击败,打败参考译文: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对这事懊悔了,派使者追回(子奇)。使者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齐国国君问:“你凭借什么知道的?”(使者)说:“(因为)跟他同坐在一辆车里的人都是白头发的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凭借年轻人决断,一定能治理好阿县的!”子奇到了阿县,熔铸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拿出粮仓里的粮食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十分太平。魏国的人听说一个少年在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存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亲带领儿子,兄长带领弟弟,用自己家的武器跟魏人战斗,于是打败了魏国的军队。(二)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谒者入通。董安于③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翟。广门之官,左七扣拜谒伺候恼怒希望,期望杀掉使……活仁义厨师给没有多久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②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怎么,为什么得到参考译文:赵简子有两匹白骡而又特别喜欢它们,阳城胥渠在广门任小官,夜晚叩门求见,说:“您的臣子胥渠得了病,医生告诉我说:‘只要得到白骡的肝脏,病就可以治好,否则就要死。’”看门的人进去通报。董安于正在旁边侍侯,愤怒地说:“胥渠啊,竟想得到我们君主的白骡!请让我立即把他杀掉。”简子说:“杀人是为了保全牲畜,不也太不仁义了吗?杀牲畜来救活人,不是非常仁义的吗?”于是召来厨师杀死白骡,取出肝脏拿去送给阳城胥渠。没过多长时间,赵简子发兵攻打翟。广门的小官左边带七百人,右边带七百人,都最先登上城头,得到敌人的头。君王怎么能不喜欢读书人?一、直击考点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二、考查形式常用考查断句形式出现,题目表现为: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1.认真阅读知识清单2。【课时讲练】第二课时2.(一)给下列句子断句,并且找规律。(1)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规律:
.
.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规律:
.
.
.
.//////看名词,定句读。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看动词,定句读。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规律:
.(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规律:
.//////看虚词,找位置,定句读。//看对话,定句读。//////(5)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规律: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规律:
.//////辨句式,识搭配,定句读。/明修辞,定句读。(排比、反复、对比)///(二)读文章,给下文断句。有二人约以五更乙会于甲家乙如期往甲至鸡鸣往乙家呼乙妻曰既相期五更今鸡鸣尚未至何也其妻惊曰去已久矣复回甲家乙不至遂至晓遍寻踪迹于一竹丛中获一尸即乙也随身有轻赍物皆不见妻号恸谓甲曰汝杀吾夫也遂以甲诉于官狱久不成有一吏问曰乙与汝期乙不至汝过乙家只合呼乙汝舍不呼乃呼其妻是汝杀其夫也其人遂无语一言之间狱遂具。////////////////////////////////课时小结:
.
.
.
.①按照语法规律断句:看名词,定句读。看动词,定句读。②看虚词,找位置,定句读。③看对话,定句读。④辨句式,识搭配,定句读。⑤明修辞(排比、对比、反复、顶针、对偶等),定句读。参考译文:有两个人相约在五更时乙去甲家会面,乙按时出发。甲到了鸡叫的时候,前往乙家去呼叫乙的妻子说:“已经约定在五更见面,现在鸡鸣时分还没到,为什么呢?”乙的妻子惊讶地说道:“他已经离开很久了。”(甲)又回到甲家,乙没到。于是到了天亮,到处寻找乙的踪迹,在一个竹林丛中找到了一具尸体,就是乙。随身携带的物品,都不见了。乙的妻子极其悲痛(恸)地对甲说:“你杀了我的丈夫!”于是(乙的妻子)把甲告到了官府,但是这案件久久不能定案。有一个官吏问甲说:“乙与你约定见面,乙不到,你到乙家,只应该喊乙,你丢下乙不喊,却叫喊乙的妻子,这就是你杀死了她的丈夫的证据。”于是那人(甲)没有话好说。一句话之间,案件就了结了。(三)实战演练。陈陶传陶,字嵩伯,鄱阳剑浦人。尝举进士辄下,颇负壮怀。志远心旷遂高居不求进达恣游名山自称“三教布衣①”。大中中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咽气②有得出入无间。时严尚书宇③牧豫章,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而欲试之,遣小妓莲花往侍,陶笑不答。陶赋诗赠之云:“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宇见诗益嘉贞节。【注释】①三教布衣:意为三教都未入门。三教,指儒、道、佛三教。②咽气:道家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③严尚书宇:指严宇,官名是尚书。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1.志远心旷遂高居不求进达恣游名山自称“三教布衣”2.大中中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咽气有得出入无间3.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参考译文:陈陶,字嵩阳,鄱阳剑浦人。曾应试进士却总是落榜,很辜负自己的壮志和抱负。(他)胸襟广阔心志高远,于是隐居且不求在仕途上进取发达,恣意游览名山,自称为“三教布衣”。大中年间,陈陶为了避乱进入洪州西山,学习道家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在行气术上颇有收获,出入于至微处。当时严宇尚书任洪州刺史,敬仰陈陶清高的操守,曾经准备好斋饭和其他供应品,放下身份来到山中,与陈陶一起清谈整天。(严宇)想要考验陈陶,就派一个叫莲花的年轻歌女前去侍奉他,陈陶笑笑却不回话。陈陶作诗赠与莲花说:“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严宇见到陈陶这首诗更加赞许他坚贞的节操。一、直击考点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的基本内容。2.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二、考查形式常用问答题形式出现,题目表现为:概括文章内容,分析原因,分析人物形象等主观题。(3分)1.认真阅读知识清单3。【课时讲练】第三课时2.(一)直击中考:【2017年】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理解浅易文言文中的基本内容,评价文中的人物或事件)
.
.因为狄青①作战骁勇(频立战功);②博古通今(通究古今);③辅佐朝政。【2018年】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3分)(理解浅易文言文中的基本内容,评价文中的人物或事件)
.
.
.王导因为当年误以为周见死不救,在王敦要诛杀周时没有开口相救,后来才得知周尽力相救的真相,强烈的负罪感使他悲不自胜。【2019年】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3分)(理解浅易文言文中的基本内容,评价文中的人物或事件)
.
.
.
.
.因为马援:①有担当、有责任心、勤勉。②有才华。③志向坚定、有远大志向、有志气、“穷当益坚”。④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有济世情怀、有善心、仁爱、博爱、赈施钱财、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财产乃尽散于亲旧。(二)读文章,简要说说魏文侯是个什么样的国君?(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②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任座:人名,魏国大臣。
.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知错能改,从他听了翟璜的话之后马上善待任座可以看出。参考译文:(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任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文侯发怒了,任座跑了出去。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刚才任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把任座叫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任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三)读文章,简要说说唐太宗能创造“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贞观中,太子承乾多不修法度,魏王泰尤以才能为太宗所重,特诏泰移居武德殿。魏徵上疏谏曰:“魏王既是陛下爱子,须使知定分,常保安全,每事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也。今移居此殿,使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居,时人以为不可。虽时移事异,犹恐人之多言。又王之本心,亦不宁息。既能以宠为惧,伏愿成人之美。”太宗曰:“我几不思量,甚大错误。”遂遣泰归于本第。
.
.
.一是有魏征这样忠诚敢谏的良臣,时时帮助唐太宗避免决策的失误;二是有唐太宗这样从善如流、虚心纳谏的明君。(注意从不同方面归纳回答)参考译文:贞观年间,太子李承乾常常不讲法度,而魏王李泰因为出众的才华深得唐太宗的喜爱,一次,唐太宗下诏让李泰搬到武德殿居住。魏徵上书劝阻,说:“魏王既然是陛下的爱子,应当知道自己的名分和地位,保证自身的安全,遇事应该控制骄傲奢侈的习气,不住在招惹是非的地方。现在他搬到武德殿来居住,就在太子东宫的西边,过去海陵住在那里,当时的人都认为不合适。现在形势虽然变了,恐怕还是会引来风言风语,魏王的内心,也不会平静,李泰既然因为受到宠爱而感到害怕,何不退居原处,成人之美呢?”唐太宗说:“我没仔细考虑就这么做了,差点酿成大错。”于是就让李泰回到原来的住所居住。一、勤奋学习类(4篇)(一)(原创)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选自《宋史·徐中行传》)【课后练习】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徒转相传授/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B.纯仁贤之/贤哉,回也C.光谓斯人神清气和/久而乃和D.乃归葺小室/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解析:A项,门生、学徒/只是,仅仅;B项,认为……有才能/贤能;C项,平和/暖和;D项,回家。D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3.结合选文,说说徐中行在求学做人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
.
.①刻苦勤奋:从“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可以看出;②孝顺:从“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可以看出;③严于律己:“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可以看出。参考译文:徐中行,是台州临海人。他刚刚通晓儒学,就听说世居陕西路安定堡的胡瑗将理学讲得非常透彻,他的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先入学的学生直接和老师学习,然后辅导后入学的学生),将要去跟从胡瑗学习。到了京城,首先拜访范纯仁,范纯仁认为他很贤能,就向司马光推荐了他。司马光认为这个人心神清朗,态度和蔼,可以和他一起进修道业。恰逢福唐人刘彝入朝,(徐中行)(从他那里)得到了胡瑗所传授的经义,反复诵读,深入思考,勤苦自励,一心向学(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无味之物),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亲自耕种抚养母亲。(就着)剩余的力量推广施行(这样的行为),安葬了十多个同姓和外姓的亲戚以及乡里贫苦没有后代的死者。晚年他教导学生,从洒水扫地、应酬答对,以及研究事理、获取知识,以至于治理国家、平定天下,(都要求)不失去人的本性,不越过学的次第,如此这般方才罢手。(二)(改编)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注释】①说:劝说,说服。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伤,乃闭室不出/乃不知有汉B.出其书遍观之/既出,得其船C.皆少之。弗信/少时,一狼径去D.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则有去国怀乡解析:A项,于是/竟然;B项,拿出/出来;C项,轻视,贬低/一会儿;D项,离开。D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3.结合选文,说说苏秦是一个怎样的人?
.勤奋学习、知错能改、有坚定目标和信心的人。参考译文: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往东去到齐国从师,曾在鬼谷先生那儿研习学问。他出外游历了好几年,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他的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周人的风俗,向来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如今你去掉了根本去搬弄口舌,穷途末路,不也应该吗?”苏秦听了这些话,心里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就关门不出,把他的书都取出来,再次发愤阅读。他从这些书中找出一本周书《阴符》,伏案攻读。读了一年,他从书中找出了许多揣摩国君心意的诀窍,说道:“凭借这些知识,我可以去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打算去游说周显王,显王的近臣们平素就熟悉苏秦,都轻视他。不相信他。于是苏秦向西到达秦国,游说秦惠王,没有被采用,于是向东到赵国,赵国丞相奉阳君不喜欢苏秦。苏秦离赵又游历到燕国,经过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三)滑寿,幼警敏好学,能诗。京口王居中名医也寿从之学授《素问》《难经》。既卒业,请于师曰:“《素问》详矣,多错简①。愚将分藏象、经度等为十类,类抄而读之。《难经》又本《素问》《灵枢》,其间荣卫藏府②与夫经络腧穴,辨之博矣,而缺误亦多。愚将本其义旨,注③而读之可乎?”
【注释】①错简:古书以竹简按次串联编成,竹简前后次序错乱谓“错简”。②荣卫藏府:中医学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藏府,指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③注:作批注。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名医也/有仙则名B.既卒业/既出,得其船C.请于师曰/曹刿请见D.愚将本其义旨/欲信大义于天下解析:A项,著名的/作动词,有名,闻名;B项,已经;C项,请教/请求;D项,意义/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B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京口王居中名医也寿从之学授《素问》《难经》///3.请简要说说主人公滑寿是一个怎样的人。
.滑寿是一个聪慧好学,善于发现问题的人。解析:从“幼警敏好学,能诗”“类抄而读之”可以看出滑寿是一个聪慧好学的人;从“《素问》详矣,多错简”可以看出滑寿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参考译文:滑寿,年幼的时候机敏喜欢学习,能够写诗。京口的王居中,是(当地)的名医。滑寿跟从他学习(医学),(王居中)传授(他)《素问》《难经》。已经学完后,(滑寿便)向老师请教说:“《素问》(这部著作)太详尽了,很多竹简前后次序错乱。我想将它分成藏象、经度等作为十类,每类抄下来朗读。《难经》出自《素问》《灵枢》,其中的荣卫藏府与那些经络腧穴,分辨的角度很多,但缺漏与错误也很多。我想按照它们的意义,作批注来读可以吗?”(四)读书佐酒(改编)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lǜ):标准。④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使子弟密觇之/因使唐雎使于齐B.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闻寡人之耳者C.遂满饮一大白/遂至承天寺D.复举一大白/不敢出一言以复解析:A项,派,叫/出使;B项,听说/使……听到;C项,于是;D项,又/回答。C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3.结合选文,说说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热爱读书;②喜欢饮酒;③豪放不羁。参考译文:苏子美为人豪放不受约束,喜欢饮酒。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读书,(他边读边饮酒)以喝完一斗为限度。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就派家中年轻的晚辈去偷偷察看他。正听到子美在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偷袭行刺秦始皇,刺客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副车上”(这一段)时,他突然拍手说:“可惜呀,没有打中!”于是满满喝了一大杯酒。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将我送给陛下’”,(苏子美)又拍桌子说:“君臣相遇,竟如此艰难。”又喝下一大杯(酒)。杜祁公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二、为人处世类(6篇)(一)(改编)汉蒋琬①为大司马。东曹掾为杨戏②,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谓琬曰:“公与戏言而不应,其慢甚矣!”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所诫。戏欲赞吾是邪,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③杨敏尝毁琬曰:“作事愦愦,诚不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理,事不理,则愦愦矣。”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④,敏得免重罪。选自《吕氏春秋·贵公》【注释】①蒋琬:字公琰,诸葛亮死后,掌管军政。②东曹掾为杨戏:东曹,主管二千石长史及军吏的人事官员。掾是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杨戏,先当过诸葛亮的主簿,后蒋琬用为东曹掾。③督农:掌管农事的官职。④心无适莫:适,可的意思;莫,不可的意思。适莫,厚薄,即偏见。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戏欲赞吾是邪/斯是陋室B.作事愦愦/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诚不及前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苟其不如/故不为苟得也解析:A项,正确/判断动词是;B项,工作,劳动/有所作为;C项,的确,确实;D项,假如/苟且。C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3.短文介绍了蒋琬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蒋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
.
.
.
.①有人说杨戏怠慢蒋琬,蒋琬反而认为杨戏是一个率性的人。②面对杨敏背后的批评,蒋琬正确面对,反思自己,没有公报私仇。③宽厚待人;面对别人的批评,能正确面对,积极反思自己;秉公执法,毫无偏颇。(表述清楚、流畅即可)参考译文:汉朝时蒋琬任大司马,东曹掾(官名,当初蒋琬也曾任过该官职)杨戏素性简略,不喜辩论,蒋琬向他交谈时,也常静默不答。因此有人对蒋琬说:“您与杨戏说话,杨戏默而不答,不是太傲慢了吗?”蒋琬却笑着回答道:“人们的思想不同,就好像人们的面孔不同一样。不要当面顺从,背后又说相反的话,这是古人所提出的告诫。杨戏想要赞许我的看法对吧,又不是他的本心;想要反对我吧,又显扬了我的错误,所以他就沉默不语了,这正是杨戏爽快的地方呀!”督农杨敏曾在背后批评蒋琬道:“做事糊涂,一点也比不上前任。”有人把这些告诉蒋琬,主管法纪的人就请求追究杨敏不敬之罪。蒋琬却坦然地表示:“我的确不如前人,没什么可追究的。”主管法纪的人就问其糊涂的表现,蒋琬说:“假使不如古人,那么政事就办理不好,政事办理不好,那自然就糊涂了。”后来,杨敏犯事进狱,大家都担心他一定会死,但蒋琬内心没什么偏见,杨敏得以免除重刑。(二)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①人也。良少诞节②母憙③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及母卒,兄伯鸾居庐啜粥,非礼不行,良独食肉饮酒,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毁容。或问良曰:“子之居丧,礼乎?”良曰:“然。礼所以制情佚④也。情苟不佚,何礼之论!夫食旨不甘,故致毁容之实。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论者不能夺之。【注释】①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②诞节:放纵不拘。③憙(xǐ):喜欢。后作“喜”。④佚(yì):放纵。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良常学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兄伯鸾居庐啜粥/不可久居C.哀至乃哭/哀转久绝D.情苟不佚/苟全性命于乱世解析:A项,经常/平常,普通;B项,居住/留,停留;C项,悲哀,伤心;D项,如果/苟且。C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良少诞节母憙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3.你认为戴良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位孝敬长亲、不拘泥于礼的形式的人。解析:细读全文,从戴良“母憙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等可知,他孝敬长亲;从“良独食肉饮酒”“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等可知,他不拘泥于礼的形式。据此总结即可。参考译文: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人。戴良自小行为放纵不拘,母亲喜欢听驴叫,戴良就经常学驴叫来让母亲高兴。等到母亲去世时,他的哥哥伯鸾居住在帐篷(吃饭)只喝粥,不合礼的行为不去做,戴良却独自吃肉喝酒,悲哀到极点时才哭,但两人都面容憔悴。有人问戴良说:“您这样守丧,合乎礼吗?”戴良说:“合乎礼。礼是用来控制感情放纵的。感情如果不放纵,还谈什么礼呢!吃东西而感觉不到美味,所以造成面容憔悴的结果。如果美味从口中尝不出来,(那么)吃它是可以的。”和他谈论的人没法强行改变他。(三)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改编)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节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日与群臣饮酒/斯是陋室B.左右曰/左右流之C.今日饮酒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与虞人期猎/与人期行解析:A项,这/判断动词是;B项,左右的人/左边右边;C项,高兴/以……为乐;D项,约定。D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3.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
.喝酒喝得高兴,天又下起大雨的时候。文侯是个守信用、平等待人的国君。参考译文: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高兴,天下起雨来,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猎。魏国从此变得强大。(四)许昌①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②,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厚德录》)【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下文“同里”也是地名。②驯谨:顺从而谨慎。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病且死/年且九十B.恻然谓曰/太守谓谁C.已出望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云归而岩穴暝解析:A项,将要,快要;B项,说/叫作;C项,超过/在国外;D项,归还/聚拢。A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3.你认同张孝基“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的做法吗?并说明你的理由。
.
.
.
.认同。张孝基对妻子的不成材的兄弟如此相信,说明他是一个宽容的、信任别人的人,心胸宽阔;有仁爱之心(恻隐之心);是个懂得教育别人、不看重钱财的人。参考译文:许昌有个叫张孝基的士人,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不孝的儿子,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把家产全部托付给孝基。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灌园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很高兴啊!”孝基便叫他去灌园。富人的儿子能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让我灌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好啦。”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像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五)景伯母崔氏,通经,有明识。贝丘妇人列其子不孝,景伯以白其母,母曰:“吾闻闻名不如见面,山民未知礼义,何足深责!”乃召其母与之对榻共食使其子侍立堂下观景伯供食。未旬日,悔过求还;崔氏曰:“此虽面惭,其心未也,且置之。”凡二十馀日,其子叩头流血,母涕泣乞还,然后听之,卒以孝闻。(选自《资治通鉴》)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通经,有明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景伯以白其母/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吾闻闻名不如见面/不能称前时之闻D.其心未也,且置之/年且九十解析:A项,通晓、明白;B项,告诉/酒杯;C项,听说/名声;D项,暂且/将近。A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乃召其母与之对榻共食使其子侍立堂下观景伯供食///3.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
.
.
.
.①崔氏能够想到让不孝子观瞻来学习孝道,表明崔氏是个教育有方、有智慧的人。②文章主要弘扬的是孝义,我们要学习文中房景伯的孝顺。(答出其中一点理由即可,其他能言之成理的结论亦可)参考译文:房景伯的母亲崔氏,通晓经学,有见识。贝丘有一妇人诉说自己的儿子不孝,房景伯把这告诉了他母亲,他母亲说:“我听说闻名不如见面,山民不知礼义,何以值得深加责难呢?”于是召来这一妇人,同她对坐进食,让这个妇人的儿子待立在堂下,以使他观看房景伯如何供奉母亲进食。不到十天,这个不孝的儿子悔过了,请求回去。崔氏说:“他虽然在面子上觉得惭愧了,但心里却未必如此,还是继续留在这里吧。”又过了二十多天,这个妇人的儿子叩头流血,他母亲流着泪水乞求回家,这才允许他们回去了,最后这个不孝之子以孝而闻名天下。(六)(改编)王敬臣,长洲人。十九为诸生,受业与校①。性至孝,父疽②发背,亲自吮舐。老得瞀眩③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挈④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⑤之。抑亟⑥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原文有删改)【注释】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②疽(jū):毒疮。③瞀(mào)眩:眼花头晕,迷糊。④挈:带领。⑤斫(zhuó):砍。⑥亟(jí):急忙。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挈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或语之曰/或异二者之为C.出入死地/入则无法家拂士D.卒得父以归/云归而岩穴暝解析:A项,妻子儿女;B项,有人/或许;C项,进入/在国内,国内;D项,回家/聚拢。A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之///3.结合选文,说说文章写了几件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
.
.①王敬臣亲自为父亲吸舔毒疮,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②孙抑挺身而出保护母亲,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根本的孝道。参考译文:王敬臣,长洲人。十九岁考中了诸生,跟随魏校学习。平生非常孝顺,他的父亲后背上生了毒疮,王敬臣常常是嘴对着父亲的背疾处进行吮舐。父亲得了瞀眩病,王敬臣每晚都睡在父亲床边的地下,连衣服也不脱,只要听到咳嗽声就立刻爬起来悉心服待自己的父亲。孙抑,世代居住在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带领父母妻子儿女逃避兵乱到平阳的柏村。有乱兵到村里抢夺财务,拔出刀吓唬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举刃欲砍孙抑的母亲。孙抑急忙用身体护住了母亲,请求替母亲受砍,母亲才得以解放。而孙抑的父亲被虏去,不知到哪里去了。有人告诉他说:“你的父亲被驱赶向东去了,然而东面的军队将掠到的百姓都杀了,你小心不要去送死了。”孙抑说:“我难道因为害怕死而舍弃我的父亲吗?”于是前往,进入危险的地方,几次差点死了,终于带父亲回来了。三、治世做官类(6篇)(一)(原创)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为君之道/益慕圣贤之道B.必须先存百姓/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犹割股以啖腹/屠自后断其股D.亦不见过/人恒过解析:A项,方法/学说;B项,抚恤/生存;C项,大腿;D项,过失,过错/犯错误。C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3.结合文章说说唐太宗为君的几个方面。
.①先存百姓;②不敢纵逸;③广开言路。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做国君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必须首先关心百姓。如果用损害百姓的办法来满足自身的享乐,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再说,我从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求。我多次想使人身体受到损害的原因不在别的,都是由于自己贪欲才酿成的灾祸。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声色,那么这些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这样既妨害国家大事,又扰乱百姓。”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哪些政策的失败的,帝王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过错,于是渐渐导致国灭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宫之内,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希望你们诸位起到我的耳目的作用。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二)(原创)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人,少负志节,诗文皆有法度,为曾国藩所器。以举人随父伟琳治乡团,御粤寇①。已而走湖南,参易佩绅戎幕②,军来凤、龙山间。石达开来犯,军饥疲,走永顺募粮,粮至不绝,守益坚,寇稍稍引去。宝箴之江西,为席宝田画策歼寇洪福瑱,事宁,叙知府,授河北道。创致用精舍,遴选三州学子,延名师教之。迁浙江按察使,坐事免。湖南巡抚王文韶荐其才,光绪十六年,召入都,除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二十年,擢③直隶布政使,入对,时中东战亟④见上形容忧悴请日读圣祖御纂周易⑤以期变不失常。他所陈奏语甚多,并旨称⑥。上以为忠,命治糈台⑦,专折⑧奏事。马关和约成,泣曰:“殆不国矣!”【注解】①粤寇:清统治者对太平天国起义者的蔑之辞。②易佩绅戎幕:易佩绅(人名)的军府。③擢:提拔。④亟:形势危急。⑤圣祖御纂周易:康熙皇帝编的《御纂周易》。⑥旨称:符合皇帝的意图。⑦糈台:负责文书的机构。⑧折:处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少负志节/负势竟上B.守益坚/有所广益C.寇稍稍引去/稍稍宾客其父D.殆不国矣/思而不学则殆解析:A项,有,负有/凭借;B项,更加/增加;C项,渐渐地;D项,几乎,差不多/疑惑。C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时中东战亟见上形容忧悴请日读圣祖御纂周易以期变不失常///3.结合选文,说说陈宝箴是个怎样的人?
.
.
.①少年时就有志向节操,有才能;②有勇有谋(抵御太平军,歼寇洪福瑱);③忠诚,为皇帝分忧;④爱国(殆不国矣)。(答对三点即可)参考译文: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人,少年时就有志向节操,他的诗文都十分讲究规范,被曾国藩器重。以举人的身份随父亲陈伟琳治理乡团,抵御粤寇。后来到湖南,做了易佩绅的幕僚,驻军在来凤、龙山间。石达开来犯,陈宝箴军队饥饿疲劳,到永顺募捐粮食,粮食到了,镇守的决心更加坚定,石达开军队渐渐撤离了。宝箴到江西,替席宝田谋划计策歼寇洪福瑱,事情结束,授予知府官职,后来提拔为河北道。创立致用精舍,遴选三州学子,延请名师教授。升迁浙江按察使,因犯事免职。湖南巡抚王文韶推荐他的才干,光绪十六年,应召入都,任命官职湖北按察使,署置布政使。二十年,升任直隶布政使,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当时中东战事紧急,见皇上面露愁容,请求每一天读圣祖御纂周易,希望变而不失去常法。他所陈述的奏语非常多,都符合旨意。皇上以为他忠实,命管理糈台,专门负责处理奏折。马关和约签订,哭泣着说:“国家差不多不存在了!”(三)太宗①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②,突厥侵扰,州县骚然。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③,莫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②踊贵(yǒngguì):指价格上涨。③嗟怨:嗟叹怨恨。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帝志在忧人/恢弘志士之气B.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手自笔录C.饥馑尤甚/急湍甚箭D.咸自归乡/咸来问讯解析:A项,心意/有志,立志;B项,从,由/亲自;C项,严重/甚于,比……还快;D项,全,都。D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3.文中唐太宗是如何“得人心”的?生活在衣食无忧的今天,简要谈谈你对太宗崇尚节俭的看法。
.
.
.
.
.示例: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看法: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更是先贤的谆谆教诲。如今,尽管物质丰富,衣食无忧,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前人的教诲,不能铺张浪费。解析:解答此题,需通读全文。第一问:根据文章中“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可知,太宗靠这几项举措,得了民心。第二问: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和文章内容来回答,答案扣住传统美德,简要概括即可。参考译文:唐太宗从即位开始,霜降和干旱(就在全国范围内)成为灾难,米谷一类(粮食)的价格上涨,(再加上)突厥进犯骚扰,州县(更加)骚动不安。唐太宗的心意是忧心百姓,锐敏精明地治理国政,尊敬推崇节俭,广泛地散布恩德。当时,在京城到河东、河南、陇右(一带),饥荒尤其严重,一匹(上好的)丝绸才能换一斗米。百姓虽然四处奔走争抢食物,但从来没有人嗟叹怨恨,没有不安分守己的。到了贞观三年,关中(一带)大丰收,(百姓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竟然没有一个人逃散。唐太宗得人心(竟)到了这种程度。(四)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①,察其眉睫②之间而得其情。晋侯大喜,告赵文子③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文子曰:“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注释】①貌:相貌。②眉睫:眉毛和睫毛。③赵文子:即赵武,又称赵孟,春秋时晋国大夫,曾执晋国政。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能视盗之貌/四支僵劲不能动B.吾君恃伺察而得盗/察纳雅言C.遂共盗而残之/以残年余力D.而群盗奔秦焉/猛浪若奔解析:A项,能够;B项,观察/明察;C项,杀/残余;D项,跑/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A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3.文中赵文子认为消除盗贼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为什么?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土建基础施工合同
- 仓储物流服务合同细则
- 彻体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牛羊肉采购合同
- 三人合伙开店合同
- 教材购销合同
- 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合同
- 新材料研发及生产许可合同
-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系统分析与建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学生劳动安全课件
- 办公楼维修改造施工方案
- 2024年度教育软件采购合同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广电和通信设备电子装接工(高级工)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河南住户调查业务题库
- 天车安全操作培训教材
- 《篮球运球》教案(共四篇)
- 国企关于违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责任追究办法
- CRF病例报告表模板
- 九上下册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3节《安全用电》课件(42张)公开课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