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159ad7e68127f081523aa022a9801cf/d159ad7e68127f081523aa022a9801cf1.gif)
![实验动物学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159ad7e68127f081523aa022a9801cf/d159ad7e68127f081523aa022a9801cf2.gif)
![实验动物学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159ad7e68127f081523aa022a9801cf/d159ad7e68127f081523aa022a9801cf3.gif)
![实验动物学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159ad7e68127f081523aa022a9801cf/d159ad7e68127f081523aa022a9801cf4.gif)
![实验动物学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159ad7e68127f081523aa022a9801cf/d159ad7e68127f081523aa022a9801c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本章掌握及熟悉的内容掌握: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和微生物学分类的方法及级别。各遗传学类别实验动物(如近交系动物、保种F1代动物、封闭群动物、突变系动物、同源突变近交系动物、同源导入近交系动物、分离近交系动物、重组近交系动物等)的概念,各微生物学级别实验动物的概念、区别。熟悉:各遗传学类别实验动物的区别、特性及应用,品种和品系的概念;各微生物学级别实验动物的来源、特性及应用。第一节
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的标准化
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1、可以增加动物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2、根据模拟动物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的异同,可以在遗传限定的动物身上复制出更多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3、标准化实验动物有利于动物基因的作图。4、对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标准化的深入研究,可以建立一系列相关的生物信息数据库。一、实验动物按遗传学分类品种、品系的概念
品种(stock)和品系(strain)是基本分类单位。
作为一个品种、品系,应具备以下条件:(1)相似的外貌特征(2)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3)稳定的遗传性能(4)具有共同遗传来源和一定的遗传结构通常称近交系动物为品系,称封闭群动物为品种。按基因组成特点分近交系突变系杂交F1代封闭群按基因纯和程度分相同基因类型不同基因类型实验动物分类方法实验动物相同基因类型不同基因类型杂种F1代普通近交系特殊近交系重组近交系分离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远交种突变种近交系突变系封闭群杂种F1代二、各类别实验动物的概念、特性及应用近交系动物的概念
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近交系的近交系数(Inbreedingcoefficient)应大于98.6%。
1.
近交系动物(inbredstrain)亚系和支系
亚系:由于突变和残留杂和基因而导致部分遗传组成的改变,从而形成的新的近交系品系,称为亚系。支系:由于饲养环境的改变、进行某种技术处理而引起某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从而形成新的近交系品系,称为支系。近交系动物的命名
近交系一般以大写英文字母命名,亦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命名,符号应尽量简短。如A系、TA1系等。近交系的近交代数用大写英文字母F表示。例如当一个近交系的近交代数为57代时,写成(F57)。亚系的命名方法是在原品系的名称后加一道斜线,斜线后标明亚系的符号,如:1)数字:DBA/22)培育或产生亚系的单位或人的缩写英文名称:CBA/J3)数字再加保持者的缩写英文名称:C57BL/6J、C57BL/10J4)惯用:BALB/c等。近交系动物的特性(1)纯和性(homozygosity)(2)同基因性(isogeneicity)(3)均一性(uniformity)(4)遗传稳定性(geneticstability)(5)可分辨性(identification)
(6)个体性(individuality)(7)分布的广泛性(extensivedistribution)(8)背景资料可查性(retrievalablebackgrounddate)近交系动物的应用(1)与封闭群相比,近交系动物个体之间极其一致,可以消除杂合遗传背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在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只需少量的动物。(2)在某些涉及组织细胞或肿瘤移植的实验中,个体之间组织相容性一致与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在这里,近交系动物成为必不可少的实验动物。(3)由于近交,隐性基因纯合性状得以暴露,可以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是进行基因连锁分析、比较遗传学、生理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理想实验材料。(4)某些近交系具有一定的自发或诱发肿瘤发病率,并可以使许多肿瘤细胞株在活体动物上传代。这些品系成为肿瘤病因学、肿瘤药理学研究的重要模型。(5)多个近交系同时使用,可使不同研究者分析不同遗传基因对某项实验的影响,或者观察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特殊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分离近交系重组近交系特殊近交系的概念
●同源突变近交系:
是某个近交系在某基因位点上发生突变而分离、培育出来的新的近交系。两个近交系,除了在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他遗传基因全部相同。●同源导入近交系:通过杂交-互交(Cross-intercross)或回交(Backcross)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称为同源导入近交系(同类近交系),简称同源导入系(同类系)。●分离近交系:是在培育近交系的同时,采取一定的交配方法,迫使个别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处于杂合状态。●重组近交系:
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成的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和同源突变近交系的不同之处在于与原来那株近交系相比,前者是一个染色体片段的差异,后者是单个基因的差异。分离近交系和同源突变近交系的区别:当突变基因为杂合状态时,两者的遗传组成特征一样,但培育的方法不同。特殊近交系的命名
●同源突变近交系:由发生突变的近交系名称后加突变基因符号(用英文斜体印刷体)组成,二者之间以连接号分开,如:DBA/Ha-D.
当突变基因必须以杂合子形式保持时,用“+”号代表野生型基因,如:A/Fa-+/c。
●同源导入近交系:在品系(亚系)的名称(或名称缩写)后面加“·”和供体品系名称缩写,然后加连字号和目的基因称号。例如:B10·129-H-12b表示以C57BL/10品系为遗传背景,携带来自129品系H-12b基因的同源导入近交系。
●分离近交系:在品系名称后加连字号和杂合基因符号。如:DW-dw/+
●重组近交系:是在两个祖系名称缩写中间加上大写英文字母X。作母系的祖系名称放在前,作父系的祖系名称放在后。同一系列中不同的近交系可在其后面加连字号,再加数字表示。例如:AKR和C57BL杂交培育的一系列重组近交系可命名为AKXB-1、AKXB-2、AKXB-3等。特殊近交系的应用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分离近交系:(1)在同一遗传背景下比较某基因位点上不同等位基因的遗传效应。(2)在不同遗传背景中研究同一基因与遗传背景及其他基因的关系,消除杂合遗传背景对某些突变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获得更为稳定的实验动物模型。(3)对复杂的多基因性状进行遗传分析。
重组近交系:(1)分离分析(2)连锁分析(
3)功能分析
杂种F1代动物的概念
杂种F1代动物是由两个不同的近交品系杂交而繁殖的第一代动物,各个体具有相同的表型和基因型。
2.杂种F1代动物杂种F1代动物和重组近交系的区别杂种F1代动物是两个近交系杂交产生的第一代杂种。重组近交系是两个近交系杂交产生第一代杂种,再由两个第一代杂种杂交后,所产生的杂种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而育成的近交系。杂种F1代动物的命名
杂种F1代动物的命名习惯上是在括号内把亲代母系名称写在前边,以大写英文字母X连接,后边是亲代父系名称,再写上F1。例如:(C57BL/6XDBA/2)F1杂种F1代动物的特性及应用(1)遗传和表型上的一致性。(2)杂交优势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适用于携带保存某些有害基因和长时间的慢性致死实验。(3)具有同基因性。(4)作为某些疾病研究的模型。封闭群动物概念
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封闭群动物的关键是不从外部引入任何新的基因,同时进行随机交配,不让群体内基因丢失,以保持封闭群一定的杂合性。突变种是指携带个别突变基因的封闭群。
3.封闭群动物封闭群动物的命名
例如:N:NIH表示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保持的NIH封闭群小鼠。Lac:LACA表示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Lac)保持的LACA封闭群小鼠。某些命名较早,又广为人知的封闭群动物,名称与上述规则不一致时,仍可沿用其原来的名称。如Wistar大鼠封闭群,日本的ddy封闭群小鼠等。
突变种的命名是在远交种命名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基因符号,并且用连字号相连。如:N:NIH-nu/nu。
封闭群由2-4个大写英文字母命名,种群名称前标明保持者的英文缩写名称,第一字母须大写,后面的字母小写,一般不超过4个字母。保持者与种群名称之间用冒昧号分开。封闭群动物特性及应用
(1)远交种动物的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2)远交种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生活力。(3)突变种所携带的突变基因通常导致动物在某些方面的异常,从而可成为生理学、胚胎学和医学研究的模型。突变系动物的概念
突变系动物是指具有特殊遗传性状,并由基因符号表示出来的品系,以及基因符号表示虽不明显,但经淘汰和选择后能保持特定遗传性状的品系。突变系动物可分为由自发突变而来和人工诱变而来的两大类。
4.突变系动物突变系动物的命名在原品种或品系名称后面加上连字号和突变基因符号。例如:BALB/c-nu/nu和N:NIN-nu/nu。
三、实验动物遗传监测1、实验动物遗传监测
遗传监测是对实验动物培育、维持和生产全过程进行的遗传学控制和质量检测。它是评价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水平和实验动物的遗传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遗传监测结果是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否有效的最终判定标准。
2、近交系动物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具有明确的品系背景资料,包括品系名称、近交代数、遗传组成、主要生物学特性等,并能充分表明新培育的或引种的近交系动物符合近交系定义的规定。
2)、用于近交系保种及生产的繁殖系谱及记录卡清楚完整,繁殖方法科学合理。
3)、经遗传检测(生化标记基因检测法,皮肤移植法,免疫标记基因检测法)质量合格。3、造成遗传改变,与标准遗传概貌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原因:
1)遗传污染
2)遗传漂变
3)基因突变4)数量性状下颌骨形态分析法
4、遗传检测常用的性状及方法1)形态学遗传标记如:毛色毛色基因测试法2)生化标记如:同工酶、异构蛋白生化标记电泳法3)免疫学标记如:组织相容性抗原皮肤移植法5)分子标记DNA多态检测法(DNAmarkers):RFLP、RAPD、SSR(微卫星DNA)、SNP
P:DBA(已知基因型)aabbCCF1:待测基因型毛色性状返回毛色基因测试法A_B_C_野鼠色
aaB_C_黑色
A_bbC_桂皮色aabbC_棕色
____cc白色生化标记电泳一、抽样对基础群,凡在子代留有种鼠的双亲动物都应进行检测。对生产群,按下表要求从每个近交系中随机抽取成年动物,雌雄各半。
生产群中雌性种鼠数量
抽样数目
100只以下
6只
100只以上
>6只二、步骤电泳样品的制备(血浆、溶血素、组织匀浆上清液)浸膜点样电泳染色与标准生化遗传概貌对照,并判断结果返回通过同系异体间的植皮的成功与否来判断供体和受体是否属同一品系或是否发生的遗传变异或遗传污染。凡受体含有供体基因皮肤移植就能接受。
近交系具有同基因性,同一品系不同个体之间的皮肤移植是不会产生排斥反应的。
F1代动物可以接受任何一个双亲的组织移植物,双亲则不能接受F1代的移植物。
F1代动物可以接受F2代以后各代动物的移植物。亲本品系可以接受某些F2代以后各代动物的移植物,但是绝大部分被排斥。皮肤移植法背部皮肤移植法:
尾部皮肤移植法:
注意以下几点:1、供体和受体为同一性别。2、要严格消毒,防止产生非免疫排斥。3、最后判定,如不排斥,至少要观察100天,才可判定不排斥。结果观察:1、皮片在第一周内苍白、干瘪、脱落,则为技术失败。对照自体移植,技术失败率不得大于10%。2、皮片在第2~3周内发炎、水肿、坏死、结痂直至脱落,则为急性排斥。遗传污染通常引起急性排斥。
3、皮片在第3~9周内逆毛逐渐脱落,直至无毛;或者因排斥留下凹陷疤痕,都为慢性排斥。遗传突变通常引起慢性排斥。4、皮片在100d的观察期内,始终有逆毛,则为永久接受的标志。5、如果对结果有怀疑,则要进行重新移植,以得出明确结果。返回与标准遗传概貌完全一致未发现遗传变异,遗传质量合格有一个位点的标记基因与可疑增加检测位点数目和增加标准遗传概貌不一致检测方法后重检,确定只有一个标记基因改变可命名为同源突变系两个或两个以上位点的标不合格淘汰,重新引种记基因与标准遗传概貌不一致5、遗传检测结果判断
检测结果判断处理
第二节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的标准化实验动物实行微生物学质量标准化的意义1、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以确保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2、保证实验动物生产和动物实验的正常进行。3、保证实验动物饲育管理人员和动物实验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一、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分类1、国际上的分类方法: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animal(CVA)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pathogenfreeanimal(SPFA)已知菌动物gnotobioticanimal(GNA)无菌动物germfreeanimal(GFA)2、我国的分类方法: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animal(CVA)清洁动物cleananimal(CLA)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pathogenfreeanimal(SPFA)无菌动物germfreeanimal(GFA)种类饲养环境微生物控制程度附记无菌动物隔离系统以封闭的无菌技术取得,用现有方法不能检出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悉生动物隔离系统
确知带有的微生物丛,特殊饲养的动物确知带有的微生物SPF动物屏障系统
没有特定的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明确知道不带有的微生物普通动物开放系统不明确所带微生物、寄生虫的动物,亦称通常动物。但不得带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体对微生物带有情况不够明确3、按微生物控制程度的实验动物分类原则
二、各级别实验动物的概念、特性、来源、应用1.普通动物
conventionalanimal(CVA)
指未经严格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饲育在开放系统中,其体内外不带有质量标准规定的主要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普通动物的特性及应用特性:微生物寄生虫控制要求最低,生产成本最低,量多价廉。应用:供教学和一般性试验用。2.清洁动物
cleananimal(CLA)
指经严格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饲育在屏障系统中,其体内外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和寄生虫外,不携带有质量标准规定的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清洁动物来源于SPF动物或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或剖腹产动物。屏障系统入口处屏障系统洗消间屏障系统内部结构屏障系统内部结构屏障系统内操作清洁动物的特性及应用特性:微生物寄生虫控制要求比普通动物高但比SPF动物低,无人畜共患病和主要传染病,无明显可见的疾病临床症状,是价廉健康且易得的标准的动物。应用: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各领域的要求不是十分严格的实验。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ecificpathogenfreeanimal(SPFA)
指经严格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饲育在屏障系统或隔离系统中,经检测其体内外无质量标准规定的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可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和寄生虫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和寄生虫。)
SPF动物来源于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性及应用特性:不携带对实验有干扰的病原体的高标准的动物,无任何疾病的临床症状,价格合适,来源容易。应用: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4.无菌动物
germfreeanimal(GFA)
概念:指在隔离系统中饲育的,经检测体内外无可检出的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培育:无菌动物原种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剖腹产,然后由人工喂乳或无菌“奶妈”动物代乳饲育而成。隔离系统
主要特征:一般特征:增重慢、成熟晚、产仔少、寿命长。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肠壁薄、微绒毛细)。免疫学特征:淋巴结与脾脏发育不良。
应用:
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研究;免疫学研究;肿瘤学研究;老年学研究;营养学研究;放射医学研究;心血管疾病研究;毒理和药理学研究等。无菌动物的特性及应用5、悉生动物(已知菌动物)gnotobioticanimal(GNA)
在隔离系统中饲育的,经检测其体内外仅有经人工有计划接种的已知的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根据所接种的已知菌种类,分为单菌、双菌、三菌和多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和悉生动物的区别无特定病原体动物体内外排除了哪些微生物和寄生虫是知道的。悉生动物体内外携带那些微生物和寄生虫是知道的。我国实验动物等级的设定小鼠、大鼠:清洁级、SPF级、无菌级豚鼠、地鼠、兔:普通级、清洁级、
SPF级、无菌级犬、猴:普通级、SPF级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和普通级动物优缺点比较项目无菌动物SPF动物普通动物传染病无无有或可能有寄生虫无无有或可能有试验结果明确明确有疑问应用动物数少量少量多或大量统计价值很好可能好不准确长期实验可能好可能好困难死亡率很少少高长期实验存活率约100%约90%约40%实验的准确设计可能可能不可能实验结果的讨论价值高中低各种等级动物的相互关系三、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监测
为了防止实验动物群中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污染,确保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必须建立一套监测手段,定期对动物群或饲养设施的环境进行检测。
必须从“引种运输饲养管理”认真操作、严格管理1、检测内容及意义1、外观检查精神状态、运动情况、体表有无异常、生产能力和哺乳情况、排粪是否正常、采食与饮水等。2、定期对各级实验动物群进行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检测,以确定各级实验动物是否符合原定级别;另一方面避免科学工作者误用不合适的动物,避免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感染饲养人员或实验工作人员,保障这些人员的健康。3、对实验动物饲养设施的监测,为确证这些设施能否控制微生物污染提供依据。4、对引进的实验动物进行检疫,避免病原体入侵原有的动物群。5、对患病动物进行病因学诊断并积累对动物疾病的认识和收集菌株或毒株,为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制备,提供菌株或毒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GB14922.2-2001Laboratoryanimal─Microbiologicalstandardsandmonitoring
表1小鼠、大鼠病原菌检测项目表2豚鼠、地鼠、兔病原菌检测项目表4小鼠、大鼠病毒检测项目表5豚鼠、地鼠、兔病毒检测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4922.1—2001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Laboratoryanimal—Standardsandmonitoringforparasitolog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1小鼠和大鼠寄生虫学检测指标表2豚鼠、地鼠和兔寄生虫学检测指标2、检测方法国家推荐性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1~4》GB/T14926.1~14926.64-2001《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方法》GB/T18448.1~18448.10-2001实验动物病毒学检测方法目前我国对实验动物病毒学检测通常使用血清学方法,包括: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免疫荧光试验(IFA)3)免疫酶染色试验(IEA)4)血球凝集(HA)和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实验动物细菌学检测方法通常采用细菌分离和培养方法。根据培养基上菌落特征,将分离到的可疑菌落作生化鉴定。1)检测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直接影响到其对检测结果的判断准确性。2)对部分细菌,如沙门氏菌,支原体等已开展血清学方法检测。3)泰泽氏病原体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目前还以病变组织压片镜检进行检测,并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出判断。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方法通常在光学显微镜下查找寄生虫的虫体、虫卵或孢子。对人兽共患的弓形虫,则采用各种血清学的方法进行检测。3、检测频率
普通级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清洁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无菌动物:每年检测动物一次。每2-3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标本和粪便标本。群体大小(只)取样数量
<100
>5
100—500
>10
>500
>204、取样方法5、取样数量
每个隔离器2只。6、结果判定
如有一只动物的一项指标不符合该等级标准要求,则判为不符合该等级标准。练习
1.品种、品系——是实验动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作为实验动物的一个品种或品系,应具备相似的外貌特征、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稳定的遗传性能、具有共同遗传来源和一定的遗传结构等条件。2.近交系动物——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的动物品系,品系内所有的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动物称为近交系动物。3.亚系——育成的近交系在长期的保种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残余杂合基因、遗传污染等原因而导致部分遗传组成改变而形成的新的近交系,称为原近交系的亚系。4.支系——育成的近交系由于饲养环境改变或人工技术处理,如代乳、胚胎移植、冷冻保存等,导致某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而形成的新的近交系,相对于原来的近交系或亚系,称为支系。5.同源突变近交系——简称同源突变系,是指某个近交系在某基因位点上发生突变而分离、培育出来的新的近交系。它和原近交系的差异只是突变基因位点上带有不同的基因,而其他位点上的基因完全相同。6.同源导入近交系——简称同源导入系,是指通过基因导入的方法将一个目的基因导入某个近交系的基因组内而培育出的新的近交系。它与原近交系比较,只是一个染色体片段的差异(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差异)。7.分离近交系——是在培育近交系的同时,采取一定的交配方法,迫使个别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处于杂合状态而培育出来的新的近交系。如果同源突变近交系的突变基因为杂合状态,则其遗传组成特征与分离近交系相同,只是培育方法不同。8.重组近交系动物——是在两个近交系杂交生育杂种一代之后,杂种一代互交生育杂种二代,从杂种二代中随机选择个体配对,再连续进行20代以上的全同胞兄妹交配而培育出的近交系动物。通常从多对杂种二代中平行培育出一系列重组近交系。9.杂种F1代动物——是由两个不同的近交系杂交而生育的第一代杂种动物,称为杂种F1代动物。杂种F1代动物的基因组成大都是杂合的,但各个体具有相同的表型和基因型。10.封闭群动物——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群体,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该群体动物称为封闭群动物。11.遗传概貌——是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实验动物品种或品系的遗传特性进行检测后的数据总汇,即品种或品系基因标记表型的总汇。12.无菌动物(GFA)——是指在隔离系统饲育的,经检测体内外无可检测出的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13.悉生动物(GNA)——又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是指在隔离系统饲育的,经检测其体内外仅有经人工有计划接种的已知的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14.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A)——是指在屏障系统或隔离系统饲育的,经检测其体内外无质量标准规定的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可携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15.清洁动物(CLA)——也称清洁普通动物,是指原种群为屏障系统中的SPF动物或剖宫产动物,饲养在亚屏障系统中的其体内外不带有质量标准规定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或动物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16.普通动物——是指未经严格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饲养在开放系统中的其体内外不带有质量标准规定的主要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二、判断是非1.种是实验动物学分类的基本单位。(×)2.C57BL/6是近交系小鼠的一种品种。(×)3.A/He(F87)是指近交到87代由Heston培育的A品系的亚系。(√)4.近交系小鼠由于饲养环境改变或某些技术性处理(如胚胎移植)而发生某些生物学特性改变,由此改变的生物学特性都是可以遗传的。(×)5.近交系小鼠的近交系数应大于98.6%。(√)6.同源突变近交系与同源导入近交系的不同之处在于与原来那株近交系相比较,前者是一个染色体片段的差异,后者是一个位点单个基因的差异。(×)7.当同源突变近交系和分离近交系相同位点的突变基因都为杂合状态时,区别两者的方法是看培育过程。(√)8.重组近交系动物是由杂种F1代动物兄妹近交20代以上培育而成的。(×)9.两个不同的近交系动物杂交,可培育出两个不同的杂种F1代动物。(√)10.采用生化位点方法对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监测,应当采用不同的技术同时对各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位点进行检测。
(√)
三、填空1.根据基因组成特点,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突变系、杂种F1代和封闭群等4类。2.作为一个品种或品系,应具备相同的外貌特征、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稳定的遗传性能、具有共同遗传来源和一定的遗传结构等条件。3.用两个不同的近交系分别作母系或父系进行杂交,可产生两种杂种一代。这两种杂种一代的区别在于Y染色体和母性因素。4.当被检测的遗传性状与遗传概貌不一致时,可以考虑遗传污染、遗传漂变、基因突变等原因。5.按照微生物寄生虫控制程度,国际上将实验动物分为无菌动物(GFA)、悉生动物(GNA)、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A)和普通动物等四类。6.按照微生物寄生虫控制程度,我国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即一级为普通动物、二级为清洁动物、三级为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四级为无菌动物。7.广义的悉生动物包括无菌动物、已知菌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狭义的悉生动物即已知菌动物。四、单项选择1.下列情况可形成亚系的是(D)A、引种到另一实验室B、受精卵或胚胎移植C、冷冻保存D、在兄妹交配40代之前分离2.下列情况可形成支系的是(D)A、同一品系处于分离或基因突变B、残余杂合基因分离或基因突变C、遗传污染D、卵巢移植3.根据命名原则,下列小鼠中属于近交系的是(A)A、C3H(F130)B、B6D2F1C、N:NIHD、BALB/c-nu/nu4.根据命名原则,下列小鼠中属于近交系亚系的是(B)A、NZB(F95)B、C57BL/6JC、C3HfC57BLD、C57BL/6J∥Lac5.根据命名原则,下列小鼠中属于同源导入近交系的是(C)A、N:NIH-nu/nuB、C57BL/6J-bg/bgC、B10·129-H-126D、DW-dw/+6.根据命名原则,下列小鼠中属于重组近交系的是(B)A、AKRB、AKXDC、D2B6F1D、(NZBXNZW)F17.同一品种或品系中,各个体的基因型均不相同的实验动物是(B)A、近交系动物B、封闭群动物C、杂种一代动物D、重组近交系动物8.同一品种或品系中,各个体的遗传组成均等地来自于两个亲本的实验动是(C)A、重组近交系动物B、分离近交系动物C、杂种一代动物D、单亲纯合二倍体动物9.人类多基因遗传研究、药物筛选,宜选用的实验动物是(D)A、近交系动物B、突变系动物C、杂种一代动物D、封闭群动物10.基因分离、基因连锁、基因功能分析,宜选用的实验动物是(C)A、杂种一代动物B、封闭群动物C、重组近交系动物D、远交种动物11.BALB/c小鼠基础群中由于残余杂合基因的分离,造成BALB/c小鼠遗传组成的改变,称之为(B)A、遗传污染B、遗传漂变C、基因突变D、遗传突变12.下列情况,移植物被排斥的是(B)A、H-2a/H-2a小鼠的皮肤移植给H-2a/H-2b小鼠B、A品系雄鼠皮肤移植给A品系雌鼠C、亲代小鼠的皮肤移植给F1代小鼠D、F2代小鼠的皮肤移植给F1代小鼠13.按体内外携带微生物寄生虫种类数量从多到少排列,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B)A、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清洁动物、普通动物B、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C、悉生动物、无菌动物、清洁动物、普通动物D、普通动物、悉生动物、清洁动物、无菌动物14.饲养在屏障系统设施中的实验动物是(C)A、无菌动物B、悉生动物C、无特定病原体动物D、普通动物15.饲养在隔离系统设施中的实验动物是(A)A、无菌动物B、无特定病原体动物C、清洁动物
D、普通动物
16.下列细菌中为清洁级小鼠体内必须排除的是(D)A、金黄色葡萄球菌B、肺炎链球菌C、绿脓杆菌D、沙门菌17.下列细菌中为普通级小鼠体内必须排除的是(D)A、金黄色葡萄球菌B、肺炎链球菌C、多杀巴杆菌D、沙门菌18.GN动物与SPF动物比较,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A、GN所带菌种是已知的,SPF是未知的B、GN所带菌种是未知的,SPF是已知的C、GN和SPF所带菌种均是已知的D、GN和SPF所带菌种均是未知的19.下列近交系中,仅在某一染色体片段与原来那株近交系不同的是(B)A、同源突变近交系B、同源导入近交系C、分离近交系D、重组近交系20.SPF动物可获得的途径是(A)A、GF→GN→SPFB、GN→GF→SPFC、GN→CL→SPFD、GF→CV→SPF21.重组近交系与杂种一代比较,相同之处是(D)A、各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
B、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交换
C、基因均处于杂合状态
D、遗传组成来自两个亲本品系22.估计群体对自发或诱发突变的遗传负荷能力,宜选用的实验动物是(D)A、近交系B、突变系C、杂种一代D、封闭群23.对未知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估计其与其他基因的连锁关系,宜选用的实验动物是(D)A、同源突变近交系B、同源导入近交系
C、分离近交系
D、重组近交系
五、问答1.实行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和微生物学质量的标准化有何意义?答:实行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的标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①遗传背景均一的实验动物可以增加动物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②根据模拟动物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的异同,可以在遗传限定的动物身上复制出更多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③遗传学质量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有利于动物基因组作图。④对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标准化的深入研究,可以建立一系列相关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实行实验动物微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山西省三晋联盟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 2025年互联网商品交易协议范本
- 2025年养老护理雇佣合同标准
- 2025年仓储合同风险控制策略制定
- 2025年仓储物流服务协议文本
- 2025年企业股份制改革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儿童鞋类行业供需合同样本
- 2025年船底防污漆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合同采购范例
- 2025年锰氧化物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消防设施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
- 反面典型案例剖析材料范文(通用6篇)
- 社区养老驿站运营方案模版
- 铁道概论(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餐饮行业品牌介绍商务宣传PPT模板
- 关于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调查分析报告毕业论文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全册
- 质量源于设计课件
- 东南大学宣讲介绍
-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
- 2023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