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电力管沟设计指引_第1页
广州电力管沟设计指引_第2页
广州电力管沟设计指引_第3页
广州电力管沟设计指引_第4页
广州电力管沟设计指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电力管廊设计指引(送审稿)主编单位: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Word资料...2013年04月25日前 言根据《关于推进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 (穗府办函[2011]134号)的要求,"更进一步细化城市电缆管沟建设工作方案并认真执行",为配合城市建设,减少道路重复开挖,而制定本设计指引。本指引的主要目的,是为配合道路同步实施的电力管沟的设计工作, 提供针对地区施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本指引附图收录的设计图,为地区常规使用的部分电力管沟典型大样图, 仅供参考使用。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电力管沟的具体设计容应征询电力、 规划等相关部门的意见。本指引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提出主编单位: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参编单位:供电局有限公司电力设计院市电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Word资料...目录1总则............................................................................................................................................................32术语............................................................................................................................................................53规性引用文件.........................................................................................................................................74电力管沟....................................................................................................................................................94.1一般规定......................................................................................................................................94.2平面布置......................................................................................................................................94.3电缆排管...................................................................................................................................114.4电缆沟........................................................................................................................................124.5工井............................................................................................................................................154.6井盖............................................................................................................................................165电缆隧道................................................................................................................................................175.1一般规定...................................................................................................................................175.2建设条件调查..........................................................................................................................205.3勘察要求...................................................................................................................................215.4总体设计...................................................................................................................................255.5施工方法...................................................................................................................................265.6作用荷载...................................................................................................................................275.7工程材料...................................................................................................................................295.8明挖隧道...................................................................................................................................315.9暗挖隧道...................................................................................................................................345.10盾构隧道.................................................................................................................................435.11顶管隧道.................................................................................................................................505.12工程防水.................................................................................................................................545.13隧道出入口............................................................................................................................615.14给水及排水............................................................................................................................645.15隧道通风.................................................................................................................................655.16隧道消防.................................................................................................................................66Word资料...5.17电缆支架.................................................................................................................................675.18接地..........................................................................................................................................675.20节能环保及文明施工..........................................................................................................68本指引用词说明.......................................................................................................................................70附图.........................................................................................................................................................72Word资料...总则为了适应市电力电缆线路建设发展和电力管廊设计需要,配合城市建设,减少道路重复开挖,使电力管廊设计符合技术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本规程。本指引适用于新建电力管廊土建结构工程。土建结构工程的围包括电力管廊建设过程中一切应与土建结构同步实施的容, 不包括通风、消防、排水、照明、电力、监视、通信等系统设计和设备安装工程。 相关专业需要由管廊使用部门进行二次深化设计实施。电力管廊土建结构设计方案应取得使用部门设备安装清单的基础上展开,设备安装清单应罗列清楚管沟、 隧道中需要安装的设备的数量、 具体尺寸、预埋件位置或间距等参数,结构设计应按清单提供的信息预留合理的安装空间、 通道,并设置预埋件。电力电缆应根据电网规划选择适当的敷设方式。供电主网通过的路径宜选择电缆隧道,供电配网通过的路径宜选择电缆排管或电缆沟。电力管廊路径的选择,应根据电网及城市总体规划,综合地形、地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后确定。在新建道路的项目建议书或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及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各阶段中,应包含电力管廊建设的容。相应阶段容深度应满足《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的相关要求,各阶段设计文件均应在取得供电局书面批复意见的基础上方可继续开展下一阶段设计工作。电缆通过水域时应视河道宽度、等级、河床深度、地质情况等因素,采用过河桥架、敷设水下电缆、水下电缆隧道等方式通过。条件允许时(如非通航的Word资料...中小河涌),宜优先考虑设置过河桥架,并应征得规划部门同意。本指引所引用的相关规,应使用规主管部门所颁布的最新颁布版本。电力管廊设计除应符合本指引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Word资料...术语供电主网35kV及其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供电配网35kV及其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电力管沟电力电缆的通道,本文中广义电力管沟由电缆排管、 电缆沟、电缆隧道组成;狭义电力管沟由电缆排管、电缆沟组成。排管cableduct按规划电缆根数开挖壕沟一次建成多孔管道的地下构筑物。电缆沟cabletrough封闭式不通行、盖板可开启的电缆构筑物,盖板与地坪相齐或稍低。工井manhole本术语适用于排管、电缆沟,指专用于检查、安置电缆接头等附件或供牵拉电缆作业所需的有盖坑式的构筑物。包括:直接手井、转角手井、三通手井。电缆隧道cabletunnel容纳电缆数量较多、有供安装和巡视的通道、全封闭型的电缆构筑物。围岩surroundingrock隧道工程影响围的岩土体。衬砌lining为控制和防止围岩的变形或坍落,确保围岩的稳定,或为处理涌水和漏水,或为隧道的空整齐或美观等目的,将隧道的周边围岩被覆起来的结构体。Word资料...盾构shield指用于盾构法的隧道掘进机械。主要由切口环、支承环及盾尾等部分组成,也称盾构机。盾构法shieldtunneling用盾构进行掘进,在保持开挖面稳定的同时完成排土及隧道衬砌作业从而修建隧道的方法。管片segment组成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基本单元, 抵抗盾构隧道外力的结构构件。 是一种在工厂制作的板状钢筋混凝土、钢、铸铁或多种材料复合的预制构件。顶管pipejacking利用液压顶进工作站从顶进工作井将待铺设的管道顶入, 从而在顶管机之后直接铺设管道的非开挖地下管道施工技术。出入口thepassagewayofelectricpowerpipetunnel结合人员通行、电缆敷设及安装通风设备等设置的隧道进出通道口。工作井workwell用于敷设电缆及人员进出隧道结合隧道施工要求而修建的结构,包括竖井、盾构始发井和盾构接收井 。Word资料...规性引用文件《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 GB50217-2007《城市电力规划规》 GB50293-1999《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T5221-200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 GB50169-20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GB50007-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 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 GB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 YB9258-9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 JGJ7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 GB/T50476-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50204-2002(2011版本)《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 GB50086-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 GB50108-2008《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8-2002《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砌体结构设计规》 GB50003-2011Word资料...《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公路隧道设计规》 JTGD7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 JTGD60-2004《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 GJB02-98《地铁设计规》 GB50157-2003《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 GB50229-200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 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 GB50054-201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 GB50395-20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 GB50116-200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 GB50140-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 GB50016-2006《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和准则》 市政规划篇《市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和省市颁发的其他有关的技术规定Word资料...电力管沟4.1一般规定本章节电力管沟指狭义概念的电力电缆管沟。4.1.2电力管沟工程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50年。电力管沟工程中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和本市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根据结构类型、受力条件、使用要求和所处环境等选用,并考虑耐久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电力管沟的结构安全等级应不低于二级,结构中各类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电力管沟的防水设计应根据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状况、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和使用条件等因素进行,满足结构的安全、耐久性和使用要求,防水等级标准应不低于二级。电力管沟工程抗震、抗压等级应符合所在道路等级要求。电力管沟火灾危险性类别应符合电缆类型要求。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电力管沟相关设计图纸在施工前,需提交供电部门和城市规划,并取得认可后方可施工。4.2平面布置管沟布置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应与各种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且应征得城市规划、地铁、人防等相关部门认可。管沟布置应综合考虑系统容量、路径长度、施工方式、后期运行和维修便Word资料...利等因素,做到统筹兼顾、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管沟的布置应符合本市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宜布置在市政道路红线围的东南侧或道路中心绿化带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电力管沟不应平行设于其他管线的正上方或正下方。管沟中电力电缆相互之间允许最小间距以及电力电缆与其他管线、构筑物基础等最小允许间距应参照《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并且符合表的规定,如局部地段不符合规定者, 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表电力电缆相互之间以及电力电缆与管道、构筑物等的允许最小间距允许最小间距m电缆周围状况平行交叉电力电缆相互之间中心距0.250.25与热力管及热力设备之间净距2.00b0.50与煤气、输油管道及地下储油罐、储气罐之间净距1.501.50与自来水以及其他管道之间净距1.500.25与铁路路基之间净距3.001.00与建筑物基础之间净距0.60—与配电线杆、路灯杆、电车拉线扑、架空通信杆之间中心距1.00—与树木的主中心距0.70—与排水沟边之间净距1.000.50与公路边之间净距1.500.5按计算决0.25与弱电通信或信号电缆之间净距定a电力电缆与弱电通信或信号电缆的允许最小净距需按电力系统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和平行长度计算决定。Word资料...b交叉距离小于 1米时,应设隔热保护措施。4.3电缆排管排管所需孔数除按电网规划敷设电缆根数外, 还需有适当1~3个备用孔供更新电缆用,标准横断面宜参照但不限于附图设计。排管管材应选用非磁性并符合环保要求的管材。排管顶部土壤覆盖深度,在人行道下的不宜小于 0.5米,在机动车道下的宜小于1米,且与电缆、管道(沟)及其他构筑物的交叉距离符合 的规定。排管一般采用φ160管径,且1孔敷设1根电缆用的管径宜符合下式要求:式中:d—电缆外径,mm;D—管子径,mm。排管尽可能做成直线,如需避让障碍物时,可做成圆弧状排管,但圆弧半径不得小于12米;如使用硬质管,则在两管镶接处的折角不得大于 2.5°。电缆排管通过道路隧道时,宜布置在东南的侧检修道下。电力排管的工井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直线段宜每隔60米设置一座工井;直线段每隔200~500米左右宜设置一处横过道路的相同容量的电缆排管,排管两侧需设工井。3.半径在 1000m以下的曲线段,工井的间距宜为直线路段间距的 50%~Word资料...70%,半径越小间距也应越小。在交叉路口(道路等级不低于工程路段)处,应设置横过路口的的相同容量的电缆排管,排管两侧需设工井。电缆排管通过地基稳定地段,如管子能承受土压和地面动负载者,可在管子镶接处用钢筋混凝土或支座做局部加固。 通过地基不稳定地段的排管必须在两工井之间做地基加固处理。电缆排管敷设时系统接地需同步实施,应设人工水平接地体,一般采用扁钢或圆钢等,圆钢直径≥ 10mm,扁钢截面≥-25mmx4mm。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 要求工作井有接地电阻测试板, 系统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欧姆。在工井的金属构件皆应用镀锌扁钢与接地装置连接电缆排管敷设完成后,需在每个工作井与地面平齐设置标示, 宜在两个工作井之间设置1~2处走向标识,标识样式按当地供电部门要求。4.4电缆沟电缆沟的规模需按电网规划敷设电缆根数确定尺寸,但横过道路、道路路口、隧道的电力管沟不得采用电缆沟。标准横断面参照但不限于附图设计。电缆支架的层间垂直距离,最小净距应参照《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并且满足表规定:表电缆支架的层间允许最小净距 (mm)电缆类型及敷设特征 支架层间最小净距控制电缆120Word资料...电力电缆每层多一根2d+50电力电力电缆每层一根d+50电缆电力电缆三根品字型布置2d+50注:d表示电缆最大外径。电缆沟安装的电缆支架离底板和顶板的最小净距宜满足:最下层垂直净距在50mm~100mm之间,最上层垂直净距在 150mm~200mm之间。电缆支架间纵向间距应参照《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并且满足表规定:表电缆支架纵向的距离(mm)敷设方式电缆种类水平垂直中低压电缆800150035kV及以上的高压电缆15002000电缆沟中间通道的净宽应参照《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并且满足表规定:表4.4.5电沟通道净宽允许最小值(mm)电缆沟深电缆支架配置及通道特征≤600600~1000≥1000两侧支架300500700单列支架与壁间通道300450600电缆沟的转弯半径应应参照《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并且满足表规定,在穿越路口处应根据转向设置工井。表电缆敷设允许最小弯曲半径Word资料...允许最小弯曲半径电缆类型单芯3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66kV20D15D≤35kV12D10D铝包30D油浸纸绝缘电缆铅有铠装20D15D包无铠装20D注1:D表示电缆外径。:非本表围电缆的最小转弯半径宜按厂家建议值。电缆沟宜每20米设置一个用于检查的工井,每60米设置一个工井,每200米设置一个用于放置电缆中间头的工井。电缆沟在地质变化及不均匀沉降处需设置变形逢;电缆沟的纵向排水坡度,不宜小于 0.5%;电缆沟宜每隔60米左右及道路最低点设集水口和排水管。集水口下应设排水管,排水管宜选用PVC塑料管按2%的坡度接入附近的雨水检查井, 并应在排水管的上端设置止回阀;电缆沟应设人工水平接地体,一般采用扁钢或圆钢等;圆钢直径≥10mm,扁钢截面≥-25mmx4mm。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电缆沟纵向沿线宜每隔 30米左右设置一根垂直接地极。接地极采用长2500mm的L50×5角钢垂直打入地下(其顶部距离电缆沟底部埋深0.8米),并与纵向接地带焊接,焊接部位必须进行防腐处理;电缆沟,在设置接地极处,需设置接地测试板,要求系统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电缆支架的材料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宜使用复合材料支架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支架;Word资料...表面光滑,无尖角和毛刺;禁止采用易燃材料制作,符合工程防火要求。电缆沟的防火设计应参照《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4.5工井电缆排管的工井应综合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状况、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和使用条件等因素进行实施,满足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电缆线路的敷设、检修要求;建议按本市通常做法施工,详见附图。在排管中设置工井的间距必须按敷设在同一道排管中重量最重,允许牵引力和允许侧压力最小的一根电缆计算决定。工井长度应根据敷设在同一工井最长的电缆接头以及能吸收来自排管电缆的热伸缩量所需的伸缩弧尺寸决定, 且伸缩弧的尺寸应满足电缆在寿命周期电缆金属护套不出现疲劳现象。工井净宽应根据安装在同一工井直径最大的电缆接头和接头数量以及施工机具安置所需空间设计。工井净高应根据接头数量和接头之间净距离不小于100mm设计,且净高不宜小于 1.9m。每座封闭式工井的顶板宜设置直径不小于φ 800mm人孔两个。每座工井的两侧除需预埋供安装立柱支架等铁件外, 在顶板和底板以及于排管接口部位,还需预埋供吊装电缆用的吊环以及供电缆敷设施工所需的拉环。电缆排管在工作井的管口施工完毕后必须用管盖进行防火封堵,封堵标准Word资料...需按供电部门要求进行。在10%以上的斜坡排管中,应在标高较高一端的工井设置防止电缆因热伸缩而滑落的构件。工井应设置集水坑,向集水坑泄水坡度不应小于 0.5%,集水坑下应设排水管,宜选用PVC塑料管按2%的坡度接入附近的雨水检查井, 并应在排水管的上端设置止回阀。每座工井应设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l0Ω。安装在工井的金属构件皆应用镀锌扁钢与接地装置连接。4.6井盖井盖顶面应与路面(车行道、人行道)标高一致,确保通行畅顺。井盖盖面应明显标注:供电警示标志、权属单位、抢修、井盖承载等级、井盖编号等管理信息;电缆沟盖板应标有供电警示标志。井盖设计应具有防盗功能,位于车行道上设置的应具有防调响功能井盖设计应参考《市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以及附图。Word资料...电缆隧道5.1一般规定电缆隧道选线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电网规划要求, 并依据《中心城区电缆地下廊道规划》,充分考虑近期、远期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既有地上地下构筑物、对周边环境影响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 电缆隧道宜按电网远景规划一次建成,如确无实施条件,也应为远期分段实施预留接口。电缆隧道净空尺寸应符合现行标准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GB50217的相关规定,满足施工工艺、结构变形和位移等要求,并满足电缆敷设、检修及运行维护、安全防护的要求。电缆隧道设计应根据场地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长度、工期和造价要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既有和规划的地下管网、地上、地下构筑物、道路状况等因素综合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后确定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有必要时应进行技术设计。隧道位置应避免通过断层、崩塌、滑坡、流沙、溶洞、陷穴及偏压显著、地下水丰富等地质不良地段;当绕避有困难时,应采取工程治理措施。电缆隧道应注意与道路既有及规划管线相互避让,保持一定的覆土厚度,并满足抗浮要求。覆土厚度应与采用的施工方法相适应,并得到规划部门批准。当无明确依据时,覆土厚度可取 2-3m左右。5.1.6电缆隧道应按永久性结构设计,其主体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且应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 GB/T50476的规定,进行针对性的耐久性设计。Word资料...电缆隧道按其长度可分为四级:表电缆隧道按长度分级隧道等级单段不设出入口封闭隧道总长度L(m)长度(m)特长隧道L≥800L≥3000长隧道800>L≥5001500<L≤3000中隧道500>L≥250500<L≤1500短隧道250>LL≤500在设计使用年限,电缆隧道结构和结构构件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应能保持其使用功能,而不需要进行大修加固,且应符合电缆敷设、检修及运行维护要求,并具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电缆隧道安全等级按隧道重要性划分,但不应低于二级,相应的结构重要性系数根据安全等级确定。表电缆隧道安全等级安全破坏后果等级结构破坏后一级影响很严重结构破坏后二级 影响一般或不严重

结构重结构类型 要性系数γ01、区级以上主网电缆隧道2、特长隧道、长隧道3、隧道沿线地下水位较高且环境作用等级在中度及以上 1.14、隧道通风口、集水井5、影响围分布有重要地上、地下建(构)筑物或地铁1、不符合一级安全等级条件的中隧道、短隧道1.02、电缆放线口、管线进出口、人员出入(检修)口5.1.10电缆隧道抗震设防标准应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确定;电缆隧道抗震设计应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 50011-2010进行,其所处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应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的规定或经地震部门鉴定确定。Word资料...电缆隧道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应根据项目重要性、 建设规模、地质条件等因素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GB50007确定。隧道设计应依据基本的基础资料, 根据隧道不同设计阶段的任务、 目的和要求,针对电缆隧道的特点和规模,确定搜集、调查基础资料的容和围,并进行调查、测绘、勘探和试验。基础资料应齐全、准确、满足设计要求并通过施工中对地层的观察和监测反馈进行验证。应对结构在施工和使用的不同阶段的多种受力状况,分别进行结构分析,并确定最不利的作用效应组合。结构可能遭受火灾、爆炸、撞击等偶然作用时,尚应按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所需的各种几何尺寸,以及所采用的计算图形、 边界条件、荷载的取值与组合、材料性能的计算指标、初始应力和变形状况等,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并应具有相应的结构保证措施。结构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简化和近似假定, 应有理论或试验的依据,或经工程实践验证。计算结构的准确程度应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应根据结构形状、支撑条件和极限状态等建立合适的结构分析模型。地层模拟可采用弹性地基法。设计中的地基反力系数应充分考虑土体模量、荷载条件和支撑状况。钢筋混凝土结构电缆隧道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类别、 环境条件和耐久性要求等确定,且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 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GB/T50476选取。钢筋混凝土结构电缆隧道的计算裂缝宽度允许值为 0.20mm。当处于腐蚀性环境时,应根据腐蚀性程度和类别,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Word资料...GB/T50476的规定对材料用量和有害物含量进行控制, 并对最大裂缝宽度适当从严控制。结构抗浮验算应考虑结构使用寿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最高地下水位, 按照最不利情况进行抗浮验算:在不考虑侧壁摩阻力时,其抗浮安全系数不小于 1.05;在考虑侧壁摩阻力时,其抗浮安全系数不小于 1.15。隧道主体结构计算应按结构的实际工作条件, 并反映结构与周围地层的相互作用;一般可只进行结构横断面的受力分析, 空间受力作用明显处宜按空间结构进行分析。5.2建设条件调查建设条件调查包含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调查、用地调查、已建、在建和规划地上、地下建筑物调查 (含一般道路桥梁、地铁和地下空间)、既有管线探测,江河河涌调查和地形测量,水力电力设施、植被、建筑材料来源、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等调查。建设条件调查应编制相应的调查计划逐项完成,在调查过程中,如发现实际情况与预计情况不符,应及时修正调查计划。地形地貌与地质调查应包括自然地理概况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等,并按阶段要求重点调查和分析以下容: 区域性断裂构造,特别是全新活动的断裂和发震断层,应调查新构造活动的痕迹、特点和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并查明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对重大不良地质、特殊地质情况,应搜集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预测隧道施工时可能出现塌方、滑动、挤压、岩爆、突然涌水、流沙及瓦斯溢出等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为方案比选和电缆隧道设计提供依据。Word资料...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含岩溶区域)除进行调查、勘探、试验外,必要时还应进行水文地质动态观测或进行专题研究。电缆隧道工程测绘应按设计阶段的要求,搜集或测绘地形图、测绘成果应符合《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的要求。地下管线探测应符合《工程测量规》 GB50026-2007和《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的规定。应向地铁建设管理部门、人防部门调查地铁和相关地下构筑物资料。应对电缆隧道沿线及邻近地区相关地表水系、地下水露头、涌泉、温泉、天然和人工湖泊、植被、矿产资源以及动植物生态等自然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应对电缆隧道沿线土地使用情况、水利设施、建(构)筑物等进行调查。若场区有公园、保护林、文化遗址、纪念建筑等需要保护的重要地物时,除应调查它们的现状外,还应提出隧道建设对其环境影响的评价和保护措施。应对生产生活用水、交通状况、施工和运行噪声、振动、污水及废气排放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应对施工中地下水流失可能造成地表沉降、 塌陷、地面建筑物破坏、生产生活用水枯竭等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进行调查和预测。施工条件调查应包括:交通疏解条件、施工便道、施工场地、拆迁、弃渣场地、供水、供电和通讯条件;建筑材料的来源、品质、数量以及其它可能影响施工的因素。5.3勘察要求电缆隧道勘察布孔时应与道路勘察结合考虑,并满足电缆隧道建设要求。电缆隧道勘察应根据所服务的工程阶段要求进行,大型工程一般可分为选Word资料...线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个阶段, 各阶段提供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应能提供所需要的设计参数和技术资料。选线勘察应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资料、 收集已有勘察资料、并结合现场踏勘、对可能的路线走向方案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条件初步掌握,并重点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不良地质构造、特殊性岩土、江河岸坡、水库河涌、文物矿产、采空区和其他复杂岩土条件等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价。初步勘察应在调查收集的基础上,对沿线地质区段分类并各自选取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钻孔勘探。初勘孔数量不应少于 3~5 个,沿隧道线路方向每100~300m应布设1个钻孔,孔位在隧道中线外 1倍隧道洞径围左右,左右交错布置,孔深超过隧道洞底以下 3m,遇岩溶地区、深厚淤泥、断层破碎带、含煤层、采空区或其他特殊地质、不良地质段时,以穿透不良地质层并超过隧道底板以下10m为宜。详细勘察应查明沿线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应查明各层岩土成因、类型、工程特性和分布规律、进行围岩类别划分,应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水位变化情况以及水、岩土对隧道结构的腐蚀性。详细勘察报告应提供设计所要求的设计参数和技术资料。拟采用明挖法修建的电缆隧道,详细勘察阶段的勘探孔宜布置在开挖边界围外1~2倍开挖深度围,沿线路走向交叉布置,钻孔深度不宜小于 2倍开挖深度且应穿越淤泥或淤泥质土层或承压水含水层。对于地质条件变化不大的区域,勘探点间距25-50m,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区域,勘探点间距 15-25m,当地层变化较大,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时(如岩溶、采空区、断层破碎带等) ,为查明分布情况应增加勘探点。当明挖支护结构拟采用锚杆时,应查明锚固区域地质情况。Word资料...拟采用明挖法修建的电缆隧道,详细勘察报告应提供的参数至少应包含各岩土层的成因类别、土石分级以及常规物理力学指标, 各岩土层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抗剪强度(直剪快剪和固结快剪),各岩土层的渗透系数,各岩土层与锚固体的阻力参数、场地设计抗浮水位,各岩土层桩侧摩阻力参数和桩端承载力参数,各岩土层天然地基承载力、岩层的天然强度和饱和轴心抗压强度, 以及设计要求的其他参数。拟采用暗挖法、盾构法和顶管法修建的电缆隧道,其明挖部分勘探要求与采用明挖法修建的电缆隧道一致。拟采用暗挖法、盾构法和顶管法修建的电缆隧道,对于地质条件变化不大的区域,详勘勘探点间距25-50m,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区域,勘探点间距15-30m,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和洞口位置, 为查明分布情况,应增加勘探点。勘探点深度应进入隧道底以下不小于 3m。遇岩溶地区、深厚淤泥、断层破碎带、含煤层、采空区或其他特殊地质、不良地质段时,以穿透不良地质层并超过隧道底板以下10m为宜。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基岩地区钻孔深度、中风化和微风化入岩深度 3-5m,但盾构始发井、接收井、竖井、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和暗挖法竖井位置,以及中间区段均应有控制性钻孔进入结构底板底面以下不少于 5m。详细勘察勘探点应有不少于 1/2孔进行采集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普通工作井和检查井应布置至少 1个钻孔,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应布置至少 2个钻孔。盾构始发井和接收井应有不少于 2条勘探线,提供不少于 2个地质剖面。必要时应结合动态的施工勘察,包含洞观测、量测、超前探测等,并对地形、地质、环境补充调查,核实勘察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Word资料...调整勘察报告中的技术参数,预报地质灾害。拟采用暗挖法修建的电缆隧道,详勘阶段的勘察项目应按表 执行,拟采用盾构法和顶管法修建的电缆隧道, 详勘阶段的勘察项目应按表 执行。表 暗挖法详勘项目表地貌 滑坡地貌偏压地形地质构造 地层分布、产状断层、褶皱岩体结构岩土性质 岩土名称、状态岩相裂隙风化变质固结程度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水量渗透系数水质分析力学性质 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粘聚力,摩擦角

岩体弹性模量土体变形模量和压缩模量泊松比标惯击数静止侧压力系数基床系数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物理性质 含水量、液限、塑限粘粒含量及颗分曲线密度、孔隙比围岩的纵横波速,超声波速矿物组 矿物组成成及工 浸水崩解度程特性 吸水率、膨胀率热物理指标其它 围岩分类、土石工程等级酸碱度表5.3.13.2盾构法、顶管法详勘项目表地貌丘陵、台地、洼地压缩模量、压缩系数地层地层分类泊松比组成地层构造标惯击数Word资料...洞穴、透镜体及障碍物静止侧压力系数地下水地下水位基床系数孔隙水压力物理性质比重、密度、孔隙比渗透系数颗粒分析流速、流向含水量、液限、塑限水质分析灵敏度、波速力学无侧限抗压强度缺氧及有土的化学组成性质粘聚力,摩擦角害气体有害气体成分、压力、含量围岩分级应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判, 分级方法可按照《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JTGTD70-2010第六章规定。5.4总体设计电缆隧道平曲线半径由所选择的隧道施工工法确定。顶管法隧道半径不小于400m,盾构法隧道不小于300m;矿山法及明挖法隧道可减小转弯半径,但应满足电缆敷设要求(见第四节要求)。电缆隧道与相邻地下构筑物最小净距应根据现场条件和工程安全要求确定,并满足施工需要或相关行业管理要求,且不宜小于表 规定的数值。表5.4.2电缆隧道与相邻地下构筑物最小净距(m)具体情况施工方法开挖式隧道非开挖式隧道隧道与地下构筑物平行间距1.0隧道外径隧道与地下管线平行间距1.0隧道外径隧道与地下构筑物交叉穿越间距0.51.0注1:上表适用与已建构筑物和管线,如遇待建构筑物和管线,宜针对待建对象特点参考表中数值,必要时适当调整并取得待建构筑物和管线主管部门同意。注2:如遇树木时,特殊树种如榕树等根系发达的树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处理。电缆隧道建设应符合地铁规划建设要求,并征求地铁主管部门的意见。电缆隧道附近有在建或营运中地铁构筑物时,其间距应取得地铁主管部门同意。Word资料...电缆隧道线路纵坡不应小于 0.5%,高落差地段的电缆隧道中,通道不宜呈阶梯状,且纵坡不宜大于 15°电缆隧道线路纵坡如超过 10°,在人员通道部位应设防滑地坪。电缆隧道通道净高不宜小于 1.9m,在较短隧道中与其他的管沟交叉的局部段,净高可降低,但不应小于1.4m。5.4.7电缆隧道通道的净宽,不宜小于表5.4.7所列值。表5.4.7电缆隧道或工作井通道的净宽(m)电缆支架配置方式开挖式隧道或封闭式工作井非开挖式隧道两侧1.00.8单侧0.90.8电缆隧道横断面应根据电网规划负荷、电缆数量确定,宜参照附图设计。电缆隧道横断面应满足电缆支架布置要求,且包扩电缆支架在的通风、照明、消防、监控等附属设施均不得侵入电缆隧道通道净空。5.5施工方法电缆隧道施工方法可以分为明挖法和暗挖法。明挖法可分为明挖顺作法、盖挖顺作法、盖挖逆作法、盖挖半逆作法,暗挖法可分为矿山法、盾构法和顶管法。明挖法优点是简单快捷、安全经济、缺点是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暗挖法费用较高、速度较慢、有时安全风险稍高,优点是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明挖法(本指引主要指明挖顺作法)主要采用放坡开挖、土钉墙、喷锚、支护桩、桩锚、桩+支撑等支护技术方案。矿山法可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埋深及洞室净跨,地面环境要求Word资料...等选用全断面法、正反台阶法、中隔壁法( CD法)、交叉中隔壁(CRD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等。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对地面及周围环境影响小,可适用多种地层。但对通过软硬交互地层、砂层及地下水发育地区应有足够的辅助措施及技术对策。顶管法是隧道或地下管道穿越铁路、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等各种障碍物时采用的一种暗挖式施工方法, 适用于软土或富水软土层, 无需明挖土方,对地面影响小,设备少、工序简单、工期短、速度快。施工方法应根据工期和造价要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要求等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 同一工程可根据不同区段特点综合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相结合以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5.6作用荷载包含各种施工方法在,作用在电缆隧道上的荷载,可按表 进行分类。表荷载分类表荷载类型 荷载名称结构自重(含附加结构自重)土的重力土的侧压力永久 静水压力和水浮力荷载 围岩压力(围岩变形压力或膨胀压力、松散压力 )隧道上部和破坏棱体围的设施及建筑物压力预加应力Word资料...设备重量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混凝土收缩和徐变与隧道立交的地面车辆荷载及其动力作用与隧道立交的地面车辆荷载引起的侧向土压力基本可变荷载可风机引起的动荷载变荷 人群荷载载温度变化影响其他可变荷载施工荷载(灌浆压力、千斤顶顶力、设备运输吊装, 施工机械行走和施工堆载)地震荷载偶然荷载 沉船或抛锚荷载火灾荷载注:当电缆隧道覆土厚度大于 0.5m时,可不考虑车辆荷载冲击作用。荷载应根据隧道所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埋置深度、结构型式及工作条件、施工方法、相邻隧道间距及周边环境等综合因素, 按有关公式计算或工程类比确定。对地质复杂的电缆隧道,必要时应通过实地测量确定围岩压力作用的代表值或荷载计算值及其分布规律。作用在隧道上的水压力,可根据施工阶段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区分不同的围岩条件,按静水压力计算或把水作为土的一部分计入压力。当所依据条件充分时,明挖隧道顶板或拱顶上部垂直土压力计算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考虑埋管效应,即回填土柱重量部分由两侧坑壁摩阻力承担的效应。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可参考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 JTGD70-2004,车辆荷载、地面人群荷载、可参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 JTGD60-2004,其余荷载可参Word资料...考现行相关规确定。隧道结构按极限状态计算时,应根据各类荷载可能出现的组合状况分别按承载能力状态和正常使用状态,根据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及相关规规定,考虑施工和使用年限发生的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 确定不同荷载组合时的组合系数。本规程所列之外的特殊荷载,在荷载计算组合时应作特殊处理。5.7工程材料工程材料应根据结构类型、受力条件、使用要求和所处环境等选用,并考虑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一般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设计强度不得小于表 的规定。表电缆隧道混凝土的最低设计强度施工方法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C30明挖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C30作为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和灌注桩C30喷射混凝土衬砌C20暗挖C30现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C50盾构C30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衬砌顶管钢筋混凝土管C30注:1、一般环境条件下指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环境类别中的一类和二a类。2、地面以上构筑物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相关要求为准。5.7.3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和其中各材料用量和有害物含量,以及施工控制措施,Word资料...应根据环境作用等级,符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 GB/T50476-2008的要求。5.7.4电缆隧道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其抗渗等级应符合表5.7.4要求。表5.7.4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工程埋置深度H(m)设计抗渗等级H<10P610≤H<20P820≤H<30P10H≥30P12当有侵蚀性水经常作用时 ,所用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均应具有相应的抗侵蚀性能。钢筋混凝土及所用的材料除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不得使用碱活性集料。2、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的规定主受力结构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必要时也可采用其他金属材料。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等应符合耐久性要求,满足抗裂、抗渗、抗冻和抗侵蚀的需要。受力钢筋宜采用 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HPB300和RRB400钢筋。喷射混凝土宜采用高性能湿喷射混凝土。喷锚支护采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喷射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Word资料...2、粗集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喷射混凝土中的石子粒径不宜大于16mm,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中的石子粒径不宜大于10mm;集料级配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集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砂的含水率宜控制在5%~7%;3、锚杆的杆体直径宜为(20~32)mm,杆体材料宜采用HRB335、HRB400钢筋;垫板材料宜采用 Q235钢;4、锚杆用的各种水泥砂浆强度不应低于 M20;5、钢筋网材料可采用 HPB300,直径宜为(6~12)mm。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中掺加的各种外加剂,其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对混凝土的强度及其与围岩的粘结力基本无影响,对混凝土和钢材无腐蚀作用;2、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影响不大(除速凝剂和缓凝剂外) ;3、不易吸湿,易于保存;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中的钢纤维宜采用普通碳素钢制成,并满足下列要求:1、宜用等效直径为(0.3~0.5)mm的方形或圆形断面;2、长度宜为(20~25)mm,长度直径比宜为 40~60;3、抗拉强度不得小于 380MPa,并不得有油渍和明显的锈蚀。暗挖隧道初衬的钢架宜用钢筋或 H形、工字形、U形型钢制成,也可用钢管或钢轨制成。5.8明挖隧道明挖隧道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Word资料...构构件的可靠度,以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明挖隧道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应按规定的荷载对结构的整体进行荷载效应分析; 必要时,尚应对结构中受力状况特殊的部分进行更详细的结构分析。明挖隧道宜按底板支撑在弹性地基上的结构,按“荷载 -结构法”计算。明挖隧道应根据地质、埋深、施工方法等条件,进行抗浮、及地基承载力、沉降和差异沉降验算。明挖隧道因结构、地基、基础和荷载发生变化,可能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时,宜通过地基处理、结构措施或设置后浇带等方法将结构的纵向沉降曲率和沉降差控制在允许变形围。明挖隧道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明挖整体浇筑式结构沿线应设置变形缝。2、不同工法结构形式隧道衔接处、结构断面形式明显改变处、与变电站接口处、工作井室外侧、荷载和工程地质等条件发生显著改变处均设置变形缝。3、变形缝设置间距可取 30-60m,当地质条件较为均匀、周边环境及条件较为简单时,间距可适当增大。4、变形缝缝宽宜为20-30mm,变形缝应贯通全截面,变形缝处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00mm,并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明挖隧道主体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隧道结构迎水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2、箍筋、分布筋和构造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 30mm。3、保护层厚度还应根据地下水、土对主体结构混凝土和钢筋的腐蚀性确定,Word资料...并符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GB/T50476-2008的要求。4、保护层厚度除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表5.8.7规定。表5.8.7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地下顶板灌侧墙结构连续墙楼底板注类别外桩外板外侧侧侧侧侧侧保护层厚度7050705040305040注:1、电缆隧道部构件主筋的保护层可采用25mm;2、地面以上构筑物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相关要求为准。明挖隧道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横向施工缝的位置及间距,应综合结构形式、受力要求、气象条件及变形缝间距等因素, 参照类似工程的经验确定。施工缝的位置应尽量留在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注意保持结构部设施(如水池、出入口等)的完整性。原则上沿纵向分缝长度一般为 15~25m,并应严格控制。顶、底板均不得留置水平施工缝。施工缝间各结构段的混凝土宜间隔浇注。明挖法隧道周边构件和中间楼板每侧暴露面上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当分布钢筋采用HPB235、HPB300级钢筋时不宜低于 0.3%,当为HRB335、HRB400级钢筋时级钢筋时不宜低于 0.25%,且两侧配筋率不应低于 0.5%。同时分布钢筋的间距也不宜大于 150mm。当受拉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40mm时,分布钢筋宜配置在受力筋的外侧。当位于软弱地基上时,其顶、底板纵向钢筋的配筋量尚应适当增大。明挖法矩形隧道结构顶、底板与侧墙连接处宜设置腋角, 腋角的边宽不宜小于150mm,配置八字斜筋的直径宜与侧墙的受力筋相同,间距可为侧墙受力Word资料...筋间距的两倍(即间隔配置)。当底板与侧墙连接处由于电缆支架的安装需要无法设置腋角时,应适当增大拐角处的钢筋量。明挖法隧道基坑支护结构和暗挖法隧道中的明挖部分支护结构应根据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和《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 GJB02-98的要求进行设计。5.9暗挖隧道暗挖隧道结构应按破损阶段法验算构件截面的强度。结构抗裂有要求时,对混凝土构件应进行抗裂验算,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应验算其裂缝宽度。暗挖隧道应作衬砌结构,根据隧道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可分别采用喷锚衬砌、复合式衬砌。衬砌结构类型和尺寸,应根据使用要求、围岩级别、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埋置深度、结构受力特点,并结合工程施工条件、环境条件,通过工程类比和结构计算综合分析确定。 在施工阶段,还应根据现场监控量测调整支护参数,必要时可通过试验分析确定。暗挖隧道衬砌设计应综合地质条件、断面形状、支护结构、施工条件等,并应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 衬砌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保证隧道长期安全使用。暗挖隧道应根据深、浅埋隧道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围岩压力。深埋隧道中的整体式衬砌、浅埋隧道中的整体或复合式衬砌应采用荷载结构法计算。深埋隧道中复合式衬砌的二次衬砌也可采用荷载结构法计算。Word资料...采用荷载结构法计算隧道衬砌的力和变形时,应通过计入弹性抗力体现围岩对衬砌变形的约束作用。深埋复合式衬砌按破损阶段验算构件截面的强度, 应根据不同的荷载组合,分别采用不同的安全系数,并不小于表 所示的数值。验算施工阶段的强度时,安全系数可采用表“永久荷载+基本可变荷载+其它可变荷载”栏的数值乘以折减系数0.9。表5.9.8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安全系数荷载组合永久荷载+基本可变荷载+其永久荷载+基本可变荷载他荷载破坏原因钢筋混凝土达到计算强度或混凝土达到抗压或抗剪极限2.01.7强度混凝土达到抗拉极限强度2.42.0暗挖隧道衬砌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隧道宜采用直墙圆拱式衬砌,Ⅵ级围岩的衬砌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2、隧道围岩较差地段应设仰拱。仰拱曲率半径应根据隧道断面形状、地质条件、地下水、隧道宽度等条件确定。3、围岩较差地段的衬砌应向围岩较好地段延伸,延伸长度宜为 5~10m。4、偏压衬砌段应向一般衬砌段延伸,延伸长度应根据偏压情况确定,一般不小于10m。Word资料...下列情况不应采用喷锚衬砌:1、地下水发育或大面积淋水地段;2、能造成衬砌腐蚀或膨胀性围岩的地段;3、有其他特殊要求的隧道。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网网格应按矩形布置,钢筋间距宜为( 100~300)mm;2、钢筋网钢筋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 30d(d为钢筋直径);3、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 20mm,当采用双层钢筋网时,两层钢筋网之间的间隔距离应不小于 60mm;4、单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 80mm,双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150mm;5、钢筋网应配合锚杆一起使用,钢筋网宜与锚杆绑扎或焊接连接。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纤维掺量宜为干混合料质量的 1.5%~4%(33kg/m3~96kg/m3);2、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为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可采用合成纤维喷射混凝土, 合成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合成纤维喷射混凝土应根据试验确定其掺量。当防水要求较高时,可采用强度等级大于 C30的高性能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设计应根据隧道围岩条件、隧道断面尺寸、 作用部位、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锚杆设计参数。锚杆种类如下:1、全长粘结型锚杆:普通水泥砂浆锚杆、早强水泥砂浆锚杆、树脂锚杆、水泥卷锚杆、中空注浆锚杆和自钻式注浆锚杆等。Word资料...2、端头锚固型锚杆:机械锚固锚杆、树脂锚固锚杆、快硬水泥卷端头锚杆等。3、摩擦型锚杆:缝管锚杆、楔管锚杆、水胀锚杆等。4、预应力注浆锚杆。永久支护的锚杆应为全长粘结型锚杆或预应力注浆锚杆。 其他类型的锚杆不能作为永久支护,当需作永久支护时,锚孔必须注满砂浆或树脂。锚杆露头应设托板,托板长、宽、厚宜不小于 150mm×150mm×6mm。在III、Ⅳ、Ⅴ、Ⅵ级围岩条件下,锚杆应按系统锚杆设计,并符合下列规定:1、锚杆一般应沿隧道周边径向布置,当结构面或岩层层面明显时,锚杆应与岩体主结构面或岩层层面呈大角度布置;2、锚杆应按矩形排列或梅花形排列;3、锚杆间距不得大于 1.5m,间距较小时,可采用长短锚杆交错布置;4、隧道系统锚杆长度一般不小于 2.0m。在围岩条件较差地段或地面沉降有严格限制时,应在初期支护增设钢架。钢架支护的一般规定如下:1、钢架支护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承受隧道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荷载;2、钢架支护间距宜为(0.5~1.5)m;3、采用钢架支护的地段连续使用钢架的数量不少于 3榀;钢架支护榀与榀之间必须用直径为(18~22)mm的钢筋连接,连接筋的间距不大于 1m,并在钢架支护缘、外缘交错布置;4、钢架应分节段制作,节段与节段之间通过钢板用螺栓连接或焊接。Word资料...5、钢架与围岩之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40mm;临空一侧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20mm。在设置超前支护的地段,可设置钢架作为超前锚杆、 超前小导管、超前大管棚等的尾端支点。喷锚衬砌可采用工程类比法或数值计算,并结合现场监控量测进行设计。复合式衬砌是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及中间加防水层组合而成的衬砌形式。复合式衬砌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复合式衬砌设计应综合包括围岩在的支护结构、断面性质、开挖方法、施工顺序和断面闭合时间等因素,力求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2、初期支护宜采用锚喷支护,即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支护形式单独或组合使用,锚杆支护宜采用全长粘结锚杆。3、锚喷支护基层平整度应符合 D/L≤1/6(D为初期支护基层相邻两凸面凹进去的深度;L为基层两凸面的距离);二次衬砌宜采用模筑混凝土,二次衬砌宜为等厚截面,连接圆顺。4、初期支护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20mm,二次衬砌不应小于 35mm。复合式衬砌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并通过理论分析进行验算。对软弱流变围岩、膨胀性围岩,隧道支护参数的确定还应计入围岩形变压力继续增长的作用。黄土地区的隧道,应视黄土分类、物理力学性能和施工方法等确定衬砌结构,并应采用曲墙有仰拱的衬砌,曲墙衬砌的边墙矢高不应小于弦长的 1/8。黄土隧道宜采用复合式曲墙带仰拱衬砌, 其初期支护宜采用钢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支护,喷层厚度不得小于10cm,钢筋网钢筋直径宜为(6~12)Word资料...。设锚杆时,其长度宜为(2.5~4)m,支护沿纵向每隔(5~10)m,应设置环向变形缝,其宽度宜为(10~20)mm。位于隧道附近地表的冲沟、陷穴、裂缝应予回填、铺砌,并设置地表水的引排设施。松散堆积层、含水砂层及软弱、膨胀性围岩的隧道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1、衬砌应采用曲墙有仰拱的结构;必要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架混凝土结构;2、通过松散堆积层或含水砂层时,施工前宜采取设置地表砂浆锚杆、从地表或沿隧道周边向围岩注浆等预加固措施; 施工中可采用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或管棚等超前支护措施;3、通过软弱和膨胀性围岩时,宜采用圆形或接近圆形断面;4、根据具体情况,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作出妥善处理。 穿越岩溶、洞穴的隧道,应根据空穴大小、充填情况及其与隧道的关系、地下水情况,采取下列处理措施:1、对空穴水的处理应因地制宜,采用截、堵、排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2、干、小的空穴,可采取堵塞封闭;有水且空穴较大,不宜堵塞封闭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梁、拱跨越;3、当空穴岩壁强度不够或不稳定, 可能影响隧道结构安全时,应采取支顶、锚固、注浆等措施。通过含瓦斯地层的隧道,应采取下列防瓦斯措施:1、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的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 15cm,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 40cm;Word资料...2、衬砌应采用单层或多层全封闭结构,并选用气密性建筑材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指标;3、衬砌施工缝隙应严密封填;4、应向衬砌背后或地层压注水泥砂浆,或采用贴式、外贴式防瓦斯层,加强封闭。通过放射性岩层的隧道,应根据放射性元素性质和放射强度, 采用单层或多层全封闭衬砌结构。竖井的布置1、竖井平面位置的选择应满足施工与运行的需要;2、竖井断面宜采用圆形,井筒应设置安全梯。竖井井口段、地质条件较差的井身段及马头门的上方宜设壁座,其形式、间距可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及衬砌类型确定。竖井应设置人员出入口,且宜符合下列规定:1、竖井未超过 5m高时,可设置爬梯,且活动出入口不宜小于 800mm×800mm。2、竖井超过5m高时,宜设置楼梯,且每隔 4m宜设置中间平台。竖井超过20m高且电缆数量多或重要性要求较高时, 可设置简易式电梯。对地下水进行疏干或降压可采用井点降水。 当工程规模较小,施工条件简单,且水量不大时,可采用重力排水或集水坑排水。井点降水方法可按表选用。表各类井点降水方法适用围适用条件 单层轻型 多层轻型 喷射井 管井井 砂(砾)渗井点Word资料...降水方法 井点 井点 点 点土层渗透系数(m/d)0.1~500.1~500.1~5020~2000.1~20按下伏强导水层水位降低深度(m)3~66~128~30>10的水头、导水性与坑深确定井点降水应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底以下 0.5m。降水井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井点距暗挖隧道结构不应小于 2m;2、井点应沿暗挖隧道布设,在隧道终点应延长 1倍以上的隧道横断面长度;3、暗挖隧道如地面无条件布设井点时,可在隧道设置水平井点或采取其他隔水措施。超前导管或管棚的设计参数可按表 选用。表超前导管和管棚支护设计参数值支钢管护适用直径形地层(mm式)导土层40~50管管土层或不80~棚稳定岩体

钢管长度(m)钢管钻钢管沿拱钢管沿沿隧道纵设注浆孔的环向布拱的环向的两排每根总长的间距置间距向外插钢管搭接长度(mm)(mm)角长度(m)3~53~5100~150300~5005°~15°14~610~100~150300~500≤3°1.540注1:导管和管棚采用的钢管应直顺,其不钻入围岩部分可不钻孔;注2:导管如锤击打入时,尾部应补强,前端应加工成尖锥形;注3:管棚采用的钢管纵向连接丝扣长度不小于 150mm,管箍长200mm,并均采用厚壁钢管制作。导管和管棚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Word资料...1、注浆浆液宜采用水泥或水泥砂浆;2、注浆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周围的孔隙并密实,其注浆量和压力应根据实验确定。注浆加固,在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渗入注浆法; 在砂层中宜采用劈裂注浆法;在粘土层中宜采用劈裂或电动硅化注浆法; 在淤泥质软土层中,宜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隧道注浆,如条件允许宜在地面进行。否则,可在洞沿周边超前预注浆,或施做导洞后对隧道周边进行径向注浆。注浆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具有良好的可注性;2、固结后收缩小,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和一定强度、抗渗、耐久和稳定性,当地下水有侵蚀作用时,应采用耐侵蚀性的材料;3、无毒并对环境污染小;4、注浆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注浆浆液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注浆和高压喷射注浆宜采用水泥浆、粘土水泥浆或化学浆液;2、壁后回填注浆宜采用水泥浆液、水泥砂浆或掺有石灰、粘土、粉煤灰等水泥浆液;3、注浆浆液配合比应经现场试验确定。注浆孔距应经计算确定;壁后回填注浆孔应在初期支护结构施工时预留(埋),其间距宜为(2~5)m;高压喷射注浆的喷射孔距宜为( 0.4~2.0)m。注浆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注浆目的等控制注浆压力。注浆结束后应检查其Word资料...效果,不合格者应补浆。注浆浆液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开挖。5.10盾构隧道隧道的断面形状除应满足电缆敷设的要求外, 还应根据受力分析、施工难度、经济性等因素确定,宜优先采用圆形断面。盾构隧道的平面线形宜选用直线和大曲率半径的曲线, 急转弯段的曲率半径应大于盾构机的最小转弯半径。特殊地段无法满足时应设置方向变换竖井或者采用特殊结构的盾构机。盾构法施工的电缆隧道的覆土厚度不宜小于隧道外径, 局部地段无法满足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盾构隧道的最小坡度不得小于 0.5%,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盾构法施工的平行隧道间的净距,应根据地质条件、 盾构类型、埋设深度等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