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自考真题中国新闻事业史_第1页
2011年7月自考真题中国新闻事业史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7月自考真题:中国新闻事业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秦汉时期,朝廷向地方发布官方新闻的主要形式是()A.露布B.诏书C.朝报D.进奏院状2.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是()A.《各国消息》B.《遐迩贯珍》C.《****丛谈》D.《万国公报》3.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A.《澳门月报》B.《昭文新报》C.《汇报》D.《述报》4.湖南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A.《国闻报》B.《湘学新报》C.《湘报》D.《知新报》5.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留日学生报刊是()A.《开智录》B.《译书汇编》C.《国民报》D.《浙江潮》6.1911年,发表《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革命派报刊是()A.《神州日报》B.《商务报》C.《大江报》D.《时报》7.1911年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纸从100多家猛增至()A.200家B.300家C.400家D.500家8.民国初年,共和党——进步党系统在北京出版的重要报纸是()A.《时事新报》B.《大共和日报》C.《国民公报》D.《庸言》9.袁世凯执政期间出台的《出版法》颁布于()A.1913年4月B.1914年4月C.1914年12月D.1915年12月10.《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刘半农11.鲁迅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发表于()A.《学灯》B.《觉悟》C.《晨报副镌》D.《每周评论》12.五四运动期间,著名学生报刊《湘江评论》的主编是()A.毛泽东B.萧楚女C.恽代英D.瞿秋白l3.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是()A.《向导》B.《犁头》C.《先驱》D.《政治周报》14.《中国青年》杂志的创办人与主编是()A.恽代英B.瞿秋白C.毛泽东D.陆定一15.北京平民大学于1923年设立报学系,系主任是()A.徐宝璜B.邵飘萍C.戈公振D.黄天鹏16.十年内战时期曾使用《少女怀春》等化名在国统区出版的党中央机关报是()A.《布尔塞维克》B.《红旗》C.《上海报》D.《无产青年》17.上海《文汇报》创刊于()A.1937年B.1938年C.1939年D.1940年18.193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是()A.《中国青年》B.《全民抗战》C.《群众》D.《国民公论》19.《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作者是()A.毛泽东B.刘少奇C.胡乔木D.范长江20.揭开“拒检运动”序幕的事件是重庆国讯书店自行出版()A.《延安归来》B.《延安一月》C.《西行漫记》D.《塞上行》21.1950年,最先实行公私合营的私营报纸是()A.《大公报》B.《文汇报》C.《新民报》D.《大报》22.195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其作者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陆定一23.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于1957年3月在北京成立,会长为()A.胡乔木B.范长江C.邓拓D.吴冷西24.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于()A.《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C.《文汇报》D.《解放日报》25.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对全国地方电台实行军事管制的时间是()A.1966年6月B.1967年1月C.1967年10月D.1968年1月26.1975年4月,《红旗》杂志所发表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的作者是()A.张春桥B.姚文元C.陈伯达D.康生27.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焦点访谈》开播于()A.1993年B.1994年C.1995年D.1996年28.《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由中国记协理事会通过的时间是()A.1990年B.1991年C.1992年D.1993年29.香港《明报》创刊于1959年5月22日,第一任社长是()A.胡文虎B.胡仙C.查良镛D.沈宝新30.澳门的电视事业始于澳门电视台的创建,开播于()A.1980年B.1981年C.1982年D.1984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中国古代报纸的名称有()A.进奏院状B.邸报C.朝报D.《京报》E.《新闻报》32.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近代中文报刊有()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B.《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D.《蜜蜂华报》E.《各国消息》33.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红色根据地出版的报刊有()A.《红旗日报》B.《红色中华》C.《红星报》D.《青年实话》E.《晋绥日报》34.在抗美援朝报道中,出现了大批优秀新闻作品,如()A.《伟大的战士邱少云》B.《谁是最可爱的人》C.《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D.《赵桂兰应不应该扔雷汞》E.《东方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35.文革期间,“四人帮”控制的写作班子所使用的笔名有()A.梁效B.柏青C.罗思鼎D.吴南村E.龙岩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国闻报》37.《安徽俗话报》38.《中华民国暂行报律》之争39.朱惺公40.《学好文件抓住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异同。42.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有何特点?请简述之。43.简述1949年后台湾“报禁”政策的主要内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44.抗战时期《新华日报》是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斗争的?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45.试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两条战线斗争的经过,并阐述其在改进党的新闻工作方面的重要贡献。一、简述“文化”名称的来源。(1)关于“文”的解释: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②“文”的引申义:在人类认知领域,“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在政治领域,“文”引申为“文治教化”,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他国的“武功”相对;在天文和人文的区别上,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2)关于“化”的解释:“化”的本义是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3)“文化”合起来的解释: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二、为什么说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1)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三、什么是两个文化层面,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1)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2)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3)两个文化层面的关系:两个文化层面就其来源,都是原始文化的传承,它们虽在后代有所分化,产生了差异甚至对立,但深究其内在的精神又相互关联、互相补充。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都是由这两个文化层面联合构成的。两个文化层面缺一不成其为完整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两个层面文化精华的苦奉。四、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1)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以文化的特质变化为前提,用有关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籍事象为界限,文化流变的历史阶段划分是可以操作的。(2)我们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历时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五、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区别。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六、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是什么?中国文化概论课立足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和阐释。在中国文化领域里,它不仅要关注一切上层文化的研究成果,也要研究吸取底层民俗文化的诸多成果。它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学的人门课程。七、简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1)有关文化的一般概念。中国文化概论在文化的外延问题上与大文化的概念一致,但在对具体问题的论述上尽量注意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2)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本课程所阐述的地理环境,是就曾经影响中华文化发生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概况而言,不是某一个历史时期具体地理环境的描述。(3)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决定历史发展的诸因素。文化发展本当有自己的分期,但是由于文化发展与中国通史的基本一致性,本课程阐述历史发展脉络仍按朝代分期。(4)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本课程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八、简述我国历史上复杂的人口分布。(1)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吐藩和羌人。靠近青海地区羌族人居住较多,一部分居住在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吐藩民族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2)西南地区崇山峻岭,地势复杂,是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3)四川盆地,盆地的周围是林立的高山,居民成分复杂。南面大体属于西南夷;北面是大巴山地区的古巴人、氐人、羌人分布的地区。(4)黄土高原的北邻,是蒙古高原,居住过蒙古人等。(5)东北居住着许多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几个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契丹、金人、满族等,都起源于这一地域。(6)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是两个较大的水系。这一带是秦汉时“百越”民族居住地,后来还有溪、俚、僚等族,此外还有台湾岛、海南岛及漫长的海疆领土。九、简述河套地区的要冲地位。黄土高原的北邻,是蒙古高原,这是一个草原、沙漠、戈壁交错的地带,历来也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带的要冲。特别是今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从来都是中原人群与草原人群的必争之地。十、简述关中地区的地理条件。关中地区地处黄土高原,是黄河及泾、渭流过的地区,沃野千里,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许多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养育过辉煌的古代文化。这一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他的西北东三个方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