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全校各(非统计)专业_第1页
西南财经大学全校各(非统计)专业_第2页
西南财经大学全校各(非统计)专业_第3页
西南财经大学全校各(非统计)专业_第4页
西南财经大学全校各(非统计)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18西南财经大学全校各(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大纲一、前言《统计学》是全国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均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无论我们是否学过统计学、懂得统计学,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可以遇到大量统计问题,新闻和大众媒体随时都在表现统计数字。例如,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是要列举大量的水平、比例、结构、速度等数据,说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统计部门每月、每年总是要公布价格变动数据,说明与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息息相关的价格状况,等等。无论是属于自然的、实验的,还是社会的、经济的,凡是可以用数据表现的现象,都可以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这就要求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和将要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必须掌握和运用统计数据,懂得如何把国民经济活动中的数量搜集起来、整理和表现出来,懂得如何利用这些资料对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做出科学决策。《统计学》就是用统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巧、基本方法,来研究国社会经济活动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本课程是论述在社会经济范围内搜集数据资料、整理数据资料、分析数据资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科学,这就决定了本课程的基础地位,因此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共同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对社会经济中的数量进行分析,能透过数字看现象本质;能读懂《经济年鉴》、《统计年鉴》等;学会写统计分析报告。因此,教学的重点是每一个指标的经济意义、每一种数量分析方法的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讨论式,课堂讲授与上机实习相结合。教材选用庞皓教授和杨作廪教授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1工程”规划教材《统计学》(修订本).这本教材主要有以下特点:成功地把过去《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学》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融合为一门课程.这就彻底解决了两门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既体现了“少而精”的原则,又增加了知识点和信息量.为了使学生更方便地掌握每一部分的重点,在每一章末都专门附了“本章学习要点".校内外的教师反映,这本教材虽然只有20几万字,但体系完整、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又给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发挥留有余地;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增加了我国和世界各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等内容,例题和案例基本采用结合中国实际的真实统计数据.“思考题与作业题”突出适时性和灵活性,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提高应用统计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经济或管理问题的能力;把统计方法与计算机的应用紧密结合。我们将《统计学》教材的内容与EXCEL的应用全面结合,在各章专门增加一节,介绍如何用EXCEL实现本章问题,在书末增加了介绍EXCEL操作的附录。因此针对性和实用性都较强。象这样全面与计算机结合的统计教材,在国内已出版的教材中还是第一次。适时修订、不断完善教材。《统计学》教材使用了两年后,根据统计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和为了更加适应教学的要求,我们对教材进行了修订,目前修订版已经出版使用.这样一来教材的质量和适应性又有所提高本课程计划学时为76学时。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由总论、统计数据、概率与概率分布、抽样估计、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统计指数与综合评价和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九章组成。如果数学中已经学过概率论,不再讲“概率与概率分布"章。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从统计学的含义及产生与发展,了解什么是统计,以及统计总体与样本的概念与关系,统计学的应用领域。第一节什么是统计一、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是研究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变动的数量特征及其规律性的方法论学科;日常生活中的统计问题;统计的总体性;统计的数量性。二、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的起源;统计学发展的历史;现代统计学的发展趋势.三、统计学的类型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关系。总体和样本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统计总体的特征、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统计总体的数量持征;总体单位、总体单位的特征。二、样本样本、样本的数量特征;样本与总体的关系。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一、统计学与经济学统计方法是经济研究的基本手段之一;若干实例.二、统计学与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中统计学的应用,若干实例;企业经营管理中统计学的应用,若干实例.三、统计学的其他应用领域统计学在社会学中的应用;统计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统计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本章要点:统计学的含义,统计的总体性和数量性,描述统计予推断统计,样本与总体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统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第二章统计数据ﻭ目的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原始统计数据的来源以及统计数据的形成过程。明确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这两个阶段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正确认识统计调查各种组织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能遵循编制变量数列的原则并用统计数据库软件编制变量数列,熟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分类,掌握三种数值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应用条件上的区别,理解变异指标的作用并掌握标准差、离散系数的计算方法。第一节统计数据及其种类一、统计数据的概念统计数据;标志;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指标二、统计数据的种类(一)按是否可以直接用数字表示,统计数据可以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二)按是否经过加工处理,统计数据有原始数据和综合数据之分(三)按时间状况,统计数据可以分为截面数据和时序数据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搜集一、统计数据搜集的意义ﻭ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的任务、统计调查与社会调查的区别、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二、统计调查方案(一)确定调查目的(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三)确定调查项目(四)确定调查方式方法(五)确定调查时间(六)确定其他事项三、统计调查的方式(一)统计报表统计报表的意义、特点和局限性;统计报表的种类;统计报表的基础工作(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统计信层、库);统计报表制度。(二)普查

普查的意义、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普查工作的原则;快速普查.(三)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的意义及其特点;重点调查的适用条件。(四)抽样调查统计调查中典型调查的意义、特点及适用条件。(五)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意义、特点和作用。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统计数据的直接和间接获得。四、统计数据的质量统计误差;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第三节统计数据的整理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二)统计整理的内容(三)统计整理的步骤制定统计整理方案;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数据处理;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二、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统计分组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完备性原则、互斥性原则)。三、统计整理结果的基本表现形式——分布数列(一)分布数列的意义和构成分布数列的概念、作用和构成要素;分布数列的种类。(二)分布数列的种类品质分布数列、变量分布数列、单项式变量数列、组距式变量数列、等距数列、异距数列、组限、组距、组中值(三)变量数列组数和组限的确定(四)累积次数与累积频率ﻭ四、统计表统计表的形式;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五、次数分布图和类型(一)次数分布图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二)次数分布图的类型1、钟型分布2、U型分布3、J型分布第四节统计指标—、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二)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反映总体内容不同,总量指标可以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2、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以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1、实物单位2、价值单位二、相对指标相对指标的意义相对指标在社会经济分析中的应用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三、平均指标ﻭ(一)平均指标的意义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平均指标的特点。(二)平均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概念、计算和适用条件;位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作用和适用条件。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四)平均指标代表性的测定-—变异指标变异指标的作用;全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的概念、计算及其适用条件。方差和标准差的数学性质.(五)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本章要点:几种非全面调查的特点及适用条件;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计算;几种数值平均数的计算及适用条件;变异指标的概念;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的计算。*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已学过此内容的,本章不讲。第四章抽样估计ﻭ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抽样调查的意义和一般步骤,掌握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并用样本信息估计总体参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一节抽样方案的设计抽样估计的意义和一般步骤ﻭ抽样估计的意义;抽样调查估计的一般步骤。二、抽样方案设计的基本准则随机原则;误差最小原则;费用最小原则.三、抽样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编制抽样框;确定抽样方法;确定抽样组织方式;确定抽样数目.第二节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误差测定

一、抽样误差的概念调查总误差;登记性误差;系统误差;抽样误差.二、抽样平均误差抽样平均误差的概念;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形响抽样误差的因素。三、抽样极限误差抽样极限误差的概念;大样本条件下平均数和比率的抽样极限误差;小样本条件下平均数和比率的抽样极跟误差。第三节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估计一、点估计

总体均值及相应的总量指标的点估计;层、体比率及相应的总量指标的点估计;总体方差的点估计。二、区间估计总体均值及相应的总量指标的区间估计;总体比率及相应的总量指标的区间估计;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三、抽祥数目的确定估计总体均值时抽样数目的确定;估计总体比率时抽样数目的确定;影响抽样数目的因素。第四节其他抽样组织方式的抽样误差分层抽样分层抽样的抽样误差测定;分层抽样的优越性。二、等距抽样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有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三、整群抽样整群抽样的抽样误差测定;整群抽样的优越性。本章要点:抽样调查的意义和一般步骤;抽样方案设计的基本准则和主要内容;抽样误差的概念;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简单随机抽样的总体均值和比率的区间估计及其抽样数目的确定。第五章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目的要求:假设检验是抽样推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各种检验方法。第一节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小概率事件原理;假设检验的两个特点;假设检验的步骤。二、两类错误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两类错误的关系三、假设检验的步骤(一)根据研究问题提出假设,包括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二)构造检验统计量(三)给定显著性水平(四)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统计量或P值(五)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统计量的值或P直做出结论第二节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一、方差己知时对一个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Z检验法;单侧检验;双侧检验。二、方差未知时对一个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T检验法;单侧检验;双侧检验。三、一个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χ方检验法;四、一个总体成数的假设检验Z检验法;单侧检验;双侧检验。第三节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一、方差已知时对两个总体均值的相等性检验Z检验法;单侧检验;双侧检验。二、方差未知且相等时对两个正态总体均值的相等性检验T检验法;单侧检验;双侧检验。三、两个正态总体方差相等性检验F检验法;单侧检验;双侧检验.四、两个总体成数差的检验Z检验法;单侧检验;双侧检验。第四节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方差分析的任务、条件误差、随机误差二、统计的模型单因素试验模型、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F统计量检验的步骤提出假设、计算统计量、比较作结论

本章要点: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两类错误;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总体分布的假设检验。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目的要求: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有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区别,且相关关系更具普遍性。回归分析是分析和处理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掌握建立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即经验公式)的方法;掌握如何利用概率统计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出所建立的经验公式的有效性方法,从而进一步做出分析和预测。第一节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的意义相关关系的概念;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联系和区别;相关关系的种类。二、相关关系的测定相关表和相关图;相关系数和判定系数。ﻭ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一、回归分析的意义回归的概念;狭义的相关和回归的区别。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确定a、b的确定,最小平方法。三、回归估计标准差回归估计标准差的概念;回归估计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的关系线性相关的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二、回归问题的方差分析三、回归预测点预测;区间预测;回归分析在经济中应用的举例。可线性化的回归方程配合回归曲线的问题二、可线性化的常用曲线类型及其图形三、非线性相关系数和判定系数本章要点:相关关系的概念;相关关系的测定;变量之间定量关系式的建立;对这些关系式的可信程度的统计检验;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时间数列分析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和掌握时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会运用指标分析法和成份分析法揭示事物时间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熟练掌握各种时间分析指标的计算,能对时间数列的成份进行分解和阐述;时间数列及分析方法概述一、时间数列的意义二、时间数列的种类总量指标时间数列(二)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三、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四、时间数列的常用分析方法时间数列的指标分析方法时间数列的成份分析方法时间数列指标分析法水平分析指标发展水平发展水平的概念、期初水平与期末水平、报告期水平和基期水平(二)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的掇念;现象总量水平的平均(时期水平的平均和时点水平的平均);现象相对水平的平均和平均水平的平均。减量和平均增减量二、速度分析指标发展速度发展速度的意义和计算。增减速度增减速度的意义和计算。

(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减速度平均发展速度的意义及与平均增减速度的关系;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程式法(累积法);应用平均发展速度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时间数列成份分析法一、时间数列的分解与组合(一)时间数列的组成成份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二)时间数列的组合模式加法模型、乘法模型。二、长期趋势的测定和分析(一)研究长期趋势的目的和意义(二)测定长期趋势的基本方法平均法;趋势方程拟合法。三、季节变动的测定和分析(一)研究季节变动的目的和意义(二)测定季节变动的常用方法原资料平均法;趋势(或趋势一循环)剔除法。四、循环变动的测定和分析(一)研究循环变动的目的和意义(二)测定循环变动的常用方法分解法(剩余法);直接法。本章要点:平均发展水平的意义及其计算;发展速度的意义及其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意义及其计算;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的不同特点;时间数列长期趋势的测定和分析;季节变动的测定和分析。第八章统计指数与综合评价方法目的要求: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掌握并应用总指数的编制方法测定(分析)影响总量指标及总平均指标变动的两因素的影响作用、程度。综合评价的意义及有关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一、统计指数的概念一般地讲,凡是表明社会现象变动的相对指标都叫指数;严格地讲,统计指数则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指标,是用来表明不能直接加总的各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现象总体变动的相对指标。狭义指数具有综合性和平均性两个特点。二、统计指数的作用统计指数是时间分析的深入和发展,是统计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具体作用: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变动的方向和程度;用指标体系对现象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编制指数数列,反映现象变化的长期趋势。

三、统计指数的种类ﻭ个体指数与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环比指数与定基指数;静态指数与时间指数。总指数的计算一、综合法指数同度量因素的概念、作用;综合法指数编制的基本原理;拉氏指数与派氏指数;我国综合法指数编制遵循的一般原则;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编制的实例。二、平均法指数(一)作为综合法指数变形的平均法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二)采用固定权数的平均法指数三、综合法指数和平均法指数的比较都是编制总指数的方法,但各有其不同的特点。ﻭ四、几种重要的经济指数工业生产指数;价格指数(加权平均法价格指数和几何平均法批发物价指数)。第三节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指数体系的概念;指数体系舶作用。二、现象总量变动的因素分析(一)现象总量变动的两因素分析(二)现象总量变动的多因素分析三、总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节综合评价方法一、综合评价的意义(一)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概念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现象总体状况进行整体评价的一种方法。(二)综合评价的作用正确区分现象的优劣,为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二、综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客观公正;着重整体效应;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三、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一)计分法综合计分法;排队计分法.(二)加权指数法平均数法;最优值距离法(三)改进功效系数法四、综合评价方法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要有一个科学的同度量方法;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要采用重要程度权数;力求简便易行.本章要点: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及种类;理解总指数的含义;认识同度量因素的作用及确定原则;掌握总指数的编制方法、综合评价的计分法、加权指数法及功效系数法的应用。第九章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目的要求:本章介绍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生产最终成果、分配和使用总量、进行经济分析、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中心指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深刻理解和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国民经济生产、分配和使用总量指标的内涵和外延。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中间使用、部门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主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货物和服务.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表现形态与计算方法价值形态、生产法;收入形态、收入法或分配法;实物形态、支出法;三面等值原则。三、与国内生产总值有关的指标体系为什么要设置与国内生产总值有关的指标体系(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的收支);与国内生产总值有关的指标体系的内容(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各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价值等式、实物差别、各指标的性质)。第二节与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有关的总量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生产法及有关指标(一)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经济总体计算公式;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部门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二)社会总产出统计社会总产出的概念;社会总产出的作用和局限性、各部门的总产出及其计算方法。(二)中间投入统计中间投入的概念;统计中间投入应注意的问题.(三)利用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的重要比例分析中间投入率、增加值率。二、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收入法及有关指标(一)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站在要因素所有者的角度——收入法;站在生产者的角度——分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