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_第1页
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_第2页
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_第3页
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_第4页
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经济学

(第三章)

关键词及思考题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重点问题第三节案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Page

2重点问题区域经济的均衡与非均衡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开发的模式理论Page

3关键词及思考题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重点问题第三节案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Page

4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定义

影响因素:一类是直接进入生产过程的;另一类是形成生产环境的。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age

5经济发展是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品结构、分配状况、生活水平、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等在内的变化。经济发展Page

6经济发展观的演变

1、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2、20世纪60年代:经济发展包含增长加结构变化这一时期的发展经济学家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加速落后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这一主题上。对于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以其对追逐物质财富的多少来判断其价值,并由此出发来确定人们的发展行为和发展方式。认为资本积累和工业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l965年,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汉斯.辛格(HansW.singer)指出:“不发达国家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增长问题,还有发展问题。发展是增长加变化,而变化不单在经济上,而且还在社会和文化上,不单在数量上,而且还在质量上。”经济发展Page

73、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强调分配不公、失业和贫困问题的改善4、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重视人口、资源和环境标志着这一时期发展观转变的重要文献是英国发展经济学家达德利·西尔斯l969年在新德里举行的国际发展协会第ll届世界大会上的演讲。西尔斯明确地反对把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目标,他指出:“对于一个国家发展来说,应该提出的问题是:贫困发生了什么变化?失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不平等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这三个方面都变得较不严重,无疑这个国家就经历了发展。如果这三个中心问题中一个或两个恶化了,特别是三个问题都恶化了,那么,即使人均收入成倍增长,把这种结果称为是发展也是不可思议的。”经济发展Page

8一、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

(二)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同质的,所以其增长的机制从总体上看是一致的,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需求的拉动,包括区内的需求和区外对本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由需求拉动生产;其二是供给的驱动,原材料、资本、技术、劳动的供给,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新的需求。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age

9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又会发其本身的特点:两个杠杆:其一是投入高效率产业的杠杆。其二是投入高效率地区的杠杆。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一个或几个地区增长速度很快,成为带动性的先行地区,从而区域经济获得整体上的增长。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增长速度很快,成为带动性的产业,从而区域经济获得整体上的增长。中间产品投入对某些部门来说,形成了其需求市场,对另外一些部门来说,又形成了其投入的要素。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2、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age

10

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均衡增长理论均衡增长的基本命题由于不发达地区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这些地区的经济要增长,就必须打破这种均衡状态,使整个区域的经济同时得到增长。这个理论命题适用于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描述和开发。均衡增长理论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第二部分是打破低水平均衡战略的理论设计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age

11

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均衡增长理论(3)贫困恶性循环理论。(2)内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1、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理论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描述Page

12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

赖宾斯坦认为,不发达经济中存在人均收入提高的趋势,如通过要素投入促进经济的增长;也存在相反的趋势,如人口无限地增加。

如果要想使区域经济获得增长.必须使投入能够足够大,克服相反的趋势带来的影响。

赖宾斯坦认为应当有一个临界点,突破这个临界点,区域经济就

能够增长。

例如,在一个有10万人口的地区,人口增长率为2%,则临界投资率可能是10%。(5倍)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age

13

内尔森认为,不发达经济中的人均收入提高和降低的趋势,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产生影响,即便在一个短期内经济有所增长,但经济增长又导致人口的增加,从而使人均收入的水平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或者更低的水平。内尔森主要是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这个问题,并指出,如果不能从制度上进行变革,不能靠国家进行投入,这种状态很难被打破。

内尔森的低水平陷阱理论

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内尔森(R.R.Nelson)发表了以《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为题的论文,利用数学模型考察了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本与人均收入、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产出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的关系。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age

14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贫穷是由于人均收入太低,导致供给方面储蓄水平太低,需求方面市场容量太小、投资引诱不足,从而造成了贫困恶性循环。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age

15供给角度需求角度低收入低储蓄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产出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生产率低资本形成摆脱贫穷恶性循环的途径:全面地、大规模地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投资,实行平衡增长战略。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age

16

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均衡增长理论2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理论纳克斯--部门平衡投资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资本的不足,而外来资本的缺乏在于本地区缺少有效需求,归根到底,是造就这种需求。如何造就呢?纳克斯认为只有在大范围内,各个部门当中平衡进行投资,使各部门间互相形成需求,才可能造成这种需求,才可能促使资本进入纳克斯的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区域经济学在引人这一概念时,错误地认为均衡增长就是在所有地区同时增长,这其实是误解,因为纳克斯并没有谈到任何空间的问题.只谈部门的问题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age

17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基础——经济中存在着三种“不可分性”:

1、资本供给的不可分性:特别是社会分摊资本即基础设施的供给必须要有一个最小规模才能形成生产能力,否则资本就未实际形成。

2、储蓄的不可分性:储蓄不随收入增长而增长,而是具有阶段性的,发展规模必须大到足以保证收入增长超过一定限度,否则储蓄将不够充分。

3、需求的不可分性:各部门同时发展才能够相互吸收,必须广泛地大规模在各部门各行业投资,使多样的商品都有有效需求,形成广大的市场。大推进还可以促成外在经济,即相互联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机构将提供各种便利,可直接间接降低成本。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age

18

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非均衡增长理论非均衡增长主张首先发展某一类或几类有带动作用的部门,通过这几类部门的发展,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了著名的连锁效应的概念,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连锁效应包括:

(1)前向关联效应。(2)后向关联效应。(3)旁侧关联效应。1非均衡增长的概念

2连锁效应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age

19

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三)新增长理论1、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2、收益递增和经济增长理论3、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阿罗模型,用技术的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

由知识的投入带来的经济增长收益是递增的发达区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创新的存在。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age

20关键词及思考题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重点问题第三节案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Page

21

一、区域经济开发概论区域经济开发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经济过程,是以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具有更大实用价值的应用理论。第一是其开发对象的位置、范围的明确性,无论范围大小,都可以成为明确的开发行动。第二是其开发的时效性。第三是其开发行动的综合性。开发模式构建、产业部门更替和产业部门间转移区域经济开发的特点区域开发内容

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Page

22二、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一)增长极模式(二)发展轴模式(三)网络型模式

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Page

23“增长极”概念是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斯·佩鲁(FrancoisPerroux,1950)首先提出来的,佩鲁把经济空间中在一定时期起支配和推动作用的经济部门(产业)称为增长极。作为经济空间的增长极,它不是一个空间区位,而是处于经济空间极点上的一个或一组推进型经济部门,它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增长能力,并通过外部经济和产业之间的关联乘数效应推动其他产业增长。增长极模式Page

24基本观点:增长极:是指经济空间中在一定时期内起支配和推动作用的经济部门。三种效应:支配效应:支配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支配作用和地位。连锁效应:支配产业(创新)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前向和后向联系)乘数效应:连锁产生的更广泛的带动和推动作用。增长极模式Page

25

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经济增长极

作为“东北第一城”的沈阳,目前已成为全国的设备制造业中心和东北地区的物流中心与金融中心。以沈阳为中心连同大连、长春、哈尔滨共4个副省级城市,共同构成东北城市圈的主轴、进一步形成4个城市群。4个城市群以“沈大长哈”为主轴联网辐射,在区域分工体系中形成既各具特色,又紧密联系的区域共同体。该地区只要加快体制创新,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建设新兴产业基地,必定可以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之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又一个增长极。增长极模式Page

26

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这就是轴线。这种轴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但轴线一经形成,对人口、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因此,点轴开发可以理解为从发达区域大大小小的经济中心(点)沿交通线路向不发达区域纵深地发展推移。

点轴模式Page

27

点轴开发:就是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确定若干具有有利发展条件的大区间,省区间,线状基础设施轴线,对轴线地带的若干点市进行重点发展。点轴模式Page

28

“点轴”开发模式中的“点”是各级中心城市,是各级区域的集聚点;“轴”是在一定的方向上连接若干不同级别的中心城市而形成的相对密集的社会经济密集带。重点开发轴线一般是指重要线状基础设施束如交通干线、能源输送线、水源及通讯干线等。这一模式的中心环节有两个:一是中心城市的建设,主要是主导产业的发展,即“促进增长极生产国民经济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以及按竞争利益向区外输出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的增长;二是以交通干线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点轴模式Page

29案例:西北地区点轴开发模式点即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14个大中小城市,轴就是东起陕西境内,中经兰州,西至乌鲁木齐。全长2700公里的西陇海一兰新铁路线。这条轴线把西北地区三个核心经济区即关中、兰州黄河干流、天山北坡有机地联系起来。并通过兰青线、包兰线、宝中线(宝鸡至中卫)把跨越三省区经济带向南、向北横向拓展为西北五省经济区。国家把开发大西北的切入点放在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以下简称西陇海经济带),其战略意图显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借此来推动整个西北的经济开发。点轴模式Page

30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具备点轴开发的各种要素条件。1、具有较强的通过能力、较快传递速度的轴。该轴线是新亚欧大陆桥中间的一段,向东延伸可与国内连云港等东部沿海港口城市连接,走太平洋以海运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向西延伸进入哈萨克斯坦,直至大西洋东岸荷兰的鹿特丹,以铁路与欧洲经济相沟通。是西北尽快融入世界经济最便捷的轴线通道。Page

312、就点来说,具有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起增长极作用的点。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大中小l4个城市,他们都具备向各自区域增长极推进并向周边地区梯度扩展的能力。轴线上的主点,即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是三省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中西安经济实力雄厚,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23亿元.占整个西北地区的15.1%。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通讯条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科研力量雄厚,产业技术含量较高,容易吸引国内外投资和技术,正在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同时还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旅游资源丰富,完全可以起到西北开发的龙头作用。点轴模式Page

32兰州是兰新、陇海、包兰、兰青四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西南以兰青线连通青海,北以包兰线沟通宁夏。成纵横辐射经济区,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压延即加工业等原材料加工业为支柱产业,正在建设成为西北商贸流通中心。乌鲁木齐是新疆最大的城市。铁路、公路和航运连接全区,能源、石化、轻纺等工业基础较好,是新疆多种资源的集散地。历史上这三个主点之间交往频繁,联系紧密,三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既有趋同性、又有差异性,各具特点,各有所长,存在较强的互补功能。点轴模式Page

33

一般为较发达地区所采用。他认为经济重心区一般是由若干工业枢纽和若干工业城镇所组成,经济地位在全国举足轻重。这类地区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对老区进行整治,对部分传统产业进行扩散、转移;另一方面又要全面开发新区,新区开发一般采用点轴开发形式,这种新旧点轴的渐进扩散和经纬交织,将逐渐在空间上形成一个经济网络体系。网络开发模式Page

34网络开发具体应包括两个内容:其一,将已有的点轴系统内的轴线连接和扩展,形成一个纵横交错、遍布全区的空间网络,使各极点的扩散效应也交织成网。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使极化发展失去存在的必要。其二,将已有的各点轴系统内的产业体系与增长极城镇体系连接为一个完整的网络,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多样的区域产业系统。在系统内部,大量紧密协作,各具分工的不同规模的企业以完善的产业链条紧紧围绕于主导部门周围,同时形成了一个职能上各具特色、紧密联系、相互依托的增长极体系。资金、技术和信息的流动直接来往于最高级的极点和广大农村腹地之间,在各级城镇中的传递畅通无阻。网络开发模式Page

35作业:

举例说明点轴开发模式在我国区域经济开发中的应用。要求:重点说明“点”和“轴”1.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优劣,而产业结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产业部门所处的阶段。如果区域主导专业部门是由处在创新阶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则列入高梯度区;反之,由处在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老阶段的衰退部门所组成,则属于低梯度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梯度开发模式Page

372.高梯度地区:有信息、人才和市场的优势,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多发源于高梯度地区,并逐步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转移。3.低梯度地区:处于传统的发展阶段,技术差距明显,接受梯度转移的主动性高,需要转入新产业,改善部门结构。梯度开发模式Page

38梯度理论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欠发达地区虽然总体上经济技术落后,但由于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平衡,仍会有相对先进或条件优越的资源或产业,在局部领域内,形成独特的优势,处在梯度高层,可以实现跳跃式发展,出现反梯度推移,这就是“反梯度推移理论”。梯度开发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